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有沒有試過冥想的時候有種向右抽離的感覺?
本人初接觸冥想 嘗試自己靜心冥想 有好幾次都會感覺明顯的向右抽離 有種抽離的感覺 意識在向右移 似乎頭也在向右移 或者空間在向右移?
然而 這次冥想 剛開始是向右移 然後感覺我整個人似乎可以被扭成圓圈 似乎頭和盤起來的左膝蓋可以被鏈接起來 就是似乎左半邊身體在被擠壓 很強烈的感覺 然後我就睜開了眼睛。
上網查了很久 似乎還沒找到合理解釋 而且也沒找到跟我情況相同的人 真的很想知道為什麼
還有就是 我嘗試著去感覺中脈七輪 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感受到
大家怎麼看?
感恩!
若您說的冥想,就是末學常用的名詞"禪修",您並沒在練習禪修,您在練習被境界牽著走,再如何練都沒練到覺性。
若您原本壓根就沒想要練習覺性,末學抱歉,因為我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但您若是想要修習禪修,然後將來漸漸達到心不隨境轉的話,您可繼續看末學的回答。
禪修:
如這篇末學的心得報告所說(第二帖):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83
"
禪修就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念頭流動著(心),我們有正常的覺受(受),所有的六根也正常運作(身及六根),我們將注意力放在觀察我們所能觀察得到的所緣。
"
在禪修時,因為每個人的身心狀況都不同,所以會展現的也不同,唯一須做的是"念住所緣",而不是跟著境界走。
如在上述的心得報告中所說:
"
身體會抖動、繞動等,若不影響自己念住的所緣,知道就好,讓他去,莫管他。若跟身體健康有關,請看醫師檢查。若不能念住所緣,可將所緣暫時念住在這些動作上,等到自己平靜下來再回到原來的所緣。
幻覺,影像,聲音,等等,也是同樣的道理,讓他去,莫管他。當所有外在影響我們時,我們不是將所緣放在此現象上,而是將所緣放在觀察與這現象相關的五蘊上,如身觸、耳觸、受、想或思等,所有的所緣都是五蘊六入處。
當自己在妄想到或遇到可怕的現象或念頭時,就將所緣放在當時的受,想或思上,原本被可怕的念頭帶著跑,改變為觀察可怕念頭的變化,這一切都在訓練與教育我們。
當自己產生憂悲腦苦時,就將所緣放在當時的受,想或思上,原本被憂悲腦苦的念頭帶著跑,改變為觀察憂悲腦苦念頭的變化,這一切也都在訓練與教育我們。
"
念住所緣,不是被所緣或其他事牽著走,而是中性的覺知觀察所緣,就如一般人常說的:觀身如身,沒將自己的想法思維加入觀察中。
練習類似末學所學的方法之好處,等您練習純熟之後,您就很順的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念住所緣,將來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語默動靜,都可能就在初禪、二禪或三禪中。
有興趣的師兄,若想要更深入了解,可以繼續看下去,以下是末學學習四念處禪修的心得報告:
用古德的話說: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不用去追尋著甚麼,先別讓自己的"妄"繼續展現就好,如我們眼見、耳聽、意想等之後,通常都會有自己的偏見、成見(妄)跟著由腦中釋放,能不被這些偏見、成見牽著走,就是息妄的第一步(先別要求自己能有不會有偏見、成見由腦中釋放的程度,先做到偏見、成見由於習性流露出後,不被影響)。
(若看了這句,以為應該除妄,就落入"頭上安頭",用一個新妄來壓住原來的舊妄,殊不知,只須讓妄自己熄滅,不須用其他有為法硬加油添醋,如此而已。)
再用古德的話:
馬祖道一禪師: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道不用修,並不是真不用修,
而是強調,莫污染 (莫將原味 加油添醋)。
中性的 覺知觀察(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就是好的辦法。
許多人用有為法,殊不知很可能變成頭上安頭,加一個妄來壓住原來的妄。
學佛,其實 是教導我們,
別執於五蘊,
別被五蘊牽著走,
最直接的,別做自己想法或思維的奴隸!
能中性的覺知觀察,再加上佛陀所教導的四聖諦的修習,會讓我們不只是覺觀到世上因緣,更能讓我們實際體認:
執於五蘊時,種種有為的展現,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如實的輪轉,…,愛、取、有、生,而憂悲惱苦。
不執於五蘊時,種種無為的展現,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如實的自在。
能不執於五蘊,通常不是,一想通就不執的,而是經歷四聖諦的修習,知道若落入有為(執於五蘊),的不如實性,所以自然的知道,再如何在有為下功夫,還是有為而已,無法趣向如實的。
學習四念處 (中性的覺知觀察五蘊),
剛開始時,練習的是身念處,
由於長時間的念住所緣,會讓人禪悅法喜,也就是慈、予樂,
自己能禪悅法喜(慈、予樂), 將此方法推廣,讓人人都可禪悅法喜(慈、予樂), 自利利人。
能由 身念處開始練習的人,
久了,會親身體驗體會初禪、二禪,
能達到二禪的狀態,會讓自己較能親身體驗體會:"覺"、"如實"、"不加油添醋"的方向
若能再深入覺觀苦集滅道, 就更能趣向如實。
一旦能, 因覺觀四聖諦而生慧,
經驗久了,就可能達到三禪(正念正智)。
(末學所提的禪,不是四禪八定,而是佛說的四禪。)
能達到三禪的人,就可開始拔苦(悲),
自己能拔苦(悲),將此方法推廣,讓人人都可拔苦(悲),自利利人。
所以,修習四念處,達到且熟悉心念處的人,
由於可以清晰覺觀到:
念頭由腦中釋放後,產生了情緒,且有後續的副作用。
有時候,同樣的念頭由腦中釋放後,卻產生了不一樣的情緒或沒有情緒,且有後續的副作用或沒有副作用,
自己就會清楚,若被腦中釋放的念頭牽著走,是在懲罰自己(苦集滅道)。
等練習到覺觀能力更強時,
自己就會,覺觀到自己在同樣情境,能心不隨境轉的機緣,
覺觀能力越強時,自己體會的就越貼切。
練習,讓自己 時時 能 中性的覺知觀察,
是培養,不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最好的方法。
實修,可輔助自己驗證,正見的觀念。
進而,讓自己 親身體驗體會,而生"信"。
(盲目的"迷"信 在佛教 是不被鼓勵的)
世尊所教導的四念處禪修,是練習 覺觀 自己五蘊的好方法。
這方法:
沒時間的人,用少許時間練習,
有時間的人,用較多許時間練習。
重點 都一樣:
訓練 自己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沒有壓力,只有放鬆,
放鬆時,才易 念住所緣。
所以,若每天只有幾個 十五分鐘,
就只練習,幾個 十五分鐘,
但,練習時 要 放鬆心情,輕鬆愉悅 的 練習 念住所緣。
不給自己 任何壓力,是必要的。
練習時,就只是 念住所緣,
有人 打斷時,因緣不具足,
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愉快的,處理被打斷的因緣,
處理完,還有時間就再念住,若沒時間,也欣然接受。
禪修時,用 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的心態。
不在禪修時,也可 提醒 自己 時時 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微笑、放鬆、輕鬆、愉悅 的過日子。
隨時,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然後 放下問題。
儘力做事,但不強求完美,還有的瑕疵,留給將來再有機會 運作時,把握因緣努力。
(我們 隨時 都可能犯錯,犯錯後要儘力改進,然後就放下,而不是掉悔。)
所以,平時 就算還沒太多時間練習,
時時,覺知觀察自己的心態,
並提醒自己,時時 微笑、放鬆、輕鬆、愉悅、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讓自己練習覺觀,也會拓展自己的心態及心量。
我們 生理的需求,或 過去的知識經驗,
都常會由腦中釋放,
腦中釋放了訊息,
我們該 選擇 被其 牽著走呢?
還是 好的拿來用,沒用的放一邊呢?
要能不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是必要的。
末學在這篇回答也略述了一些學佛的好處:
有興趣的話請參考:
學佛修行現世能得到那些利益? - 自在之路的回答
所以,練習四念處禪修,的短程目的:
當 眼見、耳聽、意念 ... 時:
別將自己的,偏見、成見 (及以上的污染) 加入(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而一再的,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 牽著走。
(就算 能力還不夠,一旦污染 自腦中釋放了,也不需被牽著走,讓它去 莫管它 就好。)
如何 才能 有 在 日常生活中 具備 覺觀能力,而不被 內外境 牽著走呢?
這五篇可參考:
一篇敘述 四念處 修行的次第 (第5帖) (介紹 實修的方法 及 正見的觀念)
(修行的次第是最需實修練習的,但前幾帖也值得多讀,加強正見的觀念)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99
這篇也有敘述一些次第的重點:
最近禪坐修行四念處,有感。望解惑? - 自在之路的回答
一篇敘述 "不做自己 想法 或 思維 的奴隸" (正見的觀念)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32
雜阿含經學習報告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27
四念處 -- 如實修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84
祝 早日成就!
感恩!祝福!
要是感受出來中脈七輪就徹底沒救了……
中脈壓根就不是一根兒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感受他幹嘛?
梵穴輪在頭頂之外,壓根就不在身體里。感受他幹嘛?
您這情況,就是強行地用意識給自己建立一套條件反射。
一開始冥想就要開始找感覺並且準確地出現感覺,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聽見搖鈴就要流口水……
這個玩兒法很危險啊?誰教您的啊?毀您沒商量啊!三年內保准神經病啊!
傳播這路邪術的人,就跟方舟子似的,應該拉出來大傢伙一起打死他……
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
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行。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 馬兵 車兵 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我也是哎,最近今天冥想感覺整個身體在往左偏,而且感覺有一種力量在將我扭轉。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推薦閱讀:
※對於一個腿粗之人該如何選擇靜坐姿勢?(希望可以帶圖)?
※禪修10分鐘後腦袋有脹脹的感覺能不能說明有效果?
※為什麼張蕙蘭老師的瑜伽放鬆功可以讓人迅速入睡又迅速醒來?
※冥想到底是要觀息還是調息?
※瑜伽教練,一段時間後不知道該講什麼了,可以通過學習什麼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