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寫不出唐詩宋詞這樣美的詩詞了呢?


我覺得這是個偽命題。問題的關鍵在於題主怎樣界定這個「美」。舊體詩(詞)在如今或許不是主流的文學表現形式,但今人並非沒有寫作舊體詩(詞)者。其中不乏佳作,我也覺得很美,所以從我個人來說,我對這個提問所表現出來的認知是持反對意見的。然而,我以為之美,和這個提問一樣,也是一己之見。其是否達到或符合題主所以為的那種美,則不得而知;是否與題主以為的唐宋詩詞之美比肩甚至超越之,更飄渺難辨。畢竟提問本身對唐宋詩詞之美就沒有進行準確的定義與描述。
不如先了解自己是怎麼認識的。
謝邀。


首先,時代不同,人們的視角不同。
你看,宋人寫詩就少了唐人的那種氣韻(這是種很懸又確實存在的東西)。
從哲學上來講,社會意識具有時代性,我們可以在外在形式上復古,但是正如思想不可複製,思想難以復古。

另外,每個時代都有它特有的主流的思想表達方式,從唐詩到宋詞到元曲到明傳奇,這種主宰文人的表達方式的潮流始終在發展,人們在順應的過程就是在拋棄的過程,一旦拋棄,不容挽回

其次,現有的經歷讓人的言辭沾染難以隱藏的現代氣息。
毛的詩與詞在我個人看來是現當代的人難以超越的,但僅指在格局與氣勢上,他的遣詞造句絕對是與唐宋風格迥異的。
我不能也不願說今人與古人相比語言應用能力上相差甚遠,但古人的語言韻味早已喪失殆儘是事實,只能用古今風格不同來概括這種現象。

再次,我個人理解的詩詞絕妙是靈魂與血肉相統一,不能瘦得只剩靈魂或是綿軟得只余血肉。靈魂是指詩詞內在的高度,血肉是指詩詞本身的詞句。靈魂需要經過世事的錘鍊和淬鍊,血肉是要靠閱讀來源源不斷地供給養分,一興一嘆皆是心血。
反觀今人,缺靈魂的多,缺血肉的也多,有血有肉有骨骼的人偏偏受限於時代。

所以,就是這樣,
今人常評判古人並試圖解釋古人的喜悲,
彷彿,
變著法地缺什麼便在乎什麼。


謝邀。
現當代人寫出了許多好詩詞,其中有相當數量的作品,一點也不比你說的唐宋詩詞差。唐宋人的風韻高雅,或許現代人多有未逮;但是,現當代舊體詩中,所展現的東西文化衝突、現代生活方式對人性的桎梏、當下社會環境等等問題,也是唐宋詩詞中所沒有的。「江山代有人才出」,恕我直言,不是現在沒有好詩詞,而是你沒有看到而已。


又是個不先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問題。簡單的回答是能,說不能是因為你的閱讀量太少。複雜的回答要先定義什麼是美,長篇大論就懶得說了。


才華就這麼多

現在不過是用來寫無人駕駛的code了,寫貨幣政策分析報告了,寫某企業人事制度框架改造了,寫銀團貸款交叉違約的補充條款了。

但那些蘊含的神機都是一樣的


唐人數學肯定比不過高中生
宋人英語肯定比不過高中生
如果你覺得數學和英語和詩詞沒有可比性
那我告訴你,在唐朝詩歌寫得好可以取士的,唐詩對唐人意味著什麼?終南捷徑你知道嗎?
到宋朝,終南捷徑沒了,寫詩就不那麼吃香了,但是詞呢,詞是音樂啊,宋朝市民階級大發展,平民都開始聽的起音樂了,上層階級有喜好,平民也消費,它能不發達嗎?
順便也說說元曲吧,元曲其實就是宋詞的延伸,也更加俚俗,關漢卿的銅豌豆據說就是一首黃歌。元朝科舉沒了,上層又都是蒙古人,太高雅的上層和下層都聽不懂,只好往俚俗的發展,情懷啊興嘆啊都沒了,多加點劇情吧,還有各種黃色情節,其實詩詞曲黃色的都有,估計數量也不會少,不過文人不屑於去專門記載,所以大多數失傳了
到明清有重新構建士族上層,詩詞曲賦都成了風雅事,沒事也玩玩,比如賈寶玉會結個詩社也編個女兒悲喜哀樂的小曲,不過到底還是比不過前朝,小說卻成了出挑的了

至於而今詩詞不如唐宋
一則,詩詞對參與政治和考試沒用
二則,不能賣錢
三則,文化斷層(五四和十年)
四則,詩詞在唐宋到達頂峰,所有後人都難望其項背,比如宋明清不如唐詩,明清不如宋詞
五則,新的文化藝術形式出現,比如現代詩音樂小說電影電視劇,你敢說宋人拍電視比現代人牛逼?

至於現代人詩詞有沒有沒落呢?
其實是沒有的。不管怎麼說,我們寫詩的基數還是很大的
古代有個百分之二十的識字率頂天了,民國才百分之十
現代中國識字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千分之一的喜好詩詞的,哪怕萬分之一的,你就算算有多少人吧。等我們熟練地把現代人的情懷觀感融入,也許也有一道新風景

附一首在網上看到我很喜歡的現代人寫的律詩

讀倉央嘉措詩(作者沒找到,可百度全詩)

玉影闌珊月影遲,山南雪北漸成痴。

懺心已向靈台認,佛骨偏從慧業知。

一徑雲來新雨後,滿廳花落早秋時。

臨風欲拾當年信,輕合楞嚴數首詩。


作古詩的現代人還是有的……雖然我寫的不好,打油詩水平,也不會用典,也沒有氣魄,連現在有些浸淫此道多年的高手都比不上,更別說比唐宋了。主要還是社會整體對古詩的關注度不夠吧。現在的孩子也缺乏詩詞的鍛煉。


如果這個問題說的沒錯的話,那肯定有許多答案。我個人想像,可能是這樣的。
首先,現代人學會寫詩詞時年齡太大。現代人寫詩詞絕大多數是出於興趣自學的,總不能還有書香門第教導子孫格律,韻部,詞牌,句法,文法什麼的。所以在學詩詞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為了看起來像首詩而矯弄自己詩意的,這樣的創作體驗可能會妨礙他以後創作良好的作品。
其次,現代的生活方式增大了創作優美詩詞的困難。大家都是看娛樂節目,玩電子遊戲,瘋狂備考長大的,美的體驗比較少。比如,我們現在看到彩虹就可能覺得,哇,好神奇!這種美的見識都比較少。那諸如海棠花未眠這種美的體驗就更罔論了。即便是有了美的體驗,要到筆端還是很難。這其中你可能會突然想起我是歌手十點就要開了,後天還有四六級考試,再過十天就是論文答辯。總之,就是,我們的日常不大尋常,所以很難允許較多人去創作優美的詩詞。
再其次,就是現代人的鑒賞水平有限。我們平常不關注詩詞的人可能會覺得王圖霸業指掌中,不勝人生一場醉這樣的詩就不錯,但你仔細看就會覺得它實際不經品。那普通人的鑒賞水平有限也很大的影響優美的作品創作出來。古代詩歌也是普通人的娛樂,這樣的氛圍下自然會有更多的好詩脫穎而出。寫的人多唄。
再然後,就是詩詞有點跟不上時代。一來是用詞的跟不上,現在人寫詩還是以前的用詞,桃花呀,鞦韆呀,長亭呀。二來是情致跟不上,大家寫詩詞還是覺得長亭送別,對鏡梳妝是美的。詩詞定格的還是秦淮河的船樓燈火,嬌美人的對鏡花黃。其實我們沒見過。更可能的,我會覺得夏天公路的洒水車,早晨的修草機就很美麗。但沒人寫這種新情致,也寫不好。
還有許多原因,比如藝術的表達樣式太多了,大家不會選擇詩詞來表達,凡此種種。
雖說如此,但還是期待更多的人來關注詩詞,因為我想不出比詩歌更適合表達美的方式。更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古體詩詞,因為比起熊貓的數量,它的流逝更不易為人見,可能哪一天,突然就真的成了絕唱!


一切好詩都被唐人寫盡了!


如果沒有電視,沒有網路,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數學,沒有英語,沒有物理,化學,歷史……只有語文的情況下,說不定你也可以成為詩人。


環境,與盲目


對平庸之惡的容忍和盲從,是我們寫不出詩的原因。


沒有從數學角度來解答的人。
雖然劉慈欣曾經寫過《詩云》來反駁數學角度對詩歌的分析,但個人認為,好詩已經被唐人快寫盡了,偶有遺珠讓宋元明清的人撿個漏。俗話說,人間好語詩說盡,世上名山僧佔多。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遺珠難再現,
可嘆不逢時。


題主的問法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唐詩宋詞的美在於韻律與格調,意境與感情。


現代人通過表達感情的不同,把唐詩分成了詠懷,詠史,山水田園,邊塞,送別思鄉,愛國抒情,頌詠愛情,閨怨等等,把宋詞按詞風分成豪放派,婉約派,以此來區別表達不同感情的詩詞。
單論內容來說,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各自時代的特色文學形式。如果你要在現代找表達同樣意思的詩歌文學作品,我想還是能找到一些佳作的。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算是佳作?我想這就是題主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

我們現在主流的文學和那時候表達感情的形式是不同的。你之所以被唐詩宋詞吸引,是感動於它絕美的意境,洞徹心扉的情感表達,但要注意的是,這些東西在現代作品中也是存在的,只是沒有了韻律和平仄,(可以理解為欣賞方向決定創作方向)這是文學自然發展的結果。下面做以下幾點分析:

首先,詩詞的書寫有非常嚴謹和精確的要求,這些屬於很小眾的知識,在當時和現代都是。唐詩分為律詩,絕句,古詩三類,之後又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它們在語言,韻律,對仗,平仄等多方面都有要求。這裡就不展開講了,總是規矩很多就是了。絕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寫好的。目前,小中高階段都只講賞析,很少教學生去寫,這些屬於很小眾的知識層面。而宋詞,在做成之時,不僅有詞,詞牌,更有曲,唱法(這些東西基本失傳,成為了更為小眾的東西)。在文學百花齊放的今天,不紮根於廣大人民的文學註定無法成文主流,也就會缺少作家的關注。

第二,主觀情感不能代表客觀事實。現代人只能在一知半解的文言文基礎上通過唐詩和宋詞的文字表達(僅僅是文字!)配合相隔千年的時代背景感受作者當時的心理和情感變化,和內心一些感情產生共鳴,加之朗朗上口的韻律,便認為這就是中國語言文學的巔峰之作,這是一種很片面的想法。事實是,文學一直在發展,更貼近生活,更親民,這是在當年毛爺爺整風之後奠定的基調,是現在的主流。這是文學史上的一大發展。


第三,時代背景不同。有一種很極端的說法,叫國家不興詩家興,說的就是時代背景和文學作品之間一種不可分割的羈絆。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和千年前動亂流離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一部分古代佳作的創作動力在今天根本不存在,比如戰爭,青樓,閨怨,和一些表達政治思想的題材(不要查我水表,我沒寫過!)所以,我們只能通過在這些背景下的作品感受真實的情況,所以很朦朧,很美。

第四,流行程度不同。在唐宋時代,文人的成長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作詩,作詞,練習對仗,反覆體會韻律,所有作家(幾乎)都會學過這些東西。而現代,作家的選擇太多了。現代作品,小說,快餐文學,不拘於格律的現代詩詞(與古典詩詞相對)等等等等,不需要作者拘泥於形式,這是文學更開放,更發展的體現,這絕不是退步。這種情況導致作家中鑽研古典詩詞的人很少,作品很少,少到不為外人所知,可能只流傳和存在於一小撮人甚至是某些人的手稿中。沒有龐大的創作基數,談何佳作?

綜上,在目前時代的背景下,只有小部分人會專註於古典詩詞,如果硬要把現在的古典文學(只算詩詞)發展情況同千年前處於主流地位(應該吧QAQ)的詩詞形式進行比較而說出現代人無法寫出唐詩宋詞那樣美得文字,我認為是一種形而上的觀點。

結論:現代作品佳作很多,有些作品的美不亞於唐詩宋詞。


少了情懷,多了物慾


話都被他們說完了……


看了樓裡面的回答,都是在主觀評論,或者是為了政治正確,我來怒答一發
1.的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潮流,唐代的詩要麼質樸純粹,要麼粗獷奔放,要麼浪漫俠氣,要麼清新如畫,總之唐人的詩,雖然沒有宋詞的華麗,精巧,細膩。但卻散發這隻有盛唐獨特的陽剛之死。
2.宋人的詞,婉約,豪放,注意不是奔放,李白的《夢留天姆吟留別》可以說是奔放,但是蘇子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不能說是奔放區別就在這裡,宋人的詞,要麼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你儂我儂,要麼細膩憔悴,就算是豪放,也有那麼一股子書生氣,總之,宋人的詞充滿了陰柔之氣。
3.反觀現代詩,只講外表華麗,不在乎漢語詩詞詩本該有的氣韻。看著詞藻華麗,實則無病呻吟,不接地氣,寫首現代詩,看著是大白話,但除了作者沒幾個人能看懂。
詩,是一個時代的氣質,通過詩詞我們完全能觸摸到唐宋的社會風氣,而現代詩呢?反應出這個時代的拜金?低俗?膚淺?做作?總之現代詩完全沒有了漢民族的氣質。
4.為什麼會這樣,就算是滿清甚至民國依舊有人可以寫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無限風光在險峰」。
為什麼現代沒有人能寫真正的詩詞了?
竊以為,兩次鴉片戰爭徹底的打碎了漢民族的價值觀和文化觀,到現在都沒有緩過勁兒來。文化虛無,歷史虛無。是這個時代的通病。
這樣的時代能孕育出流芳千萬世的詩詞么?


1.古人的詩詞也並非都是精品,千年文華不知出了多少讀書人,就文章來說能拿得出的手的也就是一百來篇,我記得有一本書專門收錄過,名字不記得了,且還是一本古書。詩詞方面能夠稱為大家的其實也就是耳熟能詳的那些人。
2.現代人作詩詞寫文章不會「用典『』 ,對漢子字意的理解也和古人不同。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看現代人做的古詩詞不用看注釋。 古人從小學習儒家經典,如四書五經、十三經以及其他雜學(易學佛學等),像李商隱的詩就是『用典『的代表,但詩詞並非必須用典。
3.現代社會研究國學的人,同樣也讀古書,但今人和古人在心境和意識上有著明顯的不同。
4.詩詞歌賦等等文體,是古人用來表達感情的一種工具,在古人的認知以及世界觀中,是不存在物理學、生物學等等的概念的。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龍王下雨,雷公鼓槌;沒有無線電沒有網路,親朋友好友的一次分離,就可能是天人永隔,比如『』千里共嬋娟『』 『』天涯若比鄰『』等詩句。
5.簡而言之,古人看世界是感性的,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傷春悲秋』。 而現代人看世界是理性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天上沒有玉皇,水裡沒有神仙。
6.對現代人來說,寫一首古詩詞,格律平仄押韻這都不是問題,對於研究國學的人來說,用典也可以做到,但心境和意識是無法模仿的。』對於古代的文人來說,詩詞歌賦等等所有文體,是他們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而現代人表達感情的方式和方法卻比古人多得多。
7.我再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可能並不恰當:我們學外語的時候,你和老外對話,你聽到了一句英語句子,在你腦海里第一反應會是『這句英語的中文是什麼意思』 ?大腦會先將這句英文翻譯成中文,然後你再去思考如何回答,而在大腦中回答的這句的必定是中文,而後再將中文譯成英文說出口。(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感受,並不代表所有人) 但從小生活在國外的華裔,他們就沒有這種情況。


推薦閱讀:

初學,新寫一首鷓鴣天,大家可以指點一下嗎?
如何提高自己在寫詩詞方面的水平?
無人與我立黃昏 無人問我粥可溫 出自哪裡 作者是誰 全文是什麼 講的什麼意境?
如果有公號推送各位的詩詞集子,大家會用自己的哪一句作品做推題呢?
描寫三國題材的經典詩詞都有哪些?

TAG:文學 | 詩詞 | 古詩詞 | 詩詞賞析 | 唐詩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