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在太子朱標死後不傳位於其他兒子,而堅持傳位於皇太孫朱允炆?
向敬之
雖然朱元璋認為朱標過於仁慈,不如皇四子朱棣一般英武。但朱標為馬皇后所生的皇長子,使朱元璋還是吳王時就立其為世子,洪武元年正月立為皇太子。
儒家禮教觀念深深地影響了朱元璋!他稱帝後,不但強化禮樂教化,而且要給大明王朝皇位繼承立一個規矩,就是要建立一個立嫡立長的皇嗣制度,避免皇子為了爭儲而內鬥不休。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太子朱標病逝,讓六十五歲的朱元璋哀痛不已,不久將朱標次子(長子已死)朱允炆立為皇太孫,作為第二任接班人。
台北故宮中收藏的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帶頭將嫡子皇嗣制度做示範,以便後世在繼承皇位的同時繼承下來。為了確保皇太孫順利繼位,朱元璋臨死前安排自己的喪事一切從簡,甚至有違人倫之禮地不許在藩地的諸子進京為父奔喪。
事與願違,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誓師抗命,下諭將士,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結束,但是朱棣堅持了朱元璋立嫡立長的皇嗣制度,在冊立皇長子朱高熾為太子不久,將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立為皇太孫。
《大明首輔張居正》萬曆帝劇照
明朝的後繼之君,基本上都是堅持著立嫡立長的皇嗣制度。皇后無嗣,便立庶長子,如嘉靖帝追封的哀沖太子即庶長子,不久嘉靖帝便立庶次子為儲,不料這個太子也命薄,嘉靖帝久久不再立儲,但庶三子、裕王朱載垕成為內定而不正式加封的儲君。
明朝不但歷代皇帝早早地冊立太子,而且幾次冊立儲君嫡長為皇太孫,使太子、太孫並存。萬曆帝冊立長子朱常洛為儲後,臨終前指定常洛長子朱由校為皇太孫。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講講為什麼朱標深得朱元璋喜愛。
一,朱標是馬皇后的嫡長子。朱元璋與大腳馬皇后是結髮夫妻,還是患難夫妻。朱元璋在外出身入死,自己的最愛的女人給自己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讓朱元璋體驗了自己當了爹的滿足感。其實很多女人不懂,第一個孩子對於男人的重要性,他讓朱元璋覺得自己拚命打下的基業後繼有人了。
二,朱標在朱元璋自立為吳王的時,就被立為立為世子。而其他皇子也才幾歲,估計也就剛會吃飯。朱標十三歲時就開始代替朱元璋回家祭祖。在朱元璋創業初期,只有朱標是唯一長大懂事的孩子,十幾年的父子共患難感情是其他皇子不能比的。
三,朱標是朱元璋唯一用心培養的繼承人。朱元璋創業十五年間一直言傳身教親自教導朱標,然後又命文臣第一李善長和大明第一名將徐達一起教朱標,又命宋濂做太子恩師。當時最好的教育資源全給朱標了。
四,朱元璋自己太狠了,他不希望自己的繼承者再跟自己一樣。他希望大明王朝有一位宅心仁厚的皇帝。放眼望去,其他的皇子真的沒有比朱標強的。
朱元璋於1368年建立明朝,建國之初,朱標就被立為皇太子,成為名正言順的接班人。但是,令朱元璋想不到是,洪武二十五年,當了25年太子的朱標突然一病不起,於當年四月撒手塵寰 。死了!!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但是,朱標去世以後,朱元璋並沒有立其他兒子為太子,而是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準備在自己百年之後,將大明江山交給他。
那麼這就要講講為什麼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朱允炆。我們分析了朱元璋為什麼喜歡朱標,那就應該能了解朱元璋為什麼把皇位傳給朱允炆了。
首先,朱元璋的愛屋及烏,朱允炆是朱標現存兒子中的長子。因此,算是朱元璋的皇嫡長孫。那麼疼愛朱標的朱元璋自然的想把皇位傳給朱標的後人。
其次,經歷艱苦創業的朱元璋明白皇位傳嫡長子的重要性。朱允炆是皇嫡長孫,在皇位的繼承上有合法性,會得到大臣們的支持,減少拉幫結派,勾心鬥角,維持政局的穩定。可惜朱元璋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會造反。
最後,朱允炆性格溫順,又非常的孝順。跟朱標很像,很符合自己選擇接班人的類型。朱允炆依靠自己的實力,也是深得朱元璋的喜愛。因此,立朱允炆為皇太子,朱元璋也是看到了朱允炆的實力。
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明知藩王勢大,仍一定要將皇位傳給太孫朱允炆,並最終釀成大禍?
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朱元璋是個農民,地地道道的小農意思,害怕別人來奪他的位子,要求每個人都安份守已,遵循傳統的道德規範,不得僭越。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也不得有多餘的想法。
為保證朱氏江山的穩定,朱元璋推行分封制,即對皇子(孫)分封到全國各地為王。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其中長子朱標為太子,一子夭折,其餘24子和一個從孫子(靖江王)均被封為藩王。藩王配備有一枝三萬至數萬人不等的「護衛軍」,有權監視在外都司衛所的軍兵。分封的目的有二,一是塞王實邊,諸王有9位年長的藩王均分封在北部邊塞,「西北邊遠,非親子弟不足以鎮撫而捍外患」,意在廣袤的北邊防禦蒙古貴族;二是屏衛皇室,諸王有舉兵「清君側」的權力,「用資夾輔」,防止朝廷內部出現篡奪皇位的奸臣賊子。
燕王、秦王、晉王、周王和寧王等都曾率護衛軍、節制公侯大將在北邊操練、戍守和征戰,塞王實邊收到一定的成效。然而,事與願違,因分封諸王是與加強中央集權背道而馳的,諸王握有重兵,駐居邊塞重鎮,是一股強勁的皇權離心勢力,雖然山西平遙訓導葉伯巨良言苦勸,雖然朱元璋也有所防備,還在洪武二十八(1395年)年重訂《皇明祖訓》,以規定後世子孫,最終還是釀成大禍。
個人以為:有體制和私情兩方面的原因
就體制而言:朱元璋好不容易打下大明江山,自然希望朱家的江山千秋萬代傳承下去,但皇帝的子嗣不止一人,皇位卻永遠只有一個。朱元璋自然不願見到自己的子孫後代為爭權奪位而自相殘殺從而威脅到大明江山的整體安全,既如此就必須建立穩定的皇位傳承規則。按之前歷朝歷代的皇位繼承慣例:皇位由嫡長子繼承,即使嫡長子先於皇帝亡故也由嫡長子一系的後代子孫繼承,除非嫡長子一系沒有傳人才能輪到非嫡長子。朱元璋傳位於皇孫朱允炆其實正是在維護嫡長子繼承製,避免皇子為了爭儲而內鬥不休。
就私情而言:朱元璋雖子嗣眾多,但恐怕對朱標、朱允炆父子是最為青睞的。這種青睞首先是源於愛屋及烏——朱元璋和太子朱標的母親馬皇后是結髮夫妻,馬皇后見證了朱元璋如何一步步從一個流亡者成為一國之君,也經歷了朱元璋起事創業的所有艱辛困苦。朱標出生時朱元璋雖已打下一片江山,但還不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君,依然面對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歷朝歷代皇帝和皇子之間首先是君臣,然後才是父子,這一通例也適用於朱元璋和其他皇子,唯獨朱標是唯一和父親一起打江山生死患難與共。朱元璋是歷朝歷代開國之君中出身最卑微者,他最擔心的就是後代子孫長於深宮婦人之手,不知祖宗開基創業之艱辛,朱標恰恰在和父親打江山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政治軍事能力。所以朱元璋在自己的眾多子嗣中是偏心於朱允炆的父親朱標的。
為什麼朱元璋傳位給他的孫子朱允炆,而非朱棣?
在這就不得不提懿文皇太子朱標了,因為是他的去世直接導致了這個問題的發生,更不會有朱棣的清君側的發生。
那我們就來說說太子朱標,他是朱元璋和馬皇后所生。這可不得了,馬皇后是朱元璋起義路上的貴人,又在他深處危難之時不離不棄,是一對經過患難的夫妻。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生性獨斷,天底下唯一能勸的動他的,並且能讓他改變主意的人,那就是馬皇后。所以朱元璋稱吳王時,就立朱標為王世子,又讓大儒宋濂教他學習經傳。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1368)正月,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為接班人。
那朱標這個人怎麼樣了?他天性仁慈對兄弟又十分有愛,可惜啊,因為他的中年去世,不由令人可惜。(去世的早的原因,他的性格完全與自己父親相反,長期生活在父親的強權之下,能不抑鬱寡歡嘛?)
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長子早亡,母親呂后上位,自然他就成了嫡長子。朱允炆這人的性格又繼承他父親。我想一個帝王再考慮帝國的接班人是必定深思熟慮,我想他選擇朱允炆有三個原因:1因為愛屋及烏才把皇位傳位於朱允炆。朱允炆從小生活在東宮,與朱元璋生活在一起,能沒有點隔代親嘛!
2朱元璋作為帝國的掌舵人必然要為帝國以後發展做打算,他要維護嫡長制,嫡長制的確立是避免帝國發生諸侯爭權,動搖帝國根基。
2:朱元璋並非沒考慮過朱棣,他是所有兒子中最具有謀略,最能征善戰,也最像自己的人,帝國交給他應該是最令他放心的。可他為什麼直接越過兒子選孫子,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他大殺功臣有關(歷史上這一點對他爭議很大),他這一輩子殺戮太多,他不想他的繼任者還是傳承他一點,所以他還是選擇了,仁厚寬恭的朱允炆。可他低估了朱棣的野心,高估了允炆的仁慈。
點評:一個人真的可以改變一段歷史進程,如果朱標不死,大明歷史就得改寫了。
朱元璋在應天稱王之後,請了江浙大賢劉伯溫與宋濂出山,前者為朱元璋的謀士,宋濂就專門為皇子們講課,登基不久皇太子朱標就已經參與朝政,雖然總說朱標被宋先生教成了老好人,不懂得恩威並重,不適合做皇帝,但朱標是馬皇后所生,是嫡長子,馬皇后跟老朱的關係無人可及,朱元璋關心民間疾苦,經常微服私訪,他去民間的時候就帶著朱標,日夜不離左右,朱標就這樣慢慢成長起來。再者洪武皇帝以猛臨政,手段太過殘忍,比如胡惟庸結黨謀反案,很多人是真的很冤枉,但老朱就一個字:殺,還帶連坐。這樣其實不利於統治,我想他從心裡希望他的繼任者可以少些殺戮,多些仁慈;而立國之初很多開國元勛都還健在,老朱又怕仁慈之主鎮壓不住,所以一直大開殺戒,有點過錯就是殺,這也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做太平天子,無奈造化弄人,後來孫子的皇帝寶座正是自己的兒子奪走的。
後來朱標因病早逝,老朱接連受晚年喪妻、喪子之痛,傷心之餘也還得立太子,愛屋及烏,對朱標的兒子也如對他一樣,辦公帶上,吃飯帶上,好生調教,立為皇太孫。在朝會上簡單寒暄幾句,就確定了繼承人。
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雖兒子眾多,但嫡長子只有一個,朱標一死,唯一的合法繼承人就沒了,朱元璋非常看重嫡長子繼承製,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的嫡長子(即嫡長孫子)是最有資格在嫡長子死後繼位的。然而,朱允炆並非朱標長子,他還個哥哥叫雄英,不過不幸夭折了。於是,朱允炆便成了皇長孫。平時朱允炆非常的孝順,很討朱元璋的歡心。朱標是朱元璋所有兒子中最滿意的一位,傾盡全力想把他培養成最好的接班人。可是,天不遂人願,讓白髮人送黑髮人。愛屋及烏,朱元璋他將對兒子這份情轉移到了自己這個嫡長孫身上。朱元璋為了讓朱允炆順利接班沒阻力,不惜殺掉了很多開國功臣,目的就是怕朱允文駕馭不了皇位。朱元璋沒想到自己死後四年,朱棣就用武裝奪權的方式奪取了帝位,將朱允炆趕下台,朱元璋讓嫡長孫接位的苦心付之東流。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太孫建文帝一點問題都沒有,漢族王朝封建禮法皇位傳承講究立嫡立長,建文本來就是太子朱標的長子(雄英己死),而且朱元璋去世時建文己經21歲,完全成年了,不是小孩了,可以執政了。雖然建文帝本人確實柔弱仁厚,猶豫寡斷。而發動「靖難之役」篡奪了皇位的朱棣確實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大有作為。但後來的歷史證明朱棣一系傳承皇帝位的子孫後代都是愚蠢昏庸孱弱短命之人,受到後人的遣責和差評。如果朱棣不篡位,任憑建文帝一支將皇位傳承下去,後來出現明君聖主將明朝治理得很好也未可知。
這裡需要說明個問題,朱元璋為什麼要傳位給朱標,因為朱元璋喜歡朱允炆。古代帝王立太子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過對孫子的考量,康熙皇帝就是因為喜歡乾隆,所以把皇位傳給雍正。因此朱標死了,朱元璋自然把皇位傳給朱允炆。只是朱元璋沒有料想到,朱棣竟然會起兵造反。
謝邀,這個問題老生常談了。主要原因:
首先,嫡長子繼承製根深蒂固。朱標死後還有秦王晉王,即使不是皇太孫繼位,也輪不到朱棣。為避免兒子宮斗,用大臣的話就是將置秦晉二王於何地?所以傳給嫡孫是最佳。
其次,群臣反對。晚年朱元璋確實對朱棣很滿意,因為最像自己,但是洪武朝的殘酷政治文化,群臣更傾向於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為人仁慈的建文帝。
推薦閱讀:
※袁崇煥和毛文龍誰的官大?
※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大軍遭遇凱撒帶領的羅馬軍隊進行平原會戰會是怎樣進行過程?
※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史學基本功?
※十三陵為何有12座無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