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當年沒有自殺度過烏江,重召回江東子弟,歷史是否能夠改寫?


項羽回到江東,也不可能再翻盤。

秦末漢初的江東地區,可不是現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長江下游(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當時的江東基本上還屬於半開化的蠻荒之地,項梁、項羽叔侄帶8000江東子弟出征,可以說已經將當地精銳搜羅一空。

史載,楚漢之爭結束後,劉邦建立西漢初期,全國戶口僅為秦朝時的20%至30%,人口最多也就400萬。具體到當時地處偏遠、生產力落後的江東一隅,人口又能有多少?估計也就一二十萬人吧。實際上,經過兩漢400年耕耘開發、休養生息,到三國鼎立時,孫吳政權治下的江南(比項羽的江東底盤大得多)人口也不過260萬。

換言之,僅人力資源一項,劉邦就是項羽的20至40倍。在那個年代,人多就意味著工農業發達,就能多養軍隊,就能支持長期戰爭。而項羽屬於猛打猛衝的「西楚霸王」,他最不擅長的就是發展經濟、積蓄力量。更何況,大敵當前,步步緊逼的對手又怎麼可能給他時間再去經營江東?

項羽時代的江東,地理範圍只包括現在的浙北、蘇南和江西的一小部分,雖堪稱魚米之鄉,但戰略縱深狹小,迂迴空間不大。就算項羽逃回江東, 以最快的速度重新集結起新的8000子弟兵,也很難抵擋已取得法統合理性的劉邦,以大漢皇朝的舉國之力碾壓江東。

當時的劉邦,可調動軍力多達數十萬之眾,並有韓信、張良、蕭何等一大批軍政英才輔佐,而項羽除了他自己還具備點指揮才能外,身邊連個得力助手都沒有,也就是說,領兵打仗、後勤供應、建設和保衛根據地,全得靠他自己來應付,縱然他渾身是鐵又能打幾顆釘!?

另外,項羽能否糾正自己之前的性格缺陷和戰略失誤,還很難說。他的剛愎自用、感情用事、缺智少謀、忽視後方建設和發展,都是導致他失敗的諸多重要因素。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讓驕傲的項羽認錯,連范增和虞姬都沒這個本事。

天時、地利、人和,這3個獲勝的條件,項羽1條都不佔,即便他逃回江東,也無非是延長楚漢之爭的持續時間,或者說將江北戰火燒到江東去,除了塗炭生靈外,根本改變不了他的悲劇性下場。


「兵家勝敗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唐朝詩人杜牧的《題烏江亭》,為惋惜秦末漢初的西楚霸王項羽,自殺烏江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提出了作者對歷史,已經有結論的戰爭假設性的推想。意思是~勝敗乃兵家常事,項羽心胸不夠寬廣。設想項羽如果能夠回到江東,重振旗鼓,說不定可以捲土重來。

這首絕句只是一個假設,事實上的項羽,沒有那麼寬廣的心胸。遭到挫折,就心灰意冷,含羞自刎。這樣的人,是不能成為君臨天下的霸主。儘管杜牧對於項羽非常惋惜,但是歷史不容假設。沒有寬廣的胸襟,奪取天下只能是一句空話。即使當年項羽沒有自殺,回到江東,依然很難實現,捲土重來的夢想!


歷史沒有假設。看看項羽手下的大部分人才投奔到劉邦這邊,你就知道結果了。劉邦會用人,能用人。一個老鐵范增還被項羽氣死了,猜忌多疑猶豫不決,天時地利人和都失去了,必敗。

劉邦:「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歷史肯定改寫,所以人的一舉一動會決定自己的去留。項羽太耿直,太痴情,看到心愛的女人已死,心也隨她走了。愛情成人也害人。精神空了。



如果他順利渡過烏江,歷史將改寫。


項羽者 猾賊也 其人做事心黑手狠且不計影響 喜歡抓住手裡那一星半點的權力不放開 從其對待手下將領和范增的態度可以看出來 其人愛惜士兵也是比較有名 作為將軍 9分 作為領袖 -9分 綜合就是0分 別說他渡過烏江 除非他脫離地球 否則劉邦是一定要追殺他到底 還順便要把全部姓項的斬盡殺絕 徹底滅掉這個曾經楚國第四的大部族


只會連累更多的人跟他死,絕無翻盤的可能,項羽此時天時,地利,人和都失去了。典型的例子:兵敗垓下時問路一農民老翁,當時此地應該屬項羽統治區,連當時農民都希望項羽早死,說明他早已失去民心了。


推薦閱讀:

《半生緣》里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麼?
華夏錢幣第一縣在哪兒?
洪承疇為什麼不派重兵守衛糧草,令皇太極有機可乘,取得松錦大戰的勝利?
翡翠手鐲掉滾燙的湯鍋里了怎麼辦?

TAG:項羽 | 烏江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