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店到底能賺多少錢?
說實話,一家手機店的利潤其實是挺高的,最起碼比你想像中的要高的多。要不然商家如何來支撐高昂的房租費用和員工的工資費用等其他水電費呢。連我們這個小縣城裡的手機店都佔到了總店鋪的一半了,按理說應該不會有什麼利潤了,可人家還是照樣開,一家手機店連著一家手機店,還有面對面開手機店的。為啥?能這樣開手機店,自然還是有利潤在這裡面,並且利潤還不少,你想,如果賺的少了商家能幹嗎?
總體來說,一家手機店的來源總共可以大致分為一下幾個部分:廣告費,廠家賣手機補貼,還有一部分的利潤是來自賣出3C產品,如果這是一家手機品牌專賣店,廠家還會給你額外的更多的補貼。
首先廣告費,很多人都見過手機店的一個玻璃窗戶全部貼著一個大大的手機海報,vivo的、OPPO的、等其他手機品牌的,往往都是一張海報就把整個玻璃窗都給糊滿了,一家手機店只露出一個門來。為啥?商家貼這個海報,廠家是要給商家錢的!另外還有一些手機廠商的充氣吉祥物,這些都是再給商家做廣告,根據我一個開手機店的同學透露,他每個月會靠這個多盈利1000多元!雖然不多,但電費還是差不多的。
另外一個就是賣手機的補貼了,這個可能大家都知道,每賣出一台手機,除了你賣出手機的利潤,廠家還會額外的給你一定的補貼。這個補貼以OPPO、vivo手機給的最多,大概會補貼給你300-500元一台,小米的少點,因為小米已經把價格壓的很低了,能給商家的利潤很少,所以我們以上大街上基本上都是些vivo、OPPO的手機,鋪天蓋地的全都是,都爛大街上了,小米的最少!而金立、華為、這些手機介於兩者之間,也有補貼。不過現在小米有小米之家在開,所以也不愁賣不出手機!
而如果你開品牌專賣店的話那麼廠家便又會額外的給你大約2000元的錢來支撐你開他們家品牌的專賣店,幫廠家宣傳,做品牌。
剩下極少一部分的利潤便是你賣的一些3C產品的利潤了,但這個利潤是相比來說是比較少的。但商家一般是不靠著賺錢的!
總體來說,如果一家手機店運營較好的話,一個月的利潤除去各種費用在8000元左右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純鍵盤手打,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大街上現在手機店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品牌專賣店,比如蘋果,oppo,vivo,小米,魅族,金立等。一種是大型賣場,比如蘇寧,國美,迪信通等。還有一種就是運營商店,電信移動聯通。
對於品牌專賣店,有些是直營,有些是加盟,但是,不管哪種,房租肯定是會有各種補貼的。而且品牌在,賣貨量就大。
第二種大型賣場,比如蘇寧,他是線上線下一個價,很透明,人家集中採購能夠把價格壓到很低,賣價和一般小店的進貨價差不多,蘇寧都還能賺,並養活這麼多人。
第三種,運營商的店。這些店都是外承包出來的,但是,運營商對於房租,都有減免補貼政策,裝修都是運營商直接解決。承包的,只需要完成相應任務就行了。
對於品牌直營店,沒有研究過,我說一下最後一種,運營商的店。因為我做過電信的代理商。比較清楚一些情況。首先,代理商對於號卡寬頻業務是有傭金的,特別是一些捆綁業務,最多的是上千元一個。比如辦理一個家庭寬頻,讓你辦一個大禮包,預存話費全返,然後送你手機,光貓,機頂盒,實際上,預存的話費是電信出,手機按照標價賣給你了,利潤賺足,少則150,多則4、5百,光貓又賺100,機頂盒再賺100,電信還要給補貼,再加上寬頻傭金。一般還要買個路由器什麼的,80的路由器賣150、160很正常。不說那種主廳,就一般的社區店,好的時候一天能辦幾個。而且這種店,很多都是夫妻店。對於成本,房租,電信全出,裝修全出,自己只出水電和手機上櫃,電腦這些。一個月收入2-3w很正常。手機能賣就賣,不能賣人家還能辦其他業務掙錢。
再說說手機的利潤,利潤從高到低,依次應該是oppo=vivo>三星>華為>蘋果>榮耀>魅族=樂視>小米
oppo,vivo是統一價,不串貨,不亂價。旗艦機是400-500,千元機有200左右的利潤。
三星的利潤大概在200-500之間,價格越高,利潤越高。最多的時候,我記得S6有800的利潤。後來調價了。不過現在買的人少了。
華為的機子要分時間,像現在,P9這種機子,利潤就很高了,大概在400,P10和mate9上市很長一段時間,拿不到貨,拿到貨都要加價,比官網賣價還高。
蘋果的利潤真的低得嚇人。一般在200左右。像現在拿一台蘋果7,串貨都要4700左右。和京東都差不多了。
榮耀,魅族,樂視,差不多在100-200左右。
小米,基本上不可能拿到比官網低的價格,都是溢價拿貨,然後再加價。最不想賣的手機。
還有一種手機,利潤高得嚇人,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在農村市場,賣山寨機,價格由你定。這種坑人的事兒就不在討論範圍了。
所以,如果是手機店,題主指的應該是運營商店吧,這種店做好了,月入2-3萬沒問題的。做不好也虧不了多少。但是,收入並不是來自於手機,而是運營商。
現在電商衝擊手機市場,是相當嚴重的。線下需要買手機,要麼蘇寧,要麼國美吧。價格還行。品質也比較有保證。為什麼說品質有保證,說一下串貨和行貨的區別。串貨很多是不正經渠道拿到的手機,比如,分期,套機等,而且很多中間商會私拆手機安裝各種軟體和桌面,能把手機改到五花八門,你還發現不了。行貨就很正規了,廠家出廠什麼樣,到你手上還是什麼樣。一般蘋果不會安裝軟體,安卓是無一倖免。運營商的合約機,都是行貨。其他的那些,就不能保證了。但是蘇寧國美這些有自己渠道的,還是很安全的。比較推薦。京東也是,很推薦。雖然京東的價格,真的很貴。但是機子都是有保證的。
你這個問題跟問東莞的失足婦女她們一個月底到能賺多少錢一個道理,太籠統太廣泛。我做為一個在數碼行業從業十二年的過來人好好跟大家聊幾句實在話。
在東莞呆過的兄弟都知道的,失足婦女也分檔次的,根據顏值,所在酒店的檔次,服務內容等等決定了她們的價格。那麼她們的月收入肯定也是參差不齊。
同理,做為一家手機店,他們一個月能賺多少錢也是由他店面所在位置,經營狀況,成本開支高低等決定的。
當然純利潤等於毛收入減去所有成本費用。
一個手機店它的收來入源都有哪些呢?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第一,賣手機賺差價,剛才有個頭條網友公布了OPPO手機的進價和零售價,我借用下,
算上799的機型利潤不足一百。可見賣一部OPPO手機,在不少價不送禮品的情況下可以賺100元到569元不等的差價,其它品牌的機型大同小異,品牌知名度越高,價格越透明,利潤越低。當然這個只是個理論值,現在還有多少客戶進了手機店不還價不要禮品原價拿了手機就走的?少之又少,所以賣手機的平均差價在二三百左右吧,能到四百算是很不錯的了。視全國不同地區略有不同,但總體差別不大,那手機銷量就看店面的經營能力了,位置好面積100平米大的網點,一個月也許能上200到400台,位置不好面積低於30平米的網點估計一個月賣出30台困難;
第二,銷售手機配件賺錢;
手機殼,手機膜,充電器,耳機,充電寶,數據線等等數碼配件,在這個全民淘寶的時代,價格已經透明,空間也不大了,但利潤比手機高點。進價四五塊的東西,賣個十來塊錢吧,但是因為購買數量少,也賺不了多少錢,
第三,手機維修;
手機維修這技塊主要是賺技術錢,所以要看維修師傅本身技術水平的高低。
技術一般的,只能換個屏,焊個尾插,換點小配件賺點小錢,真正懂主板維修的大師一個月賺個上萬沒問題。
第四,來自運營商的傭金返利
你做移動,聯通或者是電信,就要相應的完成對應供應商的季度任務。
比方每個月要完成多少戶放號,多少戶寬頻接入,多少台合約手機的銷售,傭金視店面的銷量能力決定,任務完成的多拿得多,完成不了的拿得少或者還要扣錢,做過銷售的都知道,老闆定的任務一般能完成的沒有幾個,所以好的店面拿得多估計以萬計,差的銷量不行的可能只有幾千甚至幾百都有可能。
那一個實體手機店的成本支出都有哪些呢?
第一,門面轉讓費,當初決定投資一家手機店時要盤下這個門面要花費的轉讓費,每個城市消費水平不一樣,地理位置也不一樣,轉讓門面花的價格也不一樣,一般二線城市B類商圈100平米的門面轉讓費用至少40萬起,三線城市估計在30萬左右,差點位置C類商圈轉讓費在10到20萬之間,這個依此類推;
第二,門面租金,視地段和面積算,二線城市B類商圈,一平米大概為400元每平米以上,就是說100平米的門面租金大約4萬以上。
第三,人員工資,100平米以上的店面,至少要請8到16個營業員,前台負責辦理運營商業務的營業員至少要4個,二個上早班,二個晚班。賣手機配件之類的營業員至少4到8個,如果安排4個早班,4個晚班,就要8個人,如果生意不好,安排2個早班,2個晚班,那隻需要4個,還要招聘一個維修人員,其中要安排一個店長或是主管負責,那工資的架構就要由當地所在城市的薪酬來定,二線城市不包吃住,工資起碼5000才有人干吧?在這物價飛漲的年代,不包吃和住,自己要打電話還要日常開支,低於5000你會幹嗎?三線城市工資低於3000估計也沒人來;工資大約要開四萬多以上,
第四,水電費,一般商業用電一塊二一度以上,居民用電五毛八一度以上。手機店因為夏天要開空調,冬天要使暖氣,加上手機櫃檯燈,背景形象燈,門頭LED廣告和電子顯示屏等,電腦幾台,印表機,複印機等,100平米的商業用電一個月估計用電量4000多度左右,電費也就是4千多左右,
第五,各種押金費用,和運營商合作要交押金,和各大手機品牌代理商合作銷售手機要交押金,比方你要賣OPPO的手機,要向OPPO公司交納控價保證金二萬,依此類推,品牌越多,交的錢越多,這個每個省份的標準不一,平均估計要準備5到10萬左右;
第五,其它維修養護開支,比方辦公設備損壞,廣告屏壞,節假日搞活動城管打點費,舞台搭設費用等等,
再回到話題,利潤是多少大家去算,毛利減掉支出,剩下的不多了。
綜上所述,賺錢多少在於自己的銷量,在於自己經營,手機行業現在是個投資大,產出低高競爭的行業,做不下去轉行的人很多,善於經營做得大的專業的銷量大的就能生存,不善於經營又不思進取不專業銷量低的只有面臨虧本或倒閉!
歡迎對數碼行業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我與我交流!
賣一部手機,可以賺269元到569元不等的差價,一家店鋪每個月至少可以賣200部手機,收入差不多七、八萬,減去三個員工基本工資加每部手機40-150不等的銷售提成總的20000再減去店租、水電費、稅費、店鋪裝修每月平攤費用總的15000,再減去促銷宣傳以及贈品的費用3000,還要減掉每個月採購的櫃檯展示樣機費用7000,一家店一個月運營成本45000,算下來一家店一個月要可以賺三四萬。
(售價-進價)*數量=利潤
這是每個人都能看懂的最簡單的公式。所以,就算一台 OPPO 的進價與售價的差值再高,實際上都沒有意義。只有賣出去了的,才是賺到口袋裡的。
根據 IDC 的最新數據,OPPO 的出貨量確實非常恐怖:
有種說法是,OPPO 手機高價低配,都是坑不懂手機的人,價格高是因為都用來請代言人了。實際上這種說法是沒有經濟學常識的。
OPPO 非常重視廣告、代言人的投入,直接的影響是在一直保持非常高的聲量。帶來的超大的出貨量實際上讓 OPPO 具備了更強的議價能力與供應鏈整合能力。舉一個例子,高通驍龍今年最受矚目的中端處理器 660 從發布開始就是明星級產品。這樣一款產品天生就收到各家廠商的追逐,但 OPPO 卻能直接與高通達成協議,擁有兩個月的獨佔期。在這一期間內,市面上只會有 OPPO R11 這一款搭載驍龍 660 的產品。
較高的利潤,使得整個供應鏈收益,從而實現良性發展。反面教材就是樂視手機,以極高的性價比,壓榨了所有合作夥伴的利潤空間。導致樂視資金鏈斷裂時被一眾供應商上門討債。
說回手機店本身,早年大雜燴式的手機賣場早已慢慢走向衰落。一方面,電商的崛起,競爭的透明化讓「坑蒙拐騙」的形象深入人心的手機店逐漸開始被冷落。另一方面,手機店兼具的手機維修等業務,也逐漸被有更強公信力的品牌接手。比如,同樣是更換 iPhone 電池建議選擇我們品勝家的內置電池,在天貓或者京東購買後,就能享受包安裝的服務,算下來也就一百來塊錢。續航因為電池老化而不足的問題可以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賺不到多少錢,如今隨著摩爾定律的不斷發展,IT產品的價格本來就不斷走低,還伴隨著互聯網大發展,成本越來越透明等其他因素,導致如今像組裝機等純粹的IT行業根本不賺錢。
手機雖然沒有那麼慘,但隨著安卓、iOS等智能系統的推出,山寨手機的出現,硬體堆疊戰的開始,小米等壓榨成本極限的企業出現,目前手機行業也在逐漸貼近「昨天」的電腦市場。
現在的手機行業有兩種人可以活的很好:
1.拼!用性價比吸引懂成本的人,低利潤走量,一旦規模形成,那就是「昨天」的Dell!當下屬於此類的國內手機廠商不在少數,初期的魅族(當時M8M9幾乎是唯一的選擇、一代人的符號、一代人的記憶)、從古至今的小米、後來者鎚子一加樂視360,和華為剝離出來的榮耀系列中興努比亞等。
他們都有著Dell的諸多特性,節約中間環節,直面用戶(網路銷售,如今華為專賣店是不賣榮耀的),在規模不夠的時候專一發展一個方面(比如小米曾經對於售後服務不佳的解釋是全身心投入到做產品中來),又因為不同於Dell時代,在諸多的競爭對手海洋中,無論如何也要有那麼幾個特點,才能殺出重圍(比如最早的MIUI和飢餓營銷噱頭,最簡約極致的smartisan、樂視的生態補貼終端、一加的手感與質感、否則無論昨日多麼輝煌也只能漸漸玩前後雙屏幕嘩眾取寵了)
但是他們也往往會遇到Dell今天的問題,和hp、IBM、Apple相比業務範圍窄很多,整體規模、研發實力、專利儲備也都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瞬間做大卻難於成為那個No.1。(雖然很多家在主動做出改變,最明顯的就是小米涉足家電領域,甚至生活領域。當然也有企業本來就是有大樹乘涼,只是玩玩手機而已,比如早就在通信設備超越了愛立信和諾基亞的華為;其他還有聯想、海爾、華碩、中興也都不用那麼拼)
2.高利潤!當然,說高利潤沒啥意思,大家都知道,如何才能利潤高還讓大家買才是他們存活的原因。這樣的手機廠商也不少,Oppo、Vivo、Huawei、中興。
他們的競爭力就不能通過上述「特點」來說了,因為他們必須要做好方方面面,追求完美打造完美才行。只能說和其他品牌的略微區別吧:比如bbk Group玩Oppo、Vivo雙品牌策略,不同於其他品牌,居然是雙高利潤品牌,靠的是打線下渠道,「只要能買到手機,就一定能買到bbk手機!」是他們的目標,像小編這種住在窮鄉僻壤的人,網路、電視都沒有,但一定有Oppo和可口可樂。華為自不必說了,擁有自主CPU遊戲性能已經直逼高通、加上早就在通信指標上秒殺對手,如今距離綜合能力最強CPU已經越來越近了,更是拉攏了從來不屑於消費級市場的孤傲品牌——Leica和Porsche共同打造,自然是實力彰顯。
相比第一類對手,他們的渠道、性能、品質更像是實打實的「不動產」,做大了無疑更為持久、更為龐大,但放在當今也更難獲得認可,無數此類品牌接連倒閉了。
好了,話說回來,賺多少錢的問題:
第一類手機幾乎不賺錢,現在BOM(Bill Of Material)十分透明,真按照成本算下來小米曾經所有1999的手機可謂是賣一部賠一部,他的飢餓營銷也是迎合這種情況,以當今IT行業的發展速度,哪怕是短短的下周二,成本基本就持平了,一個月以後基本就能開始賺。當然了,這是按照你我的能力估計的,再考慮雷總的人脈、雷總的拿貨價,賠自然是不可能了。更何況他們會在app商店的排行、推薦、手機使用中無處不在的廣告中賺錢。而且小米的手機如今已經有了樂視生態的含義,即便一分不賺也可以靠周邊產品補貼。
所以你問這個問題如果僅僅想賣手機的話,千萬不要考慮上述所有第一類品牌。
第二類諸如Oppo和Vivo頂級2999的手機的成本大概都在1000-1300元之間,可謂利潤高昂,但同樣都是企業賺的錢,研發、廣告、各銷售層級都需要錢,終端銷售的利潤同樣是沒什麼吸引力。
但希望你能注意「企業有錢賺」這句話,如今新東方老師羅永浩、格力空調、瘋狂英語李陽、脫口秀演員王自健、崔健藍色骨頭都嚷著自己做手機,事實上各家手機也都是代工生產出來的——這已經到了一個全民生產手機的時代了,想入行做手機還是可以一試的!祝你成功。
謝謝邀請。滿大街的手機店如何賺錢呢?在人們的印象中,生意火爆只是個別現象。賣手機的店太多,是很難賺到錢的。其實,只要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維持基本的收支平衡是人們從事一個行業的基礎。手機店賺錢也不例外。
可能現在開手機店與過去會有本質的區別。因為,現在賣手機差價利潤減少,各品牌型號單機報價公開。做生意處於看似「公開」的局面。但是,另一個角度考慮,手機是大眾消費品。幾乎人手一機,而且,手機更新換代太快。據報道,平均不到兩年,人們由於各種原因都要更換手機。追新潮、趕配置,是大多數人更換手機的原因。此外,看似價格公開僅僅是一些人的看法。因為,每時每刻,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信息永遠處於不對等的狀態。知道價格的人未必購買,而不知道價格的人未必不購買。這就是同樣商品價格不一樣仍然都有市場的原因。
手機的利潤主要來自進貨價與零售價的價差部分。但隨著三大運營商的角逐,以運營商為招牌的店鋪林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店鋪佔據了大街小巷,大多數手機店都加入運營商的銷售網路。賣手機可以搭配推銷手機號,搭配銷售使用套餐。按照銷售的手機號和套餐,運營商會給手機店提成。這樣,賣一部手機,不僅有差價,同時還有運營商的提成收入。此外,由於店鋪品牌型號眾多、推銷方式多樣,加之,手機周邊設備(手機套、充電器、貼膜、電池等等之類)成為現如今消費者需要的最大市場。「大蛋糕」之下,「分一杯羹」也是容易的事。
總起來說,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堅持。開手機店也應如此。雖然很難說清手機店到底能賺多少錢,但「各有各的生意,各有各的市場」。這就是生意場中每個人有所得而趨之若鶩的深層原因。希望能幫到你。
就我從事了一年的手機的銷售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情況
這個不好說,最主要的還是看是什麼品牌的手機了,不同的品牌利潤不同.. 就目前的國產手機來說,利潤應該不是很高.. (除OPPO和vivo以外)
就現在最新的iPhone 7來說,手機店能夠賺到的利潤大概在500-1000不等,三星大概在300~500不等,而大部分的國產手機,都是不怎麼掙錢的..其實這個大家也是懂得,現在最要的是目前的國內的營銷模式都處於線上和線下結合..手機的價格都比較的透明..而且他們的進貨價和銷售價格是必須和官網或者京東的銷售價浮動不是很大,要不然顧客是不會買的..所以說很大一部分的手機店其實更願意買一些利潤比較高的手機(專賣店例外). 其實我說的這個也不一定都是準確的,只是一個行情..而且,手機不定期的幾個波動..利潤也會跟著波動... 每個手機店的銷售模式不一樣,所產生的利潤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利潤不是一個恆定不變的,利潤的所得多少是根據行情的變化和每個品牌和每個手機店的營銷模式不一樣二持續變化的.
有些人肯定不解,為什麼我買的iPhone 價格和官網的相差不大.為什麼手機店還能夠賺取那麼的利潤呢? 在這裡我就和大家分析一下一些普通的手機店(除品牌直營店)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
其實說道這裡,普通的手機的營銷模是分為4級的(原廠--->代理--->手機店--->用戶)...而一些品牌的直營店就只有2級.(原廠--->用戶),每上一級都會賺取下一級不等的利潤..這裡面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水分,我這裡就不細說了.. 所以從這裡看出來,為什麼國產手機不是那麼容易產生很大的利潤..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本來國產手機都是以性價比諸城的嘛!
所以以後,我還是勸大家不要再非直營店買手機或者數碼產品.. 這裡面水太深了.. 而且有可能品質沒有保證.. 如果要買,最好是等到下一代產品出來了以後買上一代 的產品,這樣可以少花錢...謝謝!
我來說說吧,我也算開了近十年了,說說手機店的主要收入。
1,手機銷售的直接利潤,這個相當於賺取差價,沒有OV的時候,山寨機利潤是最高的,我不知道其它地方是不是,山寨機一般進價便宜,最少的幾十塊,最貴的也不過三四百,報價至少一倍,一般品牌機沒多少利潤。現在有Ov,採用相當於合作模式,他還可以給你裝修,賣手機賺差價,就算送東西他也不可能虧本賣給你,都有利潤,然後你買到多少部手機公司會有返點,這又是一部份利潤,這個點不低哦!
2,運營商提成返點,主要有售卡,辦理業務,充話費等,以聯通為例,賣一張卡,有直接差價,每月返點,返點為話費的百分之幾,反兩年。辦理寬頻,以及辦理合約機,其中辦理寬頻高的相當於賣一部手機的利潤,而且可能更高,合約機的利潤也高,至少相當於賣一部手機,而且當以上業務達到一定量後公司另外還有返點,我們這裡有個辦合約機一月光返點都有三萬多。
3,手機配件,包括耳機充電器數據線這些前面都說了,不過因為東西小,這個一般不愛講價,但是報價一般也是進價一倍以上,因為這個東西網購其實沒意思,打個比方,進價都是十塊的數據線,我賣20或者25,網店也不可能虧錢賣給你,他賣12,加上運費相差也不大,而且你還要等幾天,所以除非買其它東西順帶買。而且這些沒技術含量的東西,本來價格就亂。
4,修手機,這個東西跟看病一樣,你不知道他成本,唯一不同的是你可以選擇不修買新,而看病你不能不看。
至於成本,房租運營商會幫你承擔一部份或者幫你講價,裝修會由運營商和手機廠家來,你要承擔的有,水電氣通信生活,員工工資。押金只交一次。最後我還想說,那些噴華為高價低配的,你看看Ov,他們不是利潤高,哪來那麼多利潤和返點。
本人作為oppo手機地方高管,手機的整個行業都是按照比例來計算出賣價,一台3000元手機其造價成本是賣價的百分之30,也就是造價1000,出廠發布國家稅收百分之18,也就是540,廣告分地區,我所在的市廣告全年費用近8000萬,地圖手機銷售25萬台,也就是每台手機的廣告成本在320元,一年手機的研發費用大概90億元,去年銷售9000萬台,每台手機的研發費用100元,我所在地區人工底薪及其店面一年總費用3200萬,每台手機成本又高130元,員工提成每台手機近100元,3000元價位的手機的需要保證經銷商有400的利潤,1000+540+320+100+130+100+400=2590 這還不算電視廣告的幾十億的投入,線上維護,線下維護,水電費等,其他的一些小開支,最後廠家每台的手機利潤也就在110到200左右。絕對真實。純手打
推薦閱讀:
※男子在上千輛共享單車上貼小廣告,或被索賠超19萬,你怎麼看?
※去醫院檢查備孕,要檢查什麼項目呢?
※如何開一家工夫茶館?
※#提問律師天團# 為什麼很多當事人打官司不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