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梵高生前只賣出一幅畫,而且只有400法郎,是真的嗎?


梵高生前唯一賣出的作品《紅色的葡萄園》 1888年11月創作

該油畫描繪了阿爾農婦採摘葡萄樹的景象,梵高特意將葡萄樹畫成極具表現力的紅色


梵高有個畫商弟弟提奧,提奧不僅為梵高提供經濟支持,還是梵高的精神支持。梵高的畫作在他生前都沒人能理解欣賞,他一輩子窮困潦倒,要不是弟弟的物質支持,恐怕也不會有天才梵高的出現。梵高長期與弟弟提奧通信,提奧是他不幸人生的忠實聽眾


提奧是他的摯友,也是他的知己更是他的崇拜者。提奧維繫著梵高的生命,畢竟梵高生前只賣出了一副油畫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薦下來到法國南部小城 -阿爾,並很快愛上了這兒。猛烈的陽光和刺目的麥田使他 「瘋狂」。 創作進入了高峰。


他不滿足於只是理性的 「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藉助繪畫 「表達藝術家的主觀見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個性和獨特的風格」


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梵高是用心靈作畫的大師。


梵高在小城廣場邊租下「黃房子」, 想建立「畫家之家」。 後來高更前來同住。不幸的是,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和陽光的灼燒使梵高精神失常。 他與高更日夜爭吵,後發生著名的 「割耳事件」。


在阿爾居民的抗議下,梵高迫離開,並自願前往距阿爾不遠的聖雷米的聖保羅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梵高在阿爾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無法賣出以養活自己。《紅色的葡萄園》就是在這樣得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梵高當年只賣出一幅畫還是幾幅畫,並不重要,是不是他弟弟幫他買的,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當代藝術家都得感謝梵高及其悲劇,他讓人們覺得不能錯過任何一個藝術家,無論他是天才還是騙子。所以我們現在對當代藝術持極端寬容態度,觀眾(尤其是西方中產階級)微笑著看天才們的遊戲和騙子們的表演,彬彬有禮地鼓掌,心照不宣地讚許。我覺得是個好事,最少保證了新時代的梵高不會餓死。

但藝術市場在當代近百年的資本苦心運作之下,已經聖殿化了自身,它成功地轉化了人們對一兩百年前梵高等窮藝術家的負疚感丶強化了人們對高深藝術的自卑感,因而得以壟斷藝術標準話語權。這是梵高隱形的丶不斷被榨取的剩餘價值。

這其中,又有通俗文化的助力。斯通的暢銷書《梵高傳:渴望生活》是一部半虛構的傳記小說,是最早在民眾心中奠定梵高的悲劇形像的,接著是根據它改編的電影《星月夜》,極盡老派好萊塢言情劇煽情之能事,感覺梵高成了一部倫理片的受害人主角,而不是一個前衛的藝術家。

對於梵高,更重要的是他理解生之意義,他生活過,而不只是渴望生活。

償還我們所不理解的梵高之債,並非需要一再的神話化他,也不要神化所有貌似懷才不遇的藝術家,理解他們對生活的態度,理解他們的選擇與功利化世界的不一樣,這也是這個世界獲救的希望之一。


推薦閱讀:

據說抗倭名將戚繼光晚景凄涼,這是真的嗎,為什麼?
讀《月亮和六便士》,你讀到了什麼?
民謠吉他自學三個月了,突然想找個老師,有必要嗎?
《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是怎麼死的?

TAG:梵高 | 油畫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