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巅峰时期发生鸦片战争,中国会输吗?为什么?究竟什么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首先,鸦片战争输在蒸汽机上。虽然英国海军还是一支风帆动力的木制舰队,但远征军携带了十几艘蒸汽拖轮。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大国之间的战争中使用蒸汽机,可以说鸦片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靠这些蒸汽动力,战舰才能在内河和沿岸拥有高机动性,在帆船无法到达的角度攻击炮台,;才能实施有史以来第一次重型炮舰内陆突击(其他海军深入内陆的作战,主要靠划桨运兵船),切断大运河迫使清朝投降。关于这一点,我之前的答案已经详细谈过,这里不再多说。
历史上有哪些当时看起来在下很大盘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的事? - 马前卒的回答
查长江入海要口以鹅鼻嘴为第一门户, 山势陡险,突起江中,江水直趋,傍山而下,江面深洪甚窄。 自江口以至京口,绵延数百里,望之虽汪洋无际,其实水浇滩高,沙线缕结,或南或北,曲折纡回,虽生长江滨之沙渔等船亦往往搁浅,视为畏途。鉴按稽地图,旁参舆论,博访熟识水性之渔户,咸以为该逆大船断难飞渡,火轮杉板等船虽可窜人,亦不敢远离大船巢穴。
除配属各纵队的几艘轮船而外,还有“弗莱吉森”号、 “麦都萨”号及“伯鲁多”号三艘轮船,也随队上驶。这三艘轮船的首要任务,在于照应领先行驶的那支舰队,但同时对于其他船只,在有需要时,也准备给以援助。 “复仇神”号和“伯劳西伯”号两轮随队前进,前者负责领航,并用旗语报告扬子江各段的水深。这支舰队从吴淞启航的时候,一共有十条轮船随行,等舰队驶至扬子江上游,又有两条威力强大的轮船一“德赖为”号( Driver)和“梅姆隆”号加入。
其次,近代军队的火器化意味着实力对比遵循兰开斯特方程,意味着密集队形也能输出足够的远程杀伤力,军队战术出现了以力破巧的简单化趋势。平民乃至贫民士兵的战斗力逐渐和多年训练的封建武士接近。
从兰开斯特开始的胡扯
而且兰开斯特方程意味着军队的相对优势会被放大成绝对优势,火器化的国家军队很容易压倒各地的封建力量,把财政和征兵权集中到自己手中,进一步提高国家军队的战斗力。集权化和战术变化相结合,打造了前所未有的近代军队。这个趋势在15世纪后的整个欧亚大陆都很明显,但欧洲因为战乱频繁和内海后勤优势,尤其明显,最终打造了几支能压倒其他地区封建国家的军队。
关于封建社会的论述,可见我之前的回答:
特别白的《大明武夫》和其他书怎么样?能说说你们的看法吗? - 马前卒的回答什么是“事实上的封建制”?。这意味着大多数管理权是家族世袭的,有固定等级和权限范围,相对皇权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名义上独立生活的民众在很大程度上和封建主有人身依附关系。比如说军官身份和军人身份,在大明朝就是世袭的,在其他朝代也多数是世袭的。(高层指挥机关需要选拔,但中层军官世袭,士兵也世袭,进入高层军官的预选行列也靠家世,成为将门的基干军官更要世袭)。各县的胥吏也基本分行业世袭,比如说管户房的吏典,基本就是家传一套全县的土地税收数据,别人无从插手。至于税关的助手、各乡的管事、民兵头目,各村的长老,要么是家族世袭,要么是当地大户的附庸。这才是统治集团和国家机器的主力。而貌似反“封建”的科举制到了王朝中后期,也必然是利益交换和权钱交易的工具,被官僚世家垄断了相当的位置。
这样的社会尽管没有独立王侯,也同样算是封建社会。底层平民看似“自由”,实际上和贵族封建邦国时代类似,也要依附于这些基层封建主才能生存。这就是我认为秦汉之后的中国是官僚化封建社会的原因(之前为邦国封建社会)。在这里,封建二字指的是社会靠家族分权和分肥惯例来搭建基本统治秩序,靠人身依附性来发起经济或军事动员。具体要不要把这个秩序挑明为实际上的裂土封疆,那就看具体的统治需要了。王朝鼎盛时期一般不会乱封异姓,王朝早期和末期就需要给军阀、大吏封王封侯来屏护中央;内地一般保证军政首长是国家任命,在北方边境和蛮荒之地,往往就要给军人事实上的封建世袭权,或是干脆任命蛮族土司来“羁縻”。但务必记住,即便在王朝最鼎盛时期,在皇权最强大时期,在最富饶的内地农业地区,大多数中层职务和相当一部分中上层职务也是世袭的。那些非正式但是非常重要的基层管理职务,几乎完全是世袭的。家族传承的不仅仅是职务,还有代代相传的统治艺术和关系网,以及和其他封建头领之间妥协的权责边界。
关于火器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冲击,请看:
有哪些被视为「传统」的事物其实历史不算长? - 马前卒的回答西方历史书经常告诉我们,可移动的火炮炸碎了西欧诸侯的城堡,火枪击穿了骑士的铠甲,从此中世纪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这个描绘虽然粗糙,但的确说明了大趋势——火器时代的战斗遵循兰开斯特战斗方程,即军队实力和本身战斗单位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冷兵器时代往往只是一次方),中央王权相对地方诸侯的相对权威开始转化为绝对权力。再加上炮兵对城寨的破坏力,火器的普及在全世界都削弱了地方封建主,加强了中央集权(或是最强诸侯的霸权)。
中国火器虽然落后于西方,但明朝也开始使用攻城火炮。到了清朝,政府军主力已经完成了火器化,无论是远征中亚、蒙古,还是内地镇压,主要杀伤输出都依赖枪炮。英国使节访华,沿途清朝驻军持枪列炮致敬。这意味着中央政府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压制地方能力,明朝、宋朝那些避税的大地主,那些控制地方、弄垮中央的士绅都要向总督巡抚低头,乖乖按财产纳税。就连名义上独立的地方团练,也变成了武警性质的中央武装。
总之,火器提供了近代化的重要动力,在战术和社会两方面改造了军队。欧洲军队因为地理等因素,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走的最远。所以往往能对其他近代化速度较慢的国家有压倒性优势。你问如果鸦片战争的英军对上巅峰期的封建军队会怎样……我得说,就算没有蒸汽机,也会是摧枯拉朽。只是没有蒸汽机,无法深入内陆打出决定性胜利而已。之前有军事爱好者整理了一系列近代欧洲军队的殖民战争胜利,可以作为参照:
近代殖民战争系列
1879年4月2日的Futtehabad之战。1000多英军迎战5000最强悍的阿富汗军,炮兵火力相当。结果英军靠骑兵冲击压倒对方,以46人伤亡杀死1200个阿富汗人。
1845年穆德吉之战,1.2万英军(包含大量殖民地士兵)迎战1.4万锡克军,以872人的伤亡击退对方,夺取17门火炮,损失比超过1:4。
1848年阿利瓦尔之战,1.2万英军带30门火炮迎战3万锡克军和67门火炮。以500多人伤亡击退锡克人,杀死3000人,击伤数量不详。
1885年卜卜山之战,3000法军迎战1.2万清军,在白刃冲击中以19人的代价杀死600清军取胜。
1866年5月伊尔贾尔之战,俄军伤亡13人,砍死1000多。炮兵甚至用拖炮的马发动了骑兵冲击。
当然,封建帝国对上早期近代化国家也未必不能惨胜。1578年阿尔卡萨基维战役,5万摩洛哥军围攻2万葡萄牙军队,还有一队巅峰水平的封建武士——土耳其禁卫军给摩洛哥人压阵。结果,在损失2万人之后,摩洛哥人全歼了对手。
但要看到,巅峰水平的封建武士出战,也只能靠熟练优势硬吞最弱的近代化军队。鸦片战争中巅峰水平的近代英军,如果只求自保的话,几个封建霸主联手倾国而战怕是也没用。
总之,在工业革命创造现代社会之前,火器和远程海洋贸易已经给整个旧大陆带来了一场“近代化”风潮。在这个大潮中,欧洲人在潮头冲浪,其他封建帝国还在犹犹豫豫地往上游,所以屡屡被欧洲殖民军队拍死在沙滩上。鸦片战争中英军用蒸汽机威胁了京杭运河,因此能用胜利换来最大的战果,但即便没有蒸汽机,仅凭近代化带来的社会改造和战术进步,英军也能摧垮任何封建帝国顶峰时期的军队。分析1840年鸦片战争问题的时候,要把蒸汽机代表的现代力量和火器部队代表的近代化优势区分开。
中国为何没大规模出现西方那种「排队枪毙」式的火枪阵? - 马前卒的回答
为什么俄罗斯可以占领所谓的“漠北”和西伯利亚并进行有效统治而中国不能? - 马前卒的回答
如果 2015 年的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和 1895 年的清帝国开战,谁能赢? - 马前卒的回答会
即便你把李世民、秦始皇、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白起、李靖、徐世绩、戚继光、多尔衮和他们的军队精锐打包攒一起,中国还是会输。
当然,你会举例什么英尼战争、祖鲁战争、美国越南战争、苏联阿富汗战争blablabla
但是!
鸦片战争,一不是全面入侵战争,二不是内陆战争。
人家就是顺着中国海岸线揍你,你大清空有70万军队又如何?你今天在广州布防重兵,明儿我就打你厦门,你呼哧烂喘地跑到厦门,我一转眼就打你宁波、镇海、镇江,中国古代可没火车,士兵行军,全靠两条腿、四条腿,沿海清军并不能形成集群优势。
人家开着小船唱着歌,轮爆你东南沿海,巧了,大清的财源就是东南沿海。。。你告诉我这仗怎么打?
噢!你会说各地沿海重镇修建炮台,是!我大清就是这么做的!
然并卵!——你打不到人家。。。鸦片战争,很多时候,清军在岸上开炮打不中目标,人家在海上打你炮台一打一个准儿。
自军兴以来,各省所铸大炮,不下二千座,虎门、厦门、定海、镇海、宝山、镇江之陷,每省失炮约四百余座,其为夷船所得者,约千五六百座。厦门之战,我军开炮二百余,仅一炮中其火药舱,大艘轰裂沈海,夷船遂退,是数百炮仅得一炮之力也。定海之战,葛总兵开炮数日,仅一次击中其火轮头桅,即欹侧退窜,是亦数百炮仅得一炮之力也。但使炮发能中,则我炮亦足破夷;如发而不中,即夷炮亦成虚器。夷艘及火轮船,多不过数十,大小杉板船,亦不过数十。但使我军开数百炮内,有数十炮命中,即可伤其数十船。沉一船可歼数十人,坏一船可伤数十人,尚何夷炮之足畏!如发而不中,则虎门所购夷炮二百座,其大有至九千觔者,何以一船未伤?一炮未中?是知炮不在大,亦不在多,并不在专仿洋炮之式也。
——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二】
为什么?因为海水运动,目标漂移不定,清军肉眼瞄不准,全凭经验,可英军懂近代科学、力学定律,瞄准开炮需要测定距离、风浪等参数,调整方位、角度,实现精确瞄准,这是一道关于抛物线的物理、几何计算题,同时,人家制作了刻表公式,方便炮手操作。——这造成中英两国打炮命中率天差地别,把清军打懵逼了,搞得当时清军以为龙王爷罩着洋鬼子。。。。。。
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清军和英军究竟差在哪儿?——武器装备?军队组织?政治制度?——也许都有,但根源在于“生产力”,在海战条件下,一个近代文明对古代文明的碾压。
举个例子,你还在玩核武对轰,人家已经扔二向箔了,打的不是一个次元的战争。
PS为什么英尼战争、祖鲁战争、美国越南战争、苏联阿富汗战争,落后的能赢?因为发达的上岸了,被迫拉到和落后地区一个次元。。。拿板砖互殴,歌者未必打得过人类(^?^)
明末明荷战争可以算明朝的“鸦片战争”。当时的西方至强之一荷兰为了获取通商贸易,舰队袭扰东南沿海。1633年7月12日,荷舰队突袭厦门港,明舰队损失大小战舰四五十。7月26日,明帝国对荷宣战。在小规模冲突之后,完成战争动员的明帝国于10月22日在金门料罗湾发动决战,获得战争最后胜利。郑芝龙一战成名,后又多次战胜不甘的荷兰人,成为福建提督。
乃至在满清强行宣布明朝“灭亡”之后,大明国舰队在郑芝龙儿子郑成功的指挥下,从荷兰人手里夺取了福尔摩萨。
主客场攻守交换。大明对荷兰。2:0。
有一个情况,是其他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所不同的。
大明天启三年,传教士应皇帝要求制作地球仪。满清道光二十二年,皇帝问大臣英吉利在哪个地方,是否有陆路交通。2004年,20名英军在伊拉克遭100名什叶派民兵伏击。英军指挥官在援兵尚未到达、弹药将尽之际,果断命令士兵刺刀冲锋。结果35名武装分子被杀死,而英军仅部分士兵受伤。
近现代军队之所以能完爆古代军队,武器也只是一个方面,组织形式和组织度,可不是靠武器能解决的楼上一群唯武器、唯体制论者真是够了
1840年的世界,不是现代世界,这意味着人的作用仍然超过科技。西方有一个俄国,论体制不见得比大清好多少,但是人家在最衰落的时期也比大清好太多了。
战争中最可怕的对手不是手持高科技武器的对手,而是坚韧的对手,特别是当他有坚韧的资本的时候尤为可怕,而中国是全世界拥有坚韧资本最大的国家,因为她拥有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单一民族,最大的可利用核心土地,以及5000年文明带来的尚武精神和独特的民族自豪感。
1840年的大清输在哪里?输在它的无知,输在他的自大,输在他的客居心态,输在他的腐败无能!
明朝确实并非明粉吹捧的那么好,但是放在这个假设命题下确是非常好的例子。明朝初期航海能力独步世界,后期即使禁海,但也有戚家军这样坚韧的部队,明亡时依然可以下南洋。
如果明朝的巅峰能持续,在交流上必然会胜过满清,即便达不到西方的程度,至少这距离会近很多。
排除科技问题,即便是仍然采用满清时期的科技,汉、唐、明的巅峰时期置换到1840年,对英国的结果依然会好很多。因为巅峰时期的这些朝代,对中原大地的主人心态是满清无法比拟的。即便是满清的巅峰时期置换过来,也比1840年好,因为巅峰时期的满清依然具备那份坚韧。
大汉是什么情况?建国时穷到连皇帝的马车都用牛拉的地步,在第一次和匈奴对刚时开国皇帝刘邦都差点全军覆没。但是大汉投降了吗?大汉认输了吗?穷,我们可以花60年发展,军队不行,可以练,国内不稳,可以平。为了战胜匈奴,大汉可以跋涉数千里深入西域寻求盟友,终于在大汉第五代皇帝时报仇雪恨,匈奴人从此一蹶不振。大汉能最终胜利,主要原因不是经济、科技超过匈奴,而是胜在舍我其谁的主人心态和那份坚韧。
如果将大汉巅峰时期置换到1840年,他们在初期或许赢不了,也许会求和,但是他们会将这份屈辱作为前进的动力,他们会在战争中改良自己国内的问题,他们会去拉拢其他国家一同抗英,他们会将英国视为世敌。没有火器,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可以学习,最快的进步就是在战争中用铁和血促进的进步。10年打不过,那就打个100年。这并非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英国对外扩张也是逐利的,以中国的体量,灭又灭不掉,持续对抗下去受不了的将是英国。
大家不要忘了,就在1840年的100年之后,中国人再次拥有了一个具备主人公心态和坚韧品质的政权,他们在短短三十年时间内就将中国改造成一个可以与世界第一强国战而胜之的国家,而如果是1840年,追平的时间只会更短。英尼战争:1814年,英印总督黑斯廷斯为夺取尼泊尔的平原地区发动了英尼战争,英国人称廓尔喀战争。英军集中了24000兵力,装备了近代化的枪炮,兵分五路入侵尼泊尔。尼泊尔一面向中国求援,一面集结了12000人的军队应战。战争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都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尼泊尔因寡不敌众,中国援兵未到而失败。尼泊尔被迫签订不平等的《萨高利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给印度。但这次战争的残酷也使英国受到震动,放弃了继续征服的打算。
第一次英阿战争:1839年4月,英军3万多人经长途跋涉,先后到达奎达,兵临喀布尔城下。多斯特·穆罕默德向俄求援遭拒,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难,英国随在喀布尔建立傀儡政权。为回击英国侵略军,阿富汗人民揭竿而起,展开抗英游击战争。各地游击队依托有利地形,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袭击英军哨所,切断敌交通补给线,收复重要城镇。英军在阿游击队沉重打击下,士气低落,惶惶不可终日。1841年11月2日,喀布尔爆发起义,各地游击队举行联合反攻,怒不可遏的喀布尔市民手执各种原始武器冲向预定目标。起义军英勇作战,势不可当,当晚就占领了喀布尔全城。第二天起义军向城外的英军据点进攻,英殖民军惊呼“阿富汗全国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对我们了”。战至9日,起义军攻占了喀布尔至巴拉·喜萨尔要塞间的全部据点,后又击毙英国公使,英军被迫同意从喀布尔撤军。英军残部及随行人员和家属1.6万人撤退沿途,多次遭到起义军的伏击,最后只有一名身负重伤的军医跑回贾拉拉巴德,报告了英军全军覆没的消息。此后,抗英武装又包围了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收复了加兹尼,英傀儡政权彻底垮台。
祖鲁战争:1.3万人的英国殖民军渡过图格拉河,向祖鲁王国大举进攻。1月22日,双方展开激战。克特奇瓦约趁夜色昏暗包围一路英军,并突然发起攻击。祖鲁战士冒着猛烈的炮火冲向敌营,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最后取得辉煌胜利,打死打伤英军1600余人,己方伤亡3000人,缴获步枪1000多枝、子弹50万发,并且收复了大片失地。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阵亡了1个总督,2个提督,6个总兵,副将参将不计,官兵损失2万多。英国兵力20,000人,伤亡523人(其中定海瘟疫死亡448人,广州飓风伤亡数十人)。
时间相对接近的英国的一系列殖民战争中,相对而言“我大清”基本是打的最烂的。其中,尼泊尔和阿富汗还是部落状态,祖鲁王国更是还在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中。大英帝国还没到达巅峰,远不是不可战胜的。当时英国在武器上没有明显代差,都是一手来复枪一手鸦片枪的双枪兵,兵源也是英国的人渣为主土著或阿三为辅,军官都是花钱买的职位,体制未必优越到哪里去。鸦片战争中国若是赢了,才是天理不容。
说白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两大社会及生产制度的正面交锋,一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的封建制度,另一方是当时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两大制度到底谁更强毋庸置疑。而生产制度最终会体现在社会政治制度的设计与发展上,并最终影响人的思想。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就两个:生产制度落后,政治制度腐败。这两个互相影响的问题当时基本无人有清晰的认识,也就决定了未来100年中国的悲惨命运。制度一旦落后,仅仅靠人的对外抗争是没什么用的。哪怕鸦片战争中前线官员各个都是林则徐,也只会让中国输得更悲壮。
生产制度的落后,一开始就非常直观地体现在了双方军队的武器差异上。从最基本的火药到火炮 清军可谓是全方位落后。比如最最基本的黑火药,黑火药的最佳配比是被英国人经过不断实验并最终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下得到确定的,硝酸钾,硫磺,木炭的配比应该是15:3:2,在这种配比下黑火药产生的烟雾少,威力大,不容易受潮。而同时期的中国有没有类似的实验呢,很遗憾,中国生产火药的作坊依旧靠的是经验,所配制的火药比例不清,而在实际生产中,英国已经采用机器研磨,确保粉末粗细一致,中国还在采用人工研磨,让火药的质量参差不齐。中英两国在最基本的军事物质生产上已经是天壤之别,更何况枪炮?
鸦片战争中,很多的战役其实是“炮战”,“登陆战”或者两者兼备,清军属于陆地防守一方,按照常理应该是比较占据优势的,可以使用更大的火炮来提升攻击威力,可在实际操作中情况恰恰相反,清军一千多斤的重炮在射程与威力上完全赶不上只有一半重量的英军的火炮。原因何在?铸造火炮的最佳材料是铜,而清政府手上偏偏缺铜,只好采用铁,在铁的冶炼过程其实涉及了许多复杂反应,这更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可是,中国当时的生产制度有“科学依据”这种说法吗,而与中国作战的国家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制造国!此外,还有一处细节就是:清军的火炮没有瞄准仪器,在现在看来多么匪夷所思,可想清楚也很容易,瞄准仪器是弹道学的产物,涉及到了高度抽象的力学与数学,而这些东西,封建生产制度提供的了吗?
自从军机处将皇帝的权力引入顶峰之后,中国还能对皇帝说不的人基本上没有了。道光皇帝希望教训这帮“野蛮人”,然而前线的官员们通过亲身感受与实践得出的结论是会让皇帝陛下龙颜大怒的,谁也没那个胆子报告真实情况,不但性命堪忧,而且会成为京师里同僚的笑柄。所以,战争史上的空前的奇观上演了:前线的官员们联合起来骗皇帝,伪造各种胜利与大捷,将皇帝骗的心花怒放,更坚定了要打下去的决心,严令官员继续打下去,然后官员们编造更大的谎言。。。。。。,完全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过程中官员们充分动用了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对谎言修修补补,其中奕山与杨芳堪称他们的楷模!鸦片战争在2年后才结束,是因为皇帝陛下终于回过味来了,然而局势已经无法挽回,蛮夷们已经进了江宁城,唯有议和耳!荒唐否?可笑否?然而这确实是历史。这样一种可笑腐败的政治制度,能自报已经不容易,要去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外敌,简直比登天还难!
行文到此,还要说一说题外话,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因为中国的制度出了大问题,中国人还要用100年的时间,不断用生命,鲜血,泪水去认识认清这个问题,并用西方的社会思想来为我所用,解救自己,当然,这是后话了。
一项制度真正的威力,首先体现在强大的生产力上,之后要反应在围绕生产力构建的合理政治结构设计上,这样,一项制度才具备了力量,至于封建制度最昌盛的时候能否对抗资本主义,我只想弱弱的问一句:小孩子再强壮,赤手空拳,打的过大人么?
道光十九年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啊!
英军和清军装备差距,总比日军和国民革命军的装备差距小吧
有人又该蹦出来说了:那是因为美国参战啦!!!
是啊,你甭管人家参战了没有,起码打了八年,清军打了几年?有半年吗?
你打不过不丢人,可你坚持了多长时间啊?中国队还能九十分钟不射呢我想用文明5这个游戏里的要素来说明一下,英国人是帝国处于快乐状态,开了荣誉政策、理性政策和商业政策,带着大军事家和初始经验战斗加成的来复枪兵和线列战舰军队,来打清朝这样帝国处于不满状态,荣誉、理性、商业政策没开,没有战斗经验加成的白板火绳枪兵和桨帆大战舰组成的军队。而且英国是由玩家操作的,清朝则由电脑AI操作。这样看来英国吊打清朝不是很明显么。
先说一个基本原则:在火炮被装备到军舰上之后,海战中一条不成文的规则是,舰队不得与要塞对射,因为岸防炮的口径和威力远远不是军舰的火炮所能相比的。
但是,在鸦片战争中,英军舰队与中国沿海口岸的大炮互相射击,最终的结果是英军的炮弹大多数都能命中目标,而中国的火炮能打中一发就谢天谢地了。
在讨论鸦片战争的时候,你必须要明白中国所面临的敌人其实并不是那几千名英国士兵,而是整个大英帝国和现代工业体系。当然,当时大英帝国的海军本来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只要不上岸,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把他打败。
顺便说一句,30多年前英国和阿根廷爆发了马岛战争,虽然阿根廷军队的总人数多达十几万,英军的兵力只有3000人,但英军只用两艘军舰就封锁住了阿根廷的海岸,剩下的军舰则在马岛痛揍阿根廷军队,十几万陆军眼睁睁的看着马岛的失败但无能为力。
以中国“封建社会”最巅峰来衡量,从国力的各个方面上来看,无疑是明清两朝。明清两朝无论从经济、军事都处于封建社会的巅峰。而鸦片战争时期,是道光年间,清已经走下坡路了。就算在那个时候,如果满清能发动战争机器,日不落帝国也未必能胜利。
许多人过多的强调了现代化军队对旧式军队的碾压。是的,现代化雇佣制的军队以科学军事化的方式训练,形成的战斗力也并非能彻底碾压半封建半现代的国家。
例如祖鲁战争、布尔战争,被殖民地的民众在实力接近的情况下,是可以利用地利、人和、人数的优势抵消武器及制度带来的优势。
如果不举国外的例子,最简单,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远征军所受到最严重的伤害,就是镇江之战。
镇江之战海龄指挥的满营及青州军1500人,以冷兵器为主的守军给1.2万英国造成了近200人的伤害。
如果是以明清巅峰时期的军队,明代军事有两个巅峰时期,一是明初太祖及成祖时期,二是嘉靖隆庆时期。前一个时期朝代更迭,名将辈出,造就了一支在东亚乃至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嘉靖时期戚继光在对倭作战,驻守蓟辽时练就了一支处于冷热兵器过渡期强大的复合兵种军队。
满清的军事巅峰,从清初的八旗一直延续到乾隆初期的满营。军事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准。
可以开脑洞,如果明清封建王朝巅峰时期的诸军,使用1840年前后满清的军事装备,中山王徐达VS义律、英国公张辅VS义律、戚继光VS义律、岳钟琪VS义律。。。也许会损失远高于英军,但是英军劳师袭远。诸条件都不利。面对处于巅峰时期的明清,必然会失败。
其实,英国对印度南部次大陆的征服,对莫卧儿帝国的征服时,面对未完全衰败的敌国,英国及东印度公司是处于劣势。最终对印度的征服,是以百年为时间轴才将当地各国殖民征服。
楼主的想法陷入了误区。封建制度之所以打不过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因为它“到了老年期”。而是因为它本来就不如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我们才会说明清以来封建制度日落西山如同迟暮的老人。
另外补充一下:很多人总是因为学术观点争论的原因,混淆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封邦建国制(简称封建制,又名分封制)和马克思主义提到的一种社会制度—封建制度。
马克思说的封建制度是指“feudalism ”。国内学者翻译的时候,从古文中找了“封建”二字,但其原意指“enfeoffment”,是一种政治制度不是社会制度。本身是翻译出了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不能因为翻译家惹祸,就说我国没feudalism社会。按马克思的观点,秦朝开始是正式确立封建制度了,战国末期基本都是封建制度但是还没有正式确立。英国人也是帆船木船,用的是滑膛前装枪炮,技术水平和清朝是一个时代的
好了,题主就看看历朝历代哪个能被区区几千人横扫腹地,攻占省府,威胁国脉
又有哪朝哪代能为了求和主动撤防的
我大汉朝时:
大臣:皇上,英夷往我国卖鸦片
皇上:啊?能长生么?给我来两片尝尝
大臣:……重点是鸦片这东西有害
皇上:岂有此理,英夷在哪,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臣:太远了,不知道,大概是骑骆驼来的
皇上:好吧,通知西域各国,看到英夷都砍了
鸦片战争结束
我大唐朝时
大臣:皇上,英夷忘我国卖鸦片
皇上:啊,能壮阳么?来两片尝尝
大臣:……重点是这东西有害
皇上:岂有此理,烦我大唐者虽远必诛,英夷在哪?
大臣:太远了,不知道,大概是跟着进贡队伍来的
皇上:好吧,通知进贡的各国,进贡最好进英夷的脑袋
鸦片战争结束
大臣:皇上,英夷往我国卖鸦片
皇上:啊,他们也有鸦片,质量怎么样?
大臣:……重点是赚我们银子
皇上:岂有此理,烦我大明者虽远必诛,英夷在哪?
大臣:太远了……大概是坐船来的
皇上:好吧,通知郑和,遇到英夷教训一下
鸦片战争结束
首先說明,中國封建制度的集大成就是明清兩朝,此時中央集權已近乎變態,官員不再是百姓的官員,而是皇帝的官員。
其次,題主可能想表達的是一種單純的戰爭問題,即歷史上的名將如韓信,岳飛等人和著名的軍隊如岳家軍等能否與英軍一戰。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我的答案是不可能,不論誰來,都扭轉不了局勢。讀近代史,最奇怪的是我們本土作戰,但每次都是外國人以多打少,以逸待勞。這並不是戰術戰略上的問題,而是在新技術條件下的飛躍。即外國人有能力在我國漫長的海岸線上隨時採取登陸作戰,這對一個海防鬆懈的國家來說,是一個災難。
當然,清軍的戰鬥力早已被花花世界消磨的只剩空談,同光中興的幾個能人幾乎沒有用八旗,綠營的,且奏摺中多有批判,由此可見一斑。
根本原因,哈哈,這個問題如果想簡單解決,把你的高中歷史課程看看,簡單粗暴。如果真的想了解,我有幾條個人看法。
第一,技術革新使得制度變遷的機會出現。這是制度經濟學的觀點,如果用這個觀點來看分析,就能理解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制度的變遷。
第二,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從文化根源上兩國有著本質的區別。更重視外向的西方文化可能會比較適應世界的變化。
鴉片戰爭並不偶然,鴉片不過是個藉口而已,在世界進入工業革命時代後,歷史的演變已不再簡單。英國人抓住了時代的脈絡,法國人則決定自己創造歷史。而兩者的結局大概可以說,殊途同歸。
這場戰爭必然會輸,即使贏了,也會有下一場戰爭。
我們的歷史課本總在描寫當權者的腐敗無能,似乎是他們想盡辦法去把國家送給列強。這符合邏輯嗎?
我們的課本總在描寫人民群眾在對外反抗時的英勇無畏,但這些有多大的效果呢?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簽訂後,廣東人民為了不讓英軍進城,百般阻撓,但是結果卻是引來了更大的戰爭。
我並不想去否定任何古人的行為和判斷,不論是曾李左張,還是義和團,太平天國。我即無能力也無資歷,換句話說,如果當時我在歷史的風口浪尖上,我做的不會比他們好。
在這個兩千年來歷史出的最難的題面前,我們的答案顯得如此幼稚與狹隘。
推薦題主看一下李連杰的黃飛鴻前三部。
一個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糾結。
姑妄言之,望指正。
清王朝正是封建王朝的巅峰啊,八旗的骑兵尽管大不如从前,也不是一点战斗力没有,而且就算有清朝初期的状态,失败也是毫无疑问的。
首先,英国在鸦片战争主要靠海军。当林则徐知道英国人来了后,不是没有防御措施,但英国人很快转移了舰队,选择其它地方攻击。以清政府的信息传递速度,没有可能反应的过来。
再看陆军,很多人奇怪,发现所谓八国联军,也不过是几万人,之前的几次入侵,甚至只有几千人,却让几十万清军丢盔弃甲。是清朝士兵都吸鸦片了?其实在外国士兵组成的密集方阵面前,骑兵根本冲不到方阵面前,就被弹幕解决了。
两个时代的差距,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小
我觉得好多答主都理解错了吧,不是把巅峰时期的军队拉到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来打英国人,而是就是在巅峰时期打英国人。比如说,唐朝贞观之治时期,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等等。在清朝以前,中国军队应该是可以碾压侵略者的,不过话说那会儿欧洲人敢来吗?具体的例子不用举了,西汉、唐朝还有隋朝等等可还发动过对外的侵略战争。可到了清朝时期,西方有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各种先进的军事理念和装备已经可以碾压清朝了。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这场战争从开始之前攻守就不对等,是全球殖民帝国和偏居大陆一隅的没有任何海权可言的陆权国之间的战争。所以大清国就算赢了又能如何?英国可以三番五次的用兵打进北京,逼你西狩甚至迁都,输一次明年又来了,但你大清国赢一百次,能打进伦敦吗?英国本土在哪都搞不清吧。兵法上说的未战先败,大概如此吧。
如果在唐代那种开化的朝代,
英国根本不需要用大炮打开我朝大门。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曾國藩?
※前秦丞相清河郡候王猛臨終前為何勸諫勿伐東晉?
※如何看荊軻其人其事?
※如果荊軻刺秦王成功,那麼秦還會統一嗎?
※中國古代有哪些遭到暗殺或者刺殺的官員或者名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