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遊》是如何成為經典的?


周星馳回憶說大話西遊當年投資6000多萬,最後票房虧死。

直接造成票房神話周星馳首次虧錢。當時觀眾認為大話西遊惡搞經典名著西遊記,整個電影不知所云,被各大媒體評為十大爛片之一。

再後來大話西遊火了,周星馳和吳孟達為了這件事專門討論了一個晚上,也沒把大話西遊為什麼會火的事情搞明白,反正就是把周星馳本人也搞得挺莫名其妙的。

原因的話,我總結一些:

1、當年內地電影市場非常小,而且老一輩的人無法接受周的無厘頭風格,周火是因為80後一代成長後掌握社會話語權才開始的。當時清華大學生重新對大話西遊進行了解讀,所以吸引了眾多的觀影者。

2、大話西遊最大的問題是分上下兩部,精華都在下部,但上部卻是確立世界觀的存在,當時票房不好很大原因是看了上就棄了,導致下也難以翻盤。大話西遊的情節理念的確和當時的西遊文化不符,孫悟空談戀愛?孫悟空逆反?這些我們現在人已經接受的孫悟空本質,在當時反而接受不了,也是一方面原因,當時看電影,人物就是人物,很少有人把自己帶入到裡面,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人看電影,特別容易跟電影里的角色產生共鳴,孫悟空的逆反,敢愛敢恨,真的走到了不少人的內心。

3、當然央視電影頻道也無意識幫忙。帝都各大學雖然火,但傳播全國還是靠電視反覆重播,因為當時這頻道新創沒片源,大話被認為沒票房價值就扔給它們隨便填時間了。BTW 沒網路什麼事,大話火了十年之後網路才覆蓋全國。

先說這些,以後想起會在補充。


還不就是一些吹周的人過分理解了電影中的意思。無厘頭就是無厘頭,哪來的內涵。一些現在傻呼呼的小孩子就跟著一起把他捧上神壇。周星馳電影本來的目的就是博觀眾一笑。無厘頭式的喜劇電影不可能有內涵的。這是出發點的原因也是邏輯性的問題。我十幾二十歲的時候也佩服周星馳因為他主演的電影確實很新奇很搞笑。現在都幾十歲了,再看那些電影除了懷舊根本就沒啥的了。那些吹看一部電影能連續看十幾次大笑十幾次的要麼就是笑點低要麼就是人有點傻。更有甚的說看了會哭。這就有點神經病了。你看個喜劇電影能看哭是在侮辱導演和演員的。任何的喜劇片都必定有悲傷的劇情。這樣做是為了反差感,所有的導演都一樣。你偏偏不看導演要讓你注重的笑點,卻非要去注重過渡的悲情。這是導演的失誤還是你本身就是想看悲情電影呢。什麼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還不都是吹出來的。周星馳所有的喜劇電影撇開搞笑之外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和影響怎麼可能會是一個百年式的人物。非要深入扭曲式的理解一部電影的話。我連葫蘆娃和喜洋洋都能給你說出一堆人生道理和社會哲學。希望各位觀影理性一點。看電影直面一點看導演想讓你理解的東西,不要過分曲解涵意。自己輕鬆點才對得起票價。而不是為了想放輕鬆才看喜劇電影,反而把自己看哭了,這樣對自己對導演對演員乃至整個劇組都是一種侮辱


這部片子是周星馳靠出演黃百鳴投資的《家有喜事》的800w片酬成功脫離向華強的魔抓之後成立的彩星電影公司獨立投資的,也是唯一的一部彩星公司獨立投資的電影,因為這部電影之後,彩星公司就倒閉了。

當時星爺正和朱茵打得火熱,可以說這部片子是完完全全為朱茵量身打造的也不為過。當時雖然撲街了,然而後來事實證明朱茵確確實實是能靠紫霞仙子吃一輩子老本,這部片子理所當然是經典之中的經典。

只不過上映之初,在香港的票房不過2000多W,曆數星爺那些動輒4、5千萬票房來說,簡直是賠本買賣。香港的媒體也大肆宣揚這部片子太爛,敘事混亂,情節設計也不夠順暢。觀眾的反應更是激烈,直接說星爺不好好演喜劇,偏要去演愛情戲,完全失去了喜劇天王的味道。

要說它能火爆起來,還要感謝我們內地的高校學子。最初散播渠道是清華的校園BBS,然後就是各大高校流傳,最後才上升到社會現象級的傳播。

我敢說對於這部片子情懷最深的就是當年正在求學的那一批年輕人。

現今這批年輕人紛紛步入社會,但是當年流淚看大話西遊的情景依舊曆歷在目,我想,到死這份記憶也會留在我們的腦海里。

承載了我們美好青春和校園記憶的電影,不論別人怎麼看,那一份不可或缺的纏綿緋澤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

感謝大話西遊,感謝星爺!


推薦閱讀:

卡斯羅4個月吃什麼頭長的大?
求網友凍柿子那的價格低,多少錢一斤?
員工少發幾百塊工資就鬧情緒要離職,這種計較的員工有留的必要嗎?
人類能徹底擺脫飢餓嗎?
為什麼有些老闆不會提拔能力強的人?

TAG:大話西遊 | 娛樂 | 社會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