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和蘇聯都是對文化思想極度控制的,為什麼還能創造那麼多劃時代的科學發明和技術?

納粹德國和蘇聯都是對文化思想極度控制的,為什麼還能創造那麼多劃時代的科學發明和技術?


當個抄書匠

希特勒對「教授」,對學術生活的輕視,在《我的奮鬥》中已屢有流露。
  他在這本書里表示過他對教育的一些想法。他寫道,「一個民族國家的整個教育的主要目標,決不可以只是灌輸知識,而是要造就十足強健的體魄」。

……

  如此納粹化的結果,對德國教育和德國學術極其不利;在新的教科書里,在教師們的講課中,都對歷史大加歪曲,甚至到了荒唐可笑的程度。把德國人捧成主宰種族、把猶太人說成是世界上萬惡之源的「種族學」的講授,則尤其如此。單是在有過許多偉大學者任教的柏林大學,一個獸醫出身的衝鋒隊員新校長就在Rassenkunde(種族學)方面開設了25種新課程,到他真把柏林大學搞得烏煙瘴氣的時候,他竟開設了86項與獸醫有關的課程。

這種錯誤的代價是巨大的。在經過了6 年的納粹化以後,大學生的數目減少了一半以上,從127920人減少到58325人。 為德國培養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各理工學院的入學人數減少得更多,從20474 人減少到9554人。學術水平大為下降。 到1937年時,不僅科學和工程界的青年感到缺乏,他們的水平也下降了。遠在戰爭爆發以前很久,正在起勁地幫助納粹重整軍備的化學工業,就曾通過它的喉舌《化學工業》抱怨說,德國正在喪失它在化學方面的領先地位。它抱怨說,不僅國民經濟,而且國防本身也在受到危害,它並認為青年科學家人數的不足和才能的平庸是由於各理工學院質量的低下所造成的。 ——《第三帝國的興亡》

1933-1937,這才幾年啊,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先不說教學質量(雖然德國工業界官方自己承認的這檔子事卻很有扯皮撒潑打滾的空間),單單大學生人數的暴跌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兩相比較,蘇聯1940年高等學校在校大學生81.2萬人,其中夜校—函授25.4萬。

按專業統計學生數量的數據只有1950年的,按部門(人民委員部)劃分的話,見下圖。

高等學校的招生數量,見下圖

教育比重高是因為布爾什維克接手的是一個四分之三國民不識字,數十個少數民族連文字都沒有(這幫人的文字還是30年代國家幫他們發明的,一族一個)的「古老」俄羅斯……更別說小中高學校和各類函授、技術培訓班的巨大缺口。

對「社會主義全面進攻時期」(30年代)教育系統缺點的批評總結,「一味強調勞動教育」??

至於新沙俄這個碴實在不忍心提。

科研人員數量慘遭腰斬,在大學畢業生專業層面,蘇聯時期佔據半壁江山的工程、物理、數學等理工科全面崩盤,大批經濟、法律、歷史、哲學、心理學、政治學靠起點低、函授多強行上位。

1980年蘇聯大學生全日制比例接近65%,崩到如今不足45%,令人感慨良多。

普通民眾的閱讀量呢?

Щито поделать, десу~


舉個例子,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蘇聯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在蘇聯「大清洗」期間,朗道受到官方調查,之後以「反革命」的罪名被捕。後來他的朋友,蘇聯物理學家,同樣身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親自給斯大林寫信為朗道辯護,蘇聯物理學界也積極從各個方面援救朗道,最終朗道在被羈押一年多之後被釋放。

當時以及之後的一段時間,大多數人都認為朗道是受到了「政治迫害」,他的「反革命」罪名完全是莫須有的,這件事也長期成為了西方攻擊蘇聯迫害知識分子的材料。

然而幾年之前俄羅斯的解密檔案顯示,當年朗道確實加入了一個反斯大林集團,也就是說當時蘇聯政府判朗道一個「反革命」的罪名並非是誣陷。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反革命分子」,受到的處罰僅僅是一年多的牢獄之災。之後的朗道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不久後他建立了液氦超流體的理論。後來朗道曾經兩次獲得蘇聯國家斯大林獎,甚至還獲得了「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

對比一下蘇聯對於其他不是科學家的「反革命分子」的態度,以及對於中國文革時期「走資派」科學家的態度,題主的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納粹之所以能創造那麼多劃時代的科學發明和技術,原因在於德意志在納粹出現前數百年的積累,把時間線拉長點來看的話,納粹是毫無疑問的敗家子。

德意志早在19世紀下半頁就已經成為全球科學中心,無論是理論還是應用,德國都已經超越英法。

在生物學領域,施旺、施萊登和微耳和建立細胞理論,耐格里、魏斯曼建立細胞遺傳學;物理學領域,歐姆、亥爾姆霍茲是電磁理論的創始人;在化學領域,繼李比希之後出現了本生、霍夫曼、凱庫勒、拜爾、菲夏等化學大師。

據科學史家統計,從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間,理論科學和技術科學上的重大成果級計數,英國佔106項,法國佔65項,美國佔33項,而德國佔202項。

此外,德意志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還是世界數學中心,這一時期哥廷根大學聚集了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一批數學大師如黎曼、希爾伯特、閔可夫斯基、外爾、馮·諾依曼等,可謂群星璀璨。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理論之一量子力學,其奠基人如普朗克,海森堡,玻恩等也是來自於德意志。

而納粹出現後德國發生了什麼?哥廷根的大多數成員被迫流亡美國,包括但不限於馮·諾依曼、柯朗、外爾、德恩。此外還有愛因斯坦等。而流亡美國的這部分人可以說直接撐起了後續美國數理科學的半邊天。

從這點來看,說納粹是史上最大的敗家子恐怕並不為過。

至於蘇聯,俄國在蘇聯之前的成就雖然不如德意志那麼耀眼,但是其在數理科學方面的發展和傳承也是不容置疑的。

早在1724年俄國人就成立了聖彼得堡科學院。當時俄國沒有科學家,只好從歐洲引進。歐拉便是在那個時候來到俄國,並且此後大部分時間待在俄國直至逝世(中國相類似的事情大概是20世紀末引楊振寧回國?)。

之後俄羅斯數理科學一直都有傳承,在二戰後蘇聯因為要和美國搞冷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於數理研究,所以說蘇聯雖然對文化思想進行了控制,但是對科學研究的限制是很少的。

而且數理科學是價值無涉的,對於極權政體而言,在很多時候限制科學發展是沒有好處的。當然,比起敗家,蘇聯大概也只比納粹好那麼一點,畢竟現在俄國數理科學的前景實在是讓人悲觀。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四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恩格斯

納粹和蘇聯雖然暴力,但他們不是小白,都知道科學是第一戰鬥力,正所謂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為了掌握真理,自然往死里讓科學家研究,尤其是武器方面,二戰和冷戰是人類歷史上技術發展最快的時代。

當然,德國在十九世紀早就成了世界科學的中心,更是誕生了愛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一大批最閃耀的科學家,由於納粹的倒行逆施,把自己家的科學家都趕跑了,納粹德國更多的是發展工程技術,而非科學理論,這種其實是殺雞取卵的行為。


蘇聯那邊不了解,納粹那純粹是吃老本。

講一個段子:希爾伯特晚年的時候參加了一次宴會,他的旁邊就坐著納粹德國的一位高級官員。因為當時納粹的政策使得很多德國的科學家逃到了國外,所以這位高官就問希爾伯特哥廷根的數學研究所是否受到了損失。「損失?」希爾伯特苦澀地回答道,「並沒有什麼損失,尊敬的先生。它只是不復存在了。」

天知道整個軸心國在納粹的政策下到底損失了多少科學家,愛因斯坦、埃米·諾特、赫爾曼·外爾、漢斯·貝特、恩里科·費米、塞格雷.....這個名單可以列得很長很長,我也懶得一個個羅列下去了,到底有多少人在這個名單上這件事兒就交給科學史學家去統計吧。反正我只知道納粹之前世界的科學中心在歐洲,納粹之後科學中心轉移到了美國。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美國科學界能夠崛起,納粹功不可沒啊。


縱觀各科技大國,一類靠著雄厚的資本積累和戰略機遇,另一類雖然底子弱但靠著某題主反感的制度與不錯的機遇與體量也成為了科技大國。然而拋開這兩類國家,有幾個是科技大國呢?自由開放沒思想控制的國家可多了去了,難道窮的就不算了?


科研一看投入,二看設備,三看激勵機制,和思想控制個人崇拜壓根沒有關係,至於讀者雜誌最愛刊登的那種在民主自由氛圍下抖機靈的科研,純粹是扯淡。在b站看過一部丹麥紀錄片,比較中國和丹麥學生的能力誰強,這還是高級發達國家和一個發展中國家比較,結果中國學生不僅考試,在動手能力,創造能力上都是吊打丹麥學生,而且所有考題還是丹麥方面自己出的,按說對丹麥學生更有利,所謂的快樂教育,不過是西方特權階級為了壟斷高級教育而採取的養豬策略而已,把普通老百姓當豬養,一群大學生弄不清楚加減乘除,快樂教育真的好,他們幹嘛花巨資讓自己的孩子讀管理比中國還嚴格的私立學校。


德三存粹吃德二的老本

威廉二世這人雖然性格坑爹,但不得不說是個靠譜的皇帝,和拿破崙三世的建國思路有類同之處,對於科學技術的投資極大,極力投資國家的現代化,加之德國本來就有的哲學思辨傳統,順著德國工業大發展的時代趨勢,自然科技樹就自然攀爬上來了。現在聞名世界的馬普所原名威廉皇帝學會,我現在都覺得改了名字以後,霸氣少了很多。

而是德三在軍事上的成就並不比德二大多少,東線德二都摧毀了一個帝國,用條約的方式拿下來半個東歐,元首沒搞定,西線,元首也是冒險出擊,僥倖得勝,德二當年在西線也是一直按著法國打。

真沒必要吹德三,德三隻是把德二沒打完的戰爭打完而已,二戰就是一戰的後半段而已,除了義大利這次沒跳反外,歐陸兩方還是那些國家,德國主力還是國民軍和容克集團,好吧,義大利二戰還是跳反了。


因為科學進步和文化思想沒什麼吊毛關係。

你覺得有關係那是你"覺得"而已。


提問者標準地被忽悠瘸了的小白。
納粹以各種暴力手段控制思想文化那是真的,最後迅速崩了。
而蘇聯直到解體,依舊是世界民主、勞工權益、人文與藝術發展的明燈,冷戰期間東民主西自由是標籤。
說到對思想文化的控制,蘇聯及東方的價值體系是「不符合國家利益三觀不正的不允許公開出現,嚴重的甚至是犯罪」,西方主要國家的模式是「把殖民地起家血淋淋的發家史洗白為制度優越性,並利用控制傳媒渠道的先發優勢常年連篇累牘地洗腦」,真要說控制,西方那套還真是高雅。


在納粹和蘇聯,小鬍子和大鬍子把科學家關起來研究,除了喊喊元首萬歲,其他方面科研基本自由,還有巨大國力支持。在這些國家,普通人或許有些生活困難,但是科學家絕對是一等一的待遇,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就是很好代表。

在某國,李雲龍石光榮一類人把科學家關牛棚餵豬,知識越多越反動,迎來科學春天后,腦體倒掛,拿手術刀不如剃頭刀,做運輸機客機的專家最後去做臉盆取暖器過日子。也就最近十年科學家才好了。

在蘇聯,外行指導內行是不可能的至少專業領域是不行的,在某國外行指導內行在現在都很流行。看看莫斯科聖彼得堡甚至平壤這樣城市的規劃,偉大建築,看看北京最後搞得不倫不類,差距是很明顯的。


因為科技成果和文化管制的關係不大,和投入才是有關係的。不信你看俄國自由後的表現。納粹,美國和蘇聯本來都是列強,只要規劃好,自然是科技大發展,大陸被有效整合也能發展出比較高的科技水平,你讓日韓台新再怎麼搞,有的也是沒用的,和文化管制沒關係,只和國家實力有關


我小時候也以為當了科學家就可以衣食無憂,想啥時候做研究啥時候做研究,不做研究的時候就優哉游哉培養靈感,不管有沒有成效,國家的撥款都會嘩嘩流進我的口袋

估計很多同樣說將來要當科學家的我的同齡人小時候都是這樣想的


思想控制和科學研究沒什麼必然聯繫。

納粹德國和蘇聯都是集權統治,不考慮人種排他,人員流動,反而更容易出成果。

民主是一種低效組織結構。

現在人類面臨的威脅不足。

要是哪天外星人入侵。

保准所有民主國家也變成集權。

次貸危機中美國在金融領域就開始聯邦集權了。

效果也很明顯。

轉嫁了大部分損失到歐洲並且在恢復期大幅度獲利。


其實很簡單

這些國家,沒有一個國家敢蔑視和嘲笑知識,蔑視和嘲笑知識分子的,沒有一個勇敢到取消高等教育的。

呵呵


這問題問的有點亂。

首先文化思想和科技不能說沒關係,但沒必然關係。

那科技就不談了。就說文化。

按照殺傷力優先順序排列:

蘇聯的思想控制是侵略性的,把目標洗腦,讓目標自發洗腦下一目標。是殭屍感染模式。

納粹德國的思想控制是功利性+防禦性的,以增強國力和反殭屍為目標。

麥卡錫時代的思想控制是純防禦性的,目標是防禦蘇聯的生化危機。

不得不說,蘇聯退出歷史舞台變相保護了文化多元性。功勞該歸誰呢?

哼,看看今天能釣多少。


原因應該有很多,提供其中一個原因:

之前的時代培養出的人才與科研成果的積累,為納粹德國和蘇聯的科研打下了紮實的底子。

在蘇聯和納粹德國建立之前的一百多年時間內,老毛子和棍國正處於科研水平迅猛發展的時代。我們用一個直觀的方法來說明一下,就是看看那個時代這兩塊地兒出過些什麼影響了科學史的大人物:

從19世紀算起的帝俄時代:

俄國出現過羅巴切夫斯基、楞次、布尼亞科夫斯基、奧斯特羅格拉斯基、切比雪夫、門捷列夫、巴普洛夫、馬爾可夫、李雅普諾夫、施米特、辛欽等人。

從拿破崙倒台後的德意志邦聯時代,到第二帝國建國,再到一戰結束的魏瑪政府,直到希特勒上台前夕,德國出現過如下人物:

高斯、歐姆、狄利克雷、魏爾斯特拉斯、基爾霍夫、黎曼、戴德金、施瓦茨、玻爾茲曼、康托爾、赫茲、普朗克、希爾伯特、閔可夫斯基、蘭道、愛因斯坦、波恩、外爾、海森堡……

換而言之,俄、德兩國在之前相當長期的時間段里有注重科研的傳統,培養了大量相關人才。


謝邀。

簡而言之,納粹和蘇聯禁錮的是文化思想,不是科學研究。一個是社會科學,一個是自然科學。

事實上,納粹和蘇聯都在自然科學上砸了不少錢,所以研發成果自然就多。

但是!跟後起之秀美國比起來,他們這些成果真的不算啥。到最後要麼圖紙YY,要麼傻大黑粗。


其實我想說集權和政治思想管控難道就不能在科技上高度投入了?就不支持科技發展了?就不能學習創新了?
二者不矛盾吧。。。
話說二者巔峰期都很重視科研,大把動用人力物力大把砸錢。況且其實他們在巔峰期大部分主體民眾都是接受國家的意識形態的,也誕生了很多一心為國的科研人員。
那麼問題來了,舉個例子,猜猜兩彈一星是什麼時期搞出來的。。


瀉藥~

已經有人提及了,文化思想控制確實會有影響,但重點在於國家實力與科研投入。

納粹德國與蘇聯的政體與道德存在大量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政體都曾經成功地在一個時期內大幅提升了該國國力。國力是一切的基礎,同時兩國對於科研也十分重視,所以他們都取得了不少科技突破。

要說完全沒有影響也不會,曾為納粹德國效力的愛因斯坦就是典例。如果不是因為德國的種族主義,那麼愛因斯坦也許就會留在德國。他的離開確實影響了德國的核計劃,然而這並不妨礙德國在核領域仍然取得不少突破,而無法與美國比拼的經濟與工業能力,譬如發電量等等,仍然阻礙了德國先於美國製造原子彈。

可能會有人舉出清朝作為例子,認為清朝由於思想控制的緣故,GDP總量世界第一但是仍然科技落後。我覺得重點是以下幾點:

1,清朝對於科研幾無投入,即便是洋務運動也是以購買來自西方的科研產品與技術為主,自我創新意識幾乎為零;

2,清朝的GDP總值雖高,但大抵為農業,第二第三產業發展情況堪憂,人均GDP明顯低於歐洲;

思想控制確實影響了清朝,但是不能把所有的問題歸因於思想控制。


推薦閱讀:

曼施坦因為什麼在某些網友嘴裡叫曼不群,而西方的回憶錄和一些二戰作品對其評價都很高?
如果希特勒不打蘇聯,把生產陸軍的資源全都拿去生產v1v2導彈,跟英國死磕,能把丘吉爾逼下台嗎?
像海德里希和白起這樣殺人過百萬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二戰時,蘇聯對待自己的士兵和打仗的方式真的像《兵臨城下》描述的一樣嗎?
二戰德國若是贏了,世界會被統一嗎?格局會怎樣!?

TAG:軍事 | 科技 | 蘇聯 | 二戰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