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們是如何做年代鑒定的?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張弛教授曾經著文闡釋過這個問題,總的來說,如果出土物上有銘文等判斷年代的依據,那較為簡單,而對於沒有這些信息的考古發現,我們需要做兩種年代判斷 :一種是相對年代,即要解決同一處遺址的出土物誰在前、誰在後的問題 ;另一種是絕對年代,即要搞清楚出土物距今多少年。  

相對年代的判斷,我們通常使用「類型學」和「地層學」兩種方法。

在中國,這些工作都是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的。1934 年,中國考古學的一代大師蘇秉琦先生,在陝西省渭河邊的鬥雞台遺址參與發掘了一批重要墓葬,他從出土數量最多的陶器入手,將陶器各部位的形態特徵進行了極為詳細的分類,例如 「瓦鬲(lì)」研究,即先秦時期關中地區最常見的食器——陶鬲,他將陶鬲按照形狀、質地的差別區分為不同的類型,在每一個類型里又對其口沿、領部、腹部、足部等細部特徵進行分別的歸納和對比,由於器物的造型及其材質變化是有著一定的歷史規律和發展順序的,通過對統計材料的分析,找到合理的變化順序,就可以推導出它們之間相對年代關係,這就是被學者形容為「拉動考古學發展的兩架馬車」之一的考古類型學。

考古地層學是一種通過判定遺址中諸堆積形成的先後過程或次序來研究遺存之間相對年代早晚關係的方法。根據土質、土色區分不同堆積,並根據疊壓、打破及平行關係確定不同堆積形成的先後次序,又反過來在觀察、分析各種文化層形成的基礎之上以相關理論來指導發掘工作,同時對各層次的遺迹進行處理。考古地層學研究的首要問題在於儘可能準確地將性質、時間不同的文化堆積層次區別開來,從而確定它們的相對年代,也就是其在時間上的先後關係。

接下來說一下考古學中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絕對測年的方法,這也是科技考古的範疇,包括放射性碳素斷代、考古地磁斷代、地層沉積磁性斷代、熱釋光斷代、樹木年輪斷代、鈾系法斷代。隨著越來越多科技手段的進入,考古測年變得更加精確,所涵蓋的範圍也在逐漸擴大。


考古學家做年代鑒定主要依據以下:

1.生活器物特點

比如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石器的運用比較普遍。石器、骨器、蚌器、陶器得到應用。陶器的燒制溫度較低,生產力水平初級。遼寧的紅山文化、安徽的含山凌家灘文化是其代表。江蘇煎藥廟西晉墓地的年代判定主要是通過陶器來斷定的。

2.墓誌

東漢以後,墓葬中墓誌成為一種常規配置。墓誌中,一般記錄逝者生年卒年、官位、籍貫、嫁娶、子女、經歷、功績等等。一般依據墓誌就可以進行年代確認。如若墓中沒有墓誌,也可以通過買地莂來確認墓主身份。

3.文字特點

甲骨刻辭、銅器金文、簡帛文字、碑碣石刻、磚刻鏡銘等等,往往都有文字存在。通過中華文字所處的時段的解剖,基本可以大致確認出土文物的時間。大篆、小篆、隸楷等形式,大致可以確認年代。

4.裝飾特點

同一時期的器物往往在裝飾物上存在一致性,比如銅器外部的裝飾紋路、絲質衣物的花紋、陶器的式樣、烹制物的造型、身上的玉器配飾等等,在某一時期基本統一,可以根據已出土的同類器物,確認歸屬年代。東漢墓地的砌磚方式一般是橫砌,如果發現有豎砌的方式則一般不是東漢時期。

5.碳14測年代

利用宇宙射線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來測定含碳物質的年齡,就叫碳-14測年。由美國科學家馬丁·卡門與同事塞繆爾·魯賓於1940年發現。已故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對碳-14測定考古年代的作用給了極高的評價:"由於碳-14測定年代法的採用,使不同地區的各種新石器文化有了時間關係的框架,使中國的新石器考古學因為有了確切的年代序列而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那麼,碳-14測年法是如何測定古代遺存的年齡呢?原來,宇宙射線在大氣中能夠產生放射性碳-14,並能與氧結合成二氧化碳形後進入所有活組織,先為植物吸收,後為動物納入。只要植物或動物生存著,它們就會持續不斷地吸收碳-14,在機體內保持一定的水平。而當有機體死亡後,即會停止呼吸碳-14,其組織內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開始衰變並逐漸消失。對於任何含碳物質,只要測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就可推斷其年代。

6.從一些用品出現的時間斷定

比如石灰大致出現於公元7世紀,如果某些墓地是石灰灌漿的,可以知道不會早於公元7 世紀。


推薦閱讀:

巴西挖出700斤翡翠,估價20億,這是真的嗎?
文玩人出門必帶的是什麼?

TAG:藏品 | 文玩 | 文化 | 收藏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