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大雄的日本誕生題目是什麼意思?

這是什麼意思。。日本誕生是指的大雄們回去成了日本祖先造了個日本出來所以是日本誕生嗎?語法上這句話理解不通啊。。

諸位邀請了別不來答呀,這個問題我真想搞明白咋回事兒


既然題主如此誠心誠意地發問了,那就讓我不請自來地回答你吧。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可能因為我們對哆啦A夢系列電影發展的曲折歷程了解的不夠深入。那現在就讓我們深入一把!


首先,2016年的這部電影全名的層次如下(所有括弧都是後加的):
映畫哆啦A夢{新·【大雄『日本誕生』】}

官方英文名稱也印證了這一點:
36th Doraemon the movie: {【Nobita and 『the birth of Japan』】2016}

但是全名為什麼這麼複雜?而且原文明明是「的」(『の』)為什麼英文又翻譯成「and」?細心的知友肯定從「36th」想到了,這是個曲折的故事,確實要從1980年公映的第一部哆啦A夢電影說起——



(接下來的內容只是個人對這種命名規律演變過程的分析,覺得分析過程沒用的小夥伴直接略過吧,結論在第一分割線之前)


(印象中在一本咱們大陸出版社引進的解說書里大概這麼說:)
『作為哆啦A夢系列電影的開山之作,其實原本只是打算特別公映長篇一次,卻沒想到大獲成功(當年票房15.6億日圓),由此開始每年(除2005年主創人員大換血外)都有一部哆啦A夢世界的大冒險問世~』

偶然的是,1980年這部作品的名稱很自然是《大雄的恐龍》,但此後也許是為了向首部作品致敬,每一部作品名都沿用了「大雄的XXX」這一結構。(所以大家不要從後續作品往前推理,把首作的名字當成《恐龍》哈……)


這一命名方式經歷的第一個轉折點,是從1986年《大雄與鐵人兵團》開始的。
似乎在1997年的《大雄的發條都市冒險記》以前,每次作品的命名都是由藤子老師完成的。而1986藤子老師首次調整了彆扭的「大雄的」,與作品本名相匹配地,變成了「大雄與」。由此開始至2004年大山羨代時期結束,哆啦A夢系列電影的命名在「的」和「與」的細節上一直保持著搭配的嚴謹


註:其中所謂的1990年的「大雄與惑星之謎」和1993年的「大雄與迷宮之旅」是港台譯名,譯者肯定沒有考慮同「大雄與」搭配不當的問題。原作名分別為「大雄與動物行星」和「大雄與白金迷宮」。

(畢竟是為了用更少的字起到宣傳效果,譯者有意把「大雄與」的字樣省去了。因為,與「動物行星」「白金迷宮」這樣不明所以的物質性名詞相比,「惑星之謎」「迷宮之旅」這樣的短語更像是故事片的名字。這也側面反映出一個事實:含有「大雄的」時,該作品本名即使獨立使用也很自然;但含有「大雄與」的作品名,就應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獨稱作品本名會很彆扭)


最後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就是步入水田山葵時期的新版電影,這一時期最初較為混亂:由於新的主創者確實缺乏對哆啦A夢這一系列各方面(不只是電影,還有TV新番等等)的把握,便採取了很穩妥的策略:先是內部休整,2005年停映;而後從2006起,和TV版一樣,對原先的大山羨代時期的作品進行翻拍。但如何命名重製作品以區別於原作?



2006年
主創者只是簡單地在「大雄的恐龍」後追加了「2006」的字樣,而這一簡單易行的方法在對應的官方英文譯名中也被沿用至今。
2007年,細心的女導演寺本幸代重新定義了命名方式:在作品本名之前連寫一個「新」與原作區分,或是怕不明顯,還特意添加了類似副標題的『~7人の魔法使い~』,實屬創新之舉。
(在所有重製作品中,這一部的評價至今還算是最高,主創的用心程度從命名都能看出來啊)

2008年
出問題了,作品本名明明是故事性質的名詞「傳」,卻沒有遵照一貫的傳統搭配「大雄」,用了應該與物質性質名詞「綠巨人」搭配的「大雄」。雖說可能是為了避免日文名稱中反覆出現『の』故意錯用,但其實沒多大必要,『の』和『と』原本發音就很接近;而且緊接著的『緑(みり)』和『』發音更接近,從哪方面看都不合適。

(綠巨人傳的評價之低,可能與期望值過高或者風格的把握不當等有關,但主創在命名上的考慮不周也應該是創作不夠成功的必然結果吧)


2009年開始,重製作品的命名終於趨於穩定,主創似乎考慮到「大雄的/和」的致敬意義,不再視其為無關緊要的定語,而是將其正視為原作名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整體前加「新」,並用間隔號醒目地分開。而且,完全保留了初期原作名稱中「的」與「和」使用混亂的情況。相對地,對於原創作品的命名,也完全遵照了大山羨代版中後期藤子老師的命名規律。至此,哆啦A夢系列電影的命名規則應該算是完全成熟了。

結論

基本模式是『「系列標誌」+「大雄的/與」+「作品本名」』。

首先不論哪個時期,最前面都冠以『大長編ドラえもん』(漫畫版)或『(映畫)ドラえもん』(電影版)作為系列作品的標誌。

然後對於不同時期的日文命名規律如下:

1.大山羨代版初期(1980~1985):

不作任何區分,作品本名前綴一律為「大雄的」『のび太の』。

2.大山羨代版中後期(1986~2004):

當作品本名為表示故事性質的名詞時,前搭「大雄」『のび太』;
當作品本名為表示物質性質的名詞時,前搭「大雄」『のび太』。

(「大雄的」這很好理解,大雄可以擁有一個故事,但不能擁有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事物,所以用「與」來聯繫大雄和這個事物,不就構成了一個傳奇故事嗎)


3.水田山葵版初期
(沒有統一規律,只是實際狀況的羅列):

①在全名末加入年份與原作相區別(英文官譯沿用此方法至今)。
『映畫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恐竜2006

②在「大雄的」和作品本名之間加入一個連寫的「新」;並加副標題以區別原作。
『映畫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魔界大冒険 ~7人の魔法使い~』(2007)

③混用「大雄的」和「大雄與」。
『映畫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緑の巨人伝』(2008)

4.水田山葵版現狀及舉例(2009年及以後):

①對於原創作品,命名規則同大山羨代版中後期

②對於重製作品,一律視原作名為整體,在「大雄的/與」前加「新」,並用間隔號分開。

『映畫ドラえもん 新·のび太の宇宙開拓史』(2009)

『映畫ドラえもん 新·のび太と鉄人兵団 ~はばたけ 天使たち~』(2011)

③對作品本名含義不夠明確的,還添加了副標題。
『映畫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と奇跡の島 ~アニマル アドベンチャー~』(2012)

『映畫ドラえもん 新·のび太の大魔境
~ペコと5人の探検隊~
』(2014)


------------------------第一分割線---------------------


回歸問題本身,乍一看真的如知友們所言,稱之為「大雄的日本誕生記」更好一些,不然就必須改成「大雄與日本的誕生」。但在實際應用中,甚至可能包括主創人員在內,大家都習慣只用「大雄的/與」其後的本名對每部作品來進行稱呼和指代,也就是說,把「日本誕生」看做了整體,與「大雄的」構成偏正式。很少有人考慮到能以「【大雄的日本】誕生」這種主謂短語的方式來理解,不過倒也確實存在一點歧義。


但是,就個人認識來說,「大雄的日本誕生」這一提法沒有原則性問題。由上述歸納出的結論我們可以看出,除了開山之作的偶然外,所謂需要用「大雄」來搭配的「物質性質的名詞」,無非都只是在地點名詞或者人物名詞前加了一堆修飾限定詞:

?(大)(魔)境

?(海底)(魔鬼)岩石城堡

?(機器人)兵團

?(恐龍人)騎士

?(動物世界的)行星

?(雲上世界的)王國

?(白金構築的)迷宮

?(夢中幻境的)三劍客

?(運行在銀河中的)超特快

?(長著羽翼的)勇者

?(機器人的)王國

?(被風孕育的)使者

?(蘊藏奇蹟的)島嶼

?(生產道具的)博物館


而所謂需要用「大雄」來搭配的「故事性質的名詞」的完整構成,

要麼直接是「地點名詞+表示故事的名詞」

▲魔界+大冒險

▲宇宙+小戰爭

▲平行世界+西遊記

▲阿拉伯+神話故事

▲南部之海+大冒險

▲太陽王國+傳說

▲人魚世界+大海戰

▲宇宙+英雄傳記

要麼就是「地點名詞+動作+表示故事的名詞」

◆宇宙+開拓+史記

◆(異世界)+創世+日記

◆發條都市+冒險+遊記

◆宇宙+漂流+遊記

◆貓狗世界+時空錯亂+傳記


在這種強行拆分之下,「日本誕生」可以看成是「地點+動作+(故事名詞)」,只不過故事名詞「記」被省略了。雖然像是特例,但總之絕不可能歸入前一類,「誕生」即使被看做名詞,也不表示地點或者人物。


【2016/08/04 補充】
「大雄的」這一提法有了新認識:
在我個人看來,哆啦A夢的電影長篇故事在大山羨代版中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喜歡以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歷史文化背景為依託,由此展開想像開始了大冒險。正因為取材於現實生活,虛構出的故事很耐品。
有的直接拿來用,比如《大雄的平行西遊記》《大雄的一千零一夜》;有的間接影射,比如《大雄與動物行星》《大雄與雲之王國》。

看到以上這個層次感分明的例子我們應該能悟出一條隱性規律:
當冒險的舞台是完全虛構的時候,需要增加觀眾的代入感,直接以冒險的舞台命名作品便有利於這一點。而這個虛構的舞台只是在「哆啦A夢」「大雄」的世界裡才存在,沒人和他爭沒人和他搶,一個「與」字平等地聯結起「人物」和「地點」即可訴說一段傳奇。
但當冒險的舞台取自於現實的時候,觀眾的認知里包含了既有的經歷和體驗,如果不對故事加以聲明和限定,就可能只剩下荒唐可笑,甚至可能誤導年齡較小的觀眾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大雄的」這看似不起眼的修飾詞,會提醒每一位觀眾,哆啦A夢的故事是一個平行世界、大雄他們的每一次非凡經歷都對現實世界毫無影響、大家的每一場觀影體驗都是一次愉快的想像之旅,即使幻想的對象在現實中有對應,落幕時到站了一切也就結束了,和現實毫不相干。
所以直接取材於現實的故事都應該以「大雄的」作為限制,因為那是屬於大雄他們的、平行於現實的世界。這要是叫「大雄與日本的誕生」,如果哪一情節與現實不符,估計主創們就要被告歪曲歷史了……(再往遠了說,要是明年演的不是「南極大冒險」而是翻拍「南海大冒險」,後果……)大雄的日本誕生」,正如「大雄的西遊記」、「大雄的一千零一夜」一樣,是只屬於大雄他們的、不需要現實對他們指手畫腳的理想天地啊!
如果藤子老師當年真的是出於這種考慮,而不只是咬文嚼字,真要佩服他天馬行空想像之下清醒的頭腦!(補充完畢)

而且另一方面,鑒於藤子老師1986年之後的認識和命名情況(原《日本誕生》是1989年公映的),應該不會是誤用。這也許不是特例,我覺得或許日語中「誕生」一詞有著類似故事性質的含義?由於缺乏相關語言知識,這裡我沒有辦法下一個明確的論斷,期待有識之士點撥!


===========第二分割線==========

最後,前面還提到一個問題是,英文官譯和原作品名的矛盾。其實這個情況發生不止一次了——

一般來說,官方在翻譯成英文的時候,「大雄的」應譯為「Nobita』s」,「大雄與」應譯為「Nobita
and」,然而並不全是這樣。至少,上面所提及的大山羨代版初期(1980~1985)錯用「的」和「與」的情況,在英文官譯中都得到了修正。比如:

「大雄大魔境」=Nobita and the Haunts of Evil

「大雄海底鬼岩城」=Nobita
and
the Castle of the Undersea Devil

但事實上「Nobita』s」這一說法必須要接故事類的詞,而描述這個故事是關於什麼的,還是要描述具體事物。那不如直接譯成「Nobita and 具體事物」來的簡潔。於是其中一些作品在譯成英文時也被強迫換成了「Nobita
and」。比如:
「大雄發條都市冒險」=Nobita and the Spiral City
這樣看來,「大雄的日本誕生」=Nobita and the birth of Japan,也算是合理簡潔的譯法吧。

回答到此結束。
【以上結論完全為個人觀點,以上分析完全為個人見解。所引述專有名詞全部來源於日文官網和百科詞條。】

≡≡≡≡≡≡≡第三分割線≡≡≡≡≡≡≡

【2016/10/19 題外話】

先謝謝每一位點贊和支持的朋友,其實這本就該是個小眾的問題,真沒敢想過居然破了20贊……

重回知乎,也是拜考試所賜。被要求自選題寫影評,思來想去還是最放不下它,借著答完卷的激動,晚上回來主動來揭這個傷疤了(挺忐忑,不知道閱卷老師會不會也來知乎看這些話)。


這裡先回復題主了。也沒什麼需要疑惑的,只不過是應對了現實問題。答主也在成長,也想用心做好每件事。回看事情本身,首先是我自作多情地不請自來,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帶著極大熱情的「強答」。既然這本就不是屬於我的舞台,那我就悄悄地走正如悄悄地來,沒必要喧賓奪主。否則再怎麼澄清也都像是在衛護自己——即使我是想衛護知識本身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答主也沒有時間和精力,應對那些講不了道理的人。


「外來文化輸入正在侵蝕中國。這個片兒其實是在醜化中國,你已經被不良思想控制了,你必須抵制……」如果這種沒搞清「是什麼」就強行解釋「為什麼」、強迫別人「怎麼做」的無理言行帶來的壓力,僅僅來源於互聯網,我大可當成是小毛病,不當回事兒繼續正常交流。但最可怕的是,這股洪流來源於至親的知識分子長輩,依仗著「比你多得多的社會閱歷」,強迫改變「你思想的毒苗」。甚至不再給向他們說明事實的機會:「我看到的就是事實,你敢說你看得比我透?」


面對所有這些不被理解,答主也曾想站出來大聲疾呼,也相信人們沒那麼多惡意。但現在自己明白,很多時候語言文字只是個承載工具,它並不是思想本身能不能傳達到位,不只是在於發聲者,更在於接收者——接收者是否能敞開心扉,去思考言語承載的想法是否能拋開過去經驗中的套路,去開拓新的認知

所以答主現在不去自己大聲疾呼,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更多人身上——希望更多人不是揪著哪個詞兒哪句話斷章取義,也不是用已有的經驗去仲裁是非,而是大家先一起用心感受、體會,這才是交流的前提把目光從言語轉向事實本身,甚至很多矛盾不需要再用語言文字,也都能解開了。(就怕人們覺得「活了這麼久,我有豐富的經驗,已經看透這個社會了」而封閉認識、充耳不聞。難道經驗就全是對的不成?經驗還告訴我們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呢,沒有用心體會和思考,這樣的經驗有價值嗎?

但這也只是期望,我的生活中依然總充斥著各種「XX壓倒一切」的可悲事實,我不希望那些真實意圖魚龍混雜的「愛國言行」,強行把我變成被壓倒的那個。還是我說的那樣,我也在成長。選擇匿名,先留給自己一個清靜的成長空間。直到認知足夠成熟,言論夠有分量時,再面對在明處在暗處的他們,何恃而往?我當然會重新站出來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我也對自己的判斷足夠有信心——但至少是在大多數人都足夠理智的時候


而另一方面,回答這個問題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哆啦A夢系列作品的內在品質——不是娛樂產業化之下粗製濫造的消費工具,而是作者本著對這種創作形式的熱愛而奉獻出的結晶(現狀我不是很了解,但藤子老師那時候確是嘔心瀝血之耕耘)

所以即使匿名,我還是想留下點痕迹,即使其實是多麼微不足道、即使看到的人可能會很有限。但認識可以被傳播,因而擁有巨大的力量。我還是相信這一點點火星,能讓不被污水打濕的柴薪被點亮,把光明傳遞下去。


一時興奮沒停下來,可能寫的很亂,請見諒。但說真的,這段日子心裡一直感覺很堵,現在算是給自己做個了斷吧。(停更)


我覺得按照劇情翻譯成「大雄與日本的誕生」或者「大雄的日本誕生記」比較好


推薦閱讀:

如果你擁有哆啦a夢,你會選擇如何的方式活著?
有沒有哆啦A夢的特別一點的禮物?
正面剛的情況下怎麼打敗哆啦a夢?
看哆啦A夢長大的人都成了什麼樣?
哆啦A夢故事所在地的城市原型是哪裡?

TAG:哆啦A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