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隊員如何解決大小便問題的,尤其是攀登雪山,動輒十幾天的?
#2017 8 19更新一波,找到綠桶照片了。
出門在外撇條這種事情,我們蹲下來聊一聊。
像加拿大國家公園這種環保設施齊全的地方,trail上的廁所是這樣的。
有沒有很親近自然?
我當時掀開蓋子一看,十分擔心崩到屁股上,兜里紙又不夠蓋一層的,果斷憋了三天。你覺得不隱私?我另一張照片找不到了,就是個帶蓋綠桶,打開蓋下面一大坑,周圍並沒有牆,你會發現對風向更敏感的是屁股。
歡迎腦補。
#更新,今年又去Bugaboo,公園新設置了兩個廁所,這是其中一個。景色無敵好。
有的廁所景色很贊,贊到懸崖邊。
廁所對面是這樣的畫風,是不是美得想屎?Literally
(2013年攝於Peyto hut)
不要問老外washroom在哪裡,一看就是新來的,學名叫out-house,一般叫shitter。
屁股下面依舊是個桶,理論上說,發現桶滿的人是一個高尚的人,是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換桶俠就是你了。於是我從來沒發現桶滿過。
所以年輕人你不要以為ranger的工作很酷。叔叔你為何出門帶鏟子。叔叔去挖金子,你要不要來幫忙。
ACC的直升機定期來拉桶,史上最貴掏糞工。
有位知友說到風大的問題,只要風向不變尿起來還是很安全的。如果風向變了,莫慌,親測空氣流通速度與蒸發速度成正比,低溫有效。
(Canmore哪座山頭,忘記叫啥了)
補充一下田大大的答案,大岩壁還有的人是帶個長筒,一頭可以打開,密封性較好,好像Yosemite用的比較多。當然老外沒素質的也很多,黑鑽BD贊助過ranger清理石頭縫,他們居然只帶口罩不帶活性炭防毒面具。
我在Bugaboo的時候,帶了一打鏟屎官專用小黑袋,搭檔開心壞了:哈哈哈你個傻B,屎袋裡應該放貓砂的。我一聽竟無言以對,萬一腸胃不好你袋子是放包里還是扔了?
贈送搭檔背影一張,搭檔天生逗(er)逼。
另外不光海拔往上爬需要帶紙,往地下爬也是這樣,要求更嚴格。
探洞的所有排泄物都要帶著的,洞穴里生態環境更脆弱,大的小的全都打包帶走。我以前在mec打工的時候有個澳大利亞同事,跟一群人在洞里吃喝拉撒一禮拜,作為newbie他被選為背屎官。想像一大袋子固體液體在背後涌盪,應該不是很舒適。
他說如果走的足夠快味道就追不上他。
我來分享一個海拔8000米的地方怎麼上廁所?
大家一定覺得上廁所很簡單,可對於珠穆朗瑪的登山者,這卻是一件要拼了命去完成的事兒。
因為只有6500米前進營地及以下的營地會有簡易廁所或者廁所帳篷,可是到了7028米的C1營需要挖雪坑了,可C1之上呢? 7790的C2 和8300的C3的營地實在是太反人類的陡峭了,登山寶寶們都沒有固定廁所可去,所以只好~大家請看圖。
登山者正在為上廁所做準備,先要在腰間拴上繩子。
這長長的繩子從帳篷里垂下,一端握在嚮導手裡,一端拴住的是正在上廁所的登山者,凌空如廁~
來源:戶外探險outdoor
註:內容由子君提供,16年登頂珠峰之後,今年子君將參與珠峰+洛子峰(8516米,世界第四)連登。
吊帳裡面是建不了廁所的,有種專用的大便收集袋,拉在裡面最後一起背下來就好了。
樓上這個8264什麼研究員到處發廣告,答非所問。這是個好問題啊。
其實這個也分情況吧,本人既有過雪山,也有過岩壁shit的經驗。
登山來說。像美國、歐洲等登山運動較發達地區,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如果是已經離開大本營(BC)有些隊伍會帶有專門的可降解的用於裝排泄物的袋子。而且袋子中還有專門的能固化你的便便的東西~能帶走就帶走,不能帶走的會挑一個合適的冰裂縫扔下去。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會這樣干吧,很多也是直接拉。國內登山起步本來就晚,涉及到"排泄"這麼高度體現文明發展程度的東西,相比登山運動發達地區就更落後啦~據我了解,國內大多都是應該都是直接拉在山上的吧。其實也沒太複雜,雪線以下就挖個好坑,拉進去,走的時候埋了。雪線以上就拉在白花花的雪地里。而且國內也買不到這種專門用於裝排泄物的袋子。
一般的塑料袋很容易破的,而且不加處理帶包里也是很麻煩....------不過我覺得,一般去爬雪山的時候,在雪線上很少去shit,我去的幾次,可能都是2-3天才拉一次。
-------沒有過多日的大岩壁經歷。在陽朔爬結組(駝背山的線路)的時候,有一次快爬到第二段的時候感覺肚子突然不適。。覺得有大事發生。。。由於線路簡單,遂加快速度,到達第二段的平台。正好平台較大,還有草和土。實在沒忍住,做好保護,解開安全帶腿環的扣子,在遠離保護站2-3米的地方釋放了一下,拿樹葉和泥土蓋好。
-------------------------------------------------------分割線---------------------------------------------------------------
再者說,對於國內許多熱門山峰來說,排泄確實是個不小的問題。主要是環保和影響其他人的問題。阿爾卑斯山最高峰被屎尿覆頂 有關人士建議修廁所
對於上大號,還是要提前準備好,飲食注意,休息保暖做好,避免拉肚子。實在是突發要拉,就找個合適的機會,就近解決了,至於寒風吹屁股啥的,我想在這時候能有個機會拉才是最爽的吧。。。像《meru》中那種被困吊帳中多日,要上大的就挑個天氣好的時間段,做好保護,出帳篷拉唄。
天太冷廢物難分解 環保人士建議在珠峰上建廁所
這個鏈接有在四川半脊峰修廁所的過程....曾山(Jon Otto) 領銜,領攀登山培訓攜手8264 《山峰衛士》半脊環保行動 視頻1樓已更新而且我記得Jon前一段時間也有個推廣登山的排泄袋的活動.。這個問題其實困擾很多最初走向山野的人。戶外大小便是一件大家做得最多,但說得很少的事情。這件事處理不好,污染的是山野。而處理好了,也會極大地提高戶外幸福感,愉悅心情。
針對戶外如廁問題,雪線曾經撰寫專文,下面貼出來與大家分享。該文同樣刊於我們公眾號之中。當我們在裝備、體能、攀登知識上忙著儲備時,別忘了點亮戶外環保舒適如廁的技能。它的實際操作是隨機應變的,但理論很簡單:
戶外如廁需注意,隨意如廁被嫌棄。
大小便在無人區,遠離水源和營地。
帶上小鏟挖好坑,掩埋平整不露底。
如逢大雨帳內急,可用寬瓶來代替。
傘廁帳廁皆可立,腳下墊石更安逸。
方便他人方便己,共享山野好樂趣。
注意啦,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
戶外如廁是門學問。
人有三急,戶外也不例外。進入山野,廣袤天地給人舒爽同時也造成了如廁的麻煩。
在沒有廁所的戶外,要在方便時做到環保和舒適,既需要「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理心,也需要一定技巧。
戶外的廁所是大自然
走向山野,就意味著遠離了文明區,遠離了包括廁所在內的各式基礎設施,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戶外旅行而言,是沒有人工廁所可供方便的。
在山野中,無論是大小便,都是自行找地解決。一棵樹、一塊岩石、一處隱蔽的灌木,都可以成為天然的廁所場地。
雖然在戶外,整個大自然都可以作為廁所,但這並不代表就毫無規矩可言。如果隨意地如廁(如廁,文言,「上廁所」的意思。」),自己的暢快就會變成別人的不快。比如,你肯定不希望遇到以下情景:
- 徒步道中遭遇,毀掉心情
道中便便毀心情。
- 水邊遭遇,有苦難言
轉頭遇見「愛」。
- 紮營遭遇,衛生堪憂
再好的五星級營地,也會因為一坨便便毀掉。
除了有礙他人,不經妥善處理的糞便對大自然和自己都是危害。
污染水源——近水的便便會進入地表徑流,產生污染。特別是人類糞便,富含鞭毛蟲、隱孢子蟲等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將藉此繁殖,對水質產生持續污染。
滋生蚊蟲病菌、吸引野物——人類的便便味道在野外非常特殊,無論是食腐昆蟲還是大型哺乳動物都會被吸引,給露營者帶來麻煩和危險。
老牛和小狼對便便氣味都「很感興趣」。
以上隨意如廁的行為,對美好戶外環境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是每一位山友都應該杜絕的做法。行走山野,大小便的環保問題需要我們重視起來。
小便:避開人群
小便的蒸發和下滲速度非常快,而由於尿素的存在,小便幾乎是無菌的,所以小便的環保做法主要是避開人群,無需進一步複雜的操作。
小便原則——避開人常用場所,遠離他人視聽:
- 遠離溪流、攀岩場、營地近處等戶外逗留場地(10米以上為佳)。
- 遠離道路中央、道旁草木、及其他別人可能經過的地方(5米以上為佳)。
- 選擇在別人聽不到方便聲音的地方。
帳內小便——戶外天氣難測,若是帳內意起,帳外暴雨大雪,有時小便只好在帳篷內解決。
這時就需要拿出提前準備的帳內「作業系統」。諸如脈動、耐潔這樣的廣口瓶就是山友們內急的救星,尺寸合適,結實耐用。操作完成後,別忘了將尿瓶帶出山野。
如果是女性山友,可提前準備小便套裝:可伸縮導管的漏斗+空塑料瓶。
女性小便套裝示意圖。
除了這種土辦法外,也有一次性廁所袋可供選擇。這種「便攜廁所」內里採用吸水樹脂來乾燥便液,在方便的同時,能降低異味對帳內環境的影響,舒適環保。使用完畢請帶出山野。
大便:挖坑是個技術活
裸露的便便對環境影響很大,不經妥善處理,會對一個地區造成長時間的危害。
裸露大便的危害——人類糞便中帶有鞭毛蟲等有害微生物,昆蟲(如蒼蠅)、哺乳動物、地表徑流都會擴散這些有害物質。更糟的是,若大便的主人患有傳染病,那麼以糞便為中心的很大範圍將會進入衛生紅區。而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糞便被消解的時間也不低於一年。
因此,大便需要採取遠水填埋的方式處理。比如國外的徒步道上為此就專門設定了挖坑填埋糞便的區域。挖坑排便本身也能提升舒適度。
挖坑填埋——對便便進行挖坑填埋,需要合適的選址,以及核心裝備便便鏟。
某便便鏟式樣。
戶外便便步驟圖。
- 選址
沒有一種通用的選址標準可以符合所有的土地、季節和天氣。就一般而言,選擇充分遠離水源、營地(大於60米),土地平坦疏鬆,並且有一定的遮擋物(較大的岩石、低矮的灌木等)的地方。
大小便都應遠離水源和營地60米,保證不會對他人造成影響。紮營後可先看好廁所選址。
- 試土
選好位置後,用鞋用力在土地上磨幾次,如果土質中沒有樹根、石頭等,則該位置適合下挖。
鬆軟土地,微生物豐富,利於便便分解。
- 挖出正確的便便坑
確定位置後,用便便鏟挖出一個深約18-25厘米,直徑12-18厘米的小坑,該深度的微生物比較豐富,利於排泄物的分解。該深度也能有效防止動物挖掘。
如果沒有小鏟子,也可使用粗樹枝、長尖石頭等扁平、尖銳的物體。
便便洞尺寸深度參考。
- 掩埋平整
如廁完畢後,將挖出的沙土填回坑中,填埋平整。將使用過的廁紙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密封袋或塑料袋中,帶出山野,統一丟棄。
如果覺得將廁紙一路攜帶會心存障礙,可選擇專用的可自然降解紙巾(一般紙巾由於經過化學處理,降解很慢),就地掩埋。
可降解紙巾中含有大量的再生周期短、可回收、可降解的植物纖維。
挖洞後再便便,可以有效防止便便對環境的污染,加速便便降解,同時也能提升操作時的舒適度,是一個集環保、舒適與操作感的美好體驗。
同樣,與小便類似,當遇見惡劣天氣,帳內大號就需要另一種策略:帳內便桶。
帳內便桶——這是一種需要山友自製的便桶。由於便便氣味問題,密封與外掛是自製便桶的關鍵。具體步驟如下:
- 根據需要選擇合適大小的大型寬口塑料瓶。
- 在塑料瓶外圍纏上牢固的布帶,這樣方便外掛於登山包。
- 如廁時,在塑料袋上即可進行。如廁完畢,將塑料袋繫緊,再放入結實的密封袋,隨之置於桶中蓋緊。待到可回收地帶再扔棄。
便便桶使用步驟圖。
舒適如廁
戶外如廁雖比不上家裡,但在環保的基礎上,也可以做得講究一些,以下的小細節可以有效提升如廁的舒適度,讓戶外如廁更優雅從容。
墊腳石——戶外野地雜草叢生,地面柔軟,如廁時稍不小心會和便便發生「親密接觸」。在便便洞的基礎上找兩塊墊腳石,極大提升如廁體驗。
傘廁——女性山友較多的情況,可以帶上幾把戶外傘,在需要時形成臨時的小遮擋,保護隱私的同時,也能防風。
廁所帳——如果是大部隊出行,可攜帶戶外廁所帳篷,即能有效保護隱私,也方便統一掩埋處理,體現整個隊伍的文明程度。
寫在最後
最後,讓我們再複習一遍:
戶外如廁需注意,隨意如廁被嫌棄。
大小便在無人區,遠離水源和營地。
帶上小鏟挖好坑,掩埋平整不露底。
如逢大雨帳內急,可用寬瓶來代替。
傘廁帳廁皆可立,腳下墊石更安逸。
方便他人方便己,共享山野好樂趣。
享受山野之趣,也守護山野之趣。
你在帳內都過怎樣的如廁經歷
評論區歡迎來聊。
文:市長 圖:小強 編輯:腰子/大C
載於公眾號雪線之上
(全文完)
看了提問突然想跑個題說說在西藏遇到的廁所,見諒
很多地方就兩個木板搭在一個檯子上,低頭一看坑至少有十米深,下面可能還有氂牛伸頭看著你
然後有廁所就是好的,包車去林芝,漢族司機都帶我們去當地派出所鄉政府找廁所的。鄉政府里一群藏民同胞在施工,看我們倆女生找廁所,特別熱情的指給我們,然後說「一看就是外地人,我們都就地解決的」。
後來遇到個藏族司機,車上有個男生問「師傅可以找個廁所嗎」,師傅回答「你是男的嗎?是男的找什麼廁所?」那個男生一下子臉紅了,小聲說「是我女朋友想找廁所」。然後師傅才不吭聲了。
在拉薩和西寧都遇到過人當街小便的問題…
不過吐槽歸吐槽,換個立場想想我也能理解藏族同胞,地廣人稀,好多地方遇到個人都不容易,還找什麼廁所要什麼自行車呀。日本戶外用品Montbell提供下圖這樣的攜帶型廁所。我在海拔4000+,5000+都用過很多次,非常好用方便,是我每次上山的必攜品。
白色的袋子打開之後,大小會足夠cover你的需要,方便完之後,把淺藍色小袋子撕開,把裡面的白色粉末灑進白色袋子,白色粉末會把排泄物快速凝結成固體,當然不用等它凝固就把白色袋子擠出空氣繫緊,放進深藍色的袋子里,捏緊袋口的密封條,萬事大吉。我一般把它放在外賬門口,密封效果非常好,從來沒聞到過味道的。第二天出發前,把它扔到營地的垃圾桶或者廁所的回收桶。如果營地不可以扔,那就要用到最下面圖的袋子了,把它放進這個專門的袋子里,繫緊袋口的密封口,然後把它掛到登山包上,一路帶著走,直到有垃圾箱可以扔。
試過
-30度,8級風,真的不行,只能等風小了再說
-37度,無風,可以首先你所指的片里環境更準確一點是大岩壁攀登,和大部分角度沒那麼陡的雪山還是有些不同。
大岩壁攀登里成熟線路,低海拔,很多人經常爬的,要帶屎桶。比如yosemite上這種。
梅魯這種線路,高海拔,偏僻,一年都沒一伙人爬的,隨便拉,蹲吊帳邊上,或者在有平台的地方,都可以解決。但是不要脫離保護就是。
大岩壁攀登很苦逼,沒法計較那麼多。再說了,拉屎對環境的破壞比打釘小多了。
另外牆上不大好拉倒是,因為吃的能量食品多,纖維少。不過,垂直生活實際上也沒太多不同,還是該怎麼樣就怎麼做。
至於普通的雪山,還是很容易解決。
跟前面的兄弟們一樣…………
我還奇怪都到野外了還尼瑪慾望這麼強烈……
然後發現是自己污了……
反省。珠峰大本營那兒的廁所就是個木棚子 底下的溝里……你們自己想像吧 而且很神奇的是裡面滿滿的衛生巾……
珠峰的圖我沒拍 拍過一張羊卓雍錯的衛生間 珠峰的比這個簡陋一萬倍……俗話說「有進便有出」。在登山時,與如何瀟洒地「進」同樣重要的是如何得體地「出」,恩對,說的就是這句話里最中間的那個字。
比起「進」而言,「出」總是一件令人些許尷尬的事,尤其是在荒郊野外,或皚皚雪原,更不說在眾目之下,無遮無擋。各處有各處的規矩,各地又有不同風俗,就像飯桌禮儀各有不同,這「方便」的規矩在各地也是大相徑庭。我去過六大洲六個最高點,就這些經歷來談談如何妥善方便,拒絕尷尬吧。
1. 乞力馬扎羅(非洲最高峰)
乞力馬扎羅是徒步型山峰,主要線路設施完善,以Marangu線路為例,有固定的衛生間和自來水。雖說條件略顯簡陋,但衛生和隱私方面卻有了保障。所謂,獨居高閣松褲帶,悠然山林解煩惱。
2. 厄爾布魯士 (歐洲最高峰)
厄爾布魯士只需一個過夜點——位於4300米處附近的大本營。這裡也有小木屋似的衛生間,只是沒有自來水。木屋位於絕壁處,蹲位下是個窟窿,深不見底,污物直接掉入山崖,事後再進行統一清理。所謂,大好河山身下跨,千尺絕壁暗香留。
3. 阿空加瓜(南美最高峰)
阿空加瓜地處阿根廷安第斯山脈,離開大本營到頂峰之間還有三個營地,這三個營地都需自己打包便便。最常用的方法是覓得些隱秘之處,在地上鋪些報紙,完事後,打包扔進垃圾袋裡。之後,每天登山時,你會多一個貼身好夥伴——你的便便。所謂,翻山越嶺寂寞事, 潔身自愛排孤獨。
4. 查亞(大洋洲最高峰)
查亞地處印尼巴布亞省蠻荒之地。比起其他山峰,查亞人煙稀少,到達山峰之前需花數日穿過熱帶雨林。因人類文明及環保意識尚未涉及這避世之地,如廁也是滿滿的原生態。往枝繁葉茂之處一躲身,便獨自化春泥滋養大地,更留香氣在山間。若是姑娘家擔心隱私,可面前撐一把傘,於傘後自得其樂。所謂,林間花傘多妙處,遮陽避雨更防身。
5. 麥金利(北美最高峰)
麥金利位於北美阿拉斯加,入山之前定會收到國家公園的一個小禮物——馬桶。之後的日子,無論是肩扛還是用雪橇拖拉。這個讓人尷尬的東西是你身邊唯一熱氣騰騰的陪伴。可麥金利有一特點,它的營地皆為平坦坦,明晃晃的雪原,毫無隱蔽之處。但逢如廁,便要在多國登山隊面前解褲子安坐於馬桶上。雖說大家都懂的避諱,可這情景的確讓人唏噓。所謂,非禮勿視真君子,安然若素大丈夫。
? 猜猜便便在哪裡
(2016.9 成功攀登麥金利)
6. 珠穆朗瑪(亞洲最高峰)
攀登珠穆朗瑪,以南坡為例 ,分為三個階段:大本營以下徒步,大本營逗留,和大本營以上攀登。大本營以下一路山間小棧,環境宜人,「方便」起來自然是方便。在大本營的適應時間有時長達三周,這段時期,鑽進專門的廁所帳篷。通常帳篷里有一隻大桶。廢棄物會集中處理,或被直升機統一回收。而在大本營之上,條件惡劣,沒有專門的廁所帳篷。名義上,應在冰川裂縫邊方便。可事實上,在環保與人身安全之間,人們本能得會選擇後者。好在,高原條件下,人體食慾下降。外加風餐露宿,多半時間腹中空蕩。進口的東西少了,出口的貨物當然也不多。再加上,帳篷外凄風寒雪,不到萬不得已,此事能忍則忍,大事應化小,小事應化了。所謂,雄心壯志真英雄,苟且偷生非小人。
山間「方便」大體分為以上幾類。其餘地方,雖有差異,但也萬變不離其宗。去攀登前先了解好目的地是咋處理方便問題的,做好準備就行。
尼瑪我一看題目第一反應是性生活。。。
說的是排泄啊…原諒我想歪了-_-||
罪過罪過呀,點進來感覺上當了,還好不止我一個呀
今年國慶剛爬完雀兒山,強答一發。
小便白天好解決,找個沒人的地方即可。晚上睡帳篷,最好的辦法是用脈動。不過用完了注意要放腳下,小心晚上高反迷迷糊糊的時候抓起來就喝。
不同高度的營地廁所也有變遷。下圖是大本營BC的廁所。地上挖坑有布帳分男女,堪稱五星級。廁所旁還有一袋砂土和一個小鏟子,拉完了自己為自己鏟屎。圖2是C1營地的廁所,也是地上挖個坑,然後石塊堆圍,沒有貓砂了
C2和C3營地都在雪線之上,都是到達之後在雪地里直接挖坑而成,下圖的雪包就是
來張新鮮出爐的近景
拉 的姿勢:風吹屁屁涼
下圖就是C3上拉 時的直接感受。PS:穿著高山靴比較考驗臀大肌,平時一定要多練習深蹲
肯定得上出來呀,也不能在肚子里自行分解呀。
有拉肚子掛在繩上解決大號的。
畢竟是極少。
大部分高原脫水本來大號就很少,我都是幾天一趟。
一邊欣賞美景一變拉
分很多情況,在要求比較嚴格的國家公園攀登時會用便桶收集大便,每天攀登時候拖吊便桶一起攀登,下撤時候帶走。梅魯中央峰這樣的攀登,多帶一樣器材都是莫大的累贅,並沒有看到他們攜帶便桶,應該是用的塑料袋,凍硬了放到攀登的拖吊袋裡,反正這種艱苦的攀登中大便次數會嚴重減少。
推薦閱讀:
※【極限-詠寧】身亡,得知死訊後有粉絲惋惜也有罵活該,你如何看待這種極限運動?
※那些爬上摩天大樓樓頂的極限挑戰者不害怕嗎?
※吃雞跳傘小技巧有哪些?
※國內極限「第一人」詠寧失手身亡,你是怎麼看待極限運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