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不是在努力變得跟周圍人一樣?從小家庭學校好像都在向我們傳達要跟周圍人一樣的世界觀。?
剛才在路上遇到一個年輕媽媽當著孩子的面在教育年輕爸爸,說:你看看周圍的人都只穿一件短袖,你還穿兩件。
好像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就是要跟周圍人一樣,別人學習,你也要去學習,高中的作文也差不多固定了模板。大學裡,周圍的人都在打遊戲,你不打就感覺像異類一樣,想想有多少人考研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周圍的人考研,而我自己又沒什麼主見。
記得初中的時候特別喜歡韓寒,他的全面發展等於全面平庸當時對我影響巨大,甚至初三的月考作文就模仿他寫了一篇,最後當然是被語文老師當著全班的面嚴厲教育。當初個性十足的異類韓寒現在還在嗎?
「和周圍人一樣」?嗯,說了這句話,可以確定題主的家教是完全失敗的,因為中國人的教育從來就不是「和其他人一樣」,而是「比周圍最好的人更好」。
孟母三遷的故事聽過沒有?這個故事的本質就在於,孟母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能「和其他人一樣」,所以要死命往更高的平台發展,最終爬到足夠高了,再「和其他人一樣」也能夠碾壓大部分孩子了。
一個更加直接的解釋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大家都是過來人,從小到大沒有被這個詞打擊過的恐怕寥寥無幾。那麼什麼是「別人家的孩子」呢?他聰明、健康、講禮貌、求上進、懂事聽話做表率,集合了家長能夠想像得到的一切優點。你的家長是在希望你和這樣完美無瑕的「別人家的孩子」一樣,不是和「周圍人」一樣!
當然,對題主的疑慮還有一種可行的解釋,就是題主太不求上進了,太遲鈍了,太調皮搗蛋了,所以任何「周圍人」都能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對題主實現完美碾壓,所以題主會覺得「和周圍人一樣」就算是個高要求了。對大部分家庭而言,「努力和別人一樣」實際上就是說「你已經差到向任何人學習都是進步」,是個不算婉轉的批評好嗎。
不要妄想把你的失敗包裝成特立獨行!
由於家庭與學校教育的問題,由於你性格的問題,造成了你沒有成形的價值觀,簡單的說沒有主見。
你可以看看羅永浩的《我的奮鬥》,他是如何描寫自己如何在中學階段發現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
不是要的特立獨行、叛逆。這些詞都不對。要的是有自己的知識和觀點。
首先是知識,既然知識無法從長輩那裡來,就要多讀好書。
然後,要有興趣,尋找自己一生願意為之奮鬥的東西。
與外界一致或者不一致,都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年齡還小的話,不妨把這個問題留在心裡,多多學習。
與其說中國人是否在努力變得跟周圍人一樣,不如說是中國人在努力地把周圍人變得和自己一樣。後者我覺得更多一些。
自發努力地把自己變得和周圍人一樣這個並不明顯,自我意識還不強的少年時期里,許多人也只是按時上下課交作業去打電動這樣的生活狀態,自發去選擇從眾的並不多,只是環境所迫和找不到其他方式消遣罷了。
我初中時非常不爽我的頭髮是自然卷,總想著把頭髮弄直,這是我唯一一次自發地努力把已經變得跟周圍人一樣。大家都是直發,而我是捲毛,顯得非常突兀。其實也沒被同學嘲笑過,也許同學並不注意,倒是班主任對我的髮型很滿意。
其他同學(主要是男同學)跟我出去玩時聊天也沒聊過有透露出他們要變得和周圍人一樣想法的話題。因此,從我的經歷來看,刻意去讓自己變得周圍人一樣的人並不多。
不過倒是有很多人在不遺餘力地教唆你要變得和周圍人一樣。從小到大,一直都有。最直觀體現在男女差別對待上。比如說男生就要喝酒啊抽煙啊會飆車才是爺們啥的。
老黃在網上經常開車,但是現實中是沒有駕照的,也不打算考。每次說到車的事情總會有人說「老黃你這樣不行啊,男的不會開車怎麼行?」這就是非常典型地中國人在努力地把周圍人變得和自己一樣的案例。
活的越久越覺得自己像個怪胎,跟社會格格不入。我覺得這些要把周圍人變得和自己一樣或是自己要變得跟周圍人一樣的行為,是以前的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要講集體,講統一,講標準,不能搞個人主義啥的,還好打飛機姿勢沒有標準版,不然生活太枯燥了。人呀,想要和別人一樣,又想要和別人不一樣。
從眾是最簡單最輕鬆的活法,主流價值觀嘛短平快性價比高,很多事都可以不用計較隨便活活。
堅持自己是很辛苦的,但總有某些事情值得去堅持和堅守,我以為那是我活一遭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喜歡韓寒,討厭應試教育,幾乎不少年輕人都有過這樣一段厭學的情緒。
但是作為過來人,姐姐很認真和嚴肅地對你說:
「中學生,一定,要學到不能學為止。考個好大學,有個更好的平台,人生有更多選擇,才不會後悔。」
你的15-18歲永遠沒法回來了,不要以後半生每次在需要填寫學歷和談起學歷時扎心。
叛逆,是真叛逆,還是害怕讀書的困難,想選擇標新立異的簡單,自己心裡有數。
穿奇裝異服,打遊戲,包夜,紋身,打架,罵人,當混混,特立獨行,談十個八個戀愛,養備胎。很酷么?
看小說,寫文章,掉書袋,談笑風生,吹牛逼,說走就走,窮游,騎行,徒步,做公益,支教,做社工,組織大型活動,接近名人。很牛逼么?
以上這其實有什麼難度呢?
這就是毫無門檻毫無難度,觀察出那一點點門道就可以無限複製的事情。
但踏踏實實,耐著性子,專心,深入學點東西,卻不容易。
沒有背景,普通人家的孩子,在社會上,靠著真才實學才好立足。
別人打遊戲你不打,就害怕被當異類?這點堅持沒有?
好壞分不清么,和別人一樣墮落有什麼意義。
到畢業那天,你發現別人個個家裡有安排,你只能去社會上做一份錢少事雜無發展的工作,在焦慮和乏味中消磨青春。
要不要考研,為什麼考研,這種問題你要問自己,你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倒推你要過的生活里需不需要這個學歷。
如果你的第一學歷很差,就別再去問是不是即使第二學歷好別人還是看第一學歷,糾結不能改變的東西有什麼意義?第二學歷好總比沒有強多了。
我曾七次鄙視我的靈魂。
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醜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我覺得有時候合群並不衝突,舉個例子,你說的穿衣服,除非你病了穿的比別人衣服多,如果是正常大家穿多少件你就穿多少件,人身體的個體差異不會大到因為一件衣服而生病的,所以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還是盡量的合群,畢竟有時候人際關係也是挺重要的。但是比如考研之類的,這個是自己前途的問題,你就不能在乎別人的眼光了。如果大家都玩就你在學習,我覺得別人覺得你是異類也沒什麼,畢竟畢業以後你要靠自己,大家各奔東西你還管那麼多幹嘛,這種同學關係又不是一輩子的事情,特別是這種關於前途的事情千萬不要理會別人,等你到時候通過努力什麼都得到的時候你就可以反過來給他們一巴掌來一句幸好當時我在努力學習之類的,真的是特別的解氣,雖然我不建議你這麼直接與人樹敵的說,我的意思就是你要算好如何效果最大化。
在任何一個資源稀少,人口眾多的地方,從眾心理都會較為嚴重,同時會更加崇拜權力,推崇關係人情,反對自由主義。因為在這些地方,人們會天然地過於依賴集體,與眾不同意味著更大的被群體拋棄的風險。權力主導資源分配,所以也會被過度地重視。
明明就是很多男人你不給他準備當季的衣服他就能一直把外套穿到六月,冬天不給他把秋褲找出來他能光腿到十一月,春天不給他洗棉襖收棉襖,他真的能穿到桃花開。
這不是教育他老公要和人家一樣,而是這傻大個特喵的都五月中旬了早上還要順手披個外套,就因為你沒提醒他天熱了外套該收了。
別問我有什麼故事。家裡有個不知溫度的傻爺們我已經夠愁得了。
人類的從眾心理,是世界性的。
謝絕過度解讀。我從部分回答中嗅到了河殤派的味道。
題目中,「而我自己又沒什麼主見」這句話十分引人注目,我想題主或許陷入了對人生的迷茫之中。
謝絕妄自菲薄。與其懷疑自我,不如腳踏實地,向前看,走一走。廣泛閱讀,增長知識,當你對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入,你才會明白自己究竟在渴求什麼。
啊,為什麼不來本《資本論》呢?那是日本人,中國人明明是「把除了我以外的所有人都變得一樣。」
短袖問題那是統計學問題。
別人穿一件短袖的比例是99.99%,你覺得天有多熱?
(話說你為什麼兩件短袖)
韓寒問題是學習問題,
考試八股文你特立獨行,這叫出軌,是肯定要翻車的。
學習問題是時代問題,
這時代要求就是如果你知識儲備不夠,早晚要鬧笑話。
(所以有句話叫,還要看歷史進程啊)
遊戲問題是心理問題,
我本科宿舍周圍全是打魔獸的,就我們沒啥遊戲。
他們和我們也沒感覺怎麼奇怪啊。題主還是要加強自身建設。
國人以前普遍是沒什麼自信的,故此要效仿才能發展。
而如今這個時代呢,依我看來,成熟的一個標準就是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不再在意別人的目光。
是。但是我覺得這種價值觀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這種價值觀下的奇葩行為不好。
因為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兜售的商品呀!而且有些人從中盈利頗豐。
上至國家,下至父母,各種商業機構,各類公眾號無不再向個人兜售各類價值觀
國家不兜售價值觀怎麼能聚集人氣為社會主義事業奉獻終身。
商業機構不兜售價值觀怎麼能賣非生活必需品,畢竟理性考慮一下人類活下來所需要的基礎物質是非常非常少的。
就連父母,最不理性的兜售者,都會無形中灌輸各類價值觀給你。
然後我們再來回答這個問題:售賣商品時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誇獎自己的商品,另一種是貶低同行的商品。所以你就明白了吧,為啥你和別人一樣的時候被誇獎 你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會被貶低。
哈哈,題主,這是圈子的問題啊!!
從小到大,我們會有無數的圈子,有朋友圈,校友圈,職業圈,愛好圈,等等各種圈子!!
題主的問題是,自己被動的加入了很多圈子,但是又不想扮演圈子裡的角色,進入a圈做了b圈的事,所以被排斥!
所以題主,一定要有主見呀,你要去學會拒絕,學會選擇自己的圈子!!
如果題主喜歡韓寒,世界上會討論關於韓寒一切的圈子,喜歡裝扮,會有裝扮的圈子,要考研,會有考研的圈子!!
1.不是。2.個人沒有遇到過。
高中作文的模板是個速成工具而不是終極目標。
樓主只需要追求自己想要的就好。
高贊問題太傷人了,人為什麼一定要變得優秀?
我就覺得如果不是因為自己想要或者因此快樂沒有必要變得優秀。
成功這兩個字也不好看啊吼
哪國都一樣吧,都存在一個主流社會。
和別人一樣就是要融入社會。
其他國家的主流社會更注重一個人的祖上是幹嘛的,什麼教育水平,膚色等等,都符合條件的人基本就是社會精英了。
這些條件中有很多是不以個人意志轉移的。
中國與之相比寬容多了。
你家長強調的是把自己帶入別人的規則里,同時在別人的規則體系下贏過他們。
這是被打怕的。
然而高層早已開始著手自己的規則,向非洲輸出標準。
從教育看,所謂的素質教育也是一種跳出規則建立新體系的行為……然而絕大多數中學教員以及學生家長的思路,跟不上。
輸在起跑線上不是資源匱乏,而是方向錯誤。知乎就是個最直觀的例子,每個人都在輸出自己的價值觀,跟你想法不一樣的人,恨不得吃了他。
以前社會心理學做從眾實驗。有兩個組的實驗內容很有趣。
一個是望天望地望牆組。就是一幫人在一起抬頭看天或者看地或者看白白的公告欄,然後就「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了。
還有一組實驗是倆人假裝在地上拉了根繩,其實並沒有拉,然後看到路人經過,前面一個拖故意在那裡把腳抬很高過去。觀察後面的人是會判斷下是否有繩再過去呢,還是直接跟拖兒一樣跨過去。事實證明只有偶爾一兩個是不抬腳過去的(其中包括沒注意到前面拖兒的奇怪舉動的人)。雖然有些人會盯著地面判斷了很久,但還是會將信將疑的跨過去……
在做事情前思考一下「為什麼要這麼做?」「還有沒有其他做法?」「其他做法會不會更便捷」的人很少。一方面是因為固化的思維方式,比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ect……一方面是因為覺得思考這些事情對目標達成是沒有意義的,既然條條大路都能通羅馬,那麼我就走別人踩過的路線過去省事而且也無傷大雅嘛。
那麼這些「路線固定」的行事/思維方式改變的緊迫性真的那麼大嗎?這個當然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啦。具體哪些因素會對從眾心理有影響沒有具體研究過,所以不做回答。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對各式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行事風格、各式各樣的思維方式保持最基本的尊重。全球價值觀都在趨同。
我身邊的人和家長強調的不是趨同,而是要比別人強。題主你生活在哪個世界我完全不懂,而且題主舉的例子實在牽強。
你自身來說,是的,是你沒有主見,這一點你要相信自己。
不僅是在家庭和學校,以後你在企業裡面也會被這樣的比較。「你看隔壁組的小李,每天加班……」
比較並不是全然壞處,比較可以激發人的上進心,本身是一種常規的教育手段。
差勁的是,總被濫用來磨平人的與人不同的地方,用來「製造」製品一般平均的個體,以節約教育和管理的成本。
沒錯,普遍就是這樣的。但是比如我,在這樣的環境下二十多年依然是特立獨行,並不是說大環境如何人就一定會如何。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時代,就經常氣得家長和老師跳腳,但是他們沒辦法,因為講道理他們講不過,最後只能靠打。人是不會被打罵屈服的。
工作後也是一直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或者乾脆自己就做一隻全雞了,沒品嘗過被上司打磨的滋味。
所以過度解答下,能夠被大環境磨平的人,很大部分是被磨平會過得更好的人。推薦閱讀:
※跟孩子溝通效率比較低,該如何與孩子對話?
※不到一歲的寶寶看電視會看花眼睛嗎?
※5歲孩子總被鄰居、親戚慫恿喝酒,怎麼辦?
※應該由誰來做二胎寶寶的主要撫養人?
※国外父母都给儿女讲睡前故事吗?对小孩成长有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