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中,為什麼瑞德第三次出獄成功了?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可以來回答下,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三遍了,每一次感覺都不一樣,可以說隔段時間看會非常有感覺。這是一部追求自由的電影,囚犯是在追求自由,

而監獄的作用就是磨滅這種思想,還在追求自由就說你還有慾望,還有幻想,還有危害力,在講述追求自由的同時還有對希望和人生的感觸。那麼回歸正題,說什麼塞錢了,說什麼有秘密什麼的簡直是扯淡,我只能說你根本沒有看懂這部電影,自由是什麼,身處自由的我們根本無法體會。

人就是這麼奇怪的一個物種,擁有的時候不會珍惜,失去的時候有後悔莫及,費勁千辛萬苦去追求。又扯遠了,前兩次瑞德回答很正經,都是說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已經深刻的感到後悔。這些話對於一個政審官來說已經司空見慣,凡是接受審查的大概十個有九個半都這麼說,為什麼?是為了出去,出去幹什麼?誰也說不好,誰敢保證不會再犯這些事兒,都不能。既然這麼說了那就說明很有可能再犯,為什麼?因為你還想出去,也就說明對未來還抱有希望,認為自己還能出去,就說明還沒有達到監獄想要的效果,也就是瑞德之前說老布的體制化。

這樣就說明這個人仍然可能會對社會有危害,因為你還抱有幻想,還用有慾望,什麼都會騙人,但是慾望不會騙人,只有你對生活沒有了慾望,沒有了對自由的追求,那麼也就達到了監獄的目的,只有當你不再抱有出去的慾望時,監獄也就達到了將犯人體質化的目的,這個人從頭至尾已經沒有了危害力。就像瑞德出去以後上班說的一樣,上廁所也要打報告,雖然經理說不用打報告,但是不打報告他就尿不出,這就是體制化,你還認為一個已經體制化的人還有什麼危害力?這樣的人已經只是一具空殼,沒有了對自由的追求,沒有了慾望,即使只是打包這樣的工作對他們來說也已經很好了。他們需要有人來給他們說什麼該做,什麼能做,只要違反了什麼規則自己都會徹夜難眠,這樣的人也就不會有危害力了。

既然不會有危害力了還留在監獄做什麼,這就是放出來了,因為這樣的人在監獄也好,在外面也好,都一樣的生活,即使在外面生活他們也會覺得跟監獄沒有什麼兩樣。那麼怎麼判斷是否有危害力,也就是有慾望,怎麼判斷有慾望,也就是不再編造理由,不再掩飾自己,接受自己的現實,自己的人生已經快度過了,出不出去自己都無所謂。就像瑞德的回答一樣,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狗屁不通的詞,你蓋章吧,別浪費我的時間,告訴你一句實話,我不在乎。"裡面的對話不怎麼記得清了,不然可以說的更具體,這就是我的理解。



要了解瑞德為什麼第三次申請假釋成功了,就必須先從假釋制度說起!

假釋是一種人性化的法律制度,對罪犯有條件的提前釋放,有的國家並沒有假釋制度,有的國家假釋制度有限制(有的罪不能假釋!)。

而在一個有假釋制度的國家,而且罪名適合假釋制度,任何人都可能獲得假釋的機會!

假釋的幾個基本條件:1.服刑達到原有刑期的一定時間(以前的美國,達到服刑期三分之一就可以申請,假如服刑期是30年,已經服刑10年就可以申請)2.遵守監規 3.通過一些審核被認為的確有悔改表現,且不會再給社會帶來危害。

假釋是有條件的釋放,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在規定範圍內,一定監視之下進行生活。

步入正題,為什麼瑞德前兩次沒有被釋放,因為他的回答太官方,一百個申請假釋的人中有99個人會裝作痛心疾首,後悔莫及的樣子表示已經痛改前非!

為何?因為每個人都想要獲得自由,剛才看到一個回答說因為這種過於明顯的表現說明內心還是有強烈的慾望,我表示贊同!作為一個曾經犯過罪的人,並且在監獄這種各類人渣聚集的地方被熏陶多年的人來說,慾望太強可不是什麼好事,所以那看似痛心疾首的發誓痛改前非的人,一律不會通過,我們要是審查官,聽到100個犯人中99個都是這種表現,你也不會相信他是真的悔改了。

除了千篇一律的回答,過於明顯的慾望之外,我還要補充的是,一個在不自由的狀態下待久了且渴望自由的人,突然到了一個自由到無所適從的地方,服刑那麼久產生的壓抑感,歲月流逝產生的不甘感,不能立刻適應社會帶來的不安感,他人對自己身份(罪犯)的防備和恐懼感等種種情緒會變得很強烈,心理上會在短時間內產生一些劇烈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充滿不確定因素的。

基於此人過去是的罪犯,出來後接受的都是負面能量和情緒,把這種變化的不確定因素認為是一種危害是正常的思維,也是對社會的負責覺,所以一定不會通過。

判斷一個人是否真心悔改的標準是十分嚴格的,不過卻也是相似的!所以先以我們自己對於某種事情表示後悔的時候正常情緒表現為基準,方便大家理解!

認錯有兩種,不認為自己錯了而認錯,真的認為自己錯了而認錯,這是完全不同的情緒化心態和表現。

舉我自己的例子,我初三曾經因為一些原因,離開家裡轉學到我姐所任教的學校讀書,而班主任正好是我姐,作為姐姐,對自己的弟弟和對待其他學生不同,百般照顧又更加嚴格,我姐脾氣不是很好,而這種嚴格有時候正是因為是一家人所以更加沒有分寸,讓我有段時間變得很壓抑。

在某次我姐因為一件我認為很小的事情(上課找不到試卷)當著班上所有人的面大發雷霆之後,我整堂課都處於強烈的壓抑、不滿和委屈之中,所以一下課我就直接離開了學校,在路邊搭上了一輛公車。有一個玩的很好的同學注意到我的情緒,也看到我一下課就往教室外面跑,追了過來,看到我直接出了學校在我身後拚命地喊我,事實上他不喊我還好,一喊我就更難過了,因為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各種情緒交雜無比難受。

而且巧的是我剛出學校公車就來了,我沒有理會他直接上車就走了,而方向正是家裡。不過我初三所在的學校距離家裡還是有不少距離的,中途還得轉兩趟車,可是身上的車費並沒有帶夠,在後悔,委屈,迷茫,忐忑中,我在好心司機的幫助下,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還是順利回到了家裡。

我消失了這麼久,家裡早就知道了,所有人都嚇壞了,老媽一看到我真的回來了,抱著我哭了很久,我也忍不住跟著哭了,尤其是聽到我媽說我姐急得差點暈了,打電話過來哭的撕心裂肺更是讓我哭的根本停不下來,自己疼愛的弟弟被自己罵的離家出走不知所終了,做姐姐的得有多難過?我如果真的出了什麼事,她又該如何向爸媽交代?如何去承擔這種結果?

所以我在那一剎那只有後悔,無盡的後悔,我姐雖然脾氣差了點,嚴格了點,但是對我的疼愛有多深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可是我卻只是因為她罵了我幾句,就直接不顧一切地走了,會讓她有多難過,多痛苦,多擔心?

不過家裡人沒有責備我,只是勸我回學校,不過不用他們說,那一刻我恨不得立刻飛到我姐身邊去道歉。

在家休息了一晚之後,我第二天早上六點(第一趟公交車是六點)就出發朝學校趕去,看到我姐之後兩個人是抱著哭了很久,不過我們都沒有向對方道歉,因為對不起三個字是那麼的無力,根本無法表達我的悔意,只是從那之後我像是變了一個人,發自內心的不想我姐再難過,玩命地努力讀書,自覺得不得了,很多以前認為沒什麼的毛病也被我重視了起來了,一個一個地改,因為我真的不想再讓我姐操心了!

我姐也一樣,再也不隨意罵我,雖然偶爾因為性子急說我兩句,到十點點到為止,而我被她說幾句也完全不會生氣了,反而覺得被關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市重點高中,讓我姐為我驕傲!後來我姐有了女兒,我也疼得不得了,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給這個小外甥女,只要有時間,一定全心全意地陪伴,而且從不覺得累!

那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的後悔,不是裝得很難過的道歉,不是天花亂墜的解釋,真正的後悔是語言無法表達的,是開始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為對方著想,開始改變自己,不再傷害對方,去呵護對方!

故事有點長,我想說的只是,一個人表達後悔的方式永遠不是用語言,比如:我真的知道錯了,我下次再也不會了,你就原諒我啦!真正的後悔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決心,這種決心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影響一個人的思想意識。

我後來和前女朋友相處的時候,就經常會出現她道歉,但是我還是覺得氣不順的時候!她因為任性或者自私行為給我造成了一些傷害,還是會比較積極的道歉的,可是每次道歉的最後總是忍不住說一句:我都道歉了你還生氣,你到底想怎樣?你這人人怎麼這麼小氣?你根本就不愛我,不然怎麼會這點脾氣都受不了?然後反過來發脾氣。

說實話,一個女人道歉,我認為是個男人都會立刻原諒,可是情緒的轉化外快也需要一個過程,可是她似乎幾秒鐘都等不了下一句話就脫口而出了,總是把我弄得更鬱悶。最後只能勸自己算了,還得去哄她,不過事實證明,這種道歉是毫無悔意的,因為這次怎麼惹我生氣下一次還是照樣!不過我們分手的原因並不在此,就不過多贅述!

回到肖生克的救贖當中,很多人不明白瑞德最後一次申請假釋那番話的含意,買我看來那是一句非常有力量的話,尤其是摩根·弗里曼的表演讓這段話淋漓盡致!那表情,那眼神,那語氣,真的精彩絕倫!這才是是一個真正悔悟了,並且認為自己應該受到懲罰,想要去彌補,卻對此感到無力的老人家應該有的情緒!

審:你覺得你已經改過自新了么?

瑞德:改過自新?讓我想想,我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

審:就是說你是否已經做好了重歸社會的心理準備。

瑞德:我知道你們是怎麼解釋這個詞的,老弟,但對我來說那是個不存在的詞。

政客發明的詞,剛讓你們這些年輕人能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有一份好工作。

你們到底想知道些什麼?想知道我是否對自己所犯的罪感到後悔么?

審:那麼,你後悔么?

瑞德:後悔,沒有一天不感到後悔,我後悔不是因為我在監獄服刑,也不是因為你們覺得我應該後悔。

每當我回首過往,看到一個年輕的、愚蠢的年輕人犯了可怕的罪行,我都很想和他談談,想讓他有一些判斷力。

告訴他正確的方向,但是我做不到,那孩子早就不在了,只剩下一個糟老頭。

我只能這樣活下去。改過自新?這個詞就是一坨狗屎。

你趕緊把你的章蓋上吧,老弟,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因為說句實話,我根本不在乎。

這段話,結合瑞德的表情,情緒,動作,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瑞德真的改過自新了。

1.他明明知道改過自新了的意思,還知道官方解釋,可是卻說這是個不存在的詞,是因為他對改過自新有了更深的解讀,認為改過自新了就是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可是他註定無法彌補,所以這個詞是不存在的,只是政客用的詞語。無論他多後悔,他都無法回到過去,去讓過去的那個自己改過自新,去彌補曾經犯下的錯誤,去教育曾經那個走錯方向的孩子,這是他最大的遺憾,可是也註定是無法彌補的遺憾,這種遺憾讓瑞德產生了一種深深地無力感,追悔莫及卻無可奈何,所以他永遠也無法「改過自新」。

2.他認為自己應該待在監獄,認為自己應該受到懲罰,這是一個人真正後悔的標誌。假後悔的人心裡描述一定是:我都說了知道錯了,都低下頭道歉了,你不要太過分!事實上內心是有不滿情緒在的,並不認為自己真的錯了,真實的情緒反而認為錯在對方!而真正的後悔呢?在面對懲罰的時候會坦然接受,甚至會認為這是我應得的報應。

3.牢里的瑞德此時並不能明白老布重返社會後的那種壓抑,孤獨和痛苦,他只是基於對自己犯錯的懲罰,還有無法彌補自己錯誤的無奈,瑞德徹底接受了現實,是真的不在乎出不出去了,這也是已經悔過的證明。

可事實就是這麼殘酷,你越是誠心誠意地說不想出去,越是坦然接受自己應該接受懲罰的事實,在審查的人看來你就改過自新的越好,所以毫不猶豫地讓瑞德通過,讓他很長一段時間承受了老布承受的所有痛苦,差點隨老布而去。

不過幸好結局是治癒系的,非常完美,讓每個觀眾都鬆了一口氣的同時感到一陣欣慰。


謝邀回答問題。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瑞德是位充滿熱心,又很有智慧的中年人。他和安迪是獄友,安迪入獄時瑞德已經服刑了20年。瑞德在和安迪的交往中,幫助安迪克服了絕望,重新樹立起信心,安迪也利用20年來完成自己的計劃。


瑞德是個殺人犯,至於他的犯罪過程在電影中並沒有交待,可能因為打架鬥毆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在美國黑人的犯罪率較高),而被判處了無期徒刑。

前兩次瑞德申請假釋都沒有獲得成功,第一次是瑞德服刑了20年的時候。他一再對假釋官解釋,說自己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罪行,已經悔過自新了,可假釋官就是不相信,於是假釋的申清被駁回了。

第二次是在他服刑了30年時,瑞德更加誠懇地解釋,自己已經改過自新了,結果還是得到同樣的結果。

所以,當瑞德服刑近40年時,再一次申請假釋時,他不再象以前那樣強調自己改過自新了,這次他有些氣憤,說話也毫不客氣,這是瑞德和假釋官員的對話。


官員:你已經服刑40年了,告訴我你改過了嗎?

瑞德:我想想看,我不大明白這個詞的含義。

官員:就是說你準備好重返社會了嗎……

瑞德:這個我懂,年輕人,但它對我只是一個虛詞,是政客們發明的詞,讓你們年輕人穿上西服繫上領帶有活干,你想了解什麼,是否後悔犯罪嗎?

官員:你後悔嗎?


瑞德:我每天都在後悔,但不是因為受到懲罰才感到後悔,回首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想給他講道理,告訴他還有別的方式可以解決,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可現在辦不到了,因為那個孩子消失了,只剩下我一個垂老之軀。我得接受這個現實。改過自新?狗屁不通的名詞,你蓋章吧!別再浪費時間了,我跟你說句實話吧,我他媽早就不在乎了。

結果卻出人意料,保釋官竟然批准了瑞德的申請,在申請表上蓋了章。

也許是瑞德的話觸動了這位年輕的假釋官,在與瑞德的對話中他能體會到瑞德講的很真實,也許他對瑞德有幾分尊重和幾分好奇,另外,因為官員還年輕,對自己的工作比較認真負責,不再象前兩次遇見的,上了年紀的假釋官那樣謹慎小心,只是例行公事而矣。

當瑞德假釋出獄後,按照與安迪之前的約定,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一封信和一部分錢。

再之後瑞德順利出國,又趕往某地的一個小海島,終於見到了越獄之後隱居在這裡的安迪,兩個朋友緊緊的擁抱到一起……

好了,就說到此吧,感謝您的閱讀。


我看了這部電影十二遍,每一遍關注的點都不同,收穫也不同。從兩方面講,瑞德和監獄的管理。

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前,它已經在這裡面順風順水了,幫助其他人交換東西,獲得報酬,在那個群體里也建立了一定的威信,就類似於外面的人有了房子和老婆,車子,最基本的保障是有的。

再看監獄,非常的慘無人道,獄警對待犯人隨意蹂躪,管理者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犯人呢,也是各種邪惡的人都有。

身邊人的影響,安迪一直說外面有多美好,而老烏鴉呢,出去就上吊自殺了。

在安迪越獄以後,瑞德的心境慢慢改變了,從順應管理,到開始順應內心,從服從內心。出不去監獄又怎樣,畢竟審查的權力在別人手上。

那再從管理者的角度看,因為瑞德震撼到他們了,他對事情的分析和判斷超出了這些人的計算,所以感覺這種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活著的人。

當然劇情考慮,如果在現實,或許被爆打一頓。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環境不同,所體會到的不同,就像我感覺瑞德就像一個打工者創業,失敗,再創業再失敗,當他不想創業的時候,一不小心,因為自己已經無所謂成功了,胡亂的拚卻OK了。

當然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瑞德,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


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1. 監獄長換人了

  2. 新監獄長為獲得人心,需要在犯人中找一個有威望的人做出一個表態。

  3. 假釋官換人了,不在之前兩次的老油條,而是換了一個新人新思維。

  4. 對瑞德自己而言,他不在有被制度化的感覺。

  5. 安迪給了瑞德一個希望,讓瑞德對生活充滿鬥志。

  6. 瑞德前兩次的回答都千篇一律,感覺就像是1+1等於2一樣。當所有的犯人回答都是1+1等於2時,這個就要看假釋官對你的第一印象怎麼樣了,很明顯瑞德前兩次遇到的都是同一個人,說以沒有成功。

  7. 瑞德第三次和假釋官的對話讓人感到真摯,他的回答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從他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已經被「救贖」了。.

  8. 劇本本來就是這樣發展的啊,上帝早就為你安排好了一切,命中注定結果!


除去劇情需要,單說在監獄裡最渴望獲得的就是自由。瑞德的三次假釋也是對自由與希望心態變化的一個縮影。第一次,非常渴望獲得自由,甚至有些緊張的不知如何表達自己,動作拘謹,內心渴望而又緊張。第二次,依然渴望自由,但是內心平靜。第三次,則是徹底的絕望,不對自由抱有希望(也有被體制化,受老布的悲劇所影響)。而這次卻假釋成功,正是告訴人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自由,希望!

這部電影是我最喜歡,看的次數最多的一部電影,次數30次以上了。另外,國內有一首老歌,也是有關監獄與自由的,而演唱者本人與《肖申克的救贖》的主人公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那就是——《鐵窗淚》,喜歡的朋友可以聽聽,了解下這首歌曲背後的故事。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前兩次假釋失敗是因為諾頓的干擾。因為瑞德知道諾頓的不少秘密,諾頓怕他出去亂說,所以假釋沒成功。同時揭露了美國社會的黑暗。

諾頓的死,瑞德得到了出去的希望。

諾頓在監獄呆了四十年,一個老人,隨之而來的是疾病,養老。美國政府無意於給一個囚徒養老買單,所以釋放。出去自生自滅。是歷史的必然,也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管理人員看到他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麻木,只會說客套話(申請假釋時),安迪出去的同時他也得到了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是主角在獄中最好的朋友 也是整個故事的敘述者 當主角出去之後 如果瑞德沒有出去 那誰會知道主角出去後的日子呢?說不準主角又被一不小心逮住在另一個監獄槍斃了呢?因此 對於「救贖」來講主角需要一個完美的結局 而這個結局需要一個見證者 瑞德無疑是最佳人選:和主角關係鐵、蹲了一輩子大獄又迎來假釋機會 瑞德的出獄既是情節需要 另一方面 在故事的最後 瑞德在主角的幫助下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要知道他是被「體制化」的人,他出去後天天想著回到肖申克)這點對整部電影也算是一個升華 因此瑞德如果繼續呆在獄中 沒有人去挖主角留下的石頭 沒有人知道主角今後的生活 又何談救贖?


從影片故事發展的角度來說,出獄前安迪邀請他一起工作,瑞德的心態是習慣了監獄生活,沒有做好在自由環境下生活的準備(在超市工作時去衛生間還主動報告)瑞德經過安迪的越獄事情後,心態變了(看他是否能適應外面的生活才是能否獲的假釋的關鍵),他說到他的從前,也提到了他的不在乎出不出去,這種心態能夠讓他在外面好好生活下去,不會出現之前假釋的人自殺的事情


沒有看過10遍以上《肖申克的救贖》是理解不了的!瑞德是一個長期在監獄裡生活的人,他內心害怕外面的世界,所以在假釋官詢問的時候他是用很高傲的語氣來按照標準的套路說話,這些內容是假釋官聽煩的內容!所有這樣說的囚犯都不會得到假釋的!但是安迪的越獄讓他重新燃起了對自由的渴望!第三次見假釋官他是發自內心的表達出自己渴望自由,渴望外面的生活。渴望自由的人就會避免犯罪再進來,所有假釋官同意了!PS:與假釋官的會面不是20年一次,應該是服刑滿十五到二十年後每年都會有一次的!安迪和瑞德都知道所以才會留下禮物!


推薦閱讀: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近來被很多人評為史上最佳,是否言過其實?
關於韓傑導演,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出演的《解憂雜貨店》各位怎麼看?
八十年代的經典武俠電影,有什麼?
你對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有什麼看法?

TAG:肖申克的救贖 | 社會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