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評分到底有什麼用途?

現在有很多徵信行業都推出個人信用分,我很不理解這些分數到底有什麼用途,這類個人的評分準確度高嗎?


雖然問題里寫的是「現在有很多徵信行業都推出個人信用分」,不過從近來的發展趨勢看,類似的評分產品已經不局限於徵信(金融),觸角甚至延伸至招聘,婚戀等行業。

京東金融提供的消費金融類產品之一就是小白信用。小白信用在底層既包括了針對金融履約行為的風險類模型,也包括了基於大數據設計的其他模型(比如社交人脈,職業/收入預測等)。

信用評分機制出現的原因,從整個徵信行業的原始驅動力來說,消費類信貸的井噴式需求是關鍵因素之一。

若干年前,國內銀行在審核個人信用卡的時候,往往要通過上門走訪調查等方式來對客戶進行了解。為了規避風險,甚至不惜拋棄整個大學生群體。

而現在,京東通過白條把錢借給你而不需要任何人工審核,核心技術就在於背後的風控系統。在你等待的零點幾秒之間,系統已經調取分析了大量關於你的數據,並根據各種規則來進行判定。整個過程對於客戶來說是無感知的。

這套風控系統輸出結果的具體表現之一,就是信用評分系統

通常信用評分類模型都屬於所謂概率類模型(比如logistic regression),也就是說輸出的結果是一個連續的數值,類似於違約概率的某種變換(比如log odds)。把這個數值做相應的調整(線性變換,取整,上下限截斷等)就可以得到一個分數,常見的範圍如300到850之間(FICO)。

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可以根據這個分數決定授信與否,授信額度,利率等。

當然,具體的決策並不僅僅依賴於一個或幾個簡單的分數,還有很多其他的策略都有可能產生決定性影響。比如說,VIP用戶和黑名單用戶都會被單獨處理。

而對於客戶來說,通過了解自己的信用分數,可以更好的做出決策。

舉個美國的例子來說,如果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發現自己信用分數很低,那麼最好不要去申請那些附加權益很多的信用卡,因為這類信用卡往往是銀行提供給中產以上階層人士使用的,你申請了,被拒絕的概率很高。

而你申請的這個行為和被拒絕的這個結果,都會被記錄在冊。短期內你如果想申請其他的信用卡,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比較現實的解決方案是先去申請一張比較容易獲批准的信用卡。比如,較小的金融機構發行的信用卡。通過這張卡,積累一定的信用歷史之後,再去申請更好的卡。

另一個例子是,當你發現自己信用分數很低時,申請房屋或汽車抵押貸款的利率會比較高。如果你稍微忍一忍,積攢一段時間的良好記錄,讓信用分數漲上去,那麼就可能會節省大量利息。

客戶通過觀察自己的信用分數變化,也可以獲取一些額外的信息。比如說,這個月的分數比起上個月突然大幅下降,為什麼呢?檢查了一番賬單,原來是發生了冒名申請,盜刷等欺詐案件。這種情況下,客戶就可以及時向金融機構申訴,避免更多的損失。

以上描述的是常見的金融領域的信用評分的意義。

一些互聯網企業推出的信用評分機制,除去風險評價的目的,更有吸引流量的作用。

比如說,當你的信用分高於一定分數的時候,可以享受xx公司提供的免押金服務。可能你本來沒想去消費,但是因為自己有了這樣的福利(類似於一張優惠券),順便去試一試也不錯。那麼這樣就實現了幫xx公司引流的作用。

投桃報李,xx公司也會把你的使用數據(有無違約等)回傳給這家信用分數提供商,以更精準的對客戶進行營銷。

本文作者:京東金融-消費者金融部-信用管理部 張登峰


個人信用分主要是從歷史信用、賬戶等級、還款能力、行為偏好、社交關係等幾個方面對個人的一個綜合評分。由於掌握的信息、數據不一樣,不同平台推出的信用分也有所差別噠。就比如說我開通的芝麻分和甜橙分兩個分數也不一樣的,因為芝麻信用和甜橙信用兩家的擁有的數據不一樣呀~所以不能說誰更精準,但是他們都是有自己專業的模型判斷每個人的信用分的~


然後題主所說的信用分的用途,題主可能沒有關注過這些福利及活動吧,反正我有使用自己的信用分參加一些活動啊,領過住酒店的券和租車享受過優惠~只要你的信用分高,用途還是很多的~


當你的信用分達到一定數值時,就可以享受到良好信用所帶來的便利了,總之也是提倡大家保持自己的信用良好,好信用可以作為個人標籤,隨著互聯網徵信的發展,信用好的人會獲得更多福利噠!(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我們回到一個很傳統很普通的場景中,一個名叫爪哇國的村子,村子裡有個男孩叫小明。

小明從小就是一個好人。

別的男孩子偷棗、打狗、揪女孩子的辮子的時候,小明從來都不做這些事。他尊敬老人,愛護動物,自律努力。在學校里,他努力學習,從不作弊,幫助同學。

大家都說,小明真是一個好人。

長大後,有一天,小明說他要離開爪哇國,出去看看。但是他沒有錢。他向爪哇國的村民借錢,並保證一定會還。

大多數爪哇國的村民都原因借錢給他。

這就是人品。

和熟人長期打交道之後,人的名樹的影,大家對這個人就會有一個評判,這就是人品。可是這個對一個人的評判很難傳遞給陌生人,也很難衡量比較。

在一個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中,人口流動性增加,我們不僅要和熟人打交道,也要和陌生人打交道。原本通過熟人之間完成的事,漸漸分工成為不同的產業。這時候,就產生了信用分。

現在很多機構都推出了信用分。這就像在一個村子裡,每個人都對小明有一個判斷。縱然小明是一個好人,但也有人不喜歡他。於是推出信用分的機構開始推廣他們的信用分的使用場景。比如支付寶的信用分,會影響花唄的額度、借唄的額度和利率、飛豬上信用住的服務、共享單車免押、借書、借傘、租衣服、租房等等各種各樣的場景中。當一個信用分可以使用的場景越來越多,它就越來越準確,也越來越有效力,它認為好的人,可以得到很多服務,於是大家都會傾向於維持好的表現,這是信用分的反身性。

商業社會成熟度越高,信用分維繫的服務越高,那麼信用分的價值也就越高。


騎ofo不用押金


很多共享的產品我都沒給過押金


對個人有很大影響。


本質上是為了盈利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人人都希望把分提高一些。你要想把分提高,肯定會付出一些代價,代價就是錢,或者是一些個人隱私。你看前一段時間,刷芝麻分的新聞此起彼伏。暫且不提填滿資料提不提分,能用金錢買的信用,你覺得真實嗎?

民營的這些信用分,國家都不認可。民營的信用分也只局限於自家的平台,只有芝麻分現在做的相對來說大點。總之信用評分和信用報告,都反應不了一個人的信用到底怎麼樣。


從發放貸款的組織的角度,談談信用評分的用途:

1.整合多維信息。

風險評估,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單從人的基本信息出發,性別分男女,年齡分5段,學歷4類,住所地所在34個省級行政區劃,就能把人分成1360個小群體。更何況信用的評估有成千上萬的維度,人的大腦能勝任?信用評分就是把這些多維的信息整合到一維的分數上,讓你能有直觀的認知,這個客戶屬於400分的群體,那個客戶屬於600分的群體,清楚瞭然。

重點:評分把人腦從多維的信息風暴中解救出來

2.用於特定目標的博弈

每一個評分都是有目標導向的,比如我給你的信用評分,就是一個評價你還得起錢的概率的工具。你看到的是:你信用評分200分,我作為信貸機構,我看到的是:你屬於200分的客戶群體中,這個客戶群體在我這裡的還不起錢的概率是50%。

接下來就是概率和博弈上場了,你所在的群體違約概率是50%,我借給這個群體2元錢,期望損失是1元,我該怎麼玩?讓這個群體還我1元的的利息我就不虧了嘛。讓這個群體還1.5元我就賺。

重點:評分具有特定目標導向,用於概率博弈。所以基於不同的目標就會有多種多樣的評分,你因為我有700分的信用評分就讓我能夠回復女白領女大學生的社交狀態?你確定?!

3.讓策略/政策落地的時候能夠整齊劃一

上峰指示:嚴控金融風險,嚴控信用風險。

怎麼個嚴控法?這個風險審核想的「他二大爺北京沒有房所以不放款」,那個風險審核想的「他兒子在幼兒園騙同學的棒棒糖所以不放款」,還有一個風險審核想的「他經常去圖書館借書不還欠下一大筆滯納金所以不放款」……面對這樣的局面,管風險的BOSS會哭的好嗎!所以引入信用分,嚴控的方式就是200分的客戶群我直接一刀切不放貸了。為啥?200分的客戶群違約概率50%了,我直接把我的客群中剔除一部分違約概率在50%的客戶群,我這就是在實打實的嚴控風險,不是嗎?

重點:借用評分,能讓風險政策和策略整齊劃一地落地執行。

就這樣吧。


來,我先跟你講講徵信的大背景。
金融中,信息不透明,就意味著風險,所以風控是很重要的環節。這兩年互聯網金融大熱,然後發現,誒?很多信息不正確啊,很多信息沒法得到啊!徵信很不健全,根本就沒法好好做風控啊!所以,在當前中國的經濟行為中,徵信遠遠還沒有跟上節奏的!
再來,風控是放貸機構、企業需要做的事嘛,跟信用評分的關係是撒?嗯,的確現在徵信有很多產品,黑名單、反欺詐什麼什麼的,比方說如果你進入某行的黑名單,然後你可能好多家銀行都沒法申請信用卡了對吧。但是,這屬於失信後的影響。如果借貸的人在事前並不知道這個規則,那豈不很冤枉?如果借貸的人在事前就知道這規則,故意借了很多錢然後跑路,放貸的豈不很吃虧。所以,徵信這個網,得建立起這個社會規則,守信的行為,不守信的行為都有被記錄。你按時還款按時繳費,你很守約,那你就可以享受更好更便利的生活經濟條件,你老不還信用卡,你老是手機話費透支,你還套現了就扔號,那對不起,你的信譽會低,你再想借錢,額度低,可能利息還高。甚至借不到。其實央行徵信報告老早就有了的,但是涉及的數據沒那麼廣,應用的範圍也沒那麼廣。
嗯,所以接下來就該說為什麼是信用分了。
分值直觀啊!好不好,有多好,一個簡單的分值背後,是幾十甚至幾千維度的模型,但是對普通大眾怎麼解釋咧?教育起來成本很高呀,直接一個信用分數字,多少分以上有什麼優惠,多少分以下會怎麼樣,不是很直觀明了嗎?
還是那句話「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暢通無阻」。

當然,徵信還在逐步完善中,很多行為準則什麼的是逐步添加的,比方說,上海是去年年底宣布亂放鞭炮要入徵信之類之類,類似的還有很多,可以關注一下「查徵信」微信號,沒事看看學習一下!


信用評分的用途當然是評價你的信用。至於準確度,看你對於精確度的要求了。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普惠譽做得就是你所謂「信用評分」的事,不同的信用評分對應的是你的融資利率不同,因為不同的信用分代表你的風險水平不同。比如美國國債標普評的是AA+,你的國債利率就可以是一個低的水平,但是烏克蘭的國債穆迪就評了個Caa3,這意味什麼呢,意味著如果你有100塊錢,你拿他買了烏克蘭國債,那麼這100塊錢就沒了。當然,上邊一句話主要還是為了保持段子的前後完整性,實際上你的100塊只是肯定不會按時還了,還不還還多少得另說。

因為國際上很多金融機構都依賴評級機構的評級來決定債券的利率水平,所以三大評級機構的權力就很大。但如果你的信用評分不被別人認可,那就沒個鳥用,比如之前一堆亂七八糟的人搞得P2P的評級。

至於個人的信用分,當然也是類似的了。信用分意味著評級機構對你的風險水平的評價,如果這個評級機構被很多金融機構認可,那麼這些金融機構就很可能根據這個評級機構的評分來確定是否貸款給你以及你的貸款利率的高低。

當然,現在芝麻信用的信用分也被很多消費類的機構認可,比如酒店、租房、出行之類的,但是這些行為的本質仍然是金融機構的授信和貸款,屬於消費金融的範疇。未來,隨著芝麻信用被越來越多的機構認可,以及消費金融範疇的拓展,信用分還會被應用於更廣泛的領域。

到時候,沒有信用寸步難行,也許真不是一句空話。

所以,好好愛惜你的信用分吧。


推薦閱讀:

在審核中,你最難忘的不良貸款是哪一筆?為什麼?有什麼警示嗎?

TAG:信用 | 風險控制 | 徵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