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出「印太」概念,與「亞太」有什麼區別?


確實現在相較於亞太,「印太」被頻繁提起。許多國際問題的專家學者對多次提醒要注意「印太」這一提法。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在特朗普訪華前曾經說過,此次特朗普出訪亞洲,一大目標就是推廣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特朗普不負所望,在與安倍見面的時候表示要合作來實現這一目標。雖然說特朗普對外政策多是反應式的,但感覺「印太」政策正在慢慢成形。

「印太」就是「亞太」再加上一個印度,是美國亞太戰略的一個重要調整。對於美國來說,這個政策主要的對象依舊是中國,是對現在亞太情況的「恰當的」應對。

「亞太」是用日本、菲律賓等來牽制中國,但由於日本在安全上瘸了條腿,菲律賓現在又「背叛」美國,面對日漸強大的中國,這兩個國家已經難以依靠。

於是美國注意到了印度。印度現在國力日益強大,莫迪又是一個很有野心的領導人,再加上一邊中印關係確實…….沒那麼好,莫迪還一直給特朗普遞橄欖枝。印度自然而然就成為美國壓制中國的一顆重要棋子。

當然,雖然印度現在和中國發展還是有差距,但確實亞洲最有潛力和中國PK的國家。印度有廣闊的土地、有便宜的勞動力,現在莫迪正在加強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準真能步中國後塵,來個印度崛起。到那時候,只要中國不掉進中等收入陷阱,中印之間會再來一次現在中美之間的情況。


「印太」概念近來很火,美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學者常常提,甚至官方政策文件的表述中也用到這個詞。

但我看了些資料,關於這個概念是由誰提的,說法很多。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這個概念並不是特朗普首提的。其實,這個概念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出現了。近幾年之所以被學界和一些國家的政客頻頻提及,是因為亞洲地區的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兩個最大的變數就是中國和印度的快速發展。

倒也用不著大驚小怪。既然中國能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並在短時間內受到世界範圍內的普遍關注,也吸引了近百個國家的實際參與或者表達了參與的興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火的當然不能只是「一帶一路」這個概念。

有趣的是,熱衷於去提「印太」概念的幾個主要國家,如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等,恰恰就是在參與「一帶一路」上態度最猶疑但又漸漸表示出更多興趣的國家。這至少說明兩個問題,這些國家和中國之間的信任上是存在著困境的,但與此同時,在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發展能避開中國或者想避開中國。當然,反過來,中國的發展也是得益於與這些國家的合作以及競爭。而「一帶一路」倡議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即便不能為這些國家所完全接受,但也不能為這些國家所完全反對,更何況,這個倡議本身就是開放性的而非封閉排他性的。

可以認為「印太」概念的這幾年被熱炒是針對中國的,中國可以保持適度警惕,但不必緊張過度。它即便能夠演變成為一種有很大可操作性的具體區域方案,但只要和「一帶一路」、和亞太的關係是良性的競合關係,那麼不妨持謹慎歡迎的態度,有個具有挑戰性的對手未必是壞事。

亞太也好,印太也好,區域是大家的,在對於一些涉及到主權國家核心利益的底線保持警惕並絕不讓步的前提下,積极參与和融入區域發展一定是大勢所趨。俄羅斯從對「一帶一路」持嚴重戰略疑慮到開始積极參与,中俄雙方也都明確表態加強「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是這個道理;美國、日本從一開始對「一帶一路」基本持懷疑和抵制態度,到開始試探性地接觸和參與,也是這個道理。對於當下既然已經有了些先手優勢的「一帶一路」而言,自然更應該大度和主動一些。大國,要有大國的實力,更要有大國的氣度和戰略眼光。


所有的事實正在表明,特朗普就是個生意人!

筆者認為,特朗普及身邊團隊正式確立「印太」概念,不僅僅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回歸或者延續,而是一個全新的生意人掌控國家的思路。

"近幾十年日本在貿易方面一直都是贏家,美國對日本的嚴重貿易逆差已經持續很多很多年,我們必須協商。」

這是特朗普周一在會見日本商界領袖時所說。根據特朗普的說法,日本在貿易方面享有不公平的優勢,為此,他表示將以"友好的方式",促進兩國的互惠貿易。但什麼是友好的方式呢?他在當天就用行為說明了。比如他抱怨美國汽車在日本銷售很少,並呼籲日本汽車生產商多在美國生產汽車。

看見了吧,特朗普的核心目標就是生意,他想讓"美國做生意更容易"。

從來沒有哪個國家領導人說話如此直接吧?別人不能,特里普能!

"印太"="印度洋-太平洋地區"。

美日澳印民主聯盟,當我們觀察世界地圖,是否能聯想起以往的一個熱詞,冷戰?


只不過,由於特朗普這位美國總統的特殊性,哪怕"印太"代表新一輪的冷戰思路,其實質也與以往有明顯不同。

1,環印度洋-太平洋區域內的四國聯盟,主要目的是"美國做生意更容易"。換句話說,以經濟利益挂帥,美國吃肉,日澳印跟著喝湯。

2,這個包圍圈的主要手段依舊是封鎖,遏制。軍事手段盡量控制在容忍範圍內。

3,包圍圈內,不僅有與美國嚴重對立國家,還有一大撥其他國家!比如東南亞,南亞,中東等國,對於這些國家而言,"印太"又何嘗不是一種威懾呢?從這一點看,特朗普提出"印太"概念很高明,一個概念出來,許多國家都在瑟瑟發抖啊!

4,"自由""規則""開放"幾個詞語被一再提起!是誰的自由?誰的規則?又是誰的開放呢?毫無疑問,必將是美國的自由和規則,而開放是必須留給美國的"對手"。這是一種明顯的霸權行徑!以軍事能力為後盾,強行推行的霸權。

特朗普推出印太,當然是想保證美國在21世紀繼續維持世界霸主地位。

但,有壓迫就有反抗。

特朗普的胃口太大了,這是很多生意人的通病。換句話說是美國的吃相太難看,就連所謂四國聯盟中的日澳印,也是特朗普張著大嘴,準備時刻撲上去咬一口的目標啊!

其餘環印度洋-太平洋周邊國家,那就更別提了。

問題是,特朗普真的能掌控全局?美國的軍事實力,真的能為所欲為嗎?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國實力對比在不斷變化,哪怕是美國總統,也不可能把全世界,當作他自己的棋盤,任意所為。


謝邀!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有層次更有國際政治敏銳性,看來頭條號里有能人啊!我也是剛剛關注到特朗普的這個「印太」新概念,下面就不揣冒昧談一下自己的一點認識。因為很多不能說透,所以可能不會太到位,敬請原諒。


先來說說亞太再平衡戰略。該戰略的始作俑者是美國原國防部部長帕內塔,他在2012年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從軍事角度提出這一概念,即美國將在2020年前向亞太地區轉移一批海軍戰艦,屆時將60%的美國戰艦部署在太平洋。後來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將這一概念上升為一個涵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全方位的國家戰略。政治上,以亞太地區領導者身份,假所謂民主自由之名,聯合本地區的盟國共同應對美國霸權的挑戰者。經濟上,以TPP為抓手打造一個排他性的新的自由貿易體系,取代雙邊和多邊貿易國際貿易規體系。軍事上,構建以美日韓澳為支柱的軍事同盟,維持其地區霸權。外交上,以所謂「共同價值觀」為標尺,拉幫結派搞分化瓦解。

隨著特朗普上台,美國放棄了亞太再平衡戰略,近日,特朗普在日本訪問期間著重提出並強調了「印太」戰略。何謂「印太戰略」?它與奧巴馬亞太戰略有何不同呢?

我認為單從字面分析,僅止一字之差而已,但內涵卻有著很大的不同,絕非新瓶裝舊酒那麼簡單。


首先提出的背景不同。隨著亞太局勢的變化和特朗普上台,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然成了昨日黃花,且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特朗普的執政理念是以「美國利益優先」為原則的,這一概念的提出必然是圍繞美國利益服務的,雖然霸權目的性和戰略指向性沒變,但是這一地區以及全球戰略格局較之過去卻有了很大的不同,中東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正在強勢崛起,朝鮮半島、印巴關係和東盟地區的局勢也存在一定變數,計劃不如變化快。

其次涵蓋的範圍不一樣。「印太戰略」其包含的面更廣,覆蓋太平洋與印度洋廣大地區。個人認為從地域來看,應該是西起中東地區、東至美國、南達澳大利亞,主要參與國應該是美日印澳。


第三內容大不相同。過去的所謂「自由民主」之弧將被利益驅動代替,過去的「TPP」將被重開雙邊自由貿易談判所取代,過去的美日澳軍事同盟將會被美日印澳以同盟所代替(韓國是個變數),過去的價值觀外交會被實用主義現實利益所代替。

第四手段也不盡相同。過去的以軍事為主,政治、經濟、外交為輔將轉變為以經濟為主旋律,輔之以政治、軍事、外交等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此次「印太」戰略上表現最為積極,也包藏了極大的禍心。除此之外還要特別關注印度的反應和變化。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世界大勢浩浩蕩蕩,中國崛起不可阻擋。只要我們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從容應對,中華民族復興大業是什麼戰略也阻止不了的。


先上結論:亞太是一種軍事手段占絕對地位的戰略,而印太概念的提出,表明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優勢逐步喪失,軍事手段在美國對外政策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美國更為依靠多邊同盟體系,而非自身的軍事力量。

「印太」概念不是特朗普發明的,甚至不是美國人創造的。這個概念最早是澳大利亞學者提出的。

近年來,由於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越來越深,中國在南半球的經濟存在越來越多,相當一部分信奉白人至上主義和冷戰思維的澳大利亞學者開始炒作「中國威脅論」,認為應該拉近美澳同盟,抵抗中國的「經濟霸權」。

那麼,為什麼澳大利亞右派學者的發明,會得到美國和特朗普重視呢?

上面這張圖非常明顯的概括出「亞太」和「印太」的區別。橘紅色的框是亞太,而紫紅色的框是印太。

從地域上看,「亞太」的中心,是太平洋艦隊駐地夏威夷;而「印太」的中心在澳大利亞。

在「亞太」戰略佔主導的時代,美國用於遏制中國等對手的前線,是以美日同盟、美韓同盟、美菲同盟、美台同盟等構成的第一島鏈。這些同盟國家的海空軍基地,是總部位於夏威夷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斥候和前哨。一旦有事,美軍將先在第一島鏈抵抗、絞殺,同時在夏威夷後方集結主力,進行反擊。

時過境遷,2010年以後,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優勢,尤其是其制海權的優勢,正在日漸縮小。隨著中國的遠程精確制導能力(即美國所謂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發展,美國航母艦隊在第一島鏈已無安全可言。同時,美國的艦隊實力逐年縮水,依靠有限的艦、機進行大量超負荷的巡航行動,已經導致了很多問題,最近第七艦隊接連撞船、摔飛機,可見一斑。

美國目前的對策有兩個:第一是將防禦重點放在以關島為中心的第二島鏈上。第二是更多依靠地區內的盟友,來給中國添亂。

借用印太這個概念,一是要拉澳大利亞,二是要拉印度。用澳大利亞挑唆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係,卡中國鐵礦石供給,用印度在中印邊境挑釁,在經濟、政治和外交上擾亂中國復興的步伐。


幾十年來,從澳大利亞到印度之間廣闊的海洋與大陸一直被美國稱為「亞太地區」。但就在特朗普訪問亞洲之際,白宮的官員甚至總統本人都在不斷使用「印太」這一概念來代替「亞太」。而這種稱謂改變的含義絕不僅僅局限於地理層面,是暗示著弱化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請關註:容濟點火器

特朗普上任的首次亞太行,在首站的日本橫田的美軍基地說道:「我們將尋求新的合作夥伴以及與盟友之間的合作機會,力爭建立一個本著自由、公正與互惠的印度-太平洋地區。」這是特朗普此行首次公開提「印太」概念!

自2013年開始,美國、澳大利亞、印度三國的學界、政界人士就已開始將「印太」作為一個新的地緣經濟、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概念推出。 在這一概念里,核心之一是:弱化中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 ,密切關注中國日益頻繁的海洋活動,部分國家籌謀組建遏制中國海洋活動的雙邊或多邊安全合作機制等。

「印太戰略」主要由兩大支柱構成:

1、將印度作為整個戰略的重要支點,為此美國近幾個月來不斷對其進行拉攏。首先,從價值觀和安全利益方面提升美印關係。蒂勒森強調兩國是擁有共同民主價值觀的「天然盟友」,聲稱印度的安全關切也是美國的安全關切,並建立與傳統盟友級別相當的「2+2」對話機制。其次,在地區和全球層面推進印度實現「大國夢」,從阿富汗戰略鼓勵其發揮更大作用到聯合國安理會支持其「入常」。最後,讓美印「主要防務夥伴」關係從戰略空談轉化為實在成果,擬向印度出售無人機、戰鬥機以及航母技術等來增強其軍事實力。

2、將美日澳印四國集團作為整個戰略的主要架構。四國集團的構想最早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06年提出,但十多年間由於其它三國態度並不積極而就此擱置。直至最近日本舊話重提,並且得到了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某種積極回應。此外,印度邀請日本、澳大利亞以參與者、觀察員身份重返美印「馬拉巴爾」演習也被視為對此做出的試探。一旦四國集團打造成型,將形成以日本為東部支點、以印度為西部支點、以澳大利亞為南部支點、以美國為主導的菱形安全合作架構。

「印太」與「亞太」的區別:

1、提出時的就是背景不同

隨著亞太局勢的變化和特朗普上台,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然成了昨日黃花,且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特朗普的執政理念是以「美國利益優先」為原則的,這一概念的提出必然是圍繞美國利益服務的,雖然霸權目的性和戰略指向性沒變,但是這一地區以及全球戰略格局較之過去卻有了很大的不同,中東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正在強勢崛起,朝鮮半島、印巴關係和東盟地區的局勢也存在一定變數,計劃不如變化快。

2、覆蓋區域範圍不同

「印太」概念的實施範圍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而「亞太」則是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特朗普重視印度,打算將印度洋與太平洋連成一片的戰略意圖就日漸明了。以往談美國的兩洋戰略是指太平洋和大西洋,但如今到了特朗普的手上,兩洋戰略卻再次被擴展,以後恐怕將變成「印太」和大西洋了。

3、策略體系不同

從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政策來看。當年奧巴馬並沒有在中東過多糾纏,而是把重心放在了TPP上,很多經濟議題都沒有得到推進。而現在特朗普提出的「印太」還要兼顧中東,期待用中東來反哺亞太。依靠目前美國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維持這兩個區域的主導地位。


「印太」一瓶舊酒讓特朗普裝上新瓶後竟然就成了暢銷品,那麼,特朗普嘴裡的「印太」和我們常講的「亞太」有何區別?我覺得應該從地理概念和戰略兩個方面來看。從地理概念上看,「印太」是「印度(洋)-太平洋」,是新兩洋戰略,將印度洋和太平洋作為一個統一區域來考慮。有些人會說,「印太」到底應該是「印度-太平洋」還是「印度洋-太平洋」,其實這要看未來這一戰略的實際內容,就目前來看,印度作為印度洋地區最主要玩家,講「印度-太平洋」也沒差太多;而「亞太」概念一直以來,大家的認知都比較統一,即是亞洲-太平洋地區,包括太平洋東南西北四岸沿線國家和地區,這就是為啥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員國,既有亞洲,也有澳洲,更有北美、南美的國家了。


從國際戰略方面來看,特朗普的「印太」是一個舊概念,是舊酒,是奧巴馬政府「亞太政策」的延續,只是因為現實情況變化而作了延伸。

為什麼說是舊酒呢,其實早在2009年11月,印度總理辛格訪美時,奧巴馬總統就向辛格提出了「印太兩洋」戰略,然而,辛格回國後以「外交自治」或「戰略自治」為由,強調印度堅持外交事務的自主能力,不願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問題、南海問題上充當美國的馬前卒,被美國所左右,所以「印太」概念就不了了之了。然而然而,日本並沒放棄。從2007年安倍第一次當政時,他就總想搞個美日澳聯盟來抗衡中國,沒承想一年不到就下台了。2012年再次上台後,他又想這個問題,一直在尋找機會。2014年莫迪當選印度總理後,對華政策趨於強硬,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這讓安倍看到了機會,於是開始下力氣與莫迪勾搭。莫迪與辛格不同,並不那麼在乎所謂的「外交獨立」,對於追隨美日表現了相當的熱情。於是,2016年,安傳提出所謂的 「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彼時,美國正值大選,沒工夫回應這些新概念。特朗普上台後,學者政客們都暗笑他搞不定亞太。(去年大選投票當天,美國使館舉行觀選活動,採訪中我問特朗普有啥亞太政策時,很多美國教授當場就回「我不認為他能理解這麼複雜的問題。」)這讓安倍看到了機會,我獲得的一個確切消息是,日本出大價錢請遊說團體遊說了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和助理防長,通過他們又說服了特朗普接受了「印太」概念。這就是為什麼特朗普在日本公開提「印太」的原因。那麼,我們就來說說特朗普為啥會接受呢?這得從特朗普的個性和美國人民的需求。特朗普上台以來,以商人邏輯治國,追求「低成本、高收益」,只想專心發財,不想過多參與國際事務,尤其是承擔因參與國際事務而帶來的成本,但美國人民已經當慣了「老大」,覺得自己對某些國家或地區有責任、有使命,必須搞點事,這就是干預中東局勢,反極端主義、反暴恐,這是美國選民和政黨對特朗普提出的第一大要求;而特朗普本人想的是經貿,現今全球經貿無疑在亞太,特朗普不願放棄或退出這一塊,但他又是一個不擅長搞大戰略、成套政策的總統,因而,索性將印度洋(連著中東)和太平洋一勺燴,接受了這麼個「印太」概念。

所以說,特朗普同意提「印太」的一個很大原因是日本人在背後搞遊說。那麼,最新出爐「印太」的核心是什麼呢,從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透露來看,三層設想:第一,安全--弱化中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密切關注中國的海洋活動,建立美日印澳海上合作聯盟,扼制我海上行動力;第二,互聯互通,沒錯,「帶路」高仿版,四國計劃推動從亞洲的南海經印度洋到非洲這一帶的自由貿易和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第三,挖掘非洲潛力。這即是奧巴馬「亞太再平衡」的延續也是擴展。


我認為這個「印太戰略」與安倍的「鑽石棱形」出自同門,是美國軍方特別是太平洋司令部忽悠的結果。

當初希拉里搞「重返亞洲」以及奧巴馬把它改成的「亞太再平衡」,其眼光主要是在太平洋的西岸和周邊,因為奧巴馬說了,他是「太平洋的總統」。

而安倍搞「地球儀外交」的時候發現,光在太平洋堵是不夠的,堵不住,需要延伸到印度洋。於是他拚命跟莫迪拉關係,搞「鑽石棱形」。安倍的朋友,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深得其要領,忽悠美國軍方設計了這麼一個「印太戰略」。

特朗普原本是想搞孤立主義,兩耳不聞窗外事砌高牆搞經濟,現在要是被那個混血忽悠搞這個「印太戰略」,不僅「亞太再平衡」退不掉,還要讓另一條腿陷入到印度洋里,沒準到頭來竹籃子打水啥都撈不著。

看樣子明後天需要給他上上課了。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以來,美國的亞洲戰略也在逐步明晰化。特別是隨著特朗普於11月初開啟對日本、韓國、中國、越南、菲律賓的訪問,在首次亞洲之行中闡明了特朗普的印太戰略。

其實,早在2017年5月初,美國五角大樓就曾透露,美國政府將支持一項5年內向亞太地區投入近80億美元的「亞太穩定計劃」(Asia-Pacific Stability Initiative)。6月初印度總理莫迪訪問華盛頓時,兩國聯合聲明中首次提及「印太」戰略。10月18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做了題為 「確定下一個世紀我們與印度的關係(Defin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India for the Next Century)」的演講。這一演講中,更是明確地闡明了美國印太戰略的基本思想和核心內容,其中的核心仍舊是要搞戰略「再平衡」,美國要努力平衡中國在亞洲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而地緣範圍將擴大到印太地區。

目前,美國仍舊沒有澄清「印太」具體涵蓋的範圍。宏觀上說,印太與亞太的主要區別在於「兩洋匯聚(安倍2007年在印度議會中的演講)」。一般而言,亞太主要地理範圍涵蓋整個西太平洋,西到馬六甲海峽,南到大洋洲,一直以來並不包括南亞次大陸。而「印太」則將南亞國家涵蓋在這一地緣空間內了,涵蓋了印度洋沿岸國家。當然特朗普的「印太」是指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涵蓋的範圍,還是將所有印度洋沿岸國家都包括進去,目前仍未可知。


「印太」概念最早是由印度、澳大利亞、美國人提出來的。其背景就是三國希望加強合作。據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海洋問題專家趙青海的記述,2011年,澳大利亞、印度、美國三國智庫聯合發表研究報告《共同目標與趨同利益: 美澳印在印太地區的合作計劃》,代表三國就「印太」概念達成共識,進而這個概念出現在美印澳三國的官員講話和政策文件中。

「印太」的概念比「亞太」更大,它比亞太增加了印度洋地區,或者說增加了印度這一重要的地緣政治、經濟力量。

最初,澳大利亞對「印太」的概念最感興趣,也是闡釋、傳播這一概念最賣力的國家。因為,澳大利亞正好處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界處,「印太」概念通過將印度洋地區引入,讓澳大利亞地位更加突出。

近年來,美國開始力推「印太」概念,而印度也日益積極。對美國而言,從「亞太再平衡」戰略推出,意味著美國會逐漸加大對太平洋方向的戰略投入。而特朗普上台後,積極要求盟友增加防務開支,減少美國作為盟主的經濟軍事負擔。這種思路的一個表現就是,積極拉攏日本、澳大利亞承擔地區責任,讓他們扮演類似「保安」的角色,而美國只作為區域外的緊急干涉力量,類似「警察」。「印太」概念是這種思路的繼續和擴大,就是希望將印度洋地區也「外包」出去,讓西太平洋-印度洋構成一個「戰略弧」,而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則是這個「戰略弧」上的地區玩家。恰好,印度也有意承擔這個角色。印度一直希望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印度隨著國力增強,更加希望擴大戰略影響力。重要表現就是,印度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對南海問題指手畫腳、與澳大利亞、美國、日本等舉行聯合軍演等。

「印太戰略弧」是對美國在亞太、印度洋地區的戰略重組。意味著美國將從整體上看待這一地區,也將將相關的戰略力量整合起來應對相關挑戰。但是,印度尚未成為美國盟友,且具有長期的「不結盟」傳統。因此,印太戰略弧能否真正成型尚需觀察。


推薦閱讀:

假如柯林頓再度競選美國總統,他有擊敗特朗普的可能性嗎?
特朗普其實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為什麼老是說一些十分有爭議性的話?
為了表達自己對特朗普的厭惡感,領導人想出了哪些操作?
特朗普夫人梅拉尼婭什麼時候離開中國的?
特朗普上任以來麻煩不斷,他會下台嗎?

TAG:外交政策 | 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