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己在寫詩詞方面的水平?

本人喜歡寫詩 這些天在看中國詩詞大賽 甚是有感 想提高自己在詩詞上的造詣


這問題我覺得喵老師的東西給初學者挺合適的:
夢貓樓詩論六則

另外既然是看中國詩詞大賽的,厚臉皮推薦我自己的兩篇文章好了:
從一個菜鳥的角度談談怎樣判斷古典詩詞的好壞
寫詩與做菜——從個人體會出發談談詩詞寫作中的技巧和內涵,以及評價標準


坐看扇貝教人寫詩詞


關於學詩

本來這些話是昨晚應該在一個詩詞基礎群說的,不過昨晚並沒有說,所以就掛這裡吧。

關於學詩,對初學者或者欲加入學詩行列的人,有兩個問題需要慎重考慮。

一,為什麼要學詩。

二,打算怎樣學詩。

一是學詩的目的,二是學詩的態度。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但其實很多人在學詩之前都沒有去想。

要明白的是,詩這個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算全心全意,也不一定就會寫的不錯,不然古代都是李杜王孟韓柳之輩。而且,古人學詩有一個十分強大的動力,詩可以給他們帶來功名。而現在,則沒有。所以,在學詩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為什麼學詩。

如果只是一時興起,或者愛慕虛榮,愛好文藝,愛好裝逼,那麼我可以給你們說一句,這個目的可以,但我勸你們不要去學詩。因為你們在詩上只有被真正學詩的人鄙視的份,沒有任何回擊的權利。所以若遇到有人說你寫的垃圾,你就只能接受,因為你還不配和這個真正學詩的人說詩。所以你們可以寫,但不要嗶嗶,因為你們連詩渣詩棍都不夠格。

如果你是真的喜歡詩,又或者有著崇高的理想,比如為往聖繼絕學,或者你寫詩可以得到別人無法得到的極大好處,那你就可以去學詩,因為這個目的是沒有問題的。縱然最終寫的不好,那也是真正學詩的人。

有了這個目的之後,就是態度的問題。有些人覺得學詩就應該謙和,就應該是個受,因為詩辣么美,學詩的人不應該脾氣太差。但這其實和學詩沒什麼邏輯關係,學詩的態度是對於如何學詩來說的,比如你願不願意十年如一日,無論你寫的如何,你都能在學詩這件事上毫不含糊?

真正學詩的人不是和事老,不是鄉愿者,不會和稀泥。因為寫詩是他用心去做的事情,是他摯愛之物,對於摯愛,他必然有其原則,有其不可使人稍稍褻瀆之威嚴。

比如江湖中的劍客,並不是所有帶劍的都是劍客,只有那些真正身心入劍,對劍愛之者才能稱之為劍客。一個頂級劍客可以接受一個低級劍客的挑戰,甚至一招殺死這個低級劍客,但他不會輕視這個低級劍客,因為他們在劍上是平等的。但他會不屑與一群不是劍客的帶劍之人過招,即便對方其他方面很強大,他依舊會不屑一顧,甚至隨便一招了結對方,因為對方不愛劍,不知劍對劍客之重。

詩一如此。真正學詩之人對是否真心在詩上的人的反應,也是決然不同的。因為他們對詩不會苟且。

如果你確實有真心學詩的態度,不知疲倦,不畏艱難,不懼挫折,始終如一,不輕詩慢詩,那麼你的學詩之路固然會因個人資質問題而進步緩慢,但你的路上一定有很多人願意與你切磋交流,願意指點你幫助你,因為你和他們是同道中人。

所以學詩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學詩,要以怎樣的態度去學詩。以我為例,我學詩的初衷是大雅久不作,我學詩的態度孤心造詣一意無他。我學李白詩,有段時間幾乎是行止坐卧,皆心在李白詩口在李白詩,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初窺門徑。儘管我談詩如談劍,不容一絲苟且,仇視之人隨處可見,但在學詩這條路上,我依然可以朗然說一句:「吾道不孤。」

關於學詩之二

明確了自己學詩的目的和自己學詩應該具有的態度之後,就可以去大膽學詩了。大膽才能把自己所有的缺點不足都暴露出來,而且暴露的及時。

暴露缺點和及時暴露缺點,這是在學詩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兩點。暴露了缺點,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和更好的了結自己,而及時的暴露,則能儘早的辨別自己學詩的路是不是最佳的。

西遊記裡面,唐僧取得無字經,若不是燃燈古佛相助,教白雄尊者把經書丟開,他們可能一路就挑著無字經回東土大唐了。對於學詩來說,初入其中,很難立刻就有極深見解,難以自己辨別自己所學與所寫是否合乎自己,合乎詩技詩道,這個時候就需要自己去勇敢展露自己,借其他真正學詩之人的眼睛來發現和端正自己學詩的路。

對於各方的反應,要有一個可以匯總並去審查的行為,而不只是口頭上的謙恭或激烈。如果我們這麼做了,那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匯總和審查的行為所給我們帶來的驚喜遠不僅僅只有讓自己端正道路這麼簡單,除此之外,它竟然還有許多的妙用。比如在這個匯總審查之中,我們會發現作為鏡子的每個人,同樣所照見的東西卻各不相同,並因此而推及己身,去反照自己所學的詩人身上,一來一往,我們就會發現,哦,原來自己以前看詩的時候,遺漏了這麼多精彩的東西。當然這只是我們進入真正學詩狀態的一個事事用心事事在意體現而已,倒不必太去注意,因為我們是會自然而然去做的。

暴露會端正自己,而及時的暴露則是防萌杜漸,讓最短痛取代以後得長痛,也就是說不至於讓一些隱患長久的存在自己的詩上,造成畸形病變,難以收拾。那現在人來說,有些人寫著寫著,發現自己格局很小,有些人寫著寫著,發現自己油性老大,有些人寫著寫著,發現自己寫的很糾結等等,這些都是長久積攢下來的早就應該被自己端正的東西,當初沒注意,後來自己都發現了,想改掉,就難了。

還有一點,大膽也能更多的去表露自己對詩的看法,以及自己學詩的體悟。當然,開始可能很拙劣,但是我們是真正學詩的人,這些都是暫時的,當我們大膽表露受到批評後,我們會有很多收穫,就和上面的匯總審查一樣。

但大膽不是肆無忌憚,所謂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大膽的前提是有意識的,有底氣的,而不只是一種個人癖好或者性格。比如李白寫上李邕(大鵬扶一日同風起),我們不能只看到他狂傲的一面,還要明白他的狂傲是有理由有底氣有實力的。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大膽會讓學詩的路更增阻力,因為大膽就以為著狂放,會讓人覺得狂傲,使別人對自己產生不好的印象,其實這是不必擔心的。因為無論我們如何去學,學詩之路的艱難都是無可避免的,而且學詩之路上最艱難的還是入道行道進道,至於大膽所可能造就的行為評價,如果我們足夠專註自己學詩的路,那這些評價都不會影響到自己的。

而且大膽的展露,不但只有缺點暴露,優點也會同時暴露,這就更容易讓人看到自己的潛力或者自己通過優點被肯定,確定自己未來學詩的方向。

缺點被端正,優點被引導,學詩之路也就不會再平增迷茫,讓自己卻不不進。

關於學詩之三

生命學習的第一步是模仿,學詩也如此。當一個人有了很好的學詩目的,又有相當值得肯定的態度,且他又能夠不戚戚汲汲,大膽展現,那他就可以昂首邁步,向詩道的遠方進發了,也就是真正動手去學詩。而學詩的第一步是模仿,所以他真正的開始將是嘗試模仿出一首詩。

這首詩當然不會太好,如同嬰兒學步,開始東倒西歪,一步一停,三步一倒一樣,初學者的詩也是漏洞百出,除了有個大概的模樣之外,可能只有那點淳樸的興詩之心值得稱道。但這並沒有什麼好丟人的,畢竟大家都是從嬰兒學步過來的,沒人會覺得嬰兒就應該走的四平八穩,風馳電掣,相反,大家都是包容嬰兒的蹣跚,並以為可愛。

那麼初學的模仿只此而已嗎?不,模仿的路很長,絕不是走了一趟就可以的。嬰兒需要不斷的摔倒,初學詩者則要不斷的被寫出的初學詩碰壁。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在自己目的明確,態度堅定,有勇往直前的狀態下,這些都不會成為初學者的困擾,因為他們的困擾只在為什麼寫不好詩,怎樣才能寫好詩上。

為什麼寫不好呢?因為時間還太短,學步都要有一個過程,何況是學詩呢?三五天就想入門,四五個月就想入流,二三年就想有所成,都有些急切了。學詩和讀書一樣,日不知其所益,而日有所益。只要堅持去不斷學習,終究有一天會水到渠成,詩道自入自遠,自達一方。所以,開始不可心急,要有三年不改其志的操守,相信自己用心三年後,一定會進入詩道。這樣,才能在未來真正的有所成。

怎樣才能寫好詩呢?模仿,一步一步的模仿。不踐跡不入其室,不模仿不入其門。對初學者來說,模仿有兩個階段:

一,模仿詩的樣子;

二,模仿古人的詩。

嬰兒學走路,一定是大人教著,晃晃悠悠的站起來,然後才撒手讓他搖搖晃晃的走兩步。絕不會直接就讓嬰兒放在跑道上,告訴他,「嗨,小夥子,我看好你,你給我跑個百米衝刺。」學詩也一樣,開始只能是做個樣子,樣子做得穩了,才是做什麼樣子,如何做出更好的樣子這些事情。

第一階段模仿詩的樣子如何開展呢?首先是初步模仿:

一,每句無論字數如何,要先押個韻,當然,不用去管這個韻是平仄混押了,還是沒在一個韻部,或者是新韻平水沒分清這些問題。只管去把每句末尾押上便是,這是模仿樣子,不是模仿具體,不必太過於糾結其他。

二,注意每句字數相互之間的銜接和節奏。或五個字或七個字,或三四六八九個字,這都無所謂,但是自己要有一個意識,知道詩是有節奏的。

三,寫成四五六句長短的篇幅,文藝古風也無所謂。這個長度對初學者來說,容易填進去內容,多了反而浪費時間,既然都是寫不好,何必勞神費力,不如精簡裁撤,多寫幾個練練。

四,開始注重押韻,減少平仄混押的情況。對於新韻平水韻這個分屬,不用糾結,筷子和勺子都是吃飯的傢伙,重點不是用什麼,而是用了之後吃到了什麼,達到了什麼效果。

五,開始模仿準確體裁的形式,比如五古,五絕,五律,七古,七絕,七絕等。這個階段也不必去太在意平仄格律,關鍵是感受不同體裁的形式。

這五步搞定,就可以去深入了解格律是怎麼回事,新韻平水韻又是怎麼一回事了。第一階段的初步模仿就搞定了。接下了則是過渡模仿。

過渡模仿一句話可以概括:在熟悉體制的情況下,模仿出來適合體制的詩。這個過渡階段是熟悉體裁的,因為如果要進入第二階段的模仿,一定要對各種體裁有一個大致熟悉的感知。就像第二階段要模仿杜甫的七律,就肯定需要先知道七律的體制,四聯八句粘對相間。如果這都不了解,那就沒得去模仿了。就像一隻小雞要去模仿鴨子戲水,它都不知道戲水需要蹼,進入水中,一定是一個讓人悲劇的結果。

過渡階段的模仿很容易掌握,死記硬背也用不了多久,重點是第二階段的模仿。這個階段的模仿是真正的奠基階段,初學者一定要慎之又慎。因為這個階段等同於武者拜入不同武林門派,每一個被初學者模仿的對象都是一個極其了得的門派。

武者學習門派武功所需要的體制性情各不相同,初學詩者要模仿大詩人的詩也需要的不同的資質性情。或陽剛或飄逸或疏冷或熾烈或勇猛或溫柔或乾淨或粗狂或淡薄或濃麗……每一個大詩人都要有其相當的性格資質作為根基,才能在進入其門之後,不會越學越覺得困難,越學越覺得反害其身。

所以第二階段模仿的關鍵是清楚自己的個性和資質,然後去選擇與自己接近的古人去模仿,喜好只是一個參考,不能決定最終模仿的結果。選擇好後,就安心的去不斷研讀這個古人的詩集了解他的事迹以及其他人對他的評價就行了,沉下心去,假以時日,必然有所得所成。

如何學詩之四

模仿漸多,古詩詩感漸漸熟悉,對體裁有了一些認識和辨別能力,接下來就是學習格律了。

古詩對格律的要求機制有二:

一,韻部不雜亂;

二,格律有節奏。

韻部不雜亂,是單指古詩最後的韻腳而言的,即每首詩在押韻上要有一個相對明了規律,不管是一韻到底,還是換韻,抑或是間次輪換韻,這些節奏規律都要有一個統一,至少在兩句的基礎上,能感知韻腳的存在,不能四句話三個韻,一句話一個韻,這樣寫就會如同群魔亂舞,不知究竟。

至於用什麼韻,新還是舊,對於用韻來說,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要做到協調有節奏明朗統一有規律。

韻是詩句之間的節奏規律,格律則是詩句之內的節奏規律。詩句的格律由於近體與古體的分別,也出現兩種情況:

一,詩句之內不必注意格律的古體詩;

二,詩句之間需要注意格律的近體詩。

古體詩詩句內的節奏在於內容的自然感發興起,以純任口舌為主,完全取決於口感語感,看似不需要格律是簡單了不少,其實它並不好控制。

就如同做一個中國人,並不只是取得一張國民身份證就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一樣,還需要去和中國同化,從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語言方式等等方面去融入。古體詩就是如此,需要不斷融合古習古風古意,如此才能寫出一首像模像樣的古體詩。

近體詩要求格律,一些書上列舉許多事例去說明近體詩的格律體制。其實不必如此,只要把握近體詩格律變化的基本規律,就可以把格律掌握了。

近體詩的格律規律有三:

一,一句之中,兩字一個單位,相連接的單位格律在每個單位第二個字上平仄相反;

二,一句之中最後一個字,非韻腳必為仄;

三,近體詩詩句之間格律的四邊形定律。

一即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因為兩字一個單位,前面一個單位如果是平仄,後一個就是平平或者仄平。

二比一還簡單,每句非韻必仄,如此而已。如果要再說明白點,就是一三五七句尾,除一句非韻必仄外,其餘全是仄。二四六八句全是統一規範的平聲韻,也就是說一個韻部。

三,近體詩詩句之間格律的四邊形定律,即如果我們把寫的近體詩兩句一排,寫在紙上,那麼這首近體詩的四句詩就是四邊形的四個頂點,相鄰兩句之間是四邊形的邊,那麼在這個近體詩四邊形中,無論是長和寬,邊兩頭對應詩句的格律都是相反的,對角線兩頭對應詩句的格律是相同的。無論是絕句還是律詩,他們每句之間的格律規律都是這樣的。即如下圖:


寫詩這種事,首先要有自己的經歷。沒有感覺,寫出的東西只是故作姿態,堆了一大堆高大上的辭彙,一邊堆還要一邊翻字典,這就落了下乘。我曾靈光一閃寫出些文字,日後自己覺得太簡單又更改細節,同伴看後送我兩個字:矯情。

其次呢,必要的文學素養還是要的,常讀散文的說話也總是帶有沉吟的味道,愛讀古詩的運用辭彙簡練精要,這需要憑自己的喜好找自己喜愛的文章看,你看進去了,被人的語言方式帶著走了,這就算啟航了。有些人一路跟到底,於是成了徹頭徹尾的模仿者;有些人為了標榜自己的不同,處心積慮的加上一些帶有自己印記的東西,於是寫出來的東西生硬晦澀;最後這種人就是不知不覺的讀出來自己的風格,這風格因人而異,因跟隨的對象而異。

第三點啊,想像力,或許這才是最重要的,你沒有經歷,沒有素養,也可以寫出來諸如「雲在鳥邊飛」的句子給孩子,誰說兒詩不是詩呢?天馬行空的想像才是關鍵,我曾有過一段日子,為了讓自己的詩有種天馬行空的感覺,特意在自己寫的現代詩中玩跳躍,一會北極一會南極這種寫法其實現在感覺起來並不好,故意的跳躍只是讀者眼裡無意義的把戲,唯有那些真正不受社會侵染的真者才能做到心靈的悅動吧。而現在處處電子設備的時代,這種真者,我想,再難出現了。於是想像力,也不必提。


學習先進理論,思想武裝頭腦,靈活運用君八股。寫個詩算什麼


多讀,多看,多走心


釋放自己心靈深處感情,接觸大自然,仔細觀察大家都認為習以為常的事情,把平常變為不平常,只要是自己的真實感情寫出的東西就是好詩 。&<&<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 ,然後再把陶淵明,應Д,謝,阮,庚,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著重以明確詩歌欣賞思路為前提,指導詩歌鑒賞方法為基點,來啟發學生悟性和靈性,使他們漸入詩的佳境,漸入藝術的殿堂,從而達到提高對文學藝術作品鑒賞的水平和能力。換句話說,詩歌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分析詩人怎樣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運用精鍊的語言描寫形象,創造意境,表達主題。(可以說,詩歌鑒賞是詩歌寫作的必要準備階段,是決定詩歌創作水平高低的關鍵所在。) 在教學中,誦讀是詩歌學習、鑒賞的切入點。反覆朗讀,熟讀成誦是詩歌鑒賞的開始。因為詩歌本身具有形之於聲的特性,較其他文學樣式更宜於朗讀和背誦。詩歌素有「三分詩七分讀」之說。朗讀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靜止的詩活動起來,變成聽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畫面,能將我們很快地帶入詩的意境,去領略那搖蕩心靈的思想美、圖畫美和音樂美


推薦閱讀:

無人與我立黃昏 無人問我粥可溫 出自哪裡 作者是誰 全文是什麼 講的什麼意境?
如果有公號推送各位的詩詞集子,大家會用自己的哪一句作品做推題呢?
描寫三國題材的經典詩詞都有哪些?
如何評價晏幾道?
有哪些詩詞能夠文意連貫地自然銜接起來?

TAG:詩詞 | 詩詞創作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