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芭蕾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那麼高?

感覺日本人對芭蕾很狂熱,相比亞洲其他國家,甚至歐美都算上,可能都沒他們那麼大熱情,跟俄羅斯快有一拼了,很讓人好奇啊


這個問題居然沒人回答,只好不請自來了。
(作為一個業餘都談不上的芭蕾腦殘粉,感慨頗多,極有可能跑題或發展成吐槽,見諒)

1.日本人從骨子裡追求精神高貴——日本大眾對藝術的推崇和熱愛不單體現在芭蕾,在其他如交響樂、歌劇等方面同樣也不容小視,國民素質和精神修養高,對藝術的感知和賞析能力也不落俗套。在日本許多學校的開課中,舞蹈和音樂是學生的必修課。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場舞劇演出,能看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也有安安靜靜欣賞的孩童,實在讓人感動之餘又多出幾分敬意。


2.負責芭蕾的演出公司工作到位:日本在樂團、舞團方面有專門的演出公司,並且分工割據明確,有自己的一套運作經驗。日本人做事認真、追求細節。比如對世界一流舞團的演出動向跟蹤及時,能在宣傳過程中提供大量信息,並出版大量的芭蕾明星專題片、排練錄像。觀眾們在獲取信息後對國際上的芭蕾明星和大團容易產生認同感和追星熱情。這種熱情綜合投入到舞團訪日演出時的各個方面。接待的到位,媒體的重視,以及舞台條件等,使許多知名舞團把日本當做主要市場。(嫉妒霓虹國芭蕾粉十秒鐘,國家大劇院三年加起來請到的大腕大團可能都不夠人家一個季度的多。我什麼時候才能見上女神一面啊。哭。)

3.經濟水平高:在任何領域,經濟都是基礎。日本捨得投入資本,經常邀請世界頂級團體隨從一流的交響樂團(全部現場演奏)。在一定程度上,有投入就有產出。有產出就說明有市場。對日本群眾的經濟水平來說,花錢進劇場也並不是一件吃力的事情。


4.到日演出多、水準高:市場火,又能受到高的禮遇,演出團體自然能提供一流的水準,給以最華麗的陣容,這樣一來,又吸引到了更大的觀眾群。我們再來看看中國:一有芭蕾演出就是《天鵝湖》,大多還是來自俄羅斯的各種二流團、水團。若是國內的劇目,必定會有個《紅色娘子軍》,編排上看不到能讓大眾喜聞樂見的輕快喜悅的芭蕾舞。不說創新,那麼多好的劇目呢?從來就沒見過!作為一個非一線城市的悲催孩子(更悲催的是我所在的城市還是一個省會城市),壓根就沒有幾次能看見芭蕾演出的機會。反觀日本,高密度的排場,群眾普及化根本不需要什麼「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5.芭蕾普及到位、從興趣抓起:相比中國,日本對專業和業餘的區分沒有特別明確的界限。其實這一點上,不單是日本,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一樣的。在芭蕾學校里,學生進行的不是封閉式訓練,而是根據自己的喜愛自覺自愿學習,許多專業人士都是從業餘一點點走過來,甚至是簽約以後才開始系統學習芭蕾。一些舞團還會有公眾開放日,以供大眾更方便地了解芭蕾文化。聯繫一下我們所在的環境:要想考進xx舞團xx舞院,門檻就是比例和腿長,就是xx技巧和xx能力。諸多條件已經將普通人想了解芭蕾的腳步斬在門外。知乎上「芭蕾」話題下,問得最多的就是:「xx歲還能學芭蕾嗎?」「我不會xx能學芭蕾嗎?」芭蕾大師努科耶夫17歲才開始學芭蕾也能跳出大師,我們國家三四歲就開始報興趣班的孩子比比皆是。可是有幾個是芭蕾界的大人物?有幾個是真心熱愛芭蕾,真的懂芭蕾?普及化程度不高,芭蕾舞就彷彿是陽春白雪,難能意會。說說我的經歷吧:在某次聽到某同學對芭蕾男演員發表了一些齷齪的言論後,我忍不住做出了一點科普,得到的卻是「這麼了解,島國片子又多了芭蕾系列?」這樣的回答。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跟身邊人提起過我喜歡芭蕾。(`⌒′メ)好像跑題了我得繞回來——總之我想說的是,不需要將日本群眾對芭蕾的熱情標異化,芭蕾的美本來就值得這樣的熱情。是我們所在的環境給不了這樣的熱情,芭蕾在中國,背負了太多不應該背負的東西。

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是在一個圈裡繞。市場、需求、大環境永遠也不能分割。日本的民族劣根性固然存在,但對待藝術的態度上,我再次向島國人民表達我的敬意。

莫名想起矮大緊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期《曉說奇談》裡面提到,音樂的發展和性開放程度成正比。

有點意思,若是說「芭蕾的大眾喜愛程度和性開放程度成正比」,好像也沒什麼不對的。哈哈。


古典音樂在日本的普及程度也特別高


推薦閱讀:

《天鵝湖》是如何挑選女主演的?又是如何培養的?
26歲女性,無任何遇到基礎,身體柔韌性不好,想學習成人芭蕾,來得及嗎?該從何開始?求高人解答,謝謝。
芭蕾能速成么?張慧雯兩個月就不錯了?
請問跳芭蕾時到底是胸式還是腹式呼吸?
國際芭蕾舞比賽中是否要求現代舞作品?現代舞對於芭蕾舞者來說意味著什麼?

TAG:日本 | 芭蕾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