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新發動機有多強?
題主所問問題並不明確,殲-20的新發動機有兩種,一個是原計劃的標配——新一代的WS-15發動機,一種是前一段首飛成功的太行改發動機。
殲-20的發動機問題牽掛著萬千軍迷的心
首先說下WS-15。業內人士稱,WS-15的核心機由624紅旗所研製,原型機由410黎明所研發,但是黎明所有些「看不上」紅旗所搞的核心機,嫌其達不到國內最先進水平,於是準備以太行的核心機為基礎,搞個放大1.4倍的超級改版。預計624所搞的最大加力推力在15-16噸範圍,410所搞的會更高一些,但進度也會慢不少。
今年7月12號,航發動力發表公告稱,國家在「兩機」重大專項(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的投入,不僅使現有型號更加成熟,未來也必將帶來「4代戰機」用大推重比渦扇發動機的「突破」。
在更早之前,一篇對WS-15驗證機總設計師江和甫的報道,也透漏出了一些關鍵信息。該報道指出,我國於90年代開始了推重比為10的新一代發動機的預研,所研發的發動機「要幾年後才能形成裝備」。應該來說,在各種官方資料中,這基本是最權威的來源之一了。從這段消息可以看出,殲-20準備使用的WS-15發動機還處於測試的階段,距離服役還需要一段時間。
注意看上圖左邊的發動機,那等寬度的噴口外調節片,獨特的收斂段內調節片/作動筒,都顯示出這是一款與俄羅斯的AL-31sep3/99M1截然不同的發動機;而且,看其外噴口調節片,似乎還有鋸齒狀突出,這是以前從沒有見過的。這就是殲-20前一段新換裝的太行改發動機。
目前還不清楚這次換裝只是跟以前殲-10B那樣做做試驗,還是準備後面批量換裝。倒是有消息稱,由於這幾年成飛戰機產量增加迅猛,殲-10C、殲-20所需要的99M1系列發動機的量很大,而俄羅斯的產能卻有限,並且這幾年的質量也有所下降。WS-15雖然是殲-20的標配發動機,但離能夠真正使用還需要數年的時間,為了保證殲-20的正常生產,以及為了國防安全的需要,就於去年增加了「太行改發動機」版殲20,又稱殲-20A2狀態。
也許有人覺得「太行改」發動機推力最大加力推力為13.5-14噸,跟99M1發動機差不多或者稍大,是否有必要增加這一型號呢?在晨曦看來,這個問題可以參考海軍在彈射型航母之前增加一艘滑躍的001A(最新稱002)型航母的行為;與其空手等待未來,不如「拿來就能用」的來得實在。
不過,無論殲-20採用哪種發動機,其強大的性能是毋容置疑的,也是在空軍內部對抗中得到證實的。4代機的強大,可不只是大推力發動機帶來的那點推力優勢(其實F-22的空戰推比還沒有F-15大),而是由隱身、新一代航電、先進一代的過失速機動性能、網路化作戰能力等多項優勢帶來的綜合性能上的壓制。不出幾年,殲-20戰機就可以出現在北部、東部、南部、西南各關鍵性地域,對周邊國家空軍形成「代差」優勢。
作者:晨曦
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揣測,目前至少有一架殲-20隱身殲擊機的樣機裝備了WS-15發動機,並通過測試。該型發動機除推力足夠大外,還配備了全數字化電子控制系統。這表明中國國產WS-15發動機項目已取得成功,大幅度縮小了與美國、歐洲和俄羅斯在現代化噴氣發動機領域的差距。
伴隨著殲-20的性能逐步穩定,WS-15發動機得到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界的認可。報道揣測,中國航空發動機實現「跳躍式發展」,特別是在隱身殲擊機發動機的技術上取得突破,這有望為殲-20的量產掃清障礙。
中國現役殲-11和殲-10兩款主力戰機部分採用俄羅斯生產的AL-31發動機。中巴聯合研製的JF-17梟龍戰機,部分配備的是俄羅斯米格-29戰機所採用的RD-33發動機的升級產品——RD-93發動機。這些中國戰機一開始投入批量生產都要看發動機供應國——俄羅斯的臉色。
而採用國產發動機的殲-20的量產有望擺脫這種限制。 推力約18噸的WS-15發動機可能已經定型,這為中國空軍擴充殲-20隱身戰鬥機部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借鑒俄制雅克-141垂直起降型戰機的發動機爆發力足的技術特點,將WS系列發動機的推力加以提升。1992年,陷入經濟困境的俄羅斯被迫終止雅克-141垂直/短距起降型戰鬥機項目,為雅克-141量身打造的R-79-300型發動機沒有了用武之地。
報道揣測,1996年,俄羅斯簽署向中國轉讓該型發動機技術的協議,中方可能還獲得了一台R-79-300發動機的樣機。1998年,俄羅斯向中國追加出口了R-79-300發動機的噴嘴和相關技術。外界曾認為,中國看中的是雅克-141的垂直起降技術,「沒料到其發動機技術成為中國航空發動機取得突破的關鍵」。
中國即使突破發動機製造技術,也面臨「能造不能修」的尷尬,開發出先進發動機後,其維修保養很成問題。 解放軍使出奇招:繞開俄羅斯,請烏克蘭方面為發動機的維修保養提供支持。
烏克蘭西契公司早在1992年就曾協助中國維修AL-31F發動機,後來雙方深化合作,烏方不僅帶來發動機維修方案,還可能幫助中國培訓更多的發動機維修保養人員,這為解放軍全面採用國產發動機消除了後顧之憂。
除了由WS-15來支撐殲-20項目,其他WS系列發動機有望全面替換俄制AL-31F和RD-93等發動機。例如WS-10A將用於裝備殲-10戰機,WS-15-1X將用於裝備解放軍一款新型隱身戰機殲-1X,WS-15-CJ將用於裝備中國自主開發的短距/垂直起降型戰鬥機。由此,解放軍的戰鬥機部隊將進入「中國心時代」。
近日,有視頻曝光了中國殲20戰機2012號原型機攜掛四個副油箱試飛的畫面。顯示殲20機翼下有四個外掛點可掛PL-10/PL-15空空彈及副油箱。展現了殲20戰機超強的外部掛載能力,不僅有外掛點,外掛載重能力也得到驗證。
由於目前量產的為空優型,因而不太可能攜掛空對地武器。
四個外掛點主要是在非隱身環境下作戰(包括已取得制空權或者和平時期空中巡邏)以及長途轉場時使用,這種情況與美軍F-22類似。
J-20的外掛架應該能在空中拋棄,緊急情況下殲20可以拋棄副油箱及其掛架,從非隱身作戰模式快速切換到隱身作戰模式。
境外媒體稱,中國媒體最近公布一組照片顯示,國產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正在測試外掛副油箱,可見至少擁有4個外掛點。
這表明殲-20的試飛任務已進入尾聲,也代表未來解放軍的隱形戰機可跟一般戰鬥機一樣,使用外掛武器執行任務,並增加攜帶武器的數量,有利提升戰鬥力。
並非所有的作戰任務都需要把戰機的匿蹤性放在第一位,如果對方沒有足夠的防空能力或防空能力已被摧毀,這時隱形戰機完全可以和其他戰鬥機一樣,使用外掛武器執行任務。
就在幾天前疑似中國殲-20掛載4個副油箱的照片被曝光,照片顯示某機場一架殲-20戰機的兩個主翼下方都有兩個副油箱。
如果圖片屬實的話,這也是首次曝光中國殲-20戰機外掛系統的出現,據估計,每個副油箱能夠裝載大約1500升的航空燃油,如果殲-20攜帶四個的話那將增加6000升的燃料,這能夠滿足殲-20近6000公里的航程。
隱身戰機到底安不安裝外掛系統其實是一個一直備受爭議的問題,在武器設計方面隱身戰機將傳統的外掛系統轉移到機身腹部,但是從目前來看美國、俄羅斯、中國的隱身戰機仍然保留有武器外掛的能力。
美軍最新的F-35聯合攻擊機和F-22主力戰機都保留有武器外掛的能力,F-22戰機擁有四個機翼外掛系統,能夠攜帶空空導彈和副油箱,而我們通常見到F-22掛載副油箱主要是因為F22戰機航程過短這個短板。
儘管F-22價格高昂,還是有些國家不滿足於「低檔」的F-35,希望採購F-22獲得局部地區的絕對空中優勢,日本就是典型。但美國決策部隊並沒有考慮增加出口以降低F-22成本,由此提高空軍裝備數量,至今仍拒絕對外出售F-22。
而F-35戰機就更加的注重外掛武器系統了,F-35的2個內部彈艙的典型掛配為2枚AIM-120/AIM-9X2枚908kg級JDAM,未來換裝SDB(小直徑炸和諧彈)之後,可以變為4枚JDAM。
F-35戰機武器系統能夠包括AIM9X、AIM120C對空導彈、傑達姆衛星制導炸彈、GBU12激光制導炸彈以及航炮吊艙。
中國的四代機不可能,僅僅只有機身兩側帶2枚近距空空導彈和前機腹彈艙的4枚中距空空導彈。另一方面,殲-20的機體長度,足足比F-22長近4米左右,這個長度完全足夠再增加一排機腹彈艙,而且不會影響到發動機的位置。
後機腹彈艙左右各一個,艙門對開式。由於寬度大過前機腹彈艙,採用前後錯位的排列,可共能攜帶6枚中距空空導彈。
綜上所述,殲-20內置彈艙有:前機身兩側彈艙各一個,前機腹彈艙左右各一個,後機腹彈艙左右各一個。殲-20內部攜帶導彈總量,近距空空導彈2枚,中距空空導彈10枚。
眾所周知,隨著隱形戰鬥機的出現,其對機體的簡潔氣動外形設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與之相對應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隱形戰鬥機的武器設備系統已經由原來的外掛式變為內埋式。不過,雖然隱形戰鬥機對武器掛載的適應性有所降低,這並不代表其就放棄了外掛能力。
近日,互聯網媒體公布的照片顯示,倍受矚目的國產隱形戰鬥機殲-20,已經開始進行掛載副油箱的測試,而外掛油的數量也說明殲-20的兩個機翼下至少共擁有4個外掛點。
如果互聯網公布的照片屬實,那說明殲-20基本武器裝備雖然安置在機內,不過它也有4個翼下掛點,用於在非隱身狀態掛載副油箱和武器——這和美國的F-22比較類似;
此外,外掛測試表明殲-20的試飛工作已經接近了尾聲,因為外掛測試一般都在隱形戰鬥機試飛過程中的後期進行。
目前各種作戰飛機所使用的外掛,無論是武器還是設備抑或是燃料箱,基本上在設計的時候都沒有考慮雷達隱身的問題,更遑論配合載機的整體隱身效果。
即使有少數幾種具有雷達隱身外形的空面武器,也都是只考慮到自身在空中飛行時的隱身能力,而沒有考慮掛到載機上時是否會破壞載機的隱身外形,因此隱身戰鬥機一般都採用內埋式彈艙。
近日,網上爆出殲20的換髮的消息。而讓人意外的是,換的是太行,而不是渦扇15。對於殲20而言,換髮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換髮、試飛--後機身和DSI進氣道修型--試飛,完善飛火推一體軟體,測試發動機的隱身設計和後機身修型對RCS的影響並進行優化,甚至進一步測試矢量推進發動機,對生產線進行相應的改裝……這些工作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為什麼要用這麼大的代價去換裝性能差異不大甚至可能稍差的發動機?很大的原因可能是為了儘快縮短殲20應用高性能國產發動機的時間。可以預計的是,在殲20進行上述換髮工作的同時,配備俄羅斯發動機的殲20量產型會繼續保持生產甚至可以提速。換髮並不會影響殲20的批產服役。
正是因為現在同步啟動換裝國發的工作不會影響殲20的入役,那麼在理想的國發尚未成熟的時候,確實可以未雨綢繆地開展殲20的換髮工作。比如,目前的太行B雖然與俄羅斯發動機相比,並沒有明顯優勢,但高性能的太行IPE尚未成熟,但是太行系列發動機的外形尺寸相差不大,為適應太行B進行的修型基本上可以適應換裝太行IPE乃至更先進的、部分應用峨眉先進技術的太行發展型。這樣就不用等到太行IPE成熟才開展換髮工作,而是太行IPE一成熟,就能馬上明顯提升殲20的戰鬥力。
基於殲20優異的氣動布局設計,配備太行IPE時應該就已經可以實現超巡,成為真正的四代機,整體戰力已經足以壓倒F35,對抗F22。由於已經有了換髮的經驗,而且如果峨眉與太行有一定技術延續性,外形尺寸相差不大,或者是峨眉的尺寸要小於太行,那麼由太行換裝峨眉的工作量,也會大大小於由俄羅斯發動機換裝太行,從而加速殲20換裝峨眉的進度。
而由殲20換髮,可以猜測中國對四代機的發展,採取的是現實的、小步快跑的策略。殲20的技術水平被發動機嚴重拖了後腿,中國的下一代戰鬥機絕對不容許再出現這樣的困局。因此,殲20小步快跑的同時,中國空軍將會在中國版的F35上寄予厚望,絕對不會是單純與殲20搭配的低端機,而應該類似F35相比F22的技術進步一樣,是一種4.5代的單發戰機。
中央電視台第四套節目《走遍中國》4集系列節目的最後1集,於2017年5月25日晚播出。這1集叫做《工匠之家》,主要報道了中航發黎明廠勞模的事迹。節目最後雖然提到了我國從第三代已成熟的發動機太行系列,跨越式發展到第五代峨眉發動機,引起了世界的驚嘆!
這應該是截止目前官方對殲20發動機峨眉僅有的公開報道。雖然報道中沒有提及具體的技術參數,但從第三代跨越發展到第五代,足見峨眉發動機性能之先進,也由此引起了世界的驚嘆!
當然研製出來,並不等於馬上就能用到殲20身上,還必須等到可靠性這一關過後才行。以太行發動機為例,該發動機2005年設計定型,直到2012年前後可靠性才過關。
發動機的研製比飛機的研製更難,而且周期也更長,所以,對於殲20的配套發動機,我們充滿希望的同時,不能操之過急。目前殲20裝備的還是太行改進型發動機,我們期待殲20裝備峨眉發動機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殲20新發動機有多強?
新發動機就是相對之前的發動機來說咯,而換裝新發動機之前使用的發動機據網上分析,很有可能就是俄羅斯的99M系列,很有可能就是M1。
99M1發動機(AL-31F-M1發動機)是禮炮聯合體在AL-31F發動機上進行小幅度優化改進的結果。該機主要更換了新研製的四級風扇,風扇的第一級直徑增加,流量相應提高,壓比和效率略有改善;改進了發動機的渦輪單元體,使燃燒室出口溫度增加了25K;首翻期從AL-31F發動機的300飛行小時增加到了750飛行小時,目標是將發動機延壽至首翻期1000小時/總壽命2000小時;控制單元改為數字式KRD-99C;更換了新的啟動機,使發動機具備了3500米左右的高原啟動性能。
99M1相比三姨夫,最直接的提升就是最大加推力從12.5噸,提升到13.5噸,並且使用了數字控制系統,也勉強可以使用在殲20初期版本上。
而此處換裝新發動機,很有可能就是新型國產發動機。
美國《大眾科學》網站近期報道稱,中國最新製造的殲-20戰機配備了「渦扇-10X」航空發動機,新發動機採用更寬的後燃燒室和可變矢量噴口。美媒認為,新型「渦扇-10X」發動機可提供14噸至15噸的推力,足以保證殲-20新機以1馬赫至1.2馬赫的速度巡航。美媒推測,殲-20新機發動機的進步得益於新材料技術的突破,證明中國掌握了超級合金錸的相關技術,這不僅有助於大批量製造現役戰機發動機,還可以加快研究性能更好、科技含量更高的下一代戰機。
很大可能這次換裝的是渦扇10B。今年2月,《中國航空報》披露了「太行」發動機改進型號(即渦扇-10B)由中航工業動力所研製成功的消息。報道稱,渦扇-10B發動機的加力推力增加到了14.5噸(142.1千牛),而且使用全許可權數字電子控制系統(FADEC)。
謝友邀請!殲20是未來我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也是我國第一款四代機(美國等西方劃分方法,我國軍方也按此劃分,俄羅斯稱為五代機。下文均以四代機稱呼)。而且其是世界上除美國F22、F35之外,第一款進入服役的四代戰鬥機。
其對我軍發展的意義不言自明。自殲20試飛,到前幾天軍方發言人證實其已開始服役。這幾年來,殲20的每一次露面,都一直備受關注。而其心臟——發動機的問題更是軍迷的心病。下面就來說說殲20的心臟。
殲20初期版本,其所用發動機為俄制AL_31F_M1,其在AL_31F基礎上改進而來:提高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提升了加推力(達到了13.5噸),使用了數字控制系統。
殲20配套發動機為峨眉發動機,渦扇_15型。在CCTV-4的今日關注節目中,尹卓將軍曾透露,渦扇_15已研製成功,目前正處於測試階段。接下來就是解決其可靠性、使用壽命等問題了。估計還需幾年,才能真正成為殲20的心臟。
此次各媒體報道的「殲20換裝國產新型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為太行(渦扇_10)改進型,就是渦扇_10B型發動機。其可提供13.5——14.5噸的推力,據美媒分析:新發動機可確保殲20以1.2倍音速巡航,就是超音速巡航——這也是四代機的一個重要標準。其採用了全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至於其它數據:如使用壽命等,本人也是不知。僅從這已有的兩個數據,其比俄制AL_31F_M1發動機,僅稍高一些。那又為何要換髮呢?
說到其換髮,首先需要解決:後機身、DSL進氣道修型處理,飛火推一體控制,測試新發動機隱身性能等問題。據個人現有的資料,還無法確定:在渦扇_15量產前,所生產的殲20,其發動機都採用渦扇_10B。個人認為,這只是一過渡。也就是採用折中辦法:即解決了殲20服役的問題,又能夠給渦扇_15足夠的時間而得到完善,使其能夠真正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使殲20更好的發揮其戰力。
從中國航空專家劉大響等同志回憶錄及其他先進事迹報道來看,殲-20配套FWS-15發動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技術預研,新世紀初進入關鍵部件如核心機研製,2007年立項,項目成熟配套戰鬥機可能要等到2020年。
FWS-15發動機總體設計、結構設計基本上參照了美國F-22配套發動機F119,性能也差不多,這型發動機研製成功,將會是中國航空發動機一個歷史性突破,其意義堪比殲20本身。
原來還抱有一絲希望,自從引進蘇35之後,我對峨眉就徹底絕望了。如果軍方和平時期引進蘇35肯定是峨眉在那個環節卡住了,想借鑒一下。即使借鑒研發成功也不過是三代航發的加強版,離四代機的要求相去甚遠。另外一個現象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我國出口的戰機全部採用進口發動機,也從來不公布國產航發的使用壽命,所有的專家在訪談時都迴避這個問題。這說明國產航發不過是件皇帝的新衣,材料學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用數據給你們解釋吧,殲20的發動機壽命為500年,一萬公里油耗0.5升,加滿油可以連續飛行99年不用著陸,不開加力的情況下速度可以達到56倍的音速,可以往返於宇宙任何兩個星球之間,攜帶最新的國產紅旗-999型導彈,射程58萬公里,速度99馬赫,相當於99999噸TNT當量威力。採用紅外製導,電視制導,北斗制導,激光制導,雷達制導…所有地球目標0.01秒內鎖定。導彈體積0.002立方米,殲20可以攜帶85265465枚導彈,採用國產最新隱身塗料,雷達反射面積為0
新型渦扇—10B發動機能助跑200米,就能在航母上彈射起飛,比蘇-35矢量推力F-117S渦扇發動機先進得多,也比俄羅斯AL-31F更先進,但只有加用推力18~20噸左右(電磁彈射)不大,不能加用20噸以上的艦載機,自用推力12~16噸左右,是一款中小型飛機…。 等將來WS-15峨眉呼之欲出吧!推力更大,使用時間更久,體積更小,自重量更輕,耐高濕,工藝材料更先進, 加上落葉飄就更好…。 祝祖國繁榮昌盛 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贊!
推薦閱讀:
※戰機為什麼不把掛載武器沒計在翼面之上,通常都在翼面之下?
※飛行員跳傘需要帶東西出來嗎?
※飛行員配有槍嗎?
※二戰的轟炸機可以裝10個炮塔,為什麼還是打不過戰鬥機?
※中國殲10戰機新變化曝光為什麼成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