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能力強的人有哪些共同特徵?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Hi,職場」 ,更多「職場」「職場新人」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工作中經常遇到很多能力很強的人,不是指的知識淵博,也不是說在某一領域中很厲害,而是軟實力真的讓人佩服,做什麼事情都感覺很讓人放心,也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女強人。 這些人平時生活中是怎樣的,生活中的也是那麼厲害? 或者這類人有什麼共同的特徵?(比如 不拖延)

補充一下:經常遇到一些人各方面都很NB,要學習的東西掌握的很深,連遊戲都比別人厲害…


過去人們可能會有一種誤解,那就是工作能力強的往往是那種總是埋頭苦幹的「工作狂」。

但隨著工作性質的變化,如今真正工作能力強的人的共同特徵其實是:他們都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

正如題主所說的,工作能力強的人生活往往也能打理得井井有條。


我們來看看他們具體有哪些特點:

1、花時間做規劃

2、形成日常慣例,減少意志力的損耗

3、有效地休閑

1、花時間做規劃

磨刀不誤砍柴工。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包括工作目標(比如賺多少錢)和生活目標(比如有時間陪家人、做一個身體健康的人等等)。

隨後,給這些目標排列優先順序:哪些目標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哪些目標是可以延後滿足的?如果發現自己的目標太多,那就要學會做減法。要明白,我們不可能完成所有事。「即便在你死了以後,你的郵箱依然會塞滿郵件。」如果想要高質量地完成重要的目標,我們只能有所取捨。

等確定哪些目標較為重要後,接下來需要細化你的目標,把原本籠統的目標細分成具體的任務。比如:如果要實現目標,要經過哪些步驟?什麼時候截止?怎麼樣評估任務完成得是好是壞?把目標分解得越細緻,越是有助於我們更準確地預測所需時間、更準確地進行規劃。最後,注意在規劃時減少碎片化的時間,盡量保留大段的時間用於工作或生活,避免任務的切換導致時間不必要的浪費。

2、形成日常慣例,減少意志力的損耗

在不同時間選擇做什麼事也會損耗意志力,選擇本身就會讓我們覺得更加疲勞。因此,可以把一些定期的活動固定下來,成為自己生活的慣例,例如,每周四的晚上去健身、每周六的下午和家人在一起。等形成日常慣例以後,就可以自動化地完成活動,而避免將寶貴的意志力損耗在選擇上。

3、有效地休閑

時間管理專家建議,要平衡工作與生活,不單要學會更有效地工作,也要學會如何有效地休閑。休閑時間不在長短,而在於質量。高質量的休閑,最重要的是你的主觀體驗,它應該是讓你放鬆的,而不是無聊和空虛,也不是依然憂慮著未完成的工作。

要獲得高質量的休閑,我們先重視休閑的必要性:放鬆可以讓人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效率更高,並且休閑的時刻有助於我們產生創造性的頓悟;而我們接觸到的工作之外的信息,也能給工作帶來更多靈感。當我們為休閑感到愧疚時,可以用這些理由自我開解。此外,要獲得高質量的休閑,也要求我們在休閑時保持專註,全身心地投入在休閑活動中,而不要「一邊休息,一邊還想著工作」。在不工作的時間焦慮工作並不會提升你的工作能力,只會讓你更加疲憊,進而影響到接下來的表現。


想要做到以上3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歸根到底,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來源於我們對時間的良好規劃、來源於我們日常的高度自律、來源於養成良好的生活慣例。它一點都不意味著更懶散、沒有節制和紀律的狀態。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中國年輕人的生存壓力是很大的,階層上升的渠道是基本關閉的,能夠真的隨心所欲就獲得生活-工作平衡的年輕人,仍然是掌握著資源的少數人。大部分人,都要懷著壓力工作、以獲得未來的發展和回報。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只能通過更高的自律,平衡生活與工作。

所以,養成好的工作習慣和自律,是每一個職場人都需要去學習和練習的素質。希望這篇回答可以給在職場中摸爬滾打的年輕人們一點啟發。


如果你對平衡工作與生活還有困惑,可以點擊閱讀我們的相關文章:「忙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流行病」|研究:如果工作生活失衡,也許是你還不夠自律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帶過不少人,說自己的觀察:

當我們有一項工作要做時,只需要指出一個大概方向,有的夥伴就可以歡快的向前沖,自己找到各種可能性,自己探路,而不是等待下一個「指示」。他們手裡總是有事情做。

做事情的時候,有些夥伴的目標不是完成,而是比上一次更好,並且能夠總結和反思。競爭對手永遠是自己,永遠是上一次,這樣總是在前進。

每個人都會周期性的遇到瓶頸,有些夥伴選擇有技巧的死磕,當時沒感覺怎麼樣,六個月後再回眸,發現自己已經進階了一大步。

有些夥伴遇到比自己強的人,有如看到了寶庫,有太多自己可以學習的地方,不放過任何機會,有些夥伴則心理承受不了,不是勇往直前而是選擇放棄,更願意呆在自己的舒適區間。

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或者被別人指出了問題,有些夥伴會欣喜若狂,覺得賺到了,有了收穫,以後就可以修正這個問題了,而有些夥伴則開始啟動防禦模式。

不做老好人是很多做的好的夥伴的共同之處,特別是負責一塊工作、帶領一個團隊的夥伴,為了避免爭議而做老好人,本質上是自私的,因為本應該對於工作、對於一群人、一個團隊負起責任。

在自己的領域內擁有大信息量也是重要的一點。一些夥伴的心思在工作上,這意味著他們總是有意無意的做些積累,不限時間地點,對於能夠為自己帶來幫助的、值得參考的信息足夠敏感。工作後的學習,是持續永久的,總是得不斷充電,這些充電往往並不以上課的形式出現。積極的人總是更加敏感。

斤斤計較往往是很多人常見的問題,時常能夠看到一些人抱怨為什麼自己比別人多干一點活之類,但是有些夥伴知道,其實大多數時候,這些工作都是為自己而做,是在打造自己,為工作負責的同時,就是在為自己負責。多做事情 VS 少做事情,短期內看起來吃虧,長遠卻是賺的。

能力強的夥伴不怕承擔責任,所以反過來,他們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更強了。正常的規避風險是應該的,但是不能畏首畏尾,該出手的時候,該站出來有擔當時,他們會站出來。結果誰都無法預料,但機會就在裡面。

以前我們在辦公室里吃東西,吃完有夥伴會主動幫忙收拾,無論是不是和自己有關,很小的細節,卻可以以小見大。

至於在生活中,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強勢的人可能溫柔,嚴格的人可能懶散隨意,因為情境(context)不同了。這是個多樣化的世界。

—— 2017年11月更新 ——

學習 UI/UX 和產品設計

1、UI 和 UX 設計師的課程表

2、UI、UX交流QQ群:633293003,會定時舉行公開課和答疑。歡迎大家加入。

3、和張濤老師 @張濤 籌備很久的課程「產品、運營和設計師都該懂點技術」上線啦,12月4號之前三人組團報名有優惠,詳情請加助理(微信號:ZoeSoNice)


收藏是贊的2倍……大家給個讚唄,喵寫了好久呢嗚嗚嗚~

看了樓上幾個高票回答,覺得大家說得都非常好,只是少了些方法論。下面我來說一些方法論作為補充吧。

本文約4.1k字,閱讀全文需要花費您7分鐘時間。不建議跳讀。


——————以下是正文——————

我認識的大部分人都是勤奮而認真的。他們之中有的人是學生時代的佼佼者;有的雖然沒有名校背景,卻有一顆上進的心。為了「給自己充電」,他們買了許多職場必讀、成功法則,參加各種培訓,看到有考證的信息就積極地去報名。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取得進步,迫切地希望早日走上人生巔峰。但是,其中能夠真正被成為「工作強人」的卻寥寥無幾。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管看了多少勵志好書,聽了多少振奮人心的講座,儘管當時活力滿滿熱血沸騰,但隨著夜幕降臨沉沉入睡,第二天醒來又回到了原點。

為什麼打算從明天開始打算改變自己的激情,真正到了明天卻寥寥無幾呢?

原因有兩個——一是不知道方法,二是沒有做出改變的時間。

這些職場勵志書籍與講座,通常都在很大篇幅地講成功人士的奮鬥過程。曾經多麼艱苦,現在多麼輝煌。最後告訴你,「相信自己的夢想,你也有可能成功哦」。

你看完很激動,但是很遺憾,別人的成功是很難複製的。就算你知道了他的成功史,你也無法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有同樣的機遇,無法遇到他遇到的那些生命中的貴人。他的故事終究是他的故事,而你一覺醒來還是曾經的那個你。

你必須去上班,開始日復一日的、像以前一樣地工作。你很忙,忙得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也沒有時間做出新的努力。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通過「只是努力」得到的。

注意,我說的不是努力不重要,而是只有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本文將從兩方面闡述除了努力,你還能做什麼?

一、以「創意工作」代替「日常工作」

事實上,任何性質的工作都可以被歸類為以下兩種——創意工作與日常工作。


成果與評價是正反饋關係。若你只是日復一日地完成重複機械勞動,你完成的很好,遵守期限且很少出錯。許多年過去了,你依然在做重複的日常工作。若你有幸得到一次創意工作,並且超出預期地完成了它並得到了好評,上級就會更加樂意把下一次「創意工作」交給你,你也會因此得到更多的創意工作。


聰明的人取得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他們會觀察哪些比自己更早取得優秀成果的人,學到了這些人的特徵。被誇讚是「思維活躍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們參與的工作是「富有創意的」,需要他們轉換思維,因此就顯得思維活躍了。

幾乎所有的日常工作中都存在著遺留已久又無人理會的問題,如果你能優化這些日常工作,有可能就獲得了證明自己實力的機會。


福井克明講過兩個發生在他身上的因為「使日常工作不再是日常工作」的例子:

福井克明的時任公司老闆把統計電話費的工作交給入職不久的他來做,他當時一邊完成自己負責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一邊利用少量空餘時間對公司的電話費進行計算,並且給各分公司打電話交涉,最後使電話費有了大幅下降——每年能削減500萬日元。

後來安排他做會議記錄,他就根據話題做了附錄。比如會議中討論到今年的招聘情況,他就加上「今年企業招聘冷淡」報道的PDF作為附件。

上司只是安排他統計電話費,但是他卻節省了公司的成本。上司說「你來做一下今天的會議記錄」,大部分人做會議記錄都會把參會者的話原封不動地記下來,但是他卻給與會者帶來了一些驚喜。


凡是「上司命令你做的工作」,都屬於日常工作。日常工作改革之所以能讓你獲得好評,是因為你自己找到了需要改善的地方。如果別人讓你做了之後你才做,那就是理所應當的了。所以,每當你獲得工作時,先問問自己:「我要怎樣做,才能在這份日常工作中展現自己的實力?」養成這種習慣,你所做的工作總有一天會取得令人驚嘆的成果。具體的思考模式有9種:

1. 推測委託者的「期待值」。只有當你的工作結果大幅度超出對方事前預期時,才會為你的品牌價值提高有作用。

2. 調查委託者「關心的事」。

3. 想像工作成果的「使用者」和「使用場景」。無論是哪種工作成果,肯定會被用到。請想一下,它的使用者是誰?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你的成果呢?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你肯定會做得更好。

4. 想像「繼任者」和「競爭對手」的行動。如果把你現在的工作移交給別的夥伴,他會不會因為接替了你的工作而煩惱?請想像如果你接替自己負責的工作,會發現這項工作有哪些問題,需要怎樣改進?想像「競爭對手」則是想像中能把該工作做到完美的樣子。

5. 關注公司的「六個目的」。即實現理念、追求利潤、提高客戶滿意度、提高員工滿意度、培養人才、建立一個能讓以上成果重複的體系。請思考,能不能通過自己的一點改進,為其中的一向做些貢獻呢?

6. 把提供「驚喜」放在心上。找不到日常工作可以改進的地方時,考慮「速度」、「方便」、「附錄」三個要素。比如說要求你一周內完成的工作,你一個上午就完成了。比如說其他部門拿到你製作的月報模板無需改動就能夠直接使用。

7. 通過「數據化」和「分析」發現原本看不見的東西。

8. 明確「努力」的方向。上級緊急指派的任務,恨不得你馬上做完。你卻在思考怎樣創新怎樣優化……不挨罵才怪。

9. 自己決定「期限」。自己決定的是對手中日常工作「完成改革」所需的時間。在此之前你需要確保日常工作依然能按照表面期限完成。…

你並不需要一輩子都比別人加倍努力,你只需要現在稍微加把勁,改革一下日常工作,就能讓半年後的你更加輕鬆、更加快樂。

二、實現自我品牌營銷


以「創意工作」替代「日常工作」的結果是,你的自身品牌價值被提高了。這會在工作中產生馬太效應。當有一份「創意工作」需要人來完成的時候,上級會先想到你;工作夥伴對你的評價會變高;即使犯了錯誤也更容易得到寬容。

無論什麼樣的工作成果,終歸是要交付到「人」的手中的。因此,在做工作的時候,要讓你的成果更加符合對方的目的;在委託別人完成工作時,也要清晰地傳達,確保對方理解了你的意圖。

同樣地,學歷、證書,都是提升「自我品牌」的一種方式。

工作成果才是最好的個人品牌。

請記住,評價和報酬都是先「交貨」再「付款」的,所以就算你沒有馬上獲得好評或報酬,也請不要著急。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把本職工作做得精緻的人得到了升遷,而一心盯著行政的人還在原地踏步吧。

說到底,還是為了提高自身品牌價值。如果為了好評而刻意顯耀自己,很可能品牌價值不增反降。所以,不追求好評與報酬,默默準備的人,總有一天會得到重要的工作。至於評價,交給你身邊的人吧~

年輕有很多的試錯機會,正是在一次次的試錯中,我們不斷成長。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問我第二多的問題就是「我失戀了,怎麼辦?」,「不知道該不該分手,小姐姐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我對感情和工作的態度其實是一致的。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工作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感情則是為了讓自己和靈魂伴侶共同成長。


也許我們生活在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你能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保持本心,就已經超越了大多數人。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致謝——————

以上觀點主要援引自《"升職超人"教你旋風成長法則》一書


由於答主水平有限,如有錯誤,還請知友批評指正。

寫了整整一個下午,給個贊鼓勵我一下唄~(看我可憐兮兮的大眼睛)


手動記錄渣哥的一天。

渣哥不是渣滓,更不是人渣。他是一位出色的產品經理,出色到任何人任何困難,在他面前都會被秒成渣。

早上9點,渣哥準時打開電腦,泡一杯醒腦養腎的茶。

眼角一掃,辦公桌上,昨天寫好的今天的工作內容便簽。如下:

這字不是渣哥寫的,因為渣哥的字丑,而且便簽上有一些內容,公司內部不可外傳的,他不讓我拍。

這字是我寫的,我的字也丑,但是比渣哥的強。如果真有誰覺得字(bu)還(yao)行(lian),別忘了點個贊。

便簽我模仿渣哥的路子,略微簡化了一些。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這是工作計劃需要的,小時候學過的記敘文四要素,足矣。

不用加粗、標紅,不用畫橫杠,畫五角星,要知道,每一個承諾出去的時間都是deadline。

強人的第1個特徵:時間線清晰,在deadline之前從容搞定。重要的不是搞定,而是從容。

我也是產品經理,不過我只是幾個產品的產品經理。

而渣哥是幾個產品線的產品經理,俗稱BOSS級產品經理。

到了這個級別,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開會,彙報,開會,彙報,開會開會,彙報。

開會是有訣竅的,不然會陷入會議的海洋,一群人坐在那扯皮又扯蛋,一下午過去了還沒什麼成果。

渣哥會議前的通知郵件,每個議題時間和與會人安排得很清晰。

每個人都是分時段參加會議,都非常清楚會議的議程,自己什麼時候參加會議,去幹什麼。

與你無關的議題,你沒必要聽。有關的議題,你也知道必須在多長時間內定個結論出來。

這其實是個高級技能——任務拆解。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遊刃有餘。

我相信如果有一天老闆說:站在操場中間去,把月亮打下來!

渣哥絕對不會說:打個鎚子打! 因為渣哥是四川人。

他應該會說:瓜娃子好凶哦,讓老子甩你個切!

然後罵歸罵,渣哥一定會制定出一個計劃,把月亮打下來。

強人的第2個特徵:把宏大的任務拆解成碎片,細分到具體的人和時間,然後各個擊破。

開完會,渣哥喝了口花果茶,茉莉提香,菊花敗火,枸杞補腎。

Nice!

然後他要風風火火地去硬體實驗室,看一下硬體、結構,以及包裝工藝等等。

都BOSS級了,還關心這些細節嗎?

是的,渣哥曾經說過:細節是魔鬼。

一定要具備一個技能:隨時把自己變成小白用戶,時刻準備著。

變成一個不懂產品,又很挑剔的人。拿到你的產品,從拆開盒子開始,每一個細節。

渣哥是軟體出身,對交互和架構門清,但是對硬體啊結構啊啥的,還真是不太清楚。算是他的短板。

不,對男人不能說「短」,要說「不足」。

於是渣哥有意識地去補他的這些不足,從喝枸杞茶開始,一直到和其他領域的同事交流。

要知道,每一個沒注意到的細節,都可能決定了產品的成敗

強人的第3個特徵:清楚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裡,並能補齊它。

部門內部會議上,渣哥是絕對的謙謙君子。

從不發火,不吐髒字。

對待下屬,以績效引導,調動大家的能動性。

以績效引導,俗稱畫餅。

畫餅的領導,我見得多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個。但是真的能把餅給分給你的領導,也就那麼不超過十個吧。

渣哥就是那十分之一。

他這個人,媚下不媚上,因為他知道下面的兄弟才是給他產糧的兄弟。

因為渣哥說過:要把領導當人,也要把領導不當人。

經常和領導抬杠。領導和他講道理,他就和領導耍流氓,領導和他耍流氓,他就和領導講道理。

當然下面的人也和他抬杠,渣哥往往一笑而過。

抬杠不是為了抬杠本身,是為了把問題理清楚。

強人的第4個特徵:高情商,懂得如何鼓勵激勵下屬。也知道怎麼對付上級。

幾年前,公司的質量體系剛具雛形。

渣哥他們項目遇阻,一群傻白甜還在想,怎麼從數據分析,從市場分析,來分析解決。

而渣哥用了一個周末,整整兩天的時間泡在省圖書館,自學了一套一套的日本質量管理方法。

質量大會上,部長氣勢洶洶地說:你們tmd,啥時候把問題給分析清楚?

渣哥從容不迫,用一套一套眼花繚亂的圖表和分析方法,不但找出了問題原因,而且制定了可靠又省錢的解決方案。

PPT演示完,會議室燈光打開。

部長沉吟幾秒,咽了口唾沫,說:專業!

與此同時,還有質量部女神,望著渣哥,紅口白牙會心一笑。

除此之外,渣哥還會寫詩,俗稱五公里詩。

渣哥晚上鍛煉,每次跑完五公里,詩遂成。

在我看起來都是打油詩,但是質量部女神不這麼認為啊。

一個理工男居然會寫詩?

是的,他們後來在一起了。

強人的第5個特徵:特別注重自己的學習和積累。有時候用來降維打擊,有時候用來撩妹。

我覺得工作中的強人,最重要的品質是自律。

有渣哥這樣的榜樣,很多同事都在被感染。

我這種懶人也在學習,變得自律。

即使工作再忙,每周也要跑三個五公里。

每個月讀兩本書。

每個知乎答案都走心。

感謝渣哥。

================

其他同類答案:

20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25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應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選擇有多重要?應該考慮清楚些什麼?


簡單總結一下這類強人的幾個特徵:

  • 自我驅動能力強:主動找活(找地盤),主動貢獻。
  • 責任心/閉環意識:一個活交付出去,不是活的結束,而是開始。強人們會不斷收集上下游反饋,持續改進。
  • 大局觀:要想做到強人,必須要有整體的業務意識。盯著自己一畝二分田的人,很難擔當重任。(即便是剛入職的菜鳥,也可以把眼界放在一畝二分田之外。比如開發一個功能,除了把功能相關需求和設計搞清楚,是不是可以了解一下功能的業務場景是什麼,解決客戶什麼問題,這個功能發布在什麼版本,什麼國家,該功能的關鍵程度是多少?)
  • 溝通能力:責任越大,溝通能力佔比越大,溝通的複雜度也在遞增。心懷把事情搞定達到win-win,而不是意氣用事,是高手和菜鳥的顯著區別。(關於溝通:有哪些優秀的溝通思路?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有朋友在評論里提到大局觀有時候會被人誤解為插手別人的事情。我的回答如下:
大局觀不等於插手別人的事情。舉個例子,下雪了,你把自己門口的雪掃乾淨了,你還把別人家門口的雪掃了。這個就是插手,因為別人家也許不想這麼快把雪掃了,也許還想拍雪景,等等。大局觀是,你覺得雪無論怎麼掃都需要有地方堆,堆到你家門口也不好,我家門口也不好,那麼我就跟鄰居們都商量一下說,我打算掃雪並且會弄個小車把雪統一堆到遠處的空地上去。你們需不需要,需要的話,我弄好了,車可以借給你用,或者我順便也幫你們拉一兩車、等等。大局觀是有整體的業務意識,達到在同樣的條件下,產出更多價值、付出更少成本。
具體怎麼把握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條,主要是心懷大氣、上善若水,眼光緊盯著業務和產出,沒有問題解決不了。
-----------------------------------
有朋友在評論里說到大局觀會造成外團隊歡喜本團隊埋怨的情況,我的回答如下:
大局觀的度自己體會,自己把握,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通常情況下,別人(別的部門)的事情和自己(部門)的事情是沒有統一優先順序和重要性排序的。說說我自己的標準,我在沒有辦法確定別的部門和自己部門的某件事情優先順序的時候,我會採用「老闆視角」,也就是說如果我是這兩個部門的共同的老闆(兩個部門向上彙報,總歸有個共同的老闆),我會覺得哪個更重要。舉個例子,當前我的開發任務直接影響我在這個迭代是否能交付,但是別的部門有個任務等著我去支援,如果我不幫他們去調查這個問題,他們有三個猿類沒辦法進行下一步工作……這種情況是現實中最常見的一種情況,不言而喻,單就描述的文字,支援別的部門更重要。也許有人要說了,如果我自己不能交付,會影響我們整個部門這個版本的交付。如果真是這種情況,就需要進一步權衡,到底哪個影響大。


工作9年,在不同國家、不同類型公司工作,我合作過不少工作能力強的前輩與同事,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對自己工作有幫助的寶貴經驗。看到這個知乎問題,我想寫一些給我印象比較深的點,分享給大家,拋磚引玉。:)


工作能力強的人有哪些特徵?


1,優先順序處理。


工作能力強的人對優先順序的理解清晰,想得清楚,做得乾脆。

從職場新人,到業務骨幹,到團隊主管,工作能力強的人所承擔的工作壓力和工作權責是逐步提升的。事情越多,優先順序的處理就越重要。

思考清楚,哪些事情是短期必須做好的,哪些事情是長期重要但現在只需要執行一部分的,哪些事情可以緩緩,哪些事情做好了會帶來什麼樣的價值,輕重緩急,前後排序,單線多線交叉運作等,這些優先順序處理做好了,我們工作脈絡就會清晰很多,而且在每個工作階段的產出也會豐富有回報,工作節奏會變的很好。

優先順序處理是一個值得長期學習的任務,當你覺得自己能處理好工作優先順序時,你的工作進步了,職位提升,權責擴大,更複雜的工作來了,你的優先順序處理可能又需要重新磨練一輪啦。

其實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工作都很忙,事情做不完,大家工作時間又差不多,為什麼結果差這麼多?優先順序這個問題是否解決得好,是關鍵。

我見過的工作能力強的職場精英,都是優先順序處理的高手。在繁雜高壓的工作環境下還需要實現高質高效的工作結果,別人束手無策,他們遊刃有餘。


2,精力分配。


工作能力強的人不一定是時刻精力充沛的人,但一定是精力分配高效的人。

例如我們玩三國無雙時,什麼時候釋放大招無雙呢?要麼就是打Boss的時候,要麼就是被一群小兵圍住打不過來的時候,要麼就是逃跑的時候,我們不會走在路上看到一個小兵慢慢在那裡走,就跑過去一個無雙放過去打別人。lol

我們的工作精力也是一樣,沒有人能保持120%的爆炸工作狀態,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精力的儲備與分配可以調節我們在工作中的狀態,這個狀態對我們工作非常重要。與第一個點優先順序結合來看,優先順序想清楚了,你的精力分配策略是否能有效配合優先順序,是否能產生最有價值的工作結果?當機會來臨時,你是否有足夠的精力直面機會,拿下,並得到好的回報?

我們看到很多工作能力強的人,他們時刻保持著陽光、積極、精力充沛的形象,其實和他們聊天,我才發現很多時候他們也是在休息、沉寂、養精蓄銳、等待發力點,再去滿狀態工作。

精力分配做得好,往往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我們在工作能力強的人身上經常看到的特徵。


3,大局與小節。


工作能力強的人,大局觀都不錯。我個人覺得這可能是他們在工作過程中時刻反思、對自己時刻高要求的結果。

例如組裝一個設備,100個工人都在製造齒輪等零件,每個人負責一種零件,工作能力強的人會主動去思考自己零件的價值,思考如何讓自己的零件與別人的零件搭配更有效,進而思考100種零件如何搭配最有效,保持這種思考能力、對自己高要求的進取心,工作能力強的人很快就能成為這個設備的製造負責人。這就是從小事做起,能動性強,職業進步的例子。

大局觀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具備,並需要持續進步的。如果把自己局限在一個思考維度里,就會停止進步。

小節這個點可能比較主觀,我見過的工作能力強的人,都不太拘於小節。這裡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他們不夠細緻,而是說他們不太在意瑣事,不太糾結小得失,這個點也是和優先順序、精力分配、大局觀等之前的點相聯繫的。

舉幾個例子,例如上下班算時間精確到1分鐘為了不遲到同時又為了不多上班的人,例如為了一些工作細小得失耿耿於懷反而影響自己工作產出和效率的人,例如花很多時間在埋怨工作環境同事上級的人,這些都不太可能是工作能力強的人。

大局觀持續進步,帶來思考廣度的提升,也能應對工作進步後權責的擴大。小節的忽略,幫助我們把更多精力和情緒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好,產生價值,得到回報。好的事情越來越好,瑣事反而越來越少或者越來越不計較不影響,這是我在工作能力強的人的成長過程中看到的比較常見的正循環。


當然還有很多特徵是工作能力強的人所具有的,人林林種種,特徵千奇百怪。信用好,影響力強,執行力強,有勇氣,自制力強,有上進心,人緣好,專業出色,有長期規劃,智力出眾,情商高,追求完美,有自己的想法,包容力強等,可能都是工作能力強的人的特徵。當然我不認為這是共性的特徵,例如工作能力好的人不一定是一個情商高的人或者影響力強的人。但是我覺得工作的樂趣之一,就是和這些優秀的人共事,觀察他們精彩的特徵,學自己能學的,自我思考,自我進步,在暗中觀察欣賞別人的同時,也持續提升了自己,這是一件有趣也有益的事情。:)


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工作能力強的人還有什麼特徵呢?


謝謝閱讀!:)


thanks,

yoyo


工作能力強的人,除了專業技能上的優勢以外,我認為,規劃時間安排、排除干擾、專註工作的能力也不可缺少,尤其是碎片化時代,需要擁有深度工作的能力。以下是個人對深度工作能力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碎片化時代,該學會深度工作了

01

剛準備好好寫一份文案稿,可沒過十分鐘,就有電話打進來,打斷了思路;正專心做產品設計,才有點新思路,沒來得及文字記錄,某客戶就來追問下周項目進度安排……碎片化時代,郵件、電話、微信、會議等隨時都會來襲,工作容易被打斷,每個人的時間都被切分成零散的小塊。那些需要經過深入思考、花費足夠時間才能完成的模塊化工作,變得越來越難實現。單純提高單位時間內工作效率的方法,並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工作難題了。

我們並不否認,那些郵件、電話、會議等的確是工作中必要的部分,也自有其價值。為了完成這些,我們也練就了快節奏、高效率的工作風格。但我們還有許多價值更大的工作,那些創造性的工作成果,比如一份產品設計方案、一份應用代碼、一本新書等,都需要持續一定時間段的專註努力、耗費諸多心血才能夠完成。為了保證工作成果,我們不能讓瑣碎的工作佔用太多的時間。如何協調瑣碎事務和這些創造性工作之間的關係?

碎片化時代,如何保持專註、降低干擾?

02

上面的問題,困擾了很多人。針對這一問題,卡爾·紐波特提出了「深度工作」的概念,並提出了四個很值得借鑒的準則。

卡爾·紐波特是誰呢?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喬治城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暢銷書作家、人氣博主……真是個多面手的大贏家。那麼他是如何完成這麼多工作的呢?訣竅就是他採用了「深度工作」的方法。

在《深度工作》這本書中,卡爾·紐波特給出了這樣的描述: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註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可以看出,深度工作能夠創造新價值,需要長時間、專註、思考,並要求無干擾

與深度工作相對的,是浮淺工作:

浮淺工作(Shallow Work):對任職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網路時代,即時通訊的發達,郵件、電子溝通、網路設備的普及,使得浮淺工作大量增加。很多人慣於隨時回復郵件、即時信息和客戶電話,並時不時地刷個微博、朋友圈,這樣就使得個人的時間全都用在了浮淺工作中,注意力支離破碎,不但容易複製和替代,創造的價值也有限。想要成為難以替代的人,取得更大成就,就需要學習深度工作。

03

深度工作和浮淺工作的人,日程安排有什麼不同呢?這裡面就有幾種不同的深度哲學。

禁欲主義哲學(Monastic Philosophy)

這種哲學通過擯棄或最小化浮淺職責,從而實現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這種哲學的實踐者,往往有明確並且價值極高的職業目標追求,能夠排除紛雜的浮淺關注點。

比如《飛越修道院》的作者,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他的個人網站甚至沒有電子郵箱或郵寄地址。他在文章中說「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已被佔據——再強調幾次,請不要索求郵箱」。

這種幾乎完全屏蔽掉職業生活中的干擾和浮淺內容的方式,可能只適用於少數人。

雙峰哲學(Bimodal Philosophy)

這種哲學要求把個人時間分成兩塊,某一段時間明確的用於深度追求,餘下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劃分方法也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從不同的層級來實施,比如可以按年、按月、按周來劃分。

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亞當·格蘭特,將所有的教學工作集中到秋季學期,而春夏兩季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當中。在短期內也進行類似劃分,比如在兩三天時間內將郵箱設置為自動回復,保證手頭的任務不受打擾。在這樣的安排下,格蘭特在教學和研究兩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節奏哲學(Rhythmic Philosophy)

這是一種將深度整合到生活中的普遍方法,它把深度工作轉化為一種簡單的常規習慣,創造出一種工作節奏,讓人不需要投入精力就可以決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時需要進入深度狀態。

典型的例子是鏈條法,即每天完成任務後在日曆上做記號,保持下去就會在日曆上形成一個鏈條,非常直觀,形成習慣後,容易保持。現在流行的每日打卡學英語、讀書、寫作等方式,都是節奏哲學的例子。

節奏哲學所能夠達到的深入程度,可能遠不及雙峰哲學,但是它勝在符合人性,可行性較強。一旦形成了固定習慣,在長時間的積累下,也容易取得驚人的成果。

新聞記者哲學(Journalistic Philosophy)

卡爾·紐波特把在日程安排中隨時插入深度工作的方法稱為記者哲學。

這種方法有相當的難度。能夠隨時切換,進入深度工作狀態的人並不多。普通人的大腦,從浮淺工作狀態,轉入到深度工作狀態,都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難。像記者沃爾特·艾薩克森那樣,只要有空閑,就能夠立刻轉入深度工作模式,是很讓人欽佩的。

四種深度工作的哲學,難易程度不同,效果不同,也適合不同的人。每個人都應該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和真實需求,進行選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04

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中,總結了四條深度工作準則。

準則1 工作要深入

明白了深度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自然就要展開行動,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可以設定符合自己需要的工作日程,並嚴格遵守,把深度工作的日程計劃形成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在對應時間段,就更容易自然轉換到深度工作的狀態。

深度工作的習慣可以因人而異,但普遍都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你將在何處工作,工作時間多長。
工作開始之後你將如何繼續工作。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2007年,為了完成哈利·波特最後一部《死亡聖器》,J.K.羅琳入住了愛丁堡市中心的五星巴爾默勒爾酒店套房,為自己隔絕干擾,創造了能夠支持她進入深度工作的環境。這在深度工作的世界裡是一種有效的策略:要有大手筆。把自己置身於一個全新的環境,排除原有的一切干擾,能夠讓人全情投入。

把深度工作安排到日程里,形成日常慣例和習慣,可以幫助人不斷達到當前精力集中程度的上限。

準則2 擁抱無聊

浮淺工作的一大問題點就在於不斷的分心。如果習慣了分心狀態,就很難切換到專註的狀態。擁抱無聊的策略,主旨就在於逐漸讓人隔離分心的狀態,提高專註度。

比如網路依賴症。很多人習慣了玩手機、玩電腦,有事沒事總忍不住上去刷一刷,沒有做什麼實質性的事情,卻浪費了大把的時間。這就是一種嚴重的分心狀態。要改變這種狀態,可以制定一個計劃,定期定時的使用網路,其他時間則屏蔽網路。前期一定很難。堅持一段時間後,甩掉對網路的過度依賴,就可以拿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深度工作。

有成果的冥想是指,在身體勞作而心智空閑的時候,將注意力集中到意見定義明確的專業難題上。上下班地鐵上、淋浴時都可以進行,方便可行。

擁抱無聊,隔離分心,提高專註度,有助於提高當前精力集中程度的上限。

準則3 遠離社交媒體

隨手刷刷新聞、微博、朋友圈……時間就悄悄的溜走了。社交媒體不知不覺中偷走了很多寶貴的時間。應對的辦法,可以參考準則1中制定計劃,限定上網和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段,減少網路娛樂和消遣的時間,極端者甚至徹底戒掉社交媒體。

準則4 擯棄浮淺

擯棄浮淺這種說法,可能過於絕對,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但所有人都能夠做到通過適當的安排,減少浮淺工作的時間。

比如郵件的處理,可以把信息不明的郵件忽略掉,或者直接要求發郵件者提供足夠的信息。不需要時時刻刻關照郵箱,可以固定時間段統一處理所有郵件內容。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每人每天都是24小時,想要多一些時間進行深度工作,自然要少一些時間浪費在網路和社交媒體之上。後兩條準則,都在於減少浮淺工作時間的浪費

05

在碎片化時代,《深度工作》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對抗瑣碎、排除干擾、提高專註度的方法。書中列舉了許多名人和成功人士的例子,他們都通過深度工作的方式,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當然,書中還講了很多可行的方法。所有困於瑣碎事務的人,都可以參考書中的方法,學會用深度工作來創造更多價值。


2017.06.27霧凇


工作強的人的最大特徵就是專註力。

先給大家舉個自己的例子:

1、周六的下午準備將一篇在腦海里想了很久的文章寫出來。

打開電腦後,發現電腦的桌面很凌亂,於是先將電腦的桌面整理一下,各個文件夾的東西雜亂無章的,不用的東西都扔進了垃圾箱。然後發現有幾個很大的又很重要的文件還擺在桌面上沒有保存下來。嘿,這怎麼可以,萬一哪天被不小心刪掉了呢。於是我趕緊拿出移動硬碟拷貝。突然又發現移動硬碟拷不上了,原來是硬碟的系統和新買的電腦不兼容。於是再打電話給蘋果客服,問他們怎麼弄這個硬碟。

等我問完。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我看著乾淨的電腦桌面,納悶的問我自己,我打開電腦,是要幹嘛來著?

2、老闆交代了一項任務——把淘寶c店申請下來。

我想,這個簡單,於是先打開淘寶首頁,進入申請環節,我知道,提交了各種資質後,只要耐心的等上幾個小時到兩天,就可以了。於是乎就打開了豆瓣,知乎,片刻,還有網易雲音樂,一邊看段子,一邊聽著歌,一邊上傳資料。正看一個段子起勁的時候,突然聽到經理叫自己。怕被抓包,趕緊把豆瓣和知乎給關了。

後來一看,壞了,一個手滑,把正在上傳資質的頁面當成豆瓣給關掉了。得,大半天白忙活了。都是不夠專註惹的禍。

其實生活中,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事情。開著QQ聊天室看書,開著愛奇藝寫論文,美其名曰多線程工作。可結果往往是天也沒聊好,書的意思也沒吃透,電視劇看的雲里霧裡,論文漏洞百出。

我們常常被那些雞湯洗腦,想著,當自己的才華還撐不起夢想的時候一定要努力,勤奮,低調,才能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可是往往忽略了,努力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專註度,遠離碎片化的膚淺學習,深入工作,這樣才能讓努力事半功倍。

美國作家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一書中提到說,深度工作就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註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導演了44部電影,獲得23項奧斯卡獎提名的伍迪艾倫,一直沒有電腦,所有寫作都是在一台打字機上完成。

在一次與世隔絕的的思考周中,微軟首席執行官比爾蓋茨寫下了著名的「互聯網浪潮」備忘錄。

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也幾乎不用電腦,但是還是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研究出了獲得諾貝爾獎的豐碩成果。

可見,想要達到努力的那個目標,將工作做到極致, 就是深度專註,遠離膚淺工作。

《深度工作》里說,膚淺工作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的價值,而且容易被複制。換句話說,就是膚淺工作沒什麼技術含量,很容易被取代。更可怕的是,很多的證據和研究顯示,在極度浮淺的工作態度下度過足夠的時間,將永久性的降低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也就是說,你注意力分散久了,就很難再集中了。

好可怕,所以,還是從現在開始就鍛煉自己的深度工作的能力吧。

那麼怎麼樣才能遠離碎片化的浮淺學習,深度工作呢?

1、工作要深入,先選定一套自己的深入哲學。

什麼是深入哲學。也就是你自己勸服自己說這樣做說正確的,並為之約束自己的思想理論。因為干擾會榨乾意志力,所以深入工作的哲學成為你行動的自由,也是你行動的枷鎖。

《深度工作》一書中提到說,在工作中加入一些特別設計的慣例和環節,能將進入深入工作的意志力消耗降到最小。

在這裡不得不提,習慣的重要性。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進行工作,不僅是做好工作的基礎,也是創造性工作的創意來源。運用節奏法將工作節奏固定最大化的降低了深入工作帶來的意志力消耗,從而將精力投入到了工作本身,這也就是大衛·布魯克斯在《紐約時報》專欄中提到的:「偉大的創造性頭腦和藝術家般思考,卻如會計般思考。」

2、要有大手筆

通俗點說就是捨得花錢,捨得花精力去創造一份適合深入工作的環境。這樣 也提升了這項工作的外觀重要性,這種重要性的提升,大大降低了大腦繼續拖延的本能,並注入了肌理和能量。

3、不獨自工作

恰當的時機可以採用協作的方式,這樣可以推動你的成果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不要過分追求交流和積極的偶遇,以免破壞了專註的狀態,因為我們還是從專註中提取有用之物。

4、像經商一樣執行

做任何事都要像要去賺錢一樣上心,這樣的事情可能就更有動力和效果。

1?? 專註點放在極端重要的事情上。

2??抓住引領性目標

3??準備一個醒目的計分板

4??定期問責

5、圖安逸

不要時刻把自己弄的緊繃。適當的安逸就是工作中的能量補充劑,是必須品。因為安逸時光有助於提升洞察力,有助於補充深度工作時需要的能力。

6、即使在無聊的時刻,也要時刻挑戰自己的心智極限

我們是不是都會遇到這樣一個情況,在餐廳等餐的時候,排隊的時候,銀行取錢的時候,坐地鐵的時候,時間碎片,我們無所事事,就用看手機,瀏覽社交網站來打發時間。

其實 注意力的能力也是需要練習的技能。因為我們知道如何去做,也知道它對自己有益,但因為缺少動力,經常會忽略它。

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克里福特·納斯在《深度工作》一書里說,如果你生活中潛在的每一刻無聊的時光都是用瀏覽智能手機來打發,那麼你的大腦可能就已經被重新安排,從某種程度上說,就類似於「心智殘疾」。這時你的大腦已經不能勝任何深度工作,即使你也會經常時間來訓練專註的能力。

而怎樣遠離社交媒體,摒棄浮淺的方法呢。

不否定社交網路的好處和益處。根據私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中中的個人目標和角色去選擇合適的社交網路,避免過多和重複的社交網路給大腦和身心造成的負擔。同時,如果想抵禦掉娛樂網站對自己時間和精力的誘惑,就給自己大腦找一些高質量的替代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使我們避免分心,保持專註的能力,還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宏偉目標,體驗到何為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

15年前,我上初中,一次我和小夥伴在教室外面的花壇里嬉笑,男神在的那個班還沒下課。男神就坐在窗戶邊上,白色的襯衫,下午3點多的陽光照著他的面容輪廓格外帥氣。我笑做作又大聲。就是想讓男生能朝我這看一眼。

可是我笑了十分鐘,他們的班主任就拖了十分鐘的堂。

而自始至終,男神彷彿把黑板當成了最虔誠的信仰,沒有朝我這邊瞧一眼。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男神後來能上清華,而我只能上普通二本的原因吧。


最近接觸過的優秀的人的幾個共同特點:
1.坦蕩慷慨樂於分享,因為懂得深入交流一定是對等的,給予能夠換來更多回饋;
2.勤於且善於思考,有隨手記錄並定期總結梳理信息的習慣;
3.遇到問題不拘泥糾結於具體細微的解決手段,先思考底層基礎規律,思維開闊舉一反三;
4.自我驅動力強,遇到問題習慣於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不會停下來等指示,更不會甩鍋;
5.遇到優秀的人不會眼紅嫉妒,瞅著對方的短板缺陷說「其實他也就那回事」,而是懂得欣賞對方的優點,樂於向對方學習;
6.人前直率坦誠給對方提出建議,人後向其他朋友真誠讚美對方的優點。大部分人是反著來。
先佔個坑,慢慢補充。


時間觀念強、執行力一級棒、會主動地去學習,一句話概括,對自我有要求。一個作者和我講了講她的80後愛罵人的女上司,算是工作能力一級棒的典範。

2012年,我入職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公司以線上團購的模式,售賣多品牌的化妝品,員工的平均年齡不超過25歲。

正式上班第一天,部門主管、經理、人事主管帶頭做自我介紹。他們張口就是英文名,字裡行間夾雜幾個英文單詞,表示這才符合公司年輕的調性。

與我一同入職的應屆畢業生,個個有備而來,從Sunny、Sunday到Sophia,我聽得有點暈。我趕緊偷偷地百度英文名,可惜沒能搶佔先機,幾分鐘內「安娜」、「露西」和「莉莉」都與我擦肩而過。最後,我憋出一個Shirley。

自我介紹後,我們分到了自己的小格子間。辦公室敞亮、安靜,平常除了「噼里啪啦」的敲鍵聲,沒有別的異響。同事之間在語言上零交流,連呼吸都控制好頻率,免得一不小心,就引來其他人的側目。

同事們私底下建了好幾個小群,偶爾有人在群里突然說一串髒話吐槽某位領導。但製造這些暴力語言的同事,臉上很是平靜,像什麼也沒發生。

每天下午六點鐘就可下班走人,大家卻習慣性地等到晚上八點,即便是手頭工作已經做完。一到八點,大家開始翹首觀望,手指假裝在鍵盤上敲個不停,等第一個拎包走掉的人出現。往往沒人願意當這個出頭鳥,大家只好繼續耗著。

我在這樣的環境里待了三年半。後來主管龍葉空降公司,環境開始變得不一樣。

龍葉入職前,小群里的同事就把她的背景扒了個遍。她之前在一家知名化妝品代理公司工作了十三年,據說那家公司代理的多個品牌,都是被她一手運營活的。現目前那些品牌在國內,已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那家代理商公司的銷售模式,主要是實體店的批發和零售。而我們公司主營的線上渠道,是他們的空白領域。

「大家好,我叫龍葉。」龍葉操著一口川普,說完,微微點了下頭。

人事主管接過話,說:「我們新領導估計還不大適應新家庭,我們再次鼓掌以示歡迎,請她多介紹下自己。我們平常怎麼稱呼您吶?」

「稱呼?不是說了叫龍葉嗎?你還要我說啥子喃?」龍葉說話時臉頰會擠出兩個酒窩,這和她嚴肅的神情很矛盾。

接著,龍葉兩手交叉抱在胸前說:「我老漢姓龍,我媽姓葉,我就叫龍葉。大家就是同事,你們不要啥子龍姐、龍經理地喊,最煩這種了。」她表示以後在工作中慢慢認識我們,讓大家散了,抓緊時間去幹活,隨即撇下一群人離開了會議室。

公司沒有設置管理層個人的辦公間,同一部門的不管是普通職工還是領導,都集中坐在同一片區域。龍葉是我直屬領導,我倆座位距離很近。她很喜歡罵人,一言不合就開撕,活動方案、宣傳頁面、文案、平面……但凡入不了她眼的,都可以撕。並且她罵人時身體動作幅度大,嗓門驚人。於是我們私下叫她「撕逼龍爺」。

龍葉罵人越是兇狠,小群里越是熱鬧,時常有同事指名道姓辱罵她。我則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托著下巴隔岸觀火。不料,戰火迅速燎到了我身上。

那天,我接到一個彩妝品牌的包裝推廣任務。經分析,我覺得該產品可以趕一下「網紅」這個熱點。詳情頁前三分之二的篇幅,是軟文鋪墊,以大眾對於網紅的態度作為切入點,把全套彩妝品牌植入「網紅妝教程」中。

我對這個包裝推廣內容很滿意,心裡盤算著,這個月的「優秀deal」獎勵穩操勝券了。可龍葉看了,竟大發雷霆。

她幾步就躥到我座位前,用手「啪啪啪」地拍了三下我的桌子,這樣的開場,迅速吸引了眾同事的目光。龍葉扯著嗓子吼我:「張小冉,你寫的啥子鬼?產品在哪裡?活動在哪裡?我手指都刷痛了,都沒看懂你表達的是個啥子鬼!」

我被她嚇懵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她抓起我的筆記本在桌子上摔了一下,繼續吼道:「請問你們九零後都在想啥子?消費者都像你們那麼閑?有耐心去琢磨你們那些蛋疼的表達?麻煩你簡單粗暴給出品牌、活動時間和折扣,要得不?」

同事們引頸側目,看著我和龍葉,甚至有人被格子擋住視線,只好站起來。此時淚水已經在我眼裡打圈,我勉強深吸一口氣,應了她一句:「不好意思,我是八零後。」聽到這句話,她沉默下來,轉身離開,臨走時白了我一眼。

針對是否將成品推上線,我有決定權,於是我按照原先的策劃製作推廣頁面,並發布了出去。後來數據顯示,24小時之內,那篇產品推廣的轉化率達到120%。這意味著,每個點擊進入頁面的用戶,都購買了產品。但龍葉對票選月度「優秀deal」,有一票否決權,所以我的策劃沒有拿到當月的獎。

晚上回到家,我越想越氣,順手發了一個朋友圈:你老你更年期,我小我不計較。

人事主管評論我:說的誰呀?

我不敢指名道姓地罵龍葉,於是回了一句:你不認識。

龍葉來到公司後做了一些改革,首先是把線上工作人員挨個拖到線下晒晒。她認為我們天天坐在辦公室,脫離了市場和消費者。

輪到我和她下市場的那天,我是十萬個不情願,但又無可奈何。到店後,龍葉親自上陣,為顧客做護理。她按摩護理手法嫻熟,還用一個多小時為顧客化了個精緻的妝。

顧客照了下鏡子,似乎很滿意。可沒想到她竟轉頭對龍葉說:「你化的什麼妝啊?那麼丑,還折騰了那麼久……唉,算了,不跟你計較了。」

說完顧客轉身要走,龍葉淡定地邀請她坐回護理台。大家都以為龍葉要為她精修,沒想到龍葉拿卸妝棉,大手一揮,眼妝暈了一大片。「既然你不滿意,那我幫你卸乾淨哈。」

顧客搶過卸妝棉,草草卸了全妝起身走掉,龍葉大聲說:「慢走不送!」

看著這一幕,我想到一些坑人的美容院,邀請顧客免費做臉,結果只做一半,另一半要交高額費用,不然就得帶著「陰陽臉」離開。我覺得龍葉的做法,和那些美容院有些相似,心裡有點瞧不起她。

「她好歹是個顧客吧,你也用不著那麼歪(凶)吧?」我說。

「這叫歪?我沒給她罵回去就算給她面子了。」

「你罵人家咋子(幹什麼)?你可是做服務業的,一點都不尊重人。」

「張小冉你腦袋是不是有包?做服務就該低三下四伺候別個?任意享受免費贈送的護理,不消費我不得說啥子,但她這種騙妝的,佔了期頭(便宜)還要賣乖,是不是有點挨球(不厚道)了?」龍葉又開始吼我。

「你能不能好好說話?」我質問她,「再說你憑什麼斷定人家是來騙妝的?」

「你天天在辦公室坐哈(傻)了。你問問店員妹妹些,一天要遇到好多個老賴。店員些賺好多錢,要伺候這些金貴的祖宗?」

旁邊三位店員頻頻點頭,說每天都要接待好幾個這種顧客,花幾個鐘頭為她們服務,可最後不僅沒有促成購買行為,還要被埋怨一通。眼前這三位店員,都二十歲出頭,稚氣未脫,眉頭鎖緊,讓人看著有些心疼。

後來龍葉鼓勵三位店員,遇到不懂尊重的人不需要客氣。難怪之前和她下市場的幾位同事都說,龍葉這位黑臉經理和店員相處很是融洽,原來她那麼愛護自家的店員。我忽然為剛才盲目指責龍葉而後悔起來。

「有些人是不好意思又要臉,有些人是好意思又不要臉。張小冉,你說你天天對到電腦,人都沒看到,咋個能判斷對方是哪種需求的顧客喃?」龍葉繼續說教。

我不置可否。她思考了一會又說:「不過,看你上次策劃呈現出來的結果,你那種廢話連篇的方式也很成功,至少相當大一部分非主流人士是受用的。」

我心裡犯嘀咕,這到底是誇還是貶。

再次和龍葉有交集,是在一個清晨。

那天像往常一樣,我坐早高峰公交車去上班。一個小偷拿著鑷子,混在候車隊伍里,準備扒一名女生的背包。

我在車裡拍了幾下窗戶大喊:「賊娃子!賊娃子!小心賊娃子。」當時我帶著耳機,吼出的聲音比想像的要大很多。

那個小偷沒有繼續實施自己的計劃,也沒有跑開,而是站在原地惡狠狠地瞪著我,並指著我大聲喊:「你給老子等到!」他轉身抬腿跨上同夥的電瓶車,還給我豎了個中指。

公交車緩緩起步,小偷和他的同夥,騎著電瓶車緊跟公交車。偷偷瞄他,他正盯著我笑,我慌了。

我哆哆嗦嗦地打字,把前因後果告訴了部門同事,並問他們:「我該怎麼辦?在線等,真的比較急。」部門群瞬間活躍起來,有人建議我報警,有人建議我拉著身邊高大壯實的男士一同下車。

還沒看完所有建議,突然有人打來電話,把我嚇了一跳。我戰戰兢兢地按下了接聽鍵,對方是龍葉。她問我坐的幾路車,約好在哪兒下車,還讓我立馬在社交軟體里給她發定位。我一一照做之後,她回了我兩個字:等著。

我在車上忐忑不安地又坐了五站地,龍葉真的出現在了之前約好的車站。她在後門接我下車,一手搭在我肩膀上,快速把我往她車裡推,一手拿著小型滅火器,指著那倆毛賊罵道:「追你媽啊追,現在的賊娃子無法無天了。別個逮到你,還有個批臉跟幾條街。來來來,看一哈你個賊娃子今天是有好凶。我們人多,看哈你今天想咋子。」

很多路人聞聲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問怎麼回事,龍葉挨個大聲解釋。倆毛賊自知寡不敵眾,留下一句「瘋婆娘」,落荒而逃。

龍葉說她走得急,連個武器都沒帶,幸好車裡有個滅火器。龍葉繼續說:「張小冉你是不是瓜的?他跟到你,你不曉得罵他啊?高峰期那麼多人在車上,你怕毛線啊?」

她一路罵罵咧咧的,我側過頭看著她,忽然不再反感她罵我。因為她罵人的樣子,像個女俠。

龍葉說話難聽,有時卻會讓大家受益。

一次集體會議上,她說:「下班不積極,腦袋有問題。我們是互聯網公司,不是演繹公司,用不著下了班還上演掙表現大戲。」她認為,刻意坐班掙表現很可恥,也是能力不足、效率低下的體現。自那以後,大家下班就都乾脆地走了。

並且龍葉做事直接,不拖沓,甚至沒有拉我們開過會。即便真有事,也只是讓大家圍在她工位旁邊,五分鐘就能講完。這些行為漸漸使她得了一些人心。因為上一任經理時常抓著大家「頭腦風暴」,會議整天整天地開,把大家弄得身心疲憊。

漸漸地,同事們工作熱情高漲起來,很少有人到小群扯閑話。

那年春節假過完之後,公司準備了培訓,為我們打幾針雞血,準備在新年大幹一場。勵志講師在台上,深情並茂地講著自己的慘痛經歷,旨在告訴我們,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這時龍葉站起來,接了一句:「這是比誰更慘的培訓嗎?切,我來講我的經歷,比你慘十倍。」

現場氣氛十分尷尬,講師面子掛不住,說:「有同事很有表達欲,不如請她來講幾句。」龍葉徑直走上台,從講師手裡接過話筒。

從龍葉的話里我們得知,她出生在農村,在家裡排行老二,上面有個姐姐。父母想要個兒子,所以她出生後才三天就被寄養到大伯家。

龍葉出生後上不了戶口。那時伯母懷孕九個月了,準備等孩子出生後,以雙胞胎的形式給龍葉和那個孩子上戶口。這就意味著,在伯母生出孩子前必須把她藏起來,伯父把她帶到山裡交給一個老婆婆照顧。十三天後,伯父帶著她和剛出生的妹妹去上了戶口,伯父成了她爸爸,姓葉的伯母則成了她的媽媽。

龍葉小時候每年和「雙胞胎」妹妹過生日,葉媽媽會買一個雞蛋,煮熟後從頭到腳在她們身上滾一遍,據說這樣會把霉運滾走。最後媽媽把雞蛋切成兩半,分給兩個孩子做生日禮物……

「我媽媽說,人即便是經歷了很多苦難,也要活得陽光、自信。」最後,龍葉說。聽到這裡,我把那條吐槽她更年期的朋友圈刪除。

培訓的最後一個環節,以文字的形式,把平常對同事說不出口的話呈現出來。培訓講師一字一句地讀每個人的信,在場的傾聽者哭倒一大片,場面有點滑稽。

我的信是寫給龍葉的:你知道我們私下叫你「撕逼龍爺」嗎?再悄悄告訴你,你撕逼的樣子挺帥的。

而龍葉的信居然也是寫給我的,並且把我弄得哭笑不得:想對張小冉說,其實我沒到更年期,也是80後,和你一般大。

有一天晚上十一點過,我折回公司拿落下的東西,發現龍葉和她四歲的女兒在加班。

辦公室里黑壓壓的,她電腦屏幕發出刺眼的光。她女兒則躺在椅子上睡著。看見我,她取下耳機,暫停了正在播放的視頻,輕聲說:「我實在是欠缺網上營銷的能力,所以需要惡補。」

「可是你說過,下班不積極,腦袋有問題啊。」我壓低聲音,怕吵著她身旁的女孩兒。

「那是因為你們做得都很棒啊,我太差勁的話,就不配當你們的老大了。」

「你可以優先看看這些年每個月的優秀deal,其實套路都是差不多的。」我回到自己的工位,打開電腦把一些「存貨」發給了她。

龍葉走到我身邊說:「謝謝你哈,Shirley。」

「我沒怎麼上過學,不知道發音標準不,你不要笑我哈。」說完,她捂著嘴笑了起來。

此時窗外,萬家燈火點亮了這個平靜的夜晚,我忽然心頭一暖。步入職場後,從未感受過那種暖。

作者張小冉,現為公司職員

編輯 | 莫文祖

本期故事推薦:【銀行教徒 :遇到正經領導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剛進銀行時,有一次和處長出去應酬,他主動幫我擋酒,我覺得他是個不錯的人。可到後來,同事們都有些嫉恨他。微信公眾後台回復關鍵詞【120】自提取。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ID:zhenshigushi1),每天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


看到「工作能力很強的人」,第一時間想到許多企業高層來訪者。

幾年前我開始為企業做內部訓練,因此有些高管找上門做諮詢,後來相互介紹於是我就越來越多企業高管來訪者,這個群體的人一般被視為工作能力很強的人,從一次次跟他們深度談話的過程中,除了梳理他們所遭遇的困難,我也從中學習了很多企業高管工作風格與特質能力,我試著總結的經驗是:

工作能力很強=能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

而要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需要具備的是:理解力、企劃力、傳達力

在職場上具有很強工作能力的人,其強大能力的體現往往也不會僅僅局限在職場。那麼在職場之外,平時日常生活中,這些能力會在哪些地方有所表現呢?基本上,會有以下幾種共同特徵:

  1. 理解力:在工作中,理解力表現為聽取上司指示、閱讀文件、理解重點的能力。那麼在平時,理解力則可以使一個人快速而準確的理解對方的意圖。這種意圖的表達,不單單是通過語言,也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乃至一個眼神。理解力強大的人,往往可以在掌握對方意圖的基礎上,使自己做出快速而準確的回應。用通俗的話來說,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理解力可以是察言觀色、洞悉別人心思、了解別人潛台詞的能力。和理解力強大的人相處,可以輕鬆而愉快,彼此不太會有什麼誤會。
  2. 企劃力:在工作中,企劃力表現為自己動腦產生新想法、新點子的能力。那麼在平時,企劃力強大的人,可以為日常生活增添諸多的新想法、新樂趣,乃至很多新的感覺。和這樣的人相處,不乏味,充滿著新鮮感,而且諸多事項在按部就班完成的過程中,還總能產生一些不同以往的新鮮體驗。用通俗的話來說,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企劃力可以是創新、改變與革新的能力,更多的,是對生活的熱愛、渴望與追求,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3. 傳達力:在工作中,傳達力表現為想法、點子正確無誤地傳達給他人的能力。可能很多人都玩過類似的遊戲,第一個人看一張紙上的內容,然後不能說話,用動作、表情等肢體語言把其中的信息傳遞給下一個人。在經過幾個人的傳遞之後,最後一個人接收到的信息,往往已經和一開始紙張上的內容相去甚遠。這個遊戲恰恰就說明了,可能並不起眼的傳達力,在我們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其實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達力是一種符合的能力,不僅包含上述提及的理解力,還包括自身的表達能力。傳達力強的人,更令人放心,更值得託付,這在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試著來歸納幾位與我們團隊長期合作的作者(侯捷、鄒欣、吳軍和潘愛民)的特徵吧。
並非全面的總結,而是根據自己感觸較深的,寫出幾點,也是為了更好地感受榜樣的力量。


一、戰略意識強——Focus西瓜,不care芝麻。

戰略意識強的人,大局觀好,方向感強,目標堅定,因此,善於圍繞方向和目標做選擇和判斷,做什麼,不做什麼,一定不隨意。

請看2011年《新京報》的這篇採訪:吳軍:不貪做事多,做好一件事

新京報:《浪潮之巔》上市兩周多,已經兩次印刷,每次8000本。作為一本科技史類的書籍,你對這個成績怎麼看?
吳軍:我是沒想到賣這麼快。不過我跟騰訊所有的員工一直在灌輸一個觀點,就是說你這一輩子一定要抓西瓜,不要抓芝麻。不要貪做的事多,一定要把一件事做好。
做一個產品,比如寫書,你花兩年寫這個書,可能花兩個星期去賣;你花兩個星期寫的書你要花兩年去賣。產品也是一樣,花了很大的心思做出來的一個像iPhone一樣的,就不用花工夫去賣了。

(時至今日,《浪潮之巔》第一版和第二版合計銷售20萬冊+)

最近,鄒欣老師應邀給廣州致遠電子做了三個小時的技術培訓講座(視頻)。
講座的摘要和問答匯總 :鄒欣講座:現代軟體工程--構建之法 其中有一位朋友這樣提問:

聽眾:鄒老師是如何平衡工作,寫書,家庭?
鄒欣:別的事我不太做,就做你提到的那些事。比如寫書,上微博,有時講一些有趣搞笑的,勞逸結合。睜開眼睛做事情,看郵件,寫書,一本書寫的很多年,有時很枯燥。也得到周筠老師很多鼓勵,樂觀看待已完成的,有時也會有悲觀的時候。還比如高效人士的7個習慣,有時想像做好了以後可以有的樂趣和成就感,也是繼續的方式。軟體行業充滿成功和失敗的案例,為什麼不把它講出來。另外就是把工具做好,比如必應輸入法,有幫助。

潘愛民老師是王選院士的學生,他經常和我講,王選教會了他許多,其中之一便是如何做選擇
潘老師是名著《C++ Primer》第三版的譯者,但他放棄了翻譯這本名著第四版唾手可得的好處:名聲、版稅,而是選擇翻譯另一本書:《Windows Internals》,因為他的技術主攻方向是操作系統,所以他心無旁騖,不僅翻譯《Windows Internals》,還推動俞甲子和石凡兩位當時還是浙大研究生的作者合作,寫出了原創好書:程序員的自我修養——鏈接、裝載與庫,這本書很難寫,更難寫好。請參考 @趙劼 在他博客中的討論(《鏈接、裝載與庫》里的一個錯誤:關於調用棧)

雖然《鏈接、裝載與庫》中有這麼一個小問題,但瑕不掩瑜,它仍然是國內難得踏實的技術書籍。而且,這本書的作者「俞甲子」是2006年在讀研一的「同學」——所以我經常說,總有一些牛人讓我汗顏。此話真的不假。——老趙

之後,潘老師又花費好一番心血,寫出一本操作系統的原創好書:Windows內核原理與實現

2013年1月,潘老師加入阿里雲OS,擔任首席架構師,繼續追尋他的操作系統夢想。

侯捷老師的選擇能力我就不用多說了,他是影響一代IT人的技術作家,從這些回答里便可見一斑:
關於侯捷老師和他的書、網站,你有哪些回憶希望與人分享?


二、強大的行動力,能連續作戰,高效能

吳軍老師做事很快,他在《環球人物》雜誌對他做的這次採訪(http://paper.people.com.cn/hqrw/html/2014-08/16/content_1497404.htm)中說:

「我做事情比較快,在這點上佔了便宜。用我太太的話講,別人可能要做兩三小時的事情我半小時就做完了。再有,我比較善於利用碎片時間。從前,高考複習政治,背GRE單詞,我都是騎車時做的;我的前兩本書基本上是在飛機上修改完成的。」

鄒欣老師則寫過一篇駑馬的自白,他說:

很多人很好奇地問我:「微軟工作這麼忙,你怎麼還有時間寫書?」
微軟工作的確比較繁忙,我回到家裡還要照顧兩個小孩,自己的業餘時間不多。聽說有牛人可以一邊打麻將一邊寫報紙的社論,我沒有這個本事,只好不打麻將,不看電視,少應酬,每天堅持寫一些東西,周末有時還跑到公司幹活 – 周末在公司會碰到不少的同事,大家互相點點頭,就忙各自的事情去了。第一本書的30多萬字,都是我用微軟拼音輸入法一個一個敲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還發現了輸入法的一些bug;同時Word 這個軟體也崩潰了一兩次,讓我丟失了好幾天的工作。

.....

當年大家背誦的古文里有「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樣的話,也許開始大家都自以為是騏驥(千里馬),蹦躂蹦躂,搜羅一些題目,輔以偽代碼,並摻雜若干幽默,就大功告成。沒想到後來發現我們自己都是一群駑馬,一匹馬蹦躂不出什麼名堂,要大伙兒團結協作,長途跋涉,中途還要歇息幾次,才能達到目的地。世上騏驥罕見,而駑馬滿大街,有些駑馬能跑出一些好成績,我看關鍵在於「功在不舍」這一句話。IT業界不少人嘲諷某公司的軟體只有到了版才好用,看來這也是一群「功在不舍」的駑馬在幹活。
軟體開發有一個階段很少有人提及,叫「death march」 。就像軍隊攻城,一隊隊士兵冒著炮火出擊,傷亡無數,但是敵人的城堡仍舊巋然不動,火力看似依舊那麼猛。硝煙中,焦頭爛額的指揮官還是下令新的士兵繼續出發,開始又一輪的march。在軟體開發中也有類似的情形,就是你每天都加班寫程序,改bug,但是bug不見少,第二天,第三天,下一周,下一個月……還是這樣。有軍事家說過,最後的勝利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經過無數大大小小的「再堅持一下」和「death march」,最後,有些軍隊破城而入;最後,有些軟體成功發布;最後,有些書出版了。

我和鄒欣老師從2006開始合作,到現在已經9年。和吳軍老師從2010年底開始合作,到現在已經4年多。在這麼長的合作時間裡,我深感佩服的,就是這兩位雖然都是典型的時差黨、「海鷗」,但是從不見時差對他們能有什麼影響。好些人在國內出個差,回到公司和家裡還要歇一兩天,而吳、鄒兩位,常年在大洋上空飛來飛去,全都是落地後就拿起鐮刀割麥子,根本不需要什麼轉換。

拿吳軍老師來說,他從2015年元旦開始在微博和知乎上同步發出一篇「發明365」的文章,天天堅持不輟。最近幾日他公私兼顧去了日本,專欄暫時停止更新,但他剛剛回到矽谷的家裡,就開始上網發布「發明365」的文章,連發三篇。

而鄒欣老師呢,我聽過他一個部下這樣「抱怨」他:跟著這樣的老闆,苦死啦!以為他去美國,不在大家眼皮子底下晃了,好傢夥,他剛下飛機,就開始發工作郵件,郵件一個接一個,密集轟炸,受不了,受不了!瞧——

受他們影響,我也在有意識地訓練自己能夠連續作戰的能力。最近讀姚明的這篇自述:(轉)姚明:勝者敗論 姚明在文中講:

第一年我不在乎做最佳新人,或者進全明星隊,或者得了多少分、搶了多少籃板。我想得最佳新人獎來證明火箭隊選我是做對了,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繼續打下去。我有一些傷,有時很累,特別是整個暑假在中國國家隊打球後。但我是惟一一個火箭隊那個賽季打滿全部82場比賽的球員。所以我現在覺得沒有什麼新東西能難倒我,因為我已經領略了打滿賽季每一場比賽的感受。
我知道不休息地比賽,挺住、打好、再挺住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挺過來了,至少在這個方面,大獲全勝。

這種連續作戰的能力,也許特別能證明「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的觀點。他們通過嚴格自律,確保自己能夠盡量不受地域、時差的影響,也不受工作場地的影響。吳軍老師的書和文章經常都是在飛機上寫出來的,而鄒老師的《構建之法》,是在他家的廚房裡寫出來的。瞧他在《構建之法》前言 前言里是怎麼說的:

侯捷和潘愛民也都是我長期交流,能了解到他們諸多創作和翻譯細節的作譯者,侯老師在短短几年間,給兩岸讀者留下了多本C++領域的經典譯著和多篇技術文章,潘老師連年給讀者帶來經典的技術原創和翻譯書籍,靠的都是強大的連續作戰能力。

這種連續作戰能力,既能說明他們內心信念的堅定,也能說明他們重視平時鍛煉體能,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保持平穩的狀態。

吳老師經常跑步,有時還游泳、打高爾夫。鄒欣老師打羽毛球、乒乓球,同時充分利用小區里的健身器材長期堅持鍛煉。侯捷老師在台灣服兵役時,是技戰冠軍,同時堅持長跑、爬山。潘愛民老師,練健身,練長跑,去年他告訴我,如今每周跑一次10公里,計劃2015年開始衝擊半馬。

他們的風采
如何成為一名踏實靠譜、勤奮刻苦、高瞻遠矚、能言善辯又脾氣棒棒的程序員?
鄒欣老師怎樣給學生上課
吳軍老師在清華大學的講座視頻
潘愛民的程序人生——與華工學子面對面
侯捷老師南京大學2013.12.07 傾情獻唱 現象七十二變


我覺得大家都說的很有道理,列舉了很多這類強人具有的素質。
不過題主如果想成為這種人,我覺得只需要記住一點:做事一定要爭取遠遠超過別人對你的期望。

我觀察到的這類牛人,基本都具有這種心態。平常人覺得做到這種程度就OK了,剩下的就不是我的責任了;但牛人往往會更進一步,最後交給你的東西往往會讓你震驚,遠遠超過你的預期。我相信他們也享受這種成就感,從而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有時候甚至給了我一種感覺,他們並沒有把任務當做任務,而是當做自己的作品。

比如我在知乎上看到了 @徐強 的一個回答:你從上級那學到的最受用的一句話是什麼?他讓你最佩服的品質又是什麼? - 徐強的回答 我對這個回答中他在微軟的經歷印象很深。
如他所說,他當時的演講能力或許並不強,也沒有自信,但他為了做好一個小時的講座花了10多個晚上,做了大量的研究,準備了100多頁的PPT。最後得到了mentor的高度肯定:「John, you really beyond our expectation!」 這件事給了他很大的正面影響,讓他以後更加追求超出期望的感覺。

如果形成了這種渴望超出同事期望、超出老闆期望、超出自己期望的習慣,我相信你就能一步步超越自己,漸漸成為你曾經仰望的強者。


這篇回答涵蓋以下五個方面問題,皆由題主的提問提煉引申而來,閱讀時間約三分鐘。

1、做什麼事都讓人很放心的人是光有軟實力嗎?

2、能力強的人為什麼各個方面都強?

3、這些人都有哪些共同特徵?

4、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5、我們要如何才能知道和能力很強的人到底差在哪裡?


************************************************************************************************************


1、做什麼事都讓人很放心的人是光有軟實力嗎?

做什麼事都讓人放心,光有軟實力是不夠的,是軟實力與硬實力相輔相成的結果。舉個栗子,國家總不能指望外交強大而變強吧o(╯□╰)o


2、能力強的人為什麼各個方面都強?

能力強的人,能很好地平衡生活、工作與社交。所以,給我們感覺各方面都很NB,包括學習專精,遊戲玩得比別人厲害。


3、根據我對身邊優秀的人的觀察,他們在生活中往往有以下19個共同特徵。

1、他們大多都嚴於律已,寬於待人

所以早睡早起,上班時從不遲到早退,受歡迎。

2、他們大多都樂觀積極,善於解壓

所以富有正面能量,並且在面對負面能量時,能快速分解並且轉化成正面能量。

3、他們大多都不畏困難,直面挑戰

在他們看來困難是積累經驗,強化的開始,所以越來越強大。

4、他們大多都知人善任,任人唯賢

所以團隊能各司其職,發揮所長,家庭成員分工合理。

5、他們大多都身心健康,精力充沛

所以能在高效地持續工作之後回家陪孩子玩耍。

6、他們大多都善於總結,勤於反思

所以只要是他們踩過的坑往往不會再踩第二次,而且進步飛快。

7、他們大多都重視信譽,言出必行

所以普遍可靠,受人信賴。

8、他們大多都視野開闊,思維活躍

所以會多角度看問題,不會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9、他們大多都目標明確,執行力強

所以總是成功。

10、他們大多都頭腦清醒,邏輯清晰

所以能看清事物的本質,堅持己見,不隨波逐流。

11、他們大多都博覽群書,談吐不凡

所以很有涵養。

12、他們大多都野心勃勃,開拓進取

所以往往是領導者,一家之主。

13、他們大多都歡迎批評,虛心改正

所以越來越強。

14、他們大多都很會溝通,協調力強

所以合作愉快,常被指定為合作夥伴或被戲稱為潤滑油。

15、他們大多都熱情主動,慷慨助人

所以受人尊敬。

16、他們大多都能者多勞,身兼數職

所以看起來很牛,不差錢。

17、他們大多都潛心向學,見賢思齊

所以才德兼備。

18、他們大多都珍惜時間,唯恐辜負

所以生活充實。

19、他們大多授人以漁,實事求是

所以我們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會想到他們。


4、我們能從中學習到什麼?

答案是不能,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和能力很強的人到底差在哪裡?


5、我們要如何才能知道和能力很強的人到底差在哪裡呢?

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解答,希望也能給你帶來啟發

你和「很厲害」的人,到底差在哪裡 - 暖石100

如果你覺得這篇回答還不錯,隨手給個贊吧^_^


一、倔


這個倔當然不是在人際交往中的倔,而是自我要求上的倔。但凡是需要了解的,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接觸,也必將較真到底。


有時候在旁人看來,會覺得他對自己的要求之高簡直令人髮指,但正是這種較真的姿態,讓人成為強者。


像題主說到的經常遇到一些人各方面都很NB,要學習的東西掌握的很深,連遊戲都比別人厲害…基本就是因為這個了。


二、反思總結


但凡是工作能力很突出的人,你去嚴刑拷問,都可以get到一些很雞賊很不可想像但是就是特別有用的技能。


比如知道怎麼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需要的資料,用比你快五倍的時間來看完一篇很噁心的文獻...


這些技能,通常都是從平時繁瑣零碎的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一般人工作做完了,長舒一口氣,伸個懶腰,樂樂呵呵地出去嗨,而他們會拿出更多的時間反思總結,找出規律,只為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三、摳細節


在我看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種話根本就是為粗心偷懶找的借口。


把「做好」當做是自己的目標,而不是「做完」。作為一個很是有點強迫症的人,我習慣把每一項工作都當做是自己的作品,也會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團隊中的小夥伴,類似拼寫錯誤、格式錯誤等等,是我絕對不能忍受的事。


細節見高下啊!


四、負責


對承諾負責,對過程負責,對結果負責,對夥伴負責。


工作能力強的人,都能夠給我這種印象——可靠。我非常喜歡與你合作,因為,把後背給你,我很安心。所以,當有什麼機會的時候,我會第一時間想到你。


五、敢認慫


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對於自己幹不了的事,絕對不會大大咧咧地做出承諾。在很努力的嘗試後確認這部分確實不是自己所擅長的,會及時告訴同伴,有勇氣求助。


這一點,反過來的意思就是,你會很清楚的知道,他敢於做出承諾的,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這同樣是給人帶來極大安全感的點。

-----------------------------

我是Plum小姐,和你分享與變成更美好的自己相關的一切。

我裸辭了投資人的工作,做了一個在中國絕無僅有的超時髦的時尚二手店,讓你知道買二手也可以像買新品一樣。

關注微信公眾號Plum去逛一逛,你就知道啦!

個人微信hi_plum,備註理由的會更快通過。


我這個答案可能很反雞湯,所以會讓某些人覺得被冒犯。

我所見過工作能力很強的人,絕對不是最努力的人,也不是學習能力最強的人,雖然可能他們也喜歡拿「努力」和「學習」來標榜自己起,其實,他們最重要的特徵,是能夠很快搞清遊戲規則,然後按照遊戲規則辦事

現代社會,我們說到工作,幾乎全都是需要人和人之間的協同合作。程序員要和隊友和產品經理合作,銷售人員打交道的人更多,團隊領導更是要處理多方面關係,哪怕是一個作家,每天只是在家裡鏘鏘鏘敲鍵盤,最後要讓作品出版,依然要是和編輯合作,哪怕是網路小說作家,也要和網文編輯網上溝通,所以說,工作就是合作

既然工作是合作,那就該明白,單純只是好學,只是努力,而不知道如何合作,那就註定事倍功半,甚至是碌碌無為

不是抖機靈,我覺得梁家輝在《寒戰》中廉政公署里教訓兩個後生晚輩的那段台詞,真的是工作教科書。

我在警隊服務了三十年,認識了不少朋友,也得罪過不少人,不過這三十年,我學會了一件事,就是每一個機構、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都有自己的遊戲規則,無論明也好暗也好,第一步,是把它學會,不過很多人還沒走到這一步就已經死了,知道為什麼嗎?自以為是!第二步,就是要在這個遊戲裡面找出個線頭來,學會如何不去犯規,懂得如何在線球裡面玩,這樣才能勉強保住性命。

任何一個工作的環境中,都存在「勢」,如果能順勢而為,工作就會順,如果逆勢而為,工作就會磕磕絆絆,難以前進。

努力就會和「勢」一致嗎?當然不是。

打個比方,在一個守業為主的成熟公司,你努力推行最先進的激勵機制,看起來,這的確是會提高公司的生產力,但是,公司已經成熟,這樣的激勵機制可能會引起動蕩,當然誰都不會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你這樣的努力必定處處受阻,並不會因為這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就「應該」成功。

經常看到這樣的雞湯文,說某某年輕女性進入一家公司,被安排前台,她提了一大堆意見,前台都做不下去了,然後調她去做時長,做市場她又對公司現狀不滿意,做了很多事情,市場部門對她不滿意,她又被調到銷售部,到了銷售部她又看不慣現狀,搞了一個天翻地覆,然後銷售業績第一,最後當上了公司副總裁。

好吧,我先不質疑這樣雞湯故事的真實性,也不要求作者說出這個女強人的名字,我只是想說,哪怕真的有這樣的故事存在,那也是因為這個女強人所作所為順應了公司的遊戲規則。在前台和市場部門,怎麼就待不下去呢,因為她的「努力」讓別人不能容得下她,這樣看起來是起到了鯰魚效應,但是這樣的工作真的算是成功嗎?在銷售部門,遊戲規則就是誰業績高誰牛逼,她這樣「努力」當然會脫穎而出。只是,我希望這個故事的女主角在成為副總裁之後,知道做事要柔和,要知道按照遊戲規則辦事。

我再說一個故事,我有一個朋友,他曾經在某巨硬外企工作,有一次他奉命去做一個調研(investigation),看看Script#這種語言和純JavaScript相比,哪個更適合開發,最後他很努力地做了細緻調研,得出的結論是,如果用Script#會影響生產力,而且對開發工程師還有學習曲線,用純JavaScript更合適,一個事情10個工程師用JS搞定,用Script#就會用上30個工程師。但是,領導還是要用Script#,我的朋友就很奇怪了,據理力爭,說不應該躺Script#這個渾水,搞得很不愉快。其實啊,我這個朋友就是沒有搞清楚遊戲規則,對於這個駐在中國的外企,最重要的不是提高生產力,而是要獲得更多的headcount,既然一件事需要三倍的headcount,那當然就應該選這個技術了。你看,這就是雖然好學雖然努力,但是工作卻不被認可的現象,因為他沒有抓住那個線頭。

愛因斯坦(據說)也說過:你必須去學習遊戲規則,然後,你還要比別人玩得更好!

————更新分割線————

果然,不出我所料,這個回答讓某些人覺得被冒犯。

看評論區的反對聲音,有人覺得我所說的「順勢而為」「學會遊戲規則」就是「小聰明」,是中國人的官場哲學,我懶得一一回復了,在這裡直接說吧。我所見到的,不光工作能力強的中國人懂得順勢而為,工作能力強的外國人也是懂得按照遊戲規則來玩啊!所以這招根本就不是「代表幾千年輔修的官場鬥爭」。

我很理解有的朋友看不上我觀點的心情,尤其理解干我這行程序員會這麼想,因為誰不想單純靠自己努力就成功,只可惜,就和我上面說的一樣,人不是在真空中工作,還有你的工作和環境的大方向一致,才會得到認同。經歷過過的人自然知道,現在不同意我的觀點也無所謂,說得不客氣一點,栽了跟頭,自然知道這世界是怎麼運轉的

過來人多說一句,這世界上最廉價最沒用的雞湯,就是鼓動別人去努力,去拼拼拼。因為這種雞湯最沒不需要技術含量啊,只要不斷說「你要努力」「你要拼搏」「你沒有成功就是努力不夠」「拼搏到無能為力,奮鬥到感動自己」……你看我隨口就可以編很多這樣的口號,可是,可是——如果單純的努力有用,那簡單了,就是工作時間最長的人能贏了,可是,事實是這樣嗎?

懂得遊戲規則,需要的是技巧,這點熬雞湯的人是沒法教的,所以他們不會說。


了解更多職場大道理請關注@程墨Morgan


個人感覺精力旺盛,是強人們最重要的品質

自從讀了研,以及工作了之後,才陸續的接觸到很多社會上的大牛人,包括我們大學的院長,這些人給我的一個共同感覺就是他們的精力都異常充沛。。。。而智商我覺得倒並不一定比我們常人高多少,畢竟人和人之間,只要從小發育正常,能考上大學的,基本上智力上的差別也不會太大,但是精力這個東西,那人和人之間差別就大了

精力首先是天生的佔一定因素,有的人天生比別人身體好;其次也有很大一部分後天因素,有的人由於環境的原因,始終能保持樂觀向上的衝勁,即使很累了,也能繼續堅持。領導們每天從早忙到晚,睡幾個小時第二天繼續精神煥發,沒有這個技能,除非特別聰明,不然也很難在社會上混出什麼來

-------------------------------------------------------------2016年12月分割線

沒想到隨便談了幾點獲得了這麼多贊(200多個贊對小弟來說已經算很多的了啊)非常激動,時隔一年來補充一下:現在更加確信自己的觀點,牛人不一定都是特別聰明的人,但是牛人一定一定一定是精力異常充沛的!

看看矽谷的埃隆馬斯克,看看華爾街的大佬,看看中國的王健林,看看華盛頓的政府要員,這些傢伙小時候不一定都是特別聰明的(建議看看他們的傳記)但是他們成年之後都有個共同點:停不了的折騰,停不了的闖蕩,永不停歇的發泄著自己的精力,永無止境對事業的追求,對成功近乎貪婪的渴求。看看他們的每日作息,你會發現這些人就像我們普通人厭惡高等數學一樣厭惡悠閑的生活,恨不得早上5點鐘就坐著上百萬的豪車衝到市中心的豪華辦公室開始一整天的工作。

小時候看過傑克倫敦(感謝評論中的大神指出錯誤)的《海狼》,對裡面所描述的弱肉強食,強者生存的理論記憶猶新。人作為一種動物,從出生時身體就是有優弱之分的,說到底大腦也就是人的一塊肌肉,聰明和敏捷也都可以歸於健康的範疇。世界不公平,有的人天生健壯發達,精力過人,而有的人天生體弱多病,稍有壓力就一蹶不振,這都是後天很難改變的。而精力旺盛的這部分人,相對而言自然更容易獲得成功。

談了這麼多自然要談談自己,從小就覺得自己在智力方面不算突出,至少數學課學的就一般般,大一的高等數學也是勉強及格,但是幸好還算感謝父母,給了我一個比較健壯的身體(爺爺和老爸以前年輕時都在國有工廠干過體力活,非常健壯)所以對於自己的精力還是非常自信的。反正大學四年不說學習吧,跟舍友一起去網吧通宵基本上第二天是沒啥感覺的,現在都30多了,基本上每天晚上12點睡覺第二天7點就自然醒了,每天醒來都感到渾身跟打了雞血一樣,恨不得衝到單位開始幹活。總之我認為一個健康的人,應該每天醒來就是這個感受吧,總結起來就是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愛,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激情。但是跟我工作之後接觸到的人來說,感覺自己簡直是個發育不良的。。。。。。就拿我們導師來說,幾乎每天晚上的節奏是喝酒--K歌--到辦公室工作到2點--睡到6點--去教室上課,而且基本上常年如此,再拿我們領導來說,基本上一周出差3次以上,5個小時飛機下來在賓館能看圖紙看一夜,第二天直接去開會。哎,人比人,氣死人。

-------------------------------------------------------------分割線

看到評論有人說好身體靠的是節慾和自制力,個人感覺這個要著重說下:從自己的角度來說(是不是真理我不知道,就是個人觀點),我認為一個人的身體天生是好是壞一出生就基本定下了,跟你後面如何保養關係不大,下面開始震撼爆料:小弟我從上高中以來,基本上保持每天晚上都要打個飛機的節奏(捂臉),而且有了女友、結婚、生娃之後都是這樣,而且我還喜歡在每逢大事之前都來一發舒緩心情,比如籃球比賽決賽之前,找工作面試之前,考研上戰場的早上。。。。。。

我一個很崇拜的師兄(留學德國,現在已經回我們大學任教)跟我在飯桌上有次正好談到這個話題(跟我是一起干過壞事的比較熟)直接就說了,他基本一天一次,每次寫論文累了都靠這個提提神,而且他說德國大學裡那些超級牛人,包括美國搞金融、搞物理的那些整天不睡覺精神煥發的大牛,都是有事沒事來一發,搞完之後一罐紅牛下去,保證又能憋個5頁紙的論文出來。

老外的身體素質跟我們又是不一樣,感覺老外吃的肉首先就比我們多,但是老外的運動量非常大,所以我感覺國內提倡少吃肉其實是錯誤的,攝入量不應該做要求,而應該對運動量做要求。通過一個項目認識了幾個西班牙老外,這幾個工作狂工作狂生活基本上是早上下午各運動一個小時(慢跑為主,而且再忙也不間斷)中午直接不吃飯,吃20個蛋白(蛋黃去掉),他們每個禮拜至少有一個晚上是通宵的(在酒吧玩,或者工作通宵)看看這些人的精力,感覺東方人還是甘拜下風。。

回到正題,所以從我個人的觀點:我一直覺得有人說打飛機有害健康,完全就是胡說八道,國內主要是從小的健康教育普及不到位,還有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下降,讓很多人不得不自己在網上鑽研健康知識,而國內網上有大批的人叫喚著什麼自慰有害健康,更有甚者說是要完全戒除性生活於是就怎麼怎麼變強了,看的簡直讓人無語,其實我覺得那些打了飛機就頭昏眼花整天萎靡不振的人,就是身體從小就營養沒跟上,這幫人估計不打飛機也是這個樣。要知道性生活是人的一個基本需求,是不可能依靠你的意志力(而且完全沒意義)就能把他根除掉的。所以姑娘們,如果你們想找個靠譜的潛力股男友,熟了之後可以打探一下他每周打幾次飛機,就可以判斷他的身體素質了哈哈哈。

總而言之,我所理解的強者,大牛,尤其是當今這個節奏迅速,信息和交通都發達便利的社會,他一定是這樣的:健壯的體魄、強烈的渴望、頑強的意志、爆發的精力,甚至一般都有著過人的性慾、食慾,這些都是身體健康的特徵,就像美國的成功人士往往中學大學都是運動明星一樣,中國的下一代成功者,一定是一群激情四射的少壯派。身體素質決定性格,飽滿的精力必然讓人坐不住,想要出去闖蕩,想要出去折騰,病懨懨的身體,自然想每天坐吃山空,悠閑度日。而現在這個自由的社會,只有你主動,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沒有任何利益會自動飛到你面前來。更何況當今社會便捷的交通和發達的信息傳遞,讓工作的強度陡增,沒有旺盛的精力,如何適應不斷倒時差的出差飛行?如何適應凌晨3點鐘和地球另一端的同事進行信息交流?

我覺得既然這個答案小弟不才大家給了我這麼多贊,而且這個「打飛機到底有沒有害」的話題可能知乎很多大牛不屑於回答或者是大家羞於關注,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又如此的重要很可能影響無數宅男們一生的生活,所以算是普及自己一點點有限的認知吧,在這裡把自己的看法跟大家共享一下,我可是把自己的實際經歷都暴露出來了,求大家多多給贊啦!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專註力顯然是稀有能力——你永遠比想像中更容易被干擾。原本打算上網搜集下信息就開始寫論文的你,是不是過了一小時,發現自己的上網路徑已經從搜索論文資料——點擊查看淘寶彈窗消息——瀏覽淘寶,查看美妝品——上微博搜索美妝品推薦……

我們看過很多提高工作效率的乾貨,但如果你無法保持一個良好的專註力,這一切都是白搭。正如你寫了To-do-list,但一天下來卻發現未完成事項還有一堆,你都去做了,但都是興緻勃勃地開始,興味索然地倉促結束。缺乏了專註力,你總是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來做一件事,吃力了還不一定討好。

「網路似乎剝奪了專註和沉思的能力,而且不只有我是這樣。」愈加發達的網路,促使我們從深度工作專項了浮淺工作,這是信息大爆炸時代的不可磨滅的代價。

什麼是深度工作?美國的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中寫到:深度工作(Deep Work)即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註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與之相反的,是浮淺工作(Shallow Work),即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從上述定義就能發現,深度工作能創造價值,產生不可替代性,浮淺工作通常不能。而在職場上,誰的不可替代性大,誰的話語權就大。總在做浮淺工作,你就容易分分鐘被新人替代。因此,卡爾?紐波特在書中斗膽直言,能夠培養這項技能,並將其內化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將會取得成功。

但遺憾的是,你無法在深度工作與浮淺工作之間自如地切換。因為一旦我們適應了浮淺工作,即不需要太多專註力參與的碎片式的工作,我們將很難擁有完整或大塊的專註力。因為你的大腦已經適應了浮淺工作的節奏,突然要它變得專註,它會因此啟動保護機制,本能地排斥專註。

好在深度工作所需的專註力就像一塊肌肉,通過一系列地針對性練習,它可以變得強壯。所以,還等什麼,現在就開始吧!

一、在日常工作日程中,為深度工作預留時間段
深度工作,並不是讓你切斷與外界的一切練習。你可以把個人時間分成兩塊,將某一段明確的時間用於深度工作(高強度、無干擾的專註),餘下的時間做其它所有事情。

《深度工作》建議你可以在每天上午安排特定的時間或安靜的場所用於完成深度任務,這樣就能讓你進入並保持高度專註狀態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例如每天上午9點至11點,你選定為自己的「深度工作時間段」,那麼一旦確定,你就要儘力去保護它。當有同事或家人在這個時間段來打擾你的時候,你可以婉轉地告訴他,我現在在忙,你的這件事我要在11點之後再幫你解決,可以嗎?如果怕上司在該時間段打擾你,你可以在這段時間之前出動出擊,找到上司彙報工作,降低他找你的可能性。當然,你可以記錄一個完整的工作周期,找出你每天被打擾相對較少的時間段,把該時間段作為你的「深度工作時間段」。

你甚至還可以通過刻意製造獨處空間來打造「深度工作時間段」。例如提早一小時到公司、享受早起的時光、躲進公司會議室等等。

長此以往,你的大腦就會形成慣性,每到這個時間段,就會開啟深度工作模式,專註力會空前的飽滿,以供你更好地完成高強度的工作。

二、通過記憶力練習來激活專註力
如果你看過《最強大腦》,你會十分驚嘆於記憶高手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在你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論是記撲克牌,還是臉譜,在挑戰時間內,你會發現選手都處於異常專註。在主持人喊出「3、2、1,開始!」之後,他們就能馬上從剛開始的閑談狀態進入比賽需要的專註狀態。

華盛頓大學記憶力實驗室的負責人在《深度工作》中揭示了,記憶力訓練會帶來個人專註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容易操作的記憶力訓練——記住一副洗過的牌。

訣竅就是把牌面轉為某個具體場景,把記憶建立在對熟悉的地點和事物的視覺形象上。例如你的第一張牌是方塊Q,你就可以想像一位女王正站在你家門墊上,然後再依次往下,悉心地往前穿行每一個房間,按照正確的順序把正確的牌面與物件聯繫起來。試試看,你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要做得好。更重要的是,這類需要持久注意力的、有組織的思維過程,會大大提升你的專註度。

三、你的朋友圈沒有那麼重要
不得不說,現如今社交媒體分散了我們太多的注意力。很多人甚至有手機會臆想手機在響、在震動。朋友圈、微博當然會為我們的社交生活帶來益處,但還沒重要到將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投入其中的程度。

在最開始,你可以嘗試放棄使用這些工具或功能。例如,不再用微博、關閉朋友圈。在關掉之前你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一直在用XXX,過去30天會過得更好嗎?」、「大家是否關心我有沒有在用XXX?」你可以嘗試不發朋友圈或微博一個月,你會發現,興許沒有一個人會發現你有什麼異樣。

這些工具對你的生活來說沒那麼重要。如果你嘗試了還是覺得無法放棄,那就請關閉所有推送,注意,我說的是所有!

未能及時看到的微信、郵件、微博,又有多少是有必要在第一時間看到的?如果你擔心錯過重要的事情。不用擔心,如果事情足夠重要或緊急,大家會撥打你的電話。關閉所有的推送,恰好保證了每一次的手機響動都是值得你關注的(詐騙電話除外)。

四、適時清空大腦,享受安逸
雖然聽起來有些矛盾,但適時享受一些自由時光,是有助於專註力的打造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定期休息大腦可以提升深度工作的質量。給有意識的頭腦休息的時間可以激活無意識頭腦,從而理清最複雜的職業挑戰。

因此,工作時,就努力工作。完成時,就放鬆下來。畢竟決定工作成果的,從來不是投入時間,而是投入質量。

《深度工作》告訴我們,想要迅速掌握困難的事物,你必須高度專註,不能有任何干擾。如果你很容易做到深度工作,就能輕鬆掌握愈發複雜的體系和技能,這些體系和技能是我們在經濟生活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如果你還是一個難以做到深度工作的人,要面對無處不在的干擾,就不應期待輕易掌握這些體系和技能。

為了你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為了有效使用你的每一點腦力,你有必要學會深度工作。有目的地專註工作,才是最高效的做事方法。


這個問題自然要放著讓我來!

一、用語言準確表達出想法這真的是能力

說真的,我們中的大多數都缺少這項技能,但它又極度重要。

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幫助你建立人際關係,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學好這項技能讓你可以和別人自如地交流思想。

儘管我不是專家,但我認為:鍛煉自己表達技能的關鍵就是——勇敢去說。

你可以嘗試和陌生人對話,和火車鄰座搭訕,和許久不見的初戀聯繫一下。和那些你需要鼓起勇氣才能和他們對話的人嘮幾句,這樣可以逼著你將自己的思想表達清晰。

走出去,開始和別人對話吧。解開自己的束縛,表達你自己。

二、和自己相處的能力Learn to be happy alone

獨處是一種能力。

一個人的時候也能很快樂,如果你掌握這項技能,相信我,沒人能奪走你的幸福。做你自己最好的朋友,享受自己的陪伴,享受一個人的快樂時光。

如果你get這項技能,你將會開始感恩周邊的人和一切。

In solitude, be a multitude to yourself.
在孤獨中,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羅馬詩人Tibullus

三、掙脫羊群效應不人云亦云也是能力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在一群羊面前放上一個柵欄,領頭羊跳過柵欄之後,後面的羊也會跟著一個個跳過。

這看上去很合理對吧。

但是讓柵欄突然被移開,後面的羊還是繼續跳,就好像柵欄還存在一樣。

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跳,他們可能會回答「前面羊跳,我就跟著跳嘍。」

而人類也不比羊聰明多少。我們也有這種「羊群效應」:我們學東西往往很快,但有時候我們學到的很多東西都是錯的。

這個現象可以解釋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比如說打著宗教旗號的封建迷信。比如過印度人對於Engineering專業的狂熱。

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跟繼續跳躍的羊一樣。羊是活不下來的,他們最終會被送到屠宰場。

學會不做模仿別人的羊,可能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一課。

四、快速恢復的能力Resilience

Resilience的含義是「彈性、彈力、快速恢復的能力」。比喻到生活中,就是生命的韌性。

從一敗塗地中一次次站起來,即便遭遇墜機:

也能重回風光無限:

即便經歷一次次的實驗失敗:

卻重不放棄重新起航:

你要試著培養這種能力。

五、學會放手的能力Letting go

有些東西真的不是為你量身定做的,很有可能你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有時候,你需要轉換自己的目標,改變自己的計劃。

你可以嘗試深呼吸,再深呼吸,好了,我可以開始考慮我的新計劃——必須要有這種態度。

學會Letting go,可以從下面這些事情開始做:

放棄所有物質的貪婪
不穿的衣服,都扔掉或捐掉吧
別再等待朋友圈裡的評論和點贊
別再怨恨那個你曾死心塌地的女孩
別為錯失的那些機會而懊悔
放棄用盡一切力氣讓那個不愛你的人去愛你
……

學會放手是成熟的標誌,雖然並不容易,但是它很重要。

六、講故事的能力

Tell a good story

很多人讓我們記得很久是因為他們知道怎麼樣講一個好故事。

你將在人生的數十年間遇到無數人,而你也將忘了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但是你一定會記得那些會講故事的人。

七、「與眾不同」的能力Different from others

人另一項重要的一項技能是——知道如何讓自己與眾不同。

你需要找到某一領域,在那裡,你做的比所有人都要好,也做一個能為別人創造價值的人。(即使你的技能很小眾)
當然,學習有些技能比其他的技能更有價值。但是從長遠來看,哪個技能最有價值真的很難說。

獲得優勢最簡單的方式可能是——把兩個看似不相關的技能結合起來。

比如說:做世上最好的計算機工程師非常難,做世界上最了解海豚的人也非常難。但做一個既知道電腦知識,又對海豚有所了解的人還是可以達到的。

你可以試著寫一個軟體紀錄海豚的遷徙軌跡,或者從海豚和同類交流的方式收到啟發,開發出一種新的軟體。

八、自律的能力Self Discipline

最後的最後,你需要的是自律的能力。因為它幾乎是你實現任何其他夢想的前提。

自律指的是讓你的想法決定你的行為,而非你的情緒。

即使在最初的熱情褪去後,仍然繼續完成一個想法或者項目
即使你非常想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也還是要去健身房
早起工作
面對誘惑時說「不」
……


是自律讓我今天早上五點起床去跑步然後寫下這篇文章的。相信我,要在從前,我現在是仍然蜷縮在床上的,但是這種想法被我的理智給克服了。

如果你正在與自律做著鬥爭的話,那麼好消息是,它一定會對你有幫助的。

本文由LinkedIn領英原創翻譯。歡迎更多媒體、企業與組織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bzou@linkedin.com

http://weixin.qq.com/r/tUNcRM7ET5MwrYon9xan (二維碼自動識別)


工作能力強的人並不是以時間換效率,更多的是以習慣換效率。

要做的工作太多,腦中亂作一團,雖然制定了工作計劃,卻在辦公桌上雜亂的文件和電腦不曾分類的資料中迷失,浪費時間和精力。多數人的工作伴有重複性,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似曾相識的處理思路,可就是難以找到,到頭來只好重做一份。大腦的容量有限,寄希望於保存的文件和電腦,卻因自己沒有好好管理,變得更加無序。

工作能力體現在工作效率上,工作效率卻不能把時間浪費在找東西上。

1、良好的工作環境帶來良好的工作心境,辦公桌是每天低效率運轉的首道屏障。多久沒擦桌子了?多久沒扔東西了?多久沒有文檔歸存了?

請動手擦一擦桌子,將無用的東西及時丟棄;

對於文檔,按照「分類-保管-取出-還原」的原則歸置,在歸置的過程及時丟掉無用的文件;

留存的物品和文件,按照「常用物品放在桌子上,物品擺放固定位置」的原則,規劃辦公區域;

重點:養成習慣,定期清理辦公區域。清晰瞭然的辦公區域帶來的是愉悅怡爽的工作心境,文檔的查找和使用變得輕鬆。

2、電腦是人的另一個大腦,但過度儲存的信息卻使大腦雜亂無序和負重不堪。把能讓電腦處理的問題都交給電腦,盡量減少大腦的使用。

文件夾的命名與分類,避免出現「新建文件夾」的名稱;

文件的命名,包含關鍵詞,為了快速了解文件的更新情況,加上日期,如「工作能力強的人有哪些共同特徵20170611」;

參照個人電腦「程序、電影、電視劇、音樂.....」的分類原則,將工作電腦文件進行歸類,並及時清除過時文件;

對於電腦桌面上正在處理的文件,應備份,並定時保持備份的更新,對於已經處理完畢的文件及時歸類。

讓電腦的記憶增加大腦的存儲空間,歸類的文件將有助於提供相似的工作思路和借鑒方法。

3、辦公桌和電腦的歸置有利於簡化操作,為大腦的思考提供更多的時間。在紛繁的工作中整理思路極大消耗人的精力,為了專註於眼前的重要工作,需要清除大腦中的瑣碎事情,讓大腦有序運轉。

養成記錄的習慣:將工作分類「必須要做的」、「需要立即做的」、「延緩去做的」,記錄在工作筆記中,根據時間進度,逐一處理;

對於無思考、簡單操作性、可以延緩去做的工作,從「這件事該不該自己做」的角度去考慮,將任務委託給他人,著重關注思考性的工作;

做到「上班時看工作筆記、工作時對照工作筆記、下班時檢查工作筆記」的原則,檢查工作進度,預定和分配各項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將會極大提升;

重中之重:將工作分類,記錄於工作筆記中,保持做事情的節奏和效率,掌握工作進度。 解放自己的大腦,做好清單Check,不需要記住所有事情,思路清晰,更能專註於眼前工作的思考。

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習慣。

生活的快節奏總是推著人們往前趕,馬不停蹄地處理著重複的工作。良好的整理歸納習慣簡化文檔的使用,解放人的兩個大腦-電腦和頭腦,促進高效完成工作任務。以結果為導向的工作考核,領導看到的將是「效率高,能力強」的標籤。


推薦閱讀:

推薦一款性價比高的便攜水壺?
你見過的小偷有多搞笑?
睡的超級沉 睡的死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深山老林里建造一座能滿足現代生活的房子是否可行?
沉迷於A片和電子遊戲無法自拔,請問我該怎麼辦?

TAG:學習 | 生活 | 知識管理 | 學習方法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