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越是自閉,越是憂鬱,學習工作效率越高,生活也越規律?
補充一下,只要我開始變得樂意和別人溝通、玩耍,效率就會很低。現在在高中,最關鍵的一年,我應該繼續自閉、抑鬱下去嗎?
對啊,有些成功屬於偏執狂!
我曾經也是這樣的偏執狂!
那一年我決定要以寫作為生,身邊所有的人都告訴我這就是痴心枉想。
可是我仍然想試一試。
當時我也是斷絕所有人的聯繫,不參加任何娛樂活動,不去任何地方。
朋友打電話來說:出來k歌吃飯呀!
我說:不去!
我媽說:改天我帶你上街買兩件衣服吧!
我說:不去!
後來就沒人約我了。
我不逛街、不買衣服、不社交、不打電話、不在外面吃飯。
當時巨大的決心幫我抵抗了所有的誘惑,我當時不是自信我一定會成功,只是我要求自己必須做到全力以赴。
即然做了,就要全力以赴。
我只把時間花在一個方向,因為我害怕時間拖得越久,會消耗掉我的激情、勇氣和信心。
我必須保持專註、心無旁騖,以實現最高效率。
每天不是在家,就是去圖書館的路上。
每天只做兩件事情,看書、寫作。
一個人只有孤獨的時候,時間才徹底屬於自己。我自私又孤獨地把所有時間據為己有。
我用一年時間,實現了用寫作養活自己。我的朋友並沒有因此消失,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某個階段不聯繫而疏遠。
??
現在我生活沒有當初那麼誇張,但是也是力求簡單的生活方式。刻意地保持清減的人際關係。
寂寞是最好的上升期。
明確的告訴你,你這麼做是正確的,若干年,也許三五年也許十年以後,你會比同齡人高出幾個層次,所以,請堅持!
現在的人真的很厲害,高中生就能發現這種境界。
我渾渾噩噩的到了25歲結束26歲初才確定了這種感受。
過去的我,已經是一個顯得格格不入的怪咖,聚會幾乎不參加,好閨蜜的生日啪都想辦法拒絕,我是真的覺得坐在一群人中和個傻子一樣的感覺非常糟糕。
但是總是為了所謂的人際關係,人際網不可避免的要參加部分所謂的不能拒絕的聚會。
就如此,我還是強烈的感覺到:
人際關係讓我總是很疲憊,偶爾沉醉其中帶來的歡樂,那就需要同樣承擔帶來的傷害。
最重要的是,人際關係會給我帶來情緒,情緒很多種,好的壞的都叫情緒,情緒真的會讓人很不理智。
無法準確的判斷一件事情走向,甚至這件事情的對錯。情緒會耽誤你成為更好的人,你需要花精力擺平情緒。
如今我脫離了人際交往,遺世獨立說不上,但是更加的拒接一切不必要的聚會。
但最重要的人依舊陪在身邊。這一切讓我覺得無比輕鬆愉悅。
而我也明白了一個更重要的道理,所謂的人際關係,並不是你們吃過幾頓飯或者聊過幾次天就會有的,大多數如果你需要別人幫忙,可能成功最大的可能性是你也幫過別人。還取決於你本人是誰,是官富二代或者達官貴人,又或者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你不去應酬都搶著幫你。你本普通,你哈巴狗一樣的去求人都不願意看你一眼。
所以,人際關係這個東西是個泡沫。它是偽命題。
現如今的我,生活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因為放飛後的自己實在太有趣了,可以做太多事情,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
真的 ,現在打出來這些字聯想到的畫面都讓我嘴角上揚。
我清楚的記得約莫初中讀到的一句話,現在仍舊認可: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謝邀。我也是這個情況。不知道為什麼。
一輩子這三十幾年裡面,工作學習效率最低的那一年,是結交朋友最多的那一年。
大概是離開醫院做銷售的第四年吧,遇到一些挫折。離職,跳槽有些迷茫。
恰好看了一本狗屁成功學的書,大概是某個大咖銷售,從不獨自吃飯,因為把吃飯時間都用來應酬了。
所以我每天都是應付不同的圈子裡面的朋友。涉及好多個商會同鄉會行業群。每天胡吃海喝,吹牛放屁。那些人 每天一個個都是項目項目的各種項目,融資渠道投資天使什麼的。
浪費了大半年時間吧。懶了,累了。
沉下心來好好打工,做著他們看不起的打工妹。被她們嘲笑。
實在是煩了。
微信和手機通訊錄,基本上每個星期都要刪掉一批人。
就像題主描述的一樣,自閉,憂鬱,但是認真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收入穩定提升,職位也上去了。考了幾個職業資格證書。羽毛球和自由泳的水平明顯提高。腹肌馬甲線也隱隱約約的有一些了。胃病也好了,基本上痊癒了。
後來隔了好幾年,今年休產假,有段時間比較空閑。又和他們聯繫上了。
這麼多年了,一點都沒變。每天還是胡吃海喝,吹牛放屁,聊天還是那些項目融資渠道投資(剩飯炒三遍,狗都不吃。他們這些話炒了好多年了!基本上還是原來那套說辭!)。仔細問問他們的房子車子各種情況,發現他們掙得還沒有我這個打工妹多。體型比前幾年更糟糕了。胃病,腰疼,頸椎痛,通風,尿酸高,糖尿病高血壓,還各種推薦假藥神醫保健品大師。。。
這些無用社交,就這樣。讓人沉迷,以為自己人緣好,人脈廣,本事大,信息共享,掙大錢,有能力。。。其實都是假象。
沒有題主那麼幸運。
我是快三十歲才發現的這個規律。
你現在的狀態可能是,
你感受到了這麼做(自閉,憂鬱)是對的,但你還不知道為什麼這是對的,所以有困惑。
所以我對你的兩個關鍵狀態理解是,
自閉:並不是自閉,而是高度自律帶來的社交時間縮減。
憂鬱:並不是憂鬱,而是目標明確所帶來的憂患意識。
高度自律和目標明確對於你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是難能可貴的。
所以不必苛求太多,先堅持下去,特別是這麼關鍵的一年。
很多時候,只有你到達一定高度後才能看明白身後的路和遠方的目標。
不要。以後你會明白的,很多東西,你失去了,想補都補不回來了。我就是這樣的。我高中自閉到不和任何人講話,一個人學習的地步了。我以為我會成功,我能考上理想的學校,以後人生都是幸福。可事實證明,我太天真了。就是那幾年,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現在的我想交朋友也交不到,因為已經不會交朋友了,也可以說,沒有朋友的需求了。
我曾經也想過這個問題。我覺得是自己已經發病了吧,這是一種病態。也有研究表明,抑鬱的時候,你的學習工作效率更高,可是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繼續抑鬱下去。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一次,我寧願考倒數第一,也不要做個學霸,一天的生活只有學習,讓所有人都對我敬而遠之。因為只要我還是我,成績差點沒關係,可是你失去了真正的自己才是最可怕的。你讀書是為了什麼?更好的生活。可是你現在連基本的生活都沒有了,何談意義?不要顛倒順序。
高中的階段很重要,這沒錯。可是再重要,也沒你的人生重要。發現自己有點自閉,就要積極尋求治療,而不是因為抑鬱的時候效率更高而不去治病,僥倖認為這是你成功的機會!笑話!你要知道,那些比你性格好的的同學,他們不僅有好的學習成績,也有很多好朋友。他們不抑鬱,說不定也比你成績好。所以,抑鬱並不能讓我們更好的生活,所有的效率,規律的生活都是假象,不要被騙了。等你好了你就會知道正常的生活,不僅能開朗活潑,還能有效率的工作學習,規律的生活。所以,順從自己的心,隨心而欲,想做的事吧,只要你覺得快樂。
———————————分割線——————————
補充一下,看到評論里大多數都是支持題主繼續這樣抑鬱下去的。我表示反對。請你們明白:抑鬱帶來的自律和效率並不是真實的。研究表明,有些人在抑鬱和焦慮的狀態里,會激發出無限的潛能,使得自己的工作學習更有效率,並且生活更規律。但是你們只看到表象,沒看到實質。題主雖然表面上生活的更好了,還比別人自律,但是同時他也在忍受著極大的痛苦。你們是抑鬱症病人嗎?你們真正抑鬱過嗎?你們知道雖然表面上他很風光,實際上卻在忍受著巨大的痛苦嗎?你們都忽略了題主說的,他是在抑鬱,自閉的條件下更自律了。他付出的代價是慘痛的。
一個成功人士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前是抑鬱和自閉的,這樣的人也有,可是結果呢?他們成了抑鬱症病人,用自殺結束了自己燦爛的一生。何必呢?
我曾經和他一樣,在抑鬱,自閉的情況下,發現了這個秘密,以為獲得了成功秘訣,於是,高中那幾年一個人悶頭學習,可是我告訴你我的結果是什麼。我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剛開始成績不錯,班裡前三,我每次考完試想和人分享我的喜悅,對不起,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朋友對我是那麼的重要。在我抑鬱,自閉的時間裡,我收穫了成績,別人卻收穫了快樂。當我想清楚這一切,也為時已晚。大家對我都有防備心了。無法再融入集體中。我灰心喪氣,剛開始想考大學的雄心壯志也逐漸淡去,我成績開始下滑,竟然成了倒數。最後,我考上了一所專科學校。這時候我才發現,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我輸了,輸了榮譽,輸了友誼。當我回想當初,如果不決定埋頭一個人學習,也許現在也沒有好大學可以上,但是我還有朋友啊,我不是一無所有。究其原因,當初不該在抑鬱,自閉的時候還不去醫院診治,自己也不調整。
當你回頭,什麼自律,什麼效率都是假象。因為成功的人,不會以犧牲自己的生活為代價,只會讓自己擁有更好的生活。只有開朗,懂得自律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永遠記住,真正的成功,不需要你付出多少慘痛的代價,都是水到渠成的。什麼都沒有隨心而欲重要,做自己想做的,跟著自己的心走,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終生的事。希望你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
如果你找到了這個狀態,恭喜你,你發現了學習的一個法門,請務必堅持。
因為消耗你精力的東西變少了。
以前讀書的時候,在圖書管理我就觀察到很多人是抱著「今天一定要幹完XXX工作/讀完XXX著作」的目的坐在椅子上。
可不出半小時,就紛紛拿起手機,抱起平板在刷知乎,刷微博,聊微信和QQ。
整塊早上/中午/晚上的時間(2~3小時)有三分之一都浪費在了上面。
而學習這種連續性極強的輸入(大腦思考)與輸出(記筆記,做心得)行為所形成的思考迴路也因為上述若干行為,也被切分的七零八落。
學習的效率自然也大打折扣。
用人話說,具體情況是什麼樣子?
我在大三下學期末,調查過同班23位同學,超過15位,在學習與工作時,若有上述行為,學習需要邏輯性極強,精力與時間需要連續不斷投入的課程時,最終效果只有20%~40%(因人而異)。
也就是說,經過2~3小時的學習與工作,效果只是達到「這本書/這個章節好像講了啥」,「這個工作流程好像是這樣。」的程度。
反之,剩餘8位同學,手機、筆記本斷網、關機、甚至不帶,心無旁騖的學習2~3小時,學習的最終效果是理想效果地60%~80%(因人而異)。
達到了自己預期的目的,就是「我已經知道了這本書/這個章節的核心,並且自己做了一份筆記(這點很重要)」,「這個工作流程我已經大致明晰,並且再次基礎上,我有了自己的嘗試。」
最終的結果就是,剩餘的8位同學成績都至少不掛科,大部分人的卷面成績都在75~90分,過了一個輕鬆的暑假。
其中2位更是拿到本學年的獎學金(8000塊錢,對學生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其餘的15位同志們,都在及格線上掙扎,幾個玩的比較凶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在大學,掛科是一件很麻煩,很占時間與精力的事情,建議即將步入大學學堂的你以後不要嘗試。)
所以在未來的學習與工作中,一定要給自己做減法,一定要想清楚你是要「讀書/工作」,還是要娛樂。
學習與工作時間,將所有外界聯繫斷了,效果最好。
同覺得。
無效社交太多,各種飯局,聚會,嚴重侵佔了個人提升自己的時間。
我個人不善交際,很多時候喜歡自己呆著,同時特別不喜歡不停的回微信,或者是用微信去維繫感情,特別影響效率和打斷工作節奏。
所以經常會自我安慰,不要寄希望於通過聚會,或是單純的感情維繫就能擠進不屬於你的圈子。
感情這碼事,不管是友情,愛情,都希望棋逢對手,勢均力敵。
我也是。大概因為高中以前的學習都是機械學習吧。
但是這種高效率和規律作息並不享受,大學試圖找回這種感覺,但是找不回來。
這種自閉性的學習狀態,直到現在我才領悟,是一種邊界-對抗模式。
邊界
現在我理解為,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存在方式,類似於夏蟲不可語冰,人和人總有難以共識的地方。又類似於人生沒有永遠的夥伴,只有各自的軌跡,人總是相識又相別。這種朋友少無交際的狀態,算是一種全邊界狀態,而只顧交際隨大流,又是一種無邊界狀態。
所以成熟的學習者,會試著建立自己的邊界。舉個例子,比如張國偉
這個活寶一般的運動員在眾人面前總是耍賤,但是在訓練中又無比認真。
所以成熟的學習者,在專註力強的任務前建立邊界,在低專註力任務時降低邊界,以放鬆自己。
對抗
對抗是基於邊界產生的心理傾向。比如當你賽跑前,站在跑道上,心理不斷建設——待會兒我要第一個衝出去,把你們周圍的人遠遠甩在後面。
再比如,當你準備話劇表演前,進行默詞,心理不斷建設——我待會兒會在何時何地說出什麼詞,用舞台魅力征服觀眾。
這種對抗在學習上,就是表現為一種意志力,如這個知識點為什麼我學不會,我一定能學會,我會不斷厚著臉皮請教,不管別人怎麼評價我笨,我只在乎我自己怎麼看我自己。
或者表現為競爭性,比如名次競爭,分數競爭,機會等等。
如果一個人全邊界全對抗,容易情商低,不合群,成為geek式的,或者特別酷但內心脆弱的人。所以這種狀態在青春期表現非常明顯,因為青春期是人自我意識增強的階段。
高中根據所處情況,可以靈活調整自己的狀態。有的班級確實班風班級差,獨善其身不過是權宜之計,但是長期自閉還是對人不好的。
以上理論只是個人經驗之談,沒有科學依據,僅做參考
算筆時間的賬,若是你一人的24小時,就是完完整整的24小時,沒有任何人可以偷走,若是4人的24小時,中間要有磨合,有等待,有約定,有逾期。最後24小時被分割。
所以,也越發懂得,獨處的重要性,包括獨居,獨旅,獨立。當然,這裡所說的獨處並不是要你與世隔絕,而是說不刻意去迎合別人的時間而屈就自己的時間。若途中能有不期而遇的美好和短暫的時間的合併,此時,時間的意義可翻倍。
――這是我前段時間寫的文章里的一段話,想和題主說,當初次見面了解一個人後,若沒給你太多驚喜,就不要去過度維護這段關係了。因為第一次交談就是最大價值的思想碰觸了。
所以,我不排斥初識,但也不維護後期關係。
因為,唯有時間屬於你。你有價值了,自然有人主動來尋你,所以,我從不主動去尋人。
這是孤僻也是獨立。 跑題了稍微,但大致意思差不多。
以上。
我也是,一模一樣。天天傻樂,比較容易開心和興奮,效率會低特別多,交一些朋友但幹不成什麼事。如果認真起來,容易低落一點但是可以成事。很久之前發現自己這個規律,一直覺得自己有問題,為什麼不能既開心又做好事情呢?答案一直無解中。
下面高票評論一堆豆比。
1 社交本質
社交的本質是輸出與輸入。
作為一個沒有文化輸出和經濟輸出或者政治輸出的人,通常覺得社交無用。因為那個並不是社交,那個叫見面。
2時代性。
由於現在經濟加快,互聯網解決了基本的社交屬性需求。
3
抑鬱是疾病,作為心理疾病首先是要控制,下面那些鼓吹要保持什麼的,要麼是真傻,要麼是壞人,
4
社交在不具備社交屬性時是廉價的。
但如果能促進輸入和輸出同步,解決自己或者他人的問題的時候就是另一番。
4社交和朋友不是一碼事。朋友是無用的。而社交是帶有功利屬性。
5 沒上過心理學行為學,沒有實踐憑大腦bbb的人為嘛這麼多?
類似於武俠小說中的閉關修鍊,為什麼要閉關要與人隔絕,因為修鍊和學習一樣是提高個人能力的過程,需要內醒和專註,而社交剛好相反,需要發散和擴張,學習是枯燥孤獨機械的,社交是靈動多變充滿樂趣的,二者是相矛盾的。而學生時代的學習不光是提高個人能力,更難的是要完成考試任務,就像升級打怪,還是有時間限制的,不像工作以後的學習是一生的事情,沒有那麼強的時間受限性,因此學生時代相對工作以後,學習與社交的矛盾更加尖銳。
現在高中生真的了不得,這些問題我都是大學以後才慢慢去思考的,祝你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有一段時間我變得非常消極和厭世,不想與人交流,出門都要戴帽子、黑色口罩——類似我頭像一樣的裝扮。敏感而易怒,好像隨時要炸了一樣。
然而這段時間,我總是會在晚上的時候去打球去鍛煉身體,空曠的安靜的環境讓我感到很充實。而到了白天,我依然不願和別人交流。但是,此時,實驗結果好像都變得很好,各種實驗安排也都變得很順利,寫起文章來,邏輯清晰而合理——包括之前總是被導師嫌棄的語法、用詞以及句式,都變好了。英語口語也變6了,跟那些外國博後之類的吵架也都不虛——總之,變得極容易爆炸——活生生變成實驗室刺頭,一副面無表情的臉上彷彿都寫著「生人勿進」。現在好多了。
我覺得,當你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已經開始了改變和成長。每個人平常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變得孤獨而自閉,只是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留給了自己,變得更加在乎自己的感受,變得更加在意自己的生活。也許還能想起,之前一直想看的電影,一直想學的攝影、水彩和鋼琴等等,現在你可以靜靜的一個人欣賞和學習。
回頭看那時的我,為什麼會成那樣。可能的一個原因,大概是忽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太過無趣,每天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對不起黨和國家的栽培,也對不起自己喜歡的人。想想往昔,空空如也,想起未來,茫茫然——不由得,壓力心頭起,憂愁眉上來。
所以,如果「孤獨」的能力加成不是「恐懼」或者「消極墮落」,而是超強的「學習能力和效率值」,那麼這不是一件令人歡喜的是嗎?就像大衛-梭羅一樣在瓦爾登湖畔寫成巨著,雖然我等凡人不能有如此成就,但趁著「孤獨」技能能力加持的時間,做一些想做的事,也很好吧。
希望能夠客客氣氣的對待身邊同學,然後一頭扎進書里別回頭,和老師玩。
一般能寫出好文章的時候情緒都是最down的
不是自閉,而是杜絕外界誘惑
不是所有人都能與孤獨為伴,我就不行,我嘗試過一個月沒有與人交流,那段時間確實效率高,但是心裡很難受。最後我發現那太極端了,於是調整狀態,偶爾說說話。強行進入某一個狀態於人是不利的。
——————————原答案———————
凡事都有個度,處於兩端都不行的。
你可以交流,但不要話嘮,
你可以交朋友,但不要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
這是我理解的。
如果是抑鬱,請調整心態
要是得了抑鬱症,你的效率將會變到最低看你與什麼人交往了
與別人保持一定距離,可以給你自由,給你獨立空間,讓你能真正的為自己思考,為學習規劃。
但若真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不與任何人打交道,對身心成長是不利的,很可能會走向極端。
應當審視與自己交往的人,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與那些優秀的人交往,但又要給自己留足時間干自己的事情。
猛獸總是獨居,牛羊才成群――魯迅
忍不住想和題主說說話
我現在大學畢業一年了,在上大學之前,我一直是個很內向不愛說話的人,我姐姐說我現在完全不像幾年前那個人了。
高中的時候是美術生,自己說屬於雖然內向但是性格好的人,人緣也不錯,只是真正能一起玩的朋友很少,高中三年看了很多書,尤其喜歡余華,也沒有談戀愛,因為覺得浪費時間還覺得高中的男孩子都傻傻的。(那時候感覺自己就是很清高啊誰都配不上哈哈"~)還看了很多電影,多到誰聊電影我都能接上話~喜歡各種查資料~室友都說我是百度~
後來上了大學,參加了社團,開始建立所謂的交際圈,每天除了上課做作業就是玩,各種串寢室,電影也不看了書也沒看過幾本,連畫畫也荒廢了,總的來說,大學這四年是退步了,回頭看看也沒增長什麼知識除了出去旅遊幾次見了見世面。
後來大學畢業工作一年,真的覺得是很灰暗的日子啊,做的設計也不滿意,每天下班就是各種玩各種浪,工作一年也沒有積蓄因為天天玩。再後來就把工作辭了,去了另一個城市 ,這個城市就認識一兩個人,當時一頭熱的來了,一個沒什麼朋友的地方,開始新的工作,交際圈變小了,工作也很忙了,反而成長的比之前一年都快。有時候也很懊悔那些浪費的時間啊~但是想想試錯也是一種經驗~那些錯誤的經驗,人才會成長啊~
好像跑題了哈哈,就想和樓主聊聊這些日子的心得~有時候交際圈小了,安安靜靜的,也挺好的,真正的朋友也不會因為見面時間少了感情就淡了,反而因為見一面難得越來越珍惜了~
推薦閱讀:
※如果坐硬卧鋪,你喜歡睡上鋪,中鋪,還是下鋪?
※有哪首歌你重複聽了200次以上還不膩的?
※大家覺得檸檬茶怎麼樣?
※三七粉可以長期服用嗎?
※當面誇你,背後罵你,這是種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