為什麼袁世凱死後,北洋軍迅速分裂成了各大軍閥,沒有人接替他的位置嗎?
1914年袁世凱稱帝前穿袞服祭天,讓官員身著漢服,足見其野心!
1914年,雖然封建制度被廢除,但是人民仍然沒有享受到民主共和的成果,因為國家的權力還是掌控在一個人的手中。他就是被後世稱之為「竊國大盜」的袁世凱。因為袁世凱手中掌控巨大的權力,就讓他產生了復辟的想法,最終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罪人了。為此,袁世凱勸誡溥儀退位的歷史功績也被他自己磨滅。
袁世凱
剛剛登上民國正式大總統之位的袁世凱來到天壇舉行祭天儀式,儀式按傳統方式進行,袁世凱身著十二章袞服,讓官員身著漢服,足見其野心!
袁世凱來到天壇
「郊天祀典越成周,監製玉冠十二旒;黃土沈沈鋪輦道,行人遮蔽四牌樓。」這四句詩乃民國初年參議院議員劉成禺所作,出自《洪憲紀事詩》,說的是袁世凱1914年冬至祭天時的情景。
袁世凱天壇祭天
天壇祭天在數百年間都是明、清王朝最重要的官方祀典,相傳祭天大典開始,袁大總統煞有介事畢恭畢敬,對上天行三進四拜之禮。
身穿漢服、手持羽毛士兵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打消美、英等西方友邦的疑慮,負責籌辦祭天典禮的內務總長朱啟鈐還特地向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進行了一番解釋:「忽視祭天,對民國政府來說是有危險的。全國農民根據陰曆查看有關播種、收穫以及其他農事的儀式。如果廢除現在政府已經確定要舉行的冬至祭天典禮,而跟著來一個荒年或大歉收,全國人民定要責難政府的。」
袁世凱和各國使節的合影
他還不厭其煩地保證:「我們將修改典禮,使它適合民國的體制。我自己正在為參加典禮的人設計一種特別的禮服,祭樂和祝文也將稍有變更。」
祭台上
祝版上寫著古意十足的祭天祝文:「中華民國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大總統袁世凱代表國民敢昭告於上天曰:惟天降鑒,集命於民,精爽式憑,視聽不遠。時維冬至,六氣滋生,式遵彝典,慎修禮物。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備茲禋燎,祗薦潔誠。尚饗。」之後,大總統按照大禮官的指引走出帳篷,在祈年殿之南圜丘前的台階上率領文武百官依次站好。
身著十二章袞服的袁世凱
袁世凱曾說過:「中國數千年來立國的根本在於道德,凡國家政治、家庭倫理、社會風俗無一非先聖學說發皇留衍。」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漢民族從滿清直至近代遭受了無數的壓迫和屈辱!因此,袁世凱此舉是隆重的祭拜華夏先祖,意在恢復漢家衣冠及禮制,忠君尚武,尊儒家之道,重樹禮儀之邦的形象!
祭天開始,擂鼓鳴樂
祭天開始,擂鼓鳴樂
不管當時袁世凱祭天究竟出於何種考慮,但這一舉動顯然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以至於在不久後,輿論界幾乎一邊倒地認為他是為復辟帝製作準備。例如著名的德國籍漢學家、傳教士衛禮賢后來就指責道:「1915年是洪憲元年,為給稱帝作準備,袁世凱在北京天壇按照皇家禮節敬獻了犧牲。」
上台祭天
最終袁世凱還是在1915年12月宣布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取消帝制。在重大打擊及交煎下,袁世凱於1916年6月6日病故。
袁世凱謝世之日,他的書案上有他親筆書寫的一句話「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儘管他在遺囑中說「余之死骸勿付國葬,由袁家自行料理」,但是繼任者黎元洪還是以「民國肇建,……(袁世凱)奠定大局,苦心擘畫,昕夕勤勞,天不假年……所有喪葬典禮……務極優隆,用符國家崇德報功之至意」命國務院為袁世凱舉行一場集古今中外皇庶官民新舊典章於一舉的國葬。
祭天完畢
歷史學家唐德剛客觀的評價袁世凱的一生,認為袁世凱是一個「『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的曹操型的人物」。評價他是「第一流的行政管理人才。大小政務一把抓。事必躬親。其為人也,雖乏遠大的政治理想,然亦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不治私產。雖妻妾眾多,然並不沉湎於酒色。對詩詞歌賦,他也頗能哼兩句,但不搔首弄姿,以詠吟自傲;更無玩物喪志的惡習,收藏甚麼骨董字畫,品簫吹笛,風流自賞。平生所好,唯抓權秉政;縱橫捭闔,他確是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動物,對政敵的鬥爭,也你死我活,初不稍讓。」
唐德剛最後寫道:「袁世凱晚年之做皇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流芳百世,和遺臭萬年,契機只在一念之間。悲夫!」
看了這個問題的幾個回答有點想笑,特別是置頂那個答案,是不是覺得牛頭不對馬嘴?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並沒有迅速分裂,相反還比較團結。當時種種原因,繼承總統大位的是「外人」黎元洪而不是北洋系自己的人,為此,北洋系的人還找過段祺瑞要說法。其實,黎元洪當總統只是權宜之計,一方面為了符合《約法》精神(總統死副總統繼),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堵住護國軍的嘴。袁世凱的真正接班人是段祺瑞,段名義上只是總理,卻掌握著實權,成功架空了黎元洪。而且,北洋軍還是認段祺瑞這個老大的,並沒有分家散夥。
北洋系開始分裂是從直皖戰爭開始的,而直皖戰爭可以簡化為段祺瑞與吳佩孚的矛盾。段祺瑞深知西南軍閥是個地雷,必須排掉,所以不惜從日本借款用於練兵,企圖用武力實現真正的統一,超越自己的前主公袁世凱。開始,戰事發展順利,北洋軍順利拿下湖南,並進一步兵指廣西。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事了——作為主力戰將的吳佩孚頓兵不前,罷工了。原來,打下湖南吳佩孚功勞最大,以為湖南督軍的位置非自己莫屬。不料,段祺瑞卻把這個位子給了親信張敬堯。
吳佩孚與段祺瑞先是在報紙和電報上打嘴仗,後來直接發展到武力開撕,這就是直皖戰爭。段祺瑞信任的徐樹錚、段芝貴、曲同豐等人統統不是吳佩孚的對手,被打得灰頭土臉,特別是曲同豐作為吳佩孚的老師還被學生活捉,丟盡了老臉。戰爭的結果是直系崩盤,段祺瑞垮台,北洋軍分裂。段祺瑞在台上本來還能鎮住場子,維繫北洋軍一體,他垮台之後曹錕與吳佩孚上台,資歷不夠,不少老資格的北洋將領們不服氣,紛紛離心。
袁世凱是1916年死的,段祺瑞是1920年下台的,中間有4年之久,故問題說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迅速垮台,可能有些不準確。在中國做事情,資歷在很大程度上比能力更重要,段祺瑞的資歷和能力比袁世凱差一個檔次,只能勉強維繫北洋軍的統一。段祺瑞倒台後,再沒人能鎮得住北洋軍那些老資格的將領,分裂難以避免。
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教官和士兵中,之後出現了5位總統、9位總理、30位督軍。
在天津小站,袁世凱除了起用當年隨李鴻章來北方駐防的淮軍舊將外,又派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的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分任各處總辦或統帶;派曹錕、盧永祥、王占元、段芝貴、李純等分任各營哨官;並委派舊友徐世昌、任秀深、唐紹儀辦理文案。而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被稱為"北洋三傑"。
從上文中,你可以看到,在天津小站練兵時,這些人赫赫有名,什麼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徐世昌、唐紹儀個個都是清末民初的響噹噹的角色。
袁世凱在時,這些人行事還左右平衡,思前顧後,雖然他們有一部分人也不贊同袁世凱稱帝,不過出來明確反對的,有反對,也不是很多,至少他們給袁世凱面子,也服袁世凱。
袁世凱稱帝後,短短時間就失敗,然後袁世凱死了,北洋大樹到了,所謂樹倒猢猻散,北洋軍閥沒有了主心骨,迅速分派、分系,段祺瑞能服馮國璋?馮國璋能服曹錕?於是大打出手,軍閥混戰。
袁世凱的位置,別人還真的不好接替,因為他在時,他的威望能夠震住這些人,也可以把這些人拉到談判桌上來。袁世凱一死,其他的人威望沒有袁的高,是誰都不服誰,憑什麼某某能夠當總理,他行我也行的思想,導致事態惡化。
從軍事、外交、政治、國家體制和體察民情對袁世凱來說都是輕車熟路,其他人只能望其項背。袁世凱靠李鴻章、榮祿等人的提攜走上清朝軍機大臣的重位,袁世凱靠小站練兵起家,給部下教育效忠個人思想,中庸之道用的好。權衡利弊和用人之道是袁世凱的中心思想。袁世凱從臨時大總統到終身大總統是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如袁不稱帝,袁世凱的總統應該是穩定的。袁去世後,北洋軍閥段琪瑞、馮國章、徐世昌、張勳、曹坤等不能說沒有駕馭能力,因為馮、徐、曹都當過民國總統,但和袁世凱比都沒有可比性!「辛亥革命」爆發後,中國陷入分裂危機,在中外勢力公推之下,是袁世凱一面逼迫清帝退位,一面與革命黨妥協建立共和政府。效率極低的內閣讓列強環伺的民國險象環生,是袁世凱一人挑起重擔,頂住內外壓力,在爭吵當中拖著中國跨入近代,開創了中國民族產業的第一個黃金期。直到社會各界的勸進「民意」終於讓袁世凱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錯誤。袁去世後,北洋軍閥四分五裂已成定局,只是由時間來決定。準確的說沒有人可以和袁世凱在北洋集團的作用相提並論!
袁是北洋統帥,又是清政府總理大臣,其權勢和威望無人能及,他既是前政府的重臣,後理所當然成為新政府的總統,全國領袖,內政外交,對上對下處理事情決策等都成熟恰當,又團結力量。袁鼎盛時期當上真正的有權總統,解散國會,鞏固力量,暢通實現自己能施政治國的想法。最後登基稱帝達到巔峰而衰亡。袁死後,無人能駕馭。段祺瑞本來是袁認可的北洋統帥,可他太剛,沒有老袁的恩威並施等等氣魄,威望比不上老袁。他與直系開戰北洋分裂被擊敗失去勢力。北洋其他人也類似。南方革命團伙都是草根,沒實力,思想極端,又狹隘,不成熟。如孫文,只知道推翻清朝,排擠清朝勢力和袁世凱,不顧實際,只想著自己當總統,不自量力。所以失敗,當不了全國總統。
都是與時代發展格格不入封建思想,斷送了大好前程。從老袁對待'二十一條'玩的計謀上,恢復帝制後,看到大家公然反對,還知道違背民意主動取消,沒有把兒子安排繼承者,最後,還知道羞憤而亡上,雖然不是東西,不過比蔣禿驢強的不知多少倍。蔣禿驢是既不具備老袁的威望,也不具備老袁的膽識,卻沒臉沒皮,對外軟弱,對內殘酷,媚日,懼日的思想,縱容了鬼子,使本來並未做好全面侵華準備的日本,突然看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抗日戰爭發生是因為禿驢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軟弱引來了鬼子對國人的傷害,為了給兒子上位排除有能力的異己,到死都不三通,硬是造就出來台灣目前這個怪胎,是中國到目前為止依然不能統一的真正罪人!先崇德,又貼蘇,又時刻妄圖與日苟合,到了後來又跪美,關鍵是都被人家像穿破的臭襪子一樣拋棄,簡直就是中國人的敗類。
北洋軍內部本來就存在馮國障和段淇瑞等不同派系,他們共同擁護袁為老大,袁很快死亡而沒有培養接班人,所以他一死,他下面的將領誰也不服誰,沒有一個新的老大統領整個北洋軍,北洋軍閥就此分裂成直系和皖系。
國之重器,不可輕偌言,袁世凱的大總統是合法的,北洋新軍也是袁小站一手培養出來的,其他人的威望與能力,不足以震懾領導北洋政府。
推薦閱讀:
※為什麼明代宗為易儲輕而易舉而明神宗爭國本卻爭論了15年?
※馮玉祥真的像一些網友所說的對中國一點功績都沒有嗎?
※中國古代的十二生肖是哪個朝代命名的?
※卡扎菲統治利比亞42年,為何只是一個上校,而不稱總統或國王?
※中國古代哪個皇帝對人民最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