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留在家鄉工作創業,非走不可也不要太遠...」的說法有道理嗎?


嚴格的說,老師的話也沒有錯,只是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我曾在一篇類似問題中做過回答,先引用如下:

「在城市不會餓死,在小地方也能活,區別不大。

真正的區別在於見識與眼界,意思形態的不同,大城市和小地方相差甚遠,譬如看電影的禮儀,對旅遊的認知等。可能小地方大多數人覺得看電影時說話和接聽電話是很正常的事天經地義,因為他們那裡的影院都是這樣的。。。小地方的人相對也比較缺乏探索世界的慾望,在深圳羅湖報個團去香港迪士尼玩玩去指定購物店挨宰就覺得見過世界了。。。

我總結了一下周圍人的特性,挑食的人很多都來自於小地方,他們挑食的食物全是因為他們沒有吃過,像海鮮啦,牛蛙啦什麼,屬於一種對未知的恐懼,大城市待過的人則無一挑食,因為他們什麼菜式基本都有試過,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了。這些都是小的例子,往大里說,教育程度,情商,自信心,價值觀,見識,這些都是大城市遠勝過小地方的方面,而這些全都是成功的要素哇。

客觀的意見,大城市的機會多,是金子只有在這裡才有可能發光。如果不是金子只是塊碌碌無為的石頭,那麼在哪裡都一樣,機會出現你也把握不住,在大城市打工多掙的錢也用在房租和交通上面了,不如回老家打工,還能混個父母的免費吃住。」

引用完畢,原來寫的答案難免片面狹隘,現在我又有了新的感觸,多說幾句吧。

我現在的觀點是,留守和闖蕩都是對的,首先要把自己歸類,自己到底屬於哪一種性格,歸於哪一個陣營。人只有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發揮作用,才能過得安逸。

留在家鄉,留在父母身邊,這個陣營並不比「出去闖蕩」那個陣營更Low,這個陣營反而是更龐大的,大多數人都屬於這個陣營,他們是社會穩定的根基。

我覺得要屬於這個陣營,應該有以下先決條件:

1、家族較龐大且在當地有一定根基。
2、人緣好,有自己的人脈。
3、性格溫良,不愛冒險,追求平淡安逸的生活,怕折騰。
4、重親情,喜歡孩子。
5、自己的專業或特長在本地有就業或創業機會。

如果基本滿足上述條件的話,留在家鄉工作或創業才能達到題主老師說的那種境界:有關係網帶來體面工作、有親人給蹭飯、有朋友陪喝酒、可以住自己家、可以天天和父母兒女相聚。。。這種狀態其實也挺好,幸福感非常強。

題主老師說的「沒日沒夜終於拼到拿二三十萬年薪時,你會發現,留在家鄉的同窗也已有房有車有體面工作」,我也有切身的體會。當年我跑到廣州闖蕩,經歷了創業艱辛,人生冷暖,終於捧得第一桶金,有了車和房,趁過年假期衣錦還鄉,和同學朋友聚會時,確實有上述的感悟。總以為只有自己進步別人都是止步不前,見面才知自己有多狹隘,你有的別人基本也都有了。

不過,讓我再來回憶一下這些「別人」的背景吧,官二代一人,商二代一人,大學講師四人,銀行系統一人,從事高科技研究的兩人,嫁了好老公的兩人。。。可以這麼說,如果家族沒有一定的能量,或者自身沒有過硬的本領或學歷,想在本地混得出彩,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遠沒有想像的那樣輕鬆。

如果自家沒太大能耐,自身沒過硬的本領或學歷,那麼留守在本地就比較容易變成「啃老」或「半啃老」,父母能給你籌措到婚房或者汽車就已經很不錯了,那是他們大半輩子的血汗積蓄,你根本沒有資格再去挑剔婚房不到一百平方還是老房子,汽車是國產品牌說出來別人都沒怎麼聽過。。。我永遠記得那一年父母來廣州看我,我開車假裝帶他們出去玩,開到一座漂亮的花園洋房旁,指著四樓說「看,這是我自己買的房子」時,他們驚愕、喜悅、自豪、眼中閃著淚花的場景,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值了。

說說另一個陣營吧,這個「出去闖蕩」的陣營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人數遠少於「留守陣營」。屬於這個陣營的人應該是以下特質:

1、以自我為中心,獨立性強。
2、不是二世祖,家族在當地沒有很強大的關係網。
3、膽子大,愛冒險,不服輸,喜歡新鮮事物,虛榮心強。
4、能吃苦,忍耐力強,不怕折騰。
5、親情觀沒那麼重。

這個陣營同樣沒有那麼好混,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出來闖天下的,要想在無親無故的他鄉站住腳跟,需要有超強的忍耐力,堅定的信念,獨立的判斷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要會察言觀色忍辱負重,要會隱忍,要有自己獨特的某方面強於常人的能力。。。當我在廣州立住腳跟,有了點小小的成績時,以我為成功案例,覺得廣州容易創業遍地是金子,慕名前來闖蕩的親朋好友不下十幾個,我也都給出了適當的建議和力所能及的幫助,可是,他們都沒有能夠留下來,短的一個月長的幾個月就打道回府了,大部分多多少少賠了些錢,也有不賺不賠的也有賺了點的,但是覺得吃那麼多辛苦才賺這麼點錢還不如回家上班。他們現在都回各自的家鄉了,而且他們都過得挺不錯,在老家有穩定收入有成群朋友,隨時照料父母,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是比起在廣州吃苦並掙不到什麼錢好太多了。所以,留守在家鄉才是最適合他們的。

其實第二個陣營的特質說的就是我自己。。。曾經也曾心高氣傲看不起第一陣營過,不過現在隨著年紀增長,經歷的事多了,越來越能理解第一陣營的幸福和對家庭的重要性了,所以覺得沒有對與錯,適合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哪管別人怎麼看。

如果你有一顆安居樂業的心,淡泊名利,想與父母妻兒盡享天倫之樂,那麼請留守故鄉,平淡是真。

如果你有一顆不安分的俠客之心,自覺手中有劍,那麼請仗劍走天涯,義無反顧。

有一個詞叫做「匹配」,每個人都有最匹配自己的價值觀,最匹配自己的生活方式。

匹配的,才是最好的。


1。要看你的家鄉在哪,根本須衡量成本和收益

1)家鄉就在北上廣深,走太遠就是到了另一個超級城市、國外;

走太遠,我們把這個定義為走到平級和更高等級城市。

你家鄉在北京,走走走就走到廣州、上海、墨爾本。什麼思維眼界的,取決於個人,不會差太多。走不走取決於成本收益。

2)家鄉在成都重慶武漢等城市,走太遠就到了另一個省會城市、北上廣深、國外;

你家鄉在成都,走走走就走到南京、上海、溫哥華。什麼思維眼界的,取決於個人,不會差太多。

3)從綿陽德陽簡陽等地級市,走太遠就到了另一個地級市、省會、北上廣深、國外;

你家鄉在綿陽,走走走就走到六盤水、成都、上海、溫哥華。這就不一定了,六盤水不一定比綿陽發展好。

4)從某鄉鎮某村,走太遠就到了另一個鄉鎮、地級市、省會、北上廣深、國外;

你家鄉在華陽鎮,走走走就走到太富鎮、綿陽、成都、北京、溫哥華。這就不一定了,太富鎮會比華陽鎮好嗎?綿陽比華陽鎮好嗎?這要看成本收益。

一般的說,從鄉鎮走到地級市、地級市走到省城、省城走到北上廣深、北上廣深走到國外,都是向上的流動。

但能不能在那個城市找到合適工作、定居和生活,則是另一回事。

人挑城市,城市也挑人。超級城市,或者說一個城市不會適合所有人。例如,北上廣深就不適合一般人。例如,有人喜歡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深圳就不適合。

2。買房和其它成本問題

一個男人,22歲大學畢業(2014年),到30歲結婚(2022年),一共8年的時間。

若想靠自己在北京攢下一套房的首付,按2022年最低3萬/平計算,80平米,共240萬,首付72萬元。

每月生活費用按最低2000元計算,2.4萬元/年,8年共19.2萬元。

也就是,8年時間需要賺夠72+19.2萬=91.2萬元。

也就是,年均收入需達到11.4萬元。

也就是,月均收入需達到9500元。

如果我們以這個最低成本核算:買房,72萬;裝修,10萬;結婚,5萬元;買車,10萬元。那麼,8年時間需要賺夠97萬元。


一個男人,22歲大學畢業(2014年),到30歲結婚(2022年),一共8年的時間。

若想靠自己在成都攢下一套房的首付,按最低8000元/平計算,80平米,共64萬,首付19.2萬元。

每月生活費用按最低2000元計算,2.4萬元/年,8年共19.2萬元。

也就是,8年時間需要賺夠19.2萬+19.2萬=38.4萬元。

也就是,年均收入需達到4.8萬元。

也就是,月均收入需達到4000元。

如果我們以這個最低成本核算:買房,19.2萬;裝修,10萬;結婚,5萬元;買車,10萬元。那麼,8年時間需要賺夠44.2萬元。

我們看到,不同的城市,花費的成本是倍數的差距。出走時,你需要考慮這個成本,未來的收益會不會大於這個成本。


我是東北人。

家裡根本找不到好吃的壽司生魚片壽喜燒炸豬排鰻魚飯關東煮天婦羅咖喱雞咖喱蟹冬陰功西米糕麻小涮羊肉手抓飯大盤雞饢包肉鐵板燒菠蘿飯海鮮飯汽鍋雞三杯雞叉燒蝦餃腸粉雲吞車仔面榴槤酥蟹籽燒麥干炒牛河燒鵝還有砂鍋粥。

這就是我不選擇留在家鄉的原因。世界那麼大美食那麼多,如果只有鍋包肉陪伴著我,會孤單的。

_________________分割線_________________

灶台魚醬骨棒地三鮮東北拉皮小雞燉蘑菇酸菜餃子哈爾濱紅腸秋林格瓦斯我也都愛。但是,生活不應該只有這一種可能性,不是么?

我說的不只是食物。


好吧,統一回復一下,答主是對外經貿的,由於我校優越的地理優勢和性別優勢,被戲稱為太陽宮女子職業技術學院TAT

---------------------------看到問題頗有感慨。

背景:太陽宮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研究生,專碩學碩都是兩年學制,畢業生99%選擇就業。


研究生入學時學院輔導員給我們做就業輔導,「我對就業地點的建議是,要麼留在北京(解決戶口),要麼回老家省城,別的地方不要考慮,那不是咱們學校勢力範圍;我對職業選擇的建議是,只有體制內的是好工作——國企央企事業單位公務員,如果一個單位你進去後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有,你感到這個單位運轉的按部就班沒什麼活力,你能知道自己四十歲時在這裡能做到什麼位置,那這就是一個好單位;反之,如果公司里全是年輕人,每天朝氣蓬勃的,這樣的工作趁早別去。從研一寒假回家過年開始,提上禮品水果挨個通知你們家親戚你要回家找工作了,拜託他們多多幫忙,同時第二學期一開學就在北京找實習,複習行測(所有體制內工作的筆試幾乎都會考行測內容),做兩手準備。去四大、投行、諮詢公司、自主創業,不是什麼好的選擇。」

這位輔導員曾有過十年保險行業從業經驗,做到過不低的位置,應該不算是「沒找過工作的老師」。題外話,大四時我給學院就業指導老師幫過一段時間忙,可以負責的說,一個做就業指導做的好的老師,即便TA從來沒有離開過學校,提的建議也比大部分學生自以為是的想法強,比朋友圈人人網和微博上的長圖片靠譜,告訴你的是真相,不是HR們憑空許諾給你的空頭支票。

他的就業輔導在學校內爭議很大,有的老師十分欣賞,有的老師鄙夷不屑,有的學生能聽進去,有的學生當耳旁風。雖然我不能完全贊同他說的話,但我知道我的同學中間大部分都是來自普通家庭,父母對他們的就業問題提供不了太大幫助和指導;生源地是N線城市;學的是經濟貿易等在北京嚴重過剩的專業,要想在北京立足有多難。

輔導員的話,至少告訴了大部分普通同學,穩定的一生應該如何度過。年輕時最大的資本就是犯錯誤成本很低,但老師和父母還是希望你能少走他們走過的彎路。

翻開2014屆本校畢業生去向的統計,留在北京的數量已經少於回省就業的數量。所以對於大部分普通學生,老師提供的道路,是一個靠譜的可行集。

而對於有野心有夢想,條件允許,機會成熟的學生,什麼都不會改變他想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的決心。


我就出身於某三線(或以下)城市,我必須嚴肅說,我們那裡日常物價一點都不便宜…真的,你們把小城市看的太甜了
以及我跟你們說,越是小地方越是要關係,各位211 985精英說不定混的還不如專科畢業的局長的兒子呢
以及,人活著是要有追求的,上海有東藝有賀廳,有國際合唱聯盟,有樂器展有fazioli跟bruthner,有上博,最不濟還有一風堂平成屋,最最不濟半夜想吃東西有k記m記跟全家,最最最不濟上海計程車是打表的(日喲,上次去大連計程車不打表…),最最最最不濟在上海基本沒人真的會問「小x你怎麼三十了還沒結婚啊」然後第二天給你領來個開出租的離婚男人相親,或者問「小x你這胎查男女了沒啥時候要二胎啊」或者「小x你怎麼已經跟男朋友同居了你們啥時候結婚啥時候擺酒啊」或者「小x你弟媳婦來住了啊」或者「小x啊你怎麼是同性戀呢你對得起你父母嗎」這種奇葩問題


首先總覺得大家忽略掉這樣一個事實(或許我多想),畢業後的選擇除了一直留在家鄉以及一直出外打拚之外,應該還有(1)我趁年輕多闖蕩下,掙了第一桶金再回家鄉創業(2)我現在能力還有所欠缺,現在家鄉多磨練下,然後出去闖蕩這樣的選擇吧。
我覺得老師說的挺有道理噠,只是可能不一定適合TZ吧。
去哪裡工作,去哪裡發展是一個自我人生規劃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是只問是否合適自己,而沒有對錯高低之分的吧。
我完全不能理解,更加傾向於留在故鄉的老師,怎麼就成了豬,LOSER,素質不高的人?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位老師的話(我就不用另起爐灶,自己進行論證了)
「不然就算沒日沒夜終於拼到拿二三十萬年薪時,你會發現,留在家鄉的同窗也已有房有車有體面工作,享受家鄉低消費的樂趣,留在家鄉的同窗也已有房有車有體面工作,享受家鄉低消費的樂趣。」
家鄉的第一優勢:沒有適應成本。你已經很熟悉你的家鄉的一草一木,也有自己的熟人圈,你不需要再去認識,適應,你可以更快的發展事業。
「成天去婆婆或是丈母娘家蹭飯,沒事跟親媽撒嬌,隔三差五跟各個時期的朋友同事喝個酒,真遇到個麻煩事整個家族擁上來一塊解決,」
家鄉的第二優勢:家庭溫暖。讓別人更好愛你,你也更好地愛別人。這裡不僅僅是家人照顧你,可以讓你活的很舒服的問題,我覺得關鍵是:難道你就不用照顧你的爸媽,爺爺奶奶嗎?難道真覺得寄點錢,定期視頻,父母家人就會很安慰嗎?別忘了,人作為人,既有被溫暖的需求,也有要溫暖他人的責任!
當然,可能有的人說,把爸媽接過來撒,對哦對哦,如果·爸媽不樂意捏?如果爸媽在家鄉生活了大半輩子,不願意去大城市沐浴霧霾捏?
我唯一不同意的是這一句:你想回家了...可...一切都有點晚了,回到家鄉意味著放棄了那麼多年的努力,意味要一切又回到了剛畢業那年,從零開始,所以你不敢。
老師說的這種情況,有,並且的確也不少。但是我覺得是可以通過長期的人生規劃規避掉這樣的風險。有的童鞋選擇出國念書,出國前就想好要回到故鄉,所以心中規劃,畢業後,先在那裡找一家跨國公司打拚,然後努力升職爭取轉職到亞太地區,衣錦還鄉。
所以TZ,關鍵還在於你自己的選擇啊!

細究起來,其實老師的建議中,有一個很基礎的觀點,就是: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生活,是要付出一定成本和風險的。(這點真的有錯嘛!?有錯嘛!?)所以他認為闖蕩有風險,所以他覺得你不可能回頭落葉歸根。


扯蛋。留下在家就能有車有房有好工作誰TM出來混?還整個家族,小城市還是讓這些個家族們拖家帶口地佔著吧,我跟他們搶不起地兒,躲還不行嗎?還節假日去旅遊,小地方要是不進編製,光擱外頭給私人打工啊,大年初一放不放假還兩說著呢。


「真遇到個麻煩事整個家族擁上來一塊解決....」

你信不信在很多時候這其實是個坑..所謂整個家族擁上來,很多事情不但變得更麻煩,就算解決了,為了還人情你還得背上沉重負擔...

有事盡量自己解決,你會發現其實輕鬆得多!


這段話的前提和基礎就是你有一個好的家庭背景和經濟基礎,否則後面的話全是扯蛋……

我想表述下對這段話每句的看法:

畢業後留在家鄉工作創業:家在三四五線城市哪那麼多就業機會,專業不對口怎麼辦,你讓學習生物的、物理的、考古的情何以堪,沒錢拿什麼創業,不得先賺啊;

留在家鄉的同窗也已有房有車有體面工作:真沒有幾個同窗有房有車有工作。這種情況就是有個好的家庭背景和經濟基礎的同學,有房有車也都是家裡付的首付啊~啥是體面的工作,體制內的?不要有職業歧視哦;

享受家鄉低消費的樂趣:沒覺得家鄉消費有多低,買iphone、買家電、日用品都是一個價吧,難道家鄉的比北上廣便宜,家鄉消費低的可能是交通、住房、教育、醫療了,但是要知道在家鄉掙的也少啊;

成天去婆婆或是丈母娘家蹭飯,沒事跟親媽撒嬌,隔三差五跟各個時期的朋友同事喝個酒,真遇到個麻煩事整個家族擁上來一塊解決:成天蹭飯你好意思嗎,父母養那麼大還蹭,遇到個麻煩事整個家族擁上來一塊解決,這得多大的家族,多大的關係網啊,沒關係沒家族還不是靠自己;
(補充一下:這個說法誇張了,但是我覺得蹭飯不好,更別說成天了。受到成長環境影響,我覺得成家立業了單過比較好,周末和父母聚餐是我喜歡的方式。小城市圈子小,在哪都能碰見熟人,關係的確很好找,辦事方便,不過整個家族擁上來一塊解決是不太可能,普通人真沒那麼大關係吧。事兒沒辦好還欠個人情的情況很多。)

每天早晨一腳油門就蹬到單位,節假日去你喜歡的所謂大城市旅個游,旅行結束後躺在床上說句還是家裡舒服:沒錢您坐公交吧,節假日旅遊不嫌堵啊;
回到家鄉意味著放棄了那麼多年的努力,意味要一切又回到了剛畢業那年,從零開始:為毛回家意味著放棄了多年的努力,回家從零開始?敢情錢都白掙了,工作經驗白混了?怎麼就成回到畢業那年呢?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和奮鬥方向的權利,無所謂哪個好哪個不好,有的人就喜歡清閑日子,比如那個老師,有的人覺得在外奮鬥才能體現價值,活的精彩。如果家裡背景不好、經濟情況不行,我認為還是去奮鬥去吧,這是為你子孫能過上這段描述中的生活的唯一出路。

———————————————————————————————————————————
有人說家鄉就在北上廣深的人怎麼辦?上述的這段話更不適用了。
假如你家在上海,你也可以選擇在廣深發展,也可以選擇回上海,但是回上海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我有同學家裡就在上海,但工作還是在上海租房,因為遠啊。同樣的,如果家裡背景好,經濟情況不錯,留在上海有關係,還能給你買套房啥的,留在家自然不錯。但要知道北上廣深的房價多高,又有多少家庭能在上海再買一套呢?你同樣要努力工作還房貸,一樣要努力拚搏工作,沒那麼輕鬆吧。好處是父母離的近,在身邊。


對於一個三線小城來到大城市且正在打拚著的姑娘來說,老師那種觀點我通通有過,有一段時間真是後悔的心都碎了(省略萬言血淚史~),但人活著怎麼甘心一輩子當井底之蛙!就是爬斷了手腳,也要爬出井底看看天下到底有多大,這才不枉費一生啊!觀點裡那樣的生活好像很幸福,但要真那麼活著,人就廢了。另,其實父母也想有自己的時間,整天粘著他們,他們也累啊,平時各自生活,相聚時也分外情濃吧~


你的老師,是一個從未從工作中體會過比薪水更多價值,眼界狹小、思維層次非常低的人。

簡單說,就是一個不巧當了你的老師的loser。

對他來說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低消費、有人蹭飯、有關係利用、難度低離家近的工作,他不敢向這個世界索取高收入、高難度挑戰的工作內容和平等公正的社會環境——當然去大城市也未必能得到這些,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留在小城市更加不可能得到他嘴裡的那些好處。

但我的話和他一樣,你只能聽一聽。我們都是自己經驗的井底之蛙,究竟畢業後應該去哪裡,你不妨都找機會試一試,有了體驗後,再比較。外面的世界很精采,父母的陪伴也重要,自己的人生,還是用自己的頭腦來決定比較好。

=====================================

一覺醒來,發現這個問題熱起來了。

突然想起這個回答:你有什麼「不作就不會死」的經歷? - 安雅的回答

發現也可以算一個反面佐證——許多人在微博里說這是編的故事,她一介官員女兒怎麼可能混得那麼慘?

對不起,這個故事是真的。她的人生由盛轉衰,不是因為婚姻也不是因為作,而是:她父親死了。

就那麼簡單。父親一死,種種福利、樂趣、後門全部向她關上了大門,加之後來種種社會轉型動蕩和家庭紛爭,她從富裕的官家人變得和普通老百姓無異,更糟的是,她的思維還停留在父親活著的年代,一敗、再敗。

她的其它同學,哪怕極窮的農家子弟,靠著自己雙手奮鬥幾十年後,有成就者居多,再差也衣食無憂。也有其它的官員子女,無不在後來考上大學,出外闖蕩。一把年紀了連個窩都沒有的,只有她一個。

讓你回老家啃老靠資源的老師,有想過靠山倒塌之後的事情嗎?你敢保證你的資源能讓你用一輩子嗎?


去大城市還是留在家鄉,這事人各有志,也取決與你想要什麼你家鄉在哪裡以及你家裡的可利用的人際關係有多強。
但是

回到家鄉意味著放棄了那麼多年的努力,意味要一切又回到了剛畢業那年,從零開始

能說出這種話的人,他根本不理解什麼叫做能力,什麼叫做成長,什麼叫做機會公平。他給出的關於人生事業的建議,也不必太當真,無論他的身份是老師還是父母還是街邊賣油條的老大娘。


這話對於大部分普通人是有道理的(對,大部分,就是正態分布里高高隆起的那部分),幾乎可以說每一句話都正確。普通人擁有普通的資質,付出普通的努力,到哪裡,都應該不會相差太遠。那些可以隨意碾壓同齡人的佼佼者,當然應該去更大的競技場,獲得更多更多的資本,這是本身沒有錯。

【在家鄉過一般般的生活,低消費,收入尚可,家境尚可,嫁娶個差不多的伴侶,存錢買個小車子小房子】的確是對應著【在大城市賺30萬(其實很可能賺不到那麼多),高消費,累成狗都不夠首期,父母還沒法在身邊】,這個估算我認為非常合理。

反對這話的諸位,可能沒有把一些隱形的東西算進去,例如在父母身邊有人照應的安全感、例如家族積累的人脈、例如由於小城市競爭少而你可能更容易掙得一口食的輕鬆,例如大城市的同學可能比你多掙4倍但房價是你5倍,還以為沒有原始積累的痛楚等等。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清晨起來擠一小時地鐵為了下個月的房租拚命的日子,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在大城市每個月掙到一平方收入的。當你30+要組織家庭,又不幸地找了個同樣普通家庭普通收入的外地人時,你就知道事情變得多心塞。

我覺得如果家庭有資源可以進入體制、家裡有點小錢和渠道的同學真的可以認真考慮這個老師的話,別以為自己真的可以輕易在30前掙到車子房子,在大城市可能連個首期都掙不到。年紀越大,你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就越高,也越會明白看展覽聽演唱會的快樂真不如天天住著自己的房子開著自己的車子,孩子上個不錯的學校,還可以休個假去外國當一回土鱉。身在競爭不算很激烈的大廣州,看到一堆30還拿著6K的外地人,覺得萬分同情,你說如果讓父母傾盡所有給你在廣州城付個首期,讓你入不敷支,還不如好好地回去呆在他們身邊,沒打算用一輩子成就輝煌的人,不如多享享天倫之樂。

畢竟,成功是要付出好多,犧牲好多的。

至於他最後說,沒法離開,也是對的。假設你做個輿論監察或者大公司里一個聽起來無比詭異的崗位,你一輩子就只做過一個小小的螺絲釘,不敢也不會創業,你的人脈好像都沒啥用,家鄉的民企也好像沒有適合你的位置(你的崗位太細分了你太大公司習氣了),你就真的無退路了。

政治非常不正確,祝各位好。

在另一個問題看到一個"親歷者說",供大家參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097207/answer/32166537


大家都回答的這麼好了,我也沒什麼要過多補充的了。

說幾句聽來的話,忘記出處了,可能來自知乎:
1,一邊是狼的自由,一邊是狗的安逸,你至少要選一樣,因為極少人是哈士奇。
2,,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3,用藏獒來守家,狼都不敢上前。

再補上自己想說的一句話:
真正做到對外面的世界不惦記,是因為看過了真心覺得不過如此,而不是因為聽人家說好像很糟糕。看破名利的人都是獲得了至少獲得過名利的人,名跟利都沒見過哪裡來的看破。


都不願意出去見識見識,那是生活還有什麼意思?


一個人經歷了一些事情,然後就以為天下事都是像自己經歷的那樣,天下人都和自己一個情況,這本無可厚非,每個人的見知都是有限的,也沒有多少人的觀點不帶局限性。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人,給我們的生活提出一些不怎麼樣的建議,無妨,人家也是好心,聽不聽的看你自己。
但是作為老師就不一樣了,老師們總喜歡給學生講人生道理,但據我了解,我國的大學裡沒有人生導師這一專業,教師招聘也沒有招聘人生經驗豐富類人才這個說法。
那麼,當你的老師對一個非他專業的問題發表看法的時候,請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長者,對他的話有選擇的聽聽得了。
至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看情況。


每個人想看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演變成了:你願意在什麼時候接受自己註定平庸的現實?

然後放棄做夢,買房生子。這個時候當然是小城又有點關係過得最舒服了。

這裡有個關鍵的問題,就是雖然概率上你極有可能是平庸的,但真的you never know. Never know if you can make it.

這畢竟是喬布斯和扎克伯格的時代,我們都那麼虔誠地聽著don"t settle.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長大,又怎麼能這麼輕易地和這一切告別呢。

更進一步地,這都處於對死亡的恐懼:區區三萬天的時光過後,我們最後能留下什麼。


我考上大學的時候我媽同事問她:「你就一個女兒為什麼要讓她去上清華?我們鎮上的衛校不是很好嗎?」後來出國又有人說:「出國那麼遠何必呢?回來工作不是很好嗎?」我媽和我說:「他們不理解為何我們想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希望你能走多遠都好,選你喜歡的地方。」


從根本來說,你老師的話是雖然談不上正確,但卻是沒有錯誤的,因為這至少是他生命的寫照,但他錯誤的地方就在於,試圖想你傳遞、推銷他的價值觀,試圖去影響、改變你對於未來的選擇。排名第一的 @安雅 說的很對,你的老師,是一個從未從工作中體會過比薪水更多價值,眼界狹小、思維層次非常低的人。


生活中不乏有背井離鄉,在外地辛苦勞作,但卻異常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人,也不乏在自己出生的地方享受安逸、溫暖、舒適生活的人,他們終其一生也沒有踏出過自己生存的那片土地。然而這些人中,有的快樂,有的痛苦,有的放棄,有的堅持。


——什麼樣的人是最痛苦的?

——那些能力與慾望不相匹配的人,最痛苦。


這世上,我見過好高騖遠、野心勃勃、對金錢、權勢有強烈慾望的人,如今卻是在餐飲行業的最底層服務,我也見過那些頗具心機、有遠大理想目標、希望變得rich、powerful的人,如今功成名就,到達人生中的巔峰。前一種人痛苦,後一種人快樂。


這看似是一種選擇,其實結局早已註定。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你——到底是怎樣的人。


如果你恰好是一個有強大慾望,極佳能力,那麼恭喜你,無論你去哪兒,無論你走多遠,你都終將在你所在的行業登峰造極,如果你事業不順,原因一定是在於你採用的方法不對。但你可以很快樂。你可以把你的媽媽婆婆接到你在的城市,你同樣可以沒事撒撒嬌、蹭頓飯,探親戚,回老家的時候,一身阿瑪尼,一輛蘭博基尼,每個你認識的人都有幸得到一部iphone最新款手機,你定是風光無比,紅光滿面的。如果你沒有達到這樣的層次,在一個城市,經過數十年的努力,買車買房肯定不是問題,你同樣會成為同鄉的光榮,小夥伴的代表,而且,你為你的後代創造了更有利的生存環境。


如果你恰好是一個有強大慾望,沒有能力的人,我要告訴你的是,不管你去哪兒,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你會發現,事業總不順利,似乎總是有人在阻撓你,你氣急敗壞、失望之極,幾年前你已經坐上了部門經理的位置,你的目標是當上總監,但是很長時間以來,升遷的機會有好幾次,每次都輪不到你,你雖然為自己打抱不平,但你卻沒發現問題的本質,在於你沒有相對應的能力,所以你,不會開心。


如果你恰好是一個沒有強大慾望,但卻有極佳能力的人,我相信你會過的非常開心。你雖然在公司中的地位不夠高,但是你做事盡職盡責,盡善盡美,每個人都想跟你做朋友,業績上,你遙遙領先,友情上,你是朋友圈中耀眼的一顆星,愛情里,你是一個顧家的好伴侶。如果你在家鄉,你就可以撒撒嬌,蹭蹭飯,逛逛街,旅旅遊,如果你在外地,你可以聚聚會,約約約,上上課...總之,你的生活雖然說不上高層次,但卻也是幸福美滿的,最重要的是你快樂。


如果你恰好是一個沒有強大慾望,沒有極佳能力的人,那麼,你在公司里是非常普通的一員,偶爾做好一件文案,得到上司的表揚,你會興奮不已,偶爾發揮失誤,搞砸一次任務,遭到批評,也能讓你深刻反省。如果悶聲發了一筆小財,能讓你興奮很長時間,不小心買錯一隻股票,也能讓你懊悔不已。如果你在家鄉,有親朋好友的幫襯倒也過得滋潤,如果你在外地,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有三兩好友能讓你一醉方休,倒也自在。


所以最重要,你是怎樣的人,你想成為怎樣的人,而且,同樣重要,你要自知。


所以我的觀點:

如果你是第一種人,廣闊的天地才能讓你施展你的才華,家庭不應該成為羈絆你的理由。

如果你是第二種人,廣闊天地里的眾多挫折,往往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挫敗你,使你失去對生活的信心,不如呆在溫暖的鳥巢里。

如果你是第三種人,你將是最自在,最快樂的人,廣闊的天地,能夠給與你更好的生存基礎,而溫暖的鳥巢也能讓你倍感留戀。

如果你是第四種人,溫暖的家鄉、熟悉的地方能夠給你帶來溫暖的感覺。


當然慾望可以養成,能力可以學習。


推薦閱讀:

日本將為第一胎提供1000萬日元以應對少子化,該方法是否值得國內借鑒?
有哪些以家庭而不是以個人為主體的社交網站?
父母、妹妹、男朋友說我情商低、人傻,但是自己不明白這個印象到底源自什麼?
我是丁克,可是老公覺得對不起他媽媽非常自責,我該怎麼辦?

TAG:生活 | 教育 | 家庭 | 夢想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