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是自私還是有個性?
謝邀
按筆者之愚見。我認為張先生的自私便是個性,而他的個性也是自私。兩者相輔相成,單純意義上的區分,反而會讓我們失去張先生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人物。
稍微對其有些了解的人大多都清楚張先生的生活故事,從家庭,到自己,到當時那個社會環境,社會政局,再到張先生的愛情,和最後在大洋彼岸長達10年與世隔絕的紅樓夢魘。張先生本身對我個人來說其實比他寫的書更有韻味。
有句話叫做,悲傷使人格外敏銳。
這話,再適合不過的人便是張先生吧。
自幼,張先生便生活在一個相當大的家族之中,雖然家道已經大不如前,但是仰仗祖父及祖母的家業,他年少的生活到也是無憂無慮,只是一點,家大了,人便也多了,而人一多,算計也由此及彼了。其實坦白說這本身並沒什麼不妥,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就有政治,這話不知我們已經熟稔多少便了。可是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是張先生如此龐大的家族親眷,是當時那樣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風雲。張先生敏感而早熟的內心,過早地感受到了人情世故之間最本質的東西,這便是你捏在手裡的東西,才算是你擁有的。這個講好聽點,是給自己一個立足的資本,但是本質上,這就是自私最好的表達方式,而當時的張先生,恐怕是已經開始埋下了這樣的一個性格的種子。
而後,便是張先生之青年。
此時的張先生可能已經從老宅搬出到靜安寺六樓的公寓了,而那個時候的她,生活里應當有三個人,一個相依為命的姑姑,一個無話不談的好友炎嬰,再一個,是胡蘭成。
張先生對胡蘭成的感情,外界其實多半是不看好。當時的環境也好,胡蘭成這個人的身份為人也好,總而言之,大家都是覺得張先生太傻。可是她又能怎麼辦呢,愛上了就是愛上了,我能盡我所能愛你,我便不給自己留任何一點退怯的餘地,但是等到我無力再維持你我之關係的時候,我便著眼於當下了,當下的紅塵里有自己戀戀不捨得文字,和與姑姑相依為命的天長地久。
其實這個時間的張先生,在我看來是最自私的張先生。可能因為事情不一樣吧,畢竟這段感情是胡蘭成有負在先,所以大家都覺得張先生做的對,這是他的性格使然,這是性情。但是筆者愚見,這是張先生自私最淋漓精緻的表達了。我愛你,愛到無以復加,所以我願意為你去做我能做的事情,可是你缺讓我失去了太多,到最後,我怕是連自己都要丟了,此時,我便不在用愛來關照自己的生活,而是用自己來關照自己的生活,說白了,就是常言的著眼於當下。但是這個角度的轉換,是相當自私的,從為了別人,到為了自己。張先生的平靜如此鋒利,讓人一度懷疑,她是前世之石,還是冷月無聲。
「我愛你,但是這跟你有什麼關係「
我想,惟有張先生的性情能說出這樣的話來,究其原因,是因為張先生的骨子裡,已經深深地刻上了自私這兩字。這是一種性情,與思想無關亦與生活無關。
最後的生命時光,在筆者看來對張先生是相當惋惜的。一別十年,最後客死異鄉。我想,這應當不是張先生本人內心最希望的結果。但是這世間的事,誰又能道出個所以然呢。即便是這樣的一種境遇,張先生的人生尾篇,同樣是自私的,而且是那種鑿鑿切切地刻在他骨子裡的自私。
我想,與其說那時的張先生是與世隔絕的話,倒不如說她是在跟自己的一生隔絕。這碌碌紅塵里顛倒的眾生,這塵寰中庸擾的人事;他用「佛青」這樣一個詞來告訴我們這些看客,人生是多少無常。
如果這個還不算自私的話,我想這人世間的事情,便真的再沒有一件會有一個恰當的解釋了。
總而言之,在筆者的眼中,張先生的性格其實並沒有外界所品論的那番不不堪,相反地,筆者只是覺得,張先生的性格便是自私淋漓盡致的發揮。所以對於題主,我是真的不覺得,這個問題在張先生身上需要拆開來看。
以下分享些許張先生的隻言片語,是性情還是自私,會悟自由:
「我愛你,但這關你什麼事」
「演員的賣力,換來的是四座空空如也,而觀者永遠從容不迫。」
「她見了他,頭變得低低的,低到塵埃里,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笑;哭,便你獨自一人哭。」
「酒在肚子里,事在心裡;中間好像隔著一層,無論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
最後,我想不論這世事會如何變遷,我只想說一句:
「她曾來過,帶著溫度。」
樓上說得好,誰人不自私。生來一睜眼一張嘴就是顧著自個兒吃飯的,本性罷了。
不同之處在於,
有的人願意並且善於用道德壓制自私,這樣的人個性叫善良溫厚。
有的人心裡不願意但愛表現無私精神,這叫個性虛偽。
有的人一輩子活不明白,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掙,什麼時候該忍,逆來順受,胡天胡地,這叫沒個性。
祖師奶奶用小半輩子搞清楚了自個兒不是個厚道人,也懶得做偽君子,聰明腦子糊塗不起來。這便決定,好了,該怎樣就怎樣吧,把私心都亮出來,你若懂得,自會慈悲。
和平年代沒有人會在乎你愛一個什麼樣哪怕這個人是個殺人犯,只要你不助紂為虐甚至還能博得同情。但是戰爭年代或者歷史劇烈變革的時代。愛上一個什麼樣的人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他的標籤,尤其是一個女人。
陳璧君和宋美齡,宋慶齡的差別就在於她愛上了一個大漢奸。而張愛玲恰恰愛上了一個叫胡蘭成的漢奸。在歷史的滔天巨浪下,個人的善惡都不足為題。無論張愛玲如何有才華,如何有品位,漢奸的帽子總歸是要被戴上的,哪怕她其實並未做過什麼。
胡蘭成是不是漢奸,張愛玲是不在乎的。正如十八九歲的少女並不在意自己的偶像是否吸過毒。然而真正傷害張愛玲的在於,那個可能是她認為唯一懂她的人,竟然就是個笑話。並且以一種近似荒謬的方法遺棄了張愛玲,這個甚至願意為他去死得女人。更荒唐地在於,他還是個人盡皆知的笑話,每個人都會提起他,都會忍不住向她詢問。
晚年的張愛玲家徒四壁,不斷地在搬家,死得時候一個人在一個租來的公寓里,許多天都無人知曉。她在躲避記者,躲避粉絲,躲避所有知曉她的人。我們無法知道她到底為什麼要如此躲避,很多人並不在意她跟胡蘭成的那段婚姻也未必想要打探,但我想她是在意的。因為在意,所以不願提及,不願想起,不願跟任何人在談起,因為在意所以再也無法有一段美好的婚姻和愛情。張愛玲筆下的人物,隱隱都有一種自我毀滅的趨勢。尤其是那些預示人物命運的旁白,冷酷無情,毫無憐憫,而這旁白恰恰是張愛玲的態度。
她何嘗不想作一個富足安樂有人疼愛的小女人,但是如同她很多的小說所寫的主角一樣,這註定是一種求而不得的幸福。所以她需要為自己的人生賦予其他的意義。沒有人是天生深刻且超脫的,越是幸福的人,頭腦往往越是簡單,因為不需要費盡心機,不需要自我開脫,不需要強自鎮定本身就是最幸福的事。張愛玲的個性並非源自她的自私,僅僅來自哪無法開釋的痛苦和失去希望的絕望。
至於自私,我想看你如何理解「自私」了。我從不懷疑如果胡蘭成不是那麼始亂終棄,張愛玲會僅僅為了他做出任何犧牲,無論他是抗戰英雄還是漢奸。這種感情算不算自私我不確定,每個人都有過一段時間對自己的某個想法特別執著,只是張愛玲成名頗早,影響頗大。至於晚年的張愛玲,自我放逐算不算自私我也不知道,非要說她有這樣那樣的責任和義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這就要看立場了。
她一生中沒辦法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已經受夠了,自己能做主了就心裡眼裡只有自己,因為從前也沒人替她想過,她從哪學習呢
就像傾城之戀里白流蘇冷笑著說他們也配,就像白流蘇在范柳原留給她的新粉刷的房子的牆壁上留下一個掌印,她這麼做因為她想這麼做,老子高興,這多麼值得慶賀。
希望天下人人都能這樣理直氣壯,坦蕩地關心自己,面對四面八方的唇舌口水是需要巨大的勇氣的
在那樣的家庭環境下,是個必然
是缺愛且沒有安全感
自私?私以為張先生的作風更多的是現在被稱為上海人的海派作風。摩登、時髦、便捷,個人自掃門前雪。先生的作品多寫上海與香港,可謂是兩城之間的「雙城記」,其中更偏愛上海。散文中就專門寫過《到底是上海人》來記敘上海人的有趣性格,更寫過《公寓生活記趣》來描寫公寓生活的美妙。
張先生愛好公寓這種私密性強、生活便捷、設施現代化的建築形制。曾說「非得聽見電車響才睡得著覺的」,這是長居鬧市者慣有的毛病,靜了反倒不習慣。這種性格在傳統中國是無法想像的。我們國家傳統中是大家庭,富貴人家是深宅大院,聽不見街聲。《紅樓夢》中賈母就曾訝異,問大觀園中聽見的鼓樂聲是誰家娶親。王夫人回答街上的聲音哪能聽見,這是家裡女孩子們演習吹打的聲音。公寓是現代化的產物。背後代表的是現代化的便捷、私密、個性等特徵。心理學上講,一個人追求什麼也代表缺乏什麼。張先生追求現代化的性格也正好切合了其家族顯赫的背景,和父輩對其性格的桎梏。張先生在脫離了腐朽舊家庭之後寫文謀生,經濟獨立,性格上追求獨善其身,算不上自私吧!
個人的喜好應該也算不上個性。不過要是論張先生穿著上的標新立異,若看過散文《童言無忌》,大概就可以知道張的愛穿多半是因為未成年之前父母不和對子女生活的忽視以及繼母的虐待,以致成年之後變成購衣狂。此外,先生的標新立異還隱含著一鳴驚人的希冀。人傳張愛玲穿得大紅大綠走於鬧市。先生的《燼餘錄》中也提到過這種東北式的紅花綠葉的粗布,她覺得很好看,就做了衣服。這是藝術家的思維,不能用平常中「個性」的概念來表達。而且,張先生的品味是很高的。比如《更衣記》里描寫的歷代服飾,《談吃與畫餅充饑》里談到的各種甜點,無一不顯示著先生良好的生活品味。至於張先生在攝影師來拍照在箱子里拖出件清時代大鑲大滾的女襖,與明星李香蘭合照時穿件被面做的旗袍,只能稱之為藝術人張愛玲的個人品味,稱不上個性。
此外,自私若是自己只關心自己,不傷害其他人,應該也算不上什麼罪惡。本來就是個無心政治的人,要她做到像蕭紅一樣投身革命,恐怕也是不可能的。對於政治,張先生最多只是不參與不評論。也不圖自己賺個名聲,隨便你說,我也不是什麼大學者,就是個寫通俗小說謀生的作家。那也比之前炒得炙手可熱的錢、楊夫妻強,「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對歷史保持沉默以獨善其身這就對了嗎?這才是真正的自私。
沒有人不是自私的吧。
要看自私的定義了,怎樣算自私?佔有物質還是佔有情感?張愛玲有個性嗎,只是相對於那個時代來說,她比起傳統的上海女性是很不一樣,更何況她出身於那樣一個家庭,祖父輩與父輩的身份,與她的性格,文字形成了不小的反差,於是有人說她是個有個性的女性,但是當代社會比她有個性的年輕人太多太多了,在骨子裡,張有很多傳統的地方,但是她的傳統與新潮是一種時代交接的結合,個性這個詞並不適合形容她。
自私和個性兩個詞不能對立,所以問題存在一定的問題。
自私不是一個長久的持續的形容詞,不能因為一個人在吃飯的時候給自己多夾了一塊肉就說這個人自私,說她一輩子自私。也不能說這個人做了一點好事就說她無私。張愛玲對感情自私嗎?哪個女人能夠對愛情無私?難不成還要和別人共享嗎?她不過是一個女人,比較敏感,容易感到人性的悲涼,看的很透,但在她與胡蘭成的愛里,她為了不失去已經很卑微了,都低到塵埃里了,那麼還能說她自私嗎。退了那麼多,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女人也是已經傷痕磊磊了,只是她選擇更多地包裹自己。
所謂的自私,坦白說,有誰不自私?
不妨礙到別人,就不算是自私了。
不管自私還是有個性,張愛玲就是張愛玲,透徹尖銳,就這一個,沒有多的了。
是自私。張的寫作水平是很差的,不靠男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後來她的作品火起來主要是時代因素,但這些作品本身是非常差的。
推薦閱讀:
※你最喜歡張愛玲哪些文章?
※張愛玲小說《色戒》中,王佳芝是否真的愛易先生?
※張愛玲是個貴族氣質的女人嗎?現在中國還有這樣的人嗎?
※請問要如何訓練出張愛玲那樣的文筆?
※《非走不可的彎路》真的是張愛玲寫的嗎?
TAG:張愛玲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