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道家常說的「氣」?

「氣」字在道家和傳統文化中常常見到的字,就像「天」字一樣,在不同的語境下會帶有不同的意思,是個籠統但又是概括性範圍比較上的字似乎包含了心與物,如果理解的不好,非常有迷惑性。比如元氣運氣、養氣望氣、志氣習氣、天生受氣、同氣相求……

這裡請教各位有學、有德、有深刻理解之士,講講自己的理解,發發乾貨,應如何理解「氣」字?那麼修行人養氣養的是什麼?又如何養氣的(這裡不是問具體修行功法,是日常行止的注意事項)?


更新了相關內容在專欄內:

太上九要心印妙經(一) 真一秘要 - 知乎專欄

——————————————————

謝邀。

氣也好,炁也罷,關鍵在於理解含義,字怎麼寫不過是個形式而已。

《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一」,即是由道體所演化出的先天一氣。《悟真篇》云:「道自虛元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仙家修鍊之關鍵,就在於打開玄牝之門,遁入杳冥之境,感攝那先天一炁,同於大通,則後天返先天亦不難矣。

有朋友說儒教之養氣功夫勝過道家許多,未免也太無知了,說到底還是對道家元氣論的根本不了解。就說《傳習錄》的作者王陽明,除了思想參雜禪宗理論之外,因其親戚乃是陳致虛的後代,故而他還頗受益於玄門理法,然而畢竟未得傳承,不入道流。

夜已深,先透露這些,有人看則可視情況再補充。


道家講的氣我不懂,可能無法為題主解惑。
我看有中醫的標籤,我可以聊聊中醫的氣。

首先,氣的概念不屬於道家,也不屬於中醫。
氣比道和醫都早。早在甲骨文上就有氣的記載。東周時候氣一元論形成。
氣一元論的基本內容就是,天地萬物乃一氣所生,宇宙萬物都是由氣組成的。

那麼,氣是什麼?
氣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的最高範疇,其本義,是客觀的、具有運動性的物質存在;其泛義,是世界的一切事物或現象,包括精神現象,均可稱之為氣。

氣的內涵有三點。
其一,氣是物質,是佔有空間,客觀存在的;其二,氣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元素),萬物都由氣構成。其三,由氣的運動變化而形成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

中醫借鑒了哲學裡氣的概念,連同陰陽之氣,五行之氣,一併拿來指導診病用藥。
氣在中醫里應用有四個方面。
其一,自然之氣,如天地之氣、陰陽之氣、五行之氣、四時之氣等;其二,人體之氣,如元氣、精氣、神氣、宗氣、營氣、衛氣、正氣、五臟六腑之氣、經絡之氣等;其三,病邪之氣,如六淫之氣、癘氣、惡 氣、毒氣等;其四,食葯之氣,如寒、熱、溫、涼四氣等。

陰陽五行不再論述,這裡選幾種人體之氣簡單介紹。
1,元氣。元氣為人的先天之源。為父母遺傳而來,藏於腎中。
好多藥品宣傳裡邊愛說「大補元氣」,其實,真正的元氣,是天生帶來的,是後天不能補的,後天再怎麼補,也是後天之氣,補不了先天元氣。從出生那一刻,元氣就定量了,只會越用越少。
這也就是為什麼,腎只有虛症沒有實證。
2,宗氣,宗氣是積於胸中之氣。 宗氣由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脾從飲食物中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氣相結合而成。宗氣的主要功能有兩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貫心脈以行氣血。
宗氣又稱大氣,宗即是主。宗氣為後天之氣的匯總。宗氣存於胸部,膻中為氣海,肺主氣,肺賴以行呼吸,心賴以行氣血,足見宗氣對人體的重要性,可謂氣中之宗。
3,衛氣,衛氣是人體陽氣的一部分,具有保衛肌表,抗禦外邪的作用為特點,所以叫做衛氣。
衛氣充足則腠理緊密,抵抗力強,不易感冒。現在常見的自汗,正常的天氣正常的運動量,比別人出的汗多,也就是衛表不固,衛氣虛,不能約束汗液,導致不自主的汗出。常用藥黃芪的功效第一條就是固表止汗,正是應對這種癥狀。
4,營氣,營氣是與血共行於脈中之氣。營氣富於營養,營氣與血關係密切,可分而不可離,常「營血」並稱。

雖然稱呼有很多,但是可分不可離,都是一氣。除了元氣先天遺傳之外,其它都是後天之氣,都從脾吸收的水谷精微和肺的呼吸而來。
只不過是氣在不同部位不同功用下的不同稱呼而已。

好了,夜又深了。睜不開眼了。

我不創造知識,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9·21,略有補充


道教修鍊中的炁,不能理解為氣體,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了翻譯上的混淆。炁的正確理解,應該是一種Taoistenergy。道教徒認為,我們處於Taoistenergy field之中,世界的本源由道衍生,通過對Taoistenergy field的認識,運用道教的修鍊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收集Taoistenergy ,保持精神上的飽滿甚至靈魂不死。


氣是指心氣。
每個人都有,氣不同,所思所想不同。
聖人心氣陽和,邪魔心氣陰穢。
凡人心氣駁雜。
氣和主生,駁雜主惑。


「陰(太陰-月亮)陽(太陽)五行(金、木、水、火、土)」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7其實是陰陽與五行之和,這是儒家所謂的「和」的狀態,也是道家所謂的「道」或「氣」,都與「善」、「美」有著密切的聯繫。


嘻,養氣功夫,何必獨瞻道流?聖人氣象,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你不去窺那聖人之學,萬仞宮牆,是捨近求遠,舍大求小,無乃不可乎?
我雖不諳儒教功夫,卻知儒教極是精擅此道。現在你既有志於此,何不覓些子曰詩云的聖賢書來瞧瞧。不勝過道家許多?

《傳習錄》
【124】蕭惠好仙釋。先生警之曰:「吾亦自幼篤志二氏。自謂既有所得,謂儒者為不足學。其後居夷三載,見得聖人之學若是其簡易廣大。始自嘆悔錯用了三十年氣力。大抵二氏之學,其妙與聖人只有毫釐之間。汝今所學,乃其土苴。輒自信自好若此。真鴟鴞竊腐鼠耳」。惠請問二氏之妙。先生曰:「向汝說聖人之學簡易廣大。汝卻不問我悟的。只問我悔的」。惠慚謝。請問聖人之學。先生曰:「汝今只是了人事問。待汝辨個真要求為聖人的心來與汝說」。惠再三請。先生曰:「已與汝一句道盡。汝尚自不會」。

四書章句集注

朱子語類


知乎變成玄學場所系列。

道家的氣可以理解為等同於以下事物:
EVA里的AT力場
武俠片裡面的內力
外國玄幻裡面的魔力
七龍珠裡面的戰鬥力
……

只要掌握了道家的氣,毀滅地球還是拯救地球都在你一念之間。
只要掌握了道家的氣,不用太空梭,靠人力就能飛上太空無限存活,甚至跑到恆星,黑洞裡面,只要有氣護體,都是安然無恙。
只要掌握了道家的氣,長生不老不病不死是最基本的。
只要掌握了道家的氣,你能夠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那些說做不到的,那只是因為他們不是真正的道家,沒有掌握真正的氣的運用。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我老家的深山老林裡面有一個白鬍子老頭獨自修鍊掌握了氣的本質,飛升宇宙太虛。因為我和他關係好,所以他會傳音入密給我,告訴我宇宙的見聞,只不過,只有我能聽得到,其他人都不行,而他已經通過氣掌握了宇宙的本質萬物的構成,只不過這是個秘密他不會告訴我。

那些說我吹牛的,我告訴你們,要尊重未知事物,你不懂不要亂說,你沒見過不代表不存在。


道理始終在哪裡,聖人只是用那個時代能明白的語言重新闡述了一遍。說起哲學辭彙的含義,一定要考慮當時的人普遍的理解力。就像你回到1000年前,你怎麼在幾千字里讓人明白中風是大腦血管破裂,壓迫腦神經和腦神經缺血壞死導致的?無疑,你必須做很多似是而非的比喻來幫助理解。

很幸運,我們祖先使用的是象形文字,這讓他們的智慧更容易流傳下來。我可以看懂2000年前古書的意思。但500年前的英文跟現代英文完全不同,可以說是兩種語言。說起這個,是因為要解釋這個氣的哲學概念,確實要跟氣體的物理特性聯想一下。古人沒真空概念,所以在他們看來,氣體是無所不至,周流遍布,不可見,但又能通過它的運行的效果,風,來感覺到他的存在。所以啊,身體裡面的氣呢,就是運行在每個細胞旁邊的體液,它們在身體裡面周流遍布,無處不在,為每個細胞都帶去氧氣,營養物質,帶走代謝廢物。同時也跟淋巴,血液不停的交換物質。現在醫學才剛剛通過熒光造影術觀察到了淋巴的細微走向,離觀察體液循環還有段距離。體液的流動並不完全依賴淋巴,血管,在筋膜之間的空隙也有流動。

所以經絡並不是淋巴管。氣雖然還觀察不到,但看看那個部位的健康狀況,就知道氣的流通是不是受阻了。比如碰撞鼓起了個大包,那就是細微的損傷讓體液的通道堵塞,損傷後釋放和產生的物質讓經絡粘連了。

為什麼要說氣,不說體液,你一個古人想明白這個什麼是體液是不是要先上幾年學,在看看解剖學,做做實驗啥的,有這條件嗎?當然這是氣最古老的意思,在黃帝內經這書里有宗氣,衛氣,營氣。只是把體液的成分再分類而已。

到了後面,這個氣的概念不斷引申,有了更多的含義。在修行中精氣神三者相助為制。三者互相輔助,同時也相互制約了。神為精神的純粹度,精為各種生命物質的儲備度,氣為體液的通暢度。說起來太複雜,還是比喻簡單點。拿國家來比喻身體。神可以理解為政策法度和官僚體系的集合,精可以理解為國家儲備的各種物資,氣可以理解為通信,物流,道路系統。

政策法度和官僚體系想發揮更好的力量,離不開物資儲備和通信,物流,道路系統。不然來個天災,沒足夠物資,通信,物流,道路,政策法度再好,官僚再清廉高效都沒轍。反過來也一樣,混亂的法度,腐敗的官僚,同樣是物資儲備和道路,通信,物流的大敵。這三者互相制約,誰也不可能脫離另外二者的限制。想要達到更完美的狀況,必須一起進步。這就是性命雙修了。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有沒人看,就到這裡了。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迴風混合,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一紀飛升,智者易悟,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殘,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誦持萬遍,妙理自明。

理論學多了都沒用,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窈窈冥冥。不入於恍惚窈冥,難知其意。不會存無守有,難進其功。恍恍惚惚,窈窈冥冥久了,內氣發動。就知道什麼是氣了。
修行形神變化宏大複雜,氣這個詞含義太多,不過弄懂理法,就容易多了。
日常養氣,要事少身閑,少言,淡薄名利,戒色。有智不用。安於清凈。

再補充一段經典:
《玄關顯秘論》
……
其訣曰:
用志不分,乃可凝神,
灰心冥冥,金丹內成。
此余之所得也如此。

施肩吾之詩曰:
氣是添年葯,心為使氣神,
若知行氣主,便是得仙人。

惟此詩簡明,通玄造妙,故佩而誦之,自然到秋蟾麗天,虛空消殞之地,非枯木寒泉之士,不能知此。


人體是一個複雜系統,這個系統又包含許多子系統,如肌肉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等。各個系統並不相互孤立,而是相互聯繫,並在不同層次上組成新的系統,如肌肉系統、筋膜系統與骨骼系統組成了人體張力系統。
人體各個系統的穩定運轉是人生命運行的基礎。人體各個系統的退化和崩潰導致人的衰老與死亡。
可惜的是人體各系統依自然規律而運行,卻不受人本身意志所控制,人雖不想死卻必有一死。
人類從來沒有停止與死亡的鬥爭,當今主要集中在生物領域,但由於生物系統的複雜性,生物界的牛頓還沒有誕生,用演繹法去調整人體還只是一種奢望。
道家走的是歸納法的道路,不研究原理,而是通過總結經驗去調控人體系統。
而所謂的各種氣,可以理解為人體某一系統的參數。這裡有一個原理,就是控制的前提是觀察,例如,如果人可以時刻了解到自己的血壓,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血壓,即通過不同行為對血壓高低影響的反饋進行調整。道家通過某種方法,去感知人體或外界的參數,從而做出對身體的相應調整,以實現人體系統的穩定與持久,與系統失序相抗衡。
人體的衰老和死亡是人體系統在不同層次上失序累積不可逆到崩潰的結果。
而人體這種超複雜系統,正是當前人類無法掌控的領域,說直白點只能定性分析。
道教的方法有其價值,是對部分人體系統的較為概括的調控方法。
但畢竟需要從原理上徹底弄清,才能真正戰勝死亡的威脅。
當人類實現永生時,或許人類可以稱自己為神。


說說我個人的理解。不一定對哦,歡迎各位前來評論區討論。

學過高中物理嗎?學過的話知道電場和磁場吧?氣就類似於電場或磁場,它是無形的,但是它能提供一種勢,也可以說是一種無形的推動力量,在宇宙中,氣是推動萬事萬物運行的一股勢,在中醫中說人氣足氣虛也是一樣,氣虛的人身體缺乏一股運行整個身體機制的勢。


氣—炁
其實是個動詞不是名詞,是轉化的一個過程,所謂煉精化氣,鍊氣築基,就是把先天之水煉化成氣通周天,先天之水不足也可以採氣鍊氣轉化成水來不先天之水(腎水精)。
屌絲強擼灰飛煙滅,道友意擼羽化成仙。


氣這個概念不光在道家有,儒家也提過。宋明理學中有關理氣之爭,說白了就是唯物和唯心的辯論,理可以理解為一種內在精神,氣則是一種組成世間萬物的基本物質。所以氣最根本的意思應該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中的最基本的物質,世間萬物都由氣組成,輕清氣上升為天,重濁氣下降為氣,人取沖合之氣。《淮南子》中則說,「精氣為人,凡氣為蟲。」為什麼取氣為這個基本物質,大概是因為它最近似於道家中的道那種無形無為純潔無瑕的本質。當然道家是唯心的,因為道家認為道先天地而成,道生一,一生二……
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相互熏染借鑒,所以中醫中也提氣這個概念。因為精氣為人,所以人在胎前,有胎氣,胎氣渙散而有形體,這團受之天地的精氣不斷發散然後人就成長衰老了。中醫中的氣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包含先天父母給予的「腎精之氣」,後天飲食獲得的「水谷之氣」,從自然界吸收的「清氣和五臟內腑的「臟氣」,這些氣何在一起成為我們所要的正氣。
而道家中所講要修鍊的氣,則是最核心純正的精氣。這個精氣按理說是受之天地的,因為天地生而有人,人又生人也離不開天地之氣。保養天地之氣就要順天而動,制天命而用之,行天德,用天時,法天理。方能正氣養身。


不要試圖理解,只能感受。就像沒吃過鹽的你讓他理解鹹味是什麼,怎麼理解?


怎麼理解氣?氣就是緣分,戀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就是因為同氣相求。氣就是能量,人體心臟的跳動,新陳代謝的進行,都需要人體元氣的推動。氣就是人與自然相互感應的中介,白天陽氣旺人們精力旺盛,工作運動,晚上陰氣旺人們感到疲憊,休息睡覺。氣就是磁場,人生的命運,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是由五行磁場的生克制化來運作。氣就是世間萬物的構成本原,人死則氣散,國家滅亡則氣數將近。
修行人養氣養的是什麼?修行人養的是體內的正氣,《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足則邪氣退。


道家說的氣就是氧氣,人身體內的臟腑之氣和營衛之氣等,就是這些部位的氧氣。氧氣充盈就是氣足,這些氣中氧含量低或者運轉不通暢就是氣不足或者氣滯


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日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氣是什麼?是一種基本概念,它具體是個什麼,我也說不清,姑且就叫做氣吧。從上文可以看出,在宇宙混沌未開的時候,氣形質是一體的。然後這個混沌的宇宙發生了分化,就有了氣、形、質的概念。


現在有個超弦理論 據說可以解釋氣 但那理論本身沒得到驗證


我不是來回答什麼是氣的 ?我是想說道家沒有講過氣這個東西。無論是東周時期還是兩晉時期的新道家,都沒有講過這個。題主想說的是「道教」?。
抖個機靈~貌似《黃帝內經》有對氣的說法,和我們常說的「精氣神」中的氣應該是同一物。所以還是這是中醫的概念


每個人身體中都有氣的存在,普通人乃是無序之氣,因此感受不到。經過一些鍛煉,形成有序之氣,打通全身經脈,從而結成丹。


推薦閱讀:

「中藥是用幾千年的人命作為實驗來檢驗有效性的」,請問古人是如何記載這些有效性實驗的?
原來學中醫的你,後來為什麼反對中醫了?
從中醫角度評價人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呢?
如何打下中醫基礎?怎麼學?怎麼做?看什麼書?
從中醫角度看,喉嚨常年有白痰是怎麼回事?

TAG:中醫 | 養生 | | 傳統文化 | 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