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某地、奪取某地政權,到底是怎樣實現的?


打仗不是切蛋糕,逐村爭奪,而是以區域主力野戰、佔據中心大城市為手段和目的。

朝廷的政府軍是有數的,在一個地區(關中、四川、兩淮、河南等)甚至全國一般只有一兩支,起義軍擊敗當地政府軍主力後,基本就可以穩穩佔據一片地區。在重要城池扔下千把人維持新政權運轉,小縣和村鎮基本不需要駐軍,只要這些地方按時繳納賦稅和補充兵員即可。

反過來說,政府軍主力都被消滅了,在新的部隊開來並擊敗起義軍主力之前,基本也沒有餘力重新爭奪被佔領區。


題主要是不明白可以玩玩全面戰爭。我玩的拿破崙全面戰爭就是,你只需要擊潰敵軍主力,然後佔領城市消滅反叛維持秩序後派駐官員,以該城市為地區首府的區域都納入了你的勢力範圍。並不需要你每個城市都派駐軍隊,只需要在重要的城市或者公共秩序不穩定的地方駐守一些軍隊即可。你可以在勢力範圍內補充兵員,籌集糧餉。敵國每失去一個地方,他的勢力就削弱一些,每次敵國被擊敗是不可能快速組織軍隊反撲你的領地,因為召集、維護軍隊需要時間和金錢,他最好的辦法就是守住剩餘的地盤以期恢復後再同你一決雌雄,如果輕舉妄動進攻你的既得成果,那有可能會導致他的其他重要區域暴露在你的軍隊面前,就像一個人揮拳攻擊的時候而導致他柔軟的腹部就無法看護一樣。


心急的朋友請直接跳到第二條分割線前看最終結論,然後讀接下來的QA就好
-------------------------------

具體來說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流民滾雪球,一支造反的流民部隊把農村佔領後立刻像蝗蟲一樣把當地各種物質搜集用光,當地居民若是不跟著這支部隊便無法活路。這種情況下,這種流民部隊所謂的佔領只是把一個地區給徹底破壞罷了,根本無需駐軍分散兵力。

另一種情況就是有著根據地,打下一地後會在當地進行駐軍的正式封建軍閥對一地的佔領。
這種情況下,對一地的佔領往往是針對城池進行一系列正式的攻擊。其中間或包含著各種小規模衝突/襲擾,也有各種大規模的主力決戰。

一般來說國力佔優勢的一方,或是主動權更強的一方會更加傾向於襲擾,通過一破壞對方在農村等無防護的地區的統治根基,削弱對方的經濟實力,有時甚至可能在不爆發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情況下拖死對方。例如在官渡之戰前有某個謀士就是這麼建議袁紹的,然而袁紹偏作大死。。。

如果爆發了一場主力決戰的話,那麼戰勝一方往往會趁勝追擊,要麼一口氣徹底消滅敵方勢力佔據所有城池,要麼在後勤達到極限前主動撤兵回防,不然大軍就只能作為強弩之末遭受重創,導致攻守局勢易手。

假如能消滅敵方,那怎麼布置都無所謂啦。假如不能,那麼佔據一塊地區該不該分兵把守呢?

在古代生產技術不發達,光靠一個地區的本地農業生產的糧食很難供給大軍的消耗,必須從外地運輸糧食。不巧的是,古代的運輸技術也不發達,陸運沒有火車和汽車,只能靠人力和畜力運輸,效率極低。負責運輸的人和牲畜本身也是很消耗糧食的,還會影響農耕。
所以除了少數必須駐紮較多軍隊的戰略要點以外,軍隊是儘可能分散在農村,戰時才集結起來的。


所以說,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防守時不分兵都只能把手下人活活餓死。。。

--------------古代新手將領常見QA-----------------
Q:要是敵軍反攻過來該怎麼辦?

A:城池不就是用來把守戰略要地交通要道,阻止敵軍快速推進的么。。。
這時守軍只要堅壁清野,等待我方集結起大部隊來救援就好啦

Q:要是我方剛剛遭受慘敗,或是實力對比太大,集結不出大部隊,只有小部隊怎麼辦?

A:通常你手下人就會集體投降了,根本不會有願意堅守待援的城池。如果沒投降沒跑路,那就祈禱對方的後勤跟不上,堅壁清野能起作用,對方會自己撤兵吧。

Q:難道就沒有什麼比較積極主動的反攻策略嗎?

A:有不少成功反攻逆轉的例子,然而情況比較特殊難以複製。例如本子戰國時代的四大逆襲戰役(桶狹間等),要麼是靠著運氣直擊本陣(秒掉指揮層),要麼靠敵人犯蠢自投羅網。還有如淝水之戰,也是靠敵人的失誤,拉了太多士氣為負的壯丁。
至於本朝多次反圍剿和游擊戰則不是一個登記的,因為本朝政權可直達農村,和封建軍閥的控制力僅止於縣城不可同日而語。TG對軍隊強大控制力的來源,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方法也是現代才有的,難以複製。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使用跳大神方法速成一批忠誠勇敢的游擊隊戰士,具體事例參見穆罕默德的阿拉伯大軍和島國一向宗大軍。但使用時要注意時間地點國情風俗,不然就會像黃巾軍之類的反面典型的下場一樣。


所以你看,很多起義初期(如李自成),基本就是個流民,逃兵和乞丐組成的「流氓兵團」,憑藉一時之勇打敗了圍剿的官兵,但是沒有明確的目標,也沒有組織和紀律,所以幾乎就是有到哪打到哪,佔一個村丟一個村,據一座城丟一座城。
後來幾個小夥伴一想,不行啊。要這樣玩遲早被拖垮不是?於是就開始求賢啦,有了各種神一般的軍師輔佐自己建立政權,鞏固城防,修整土地,設立了自己的行政體系,稅收制度,以及系統的徵募措施,在原本只有幾萬人能控制的一個小地區上穩定生產力,過一段時間人口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向外擴張的能力,也有了開疆拓土的需求:土地分配與資源分配。
人餓了就會想吃飯,有了與官方叫板的資本,就可以開始和他們展開決定命運的會戰了,如此反覆循環,贏了,一座城就變成了五座城,五座城就變成了十座城。那萬一輸了呢?喔,再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之所以可以一統南方北伐蒙元,靠的就是「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字真言。
當然,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歷史上屌絲起義成功的案例實在是少之又少,劉邦能成事靠的是前期有個大腿雙排帶他上鑽石,和大腿撕破臉後在巴蜀忍氣吞聲擴張實力又有一群能臣幫助。這才打上了王者;朱元璋幾乎是孤身一人開啟了噩夢副本,卧薪嘗膽,積蓄實力,讓劉福通和韓林兒甚至是其他割據政權當成自己的擋箭牌,先步步蠶食他們,最後硬是把曾經縱橫歐亞的蒙古巨人活活凌辱分屍;李自成原本只是崇禎年間眾多下崗公務員中最底層的一個,殺人放火當逃兵他樣樣精通,一開始雖然被官兵追著到處打,可人都說吃一塹長一智,屬性三圍低下並不能夠阻止老李的步伐,更何況關外還有個怪獸在「幫他」呢。從他們身上不難看出,屌絲起義能成功,不外乎三點:有本事單殺對手,有隊友幫你GANK對手,最重要的是,有人站前面替你吃傷害。不然以幾萬人幾千人的規模就想和整個國家機器叫板,你以為按個回車敲個whosyourdaddy就行啦?


現在政府裡面哪兩個權利最重要,那兩個職位最吃香,人事權和財政權,戰時的人事權和財政權是什麼。能不能收上來稅,能不能徵得了兵。如果你是這兩個權利的唯一所有者。那你說你佔了這個地方沒一個人能反對


樓主說的是農民起義為何採用流動作戰吧?
中國的封建社會統治模式,在和平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大量的不安定因素。常見的流民,土匪,幫會,秘密宗教等,這些人是社會的不安定分子。
起義的初期,往往只佔領某個縣,影響力小,而本縣的人力(不安定分子)物力資源均很有限,而政府可調動的兵力卻很多,因此不能坐以待斃,要放棄起始地區,往其他地區流動,每到一地,都會吸納當地的不安定分子,獲取當地的物力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部隊達到一定的數量,便可以進行大型的城市攻堅戰,獲取大城市來建立鞏固的根據地。


6擊敗機動部隊後。在當地沒有政府軍足夠力量對抗的情況下。
奪取交通樞紐,政治中心城市,籠絡縉紳階層統治。
看看日軍侵華時的做法,主力集中在幾點,個別縣城派小隊等規模駐紮。招募漢奸協從軍進行治安。籠絡村子裡的縉紳地主進行統治。
在局部地區戰局失利,機動部隊戰力大損的情況下,都會收縮防線。讓這隻部隊修養,用其他戰區的部隊正面防守。這個區域的政權就會被放棄。
每支戰略機動部隊能控制的區域,和該區域人民群眾基礎,以及科技,地形等等因素相關。
而一個國家能供養的野戰軍隊的數量是有限的。
明成祖靖難之役的時候為什麼要打濟南,是交通樞紐,軍隊集結地,政治中心。拿下了濟南,明政府軍在山東就沒有政府組織,切斷了山東各地相互的聯繫,打通了南下南直隸的通路。
歷史上的政權興替很多都是通過幾次大決戰,消滅對方這樣有效調動的機動野戰部隊來消滅對方政權。
這就是為什麼明軍幾百萬軍隊,卻被滿清奪得了天下。明軍可以證調的機動軍隊都被消耗,內部空虛沒有軍隊可以鎮壓起義軍。只能抽調邊軍,和調動南方的白桿兵等。
滿清入關,順軍實力決戰不能勝利就立刻丟掉了大片領土。
當然這和清軍清君側的政策等多方面原因有關。
手機碼字,一家之言。歡迎來噴


一般是佔領這個區域的中心城池~古代行政區劃的也很細,東漢州以下為郡,這個郡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市,郡以下設縣。縣的中心有城牆,是衙門集市驛站所在地,是一個縣的糧食通信集散地。古代的城牆不是隨便建的,一般都是在交通水源要道建的。打下了一個縣的中心城池,基本就控制了一個縣。有準備的守一個縣可以守很長時間的。當然也有的縣城牆位置不合理,缺水又不控驛道,被大軍活活憋死的。一個郡的首縣,相當於今天的市中心,是一個郡的核心,攻下了它就基本控制了一個郡。郡級以上就不是這樣的情況了,需要一個一個的拿下~攻下一個郡不等於拿下一個州~像三國時期,荊州被曹劉孫三家分了


推薦閱讀:

同樣是辮帥,請問巴蒂和古力特在足壇歷史中誰的地位更高?
歌劇《釣魚城》中蒙哥汗為了救南宋小孩被打死的劇情,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趙敏和周芷若,你會選擇哪一個?
為何說包拯審理狸貓換太子一案是歷史的杜撰?
魏延這個人怎麼樣?

TAG:歷史 | 戰爭 | 蘇聯 | 太平天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