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掘萬曆皇帝的「定陵」有何意義?
可以說「毫無意義」嗎?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一部分專家學者留在了大陸,一部分去了台灣或海外。留在大陸的專家們,已經昂首站在打翻在地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屍骨上,於是就以「學術之私慾」打起了北京昌平那塊地方的「壞」主義。為什麼說「學術之私」,因為廣大人民群眾並不感興趣這件事,也並非「不肯抗拒力下」必須要做這件事。
請記住一位專家叫「吳晗」,他是學者型官員,時任北京市副市長,是明代歷史專家,寫《海瑞罷官》的那一位。他向上級領導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挖開明皇陵看看,當然他列舉了很多條「重大的意義」,一篇公文邏輯下來就是「不挖明皇陵就會影響新中國人的幸福」。當然他自己感覺人單力薄,又邀請了幾位重量級「智同盜合」的文化人,他們是沈雁冰、范文瀾、張蘇、鄧拓,並請當時的官方文壇旗手「郭沫若」領銜上書。
……
定陵地宮,位於地下27米處,由五座石室組成,包括前殿、中殿、後殿和左右配殿。地宮的漢白玉石門是緊緊關閉的,在裡面被「自來石」石條所卡住。考古人員用自製的「拐釘鑰匙」小心翼翼的打開了它。公元1620年駕崩併入葬的萬曆皇帝,萬萬沒想到在336年之後,被一群「革命」子孫以文化之名而「驚醒」!
……
1966年8月24日,「英勇」的革命小將們來到定陵,把文物庫房中的萬曆帝後三具屍骨,以及一批畫像等資料,集中到博物館門前廣場,進行公開「批鬥」。之後有人帶頭用石塊砸碎了屍骨,再澆上汽油去焚燒。萬曆皇帝與兩位皇后,從此在人間真正的飛灰湮滅了。
考古,是一種科學,但這些「科學」對於人類來說並非都必須研究。古代先人的陵墓,我們是應該敬畏與尊重的。可挖可不挖的一律不挖,不要以保護文物的堂而皇之而繼續行「學術之私」和「地方旅遊經濟之私」。那些王陵大墓,如果屍骨尚存的,也建議清理後徹底封閉地宮而保護,遊人們看看地面建築就夠了。用古人的屍體骨頭來賣門票,實在是不應該,「入土為安」才是正能量。
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寢。萬曆是明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陵寢規模之宏大可想而知。可以說,定陵不只是萬曆皇帝生前生活的再現,也應該視為明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定陵做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然而,由於特殊的政治氣候,定陵的發掘以嚴肅的正劇開端,卻以凄涼的悲劇結尾,留給後人以不盡的感慨。但是,這一考古史上的大悲劇,在當時、在今天仍有重大的意義。
一是科研價值。定陵修建於1584年,於1590年完成。整個工程總耗銀八百萬兩,相當於兩年國庫的全部收入。儘管因為當時的我國考古工作的技術水平有限,是的不少珍貴文物得不到較好的保存,但是出土的大量珍寶及玄宮本身,對於歷史研究具有極大的意義。例如,織錦品的發現,對了解和研究久已失傳的明代特有的絲織技巧,有著重要的意義。再如史載萬曆「足心疼痛、步履艱難」,當時有很多大臣和後來的史官,都把萬曆的病源歸罪於酒色過度、精氣虧損。然而通過對萬曆屍骨的復原發現,他的右腿明顯比左腿短,這說明萬曆生前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
二是政治意義。定陵從1956年5月動工,至1958年7月結束,為時兩年零兩個月。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即主動發掘皇帝陵寢,這在當時是很能引起世界轟動的。以至於1958年9月6日,當新華通訊社向世界播發定陵發掘的消息時,立即使世界各國考古界為之嘩然。美聯社甚至發文稱:「這說明紅色中國的考古學事業正在走向成熟……」。
三是借鑒意義。發掘定陵的時期,中國國內正處於政治風雲變幻的時代。在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運動面前,參與定陵發掘的考古人員們不能進行文物的整理,致使很多珍奇的文物毀損、霉爛。「十年動亂」時期,定陵甚至遭到人為的破壞,萬曆皇帝的屍骨也被焚毀。定陵考古發掘的悲劇,對於今天的我們,在如何更好地保護文物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無疑有著重大的借鑒意義。
無論萬曆皇帝對錯、也不論他的功績失誤、他都是一位中華的帝王、他都應該在死後安於地下.這是作為後人對一位先祖起碼的尊重,這是作為後輩對前人起碼的敬意、這個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原則!
如果說研究價值 那滿清的乾隆更有研究價值!因為這貨最好收集!他墓里什麼都有怎麼不去刨了?怕滿清遺老遺少找你們拚命對吧!
如果說玄學研究 那紹興的祖墳最應該刨了!那是現成的龍脈. 咱們刨開看看,研究一下龍脈到底是什麼東西,不是更有學術意義?
有什麼遮掩的!不就是看人家祖孫三代都崇尚修道,某些人起了「長生不老」的心思,刨人家墓找那點可以長生的東西嗎?
我呸!
踹寡婦門 挖絕戶墳的事你們都乾的出來!真令人齒冷!!!!!
創建於2017.12.14編輯
推薦閱讀:
※遼代古塔的陪葬品一般在古塔的什麼位置?
※毛澤東知道秦始皇陵兵馬俑嗎?
※為什麼歐洲古建築多為石築,中式建築多用木頭?
※史书里有哪些部分已被现代考古推翻的?
※為什麼說海昏侯是中國歷史上最特殊的皇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