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後人對蚩尤和項羽的評價差好遠?


蚩尤和項羽都是古時候的戰神,然而後世對兩個人評價差距特別大,對蚩尤有些貶低和厭惡,對項羽抱有深深的同情心,都是失敗被殺,為什麼有如此的差別?兩人的所作所為到底有何不同?

傳說蚩尤是遠古時的一個部落酋長,在中國神話里他是武戰神,這一點和項羽十分想像。順便說下遠古時候沒有文字記載,只能就是傳說了。

那時有三個比較強悍的部落酋長――黃帝、炎帝、蚩尤。我姑且把他們看作是遠古版的「三國」爭霸。與之對應的人物分別是:黃帝對應劉備;炎帝對應孫權;蚩尤對應曹操(當然不是指武功和法力)。蚩尤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同對付蚩尤。(這和劉備的聯吳抗曹相似。)儘管如此,黃帝和炎帝仍不是蚩尤的對手。黃帝請天神幫忙,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最終蚩尤被黃帝所殺,英雄惜英雄,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其他部落見蚩尤像不戰而降。這在最初蚩尤的形象和項羽一模一樣,劉邦也是對死後的項羽厚葬,蚩尤此時就是一個悲劇英雄。

然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文字的產生,記述蚩尤的事迹多了起來,前面也說了,黃帝戰敗蚩尤取得了勝利,後來逐漸統一了華夏民族,直到現在我們常說自己是炎黃的子孫。春秋戰國乃至漢朝時長期以儒家思想為主流,一向強調「正統」觀念,既然黃帝為「王」,與之對應的蚩尤自然為「寇」了。黃帝戰蚩尤逐漸被描述為正義與邪惡的戰爭。蚩尤也就被視為邪惡的化身了。

這和我前面提到的與之對應的曹操一樣,本來不錯一個人,被文人寫的書給廢了。春秋戰國本無義戰,那些文人有啥資格評說蚩尤呢?但就是這種言論取代了真實歷史,直至延續至今。

項羽被後人崇拜有其內外原因,後世對他的評價也不錯。同樣項羽是戰敗而自殺的。多數人對他抱有同情心,本來可以得天下的是他,但由於性格的缺陷而導致了失敗。項羽出身高貴,在楚國也是名門望族,但秦始皇滅六國使他有對秦的亡國之恨。他極力推翻暴秦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楚有三戶,亡秦必楚」。可見項羽有戰鬥民族的基因。說起來楚漢相爭最初,項羽得天下無疑,可後來逆轉直下,被劉邦圍在垓下,被迫烏江自殺。有詩描寫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可見項羽相比蚩尤的名氣和聲望要大許多啊。

(文/秉燭讀春秋,??點關注。)


蚩尤是個稱號,每一代的黎民的首領都叫蚩尤,最有名的內代蚩尤被黃帝幹掉了,之後下一代蚩尤給黃帝拉車。

所以,其實,每一代九黎族的酋長都是蚩尤...

咱們都說是炎黃子孫 ,既然是 炎黃的後裔,那他們對立的一方,蚩尤那肯定就得描述成黑暗的人物,反面教材。

項羽則不然,雖說他沒有功成霸業,但是他有一副悲劇英雄的面龐,儒家推之為經典,悲劇性的人物太多,也喜歡寄托在項羽身上。

蚩尤雖然也是失敗的英雄,但是他和華夏祖先為敵的事情不可辯駁。所以評價的天差地別,只有無限的無可奈何了吧

再簡單介紹一下項羽的一生歷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項羽的性格秉性,你說是魯莽,剛愎也行。你說是光明磊落也對。。。尤其還有劉邦襯托著。。雖然最後沒有統一天下

1.巨鹿之戰,宋義不肯進軍。項羽矯詔殺掉自立為假上將軍,然後直接回去報告懷王,逼迫懷王冊封為震上將軍。——雖然很暴力,但不可不謂之光明磊落。

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於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2.還是巨鹿,對章邯。各路諸侯作壁上觀。項羽自己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敢為人之不敢為,用勢而不用計。不可不謂之光明磊落。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閒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3.劉邦先入咸陽,項羽直接破關而入。——依然是用勢而不用計。

行略定秦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

4.最出名的鴻門宴,可殺而不暗殺。——不乘人之危,不設計陷害。不可不謂之光明磊落。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珪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5.還有一個更典型但不那麼出名的,就是《鴻溝和約》。劉邦派人遊說項羽和談罷兵。劃定楚河漢界,分東西而治,並約定楚方歸還劉邦父親與妻子。項羽如期履行約定,率兵打道回府。而劉邦在得到親屬後,瞬間撕毀和約(張良太狠了),舉兵東進。在垓下追上並圍住撤退的項羽軍。——和談之約,歷史上很多人都不遵守,遠如劉邦,近如希特勒。但項羽卻徹徹底底履行了《鴻溝和約》,不可不謂之光明磊落。

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歲。漢王乃封侯公為平國君。匿弗肯復見。曰:「此天下辯士,所居傾國,故號為平國君。」項王已約,乃引兵解而東歸。

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謂張子房曰:「諸侯不從約,為之柰何?」對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穀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漢王曰:「善。」於是乃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并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穀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6.最後,霸王別姬,自刎烏江。而且臨死還送了故將呂馬童一個人情。。——可渡江而不渡,皆因對不起江東父老。見到故將還以人頭相贈(老實說,如不是自刎,項羽戰到力竭而亡的話,就不只是司馬遷所說的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了。)不可不謂之光明磊落。。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項羽為人剛愎自用,傲氣凌人,而且殺戮成性(太史公那麼推崇他,還在史記中記載了他六次大屠殺)。平心而論,即便統一天下,也絕不是長治久安之主。但項羽之光明磊落,絕對史上少有!

這樣一個人,既非常符合儒家主流思想,又具有莫大的悲劇色彩。。被推崇為英雄,太正常。。


謝謝邀請。

這裡的「後人」應該多數為當時統治者的文人墨客,在一個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年代裡,勝利者為了政治需求往往會誇大敵對的缺點。其實項羽比蚩尤要好,至少在項羽那個年代,文字發展到了成熟階段,我們可以得到人物比較客觀的評價,蚩尤就比較悲催,上古時期,刀耕火種的很多無法考究,統治者口口相傳,所以評價會差上一些。

蚩尤篇:

蚩尤,九黎氏部落首領,上古時期,他與炎黃二帝的戰爭有三種說法:

1、《史記·五帝本紀》,即黃帝在阪泉之戰中戰勝炎帝後,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從而鞏固天子之位。

2、第二說見於《逸周書·嘗麥篇》,即蚩尤驅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

3、第三說見於《山海經·大荒北經》,即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

三種說法不盡相同,但是唯一能說明的是戰爭曲折,並且以蚩尤敗北落幕,關於蚩尤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這中原一帶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的傑出貢獻就開始被淡化。統治者為了政治需求,開始惡化蚩尤,最早被文字「討伐」始於孔子《尚書》有所謂「蚩尤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 。這是先秦文獻中關於蚩尤倡「亂」的最早記載。

之後的文人墨客開始引據經典,也就是孔子的言論,如《大戴禮記》所引孔子語,大罵蚩尤為「眾人之貪者」、「及利無義」、「不顧厥親,以喪厥身」,「愍欲而無厭者也」 。此後,左丘明為《春秋》作傳,呂不韋著《呂氏春秋》,司馬遷寫《史記》,孔穎達和馬融等為《尚書》作傳注,黃帝被定於一尊,黃帝及黃帝族系被奉為華夏和中國的正統,並且這種觀念愈演愈烈,對蚩尤就更是一片罵倒之聲,所加給蚩尤的「罪名」也越來越多。

項羽篇:

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項羽兵敗垓下,劉邦奪得天下,自此項羽開始了一路開黑的評論。

不過項羽所處年代,已經是文字敘事的年代,所以而今對項羽的評價相對客觀,並沒有評價差一說。「人傑」「鬼雄」「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近古以來未嘗有』的武夫」等等,正負面都有,劉邦雖為帝王,後世評價一樣有褒有貶,不像蚩尤炎黃,一片倒。

就劉邦、項羽的對比評價一般是這樣:

項羽從小就有雄心大志,而劉邦年輕時是好吃懶做的酒色之徒;起義以後,項羽英勇善戰,身先士卒,對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劉邦表現為一個膽小鬼,極端個人主義者,為自己逃生,六親不認,把子女三次推墮車下。項羽性格特點坦然直率,而劉邦的性格特點是狡猾誣賴。項羽驕傲、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而劉邦比較虛心、豁達,善於採納別人意見;在政治鬥爭上項羽非常幼稚,特別在鴻門宴上更是如此,對於一個敵將的放肆行為視而不見,劉邦在政治鬥爭中老練,在宴會上不動聲色,全力取得項羽的諒解;項羽不會用人,劉邦善於用人;項羽比較殘暴,劉邦比他仁慈;項羽是軍事人才,善鬥力,彭城大戰,帶三萬人把劉邦打敗,而劉邦善鬥智。

所以蚩尤、項羽並不別人差,只是統治者治理國家的需求而已。後世人應該客觀的去看待這種問題。


這兩個人本身就差得很遠,當然不應該有相同的評價。

蚩尤到底是九黎族的一個首領還是多個首領(有說法認為是九個兄弟)又或者說是對九黎族首領的一個統稱,這個事情到現在仍然存在爭議,但比較多的觀點認為蚩尤就是一個人,是當時九黎族的首領,我個人也偏向於這種說法,因為現在的中國南方尚有多個少數民族(比如苗族、瑤族等)有祭拜蚩尤的民間傳統,蚩尤廟中所立的蚩尤像為一尊,而非多尊。這些少數民族實際上是部分九黎族南遷之後在幾千年的歲月中逐漸形成的,他們是九黎族的後裔,因此,從他們自身拜蚩尤的傳統中可以看出蚩尤應該是一個人。

蚩尤被黃帝擒殺後,大部分九黎族融入了炎黃部落,從而形成了華夏族的雛形。因此,蚩尤也是華夏民族的共祖之一,祭拜蚩尤的少數民族實際上都是漢民族的近親。

後人對蚩尤的評價其實是很高的,蚩尤能征善戰,曾經打敗過炎帝,是人們心目中的戰神。正是因為蚩尤勇武過人,無人能敵,讓與其戰鬥的人甚為驚恐,後世傳說中經常把蚩尤形容成三頭六臂的怪物,又或是兇殘嗜殺的魔王,其實都是對其非凡戰鬥力的一種扭曲的比喻,這也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所產生的輿論效應。但不管怎麼說,蚩尤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的地位不容否定。

項羽與蚩尤有一些相同的特點,比如勇武過人,能征善戰,但他們的歷史地位是完全不同的。民間祭拜蚩尤主要是一種祭祖行為,而很多人崇拜項羽是因為讚賞霸王的英雄氣概和唏噓英雄末路的悲劇。不否定蚩尤的英雄氣概也受到崇拜,也有英雄末路的悲涼結局,但更主要的還是一種祖先崇拜。中國人有祖先崇拜的觀念與傳統,這一點和對項羽的崇拜是有所不同的。

現在來看,九黎族與炎黃部落之間的戰爭很難說誰是正義的誰是邪惡的,這是上古時期各部落間為了擴大生存空間而相互征伐與吞併,正義是勝利並且成為華夏共主的一方為自己所標榜的。因此,很多對蚩尤的負面評價其實是有失公允的。

項羽在秦末農民戰爭中脫穎而出,因為秦朝的苛政暴政,反對暴秦成為一種正義。因而項羽從一開始就戴上了正義的光環。也因此,英雄最終的失敗才會令人惋惜。

總而言之,由於兩人的歷史地位相差甚遠,後人只能從不同的角度去進行評價。


首先,說個笑!一起不會念這個詞,初中才知道念:chui(第四聲)。

個人覺得,蚩尤還是很有貢獻的!

第一、蚩尤為物質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當時,蚩尤蚩尤統率的九黎部落聯盟,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是一個面對海河而生長起來的部落,是當時三大部落聯盟中最強大的部落聯盟,物質文明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藉助當地的地理、氣候、水源等優越條件,發明了穀物種植,已經開始由採集、漁牧、游牧向

農業發展

,這是歷史和文明的一大進步,是對古代文明的一個重大貢獻。而穀物種植就需要育苗、移苗、壯苗等等。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後來人們就用「苗」字來給蚩尤的子孫命名為「苗族」。與此同時,他們還能創製較精美的陶器,手工業也開始發展起來。這也是對中國文明的一個重大貢獻。
第二、蚩尤發明了金屬冶煉和金屬兵器的製造。《世木·作篇》說蚩尤「以金作兵器」。翦伯贊寫道:「據說蚩尤『以金作兵器』,是金屬冶煉的最早發明者。」我認為,蚩尤不僅是金屬冶煉的最早發明者,而且也是金屬兵器製造的最早發明者。《管子·地數》說:蚩尤能以金為兵,製作「劍鎧矛戟」。《史記·五帝本記》正義引《龍魚河圖》說:「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銅頭鐵額」,「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史書還說
,蚩尤能製造的最早發明者,為中國古代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冶煉業的出現具有划進代意義,從此,人類開始進入了使用

金屬工具

的時代,它標誌著原始社會生產力的一次新的飛躍。
第三、蚩尤是建立法規、實行法制的最早創造者和施行者。在古代中國,蚩尤首創法規,實施刑事法,以肅綱紀。《周書·呂刑》說:「蚩尤對苗民制以刑」,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路史·後紀四·蚩尤傳》在記述蚩尤被擒殺後說:「後代聖人著其尊彝,以為貪戎。」羅萍注曰:「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我著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戎」。《太平御覽》卷七九引《龍魚河圖》說:「靈尤沒後,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狀。」這也說明蚩尤嚴格實行法制而樹立了威嚴的形象和產生了濃遠影響。同時,鄭玄注曰:「苗民,謂九黎裔也。」「上效蚩尤重刑以變九黎言苗民者。」這也同樣說明,蚩尤是刑法的首創者和施行者。有的史料還說,兵器和刑法是蚩尤發明的,後來被黃帝部落集團效法。可見,蚩尤乃是中國古代法制的締造者。


為什麼要把蚩尤和項羽扯到一塊呢?蚩尤是遠古時代的少數民族首領,現在象神話一般的存在。項羽是一千多年前的人物,司馬遷為他專做了傳記。蚩尤文字雖有記戴,但神話色彩很濃,項羽是秦末活生生的人物,兩人沒有可比性。把他倆扯到一塊,是好事的文人冬天喝涼水暖牙,沒話噴話。項羽出身比劉邦高貴,力大善戰,有個漂亮的老婆。劉邦是鄉下混混,但智商情商比項羽高,穿鞋的敗給了光腳的。後世的很多人嘆惜項羽,為他不平。什麼「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們思項羽恨劉邦,嘆江西是項羽的斷頭地。可憐哪些文人墨客,不喜今之明月,發思古之幽情。他們看紅樓傷黛玉,讀西遊悲愛情,看三國恨曹操。借題發揮,又扯了一篇。


首先你要看歷史是誰寫的,歷史又寫的誰,另外也要看他做了什麼。

首先,評價蚩尤的是炎黃部落的人。

第一,假設一個跟你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爺爺打過仗,差點滅了你老祖先的人,你會怎麼寫,不管你如何評價,從感情上難以接受。

第二,蚩尤的做過什麼,除了能打之外,文化、情感、道德建設什麼都沒給人留下來。跟蚩尤一樣的人,給他寫不了傳記。能寫傳記的人對這種殺人作為嗜好的人自然看不上。

第三,項羽是楚國貴族,屬於士族,歷來寫歷史的都是士族。劉邦是平民出身,此外項羽除了性格不夠陰霸外,其他都沒啥挑剔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歌頌項羽,千古流傳,有歌頌劉邦的嗎?



蚩尤是誰,後人對他無甚了解?大多來自一些民間傳說,歷史記載也不詳實,分不清是真是假?象讀神話故事一般,讓人云里霧裡,看不見真相,無據可查。

項羽則不同,一個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他的事迹和故事廣為流傳,歷久不衰。項羽作為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在他的生平事迹中的確有許多讓人稱道的地方。作為一個悲情的英雄,項羽最終沒有完成統一國家的霸業,但他光輝燦爛的人生一直會讓後人銘記,雖敗猶榮。


蚩尤在傳說里明確是黃帝的敵人,項羽和劉邦可是反秦時的盟友,拜把子兄弟,而且史記抬高了項羽,後世的文人墨客詩詞戲劇也跟隨了這個方向。


推薦閱讀:

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的後人是拓拔氏嗎?
岳飛真的吃過人肉嗎?
馬拉維國「吸血鬼」傳言引發致命騷亂,吸血鬼真的存在嗎?西方都有哪些關於吸血鬼的傳說呢?
汪藏海,盜墓筆記中的人物。歷史中有這個人嗎?
李舜臣在朝鮮歷史中有怎樣的地位?

TAG:三國 | 項羽 | 蚩尤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