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避免出現「豆郵」反覆改名這樣的問題?
豆瓣將 web 端的豆郵改成私信後引起了非常多用戶的反對,在豆瓣站上和知乎站內都有不少用戶反對改名。最終結果是豆瓣把私信改回了豆郵。
似乎這種事情一旦發生過,豆瓣下次想在產品方面做些改動就會更困難了吧。
作為產品經理,如何避免在改變產品設計或功能時出現這種負向反應呢?以及豆瓣內部有關於這次改動的討論分析不?
豆瓣官方公告:http://blog.douban.com/douban/2015/05/19/3032/
知乎站內討論:如何評價豆瓣網將「豆郵」改名為「私信」?
其實產品細節文案作調整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只不過這次豆瓣用戶反應比較激烈,把這件事放大化了。我覺得吧:
1. 如果豆瓣的產品經理只是產生個小想法改來看看效果,也無可厚非,有想法不驗證屁用沒有,何況這個想法本身也有一些道理(豆郵改成私信確實能降低新手理解門檻嘛),希望這樣的口誅筆伐不會給這個PM心理上帶來長遠的負面影響。
2. 如果指望通過改文案完成活躍度的KPI,那就有問題了。產品經理的基本技能就是分析需求的價值,對項目的優先順序進行排序。我不相信只是把豆郵改成私信,數據上就能得到質的飛躍,也不相信除此之外就沒更有價值的項目做了。
所以無論怎麼說,吃一塹長一智,也是給我們其他做產品的同學提了個醒,產品上做任何變化前要對可能發生的事情做些準備,至少不能在出現狀況後不知所措吧。
在定義核心用戶這件事上,一定要看得清,短時間內勿要搖擺不定。
一個產品不是從生至死核心用戶不變的,不同階段核心用戶都不一樣。
豆瓣把豆郵改私信,不管他吹噓的怎麼合理,在我看來就是他們把核心用戶定義為了新進入的人,假如真的這樣,這次事件我是給他們鼓掌的。
假如他們真能堅持下去,我是立馬辭職倒貼錢給他們打工去的,因為這年月有勇氣和腕力的公司太難找了。
但是,他們沒過幾天又改回去了。無論他們解釋的如何,在我看來他們又把核心用戶定義為了老人。
短短數日,不知內部發生了什麼,但是總之他們這種反覆,在外界看來是妥協,從產品人眼裡來看就是搖擺不定。
任何時候,一個產品的pm,設計,開發,測試,運營都是為了核心用戶服務。
定義好這個階段你的核心用戶,然後所有決策的重心都在他們。當核心用戶和非核心用戶之間利益衝突時,向著誰我不必回答了吧。
但是一個產品不同階段核心用戶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得罪的是下個階段的核心用戶呢,怎麼辦?
這是我剛剛想到的,還沒有答案,拋出來我們一起思考吧。
哎,所以說產品經理要有謀略呢,光畫原型解決不了這類問題呀。在做這個決策之前,修改的決策依據是什麼呢?
應該不是產品經理靈感突發,臨時給老闆上了幾頁ppt吧。
或者更加不應該的是,有人覺得可以改就改了。
不過這種事情也就是放在豆瓣,也許大部分平台都不是事。
我覺得要看你產品用戶是哪一群人了。
你要是陌陌,或者美團外賣吧,就算把整個界面換了估計換來也是用戶哦
?一聲而已。
但偏偏豆瓣用戶大多是有形式主義的文青(無貶低之意,我也是這種人),都是不介意新內容的出現,但很在意舊模樣的修改。
豆瓣是一個情懷味很重的地方,即使越來越多地湧入約炮的人,但豆瓣還是有一群忠實擁躉的,希望pm能在修改的同時守護好這群文青的情懷。
A|B test啊!!!
…
你說我說,讓用戶的反應說話好不好…特別這種低成本小UI change,何不多test幾個版本測測反應?
多大點事?不要老關心這些負面的東西,做產品更多應該考慮的是有什麼好的點吸引用戶留下來,而不要去擔心"小毛病"讓用戶離開,為了一點破事就離開,說明產品本身可替代性太強,問題還是出在產品不"好"上,而不在產品"壞"上。
將豆郵改成私信的目的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我相信@楊勃 (阿北) @豆瓣 成功 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就夠了,非常同意 @鄧毅 老師的回答,我相信豆瓣是從豆瓣的戰略豆瓣的產品出發的,所以不要接受大家的唾沫就改變立場,
知乎鍵盤俠或者老一輩豆友(一部分)不會為豆瓣的前程考慮的,大家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問題,我覺得爽就行,我覺得你沒有尊重我的情懷,覺得爽是主觀意識,有站在豆瓣通過數字背後看到的東西的角度思考問題么?換位思考挺難的,而且很多時候自己的認識和表現是典型的從眾心理卻還理直氣壯。每家公司都會試錯,都允許這個錯誤。但是大家不應該全體攻擊,開啟嘲諷模式。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如何避免犯這樣的問題,我的做法是先確定目的:解決什麼問題。然後才是怎麼解決方案。解決什麼問題,是通過數據等分析得來的。接下來解決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多幾套解決方案,那一套能把問題徹底解決,而且成本更低,消耗資源更少等等綜合去考慮。我想這次豆郵時間肯定是想解決問題,最終處理方式上有問題。沒法避免
產品需求隨著時間發生變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此結果就是被自己打臉總比被市場打臉好,
話說回來,產品狗 不就是臉皮厚嘛
多想怎麼解決用戶問題,別總想著滿足用戶要求。
在我看來,豆瓣明顯還是可以叫豆郵,而不影響新用戶的。
我真的很好奇,很多網站都有其自己特殊的站內信的叫法。
有人叫「消息」,有人叫「站內信」,有人叫「留言飛語」,有人叫「收件箱」
我還真的不知道「私信」是統一的叫法。
當然我也不需要看到拿數據說話,更多的是出於人性化的運維的思考。
比如豆瓣如果很逼格的話,別人就覺得它應有也值得有它獨特的稱謂。
我是豆瓣用戶,但是我平時不太參與線上活動,也收到很多「豆郵」邀請口閥這個改名事件。
但是對我來說,我沒有什麼特別不能接受的。
我覺得豆瓣對我沒有社區粘性,所以它叫私信,或者豆郵,對我沒影響。
我只是覺得我不認可「叫私信,是降低新用戶門檻」的說法。
新用戶是多大?要是新成長起來的一批,那就別用你30歲的腦袋去想20歲的青春活力,也別用20歲的幼稚去傲慢30歲的腔調情懷。我的意思是不管做出這個決策的那個人是多大,別擔心「新用戶」的智商。也別總是做「沒有產品基因」的事情。
豆郵改名是因為豆瓣有大量用戶使用並愛它,這是「成長的煩惱」,而大多數產品即使改名了也沒人關心你改的是啥,只要概括清楚你的功能就行。
所以這個問題基本上不會存在,如果存在,說明你正在幸福當中,珍惜吧。
以上。
瀉藥。名字並不重要。成功是因為產品好用,不是因為名字。
犯了主觀這個常見病
首先改了就偷偷該,不要發私信跟你說我改了你的豆油喔,來打我啊
難道不是「產品經理決定之前一定、務必、再三和用戶調研確認,和老闆溝通一致」?
忠於用戶,而非引領用戶。
老闆:你要不改我分分鐘砍死你你信不信
產品總監:這個會對用戶不%¥#%¥%@@#¥%
老闆:現在你是產品總監了,你改不改
產品主管:改!
沒法避免,有時錯了就是錯了。而且我覺得豆郵最終是會統一成私信的。
還記得微信5.0時的Android Design嗎?微信沒有使用Android Design之前,多少人為此請願,希望微信也能儘早跟上官方設計風格。後來Android Design風格的微信出來了,極客們都拍手叫好。呵呵,沒過幾版,還是回歸iOS風格。原因也挺簡單,用戶不習慣,很多功能的入口過深,點擊量直線下降(這個是從知乎當時一個回答那看來的,真實性未知,但的確有道理的)。但是,我覺得後期並沒有太大的反對,並沒有大規模出現抵制升級回iOS風格等情況。這讓我覺得,豆瓣團隊的公關能力還是不足呀,騰訊那三兩下就能把用戶說服了,豆瓣還得轉個彎。
對,我認為長久,豆瓣肯定是要將豆郵換成私信的,只是經過抵制後,退了一步,說PC端保留豆郵名稱。很明顯,一旦私信這個叫法被大家習慣,pc端豆郵換成私信也是遲早的事,到時候發一個統一名稱的公告就行,理由就是大多數手機用戶已經習慣了私信這個名稱,而且私信更能給人以一對一的即時溝通感。
還有,同意上面說的,現在來知乎上炒作的也不少了,不缺豆瓣一家。他不炒,我也會去用用,他炒作了,我還是會去用用的。
其實只是一次炒作
阿北:近期數據不好看啊,怎麼破?
運營:產品經理想想辦法腫么樣?
產品:好。。
第二天
百度知道:豆瓣為什麼把豆郵改為私信?
知乎:豆瓣把豆郵改為私信你怎麼看?
百年豆瓣老用戶:懷念豆郵,我們的青春
第三天
阿北:還是改回去吧~
運營:這招真不賴~~
產品狗:汪汪汪~~
瀉藥!產品經理嚴重低估了用戶的頑固程度,於是趕緊跪。。。
推薦閱讀:
※互聯網產品經理需要什麼性格特質和必備能力?
※面試產品經理需要注意什麼?
※農夫山泉出品一款運動飲料,名字叫「尖叫」,從產品經理的角度分析,它的瓶子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產品經理的職業病有哪些?
※想應聘互聯網產品策劃工作,應該看什麼書來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