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為何變松樹,菩提就攆他下山?


且看孫悟空變松樹前的故事背景。

忽一日,祖師與眾門人在三星洞前戲玩晚景。祖師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師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備,已能霞舉飛升也。」祖師道:「你試飛舉我看。」悟空弄本事,將身一聳,打了個連扯跟頭,跳離地有五六丈,踏雲霞去勾有頓飯之時,返復不上三里遠近,落在面前,帶手道:「師父,這就是飛舉騰雲了。」祖師笑道:「這個算不得騰雲,只算得爬雲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蒼梧。似你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雲也還算不得哩。」悟空道:「怎麼為『朝游北海暮蒼梧』?」祖師道:「凡騰雲之輩,早辰起自北海,游過東海、西海、南海,復轉蒼梧。蒼梧者,卻是北海零陵之語話也。將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騰雲。」悟空道:「這個卻難,卻難!」祖師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悟空聞得此言,叩頭禮拜,啟道:「師父,為人須為徹,索性舍個大慈悲,將此騰雲之法,一發傳與我罷,決不敢忘恩。」祖師道:「凡諸仙騰雲,皆跌足而起,你卻不是這般。我才見你去,連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這個勢,傳你個筋斗雲罷。」悟空又禮拜懇求,祖師卻又傳個口訣道:「這朵雲,捻著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將身一抖,跳將起來,一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哩!」大眾聽說,一個個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那裡都尋了飯吃。」師徒們天昏各歸洞府。這一夜,悟空即運神煉法,會了筋斗雲。逐日家無拘無束,自在逍遙,此亦長生之美。

一日,春歸夏至,大眾都在松樹下會講多時。大眾道:「悟空,你是那世修來的緣法?前日老師父附耳低言,傳與你的躲三災變化之法,可都會么?」悟空笑道:「不瞞諸兄長說,一則是師父傳授,二來也是我晝夜殷勤,那幾般兒都會了。」大眾道:「趁此良時,你試演演,讓我等看看。」悟空聞說,抖擻精神,賣弄手段道:「眾師兄請出個題目,要我變化什麼?」大眾道:「就變顆松樹罷。」悟空捻著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顆松樹。

有沒有看出什麼問題呢?

平時菩提教授孫悟空法術,都是偷偷的教,而變松樹之前,讓孫悟空學習筋斗雲卻是當著眾弟子面教的。

懂了木有?

沒有懂,聽我向下說。

之前偷偷教,是怕孫悟空學的慢,怕悟空不珍惜不認真學。

偷偷教,悟空就會覺得自己比別的弟子幸福,學的都是別人不會的,就會努力學習。

其實這些東西吧,菩提的弟子中大部分應該都會,只是大家合夥演戲給悟空看而已。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只有猴子蒙在鼓裡。

當眾教悟空筋斗雲,就要讓猴子喪失警惕之心,認為可以當眾表演。

果然猴子上當了,被罰出山門。

也就是說可以教授給孫悟空的本領都傳授給他了,其它的是不能教授給他的。最根本的用意就是說孫悟空可以畢業了。

但你跟孫悟空講這些,他也聽不懂,肯定又以為菩提不想再教了,心生疑問,只能出此下策。

祖師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罷。」悟空聞此言,滿眼墮淚道:「師父,教我往那裡去?」祖師道:「你從那裡來,便從那裡去就是了。」悟空頓然醒悟道:「我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來的。」祖師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悟空領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祖師道:「那裡什麼恩義?你只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悟空見沒奈何,只得拜辭,與眾相別。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

就是說,規則就是規則,規定就是規定,不是隨便可以打破的。

有一個故事說,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麵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裡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裡。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任何一個社會或組織,都有明規則和潛規則。

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搞明白,哪些規則是可以打破的,哪些是不可以打破的。哪些規則別人破了可以,哪些規則自己破了就要受懲罰。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只知道表面,不明白內在的深意,就會受到規則的懲罰。

有人問,如此判定這個邊界呢?

呵呵,這個是智慧,沒有具體的標準,慢慢悟吧。

怎麼悟,就是悟空的悟!


孫悟空到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須菩提祖師拜師學藝,是在《西遊記》的第1回。彼時的美猴王喜不自勝,師父有了,名字也有了,自己終於脫離了無父無母、無名無姓、無師無技的「三無產品」範疇。可惜好景不長,故事剛進行到《西遊記》的第2回,孫悟空就因為給師兄弟們變松樹而被須菩提祖師給開除了。不但連個肄業證都沒有,臨轟出門之前,還被師父威脅恐嚇他說「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剉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那位說,須菩提祖師至於因為孫悟空變成松樹就大怒嗎?還把他掃地出門,臨走連師父的名號都不許提,這做法也太狠絕了些吧?只是變棵松樹而已,至於么?須菩提祖師是什麼人,用給孫悟空指路的樵夫的話說,「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學業有成的徒弟都「不計其數」了,須菩提祖師慧眼識人的功夫可見一斑。所以須菩提祖師生氣的原因不是他自己小題大做,而是孫悟空辜負了他的期望值。仔細回想一下,須菩提祖師是因為什麼原因收孫悟空為徒的呢?因為孫悟空憨厚、老實,如同一塊璞玉。孫悟空自己在拜師的時候就曾說過——「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不打架、不鬥毆、不置氣、不惹事,這是須袮祖師對孫悟空的第一印象。並且在最初學藝的七年里,孫悟空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自己確實是這樣的人。於是,須菩提祖師才會給孫悟空打啞謎,半夜單獨給他開小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自身技能的增長,孫悟空變了。用須菩提祖師的話說,孫悟空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一個喜歡「在人前賣弄」的猴子,須菩提祖師從他當眾變松樹這件事上,看到了孫悟空日漸增長的虛榮心。他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的孫悟空了。在他的心裡已經有了對名利的渴望和對看不起他的那些人的憎惡。因此,須菩提祖師才會將孫悟空掃地出門,並且預言他「你這去,定生不良」。孫悟空被趕出師門之後的經歷也證明了這一點,須菩提祖師說得沒錯,回到花果山之後的孫悟空,果然變成了一隻惹事的猴子,從剿滅混世魔王到大鬧天宮,孫悟空摟的婁子一次比一次大。最終,被如來佛祖一巴掌糊進了五行山裡。所以說,須菩提祖師趕孫悟空下山,不是因為他變松樹這件事。一棵松樹而已,無傷大雅,變就變了嘛!問題的關鍵是,須菩提祖師通過孫悟空變松樹這件事,看到了孫悟空本質起了變化——他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塊璞玉了。於是,須菩提祖師痛定思痛,這個徒弟已經變質了,不能再留在身邊了,但是滅口吧又捨不得,那就只剩下將孫悟空趕下山這一個選項了。想來,須菩提祖師心裡也是挺難過的吧?畢竟他當初收徒的時候是曾經「聞言暗喜」過的,沒想到事與願違,這個徒弟最終還是變成了一個惹禍精。


很多人認為,孫悟空取經成功成為斗戰勝佛後,菩提祖師肯定樂於見他,至少會通過發去一份賀電。

的確,在菩提祖師攆孫悟空走時,是這樣說的--

"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他不見孫悟空的原因,一是因為猴子下山,肯定會惹禍。但現在孫悟空已經成佛了,早就不會打打殺殺了,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大可以見一見啊!

二是怕孫悟空連累了他,"那裡什麼恩義?你只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但現在孫悟空成了佛,再也不會惹禍了。

因此,很多人就以為孫悟空成佛後,作為老師的面上肯定有光,一定會趕去喝頓燒酒。

如果有此認識,只能說,你還沒真正讀懂西遊,了解菩提。

我們先來看看,菩提祖師為何會攆孫悟空走,提前就讓他退學,畢業證也不發一張--

孫悟空與幾位師兄弟一起,吃了午飯一起閑聊,師兄弟就說,師父教了你七十二變,你還是露兩手吧。孫悟空一時高興,就變了一棵松樹。結果驚醒了菩提,他馬上提著一根棍子就跑出來了,連聲問誰在這裡喧嘩?

孫悟空趕緊回答:"啟上尊師,我等在此會講,更無外姓喧嘩。"意思是沒有外人。

但菩提祖師了解清楚情況後,卻這樣教育他--

"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這句話完全就是儒家思想,可見,菩提根子里,或者說行事風格還是儒家的,絕不拋頭露面,只把自己關在深山裡授徒,並且相當警惕,連有一片喧嘩也把他驚得跑出來。可見,他在江湖中還有更厲害的仇家。

既然菩提祖師是這種行事風格,所以他還稀罕徒弟孫悟空成佛嗎?至於孫悟空專門趕到三星洞,菩提見不見,則可能有些說不清。


西遊記是一個佛道之爭的故事,也是一個修心的故事。取經的過程就是為了擴大佛教的影響力,而取經的真諦卻在於修心成佛。

菩提老祖是誰,筆者在很多篇文章中都已分析,是西方教主准提道人的化身之一,他兼通佛道二家,是中國佛道相融的集大成者。孫悟空是補天石,天生天養,靈性天下無雙,菩提本來想培養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的,所以給他取名悟空,而佛道都可悟空。

佛家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道家也說,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孫悟空拜師前的狀態是極好的,正是空無之態,當時祖師問他:「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甚麼?」美猴王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祖師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甚麼?」猴王道:「我也無父母。」

正因為孫悟空無性無父母,返璞歸真,所以菩提祖師給他取名悟空。

當孫悟空學了七十二變後,六根漸生,其心不凈,不單愛在人前賣弄,也開始惹是生非,此時的他已生心魔。菩提老祖正是看到這點,所以借孫悟空變松樹後趕他出師門,意在讓他通過了解世事的艱辛與不易,知道武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進而修得自身圓滿通透,回歸空無之態。

而這棵松樹卻是伏筆,如果大家記得真假美猴王,那就明了那本領和孫悟空一般厲害的假猴子是哪來的,這松樹本就是孫悟空的化身之一,孫悟空本尊被趕走後,松樹化身留下來了,再經過菩提幾百年的調教,也學會了孫悟空所有的本領。當孫悟空本尊殺死化身時,其實也是斬了心魔,從此修得圓滿,真正悟空。

(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菩提祖師將悟空逐出師門的原因 菩提祖師是得道真人,集德、智、體、美之大成,既懂的為人處事之道理,又有絕世高超之武功;既有內心之美善,又有外在的聰明智慧,是名副其實的文武雙修、德才兼備之人。以「傳道、授業、解惑」為標準,以安定天下為目的,招收弟子,把他們培養成棟樑之才。菩提祖師是老師們的祖師,菩提祖師的為師標準,即「傳道、授業、解惑」。並且告訴世人,學文可以「醫愚明智」,學武可以「健身長壽」。再看孫悟空,上課時從來不好好聽講,總是嬉戲耍鬧。在選擇科目時,仍然是文的方面,這也不學,那也不學。雖然是一個天生練武的好材料,也選擇了最適合自身條件和最接近成功的目標,但結果必然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愚蠢之人。正因為頭腦簡單,所以做事往往缺乏周全的考慮,很容易意氣用事;往往受到壞人的蠱惑,使好人蒙受傷害;往往會走向極端,做出不可思議的事情。菩提祖師將悟空逐出師門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僅僅賣弄了幾下武功,這只是一個借口。而是因為孫悟空在菩提祖師所傳授「德、智、體、美」四個方面,只學得了一個「體」。很顯然,悟空只有一個內在美善的心靈,卻沒有科學的文化知識,沒有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人生指南。所以將來走向社會,必然要栽跟頭、倒大霉,菩提祖師也有可能受到牽連。這才是將其逐出師門,並且不讓說出師父是誰的真正原因。


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了解菩提祖師到底時什麼來歷,我在昨天回答了一個問題:孫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真實身份是什麼?在這個問題中我詳細的分析了關於菩提祖師的來歷已經身份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言歸正傳,我們知道,孫悟空在出生後不久就乘坐木筏,渡過大海來到南瞻部州,可是她並沒有在這裡遇到可以傳授本領的高人。於是,孫悟空又來到了西賀牛洲,經過一個樵夫的指點,他最終做了菩提祖師

的徒弟,還有就是剛到靈台三星洞時,他只是「講經論道,習字焚香……養花修樹,尋柴燃火,不覺六七年。」

這麼說來,孫悟空並不是文盲,再到後來,菩提祖師先後傳給悟空長生不來之術、七十二般變化,以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

有一天,孫悟空在師兄弟面前變成松樹,在師兄弟面前顯示本領。「悟空,你這是幾輩子修來的分分啊?前日老師傅附耳低言,傳於你三災變化直發可都會嗎?」

這句話看以看出,其他弟子對孫悟空的羨慕嫉妒,可是悟空聽後卻很是得意,就開始在是兄弟面前賣弄,當然師兄弟也都誇讚悟空,不料此時菩提祖師卻站在後面,於是菩提祖師就把孫悟空就給趕走了。「……變什麼松樹,這個功夫,可好在人前賣弄……」

接著菩提祖師又說了一句話:「加入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你的性命又不可保。」


其實我認為,他的這句話就是對悟空在人前賣弄本領所說的話,所以我認為菩提祖師趕走悟空為了保護他不被其他人傷害。而那句話時悟空被趕走的真實原因。



變不變松樹都要趕他下山的,菩提祖師告誡他不要在其他弟子面前賣弄他不聽,這讓菩提祖師怎麼面對其他比悟空來的早的弟子。再者菩提祖師也以料到以後所發生的事,他也不想捲入佛教與道教之爭,所以對悟空說對任何人都不要說起他,也還過自己閑雲野鶴的日子。



  一日,春歸夏至,大眾都在松樹下會講多時。大眾道:「悟空,你是那世修來的緣法?前日老師父附耳低言,傳與你的躲三災變化之法,可都會么?」悟空笑道:「不瞞諸兄長說,一則是師父傳授,二來也是我晝夜殷勤,那幾般兒都會了。」大眾道:「趁此良時,你試演演,讓我等看看。」悟空聞說,抖擻精神,賣弄手段道:「眾師兄請出個題目,要我變化什麼?」大眾道:「就變顆松樹罷。」悟空捻著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顆松樹。真箇是——

  鬱郁含煙貫四時,凌雲直上秀貞姿。全無一點妖猴像,儘是經霜耐雪枝。

  大眾見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兒,好猴兒!」不覺的嚷鬧,驚動了祖師,祖師急拽杖出門來問道:「是何人在此喧嘩?」大眾聞呼,慌忙檢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現了本相,雜在叢中道:「啟上尊師,我等在此會講,更無外姓喧嘩。」祖師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眾道:「不敢瞞師父,適才孫悟空演變化耍子。教他變顆松樹,果然是顆松樹,弟子們俱稱揚喝采,故高聲驚冒尊師,望乞恕罪。」祖師道:「你等起去。」叫:「悟空過來!我問你弄什麼精神,變什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頭道:「只望師父恕罪!」祖師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罷。」悟空聞此言,滿眼墮淚道:「師父,教我往那裡去?」祖師道:「你從那裡來,便從那裡去就是了。」悟空頓然醒悟道:「我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來的。」祖師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悟空領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祖師道:「那裡什麼恩義?你只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悟空見沒奈何,只得拜辭,與眾相別。

(《西遊記》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節選>)



很多人想不通,孫悟空不就在眾師兄弟前面展示了一下變化之術,變了一棵惟妙惟肖的松樹,就遭到菩提祖師嚴厲訓斥,並被攆出校門,還要求絕不許提師父的名字,不然,「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有這麼嚴重嗎?孫悟空不就與師兄弟切磋一下技藝,菩提祖師為何發這麼大脾氣?

菩提祖師是這樣告誡孫悟空的——

「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其實,這只是菩提祖師攆他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菩提發現孫悟空已經漸漸忘了自己的初衷,忘掉了入洞時說的那句話!

孫悟空說的什麼話呢?我們回頭來看一下。

孫悟空剛到洞里時,祖師問他:「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甚麼?」

美猴王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祖師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甚麼?」猴王道:「我也無父母。」

孫悟空說的這個無性,其實是指他脾氣好,境界高,所以菩提祖師非常高興,還給他取了一個名字。

但是,隨著孫本領的增強,菩提祖師發現,當年的猴子不再是「無性」了,而是有了傲性!違背了入洞時說的那番話。

人只要有了傲性和脾氣,本事越高,危害越大,所以,菩提祖師堅決要攆孫悟空走!


很多人看電視劇《西遊記》都會記得孫悟空在菩提老祖學習本領的情節,只是最後菩提老祖突然不留情面地攆悟空下山去,悟空那留戀不舍的眼神著實讓人不舍。其實起因也很簡單,就因為悟空學到了本領之後,不僅在是兄弟們面前展示變化,結果剛變成了一棵松樹,菩提老祖就將他叫到跟前,讓他下山去。這是為何呢?

其實很多人都想不通,不就是在眾師兄弟面前展示了一下自己新學來的變化之術,變成了一棵惟妙惟肖的松樹嘛,菩提老祖至於這樣?那我們還是回到原著中來看看吧。

菩提老祖如此告誡悟空:「這個功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就這短短一句話,就明明白白說明了菩提老祖非要攆他的緣故了。所處之環境就是一個江湖,你有了一身本領或好東西,別人就必然會跟你借,你若不借吧,日後說不定會惹來禍端。而你看見他人有好東西,也必然由此心思。這就是中國古話常說的「人怕出名豬怕壯」。

當然了,這只是一部小說,如果悟空一直不下山,那後面的情節也就不能展開了。


推薦閱讀:

京劇算是國粹嗎?
瓊瑤的作品是否屬於三觀不正??
有哪些充滿正能量的句子?
水滸傳中各位英雄好漢武功怎麼排名?
一直說的封建主義究竟是什麼?

TAG:孫悟空 | 老版西遊記導演去世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