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賽天王級越野賽事UTMB(Ultra-Trail du Mont-Blanc?)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Ultra-Trail du Mont-Blanc,從2003年起點線上700名參賽者,到這幾年一票難求、需要不斷「打怪升級」攢夠積分才有資格「抽籤」參賽的天王級越野賽事,單單是站在起點線上就已經讓很多越野跑愛好者「熱淚盈眶」了。而UTMB當周熱鬧的霞慕尼,響徹牛鈴的阿爾卑斯山,各種酷炫的裝備展,隨時都會擦肩而過的精英選手等等,都使得UTMB的魅力倍增。更何況要在46小時的關門時間內跑完170公里、爬升9000米以上的高難度賽道,想必衝過終點線更是一種讓人幸福到流淚、但千言萬語又與何人說的體驗。都來談談吧。


更新:
【跑出勇氣_2015UTMB關雅荻全記錄】精簡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zMDkzOTYxNg==.html?sharefrom=iphon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x

更新:
2015UTMb關雅荻衝線時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yOTEwNTEyNA==.html?x

—————————————————

衝線
一刻(攝影:半袋餅乾)

理論上應該很激動,但最終真沒有,默默抵達終點,拍了照就撤了,先去買了一個雙球冰激凌獎勵自己。。。

三年了,為了這個比賽準備了三年,想了三年,終於站到起點線上,心情特別平靜,雖然現在起點時,我對完賽並無百分百的把握。

賽前休息

去年夠了報名資格,但抽籤沒中,就去參加了330公里的巨人之旅。
今年資格當然夠,因為雙倍幾率,就中籤了。
問題是賽後兩周的巨人之旅我也中了。。。

2015年,是我海外超馬越野跑二年級,應該值得被銘記的一年。
在8月底參加UTMB之前,我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儘早實現UTWT大滿貫完賽,幾乎每個月都安排了比賽,

2月,紐西蘭,Tarawera 100公里

3月,西班牙,穿越大迦納利島127公里

4月,摩洛哥,撒哈拉地獄馬拉松250公里

5月,澳大利亞,TNF藍山100公里

7月,瑞士,艾格峰101公里

8月,法國,UTMB環勃朗峰170公里

賽前遇到我心目中大神Scott Jurek

上面除了艾格峰101公里越野賽,其他全部完賽。
我在艾格峰賽事58公里崴腳,有點疼,雖然可以堅持,但考慮到UTMB還有不到六周,我當即立斷,慢走到61公里主動退賽。
現在回頭看,這是多麼明智的預判。

艾格峰退賽一刻,滿臉的「不傷心」

六周後,我在環勃朗峰的賽道上,累積爬升10000米,累積下降也是10000米,腳踝非常給力,甚至沒有一次打滑。

UTMB比賽3公里處,碰到於叔在拍照

UTMB整個比賽過程就在計劃中順利完成了,每次進站都在關門前1小時到2小時之間。

數據控南瓜,賽後把我的完賽數據進行了各種整理,整體比較平穩,沒有什麼大起伏。

這是最終冠軍的數據

這是最終總第18名香港精英跑者曾小強的數據

賽前遇到曾小強,他說第一次來UTMB,盡情享受賽道,忘掉成績,我做到了。這是他第六次參加UTMB

出發前小鎮遇上Natalie Muclair,去年UTMB她取得第三,還有留尼旺長征女子第一,我都在現場見證她衝線一刻,向她祝福。最後她終於取得UTMB冠軍啦!

賽前Petzl的小活動,Xavier原來還是吉他愛好者,各種Rock N"Roll,最終他也壓倒性優勢第二次取得了UTMB的冠軍。

最終我通過終點也是比關門時間早一小時多一點。
整體狀態比較平穩,唯一出現的新問題,就是72公里大站出來後,開始犯困,持續的困,困到睜不開眼。

剛要經過一個打卡點,看到熟人,蟲子、晏懿和格雷絲在觀賽,他們手機拍下當時的我

這種持續的困,一直到最後30公里,以前還未遇到過,或許跟持續2000多高海拔有點關係,當然跟鑒於折騰40多個小時山路更有關係吧。
我的應對就是不要去掙扎,路邊打盹,最多5到10分鐘,的確有效,但最多維持一小時,所以我就不停打盹,估計就這樣有七八次吧,最危險的是半夜在山頂,風很大,還是要就地打盹,不然更危險。

進入72公里大站Coumayeur,被等候已久的小夥伴嚇到

事後看,這樣零敲碎打地應對也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因為其他常規手段嘗試了都沒用,比如喝咖啡,吃能量膠,冷水洗臉,完全沒用。。。

即使如此,整體節奏還是在預判之內,所以後方直播賽事的小夥伴,基本沒人關注我,囧。。。

下坡一直比較自信,從技術到速度

這次最開心的就是整個比賽過程中的心態和心情一直很愉悅,也基本沒有感受到太多痛苦,特別是巨大的爬升,我不再有任何畏懼心理,特別是在爬升中提高自己的技術細節動作,感覺效率提升很多,直線1000多米的落差的陡直爬升,可以中間不停一直到頂。

下坡還是個人相對優勢,比較敢放坡,我的膝蓋和大腿肌肉也是經過了多次考驗,整個過程肌肉狀態良好。

這次特意嘗試,不使用任何壓縮裝備,普通大會發的汗衫,一條普通TNF短褲,還有短襪,全程一雙Hoka Challenger ATR到底。
給我感覺很自由,因為我向來不怕冷,短打到山頂也基本不冷,這次可能跟整體身體溫度調整有關,全程沒有任何抽筋。

今年賽道白天中午很熱,高達35度,組委會甚至賽前發了高溫預警郵件,讓選手多準備水,我覺得還好,畢竟摩洛哥撒哈拉馬拉松250公里比這個熱太多了,那個地面溫度最高50度,背著10幾公斤也得跑啊,所以因為我速度比較平緩,我沒什麼特別感覺。

這次幾乎沒有吃鹽丸和乳酸丸,就是開始20公里各吃了四五粒,其他的都背回來了。
自己背的膠,一共就吃了10個,都是上個月瑞士艾格峰賽前買吃剩的。然後自己一直習慣吃的能量粉,只吃了原計劃的一半不到。
其他全程吃補給站。

補給站很快發現三樣適合我,組合好剛剛夠我來消耗:意麵絲鹹湯,麵包,可樂。
這三樣分別補充:鹽分,碳水,糖分。

後來鹹湯喝到齁嗓子,最後三站稍微更改了下:咖啡,餅乾,可樂。

爬完最後一座700多米大山,我用67分鐘一口氣登頂,狀態很好,看時間已經足夠,我就用慢走完成了最後19公里,欣賞一路風景,放慢速度,謹防最後陡降摔跤。
女子第三Caroline 就是在151公里處摔傷,直接退賽了,非常可惜。

終於挪到小鎮邊緣,我配合下兩旁的觀眾,輕快地跑起來,先撞見了坐著吃乳酪等選手的小吉和小蘇,趕緊合影后繼續跑進小鎮中心,也是終點。

轉到商業街,各種小夥伴突然冒出來,各種拍照和錄像,陪跑最後幾十米,幸福地衝線。。。

我的UTMB ,等待了三年的比賽,就這麼結束了,幾乎全程沒有什麼痛苦和特別印象深刻的段落,一切正常,除了困,除了腳底一個比較普通的大水泡,我可以忽略這些。

全程稍稍放慢了速度,一直低心率進行,因為心裡默默一直有個潛在念頭,萬一兩周後的巨人之旅還要去呢?就拿UTMB當賽前最後一次長距離吧。。。
當然這想法到現在也沒正式跟別人說,特別不能賽前說,不然也過於二和拖大了。。。

但的確當UTMB順利無傷完賽,心情又很好後,我覺得TDG(巨人之旅)可以去了,果真UTMB成了一次很棒的長距離拉練。。。
因為TDG長度今年是336公里,累積爬升24000米,150小時完賽,是一槍連續賽,去年我在203公里左右被關門未完成,希望今年好運吧。

在終點前,手裡拿著終點前朋友遞過來的國旗,我想了想,只是抬手揮了揮,沒有擺出造型與國旗合影。
不知該擺什麼pose,很自然的,在終點線上單膝跪地,感謝這座大山吧,敬畏這座山,感謝它帶給我的快樂,讓我第一次產生了在比賽中與大山能融為一體的感覺。
發自內心的感激。

本來以為UTMB是自己的所謂「朝聖之旅」,最後發現只是變成大自己UTWT環球超馬中普通的一站,沒有原以為的那樣特別。
特別的是心情的變化,是整體精神和身體能力上的一次提升,我覺得這樣就挺好的。

下一站,重返TDG。
9月13號,北京時間下午4點出發,看我能否抵達比上次203公里更遠的距離。


看到有人在@關雅荻 的回答下面問「為什麼非要去國外參加比賽呢?國內隨便找座大山一個人跑不就得了,比賽的目的是為了啥呢?」我覺得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提問者可能並非針對關人,而是針對「出國參加越野賽」這件事。
在此把我對這個子問題的答案擼出來單獨作答,歡迎各位朋友補充。

其實這個問題雖然是圈外人的無心之問,但挺有意思的。
首先,為什麼要參加比賽而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朋友結伴去山裡跑?一個很重要的事實是,很多動輒100公里100英里的賽事,自助式跑步遠遠沒有參加一場比賽(完備的路標,定點的補給站,工作人員,交通)來得更方便和安全。更何況MDS摩洛哥地獄馬拉松這種危險性很大的賽道?當然如果你要進一步 問為什麼要去這種危險的地方「作死」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為什麼要參加外國的比賽?一方面,國內的越野跑仍處於萌芽到發展之間的過渡地帶,參加國外比賽不僅可以體驗完備的賽事管理,與國內完全不同的地理和風景,感受悠久的越野文化,說白了就是會比在國內參賽有更好的賽事體驗,另一方面在UTMB或UTWT系列賽這種舉足輕重的賽事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多多少少會有更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就好比同樣是踢足球打籃球,為什麼在這些球類運動文化更勃發的歐美更加吸引人,道理是一樣的,遠遠不止於「逼格」這麼簡單。更何況在國際越野賽事上和各國精英高手邂逅,並與高手同台競技,參加各種賽前賽後的party都是在國內很難感受到的氛圍。
以上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理由。但之所以說這個問題有意思,恰恰是因為局外人的無心之問,能給局內人一個「輕描淡寫」的棒喝。本質上來說,同樣是在山上越野跑,無論是國內外參賽都是越野,確實並無優越感和高下之分。而我相信確實會有默默無聞的民間高手在某山某溝「黑練」,只為單純地享受越野跑帶來的山林之樂,這種人也更值得敬佩。但這並不等於說完賽UTMB這種艱難的國外賽事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默默無聞地跑(純粹性)」和「以參賽為樂(商業性)」從來不是一個二元對立的矛盾,他們只是跑步文化中的幾個正常現象罷了
對每個人來說比賽的目的肯能不盡相同,對於關大哥可能就是想感受不同的越野跑文化之餘拍攝一部越野跑系列片,對於我就是想通過國外參賽來給國內的賽事一點建議和借鑒,對於一些年年站在硬石一百起點線上的朋友,他們就是想通過同樣的比賽來檢驗自己一年來的進步,對於更多人去國外參賽大概都是想獲得更多的跑步樂趣。你能說這些都是毫無疑義的嗎?
最後,如果以上這些你恰好沒有耐心看完,沒關係,只看這句話反問自己就可以了:為什麼非要去國外踢球(比賽)呢?國內隨便找個學校的操場踢不就得了,踢球的目的是為了啥呢?


小明去試試,要啥有啥。


本文發表於2017年UTMB比賽開始前。2017年的UTMB,「莊主」弗朗索瓦·戴恩19小時01分54秒破了自己保持的紀錄,實現UTMB環勃朗峰越野挑戰賽第三冠。另外一名重量級人物,K天王則在賽道上「沉迷直播」,屈居亞軍。
這是一篇關於UTMB環勃朗峰的科普文,讓我們來了解一下UTMB到底是怎樣一場比賽,為什麼它有如此高的地位。
本文發於專欄:&<只剩下170公里,就能跑完這場比賽了!&>

世界上成功帶領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的將領屈指可數。最著名的兩個人,一位是指著山頂說: 「我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這個詞 」 的 拿破崙·波拿巴 ,另一位更神秘些,是與凱撒/拿破崙/亞歷山大並稱為 西方軍事四大名將 的 漢尼拔·巴卡 。

2200年前,據傳漢尼拔從山腳下的 霞慕尼 小鎮出發,帶領包括大象在內的大軍,翻越 阿爾卑斯山 橫掃了古羅馬帝國。

今天的故事也與 挑戰和征服 霞慕尼 阿爾卑斯山 有關。不過熱血之外,多了些堅忍耐性,以及對漫長山野的崇敬——

————————


我的跑步俱樂部的一個法國同學今天就在參加UTMB. 過了143km的時候關注他的團員發來賀電只剩下最後20km了。他參加過UTMB 很多次了 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完成-這種就是神一樣級別的賽事。

坐標新加坡,俱樂部是數一數二的業餘高手聚集的地方。大多數的團員是expat和日本人-不得不感嘆華人的身體素質跟白人相比差了很多。日本團友也很強,訓練刻苦而且動不動就超馬。

雖然有著一顆充滿競爭力的心,可是再怎麼拚命也就那個渣水平。覺得競技體育好殘酷,還好我不是當運動員的。


越野本身對個人自身,及耐力考驗的一種挑戰。特別是現在國內比較多的TNF比賽,100公里越野賽都是一票難求,因為這裡面體育產業到了一個巔峰。所以能有資格參加各種越野賽,也是蠻講運氣,中籤都已經內牛滿面了


正開始攢積分,希望有一天能去勃朗峰下爽一圈兒。


應該野外生存


自己看著好羨慕 但是自己好弱


值得敬佩的人~所以我們這些小菜鳥,更需要不斷的努力,才能不斷進步~


推薦閱讀:

在零下35度的小興安嶺參加跑步比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16香港一百公里越野賽,1月24凌晨,冰雪低溫天氣,被圍困在大帽山頂等待解救,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越野跑該強化哪些肌肉來避免受傷?
超長越野跑時吃什麼?
國內那些越野跑擁有UTMB積分?

TAG:跑步 | 體育 | 山地越野跑 | 越野跑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