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小孩是男孩難帶還是女孩難帶?

我是指大概率上


先上大數據:基本上沒有什麼研究得出絕對的答案,答案一般更像白天和黑夜你更喜歡哪個。但是這個很根據自己的感覺。英國有個節目採訪了很多老師和男女孩都有的孩子家長,得出的結論是男孩容易一些。當然這種採訪也沒有嚴謹科學背景。

我認識的三個幼兒園老師(都是英國人),都說喜歡帶男孩。原因是只要有合適的設施,男孩能自己玩,而女孩事兒媽(其中一個老師和我玩得很好,她原話就是bitchy。哈哈哈哈哈哈)但是三個人意思都差不多,就是男孩沒什麼大事不會煩著老師,更樂意自己玩。


我家的情況是女孩好帶。因為女兒懂事早,說話早能溝通,基本上干過什麼壞事說一次就沒有下次了。姐姐11個月就斷奶了,自然離乳。之前也是奶瓶奶嘴都OK。而弟弟現在已經一歲半還在吃奶,一天要吃十次以上(其實很多時候是撒嬌)。無論在哪裡,他要吃的時候就是大爺,一定要吃到-.-。不吃奶嘴奶瓶,所以經常半夜也要起來哄他,根本沒辦法離開媽媽一秒鐘。我認識的有這個問題的只有男孩,一個女孩都沒有。這個不知道和性別有沒有關係。姐姐的缺點和其他老師說的一樣,比較需要家長關注她,比如到現在都五歲半了我睡個午覺都不行,她會一直來吵我。弟弟一歲半已經可以自己玩一會兒,我睡個午覺了。和朋友吃個飯姐姐會一直一直打斷我們談話;給弟弟一個紙飛機能玩半小時。姐姐會想加入到大家的談話中來,弟弟會想拉著我的手去外面爬牆。

弟弟調皮,把酸奶倒在地毯上畫畫,在牆上用水彩筆畫,摔東西聽響,丟姐姐東西去廁所...簡直罄竹難書。出去玩要每分每秒看住,不然分分鐘翹辮子。但是不知是不是因為女兒平衡能力很差運動能力很差,她經常摔倒,各種青一塊紫一塊,弟弟經常做危險動作但是實際沒怎麼摔過。弟弟似乎對自己運動能力有比較多自我把握。

其他想起來再補充,正式答案完結。習慣性曬娃彩蛋請往下拉:)


從我身邊親戚朋友的概率上來說男孩相對會難帶一些,因為男孩天性活潑好動精力旺盛,我家男寶就是一刻都停不下來那種類型,每天要把自己的電全部耗光才睡覺。

但也不是所有男孩都這樣,也有性格安靜的男孩和活潑好動的女孩,每個寶寶天生氣質性格都不同,總體來說高需求寶寶最難帶。

高需求寶寶從出生開始就一直要人抱,放不下來,奶睡,感情強烈,超級敏感好動,如果你剛好生了一個高需求寶寶,恭喜你是一個巨大挑戰,你會覺得精疲力盡,會問自己為什麼別人家寶寶那麼乖那麼像天使,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但是只要你足夠耐心滿足寶寶嬰兒期需求,用心感受傾聽孩子的問題,所有讓你疲憊的特點都會轉變成充滿個性的特質。

西爾斯醫生在《西爾斯橙色親子課》中寫到:
高需求寶寶的獨特之處在於,那些看起來「負面」的個性特徵,能最終成為正能量。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獨特個性上,辨認和強化孩子積極的個性,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的發展,也對我們自己有好處。此外,通過更好的認識孩子了解孩子,父母也必然更加了解自己,可以更好的照顧自己的感受和生活,這無疑對家庭生活有很大的好處。寫這麼多是因為我自己見證我家高需求男寶的改變


首先,付出與回報通常情況下成正比
如果家庭正派,家裡長輩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帶男孩和女孩一樣。
一旦長輩有重男輕女觀念,女孩男孩都不好帶。
例:過年家庭聚會,姐姐剛添了小弟弟,家人很開心。此為大前景。一長輩問姐姐「你爸爸媽媽有了小弟弟是不是對你不好了?你還有新玩具嗎?」他年紀大了,可能是玩笑,但是姐姐怎麼想?這長輩是怕人家家裡太和諧嗎?小孩子是一張白紙,之後的種種皆是大人描繪。
當初懷孕,就想一定是哥哥妹妹的組合,不是重男輕女,不希望老來子不成器,不希望姐姐是扶弟魔。
每個原生家庭都會有重男輕女的人,他們的言行無不表露出對女性的不尊重甚至歧視,當幼年子女三觀未確立的時候,請遠離這樣的人。
至於日常餵奶洗衣服做飯上早教課,我認為這些就如同人活著要吃飯還要排便一樣,循環往複,正常的不能再正常,只要養孩子就會發生的必然事件,所以不存在難與不難。


孩子要不皮,家長又該擔心了。


理論上是這樣:男性女性大腦構造是有些不同的,男性更傾向於空間和數學能力,而女性則更親相遇處理具體的的事情,並且習慣於靠語言表達。但是,上升到男孩女孩哪個難帶的問題上,我覺得單靠這些理論還是太過蒼白。首先,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潛意識裡本身就是對男孩女孩區別對待的。
想像一個男孩子調皮搗蛋玩泥巴,家人看到了,都會寵溺或者又無奈的說:「男孩子嘛,就是調皮」,如果是一個女孩子,家裡人一定有一個人會站出來,至少心裡想:「天啊,這女孩子怎麼像個男生一樣,一點也不淑女。」注意,「淑女」這個詞,在育兒觀念逐漸開放的時候,家長還是會在各個方面期望自己的女兒成為一個有氣質的「小淑女」,文文靜靜的,乖乖的坐在那裡談著鋼琴花花的女孩子,一定是很多家長眼裡的「別人家的孩子。」我們雖在進步,可是一時半會還是跳不出那些傳統條框,男孩子的玩具就應該是小汽車,女孩子還沒出生家長就買一堆洋娃娃。孩子一直接觸這些,表現出了對這些玩具的濃厚興趣,別的不那麼感興趣的時候,家長便又會說:「果然男孩子就是喜歡小汽車,女孩子就是喜歡娃娃。」我本人是個兩歲女孩子的媽媽,女兒在剛會走的時候屬於那種一不留神就去掏馬桶水的小惡魔,很多老人看見了,都會說:「誒,這孩子怎麼像男孩子,這麼皮。」發現了嗎,大人都很喜歡給孩子定性,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很多養女孩子的家長限於傳統意識給小女孩兒們限制太多,於是她們慢慢的就變「乖」了,有些男孩子家庭了由於重男輕女,或者男孩子就應該皮一點才聰明,甚至有的很多爸爸覺得覺得男孩子需要比女孩子抗打一些,不聽話就把臭小子胖揍一頓,這樣才能讓男孩子有男子氣概…於是,被打的男孩子,同時由於男生的語言能力本身發育的就比女孩晚,被粗暴對待時無法表達自己的憤怒,自己本身也缺乏對於情緒的了解,只能通過不斷的暴走和所謂的搗蛋來進行發泄。
綜上所述,男孩女孩兒可能在養育方式上會有些差異,但是我個人認為大體方向是不變的,尊重孩子,滿足安全感,任何孩子都會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你,因為你是他們的全部。一個粗暴育兒的家庭就算同時有男孩兒女孩兒,本質上也都是熊孩體質。分分鐘讓你精疲力盡。
育兒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審視自己性格缺陷的過程,不要簡單的把孩子的難帶歸於性別原因,多多看看你的孩子,還有你自己。這很難,但值得我們全力以赴。


沒有難帶的小孩,只有不會帶孩子的家長,只要你從小把他教好,他就不會變成熊孩子,有句話說的好,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噢


我兒子是出名的頑皮難帶實在太好動脾氣咋咧 同歲的周圍的女孩子都好帶很多 性格比較乖 好動的頻率沒有我兒子高 從概率上來說 還是男孩子難帶些 雖然不乏有些女娃也調皮搗蛋 看看朋友圈就知道啦 生女兒的 大部分都是各種曬各種心肝寶貝么么噠 生兒子的都是各種河東獅吼要狗帶啦要崩潰啦要賣娃啦


這個應該分孩子吧。我姑家的妹妹就比男孩還要皮,而我叔家的弟弟就和小女生似的


分人,反正我的表弟表妹都特別皮,但是表妹更皮。


我覺得男孩好帶 我弟弟就比較乖。 我妹就是比較的淘氣。。


我女兒10個半月,我真心沒覺得她比男孩文靜多少,淘的不行了……像個假小子一樣淘……估計不分男女……

或者等我兒子出生了我可以再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謝邀!

從事學前教育快二十年的苦逼教師來答一發

就目前我了解的情況,好像沒有相關數據和資料能夠表明,0―3歲這個年齡段,男孩和女孩誰比較好帶

客觀的講,男孩中也有乖巧、懂事、安靜的;女孩中也有活潑、好動、探索慾望極強的。所以,這些情況,都沒有絕對的概率發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動作水平階段。他們所有的探索和與環境的互動,都是伴隨著自己的動作的。而且動作是先於語言的。例如,他們會先把東西抓住了,再來看看、想想自己抓住了什麼東西。越小的孩子,這種情況越明顯。

所以,只要是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們充分的去積極探索。不要怕他們弄髒或是弄壞了什麼。當然,這些探索行為,就或許是成人眼中的「調皮搗蛋」吧。

但孩子他們就是通過這些探究行為,去發展自己的各種感知覺和社會適應性的

再談談我自己的切身體會

我帶大了許多批孩子,很多都是從2歲多一直到5、6歲畢業

有「假小子」、也有真爺們,都很淘氣!但是無一例外都很陽光、聰明!這種聰明表現在,他們都有細緻的觀察力、靈活的反應能力以及超出自己這個年齡段的豐富的辭彙量和完整的表達能力。

這些都離不開家長的有意引導和鼓勵。

我相信,他們的父母都會有要抓狂的時候。

可是,比起孩子的良性發展,這些淘氣的後果又算得了什麼呢。

我家也有小子一枚,2、3歲的時候,有時煩的我都想把他扔了!

可是,當他對著我甜甜的笑時,我覺得我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所以,無論男孩女孩,用心去愛護和教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性格,就是好孩子。

這個過程都不容易

養孩子其實也是個自我完善的過程。我在和我家小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也是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的(害羞臉)

有緣才能成母子或母女,所以珍惜這場緣分,享受和「小人」一起變化的歷程吧!

祝福大家!


都差不多,都難帶


0-3歲其實區別不太大,男孩最難帶是從上學以後。字跡潦草、馬虎、上課溜號、違反紀律、衛生差這些情況發生的概率明顯男孩高於女孩。萬一碰巧自家兒子是特別乖巧的學霸,心裡又怕兒子缺少男子氣


別邀請我啊

我還是個寶寶呢
我哪帶過寶寶。


對於想當富婆的女人來說,男孩兒女孩兒都難帶。


推薦閱讀:

如何哄 4 个月的宝宝睡觉?
古代人沒有奶粉,家裡很多孩子也活下來了;現代人就一兩個小孩,反而沒有奶粉就不行?
如何添加寶寶輔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坐月子期間總認為婆婆跟我搶孩子怎麼辦?
2個月的女寶寶 晚上9點開始哭鬧 屎尿屁餵奶一直不停 一直鬧到12點 是什麼原因?

TAG:孩子 | 二胎 | 寶寶 | 兄妹 | 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