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安葬在定軍山,墳墓至今無人敢動,據說和墳頭上兩顆樹有關,是嗎?


答 | 江隱龍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下(今漢中市勉縣)。諸葛亮死後並沒有立墳冢,根據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葬於其山,因即地勢,不起墳壟」。所以當今的諸葛亮墓是後人建的。既然如此,諸葛亮墓今無人敢動還與墳頭上兩顆樹有關自然是無稽之談了——這個傳說,實在是連一史實基礎都沒有。

諸葛亮墓於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今已經成為勉縣最著名的旅遊景點。馬親王在其《文化不苦旅:重走諸葛亮北伐之路》一書中寫到這一段時講了當地導遊的解說:

「解說員講得很清楚,這樹是諸葛亮一千三百年後來才栽種的,老百姓展開聯想說這是黃月英思念諸葛,託身於此不離不棄——正史傳說分剖清楚,嚴謹浪漫兼備。」

諸葛亮墓旁的確是有樹的。但連當地旅遊景點都已經「闢謠」了:樹比諸葛亮墓晚了一千多年,兩者之前顯然沒有任何關係。那為什麼諸葛亮墓至今無人敢動呢?其實與其說是無人敢動,倒不如說是無人願動。

諸葛亮不僅「不起墳壟」,也不用其他器物殉葬,其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試問這樣「寒酸」的墓有誰會起非份之心呢?說到這倒要提一提曹操。傳說中曹操立了七十二疑冢,就是怕別人盜他的墓,其實曹操也是崇尚節儉之人,其臨終前《遺令》有云: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

三國時期動蕩不堪,整個時代的確比較崇尚節儉,所以,不僅僅諸葛亮墓不值得去盜了,曹操墓也是一樣。


在諸葛亮的墳墓口有一個石碑,上面寫了一行字,經過分析,上面大致寫著:我諸葛亮這一生東征西站,生來貧寒,死後也沒有貴重的物品陪葬,不要花太多的心思了!從這裡看來諸葛亮已經預料到了這點!

在古代中國,人們對於墓葬極為看重,認為人在去世之後實則是去了陰間的世界。因此,古時候的凡是有點錢財的人家,都會早早為自己選下風水極好的地方留作自己的墓地。雖然說人來到這世間,走一遭就離開了,生前所擁有的怎麼也帶不走了。但是人們大多都會用很多金銀珠寶來給自己陪葬,縱使是家境不是很好的人家,也會拿出好些陪葬品,只是價值一般罷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有許多貪財之人把主意打到了這些墳墓上。雖說這盜墓偷取裡面的財物,不僅是對墓主人的不敬、不尊重,更是一種極其不道德的行為。但是盜賊們被利慾所誘,自是把這些倫理道德統統拋至腦後了。

但是卻有這麼一座墓穴,一千七百年來從沒有敢去盜取,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座墓穴的主人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而此處定軍山的諸葛亮墓實際上只是個衣冠冢。諸葛亮在死前考慮到自己與司馬懿有著多年的仇恨,擔心若是讓其得知自己墓穴的所在,自己怕是死後也會永無寧日。因此,諸葛亮特地放出假消息,讓眾人認為其是安葬在定軍山的。

那麼為什麼這墓穴就無人敢盜取呢?原因大概有以下三個:其一,諸葛亮墓中並沒有什麼貴重的陪葬品,因為諸葛亮在去世之前要求不需要任何金銀珠寶入土;其二,諸葛亮生前特地在墓地之前擺下了奇門遁甲陣,對於一般的盜賊來說,這是極難破解的;其三,諸葛亮的人格魅力,為蜀漢奉獻自己,受人尊敬。

但是在元末年間,有一個名叫劉伯溫的人。他不僅極為聰慧機智、料事如神,而且處事思慮周全、深謀遠慮,在他的幫助之下,朱元璋得以使元朝覆滅,奪下金陵。因此,劉伯溫著實可以擔得上「明朝開國功臣」這一稱號。民間更有人稱劉伯溫是孔明還陽、諸葛亮的轉世。

劉伯溫偶然聽聞:諸葛亮知道自己死後誰會來祭拜他,又有誰會來刨開他的墓穴。劉伯溫對此是毫不相信,便決定去祭拜諸葛亮。劉伯溫還揚言道,若是諸葛亮沒有準確預言了自己的到來,諸葛亮就是不如自己,若是諸葛亮說准了,就跪地磕上千個響頭。這話聽著便知道劉伯溫是壓根沒把這傳言當回事。

可令劉伯溫玩萬萬沒想到的是,當他來到諸葛亮的墓前,扒開墓碑前的雜草之時,墓碑上赫然出現了:只有伯溫到,這五個大字。劉伯溫看到這些,嚇得腿都軟了,趕緊賠罪,稱自己是不知天高地厚,冒犯了諸葛亮。

這也著實可以算得上是諸葛亮對多年後事件的一次準確預言,讓自負的劉伯溫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諸葛亮的墳墓為何至今千百年無人敢盜

  在陝西省漢中市勉縣的定軍山腳下,有一個神秘的千年古墓,武侯墓,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諸葛亮墓。

  武侯墓座西朝東,三院並聯,有40餘間殿宇,依次排列著山門、拜殿、大殿、墳亭、墓冢、崇聖祠中院兩側,分別為東西道院。

  入陵園大門,一片漢柏古松,清幽、古樸。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大殿龕上,端坐著諸葛亮的塑像,綸巾,羽扇,鶴氅,方據,神態莊嚴。

  墓周砌以磚牆,其圓周為60米。墓家為覆斗形,高約6米。墓前有一小亭,號曰「墓亭」,內豎石碑一通,上刻「漢諸葛忠武侯之墓」。

  諸葛亮墓最大的特點就是墓祠結合的建築特色,什麼意思呢?因為建墓地和建祠堂是需要不同的風水考量的。

  墓祠建築的總體布局一般受到兩方面的限制,其一是風水學說(堪輿術)的制約,因墓冢之所在就更有其根本限制,墓址的選擇要根據陰陽八卦之風水而擇地,而祠廟等建築物要隨著墓冢的所在而佔位,同時還要注意祠廟的軸線與方位。其二是要受到中國傳統建築組群布局規制的影響,墓祠建築大多數的主體建築均布置在墓冢的中軸線上。

  諸葛亮墓與他傳奇的一生一樣,給世人留下很多未解之謎。

  諸葛亮為何死後要葬在定軍山,而不是成都?諸葛亮的墓千百年來為何無人敢盜?

  對於諸葛亮為何死後要葬在定軍山,陳壽的《三國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沒有多發議論。可是,後世讀史的人,確有了很多的猜測。

  第一種說法:漢中自古為蜀國的門戶,這裡一直是諸葛亮想拿下卻一直沒有拿下的地方。八年中的五次北伐,卻未能實現「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宏願和承諾,壯志未酬的諸葛亮心有不甘,於是遺命將自己安葬在漢中定軍山下。定軍山武侯墓殿內,就有這樣一幅楹聯:生為興劉尊漢業;死猶護蜀葬軍山,便可以看出諸葛亮其中的苦衷。

  第二種說法:諸葛亮一生樹敵無數,尤其是司馬懿,他怕死後自己屍骨無存,於是他安排將屍體殮裝入棺,士兵抬著棺材,從褒斜道隨蜀軍一起南撤,繩索哪裡斷,棺材就埋在哪兒。公開卻又放出風聲,說他死後一定葬在定軍山。定軍山的墓並不是諸葛亮的真冢。

  諸葛亮所處時代盜墓成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盜墓高峰期。諸葛亮的陵墓被發現,同時也確認沒有被盜過的痕迹,墓穴保存完好,為何他的墓無人敢盜呢?

  第一種說法:為了防止壞人破壞和盜墓賊光顧,後人為諸葛亮設了多處疑冢。如今叫「諸葛武侯真墓」的,並非是真的墓;一般認為,一座叫「武侯之墓」的墓,才是諸葛亮的真身葬處。

  第二種說法:諸葛亮生前曾留下遺言「殮[liàn]以時服,無葬金銀」在進入墓穴的門口有一個石碑,上面的大意是:我這一生貧寒,沒有貴重的陪葬品,不必多花心思。

  第三種說法:諸葛亮一生足智多謀,很多盜墓賊都害怕墓中機關太多,不敢去盜墓。

諸葛亮之墓至今無人敢動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逝世。

諸葛亮大家都知道,而且這個人物身上充滿了神奇色彩,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關於諸葛亮的時間無一不顯示著他的深謀遠慮和卓越的才華。

據說諸葛亮的夫人比較丑,而且他和夫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兩人十分恩愛。按理來說諸葛亮這樣的人找一個漂亮的老婆不在話下,那麼他為什麼娶一位丑夫人呢?這讓大家都很難理解。

在諸葛亮死後,他的墳墓安葬在定軍山,十分簡樸,簡直就像普通人的墳墓一樣,簡單的立了個墓碑,要非說有什麼特別的,大概就是他的墳頭上種了兩棵樹。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大家知道劉伯溫也是一位十分厲害的人物,料事如神,但是這個劉伯溫啊,自認為自己聰明諸葛亮太多,一直都不太服氣諸葛亮。

後來劉伯溫挖開諸葛亮的墳,然後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寫的是:我能算後世出伯溫,你能算後世出何人?此詩為諸葛亮所寫。說明諸葛亮遠遠勝過劉伯溫百倍。因為劉伯溫確實算不到他死以後幾百年會出個什麼樣的大人物。而諸葛亮卻知道千年以後會出個叫劉伯溫的聰明人。

墓碑刻到,只有伯溫到。劉伯溫從此自愧不如。

關於諸葛亮墳頭的兩棵大樹,傳聞這就是諸葛亮醜妻化成的。在諸葛亮死後在他的墳墓旁邊為他遮蔽風雨日晒,相濡以沫。

坊間傳言諸葛之墓無人知曉

相傳諸葛亮因為魏延夜闖營帳,一不小心踹滅了燈盞,延壽之法被破壞,自此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遺書後主劉禪,囑其在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杠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對於這位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的丞相的最後遺言,劉禪豈能不遵?於是他命四個關西壯漢,抬著他的棺一直往南走。這四個漢子抬了一天一夜後,終於體力不支,但是此時杠未斷,繩也未爛。四個人密謀議道:「宰相死了,朝廷就派咱哥幾個抬著在這深山老林里轉,連個護送的官差都沒有,咱這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呵,算個球的,就在這裡挖坑埋了拉倒!」於是將諸葛亮的棺就地挖坑掩埋。回去後,他們報告劉禪,說將丞相棺掩埋於杠斷繩爛之處。劉禪聽了報告後覺得不對勁,怎麼這麼快就會杠斷繩爛呢?於是將四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四壯漢經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認。劉禪大怒之下,以欺君之罪將四人殺死。但是,四壯漢被殺後,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諸葛亮的葬地了。

諸葛亮一生憑靠漢中重振漢業,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英名,但他真正的墓葬在何處,後人至今沒有找到,徒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想。陝西南部有個武侯墓,據傳是諸葛亮的長眠之地,他在第五次伐魏失敗後,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蜀漢朝廷按其遺命,將他葬於定軍山(現勉縣定軍山)下。但這並非真正的墓葬之所。

武侯墓中最奇的是武侯墓旁兩顆高大的桂樹,史稱「護墓雙桂」,位於墓的正面,恰像二名護衛守護著諸葛亮的墓。此樹高19米,直徑1米以上,是三國時代所植。楊學燕文並攝。

定軍山下武侯墓旁兩顆高大的桂樹。史稱「護墓雙桂」,又稱「雙桂流芬」,位於墓的正面,恰像二名護衛守護著諸葛亮的墓。此樹高19米,直徑1米以上,據傳是諸葛武侯去世之時栽植,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墓的周圍還有柏樹,本來有五十四棵,歷經歲月磨礪,只剩下二十幾棵了。

諸葛亮墓前的雙碑。左邊的立於明萬曆甲午年,右邊的立於清雍正十三年。匾額上寫的是「雙桂流芬」。

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內,有一座藏在茂林修竹之中的古冢,這就是三國時蜀漢皇帝劉備之墓,名為惠陵。劉備乃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出身孤貧,白手創業。但他百折不撓,屢敗屢起,終從一販履織席之士,成為雄踞一方之主,世人皆稱英雄。所以,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蜀先主廟》一詩中不由得感嘆:「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這股英雄之磅礴大氣甚至鎮住了盜墓賊。


諸葛亮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學識淵博,用兵如神的他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協助劉備建立了蜀國,他的各種妙計至今都是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如草船借箭,空城計,孔明燈等。但諸葛卧龍最終還是敵不過命運的安排,七星燈續命失敗後病死在五丈原。諸葛亮的墳墓安葬在定軍山,十分簡樸,墳前有兩塊石碑屹立,稍大的一塊由當時陝西的巡撫所立,稍小的一塊是雍正年間,雍正的十七弟果親王所立,碑身有龍紋輝映。要非說有什麼特別的,大概就是他的墳頭上種了兩棵樹。據《三國志》記錄,諸葛亮身後葬在了漢中定軍山,也就是咱們如今看到的陝西勉縣武侯墓,武侯墓真實在存在,並且和史乘記錄相同,假如有盜墓者心存歹念,武侯墓必定會遭遇損壞,但事實上,諸葛亮墓存在了1700多年,卻不停平安無事,無人敢著手。武侯墓之所以是千年無人盜,一說是世人都異常敬仰他,連盜墓賊都不忍心動手;二是說墓里構造重重,假如有人膽敢突入,必死無疑;三說是諸葛亮生前囊空如洗,身後也沒有器械隨葬,所以沒人感興趣;第四種說法是此墓只是衣冠冢,其真身葬在何處無人知曉。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是墳頭的那棵黃果樹在保護著武侯墓。墓地頂上居然能長出這麼一顆高大的黃果樹,因此後人就以這一奇怪的現象展開了聯想,傳聞這就是諸葛亮醜妻化成的。認為這是諸葛亮的妻子黃阿丑對丈夫的一片真心,便化身為二棵黃果樹,在心愛的丈夫的墓上,為他遮風擋雨,庇護著他。


討論這個話題,首先要看你我在十法界內所居住的層次,就多少明白一些人類以外的很多道理。十法界眾生,在無量劫前相互做過自己的父母,比人類高級千億萬倍的佛、菩薩、四聖法界四個層的聖人外加六道的天人,無不關注人類成、住、壞、空,佛菩薩為了度化人間一切苦難眾生,始終以化身的身份隱藏人間,聖人不需絲毫回報,清楚一切眾生在過去生中互為父母,聖人們的神通,道力,非凡夫的我們能思維到的,特別處在四聖法界的聖人們,能突破不同維次空間的過去未來的一切事,了如指掌,生活在地球的眾生特別和四聖法界的聖人有緣,優為和中國有緣,在國家有大災難,大亂之時,聖人們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網友們評論諸葛的這件事上,再不用費心機了,評論者都負出了一棵真誠的心,不難看得出。諸葛亮就是一代聖人出現在世間的典型事實例證,華夏子孫們評論及是,聖人和凡夫不一樣的地方:聖人絲毫無貪,不但不貪,還樂意把一切布施給所需之人,包括自己的身子。其次神通力比神化故事裡的孫悟空不知高出千億萬倍。網友們,諸葛有兩大特長,看出么,第一:神通:予知過去未來。二:絲毫無貪。那問題不是迎刃而解了嗎?至於網友們評論的:亮一生清貧,是真的。墳頭的兩棵樹真的。諸葛亮安葬定軍山,墳墓和墳頭上的兩個樹有沒有關係,聰明的網友懇定能猜得出。



諸葛亮並沒有安藏在定軍山,而且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安葬在何處。

諸葛亮才智過人,他認為如果舉行重大葬禮,盜墓賊不久會來光顧,所以告訴劉禪讓四個壯漢抬著他的棺槨向南走去,繩斷之處即是安葬之地,他斷定幾個壯漢不會傻傻地等到繩子斷了才安裝自己,果然,他們走了一天發現繩子沒有變化就商議就地安葬,回去後劉禪見幾個人眼睛躲躲閃閃於是將他門押起來嚴刑逼供最終道出實情,劉禪一怒之下將四個人斬了

至此,世間再無一人知道諸葛亮的墳墓在何處


謝謝邀請。據說諸葛亮的墓地上本來是沒有那兩棵樹的。諸葛亮以一身所學和業績,典定了他的歷史地位。在人們的心中,他向來就是智慧的化身,而且人們向來崇尚聰明和智慧,所以歷來對諸葛亮都是敬愛有加,就算是他的對手也對他由衷地敬佩,所以很少有人去打他的主意,更沒人去動他的墳墓。據說大張旗鼓的修於定軍山的墓還是個空墓,而且諸葛亮一生節儉,對自己的後事還有特殊的交代,墓里幾乎沒有陪葬。就是有心之人也就沒有了利益的驅動,沒了動力當然就不會去動心了。並且以諸葛亮一生的本事,為了死後的安寧,其墓內一定布滿了消器埋伏。盜墳劫墓本來就是人神共忿之事,再是人人敬仰的諸葛亮之墓,如動之則是冒天下之大不違,而且裡面還明知沒有東西。再者又非常的不容易,還要承擔很大的風險,當然就不會有人去動了,甚至連動的念頭都不會有,這是人之常情。所以諸葛亮墓一直很平靜。但是,什麼事都有個例外,這是在一千三百年後的一天,終於有人打破了這種平靜。不過那既不是為了利,也不是為了仇,只是為了別人的一句話,為了爭一口氣,這個人才動起了盜竊諸葛亮墓的心思。沒人知道這個人的名子,因為幹這一行的本就是背著人的。只是若干年後才傳出點風聲,說是人稱桂叔,我們不仿就把他叫桂叔好了。這桂叔是當時盜墓這個圈裡首屈一指的老大,不但得到過業內的真傳,各方面技術了如指掌。而且各方面都有發展和創新。更主要的是他還是個大儒,對傳統文化鑽研頗深,尤其是對九宮八卦,陰陽五行,星相地氣等都有很深的造詣。對陣法和消器埋伏也多有研究。是業內公認的第一能人,沒有誰可以望其項背。不敢說後無來者(其實到現在也沒人超得過他)但前無古人是一定的。只要他有興趣,還沒有做不了的活兒。其弟子遍布各地。他本也是一名儒者,對諸葛亮推崇備至,根本沒有動諸葛亮墓地的念頭,只因其弟子在跟人標榜他時有人提出了質疑,為了爭一口氣他才獨自來盜諸葛墓。當然他來也是有心的,他想摸一摸古代智者諸葛亮的深淺,同時也驗證一下自己的功夫,看自己同古人有多大差距。具體的過程沒人知道,只是聽說他出來後在墓前跪了三夜,並在墳墓之處種下兩棵桂樹,而後告訴他的弟子們,好生看護墓地和樹木,任何人不得再動墓地一個手指頭,也不能讓別的任何人動這墓地一根手指頭,還要輩輩相傳不得改更。否則必遭詛咒。完了之後桂叔便消聲匿跡,再無音信。由於這一行的特殊性,他們最怕的就是詛咒,那會使自己在幹活的時候險惡異常,寸步難行,萬劫不復。所以沒有誰敢越雷池一步。經過了這一次的折騰,再沒人去打此墓地的主意了。因為一來有桂叔的旨意,二來也沒誰有超過桂叔的本事。更沒有那個膽量。後來在百年以後才傳出,其實那次他是吃了大虧的。進第一層就是靠裡面的提示,他鑽研多年的東西進去根本就不頂用,解不開裡面的難題。到了第二層後進出的路全部失蹤,進退無門,還是他心存恭敬,關鍵時靈台空明,向墓里的方向叩了一百個響頭才叩出個門來。他感念先人的慈悲,也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更懂得了天高地厚,才有了出來後的那些舉動,是出於真心的感恩,也是為了他的弟子們的前途。只是因為他的歸隱,好多行業技術失傳。不知是福還是憾。後來還有傳說,說桂叔根本就不叫桂叔,他栽兩棵桂樹只是表示跪下求恕的意思。人們不知其義,還以為他的名子叫桂叔,不管如何,也不論真假,反正那兩棵樹長得挺好的。


在諸葛亮死後,他的墳墓安葬在定軍山,十分簡樸,簡直就像普通人的墳墓一樣,簡單的立了個墓碑,要非說有什麼特別的,大概就是他的墳頭上種了兩棵樹。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大家知道劉伯溫也是一位十分厲害的人物,料事如神,但是這個劉伯溫啊,自認為自己聰明諸葛亮太多,一直都不太服氣諸葛亮。後來劉伯溫挖開諸葛亮的墳,然後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寫的是:我能算後世出伯溫,你能算後世出何人?此詩為諸葛亮所寫。說明諸葛亮遠遠勝過劉伯溫百倍。因為劉伯溫確實算不到他死以後幾百年會出個什麼樣的大人物。而諸葛亮卻知道千年以後會出個叫劉伯溫的聰明人。墓碑刻到,只有伯溫到。劉伯溫從此自愧不如。關於諸葛亮墳頭的兩棵大樹,傳聞這就是諸葛亮醜妻化成的。在諸葛亮死後在他的墳墓旁邊為他遮蔽風雨日晒,相濡以沫。


諸葛亮的墳位置很偏。二十多年前從漢中去勉縣武侯墓,路不太好,一路顛簸好像是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左右。周邊環境很好,古樹參天。諸葛亮墳上長的這棵樹不是特別高大。似乎是黃柏樹。有意思的是距武候墓幾步之遙小山坡上,還有一碑,上書「諸葛武侯真墓」。規模更小,人稱假墓。值得一提的是武候墓邊有兩棵高大的桂花樹,史稱「護墓雙桂」,又名「雙桂流芬」,傳為三國時古樹。當地百姓有「孕婦食得此處桂籽而生貴子」之說。武侯墓沒有盜挖,主要是諸葛亮一生清廉,並無什麼陪葬之品。另外諸葛亮的人品也得到了大多數人包括「敵家」的認可,也可以說得到了世人的尊重,沒人會去做損人不利己還落罵名的蠢事。


相傳諸葛亮因為魏延夜闖營帳,一不小心踹滅了燈盞,延壽之法被破壞,自此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遺書後主劉禪,囑其在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杠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對於這位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的丞相的最後遺言,劉禪豈能不遵?於是他命四個關西壯漢,抬著他的棺一直往南走。這四個漢子抬了一天一夜後,終於體力不支,但是此時杠未斷,繩也未爛。四個人密謀議道:「宰相死了,朝廷就派咱哥幾個抬著在這深山老林里轉,連個護送的官差都沒有,咱這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呵,算個球的,就在這裡挖坑埋了拉倒!」於是將諸葛亮的棺就地挖坑掩埋。回去後,他們報告劉禪,說將丞相棺掩埋於杠斷繩爛之處。劉禪聽了報告後覺得不對勁,怎麼這麼快就會杠斷繩爛呢?於是將四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四壯漢經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認。劉禪大怒之下,以欺君之罪將四人殺死。但是,四壯漢被殺後,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諸葛亮的葬地了。

諸葛亮一生憑靠漢中重振漢業,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英名,但他真正的墓葬在何處,後人至今沒有找到,徒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想。陝西南部有個武侯墓,據傳是諸葛亮的長眠之地,他在第五次伐魏失敗後,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蜀漢朝廷按其遺命,將他葬於定軍山(現勉縣定軍山)下。但這並非真正的墓葬之所。

武侯墓中最奇的是武侯墓旁兩顆高大的桂樹,史稱「護墓雙桂」,位於墓的正面,恰像二名護衛守護著諸葛亮的墓。此樹高19米,直徑1米以上,是三國時代所植。楊學燕文並攝。

定軍山下武侯墓旁兩顆高大的桂樹。史稱「護墓雙桂」,又稱「雙桂流芬」,位於墓的正面,恰像二名護衛守護著諸葛亮的墓。此樹高19米,直徑1米以上,據傳是諸葛武侯去世之時栽植,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墓的周圍還有柏樹,本來有五十四棵,歷經歲月磨礪,只剩下二十幾棵了。

諸葛亮墓前的雙碑。左邊的立於明萬曆甲午年,右邊的立於清雍正十三年。匾額上寫的是「雙桂流芬」。

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內,有一座藏在茂林修竹之中的古冢,這就是三國時蜀漢皇帝劉備之墓,名為惠陵。劉備乃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出身孤貧,白手創業。但他百折不撓,屢敗屢起,終從一販履織席之士,成為雄踞一方之主,世人皆稱英雄。所以,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蜀先主廟》一詩中不由得感嘆:「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這股英雄之磅礴大氣甚至鎮住了盜墓賊。


一般都認為,定軍山武侯墓系諸葛亮死葬之地。那麼,諸葛亮為什麼生前「遺令葬定軍山」,而沒有回成都安葬或遷葬成都呢?對於這件事,陳壽的《三國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沒有多發議論。可是,後世讀史的人,出於對諸葛亮一生忠貞的感佩,對「遺令」葬在定軍山之事作了不少的感嘆:一說:生而治蜀,死猶護蜀。定軍山武侯墓殿內,就有這樣一幅楹聯:生為興劉尊漢業;死猶護蜀葬軍山。人們普遍認為此聯語體察了諸葛亮「遺令」葬定軍山的隱衷。《三國演義》也據此創作了諸葛亮「顯聖」定軍山的故事,託夢給征蜀大將鍾會:「汝入境之後,萬勿妄殺生靈」云云。二說:北伐壯志未酬。柳春藩《諸葛亮傳》就認為:諸葛亮之所以要「遺令」葬在漢中定軍山,是因為北伐壯志未酬,想讓後人不忘北伐曹魏。唯其如此,諸葛亮的後繼者姜維才不顧一切而堅持「八伐中原」。三說:別有苦衷。有一種觀點認為,為什麼陳壽對諸葛亮「遺令」葬定軍山之事不加任何評論,裴松之也避而不談,或許諸葛亮是確有其苦衷的。在封建時代,忠臣難做,尤其是像諸葛亮那樣集權於一身而又未完成「復興漢室」之重任者,他不能不處處小心。在當時,實際上就有人對諸葛亮的權力至大產生過疑慮,明察秋毫的諸葛亮對此不會沒有認識。所以,他「遺令」葬定軍山,或許正是為了避免身後被君臣猜疑,以保全國家與家人之平安。這從他死後,百姓請為立廟而朝廷卻一直不同意,可見諸葛亮的苦衷是不無道理的


推薦閱讀:

劉備有沒有比諸葛亮見解高明的地方?
曹操為什麼要殺他的好友許攸?
蜀國滅亡前姜維手中還有數萬精銳之師,劉禪為何卻要向鄧艾投降?
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死後為何被剖腹取膽呢?
以你現在人的身份回到三國,以你的能力能做什麼?

TAG:諸葛亮 | 三國 | 定軍山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