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身份地位分化真的那麼明顯嗎?

最近讀有關的古典文學著作,感覺古人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地位都沒有太大的怨言,各司其職,各安其命。真的如當今人們所說的那樣,身份地位分化嚴重,連職業也要明確的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嗎?


只說一個,古代的戶籍管理等級分明。皇室的玉諜,做官的士籍,世代軍人的軍戶,普通人的民籍,還有各種惰民、樂籍、樂戶、疍戶等賤籍。最為嚴重的是,賤籍是世襲的,不得改變,不能參加科舉,不能與普通人通婚(普通人也沒有願意與之通婚)。這些制度在南北朝的時候就開始有了,直到清初才被廢。這些賤籍的來源通常是異族的俘虜、被征服者、或犯罪被判入賤籍。當然,相對於動不動就誅九族來說,判入賤籍好歹留了一條命。不過即使如此,也僅僅是活著而已。賤籍的人不是人,無論男女,往死里用就是了。穿越到古代當女人要小心了,如果失去了家族的依靠,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墮入樂籍。


不請自來,見諒。

賴西洋照相術之便利,能讓我們對晚清時期的中國有感性的也是浮光掠影的了解。由於中國古代社會的超穩定性,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被盛讚為「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的銀河系第一牛B的大明朝應該不會比以下照片中的情境強到哪兒去;至於巍巍大元、巨富兩宋、盛世李唐之類的因為時代太過遙遠不提也罷。魯迅說一部中國史翻開看就是吃人兩個字,那大概是對古代社會最深刻的洞察。

咱們來一次60秒的穿越活動:

(1)總以為夢回大清後,最起碼應該以這樣的身份開始對星辰大海的征服:

倘若運氣欠佳,大可這樣放浪形骸:

甚至再不濟好歹也能這樣吧:

但是,你如何保證自己不一下子搞成這樣:

抑或這樣:

甚至這樣:

(2)本以為能過上這樣的日子:

後宅都是這樣的家眷:

娶一堆這樣的老婆,生幾個這樣的娃:

出門坐坐這樣的車:

逛街買幾件這樣的貨:

可萬一運氣不好呢,保不齊就是這樣的一家老小:

每天這樣討生活:

(3)萬一搞了別人的老婆,扇了城管的耳光,代價很可能是這樣:

也可能這樣:

若是小偷小摸,很不幸是這樣: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從氏族公社進入到國家,階級地位的分化是赤裸裸的甚至是猙獰的,而且還通過暴力鎮壓和宗教欺騙的手段來強化這一過程。沒有大多數人的卑微哪會有少數人的巍峨呢?沒有大多數人的粗鄙,哪會有少數人的優雅呢?在古代身份地位的對立不是明顯而是觸目驚心,因為那就是前工業社會的基本特徵,只不過這一點常常被虛幻的田園牧歌修飾得極富詩意。

也許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人性永遠是和對同類的憐憫、對苦難的憎惡、對不公的抗爭相伴相隨的,也只有這種人性不忌憚人間的溝壑。


謝邀。

你要在理解時代背景的情況下來思考。

傳統中國是農業社會,交通不發達,法家重本抑末之後,編戶齊民,限制人口的流動,負責商品流通的商人更成了打擊的對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並沒有提供太多的機會。職業世襲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想改變命運,通常就只有走科舉的道路了。這是體制內提供的向全社會開放(前提你得讀指定的書,這是思想管制)的上下流通的通道,僅這一點,我們的祖宗就偉大的不要不要的。

但很遺憾,由於傳統中國讀書成本太高(?為什麼請查資料吧),傳統中國的識字率一般只有百分之幾,而真正能考中的到舉人都可能也只有百分之幾吧,因為很簡單的,提供不了這麼多的上層職位,或者說上層的蛋糕就這麼大,能吸收新人來分就不錯了。

剩下的你應該可以自己想清楚了吧?

嗯,留個思考題:是否還有其它改變命運的機會呢?(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嗯,就當我開玩笑了)


謝邀!

確實。不是沒有怨言,而是有怨言也沒有地方讓你充分發表。只有零星的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以及「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種詞語留下。

古代身份等級分化嚴重到什麼程度?普通平民,讀書的秀才和種地的田舍郎的穿著的顏色、樣式、布料都是有講究的,如果有違反,極有可能會被治罪。


胡屠戶作難道:"雖然是我女婿,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聽得齋公們說:打了天上的星宿,閻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鐵棍,發在十八層地獄,永不得翻身。我卻是不敢做這樣的事!"

《儒林外史》范進中舉上面這段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中舉前後,身份地位就是天差地別。

至於周的禮樂制度,魏晉九品官人制,出身決定地位的制度就更不用說了。元清兩代,還得加個種族。身份地位的分化,可能比題主你想像的更誇張。

不過沒怨言,那是因為寫書的人是既得利群體。


要看具體的時代吧,一般商業繁榮的朝代,身份分化不是那麼明顯,比如宋朝,明朝。不過總體上,在那個專制社會,分化依舊是很明顯的。
至於題主所說的人們彷彿沒有多大意見,一方面如其他答主所說的,有意見也沒處說;另一方面被儒家思想洗腦幾千年,安分守己才是主流,有意見?去造反啊!就算成功又怎麼樣?呸,亂臣賊子!


沒有怨言?沒有怨言不代表沒有怨氣
1.完全未開化,不懂得抱怨
2.掙扎在死亡線,沒力氣抱怨
3.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4.怨恨滔天,卻不識字所以不能留下文字
5.作者沒有接觸到或不寫或認為抱怨的人不算人不值得寫

一隻狗你踹它一腳它還會叫兩聲,一個大活人長期忍受著飢餓、貧困、疾病、侮辱、損害、奴役,可能毫無感覺嗎?

如果古代人真的認命,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農民起義了。
等死,死國可乎?

職業分化嚴不嚴重?
有的職業免稅、免體罰、見官免跪、高福利
有的職業世襲賤籍,不許考試永不翻身
前者是科舉體系下有功名的讀書人,後者是樂戶、娼戶、採珠戶、繡戶等一系列賤戶

為什麼古代人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為什麼現代人依然有學歷崇拜?
因為這是科舉時代最好的職業,現在依然是階層流動的重要渠道


古往今來,我覺得社會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參考現在,你就可以懂得古代。正常社會的橄欖型分布以及異常社會的異常分布,都是存在的。人們的思想也都差不多,努力的人都在努力,平庸的人依舊平庸。


明顯。
但是大部分的人是不知道除自己以外的其他等級人是怎麼生活的,就比如說,自己天天工作吃飯,是不會去想比爾蓋茨天天吃什麼的,也不會去想山溝溝里的人家是怎麼過日子。[注意我說大部分]。沒有說不識字的農民和富家女結婚的事,更沒有說丫鬟成了哪大戶人家的正妻的事。當然,讀書人是除外的,所以你就看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話。


瀉藥
古代是沒有人權的,古代底層人民的思想水平也不會有我們現在那麼高。
而且古人的生活水平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這裡就要提到日本某位為了吃一口飯而發動起義的領主了……

你會想:為什麼古人不造反?
古代絕對沒有現代的農業水平,如果將軍戰士都是大魚大肉,可想而知平民平時吃的是什麼。最底層的人不幹活就會死,但他們的飲食水平連幹活的力氣都不能保證。哪有能力反動?


其實你讀讀《紅樓夢》就能感覺出來,當丫鬟的什麼命,說被賣就被賣了,說被趕走就被趕走了,他們的完完全全屬於主子。


不知道題主讀的是哪些古典文學名著會造成這種錯覺?
姑且從文學作品裡看看。
1,【詩經 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大老鼠是誰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這難道不是怨言么?

2,【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唐 杜甫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大唐盛世也不過如此罷了。

3,【蠶婦】宋代 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海內外莫不如是。

2,【山坡羊·潼關懷古】元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古代文化普及程度遠遠不夠,致使真正苦的人從來都沒有發言權。
青史留名的是那些王侯將相,又有幾人曾關注這底層的微小的生命。


首先你要知道,古代包括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每個朝代具體情況都不同啊。不能一個古代3000來年,現代可只有三十來年啊。

然後,分化是一直存在的。即便是百家爭鳴那麼熱鬧,也只是士農工商的士在說話。


因為寫古典名著的那幫人都是社會中上層,最不濟也是個小官富N代沒落貴族什麼的,他們肯定很少寫底層人艱苦的生活,而真正的底層人也沒閑心和能力去寫文學作品來表達自己的痛苦,不曉得詩詞算不算「古典文學」,杜甫、白居易的詩,也能看出來一些底層的生活狀態,《詩經·七月》寫出來的農民天天給貴族幹活還樂呵呵的,可能是因為這個不是農民寫的,或是這哥們兒還挺喜歡這樣忙碌的生活,但《碩鼠》這種就是明顯的抱怨了,文學也有階級性吶。


別說古時,就是現代,人也分個三六九等。


好像有個說法

八娼九儒十丐


是真的,草民見官下跪,下級要按級別對升級領導行禮,清朝倒好點有功名的秀才見領導不用舔地板,舉個例子爺爺見皇后皇妃女人也要行禮下跪磕頭反正我們沒有下跪的禮節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古往今來,均是如此


推薦閱讀:

為何現在的詩詞創作者難以寫出古人那種瑰麗的詩句了呢?
王安石說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與孔子的君子三畏相悖嗎?在當時算不算是大逆不道?
作為古代文學研究生,平時讀古籍想做讀書筆記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筆記盡量想向文學靠攏,不知道怎麼樣做?
如何評價清代褚人獲創作小說《隋唐演義》?
外國文學和古代文學不能同時看嗎?

TAG:傳統文化 | 中國古代文學 | 中國傳統文化 | 中國古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