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師行業中,對半路出家的心理諮詢師的普遍評價是怎樣的?

本人本科和研究生都是讀法律,對心理諮詢有濃厚興趣,現在正在備考三級心理諮詢師。覺得心理諮詢師可以給自己帶來很強的社會認同感,希望考取證書以後可以從事心理諮詢行業。

眾所周知,心理諮詢師考試幾乎沒有門檻,那麼接受過專業系統的心理學、醫學方面教育的心理諮詢師對像本人這樣的半路出家的心理諮詢師群體是如何看待的?


看評論,還好都沒噴我,但還是要回應,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當然都有靠譜不靠譜的,這就是監管體系的問題,跟本答沒啥關係。說句不好聽的,科班出身的靠譜和不靠譜比例,跟非科班出身的比例相比,應該也是甩幾百條街吧。拿個例來比較沒有意義,低學歷也有成功逆襲的,高學歷也有廢材,所以大家就不要追求高學歷了?

對於問實習期海量文書的,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督導會有不同要求,不過一般來說都有些共同的要求。以個案為例,Intake summary(國內叫什麼,開案評估?), recording(過程記錄和分析?), 還有各種report,比如中期評估報告、結案報告之類。其中最可怕的就是recording。做個案,除了現場督導、聽錄音或者看錄像之外,還要有全文字記錄。每句話都記下來,一句一句分析,然後要有自我反思和下一步計劃。實習期間文書要求一般都特別嚴,做一小時個案寫一天文書都不奇怪。根據專業和學校不同,實習期一般都要求幾百乃至上千小時的臨床時數,對於輔導學和臨床心理學的學生,臨床時數一般只計見個案的時數,準備和文書工作不算。社工特別一點,因為社工的專業訓練中個案只是一部分,小組、活動、項目等等都要訓練,臨床和非臨床很難明確區分,所以社工實習時數會更長,做的事也更多更雜。

以下是原答:
這是一個吐槽的回答。其實……國內除了海外科班受訓留學歸來的以外,基本上就沒有科班出身的心理諮詢師。(這麼說應該要被噴,所以我很慫地匿了,過幾天可能就刪了。)

國外的臨床心理工作者,一般來自臨床心理學、輔導學(counselling)、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專業內要學什麼科目,各多少學分,多少小時的專業實習,實習內容包括什麼,怎麼評估專業能力,都是非常系統非常嚴格的。其中的臨床心理學,很多都是碩士階段才設的專業,並且只錄取心理學或相關專業學士畢業的人,門檻很高。臨床心理行業成熟的地方,對專業訓練嚴格到,即使是同樣名字的專業,如果課程設置或者實習設置達不到行業認證標準的話,拿到了學位也不允許從事臨床心理工作。舉個例子,海外的這些專業一般都會有一門非常重要的課:職業價值觀和職業倫理。學這門課的過程就是「被洗腦」的過程,學完以後整個人的思維方式甚至性格、三觀都有可能發生變化。行業監管嚴格的地區,相關專業的學生,價值觀這門課如果掛了的話,呵呵,這輩子別想進這行了吧。實習就更別說了,超級嚴格和繁重的實操、訓練、督導、反思、海量的文書等等等等。我見過太多人在實習過程中崩潰甚至引發情緒病,拼了命熬過來的也有不少人說這輩子再也不想讀書,可見這實習有多苦。然而這種「苦」,是為了保證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因為人的心理很脆弱,專業能力不夠的臨床心理工作者對於來訪是一種災難。

反觀國內,相關專業人士基本沒有條件接受這種嚴格的高水平的訓練。單說臨床心理學,設置這個專業的大學本就極少,非臨床的心理學或醫學專業的倒是挺多,但也就是相關知識比非專業的人多一些。知識這種東西,是最容易補的,非專業人士參加靠譜的培訓也可以獲得,只是未必有專業人士那麼系統。然而在心理諮詢這行,知識只是基礎,價值觀、理念和專業訓練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果拿國內半路出家的諮詢師和「科班出身」的諮詢師相比,我覺得,起點其實差不太多。國內專業畢業的諮詢師和非專業畢業的諮詢師相比,優勢是學校里的資源相對集中一些,知識一般會系統一些,實操的機會多一些,但也就是相對的吧。這個差距,放到真正科班受訓(接受海外系統的那種科班受訓)那種系統里去看,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吧。

所以,題主想做心理諮詢師,首先要把行業價值觀和倫理吃透到骨子裡,然後切記要找靠譜的培訓,特別是系統的知識和實操培訓,找靠譜的督導,沉下心來學,好好學和練個幾年,一點一點成長吧。


基本上不認心理諮詢師的證。

只看:是否系統學習過心理學(未必非要去學校上課,但一般來說上過課的總是好的)、參加系統培訓、是否做過諮詢、是否有督導老師。

只要有後者,我認為跟科班出來的沒啥區別。


推薦閱讀:

中央 4 報道心理諮詢師日薪達 9000 元,真的嗎?
國內有哪些好的心理諮詢師培訓機構?
為什麼我總能在厭惡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什么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
如何開心理諮詢室?

TAG: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