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曉松這句話「那些聲稱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
那些聲稱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那些抱怨婚姻磨滅理想的,不結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嘮叨這個體制捆綁下無法創作偉大作品的,去了瑞士也一樣找不到靈魂的自由。大家面對同樣的時代,卻找出不同的借口,每個人都在窗前看這個世界,有些人看見的只是鏡子,有些人伸手不見五指————高曉松
我覺得中國多數學生都是被這個教育體制給上了,只有少數人能夠自我覺醒和自救,環境對人的影響難道不是很大嗎?有幾個能獨立思考的?總感覺他的這段話有些不對勁?
這個說法很流行,以前贊同,現在不贊同了。
環境不會改變一個人的本質,但會改變除了本質以外所有可以改變的那些東西。
這裡拋開極端的優生和差生,只談普通人。
有的人,他要付出比別的地區的學生多十倍的努力,才能考上同樣水平的學校。努力沒有回報。算不算毀?
有的人,因為應試教育的限制,不能從事自己真正的愛好。委曲求全。算不算毀?
有的人,原本性格很開朗,因為日復一日的消磨變得抑鬱,焦躁。算不算毀?
是否必須毀成殘疾人,才叫毀。在此之前,都叫奮鬥?
這些人不是個例,而是我自己身邊活生生的大多數。
當我們談應試教育的時候,我們談的是以分數為唯一驅動力的教育制度。
我們談的是教學效率極低,環境高壓,流程冗長,一個高中生,三年來每一天要花十個小時反覆咀嚼,一周休息半天,甚至一個月休息半天的教育制度。
我並不想全盤否認我們的教育。畢竟這些年來我也看了很多著作。探討了很長時間關於教育的問題。明白簡單粗暴的否定是毫無意義的。任何制度都需要結合客觀條件,慢慢改良。
但當有人還為應試教育辯解,我的內心是絕望的。
前面有答案提到文藝工作者拿審批制度當借口的例子。我真心建議他查查最近的所謂電視劇製作通則。再討論環境該不該背鍋。
說應試教育沒有毀掉一個人的,你們也只是承認了既定現實並加強了其合理性。
你們只是缺乏對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和更美好的過去的可能性的嚮往。謝邀,
是不是高曉松說的需要調查一下,我不太相信作為創作者的高曉松會說這種為審查制度開脫的話。
按這種邏輯,我也可以造造句,比如:
那些聲稱被有毒食品損害了健康的人,即使生在美國身體也好不了。
那些抱怨北京經常堵車的人,即使不堵車也會上班遲到。
那些天天對人販子喊打喊殺的人,即使沒有人販子也會把小孩弄丟。
謝邀,確實都被上了。蛋素,被上的時候,你敢說你不知道?可以傻,不至於沒知覺吧。無力反抗的時候當然只能忍咯。如果你說,忍啊忍的就習慣了,我有什麼辦法。反正不管是被學校上了,還是被社會上了,不敢反擊是真的呢。心裡無數草泥馬錶示深深的同情。可以選擇麻木,可以選擇反抗,其實都是扯淡。慫就慫,為什麼不承認。環境確實很糟糕,也有逆流的大神,承認自己的弱,沒有什麼好丟臉的。渣就渣唄,佛曰,渣不墊底誰墊底。遇見大神請跪舔,做個誠實的好孩紙。
這是典型的詭辯。通過結果正義(能力強的人總會好,能力差的人總會差)來為程序正義上的缺陷(應試教育的種種問題)辯護。
首先,就算結果正義得以實現,也不代表程序上的缺陷是可以被忽略的。
但是最關鍵的這種二元論、極端化的邏輯本來就是錯的。最爛的人總會爛,最強的人也總會混好。但是絕大部分人處於中游的水平,受到的教育質量高一些,或許就會有很不一樣的人生。強者為了應試,付出的時間成本同樣是很高的代價。
所以用這話為應試教育開脫純屬扯淡謝邀。
片面且苛刻。
基礎教育傳遞是統治者的意志,以統治者的意志去解讀社會的過去和未來。
用青春的時間去理解曾經過往的那些人類過去是一個必經過程,無非你獲取那些先人走過的路程是非靠學校教育。
這麼武斷。。
應試教育不算糟糕,糟糕的是謊言應試教育。
獨立思考的人卻實少,因為文革的時候死的差不多了。
這些難道怪老百姓么。
政府做了什麼,然後自有後果。
老百姓是泥面,怎麼塑是什麼。歸根結底誰錯了怪誰。
這句話看似合理其實及其不合理。
先思考幾個問題:
1.應試教育是不是完美的。
2.應試教育會不會錯失一些優秀人才。
3.一個偏科的人是不是意味著不優秀。
同時帶入高曉松的身份,應試教育下的清華學生。你這個時候還覺得他的話是客觀的嗎?
最後追加兩道思考題:1.應試教育的成功者在別的教育中也會成功。
2.被科舉考試毀掉的人,不科舉考試也會被毀掉。
利益既得者總是會維護自己相應的政策。如果這是一個由顏值來計分的社會,他應該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
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是兩碼事。
那些人如果不是應試教育,可能還是會毀,但很可能沒有那麼慘。
他就是他自己說的這樣的人,自己寫不出好音樂,說自己祖先無能
在我的理解中,高沒有辯護,只是撕開了一批廢物蛋的遮羞布而已。
以目前中國影視劇水平而言,這個行業里,真的有資格說自己是被審查制度限制了發揮的人,寥寥無幾。而這寥寥無幾的人,大部分都在這制度下的夾縫中獲得了成績。
誰也沒說這制度沒弊病,但總有些人打著制度的幌子為自己的無能辯護,就好像練武術的說不去國際比賽拿成績的原因是不讓踢襠咬人插眼珠子一樣可笑。
同理,大部分人,給你們不應試的教育,你們也只是有更多時間LOL而已。
知乎上有句話忘了誰說的,以大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來說,根本談不上拼天賦。
我想說,以大部分人的天賦來說,根本談不上被束縛。
我就特想問問,不拍WG你們是不是就沒法探討人性了?
這是聖經裡面描述耶穌的話,我也很喜歡用這句話為兒子禱告。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譯:年紀),並 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路加福音 2:52 和合本)
應不應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智慧有沒有隨著身量和年紀的增長而增長。絕大多數人喜歡把自己的失敗怪環境,怪別人。
我教育失敗因為中國教育渣,放去美國我一定成功。
我考試渣因為考題太難,我去美國考數學一定也可以很好。
我學習不好是因為老師渣,都沒有激勵我對學習的熱情。
我沒上大學是因為我沒有北京戶口,我有了就能上清華北大。
教育失敗的借口真心很多很多很多,應試教育只是其中一個。
我不是說,環境,教育制度,老師,戶口完全不重要,但是這些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少了一個,其他可以補上了。
認為自己的教育失敗都是因為應試教育的人,丟去哪裡都是失敗者。
應試教育對教育失敗與否,有沒有影響?
有。
應試教育對教育失敗與否,是否是決定性影響?
不是。
教育失敗與否,是不是只有教育制度能影響?
不是。
失敗與否,教育制度有影響。
但是你如果把自己失敗的原因都怪在環境裡面,你就算沒有環境干擾,也不會成功。
我想知道樓上的大神們為什麼只拿應試教育說事?中心句都沒搞懂就去反駁不覺得這是在耍流氓嗎?
要我看,真正應該反思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怎麼就沒吧某些人的語文教好?
「大家面對同樣的時代,卻找出不同的借口,每個人都在窗前看這個世界,有些人看見的只是鏡子,有些人伸手不見五指」這才是 這句話的主要部分好不好。
高曉松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與其把失敗一味地歸咎於自己所不能改變的東西,到不如去想想我們如何更好的面對這個時代所帶來的優勢」。簡而言之就是「多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理由」。
我只能說應試教育根本沒錯,錯的是在「社會生產力與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間的矛盾」(初中課本上的話,我就記住了這句),說了多久的素質教育,體育加分,改革後只是給本來能夠靠拚命努力學習躋身上層的平民增加障礙,現在反而成了中國教育制度腐敗的代表。
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為了應付考試的教育,為什麼人民教師不教導你們思考的過程而是硬塞知識(說實在的,其實我看完bbc那個中英教育對比後,我反而覺得中國是在教過程而英國在「塞」,這個後面說),總是推著你們僅僅只是追求高考的結果?因為這是社會希望他們做的事啊,學生(大部分)希望,父母(絕大部分)希望,學校希望,因為只有高考成功才有資格出人頭地。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與生產力的矛盾促使他們希望能到更高的地位,而這其中有生活壓力的父母感受更深,便會利用父母對孩子的天然權威對孩童教育施壓,從而造就了一個只想考好的社會,應付考試的是社會,不是制度,美國之所以可以做到,是因為她可以做到讓人民即使不夠高地位也能獲得滿足他們需求的機會。假若中國去改革,改成英國那種學生自由學習?隔天就會有無數私人學校冒出來重複著以前我們公立的做法,而且在中國,即使學費高也不會有人拋棄它們去選擇所謂的開發學生想法的學校,因為開發了有什麼用?能提高社會競爭力?還是說高考分數高?最終大家還是要到高考上比賽,內容結果有什麼變化?當然我們可以連高考廢除,那恭喜,中國成了第一個完全靠大學自己意願選擇學生的國家,你們這三等民就等著被富二代甩在身後吧。或者我們還是要一個考核,那總要有個標準吧,若是靠一個並不客觀的要求比如道德素質學習熱愛程度這些看不到的東西來劃分,你覺得你拼得過權貴?若是有個客觀實在並且可以做到的標準,那和高考有什麼區別?不過換個角度應試而已。
====================================
再說塞知識的問題;中國老師的教育是將枯燥的推導過程告訴你,講清楚是怎麼推導的,而英國的,從片子里看來,呵呵,並不會講推導,因為學生不感興趣(興趣教育嘛),而是舉各種生動形象的比喻讓學生記住結論(例如cos諧音哪個單詞,那個單詞的意義與什麼類似,呵呵),要是你們還是覺得中國在塞英國是教思考那我也沒辦法,除非你們認為科學是靠可笑的諧音聯想來發展而不是嚴謹枯燥的推導咯
====================================
還有一個問題,大家也知道,美國其實也有類似中國的學校,只不過由於學費過高普通民眾上不了而已,然而當這個事實被公眾所知時,那些所謂公知立馬跳出來洗地「這說明美國更有人性,美國給予熱愛學習的人更好的教育」,這擺明洗地的結論居然成了名言,要是你家美國給熱愛學習的人更好教育,幹嘛公立學校不立幾個教育嚴格類似私立學校的,不是經費比中國多嗎?怎麼只有私立學校有?而且怎麼學費還多上好幾倍?難道愛學習和對學費的承擔能力成正比?而且從bbc那個片子可以看出那間學校有不少學霸,不是說給予愛學習的更好的教學嗎,怎麼會有那麼多學霸屈居於公立,而那些不愛學習的,也別教三角函數啊,教了有什麼用,反正他們不敢興趣,教了也沒用,反正以後那些需要數學的崗位肯定沒他們份,說好的因才施教呢?這擺明阻斷平民上行的做法成了善解人意也是醉
====================================
再說高考被人詬病的原因,標準答案。現在文科的語文英語,早已沒了標準答案了吧,寫作閱讀理解這種東西答案只是參考罷了。至於理科,1+1你還要給我找個等於三的結果那叫腦殘而不是懂得質疑權威,證明過程也沒人要求你一樣,只要邏輯嚴謹就行。
====================================
我高中倒是確實在一個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全面發展的學校,然而能夠這麼做的都是那些學習好的人,而他們也大多是權貴後代,相反,那些沒有經濟實力的學生,不僅學習不如人家,而且各方面落後覺得自己被教育體制上了的人想想自己在學習階段做了什麼 想想你自己學習時段的所作所為 你就可以發現真的沒必要去抱怨教育體制 很多人的努力程度根本就沒到需要拼教育體制的地步
從理論上來說當然是錯的,但是如果實際效果能讓那些自怨自艾的人改善心態,我也不會去拆穿
必須匿名。
中學那點知識就是聰明和勤奮兩者中間只佔一個就可以學得不錯了。說實話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很多人就能學成那樣。當然要上北清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好吧,我是高考得利黨。我理解不了人在不聰明的情況下又不勤奮,然後又一直怪罪應試製度是怎麼回事?難得換一個制度你就能夠成功嗎?比如你擅長辯論,你覺得進大學應該考辯論。那麼到時候我們這些本來專心學習的都去努力學辯論了,你確定你還是翹楚嗎?你感覺自己在某個應試之外很有才華,也許你在那個領域確實天賦異稟,也許是我們這些專心應試的人沒在那裡花精力而已。
應試教育固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必要性,但其弊端和其優點幾乎一樣的突出,他能篩選出人才,同時也埋沒了不少,更談不上培養人才了。但是話說似乎所有教育體制都能篩選人才,不是嗎。
他就是嫉妒我們長的比他帥
我只記得高中語文老師對我們說 只有你們把應試教育踩在腳下了,才有資格批評它。 其實到現在我都不太能理解應試教育…
推薦閱讀:
※51歲考註冊會計師有用嗎?
※高二學生怎麼提高自己的成績?
※為何袁隆平先生英語那麼棒?
※長城哈佛h6.有藍標和紅標兩種,請問那一種好一些?
※怎麼提高口才?怎麼接別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