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由美漫改編的真人影視作品毫無違和感,而日漫改編的看著會感覺很彆扭?

由美國漫畫改編的電影電視很多都取得了口碑以及票房雙收的好成績,電視劇比如行屍走肉,電影漫威DC的一大片,為什麼這麼多製作構思精良的日漫沒辦法改編成好的電影作品呢?是錢的問題么?


--------------------------------------------------------------------------------------------------------------------------------------------
24號:
被轉載到日報上,知乎編輯起的標題造成了一定的歧義,也看了回復(好些反對的一上來就日漫XXX美漫XXX,思維固化站隊行為都成習慣了),另外補充一下

題目提到的是漫畫改編,所以回答的出發點始終也僅限於漫畫,漫畫傳播信息給讀者,本身就是一種視覺媒體,所以第一張圖Mccloud的三角歸類的是漫畫卻是叫communication,而寫實也不是說「畫得像真的」而是」描繪接近真實「,所以最後一類提到的寫實特徵也並不止是說畫,也包括了表情,氣氛等較抽象的特徵,畫風不止是臉畫得如何,而是漫畫家作品裡整體故事的表現風格!
很多人舉出的反例實際上都沒意識到該排在三角中的什麼位置,表現方式遠不局限於地域!

電影改編成不成功,票房高不高、特效好不好、投資多不多,跟題目里的「漫改.....看著感覺別捏」都沒有直接關係,帶子狼的電影版斬虎屠龍劍,東京愛情故事和殺手阿一在我看來都是跨媒體改編成功的代表,自始至終我說的都是表現風格上的區別,更是不提倡誰好誰差的站隊行為
--------------------------------------------------------------------------------------------------------------------------------------------
這其實不該用籠統的「美漫XXX日漫XXX」來區分
Scott Mccloud的《understanding comics(理解漫畫)》裡面提到過triangle of communication types,左邊代表現實,右邊代表語言/意義,頂部代表圖形圖畫。

頂端的多是抽象性的那種別人會問「是不是隨手畫幾筆就千百萬的藝術品或者這些個幾何要表達什麼意思」的作品,所以大部分漫畫藝術都除於三角的偏下部。
越往右越接近圖標化和意義,越簡單的也越代表普遍性,大部分全年齡國民漫畫都處在這一角,比如《史高治》,《丁丁歷險記》,《花生漫畫(史努比)》等等這種越是簡單的,讀者越容易帶入主觀態度也越容易代表,我們用符號表情也是這個道理 -_- 三條線就可以表示人臉了。

而三角往左代表寫實,越是寫實的作品越接近客觀的表示作品內容與讀者的界限。

套入作品中,美式商業漫畫經過60年代以jack kirby為首的創作者推動再到8,90年代麥克法蘭為代表的dynamic風格的盛行越發偏向三角形的中下偏左(當然還得看具體作品,商業漫畫里卡通風格的也大有人在),還有像歐洲的《藍莓上尉》、《七海遊俠柯多爾》、《雪國列車》,日本的《帶子狼》等等都是約處在這個範圍,這種偏向寫實的距離感,既是讀者對於不真實的客觀認可正好與幻想類的真人電影相切合自然也就更容易真人化。

日本戰後到現在,很多主流作品依然在套用手塚治虫、水木茂那代人傳承下來的「偏寫實的背景+偏卡通的人物"這樣的表達方式,同樣遵循這種模式的歐美也有不少,比如《高盧英雄》,《兔子用心棒》,這樣更能強調人物的代入感和背景的客觀性,如果這類作品改編成真人電影,就會由卡通的代入感具有的「主觀性」變成了真人的「客觀性」,自然會有違和感。這裡特別推薦下水木茂的《昭和SHOWA》(我看的是第一部1926-1939的英文版,不確定日版原名叫什麼)簡直是卡通式的代入感+寫實的距離感的典範!

很多針對明顯的日本漫畫,比如要引起性共鳴的,會加入偏寫實的局部特徵,比如線條明顯的腰身、誇張的腿部胸部線條等等,這些局部特徵上能保留客觀認可的距離感(不真實但是認可),但整體上還是保留了卡通或稱為Manga的表現方式的「簡化」,更容易得到人物(特別是投影的角色)的代入感。

一些相對成熟創作者會嘗試更寬廣的創作空間,比如浦澤,而題材上,如愛情親情題材的、歷史題材的,辰巳嘉裕為代表的嚴肅「劇畫」的,美國《鼠族》之後比較流行的自傳體式的等等,也會在簡單卡通的基礎上揉合更寫實(不同於上面針對向)的特徵,居於真實與意義之間也同樣有更多轉換成其他媒體的彈性,比如《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上面嘮叨的都是感受上的,也就是問題里所謂的「看著會覺得特別彆扭」,如果具體到作品肯定還得涉及原作的累計和改編幅度啊,改編的的劇本和導演的水平差異啊等等,這就離漫畫媒體本身有點遠了。
Eisner的漫畫理論里也提到了很多電影跟漫畫空間上的差異,寫不完,歇了,謝邀。


我覺得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沒錢


一部明日邊緣說明了日漫和輕小說只要換個外衣完全可以拍成成熟好看的大片

而日版的死亡筆記真人版連劉克的特技都弄得那麼蛋疼,簡直一秒齣戲


日漫中二可以理解,你拍成真人電影依然那麼中二誰受得了?美漫雖然沒有連續看過,但是「相對」寫實一點。
另外,漫畫的金剛狼和電影的金剛狼造型並不完全一樣,《鋼鐵之軀》也開始尊重觀眾的眼睛給克拉克定做了一身正常點的制服。但是日漫電影呢?整個cosplay秀啊。我是親眼看過電影的成步堂龍一的刺蝟頭和彎勾眉毛,這麼說吧,就沒入戲過,相對我更喜歡日本某女子歌舞劇團的演出。
上面有答案提到《明日邊緣》。這部電影我很喜歡,連續包場看了兩遍,電腦上看了四五遍。漫畫我也看過。真的很慶幸是美國人改編拍攝的,如果是日本人弄,咱不說特效什麼的,但就什麼御姐廚娘,萌妹工程師,蘿莉女主就很……了好嗎(原諒我也不知道怎麼形容才好)?日本人這是有多殘廢,這麼喜歡萌妹蘿莉制服誘惑機甲娘啊。還有各種磨磨唧唧的台詞:「日本的抹茶……」(忘了是不是這個了),漫畫還好,小說還好,娛樂電影就不行啦。不否認,似乎原著更有深度一點,但是讓日本來拍肯定效果差遠了。到現在想起小湯哥看著女主傻笑以及後面的can you love me again都很感動。

日本cos什麼的最討厭啦!熱愛科幻並非宅男的我,不厭惡日本動漫電影也是不行的呢!諸君請原諒在下混亂的言語,只是心中的情感正在覺醒,這就是我的宿命了啊!
口胡!何必再嚕嗉!面對絕對強勢的米國電影,日本的cosplay只有敗啊!!


你看得少……


恩,日本拍的都一風格,感覺怪怪的。但你看劉偉強拍的頭文字d,先不說改編,就整體,我覺得一點都不彆扭。其實你就是看不慣日本的電影。
老美拍的明日邊緣,一點都不彆扭。雖然女主角從一個亞洲蘿莉換成美國大妞。


因為美漫雖然是講述超級英雄 但是超級英雄的喜怒哀樂與常人無異 所以美漫電影就可以在特效的包裹下講述一個平凡人的故事~而日漫則不同 日漫的角色通常不管是主角還是什麼 都逗得飛起~這種東西存在於漫畫還則罷了 出現在現實中就是滿滿的違和感~


最近的浪客劍心三部曲就拍得很不錯,還原度可以,動作戲很贊


因為美漫臉寫實而粗糙,看起來比真人「丑」
日漫臉太幻想化了,「美」得正常人長不出來
而且影視業本來就是美帝霸佔統治地位的……
還有西方人比亞洲人美顏這個痛苦的事實……T T


日漫是玩感覺,感覺很難拍。美漫說白就是讓人爽,打的爽,乾的爽,電影找到這點就好了。



髮型原因


我能說是不少日本演員表演用力過猛,讓人齣戲嗎?


其實美漫拍的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也有,日漫拍的好的也有,不過這個問題確實是存在,比例也不是一般的高,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一.時間

首先我不知道你對美漫和日漫了解有多少,日漫大眾都知道比較早的可能是哆啦A夢和阿童木,哆啦A夢已經是70年代的事了,阿童木早點,50年代吧,而美國隊長,超人,蝙蝠俠大概是四十年代了,蜘蛛俠遲點,60年代吧,我們現在在追的,津津樂道的,童年回憶的,可能最早都不會早過80年代,這中間四五十年的時間不是白給的,當然你可以去看看土豆有個叫老濕解說老的漫威英雄的視頻,你就知道老美也不是一開始就拍的好,也有拍的像cosplay草台班子的時候,也有太注重結合實際拍的完全齣戲的時候,時間是一個問題。

二.版本

再來一個問題是就是我不太清楚的,美漫一般經過了很多次設定,一個主角其實可能已經連載了數十次了,而日本就很少有為一個角色大家孜孜不倦畫很多次的,雖然像宮本武藏,柳生十兵衛這種歷史人物是有被畫很多次,但其本質並不是漫畫人物,戲說也是各個作家自己的見解,和美漫這種很多人畫一個不是一個概念,而多次重置就能修訂很多問題,無論是設計還是人物思想。很多比較敏感的,比如宗教種族等問題就可以避免了,美漫還有一代英雄是白人,二代英雄是黑人這種設定(忘了是綠燈俠還是閃電俠)。這種多版本就在為電影改編時提供了很多的思路了,只要結合實際,錯開敏感話題,在從設計中選幾套就OK了。

三.導演

這裡我就要介紹一部日本遊戲改編的作品,《龍が如く》,這部作品是世嘉的扛鼎之作,製作人名越埝洋本身就是個有想法的大牛人,編輯是馳星周(此人是周星馳的粉絲),而電影版的導演三池崇史也是個厲害人物,你如果聽過《殺手阿一》就是此人作品,好了,遊戲製作本身就是很有思想的了,電影導演又是這麼個鬼才,你覺得拍出來是個什麼?可以說完全就是兩種畫風啊,美漫就好多了,現役畫家和電影導演在一個藝術生命長達幾十年的漫畫人物面前,再有才華都不足以左右這個人物的基礎設定,只能說日本漫畫作品的藝術生命還是太短,很少有能完全壓制日本導演的才華,當然現在哆啦A夢拍個什麼真人版就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了,但日漫能和哆啦A夢差不多的又有幾個?

四.畫風

美漫普遍畫風比日漫總覺得寫實一點,雖然日漫寫實派現在也不在少數,但總體來說美漫甚至港漫的絕大多數人物讓你更有現實感吧,這個留給美術系的朋友給你科普吧。

五.題材

你所說的改編電影很大一部分都是超級英雄電影吧,行屍走肉也在整體基礎設定上偏寫實,就喪屍類電影來說,生化危機系列雖然是個渣,但勉強還可以,可這是卡普空本來就以美國為背景做的遊戲,如果這也改編不好,我也就呵呵了,而日本現在流行的都是冒險類的,整體篇幅又不長,這個在拍劇場版就很是問題了,海賊王可以說一個島發生的故事,與主線無關,其餘時間線這麼緊湊,怎麼切怎麼插都是蛋疼,而當紅和美漫最像的日漫應該就是銀魂了,日常+大事件,所以他的劇場版特別好拍,完全不會有漫畫黨歧視劇場版的問題。

六.特效

有人吹老美特效我也是呵呵了,就拿生化危機來說,日版的CG電影和美版的真人電影你們都可以看看,真心不覺得日本特效技術硬體上會輸,當然在這裡我要隆重像你介紹大名鼎鼎的最終幻想系列,特效之牛逼堪比大片,當然代價就是史克威爾分分鐘破產,當然日本還孜孜不倦的拍著奧特曼系列,你也就知道錢是多大的問題了,以上還是遊戲公司,你要讓哪個日本漫畫家和電影公司來整這些,也能你是這輩子最後一次看到他們的作品了。

好了說了這麼多不好的,來說點好的。
排除部分條件拍出來的好東西還是有的,
比如排除特效

花樣男子(流星雨系列),

網球王子(雖然被人詬病,但確是一種勇敢的嘗試,有里程碑意義)

這些是大陸都拍了的,日本本土其實還是有很多生活類體育類的,都還蠻不錯的

再比如排除題材

熱血高校(故事設定在漫畫主角入學前,屬於前傳性質,和原作就不衝突了)

龍如:黑豹(外傳支線性質,主角性格和主要事件就可以和原作保持距離了)

最後還想講一個,也許這個問題很多人覺得不是那麼大,但我以為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不知你們還記不記得天龍里的虛竹樊少皇,這貨曾經拍過一部《監獄力王》,
這個漫畫原作是《力王》,這部電影選了第一章節的內容拍攝,
其尊重原著和切合實際的程度,只能說是業界良心,
其中有一個場景是副監獄長找主角談話,這個副監獄長是個變態,
漫畫原作里他辦公室的書架上是日本AV,當然用的是文字,
而電影換成了有封面的錄影帶,具體你們懂得,
這其實只是一個小細節,但你可以知道這部電影拍得多好,
當然手賤的我看了漫畫原作,在想會不會有第二部電影,
呵呵,結果結局真是...扯到了聖經...

還有一部日本著名漫畫叫《惡魔人》這部的影響力很大,
東西方都很受歡迎,真人電影這兩年也拍了,
但這部後來不火的原因...作者永井豪又扯到了聖經,
扯到不是問題,曲解的一塌糊塗,歐美觀眾直接就無愛了,

我都不想說EVA(新世紀福音戰士)這種曲解聖經的東西圈了不知多少票子的東西,
當然你們會說現在聖經還有這麼大影響力么?
我想說有一本很NB的電影叫《達芬奇密碼》他怎麼被禁的自行百度吧

其實你們覺得很多有思想的日本動漫作品,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好,
聖經真心是個最大原因,
我前面也說了,美漫因為有多個版本,所以可以避免很多敏感話題,
哦再順便說下,鋼鐵俠里有個反派叫滿大人,如果哪天這貨能上大銀幕,
還能在天朝公映的話,那我就承認我說聖經都是在打臉了。


兩邊的預算和導演都不是一個等級的。


美漫畫風很有真實感,除開誇張化的,你透過美漫對比現實很多時候感覺差不大的。

日漫則更多有種夢幻感,
一說二次元大多想到日漫為什麼?因為真的就是另一種次元的畫風啊…………!
(個人感覺請別太在意 :з)

話說這麼多年來我看過日本漫改電影感覺還可以的只有《死亡筆記》
而這其中很大部分還只是因為演員演得好的關係……

日漫一拍成真人電影,
都會有種夢幻照進現實的感覺 : 這些都什麼鬼?


我舉兩個成功改編的例子:《假面騎士》、《排球女將》


記得有個說法
美漫把不正常的東西亂入到現實生活,日漫則體現出現實生活才是不正常的。

其實個人認為日漫改編電影缺乏佳作,總體上看來是日本電影行業的不景氣。隨著電影巨匠的老去,年輕的一代還在成長,以及泡沫經濟帶來的影響。大量劇場版充斥著電影市場,動漫特攝雖然填補了真人電影的空缺,以較低於特效大片的成本贏得了足夠可觀的票房成績,但因為不需要演員在演技上下功夫等等原因,所以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真人電影的發展。
就拿最近的《浪客劍心》來說,幾個女演員的演技可以說是硬傷中的硬傷。。。


另外也不是美漫改編的就一定好,漫威之所以成功,是人家有一個牛B的總裁(凱文費格)和一批牛B的導演;DC方面,黑暗騎士的魅力也是通過諾蘭大神帶給全球的,此前大多數人也以為那就是個頭戴內褲有點小錢喜歡無病呻吟的變態。
要知道早期美漫電影是很雷人的,不信可以看看喬治克魯尼版的蝙蝠俠,你就會慶幸這個系列早早就結束了。。。。反正我不能忍受帶乳頭的蝙蝠衣。。。。


難道不是因為大部分作品電影化,一開始就是面向粉絲,所以。。。
有的題材好,老少咸受,一開始就是面對票房,自然會認真製作電影。。。


其實美漫也不一定,你以為瑞恩·雷諾茲那小子演我就不違和了嗎?


首先答主要麼看的太多,要麼看的太少

翻拍日漫又拍的非常優秀的日劇非常多啊

花樣男子

醫龍

欺詐遊戲

偷偷愛著你/花君

一吻定情

東京愛情故事

孤獨的美食家

深夜食堂

失戀巧克力職人

交響情人夢

麻辣教師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真心數不完,當然也有可能是題主看太多,日漫茫茫多,改編失敗的數量也可觀。日漫改編的日本電影相確實如題主所說優秀的很少,這個也合理,因為日本電影最近一直在走下坡路。日劇的退步相對不明顯。

另外日本影視圈還有個不利因素,就是窮。。。英國影視圈也相對窮,但日本和英國相比,有一個先天缺陷,英國電影人發現沒錢拍電影沒事,因為英國人和美國人關係比較近,雙方水平相當,經常能合作,英國的編劇和演員可以參與美劇或者美劇美影的製作中去,稍微緩解了這個問題。比如《哈利波特》英國是沒錢沒人力拍的,那就找美國一起拍。而日本就很痛苦了,政治上的各種隔閡讓日韓,中日合作變的很困難,而且就算可以合作,雙方水平又不在一個層次,語言也成問題,不像英美那樣好整合。

舉個幾個例子:
去年日本著名的《世界奇妙物語》系列劇,劇組帶著整套班子跑中國來拍《世妙》的中國版《不可思議的夏天》不可思議的夏天 (豆瓣) 看介紹可以發現,編劇是日本的,導演是日本的,結果拍的慘不忍睹。
還有一個中韓合作的例子,12年熱門韓劇《仁顯王后的男人》去年整個劇組也跑到中國來拍《仁顯》的中國版《相愛穿梭千年
》相愛穿梭千年 (豆瓣)結果依舊拍的慘不忍睹....
這一對比就讓人不得不讓人服氣了,把水平這麼高的劇組搬到國內,結果卻被國內演員稀爛的演技給制約了。如果劇組再換成國內的,只會更爛。

還因為窮,諸如漫威DC的科幻電影,在日本根本沒法拍啊,那特效燒的錢對於日本投資人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很多日漫人文氣息濃郁,根本不是好萊塢爆米花電影那種類型,那些爆米花電影一半時間在打打殺殺,放激光,搞爆炸什麼的,很好用特效來表現,換成日本動漫里的內容就難辦了。例如今敏的動畫電影《紅辣椒》裡面對於夢境的描寫出神入化,各種奇幻元素異常豐富。如果拍成真人電影加上頂級特效的話,什麼《盜夢空間》都得靠邊站。但是燒的錢可能比拍一部阿凡達還多,好萊塢都拍不起。要知道好萊塢並不是沒有嘗試過有內涵的漫畫電影,比如《守望者》,但是它的票房讓投資人很失望。


推薦閱讀:

DC漫畫里的著名城市有哪些?
哪部動畫/漫畫讓你中毒最深,看後不能自拔?
為什麼網上對龍珠的布歐篇評價都比較低?
銀魂最近的將軍篇是否為敗筆,或者說銀魂的故事轉型了?

TAG:電影 | 漫畫 | 漫威Marvel | 美國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