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超高碳水低脂飲食會怎樣?

超高碳水不攝入任何脂肪。發現自己肚子越來越大…體重雖無明顯變化,可是體脂直線上升…
之前也試過很長時間超低碳水,體脂也很低。難道低體脂必須控制碳水嗎?
補充信息:女 20 身高163
親身實踐:
250g carb,77g protein, 13g fat(體重數字忽上忽下,腹部脂肪增加)
150g carb,65g protein,5g fat(體重數字下降,腹部稍微平坦些)


脂肪替糖類背鍋20年,真正讓人長胖的是糖!

關於脂肪和碳水哪個導致發胖的問題,一直有撕逼存在。

一句話,減肥的關鍵是能量差,只要攝入的熱量小於消耗能量就能瘦,而這個能量缺口保持在500大卡時比較合理,不會掉基礎代謝。在消耗的能量減去500大卡之下,你其實每天攝入的熱量也不會很多(所以這裡,我也不管你是高碳水低脂還是高脂肪低碳水了,因為在這個熱量限制下,你再高碳水,也吃不了特別多),你胖了,就說明你吃多了

我想重點來談談來題主的肚子。高碳水飲食最直接導致的就是——內臟脂肪堆積,肚子越來越大,對糖上癮。

長期精製高碳水,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降低你身體的糖敏感度,培養腸道不健康菌群,導致一直發出錯誤的信號,想吃垃圾食品,形成身體糖癮,讓你吃吃吃停不下來,而且脂肪容易在腰腹部堆積。身體不良感知明顯,蘋果型身材形成。

對糖上癮不是什麼好事,戒糖癮的過程也很難受。我之前也是糖癮患者,初期低碳水飲食的時候,脾氣特別暴躁,注意力也不能很好集中。

勸題主不要給自己挖坑……


謝邀。

你都「 超高碳水 」了,還長期。這一般人都得長胖。

體脂直線上升,如果是看儀器,那沒什麼意義;如果是鏡子里的自己都能看出來,那就不太好了。

想降低體脂,一方面是增加運動,另一方面是控制飲食。控制飲食尤為重要。當然要低碳水、低脂。

針對你的問題回答啊,長期超高碳水低脂飲食,會蹭蹭長肉,且以肥肉為主


謝邀

最新研究表明,使你長胖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脂肪攝入過多,而是糖類攝入過多。


你吃下去的每一口
都是三大宏觀營養素組成
碳水化合物 脂肪 蛋白質
都是提供能量的物質
拋開總量談攝入那是自欺欺人
奇瑞qq天天加坦克的油
必翻車


瀉藥。

總熱量不變的前提下,快速碳水吃的越多,你會越胖,脂肪相比碳水反而更為溫和。

我寫過的一篇專欄文章對此問題有詳細解答:

肥胖這個鍋,脂肪不背 - 知乎專欄


你第二種飲食明顯能量攝入比第一種少了40%,什麼概念?!就是根本就是處於消耗大於攝入的狀態,能不瘦么,你把第二種脂肪換成60g試試。。?


如果是熱量攝入略有盈餘的飲食,長期高碳水低脂飲食有利於增重並增脂。

如果是熱量攝入較為平衡的飲食,長期高碳水低脂飲食有利於保持體重並增脂。

如果是熱量攝入略微虧空的飲食,長期高碳水低脂飲食有利於減重並增脂。

控制體脂率的重點是限制飲食總熱量,並在保證足量蛋白質基礎脂肪攝入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減少碳水攝入。


分析一下題主實踐的兩個飲食方案:

250g carb,77g protein, 13g fat

150g carb,65g protein,5g fat

這兩組飲食方案,宏量營養素供能比是70%、22%、8% 和 66%、29%、5%,都屬於高碳水超低脂肪的飲食。(在低碳水飲食法中,50-100g碳水是減重的方案,100-150是維持體重的方案,150-300是增重的方案。題主的兩種飲食方案碳水量和比例都很高,但是最大的問題是脂肪攝入低於正常需求的下限)

熱量分別是1425、905大卡,相差520大卡。對體重浮動不大的人來說,這兩種熱量方案對應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甚至矛盾的體重控制目標。比如保持體重/減重,增重/保持體重,增重/減重。

根據題主的飲食方案,猜測應該是先採用了過度節食的方法降低了體重(雖然營養結構很不合理,但是由於熱量攝入完全低於基礎代謝所以有效果,這樣做對健康極其不利)。然後提高熱量攝入到比較平衡的水平但卻沒有調整好營養結構,所以體重平穩但體型控制不理想。

如果要保持體重並且減少脂肪,可以在總熱量收支基本平衡的前提下,把宏量營養素的供能比例調整到50%、25%、25%或者40%、25%、30%(碳水、蛋白質、脂肪),再根據每周的身體變化做細微的調整。


姑娘,你見過非洲難民么?
就那樣


看到你這個問題,突然想到一個因工作原因常年全世界跑的朋友在法國的同事,有次他們相聚發現這個同事長胖了,便說你生活真好,同事說,是因為沒錢,所以只能天天吃麵包。今天食物豐腴的時代,容易發胖的食物往往很廉價。

這個問題是要拉出營養學的節奏啊。首先說一個大點,世間萬物基本都在尋求某種形態上的平衡,這個或許是人性本身也或許是所謂宇宙的規律吧(沒深究為什麼這個問題,不要糾結這個點,但表現出來的結果往往是這樣的),不管是哪種所謂的學科,什麼系統學、易經等都無處不在地講述這種平衡或者理解為尋求這種平衡。

以上內容雖然不是正面的回答,但絕對不是廢話,自己思考吧。

--------------------------------------------------------------------------------------------------------------------------------

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能量,人類通過動、植物性食物來獲得所需的能量。動、植物性食物中所產的營養素主要分為: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水。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經體內代謝之後可以釋放能量,這三者被稱為:產能營養素。它們經過氧化產生熱量供身體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運動。

接著,來講講這幾大營養素的作用: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人體細胞主要就是蛋白質構成的,細胞又組成我們人體的各個器官。蛋白質在身體、器官構成和修復組織、調節生理功能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人體熱量來源之一。

碳水化合物,被稱做是糖類化合物,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FAO)]將其分為糖、低聚糖、多糖。除了為人體提供熱量以外,不同碳水化合物因代謝途徑不同也發揮著不同的生理作用。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與血糖、胰島素調控;大腸發酵與腸道健康等等。它是人類膳食中最重要的能量物質,約佔能量的40%-80%。碳水化合物能維節省蛋白質(若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機體則不得不動用蛋白質來滿足機體活動所需的熱量,這將影響機體用蛋白質進行合成新的蛋白質和組織更新)。由此可見,人體消耗的熱量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作為身體熱量的主要提供者,它必須得有。

脂肪,就不用說明太多了,你已經選擇了低脂,說明你對脂肪還是有一定認知的。(這段加粗可以跳過。這裡請不要問關於動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脂的問題,關於普遍人類對這兩種油脂的認知問題,有空開個專題再來講吧,不過不一定是營養學的角度哈)

從營養學角度,對於脂肪,也是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脂肪這個東東,不能只看壞的不看好的,畢竟它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它能提供熱能;保護內臟,維持體溫;協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參與機體各方面的代謝活動等等。大家可以看到的一些新聞,尤其是自然災害發生後(如地震)被埋在地下的人,在得到救助之前,沒有進食的情況下,能夠存活下來,就是因為體內儲存的脂肪在為肌體提供著熱量!

基礎知識介紹完,咱們來回顧下人體能量消耗的順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

了解它們的原理之後,不知道你有沒有開始明白你肚子和體脂的問題了

沒明白就繼續看下去,我們來看看健康身體的飲食原理:

人體能量代謝的最佳狀態,是達到

能量消耗與能量攝入的平衡!

能量消耗與能量攝入的平衡!

能量消耗與能量攝入的平衡!

重要的事情說3遍,消耗與攝入要平衡,當然,這個平衡是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簡單地說,你吃了要動,不動就少吃,當然還要看你自身對不同生活習慣的反應,還有你的年齡。

你選擇高碳水化合物,那麼你得配上一定量的運動,把你吃進去的消耗了...

如果你一般般的勞動強度,你就得一定程度地控制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給你看個表(本表格摘自《公共營養師 2009年版》(雖然教材有點老,但知識點還是當下研究結果的主流,覺得有誤建議自行上網翻查)

看到沒,最重體力活動的女性每天需要的熱量也就2700kcal。。。你算算你吃了多少?(以下數據摘自《公共營養師 2009年版》)

100g大米(粳米)348kcal
100g小麥粉350kcal
100g糖有396kacl
100g豆腐81kcal
100g雞蛋138kcal 100g菠菜21.42kcal
100g西紅柿18.26kcal
[以上的資料僅顯示出該物種的所含熱量(kacl)]

你每天吃進去的有沒有把它消耗掉?咱們來看看營養學角度的運動分級:[:以下數據摘自《公共營養師 2009年版》]

1)基礎代謝。維持基本生命活動、保持活著所消耗的能量(如:睡覺、躺著不動)

2)靜態狀態。有很少量或者沒有軀體運動的坐著(比如閱讀、用電腦、吃飯、看電視、駕駛)熱量消耗為:每分鐘每公斤體重消耗0.01kcal

3)輕度活動。坐著或者站著,伴隨上肢和其他肢體的一些運動。(做飯、洗碗、沐浴、3千米/小時行走)熱量消耗為:每分鐘每公斤體重消耗0.02kcal

4)重度活動。坐著伴隨著胳膊手臂有力的運動,或站著伴隨相當大量的運動。(鋪床、拖地、運動前熱身、打保齡球、6千米/小時行走)消耗熱量:每分鐘每公斤體重消耗0.03kcal

5)較高強度的運動。快速的運動身體,如網球、慢跑、舉重、棒球、籃球、足球等運動過程中,相當於消耗熱量:每分鐘每公斤體重消耗0.06kcal

6)高強活動。用最大能力或接近最大能力運動身體(例如游泳比賽、跑步、跳繩):每分鐘每公斤體重消耗≥0.1kcal

以身體活動水平判斷的表准又如下:

(1)每天平均步行速度判斷 1)靜態:每天步行小於5000步;
2)低:每天步行50007490步;
3)中(較活躍):每天步行75009999步;
4)較高(活躍):每天步行1000012500步;
5)高(高度活躍):每天步行大於12500步。

(2)以每天的平均運動的時間和強度判斷 1)低:小於30min中等強度身體運動;
2)中:30-60min中等強度身體運動;
3)高:大於60min中等強度或者大於30min高強度身體活動。

你若能紀錄自己1天(1440分鐘)所消耗的能量,便可知道,你攝入的能量和消耗掉能量,是否對等。

例表:

如果你真願意通過飲食調整體態,做個統計很直觀。有的朋友肯定有疑問了,那我這算出來還敢不上基礎代謝量呢,是的,這個表格僅僅只是做運動消耗的參考。若覺得數據不準確可百度,或者諮詢運動方面的專家。

從上面兩個部分可以知道就算走路,時間和步數不同,消耗掉能量都步一樣。若你能紀錄自己的生活狀況,則可知道你每天需要攝入多少能量。當你的攝入多於消耗,那你就會呈體重持續上升的狀態,沒有被消耗的碳水化合物會轉化為脂肪!脂肪!脂肪!堆積在你的身體當中。

不要告訴我毀了你的三觀,如果毀了,我也不會說不好意思,因為這個才是相較科學的東西。

以上的內容,是能量消耗的基礎原理,在機體運作中,並不絕對。為神馬不絕對呢?因為影響人體的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還有另外的幾大板塊,如食物利用率,這個指標是指事物進入體內後背機體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關於蛋白質的指標:蛋白質的利用率,蛋白質消化率、蛋白質互補原則等。以及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I)、血糖生成負荷(GL)的概念。還有必需脂肪酸、脂肪酸適宜的比例等等,以及運動方式的不同可能影響的營養消耗比例。。。。這些系統的板塊構成了營養學,營養學家們運用這些知識有效地預防、解決地區性的營養問題。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可以不掌握整個知識體系,弄清楚它們的屬性、作用,合理分配,這仨小夥伴也能好好地為身體效力。

以上圖表為中國營養學會推出的膳食寶塔

[本寶塔來源於《公共營養師 2009年版》]

這是營養學會基於中國地理、物質產出類別,所擬出來符合中國人的飲食指標。這個是普遍的、基礎的飲食指導方案。有特殊要求的:減肥膳食、嬰幼兒膳食、疾病類膳食,還是要結合個體狀況來進行調整。

至於很多健身愛好者,他們攝取碳水化合物的量較少,但是因為用高蛋白攝入的方式來彌補碳水化合物的缺失,用於維持基礎代謝所需要的熱量以及用於機體細胞臟器的更新,因而這種方式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平衡。

最簡單的原則,每天按照正常飲食進食,則增加一些基礎運動;不想運動,當天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飽和脂肪的攝入。

與此同時,每種食物的營養成分含量也是多樣化的,因此我們每一頓食物的攝入也是有一個配合在這裡的。每個地區有每個地區的飲食習慣,與其當地產物、氣候等都是息息相關的。也因此,每個地區長期進化至今的人類,其身體本身對習慣或不習慣的食物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這裡面還有一個個人體質的微觀問題存在,例如食物過敏。當然,這裡就扯遠了。

總之,食物攝入是否平衡以及自己身體對不同飲食方案的反應都是要時時關注的。或者,可以尋一位健身教練,用運動搭配飲食。又或者你也可以:「管他那麼多!愛咋吃咋吃!」人生嘛,是自己的。

好久沒碰營養學了,之前不同程度的錯誤或者沒有表述清楚的地方已經改正了,還有什麼不合適的,隨時歡迎指出。

最後,謝謝邀請的朋友。

好,打完收工,拜勒個白!


樓上的有點危言聳聽了。

古代中國人,別說古代了,改革開放前有幾個中國人吃得起大魚大肉?就算現代中國人的植物性膳食結構,就是60%左右能量由碳水提供,那古代呢?恐怕更高吧?中國人有什麼問題?胖嗎?

碳水的問題主要是遊離糖造成的,就是額外添加的甜味劑中的糖(飲料和甜點),這個才是營養學打擊的重點。

不管是中國、美國還是世界衛生組織的膳食指南,近年來都嚴格限制遊離糖的攝入。

比如去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最近的糖攝入指南,更新了對糖攝入量限制的建議,該指南強烈推薦將兒童和成年人的糖攝入量都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同樣也針對膳食添加的糖作出了明確的限制。

這是因為過多的糖分攝入不僅會帶來肥胖、齲齒,還能引發更多的健康問題。比如最近甚囂塵上的《BBC人體實驗:雙胞胎醫生一人吃糖,一人吃脂肪,最後誰變胖?》,實驗設計科不科學先不討論,它至少反映出一個認知趨勢,那就是人們覺得糖有鬼!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在討論心血管疾病究竟是誰的鍋,被釘在恥辱柱上的膽固醇有逐漸被平反的趨勢,看似人畜無害小綿羊的糖漸漸脫掉了身上的羊皮!
?
先前的很多研究已經表明,高含糖(各種糖)飲料的攝入與冠狀動脈事件的風險呈正相關。那我們每天都在大量添加的蔗糖呢?很少有研究證實心血管中冠狀動脈事件和蔗糖(最常見的外在糖)之間的關係。

2016 Oct 24發表在Br J Nutr.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討論了這個問題,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蔗糖攝入量之間的關聯和冠狀動脈事件風險。

科學家們前瞻性分析了26190人(62%的女性),實驗之初這些人是沒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平均超過17年的隨訪,當然這些人飲食遊離糖攝入量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評估。

實驗結束後:

一共有2493例冠狀動脈事件的事件

參與者蔗糖消耗量&>15%能量攝入能顯著增加冠狀動脈事件的風險(37%),相比蔗糖最低的消費者(&< 5 %能量攝入)

結果表明,每天蔗糖消費高於15 %能量攝入能顯著增加冠狀動脈的發生風險。

那這占每天15%能量的蔗糖大概是多少呢?

蔗糖(白砂糖)的營養成分表:

?
中國成年男子(輕體力勞動)的推薦能量攝入量為2400kcal,那2400kcal*15%=360kcal,也就是360kcal÷400kcal/100g=90g

看著挺多的是吧?來看個圖:

?---參考資料---
Br J Nutr. 2016 Oct 24:1-10.PMID: 27774913 DOI: 10.1017/S0007114516003561


嗯…很有趣的問題,可以很快地糖尿病,然後準備截肢,接著心血管問題掛掉~雖然是說笑,但不無可能哦。
具體的來說,過多(無法短時消耗掉就是過多)的碳水攝入,糖會轉化為脂肪,這些脂肪就算之後因為需要重新作為能量使用,其轉化過程中出現的大分子脂肪酸對心血管很有威脅。
相反的,優質的油脂攝入,是作為皮膜和身體激素合成,並不對心血管造成威脅,而且純油脂你吃不多,很安全,因為你會嘔…而甜食,高碳水你不自主控制會吃很多。實際上不吃脂肪更容易長胖。
高碳水首先會導致容易疲乏,因為血糖的大幅度波動導致。長時間則會導致身體細胞的老化,炎症,上火這些都會出現。之後是各種慢性病。
飲食要平衡,葷素參半比較好~

不知道你的超高碳水是什麼意思,我以上說的是以相對精製的碳水,不包括土豆番薯,豆子一類的。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高carb,尤其是精米面/糖類的,真的是導致肥胖以及各種健康問題的元兇。這個鍋,脂肪,尤其是good fat不背。

正好最近在做keto 說說自己的感受

我一直是信奉low carb low fat high protein的飲食結構的,在此基礎上還要保證卡路里的deficit以保證不變胖。 實際執行上沒有執行的非常好,carb常常會吃過了,因為我沒有辦法portion control而且總是會餓。

開始了keto一周,吃的都是高脂肪的東西,grass fed butter/coconut oil/full fat sausage/bacon/non-lean beef etc...對carb進行嚴格控制。
神奇的事情是,體重掉了,體脂減了一點點,bloating沒有了,這一切,都是在每天吃的滿嘴油滋滋,完全不餓肚子,不太考量卡路里的情況下發生的。
更重要的是,half way through的時候正值姨媽來訪,以前這樣的時間是我的體重體脂高峰期,只會高,不會降。

原來我不信邪,也覺得吃high fat簡直就是不可思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有發言權啊。

不好的地方是,每天都在擔心,脂肪吃不夠。。。。而且這個飲食方法太貴了。。。所有的食材都是有機,無GMO,butter/cheese/肉等都要來自於 grass fed animal 這個真的不好找。。而且都好貴。

舉個栗子:

早餐-餓了就吃,不餓就不吃 (但是通常我是很餓的。。。哈哈哈)
3 X 97% pork sausage (carb apporx 0.7g per 100g serving)
或者
蛋黃+bacon

lunch:
1 X beef burger patty (non-lean) grilled in full fat grass fed butter
4 cups of spinach or kale -- seasoned with sea salt
1 X fat bomb (自己做得,就是butter/cream cheese/stevia 之類的東西混合,高脂,無carb)

Dinner
4 cups spinach or kale 用黃油炒。。油滋滋 :)

這是我周末的早餐+午餐,大概在10點吃的。。其實不太夠,後來又加了一根豬肉腸,一直到晚上7點才餓。。白色的是full fat mayo, 100g contains 0.7g carb so per serving of 10g is trace carb


你這個攝入作為論據實在是………不叫漏洞百出,應該本身就是個漏洞,第一你的總能量並沒有保持一致,比如說碳水攝入減少,脂肪按照減少熱量相應增加,基本的控制變數初中生物就要學啊!你這樣子並不能說明是碳水的鍋,可以說純粹是因為總能量攝入減少,還可以說你沒有你的消耗數據,況且你的脂肪也攝入減少了呀?怎麼不把鍋給脂肪?你要用親身例子起碼也的控制變數啊!第二,你的所謂的超高碳水飲食攝入大概是1400kcal一天,不知道你的體重,但是應該是比較正常的,體重忽高忽低可以顯示出來,可是你後來的飲食說句不好聽的誇張點的,你那是透支生命,不到1000kcal的攝入,你掉的不少都是肌肉,損傷的是基礎代謝,其本質和節食無異,其結果就是身體狀況的下降和極度容易復胖的狀態,而且復胖長得可是實打實的肥肉(如果沒有專門增加無氧訓練的話),我一般也不對個人的健身減肥行為作過多的評價,只是對一些錯誤事實進行糾正,之前也看見過你的問題,當時你沒有貼出你的飲食計劃,我也沒說什麼,人體畢竟很奇妙,但是現在你提出來了,而且很多答主在回答當時也是沒看見你的飲食計劃的,所以我不得不勸你一句,你這樣不是討論超高碳水的問題,而是先解決可能出現的身體健康的問題。不然傷了自己,之後要是其他答主莫名躺槍更是不好了


教科書級別的錯誤示範

不算總卡路里就搞營養元素配比

看了一圈就一個答主看出來題主的真正問題了

蛋白碳水脂肪換成英文你們是真當沒看見那

第一個讓題主忽上忽下的計劃總卡路里約1400大卡
第二個讓題主體重下降的計劃總卡路里約1000大卡

關高碳低脂飲食和低碳高脂飲食毛關係


何況關於兩個飲食結構我也可以拿出論文證明對於減脂結果差別不大


我是每天按熱量%攝入60-65碳水,22-26左右蛋白,14-24脂肪,總攝入2000大卡,熱量平衡,體脂無變化。
我買了個六電極體脂稱測量體脂,雖然不準,但是可以橫向對比變化,配合體脂鉗


首先,非常感謝邀請。

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需要經過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果糖,半乳糖在肝臟的作用下轉變為葡萄糖。部分葡萄糖被組織細胞利用,而餘下的葡萄糖會轉變為肌糖原和肝糖原儲存起來。

長時間超高碳水飲食中不攝入任何脂肪,但是葡萄糖攝入太多,細胞中儲存的葡萄糖已經飽和,所以葡萄糖會在體內合成脂肪儲存起來。與題目中體重無變化,體脂直線上升現象相符。所以說要想降低體脂,的確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除非你得糖尿病,否則你吃的多餘的糖類當然要轉化為脂肪啊,不吃油脂就不會胖?想得美


http://c.m.163.com/news/a/C3DP8AIF0513AGB1.html?s=newsappw=11f=wx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手機不能截長圖,發鏈接湊活看看,


姐姐你好~我今年18歲…162cm 去年暑假也覺得自己在外國留學變胖了好多於是開始減肥…上個學期最低是81斤 想瘦到80斤可是一直到不了 這學期能吃了到了90斤。現在特別想直接厭食瘦到80斤 卻不能像上學期那樣控制食慾了。我經常覺得很多人同樣是有輕微的進食障礙 可是體重卻沒有別人那樣低…很糾結
現在也一直想繼續瘦下去 可是一開始吃東西就會吃很多 要怎麼辦啊 喔喔


長期高碳水化合物,這個怎麼說呢?如果服用者本身服用了天然的高碳水化合物,而且適當運動、作息規律——老天讓他幾點起來吃早飯幾點睡覺不夜宵,祖宗又沒把啥厥陰證傳給他,我負責任地告訴各位,「糖尿病」(消渴症)的患病幾率簡直微乎其微。

但如今,可能嗎?問問自己,是不是久坐不運動呢?是不是喜歡吃各種零食呢?是不是喜歡熬夜睡懶覺,夜宵無節制呢?是不是喜歡吃硬、燙、冷和吃撐了呢?

是的,甘入脾經,脾為後天之本,孫思邈大師也勸我們春72天省酸多甘以養脾氣。但過量的甘(碳水化合物)是會脾土過盛,土克水(腎)的。所以會脫髮,頭髮乾枯少白頭等等。

but,如此作踐自己,你就是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也是白搭!

in a word,吃天然食物,適當運動,作息規律,盡量少碰諸如被工業加工的碳水化合物(糖)等食品,不會有任何事。但各位誰做到了?
不要讓脂肪,糖神馬的背鍋,問問自己,該怎麼正確作息。


推薦閱讀:

健身25天 請了私教練的 這段時間鍛煉結果是體脂增加0.2kg 肌肉增加0.3kg 體重增加1.5kg 擔心會越練越胖?
健美運動員是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降低體脂的?
對於超重者來說,運動和減脂減肥的關係是怎樣的?
增肌期和減脂期一定要交替進行嗎?每一期安排多久合適?
减肥可以有多快?

TAG:健身 | 飲食 | 減肥 | 營養 | 減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