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工作2-3年后回国 vs 留学毕业后直接回国?毕业后国外两三年工作经验对国内的求职有多大帮助?

嗯其实知乎上类似这个的问题已经有一些人提过了,但基本没有什么关注和回答,我猜想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有关特定专业/行业的前景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没有限定专业和行业,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谈谈这两种选择对职业发展/社交/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另外这个问题的前提是确定自己长远发展是在国内的情况,在国外只想工作2-3年。这个问题可能并不适用于很喜欢国外生活并希望能长期(5年以上)在国外生活的那种。


最近几个月其实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想站在学cs的学生角度尝试回答下。

个人背景:本科北邮通信工程,本来想去华为做海外销售,但最后误打误撞13年来到了美国念书,15年暑假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和同龄人相比,折腾过不少,本科两个暑假有在外企实习过,西门子中国和微软中国,大四下一直在国内创业公司实习工作,大鱼_出境自助游第一站,从网站上线到拿到风投融资。 来了美国读书后,第一年也是闲不下来,和朋友做过apple passbook电子优惠券分发网站,也做过类似secret的匿名社交网站,Collegetickr, 分别有2000多和80000+的用户,但都因为商业模式,资金、发展等很多问题中止了, 后来和两个老美做一个中美贸易咨询服务的公司,http://www.pandexa.com, 团队三个人,我负责工程这块,网站前端,后端,部署,运维都我自己做,网站上线一年多了,业务在慢慢发展, 15年暑假毕业后在SD这边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mycase.com, 为律师事务所开发SaaS软件。

和很多同届的cs学生相比,真的折腾了不少,14年暑假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届同学都去了湾区或西雅图实习,去的都是Google,Apple,Facebook,Twitter,Amazon,Linkedin这些大工资,我留在sd开发pandexa.com, 当时我一个月税后工资就1600刀,在sd这个小地方,能糊口没问题,剩不下多少钱,其他同学工资加租房补贴大概都税前6000刀以上吧,税后至少也有个4、5000刀,所以基本上我的3倍。

我们系这届大概20+的中国学生,毕业后去Facebook的有三个,Amazon的有三个,Google的有一个, Linkedin的有三个,Pinterest的有一个,Hulu的有两个,Yahoo的有两个,PureStorage的一个, Apple的有一个,都是北美一线的科技公司。

14年暑假的时候,临近毕业,不得不开始考虑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到底是去大公司还是留在现在的小公司。 考虑到日趋严峻的H1b抽签问题,如果没抽中的话OPT到期后要不要回国?如果拿到H1b在北美大公司工作,工作多少年回国?在现在的小公司工作多少年回国?回国是想带团队?还是又做市场又做技术?14年暑假末尾回国,去了趟广东,拜访了一些公司,包括北京的豌豆荚,深圳做无人机的大疆创新,也和很多人聊过,做大客户销售的,高大上咨询公司工作的,二线城市做日用消费品市场的,一线互联网公司的基层研发,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研发,尝试从不同角度尽自己最大可能了解国内 it 相关领域的情况。

针对楼主的问题,我想先从职业发展这个角度展开一下, 下面是我抛砖引玉的一些想法, 从选择 established 大公司和选择中小规模 startup 这两个方向尝试回答下问题,主要是面向刚毕业工作的北美cs学生,普通人,非大神这种:

毕业倾向于去大公司工作 我认为这种情况的话,建议北美毕业后,在北美工作一段时间再考虑是否回国发展。毕业后两到三年在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积累,比如搜索,分布式系统,数据库,网络等,只要自己上心,勤奋一些,足以成为intermediate level,甚至senior level的研发人员。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即便没有办法拿到工作签证,单靠OPT, STEM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最长抗下来将近36个月的合法工作时间(enroll e-verify的雇主能够支持你24个月,没有enroll的只能12个月),一两年的时间也能积累一些财富。 如果之后决定回国发展,虽然距离国内一些一线城市房子首付还比较遥远,但有条件给自己创造一些缓冲的时间,来在一个新的城市落脚。我相信靠着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够绝大多数人可以保证在国内主流互联网公司中谋得一个自己满意的职位。下面列举一些对于倾向于大公司工作的毕业生,为什么毕业后建议在北美先工作一两年时间

  1. cs在国外大公司工作攒钱确实快,很多湾区公司开年薪10万刀,单身的话,税后年薪6万刀,每个月税后大概5500刀,在湾区或旧金山,生活成本比较高,但省一省,一个月攒个2000-3000刀,一年攒个2、3万刀还是问题不大。 但国内的话,北上广深,月薪就算1万5人民币税前,在北美大公司工作一个月攒下的钱就和国内税前的工资差不多了,如果再算上国内的房租,生活开销,攒钱速度来看国外还是有很大优势。
  2. 工作强度和福利待遇,国内加班已经常态了,强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北美这边的企业据我所知,一线的一些软件和互联网巨头强度也不小,但也有很多公司还是比较人性,所谓的养老型的公司。而且即便是北美工作强度大的公司来说员工的福利待遇还是比国内好一些,知乎上已经有各种在xxx公司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找来看参考下
  3. 个人成长,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技术人员来说,好的mentor,好的团队,好的技术氛围都非常重要,虽然进了大公司,就会像螺丝钉一样,很有可能做某个产品的某个模块的某个功能,但总的来说,北美这边主流互联网公司在技术沉淀,分享这块确实要比国内要强很多。

毕业倾向于去小创业公司工作
考虑走这条路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少。自己总结有以下一些原因

  1. 很多去北美念书的中国学生,基础都比较扎实,但完整的项目实战经历相对有限,快速出活儿能力有限。 而很多小创业公司,招的都是web开发,mobile app开发,都希望你去了后能快速上手工作,需要你有一定的经验或项目经历,而且创业公司一般经费有限,大家都希望招到最优秀的工程师,所以很多初创公司的招聘门槛也很高,又考你基本功又考你实战的东西,能拿到offer也很不容易。
  2. 签证问题,其实在湾区,据我所知,绝大部分中规模甚至小规模的创业公司也是可以sponsor签证的,除了一些非常早期的没有拿到funding的公司。
  3. 工资待遇问题,很多创业公司整体的薪资待遇会尽量和当地一线的互联网公司看齐,但整体的福利待遇可能还是会比大公司低一些
  4. 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问题,有的时候要wear different hat,做客服,销售等等,但很多cs系的中国学生,技术确实没得挑,但口语表达、写作,会存在瓶颈,有时难以满足初创公司的要求。

如果真的要在北美初创公司工作,并且积累了两到三年的经验,对于他们来说,有如下一些优势。

  1. 技术能力一般能得到多方面的磨练,一般在初创公司,研发,产品设计,测试,部署,运维可能都要涉及,两到三年的时间可能不能做到某一个领域的专家,但对整个业务,产品的研发流程和运营会有比较整体的把握
  2. 在初创公司工作对人的心理,抗压能力也有很多锻炼,个人感觉在北美创业公司工作两三年的人,很多大风大浪都能见识到。
  3. 对新技术、新趋势相对来说比较敏感,对创投圈、startup的理解也会比在大公司工作的同学要更深入一些。如果自己完整经历了原型产品开发,天使投资,验证模式,拿到风投,快速扩张的整个流程,了解了美军的正规军打法,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转型做投资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想要在北美初创公司工作,并两三年后打算回国发展,我觉得也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1. 可以选择业务能够在大陆开展的,比如像Airbnb,虽然还没有在大陆设立分支office,但业务已经在大陆做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作为公司为数不多的中国雇员,如果有两到三年的工作经验,会有很大的机会外派回国,负责业务。
  2. 工作几年后,对北美这边创业公司的业务非常熟悉,可以选择回国加入做类似产品、业务的公司,作为中坚力量。或者自己创业。

聊完了职业发展,我也想聊一下生活、社交这块。
我在北美已经生活、工作、学习了大概15个月左右,学校在加州圣地亚哥,算是一个西海岸的中小城市,互联网科技公司不多,硬件的公司和生物制药的企业多一些,it这块最有名的应该就是高通了,当地老百姓过的日子也是悠然自得,我们团队没有自己的办公空间,寄居在一个通信设备商的公司里面,他们每天工作基本就是8:30 - 4:30,有的时候4点没什么事儿也就都走了,高管们也都5点,5点半走了,基本没有加班,工程师有稍微晚一些的,但5点半左右基本就走光了。这也是圣地亚哥这边绝大部分公司的节奏,高通也类似。没有说吃完晚饭再回来接着干,干到晚上的。因为这边很多都是年薪制,加班不单给钱的。 还有走小时工资的,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当然也不愿意让他们老是加班,因为加班工资的rate要更高一些。周末基本没人工作,都是出去玩,去海边晒个太阳,去附近公园野餐等等,发邮件也基本没人回。办公室周末直接上锁,开都开不开。

暑假的三个月,基本上是全职工作的状态,身边的cs中国同学基本上都离开san diego去湾区实习了。所以基本上每天我的生活就是

  • 8点起床,去wholefood超市,装一盒沙拉和早餐,开20分钟车到公司,
  • 9点左右开始工作
  • 13:00左右和同事去餐厅吃饭
  • 13:30左右吃完回工位,会趴桌子上休息20分钟
  • 18:00左右下班,开车回家,到家6点半,7点。有的时候会自己做饭,有的时候就在外面吃。吃饭的时候会看看美剧,电影什么的。晚上会看一个多小时书,技术书籍为主,因为就我一个做技术的,没人带,只能自己学。每隔一两天会去健身房锻炼,跑步。

所以每天面对的基本都是我的同事,和我的舍友。

周末的话,会去超市买东西,有的时候会约还在当地的朋友去中国饭馆吃顿饭,中午睡个觉,下午接着看书学习,晚上自己做饭,打打ps4。有的时候会自己开车在附近转悠,或者骑车出去散散心。

上周回国后,虽然才离开了一年,但已经有些不适应了,北京城区你能开40公里每小时了不起了,我在圣地亚哥每天开车上班最低限速都要60公里,北京城区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错综复杂,看司机开车都一身冷汗。在美帝老百姓都很守规矩,很少遇到这种随便并道,随便停车,狂按喇叭。

老百姓的素质也是差别很大,在国内排队加塞太正常了,办个手机号营业厅大妈基本上各种白眼飞你,大街上随地吐痰,甚至便溺。一线城市的节奏和压力也让你感觉有些透不过气来。

社交方面,国外和朋友出去吃饭,基本都是各付各的,除非你约姑娘出去吃饭这种。办事情也是直来直往,不管是和公司打交道还是和政府打交道。手续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在国内混,就得接地气一点,思维模式都要调整过来,停车被开罚单,你可以和大爷讨价还价,100块的罚单,你可以跟人商量,50块钱直接给大爷,不开票,车开走,行不行? 跟这边企业领导,上司打交道也不太一样,请客吃饭应酬都免不了,走关系太正常了,求人办事儿,遇到难啃的骨头,自己就得跟孙子似的求爷爷告奶奶求来求去。和同事相处也一样,不是你身边所有人都喝过洋墨水,都是Stanford,Berkley等一流大学毕业,work hard,play hard的一帮年轻精英。 对于国内绝大多数能干的基层员工,你不能老拿你在国外的标准来评价人家,英文发音土的一逼,只会用baidu不会用google,天天只想着和媳妇儿去吃顿羊蝎子,背着沉重的房贷,聊得都是附近哪个超市买东西便宜。

很多人说自己想在国外先混个4-5年在回国发展。但我觉得四五年的时间下来,如果你长时间离开国内,突然让你回来发展,一定会水土不服,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在海外生活工作的时候,要给自己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来面对这些落差,能及时的调整好心态。能穿着西装笔挺和老外说着一口流利外语出入各种高大上场所,也接的了地气,跟一帮干活的兄弟敞着膀子在南门小巷喝酒撸串

很多东西会影响你在海外读书后是否打算回国工作,专业,家庭,恋人,薪水,职业发展等等。

我自己的话,最后还是希望能在海外短期工作后(1-3年)回到国内,主要是考虑了很多因素。

  1. 首先意识到自己技术其实并不是最大优势,但其他一些软技能,比如沟通表达能力比较好,对业务的理解比较到位,对销售,市场,客服这块有些自己的体会。希望能把这些结合起来,而不是一直在某个方向或领域上磨练技术。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工作3-5年后能成为一个技术管理者,帮助工程团队实现目标,同时自己也能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如果有一些海外背景,回到国内会有不少优势。
  2. 自己比较恋家,想有更多时间陪陪爸妈,如果留在国外,他们工作比较敏感,签证不好办理,想过来看我也比较麻烦
  3. 自己还是单身要考虑找女朋友的问题,国内的话感觉会好一些
  4. 比较喜欢国内的生活方式吧。

我觉得在这个事情上,你可以从他人获得很多建议,参考,和分析,但最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1.

同学小D毕业之后在美国四大工作两年,原以为美国名企两年的工作经验一定能帮他在国内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发现目前高不成低不就,很难在国内的就业市场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

我本人之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原以为美国花旗银行两年的工作经验一定能让我成为国内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可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当时往国内找工作的艰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在美国名企的工作经验已经不值钱了吗?为了拿到美国名企offer所做出的努力都白费了吗?


2.

在美国工作过数年的同学,回国的话只能走社会招聘,相对于校园招聘,他们最大的区别在: 校园招聘主要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社会招聘看重的是相关的工作经验。

一些工程类的学科,美国对国内有领先的优势,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内企业有相应的需求,会高薪引进海外有相关经验的人才。一位在Facebook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想在国内BAT谋得一份差事并不难,取决于自己是否想回国发展,这是因为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有领先优势,同时Facebook积累到的硬技能在国内的企业是可以直接用上的。这种情况下,这位朋友在Facebook积累的技能,是可转移的,和国内企业所需的经验是相关的

对于学商科的同学,在美国工作数年后想回国就没那么容易了。第一,中美商业环境所需的技能有着很大的不同;第二,中国人在美国,由于身份,语言等限制,很难去到与客户打交道,给公司带来效益的核心部门,大多数都是在中后台做一些支持性的工作。这种情况下,他们在美国所积累的技能并不一定可以转移,和国内企业所需的经验也并不一定相关,想在国内找到合适的特别是核心业务的岗位是相当困难的。


3.

举个例子,一位在美国读金融硕士立志去投行的同学,毕业后在美国加入一家大投行的中后台,工作两年之后意识到国内的发展空间更大,萌生了找国内券商投行业务岗的想法,可这时他却发现自己很难在国内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为什么?

社会招聘的话,该同学在美国的工作经验,和国内投行业务岗所需要的技能相关性不大。国内投行看重会计和法律的背景和工作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券商的投行部更看重CPA和司考而不是CFA的原因。换句话说,如果求职目标是国内券商投行部的话,美国华尔街大投行两年中后台的经验,还不如国内四大两年审计的经验。

校园招聘的话,很多国内企业对毕业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即使没有这种限制,在招聘官的眼里,这位同学的竞争力,很可能还不如国内传统名校读研的应届生。很多国内读研的同学,在研究生阶段就考过了CPA并在券商投行部实习了半年以上,从券商的角度来看,这些实习过半年以上的同学招进来直接就能用,应届生可塑性强对薪资的要求也没那么高,为啥要冒风险从美国招一个经验不相关的人来做这份工作?当你的海外工作经验和目标求职岗位不匹配时,你的竞争力或许还不如应届毕业生。


4.

很多留学生为了能在美国工作,刻意去培养美国求职市场所需的技能,而放弃了自己原本的职业规划。对于铁了心想移民的同学来说,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对于想在美国工作几年便回国的同学来说,这样去做或许会毁掉你长期的职业规划。

有很多背景不错的同学,为了留在美国工作,迫于就业压力而去选择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有本科学金融的,去美国成为了SAS Programmer,有本科学经济的,去美国自学编程做网页开发。回到我之前的观点,如果是想移民,在短期牺牲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未尝不可,但想回国发展的话,你得去了解你在国外积累的技能,是否能转移到国内职场上。

我身边有一些清楚自己职业规划,顶住压力并做出正确选择的朋友,比如下面两位,

同学小J,Finance科班出身,金融功底深厚,可在美国只能去做一些Data Analysis相关的工作,毕业后在美国工作两个月后毅然决定回国,最后以应届生的身份考进央行直属的事业单位。

同学小P,在美国拿到一家名企Operations的Full Time岗位,当时在手头没有国内Offer的情况下放弃了美国的工作机会回到上海,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后去了一家老牌券商做Trader。


5.

本文并不是劝留学生不要在国外找工作,在国外能找到全职工作的同学都是很优秀的。在国外特别是500强名企工作一两年能使你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职场专业性等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求职切忌盲目,方向错了,努力只会放大错误。在国外求职之前还请先问下自己,未来的长期规划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如果长期想回国发展的话,你得知道,当你在海外工作积累的技能和经验不具备可转移性时,回国的大门也就慢慢关上了。


说点偏题的。工作中认识的美国人好些都是搬来搬去,尤其是有了一定职位的,可能跳槽东岸去西岸,或者relocate去欧洲的都不少。我自己的计划是跟着机会走,哪里的机会更好就去哪里。无所谓是哪里,走到爸妈真的需要自己照顾的时候就回国。


下面是我能想到的一些方面,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国外工作2-3年再回国的可能好处:
1.在国外entry level前几年起薪较高,物质生活较好
2.国外的工作经历可能会对国内的发展有加分?我不确定这一点

国外工作2-3年再回国的可能坏处:
1.对国内职场缺乏经验和人脉,回国了非技术类岗位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2.对于本身不喜欢国外寂寞生活的人,在国外工作2-3年的时间内社会生活比较受限制,活的不开心

毕业直接回国的可能好处:
1.尽早接触了解国内的工作方式和积累人脉,长远来看可能对今后国内的发展有帮助
2.在国内是主流民族,社交方面比较受人认可

毕业直接回国的可能坏处:
1.工作的起薪比较没有竞争力,可能物质生活水准要降低
2.丧失了获得国外工作经验对职业发展的可能提升?


被若干人邀请答这个问题,前前后后想了有一个星期,关于工作2-3年的经验,对回国到底有没有帮助的问题,这牵涉到俩个非常严肃的标准:

1. 你的行业经验是否具有可转移性?
2. 你是否打算更换行业/职位?

我们对国内一些雇主做过一个调查,包括外企HR,国企HR和民企的HR,最后发现这个问题还是要分类来看:

对于计算机和工程类专业人才,海外2-3年的工作经验是最具有转移性的,技能时效性较稳定。
毕竟无论是代码还是工程标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是明显的,但是在更换行业(Career Shift)这块,延展性并不高,举个身边一个例子:纽约最负盛名的公立高中毕业,加州S校四年本硕念完,之后在谷歌总部和中国区工作,现跳槽去某美资投行做VP,负责IT Support。你可以看到,这种Career Shift是有价值的,但局限性在于,你可能在谷歌这样一个工程师文化至上的地方,做一个相对来说Front Office的工作,而现在你去投行,需要去Back Office。

对于金融和商科类专业人才,海外2-3年的工作经验转移性一般,技能时效性不稳定。
估计看到这里很多人要来拍我:你有什么资格!要贬低我的海外工作经验呢!我做的这么辛苦,难道回国一夜要回到解放前了吗?

这儿引用我们一个给客户的咨询报告里的一页四种Path来解释这个问题:

Path A:小明美国某TOP 20大学毕业,在华尔街一家投行做了两年IBD Analyst,结束后跳入Buy-side,加入某顶级PE位于香港的Office,之前的经验和技能都派上了用场,进入Buy-side也可以帮助他接触更多的行业和人脉,这是风险最低,但接触面又是最广的一条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是稳妥的。
Path B: 小军美国某TOP 50大学毕业,在芝加哥的Big Four里的一家的transfer pricing岗位工作了4年,获得了晋升的机会,选择去了公司位于上海的Office,做advisory,该选择风险很低,但因为仍然停留在原公司,所接触的面依然较为狭窄,可幸的是advisory工作可以带来一定程度的exposure。
Path C: 小红毕业于英国某大学统计专业,毕业后在伦敦一家小公司打杂干了一年,因工签问题和上升通道有限,决定回国发展。回国后发现无对口其专业的公司,遂更换行业,加入了一家教育咨询公司做起了留学顾问,之前的专业经验没有派上用场。
Path D: 小娜毕业于新西兰一所名校的金融专业,但因气质优秀,毕业加入了TV Newzealand成为了一名华语主持人,工作了几年之后,决定回国发展,多年在媒体圈的人脉让她成功转型,加入了一家外资银行,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金融业务,因业务能力优秀,被领导选拔参与组建该行的私人银行部门,成为了部门高级经理之一。

(注:这里没有将回国创业这一块纳入考量,但回国创业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人才发展趋势)

其实我们每天和客户打交道,讨论的最多的是就:毕业回国工作好还是留下来工作好,抛开工作签证等一系列客观因素来看,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客户是渴望回来发展的。

客户Y
美国TOP30名校金融+传媒本科在读,今年通过我们的培训和辅导后,拿到了LV中国区总部的实习Offer。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姑娘,为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实习,还选择了Gap一个学期。我跟她讨论过毕业是否回来的问题,她说父母不想让她回来,上一辈人觉得中国太复杂,做生意也困难,让她留在美国发展,挣多少钱无所谓,关键有个安定的生活。我问你是怎么想的,她说我一定要回来,我觉得还是中国机会更多一些,发展更有前景。

这是让我非常惊讶的答案,本以为像她这样跟真实的中国脱节很久,英语表达能力比中文表达能力强的,已经半香蕉化的白富美,可能会毫不犹豫的说我还是留在美国发展,相反,她选择回来发展。我同时咨询了另一个类似背景的朋友。

好友J
美国两年高中+四年大学,现在某IVY学校念研究生二年级,暑假在一家美国科技公司做Marketing的实习,在谈及这个回国与否问题的时候,她的回答更有意思:“我在美国已经读了俩年高中,再加四年本科,俩年研究生,实在待不下去了,美国是个如此土的地方,我要回去!”我问及薪资差距的问题,她想了想,告诉我可以慢慢来,一开始求那么高的或者说找个global pay的也不现实。

我觉得这一代的海归,很多人没有上一代老留学生那么多包袱,换之更多的是抱负,思考的不是立马我能拿个年薪百万,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想,我的上升空间在哪里?我需要在什么时刻转型?我能不能在这每一步的成长里学到东西?

【关于社交关系网络】
我觉得这个话题主观性过强,简单来说:人际关系能力强的人,不管迁徙到哪里,失去的社交网络都可以很快重新筑起,归根结底是一个适应性的问题。

【关于生活方式】
我觉得国内真心潮爆了,90%我之前以为回国买不到的东西,上海基本都买到了。

  • 在美国你大部分美国同学可能都没有出过国,甚至连华盛顿都没去过,在上海,你随便问个年轻人,可能今年去过泰国马来西亚,明年准备去土耳其。
  • 在美国你出门基本无公共交通,自己不开车的话很多地方都抓瞎,而中国有可怕的高铁网络,像我第一次到高铁南京南站的时候都看傻了,15个站台,全美国都找不到这么大的火车站,噢,不对,人家连高铁都没有,这方面看中国的基础设施比美国更全面。
  • 在美国用的Lyft和Uber的年轻人比例和中国用“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的年轻人比例,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同理,美国年轻人的生活里也没有类似支付宝和微信钱包这俩个东西。

==========================================
另外看到上面的答案,有几个明显的错误我还是要指出来:

1. 普华永道招的海归还真的没有税前8000的,人大硕士起薪都是税前7000+的;
2. 俩年高薪也不见得可以回国供套房的首付,哪怕是做投行咨询,交完税的钱能需要社交,需要吃饭,还有NYC吓死人的房租,倒是CS码农可以,前几天听说有哥们本科毕业在硅谷干了俩年,存了18W美金,真令人发指 &>.&<


一般而言,MNC里前10%的young talent,在中国区的晋升速度往往远超总部和其他发达国家同事,五六年从entry level到中层管理岗十分常见。而京沪两地外企对中层管理人才的争夺十分凶狠,global pay也无非是跳一次槽的事情,去总部或其他地区rotate甚至relocate的机会也颇多。


个人觉得 因人而异。在美国待了好多年,周围的朋友有的回国了,有的继续深造,有的结婚生子,有的留在了美国工作。看多了别人的故事,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下吧。

首先我想举个例子,这一位并没有在美国留学,她高二就去了英国读书,伦敦政经毕业回国,在上海去了世界前三的猎头公司,涉及领域为奢侈品销售。三年以后,荣申Manager,年薪起薪 750K,再加commission和bouns,七七八八小一百万,并且自己开始创业。根据我对她的了解,她是一个能说会道的聪明姑娘,为人处世非常了得。我先不说在英国有没有办法留下工作的问题,单单说她的能力,个人觉得她在哪里都能绽放光芒,只是在如今的年代,这一类人在中国更能够成功。

其次你的专业和你未来的工作方向也会有很大影响。说得直接一些,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且还读了商科 的话,我觉得直接回国和在美国工作两三年再回国并没有实质性的本质区别。两者其实各有利弊,但是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如果你最终要选择回国的话,越早越好。如果你选择了理工科,并且打算长久性的致力于此领域,说实在的,either way。主要也是要看你的具体方向了,有些方向国内外的技术并不统一,那么留美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在实质上帮助很多,有些国内外技术统一的方向,那留美的工作经验还是能有一定助力的。但不可否认,从工资和购买力的角度上来说,从短期来看,在美国工作的确要比在国内更能存下钱,所以就像楼上说的那样,在美国工作两年,存个首付什么的也是不错的。介于你的问题并没有涉及长期留在美国,故其它问题就不在此处分析了。

最后,说一下个人感觉,当初本科毕业前,也是有幸拿到了上海PwC的Offer,但是当年一心想继续读研,遂放弃,继续留美,现在也算在美国顺利毕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但其实回头想想,若是当年选择回国,不见得过得比现在差,毕竟自己多出了在国内两年的工作经验,自己可能已经跳槽去别处做了manager。又或许自己依旧在煎熬着考CICPA,在上海这样的高消费城市小心地生活着。可是这谁又能知道呢?

其实,在美国待得越久,工作得越久,越难以回国,我周围真的很少有只工作两三年就回国或者打算回国的人。有时候,很多事情都会牵绊住你,甚至曾经想一定要回国的,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改变了看法。所以,无论怎样,不要对自己的选择后悔,这才是最重要的。


出国留学能留下来工作一段时间对职业技能一定是有帮助的,这对语言类职业很明显,比如法律。美国的法律十分系统和严谨,也很庞杂,如果能进入一家不错的律所,并且有律师愿意带,是非常好的经历,无论你以后去到世界任何地方,这些律师基本功尤其是法律英语的能力,都会让你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但是很多文科专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地域性很强。比如诉讼。不同地区的程序不同,了解美国的不代表了解中国的。很有可能在美国积累的诉讼经验在中国完全用不上,更何况还有法律文化这些软的东西。但是,我坚信技术才是主流。你技术过硬,比如对于法律语言的强大驾驭能力,公众演讲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做法律调研的能力,抓住问题主要矛盾的能力不会随着地方不同而变化。相反,这些都是缺稀性强的技能,是你竞争的最有利武器。有人担心美国做的法律和中国的不一样,经验都白积累了,其实不会。学习一门新知识并不难,对于悟性好的人,快速了解之后,能不能上手利用是最难。而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和没有的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几乎不存在上手这个问题,因为他的过去的经验已然告诉他面对新知识如何运用。他完全可以处乱不惊的用职业心境去面对新处境。更何况这些经验是在更苛刻严谨的法律环境中习得的.

总体来讲,在国外工作要常反思自己提高了什么技能,比如人际交往,语言,时间管理,客户开发,要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如果你肯在更基础更深入的层面提高自己,并坚信他们是有用的,那在你回国的时候你就不会被职业竞争市场所淘汰。


其实2-3年以内的工作经验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在美国工作的实际情况是,只要你开始工作了,基本上都是一只做下去等绿卡的可能性很大。很多人说工作几年赚个工作经验,回国做manager/director,hehe,实际情况是只要开始了工作,这种可能性很少很少,因为在国外带得越久,你要回国的成本就越高。我看到很多朋友从工作的第一年就说要回国,这样子说了很多年,最后买了房,买了车,娶了老婆,生了娃。对稳定生活的难以割舍一直在阻断回国发展的决心。所以我觉得题主还是先确定是否几年后真的想回国。

在国外工作两年还是有好处,最直观的就是起薪高,物质生活好。但你要说国外的工作经验对国内的发展有加分,那就不一定了,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工作经验这种东西,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的跨度,如高赞回答中说的那样,的确牵涉到两个非常严肃的标准:

1. 你的行业经验是否具有可转移性?

2. 你是否打算更换行业/职位?

工作经验这种东西不是你在美国两年回国就很好找工作的。这得看行业的转移性如何,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留下来工作几年再回国的必要性可能就不一样,比如互联网行业。可能很多人一提到互联网行业就会觉得,国外的互联网技术比中国发达,在国外学两年技术回来肯定好找工作。其实国内在IT方面的技术已经更上了世界的步伐,甚至有些项目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了,比如华为的5G技术。在支付方式方面,国内也是领先美国的,美国基本上是信用卡支付,国内出门带个手机就行了。而且国内以BAT领衔的互联网公司提供给你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并不会比国外少,如果不是在Facebook或者微软这种互联网顶尖公司工作,在中小型公司是很难学到比国内更先进的技术的,国外中小公司,现在国内基本没人care。所以你积累的行业经验虽然具有可转移性,但却给你带不来求职上的优势,唯一的好处就是比国内工资高。

另外一个就是金融行业,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国留学生去国外首选专业就是金融。相信看过我其他回答的朋友一定也知道,作为在美国四大工作了两年的海归,刚回国的时候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吃香。中国和美国的商业环境所需要的技能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美国四大的税务部工作,从税收立法及执行层面讲,美国和中国完全不一样,而且还要被降一级使用,所以如果是进国内本土企业,可能这些工作经验是不具备转移性的。

所以,首先你得考虑你的行业经验是否具有转移性。

接下来说说第二点,你是否打算更换行业或者职位。不同的国家,发展状况和职场特性不同,可能会出现你在国外工作两三年回国之后,发现国内职场环境并不理想,产生转行的想法。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更换行业意味着从头再来,你在国外的那些工作经验自然派不上用场。

如果是更换职位,这个问题就值得深思了。同样拿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在四大工作三年的人,基本上是想着跳槽的。四大的跳槽方向很多,只要是与财务相关的职位,都是四大人跳槽的目标。这个时候就会有些人考虑着更换职位,牛逼的可以去投行或者PE/VC,这种与行业脱不开关系的职位更换,工作经验在求职过程中是能派上用场的。但是如果在国外就业的职位和国内就业的意向职位不一致,会被看作职业目标不够明确,对于在国内求职也是不利的。 我们himycareer留学生求职平台最喜欢接的就是这种跳槽的客户,因为他们懂职场,只是缺少内推的机会,我们能为他们提供这种机会,又不用在他们身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进行求职指导。

国外工作2-3年的经验,对回国到底有没有帮助的问题,我觉得除了上面说的两点标准,还

涉及到第三个标准:

工作能力是否与工作经历的年限相符?

这就得说回工作经验的概念了,经验到底是什么?百度上的定义是:

1.、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

2、 亲身经历。

经验对老板来说就是钱,年轻人有干劲,但需要数额巨大的钱砸进去实践练手,EE专业的经验就是你烧过多少芯片,IT行业就是你经手了多少钱的项目。但是,我们很难判断对方是否从实践中真正得到知识或技能,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标准降低到了第二个概念。工作经历并不是你在一个公司待了两年,而是你在这两年工作中技能得到了什么样的提升。这取决于你在国外工作的公司大小和你将来回国倾向于去的公司大小。小公司有活力,但在职业发展上也容易触碰到天花板,在国内也不容易得到认可。

职场上有句话说的好“你以为你有十几年工作经验,其实你只是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几年,你以为你犯了几百个错误,其实你只是一个错误犯了几百次 ”。所以海外工作经验对回国求职能为你提供帮助的程度,还是得看你的工作能力是否符合你工作年限。

那么,到底是直接回国就业还是毕业后在国外工作两年再回国呢?我觉得这是毋庸置疑的。有机会留在国外工作就留下,传说中的“黑博士白博士,能找到工作的博士才是好博士”。

同等条件下有海外工作经历的人比起“裸归”还是更受亲睐的,因为你已经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证明了你是有社会价值的,不是不学无术混日子到毕业的。就业市场是检验一个人真才实学的标准之一,而且目前国内的就业环境对海归来说,其实是不乐观的,因为没有优势,很难和本土211,985的学生竞争。我在另外一个问题下回答过海归求职的一些劣势,有兴趣的可以看这个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45679/answer/177363425

说到海归在国内就业,可以把海归分为两种类型:大海归和小海归。大海龟是指出国前有工作经历,或者毕业后在国外工作过几年的。小海龟则是“直来直往”,在职场毫无经验的。有海外相关工作经历,在回国求职中肯定是有加分的,而且回国后更受欢迎。我就不说什么拥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这类的了,对于国内那些准备面向全球化发展的公司来说,拥有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肯定是很吃香的。

不过在海外工作久了,回国还是比较难适应的。我在国外工作的时候交流都是发邮件,而且按时上下班,很少有加班的情况,只有忙季加班会多一点,但都不会做到太晚,生活很慢节奏。回国后就经常加班,工作时间不稳定,工作强度也大,一切的显得那么快节奏。不过我觉得这样挺好,起码显示了年轻人的活力。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劝你一定要在发达国家工作几年后才回国,只是毕竟出去了,不去体

验下别人的职场环境可能会有些遗憾,而且说不定你在国外职场的经历还能加速你回国后的发展呢。


说点稍微偏题的

不知题主现在年龄多大 婚恋状况 如何?
如果题主有对象了 你再做出决定之前 一定要跟你对象商量好 当然题主对象表示无论怎样都会跟题主走 题主就可以忽略本人的回答了

如果题主尚且单身 年龄24以上 并且尚无合适的爱慕对象 那建议题主要么下定决心呆在国外 要么回国 否则不管题主未来发展怎样 无疑要加入全球庞大的“大龄三高单身男女大军”了
个人觉得 人最佳恋爱时期大概是12-22 过了22感情尚无成果的就必须要小心了 因为以后的年龄都要忙事业了 没那么多心思花在怎么关心照顾异性和享受生活了
在另一个国家工作2-3年 若是两个人长期分隔在两个有着时差且环境差异巨大的地方 分手恐怕只是早晚的事 刚走向社会这几年 这是重塑三观的几年 无论男女 变化会非常快 更不要说这几年又是性欲的高峰期
当然要是感情牢固无比就另说了

而单身在国外几年 回国将更难找到真爱了 而且那时年龄更大了
且我个人相信 孤单得越久将越难恋爱

本人身边有无数这样的人
他们有的是海外职场精英 有的是国内创业骨干
相同点是 他们都常跟我抱怨空虚寂寞冷
有的人是因为太忙没时间恋爱 有的人是因为身边聊得来的太少 有的人是因为身边异性太少 也有的人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已经没太大情欲了
最后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走上了一条很可悲的道路:受不了年龄的压力和家里的苦催 跟一个认识了没几年感情不深厚只是因为各种“条件”合得来的人结婚了

名利这些事情啊 不过都是早晚和多少的问题
可是啊
女人过了30就会有皱纹了 男人过了50就开始软了 那时再感伤年华易老可完全没有卵用了

本人在某外国工作
除了个人发展外
一个重要原因只是因为:本人已经掌握了泡当地妹子的秘诀

当然题主要是觉得 一个美满的家庭不如 富裕和好名声,或者觉得自己为了人类进步甘愿孤独一辈子,那就另说了...


建议工作5年左右之后再回国。工作2-3年学到的只是皮毛,只能说是体验过发达国家企业文化而已,学不到人家的精髓。上升不到新的高度,也就无法和国内的同事拉开竞争优势,工资不会比别人多太多。工作5年之后,才能找出发达国家职场上的规律,在新的高度观察问题,高效抓重点。有了这些优势,回国之后才会被各大公司抢。


既然你的问题不限行业和专业,我可以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对于商科学生对应行业的看法,这边我主要讲美国留学生的情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国工作VS 短期留洋 VS长期定居
许多留学生最纠结的一个问题之一便是留美还是回国,同样作为留学生的笔者也经历过这种反复的徘徊。我以为,凡事均无绝对的对与错,作为一个成年人,凭借自己成熟的判断能力,和有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之后,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便是明智的。笔者写这些,是基于现在留美的较困难的形势,想给大家一个辩证的参考。对于有美国梦的同学,就像挤金融金字塔最高端领域的独木桥的精英们那样,要具有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要有硬是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韧劲。而对于今后绝大多数可能回国的同学而言,希望你们看到事物的两面。以下笔者将分别分析留美和回国的优与劣。

? 民主公平
美国作为一个只有短短几百年历史的国家,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霸主,一定有其原因。民主制度、政党体系、文化的多元化造就了相对的公平,许多没有背景的同学的确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美国比在国内更顺利的积累自己的人脉,圆自己的美国梦;如果你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的机会在中美两国也同时存在,请你鼓起勇气,尽自己的努力留美工作生活。

? 环境资源 教育 医疗
自然环境的得天独厚外加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得包括水质、空气、食品安全等方面都较国内相比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我们都知道健康是无价的,于是乎这一点格外关键和重要,。

? 幸福指数
关于幸福的问题,大多数人第一个会考虑的便是消费与收入方面的问题,的确美国高收入低消费的模式和国内有着巨大的反差,而消费方面反差最大的地方或许就要数房价了,如果仅从物质角度出发去考虑幸福与否,在美国生活的确有一定的优势;但若从精神层面的角度来看则不必然,由于文化和语言方面的问题,许多亚裔特别是那些非土生土长的亚裔在美国很难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圈子,有一定比例的人因为相对无趣的生活与娱乐选在放弃美国绿卡毅然回国,不过同样有一些人群宁愿选择相对安逸的美式生活模式而不愿面对国内的各方面压力。总而言之,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体对幸福的定义,如果能对之前我在知乎的这个帖子怎么确立正确的职业规划? - 陈思炜的回答回答的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相信对于这部分关于留洋还是回国会有更理智的判断。

? 女性比男性更占优
首先,如果我们假设大多数女性需要更多地照顾家庭、养儿育女,因而在事业上无暇像男性那样的全力以赴;事业心和能力也相对大多数男性较弱,因此在事业方面并不需要太过执着,那么我个人中国女生而言相对有利,而对中国男生相对不利。留美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无疑是和绿卡持有者或者美国公民结婚,而亚洲女性先天就比男性拥有更大的优势。就审美角度和文化因素方面而言,亚洲女性普遍被欧美男性认为是知书达理、顾家贤惠的典范,相比欧美女性的相对强势,亚洲女性在一些情况下的确会更容易受欧美男性,特别是白人男性的青睐;反观亚洲男性,不论是生理上还是文化上都更难赢得欧美女性的好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男性的确更难通过这种途径留美。


其次,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亚裔受制于文化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属于弱势群体,由美国几大白人财团为首的上流社会几乎没有亚裔的身影,至少截止至目前亚裔还没有真正融入美国。对于能力突出,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男性居多)选择回国发展或许更为合适。


女性与男性哪方更应该留美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于我这边提到的“女性优势”,我想说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恋爱与婚姻对象的权利,(在美国的有些州甚至允许同性恋结婚)特别是在美国这个崇尚自由与民权的国度,为了理想的生活追求符合自己要求的那一半完全是合情合理,婚姻理所应当是自由而神圣的。

? 国际先进理念?――先在国外工作一年后再回国?
有近90%以上的学生在第一次与我交流的时候告诉我想要在国外毕业后先工作一两年,然后再回国。而陈老师想说,对于商科留学生而言,我不太不支持“先工作一两年再回国”的想法。
人们衡量一份工作对于未来的价值时有两方面可能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人脉资源的积累。


首先是工作经验的积累,由于商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所学的东西差异很大,理工科学生学习的偏技术的知识几乎在全球有很高的通用性和认可度,而商科学生所学的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知识虽然也可被成为技术但这些“商”科技术对商业环境的要求很高,不同的国情、不同的体制与体系下所实践和积累的工作经验是很难进行相互变通的(除非通过海外母公司公派的形式回到特定区域的分公司,否则即使海外工作后回到国内找个纯外企也会遇到很大的水土不服的问题。)


国内大多数企业,包括大多数外企(披着外企外衣的国企)在面试时都会问面试者,“你觉得作为海归,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很多人想都不想就会说“我更有国际的眼界,理解国际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理念,能给公司带来很多等等。”陈老师寻问过许多国企和外企的HR负责人,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告诉我包括公司高管在内的所有负责人都很排斥“国际化云云”的这类答案。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作为新入公司的员工(Entry-level或中层管理),便想要以所谓的“国际化”来影响和改变国内的公司(即使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基本都入乡随俗被同化了大半。),给人“虚而浮”的印象,很难让人信服。其二,国内不论内外资所设立的一些运作模式和管理体系,任凭人们怎么说它们如何死板僵化和如何低效,长久至今是有许多原因的,最重要的是它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适应着国情和商业环境的历炼,因此在国内要搞改革,是异常困难的,更不是一个想要初入公司的员工应该挂在嘴边吹嘘的。


其次,关于“人脉积累”对于大多数商科学生来说,由于在国外的大多数行业里我们工作中所打过交道的人、共事过的朋友们、同事们中的大多数都与国内没有太多的往来,因此在国外工作积累的人脉与上边提到的工作经验类似也很难转移回国内。或许有的人会说许多人说国内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不宜于积累,而美国的则相对简单许多,这话既对也不对,要说对,从某种角度来看,应该说对于那些在国内拥有一些现成资源的人士来说,毋庸置疑回国发展是更为理想的,无论是看似先天家庭给予的资源还是后天靠自己努力积累的资源,都耗费了当事人无数的心血,能利用起来自然不要放过,当今社会谁更能整合资源谁就离成功更近一步;对于那些或许并没有太多资源的、比较适应美国文化和社会来说,留在美国在事业起步阶段很可能会更有利一些,但再向上发展大多数亚裔还是会受到种族方面的影响遇到瓶颈,因此对于把自己事业发展放在第一位的人士来说,可以考虑工作几年并在工作中有目的性地寻求与未来回国后工作方向可结合度较高的资源去积累,比如寻求未来能以公派的形式回到国内的分支进行工作的机会,这样的工作不但工资拿的是Global Pay(即按照国外当地的收入来支付工资),且这么回到当地分支工作也几乎不会遇到太多的水土不服;又比如在海外从事的是与国内有较大交集、密切往来的的工作,比如贸易、文化交流、国际项目投资等,通过这样的工作积累的人脉资源回国后同样可以被运用得到,因此即便回国同样有能力做得风生水起。


总之,我们学生在选择未来职业道路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分析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包括自己的三观、可用资源、能力与潜力、机会成本、财务成本与时间成本等。被喻为普适大多数人的大道理和真理的确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参考意义,但适用于大多数人的建议却并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

? 机会成本
商科留学生在美国毕业后第一年(以OPT身份工作)工作后需要申请H1B(工作签证),具备资质的美国企业需要愿意sponsor国际学生且向政府申请,但美国的H1B签证由于申请人数较多采用的是抽签的形式(Lottery),有40%的申请者最终并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运气问题只能打道回府,这样一年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的,比如会很可能的错过应届生招聘,像优质的管理培训生等职位只对应届生开放的职位也将从此关上大门,并且进而需要和广大社会生源一起竞争;又比如会遇到上文提到的回国后水土不服、资源难以有效转移等问题,导致许多学生国外工作一年后回国仍旧从最基层(entry-level)做起。


如果申请上了H1B工作签证,那么工作个三五年后,其中的一部分人会由于上文提到的资源难以带回过、积累的工作经验难以融入国内体系等原因被迫无奈地继续选择留在美国。之所以称之为无奈是因为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职业发展状态,而对职业发展还算顺畅的人来说或许不会并有这样的担忧。凡事都有机会成本都会有两面性,当我们做好决择便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对于毕业就回国的同学来说,陈老师建议早做准备,全力以赴加入到应届生校园招聘的竞争中去。国内与欧美等发达地区相比处于发展中的状态,所谓发展中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与发展空间,作为接受过国外高等教育、拥有外语技能和商科技能的海归来说,回国发展的机会很多,依靠自己的努力完全也可以在国内积累起属于自己的人脉与经验。视野与意识得以开阔的海归们,假以时日在当今中国社会不断高速进步朝着先进发达国家靠拢的时候,一定更有优势将自己所学发挥出来,机会永远会不断出现并留给那些准备最充分的人们。


最后对于想要留美工作的读者,我想补充说:选择本身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当你已然拥有这样的美国梦,我非常支持你们坚持下去,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往往只有多对自己狠一点,老天才会对你好一点。我看到过身边最终留得下来的留学生们,他们大多在踏上美国的第一天开始就从没给自己留过后路,而并不是那种抱有“试着留美,不行就回国”心态的“随机应变”的人。

另外,对于很多顾虑是否经过努力后仍有可能无法如愿留下、因为抽不中H1B而遗憾回国怎么办的学生们,陈老师希望你们放松心情,人生就在于一搏,无怨无悔的一搏,才会精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回国会对你更有利呢?如果合理地规划,你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若干年后,你们一定会比其他人更有机会凭借以自己的激情和热爱获得更好的成就与发展,将来美国甚至一些更好福利的国家的大门也一定会再次为你敞开大门,相信自己的能力,你们可以做到!

你的问题和职业规划和发展很相关,如果你还有进一步的问题,欢迎找我。谢谢。

(未经作者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都是商科码农&>.&<求传媒电影行业的建议!
已在LA工作两年,正考虑要不要回国那……这行净是project based或者freelancer的活儿,没有身份只有h1b真心感觉缚手缚脚啊。国内同行都说不要回国内现在环境不好,可是自己的感觉是在这边(除非嫁个美国人)基本没什么前景了再工作几年估计也就这样,顶多加点薪,国内则是让人却步又向往的未知,各种纠结……


先写一部分吧。
身边有一个例子先讲出来听。

有一位纽约某学院(还不错吧)的学长,在大学毕业后考取了精算师,后来应聘去了一家在波士顿的公司(非四大)做精算(税前年薪$7.8万), 工作真的非常轻松,每天三餐都有时间回家去做,这位学长闲暇时就在准备金融分析师考试。后来因为抽签,签证没办下来,才大半年就只好回国了,考试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回国后找到了一份在北京普华永道的工作,直接入职(税前月薪¥8000,应该另有奖金,预计年薪12万多吧,视TEAM的项目量而定)但这份工作找得不轻松,网上多次递简历没有回复,后来通过内推才得到机会,想来只有:名校+精算师才会在投简历中有竞争力吧,不然还得靠network。

身边还有另一例子,波士顿地区一学校(也不错,排名top100吧)学姐,甚至还有美国公民身份,毕业后只在纽约IBM找到一份finance实习工作,年薪2万刀,大概半年转正,转正就不知道了。

有上面可以简单看出:
1:美国中国entry level薪水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美国波士顿非四大给无经验的精算师税前48万人民币,北京普华永道给这位离职后有经验的精算师税前12万人民币,还是内推。中国这方面真的竞争很激烈。在美国比较努力的话,真的碾压一群人,尤其是你还考了证的话,升职空间
就得另说了
2:entry level是好,但也要你有命拿。一是美国高起薪工作不容易拿,二是签证不容易拿(丫的最近是抽签的)这位学长就高薪没签证

S:高富帅白富美除外,我比较建议留学狗们有机会就留美国待2年吧,两年高薪工作能把房子首付都赚出来,回国后能解决你不少烦恼,在国外寂寞两年,回国就不用蜗居了。而且国外工作经历确实加分,差的那两年就当读了master吧。总之丫的一定要努力啊!

ps: 针对大家诟病的攒钱首付问题,我理解到大家都把北京上海作为背景城市,但老实说,北京在不太远的四环位置都要动辄五六百万的房价,想刚毕业几年就买房除了拼爹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在南京,武汉,天津,成都,等不差的地段房价刚刚过万的地方,攒5万美元回国,首付妥妥的。

感觉逻辑没有写好,希望有帮助吧,请多多交流
(顺便问一下,精算师和金融分析师英文是啥来着?求简写和全拼)
ps: @飘飘已经回复:
回复(作者):Associate of Society of Actuaries (ASA). Fellow of the Society of Actuaries (FSA).


资源型+渠道型:回国。
技术型+应用型:回国。
技术型+创新型:国外待2年。


到今年年底,答主在英国工作将满两年,说一下个人的感受吧。

之前念大学时,就有毕业后留英工作几年的打算,也成功留了下来。现在的想法是对当初的这个决定并不后悔,但是不想再留太久,如其他很多回答所说,两到三年后应该会选择回国。

先说一下这段工作经历给我带来了什么。

首先,我认为如果毕业直接回国,除非是牛校毕业,不然与其他海归相比没有任何区别,大家都是一纸文凭,那么你如何脱颖而出呢?在国内现在海归越来愈多的情况下,单靠拼文凭不是好的选择。能在海外工作几年,起码有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内容。而且毕业回国后也不能保证马上能入职,找工作找个一年半载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在海外工作一段也没有‘浪费’太多时间。

其次,是语言。上学期间,个人感觉大部分留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没有得到好的锻炼,而且就算天天与外国同学打成一片,学到的也只是日常英语,与职场英语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而最好的提高方式,无疑是在英语国家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回国后毕竟少有全英语的大环境,想提高的话会难一些。拿我个人来说,刚参加工作时,打电话有时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通过一年多的锻炼,现在无论是跟同事跟领导通电话还是cold call,都可以谈笑风生。也许有人会说,英语好在中国有什么用,其实随着中国越来越国际化,同世界的交流与日俱增,何愁英语无用武之地。

再有,是对英国这个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主要是职场文化,同时也学了很多俚语什么的。也了解了很多各个年龄层的英国人对政治,经济,历史,东西方等等的看法,毕竟上学时接触的多是同龄人,现在面对以中年人为主的同事们,接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我本身对这些也比较感兴趣,平时也有意识的多与同事探讨这方面内容,感觉收获还是不少的。

除此之外,个人认为人趁着年轻,多闯闯是好事,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我想就算不考虑任何这段工作经验对我带来的实质影响,多年后单单回想起这段经历,相信我也会觉得这是美好的回忆。如果说生活中要有诗和远方的话,我想在海外工作也是远方的一部分。在陌生的环境中,与家乡相隔千万里,举目无亲,是可以锻炼出一个人强大的心灵的。

最后再说一下为何还是打算回去。我觉得在发达国家工作就像慢慢堕入一个陷阱,由生活的安逸,慢节奏构成的陷阱,很容易让人不思进取,渐渐落入这么一种老年人一样的生活。而国内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充满活力,经济就算下行但与西方相较也是维持了高位的增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年轻人还是更适合在这样多竞争,多机遇,多挑战的环境中成长。另外,也有家庭等个人原因在内,在此不再赘述。


晕,不论哪个行业,我都不说啥打入美国主流社会,你如果连在美国公司进行绩效考核、调换工作、拿bonus这些都没经历过,不管你在校怎么折腾,你回国想说什么?美国公司怎么运作这种高端就不说了,你连一个美国公司怎么考核员工到底要不要你加班这种问题都无法回答啊!


刚从日本回国发展。在东京先后两家日本IT公司工作三年,职种是视觉设计。回国的动机嘛,日本的生活非常好,但一是工作压力太大,二是于个人毫无发展前途可言,尤其在IT方面很闭塞。欧美国家不了解,但是日本的话,外国人想在公司里有所成就也基本不太现实。
言归正传说回国后的感受(行业不同可能感受也不同),中国的IT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方面,其实发展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所以回来后感觉自己在日本的经验并没有让自己比同行有太多优势。因为从事的是视觉设计工作,日本的设计在中国业界又比较有说服力,所以在日本IT业做过三年设计回国就业并不困难。很容易可以进入BAT这些国内巨头。但是进入公司后,会发现,跟自己级别一样的人,基本都跟自己也是同龄人甚至比自己还小(换言之,如果我没有出国就业,而是毕业后直接国内就业,三年下来也是现在的位置,而且可能更好。)但这个跟个人情况也有关,如果是在国外留学,而学校实力一般,直接回国可能也未必会拿到厉害的offer,毕竟现在各种名目的海归要多少有多少。国内好的公司也是很挑的,会看你出国的背景。基本现在好公司招募的海归都是国内牛叉大学毕业,之后去海外牛叉大学读研或者去海外就职归国这两类。并不是海归照单全收。
总而言之,对于回国发展与否这事我的看法是,毕竟出去了,多少还是请尝试一下就业,工作和念书完全是两回事,有助于你更理解那个国家,眼界会很不一样。念个书就回来的话没什么意思,而且就长期的职业发展来看,一辈子的职业生涯真不差那两三年,而那两三年在一辈子里也是很宝贵的经验。但如果没有打算在海外长久居留,工作三年左右应尽早回国了,太久了最后又回来不是好事,要么就别回来。另外对自己学校没有自信的,就更该就业试一下,除非你是富二代回国也不愁糊口的事。否则学校一般又没工作经验回来后,竞争力比国内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差。所以不管如何,去留学了即便将来要回国、建议也尝试一下海外的职场人生。
(以上都是就自己所在行业的一些看法,未必适合所有行业的情况。请选择性参考)


工作两三年做的其实仍是entry level的事情,回来其实帮助也不大,当然你工作五年以上做到senior职位,你回来的成本又会太高,所以我的答案是:想在哪里有职业发展和生活就在哪里读书,想在国内的话就不要出来,想在国外的话就出来读书然后尽全力找到工作留下来并移民,没有什么中间选项的。


虽然没有受邀,但这个问题在我回来以后,经常被问到,尤其是我的一些仍在国外挣扎要不要回国的朋友,经常深夜突然一个微信语音和我深聊。

国外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光鲜,很多人在苦苦挣扎。

看了回复中的很多答案,我是赞同“工作的转移性”和“是否转换行业”的。

大家聊了那么多商科、IT类,我来聊聊文科类在美国。

文科类在美国的状态,基本上是职业生涯的全部想象要被砍掉60%以上。我认为政治类的也能代表一些文科类的了。像我一直学政治的,本科毕业很多不出国的人,进了政府乃至国家部委,开始政治生涯;或者在高校当辅导员,过上了轻松舒适的小日子;还有的不愿意从政的去了大公司里一般是人力资源部、行政或者市场部。

而学政治的选择出国,首先基本上是暂时挥别了从政这条路了,出国以后在政治方面想要继续有所建树,基本上只有继续深造读博士,能力够强的话最后在高校里当老师,其他的基本无路可走,可以进国际组织或者智库,但是去实习很容易,想要留下来当full time难上加难因为国际组织或者智库最大的难点就是没有钱,没有钱,没有钱。国际组织里有2种官员,一种是国家派驻过去的,比如中国外交部派驻过去,有行政级别,有行政待遇,有发言权,这种的话留学生没戏;另一种就是自己应聘进去的,转正的路有多曲折我就不说了,总之如果是幸运能够转正,在国际组织里面也得从底层做起,行政级别、待遇都比国家派驻的官员要差很多,发言权就别提了,基本这样的官员根本不是官员,只是“员工”……

而很多人提到的国际组织的外交签证,G4 VISA,对确实不用抽H1B,可以直接发,而且以后拿着这个在机场都可以走外交人员特别通道,然而也只有这点表面光鲜的东西,国际组织在美国属于NGO系统,薪水是远远低于private sector的,华盛顿的国际组织多,价格会高一点,然而也不会超过8万美金一年,我说的是,哪怕你工作5年以上,也很难超过8万美金,因为天花板就那么高,而private sector的程序员,很多人一毕业就是8万美金的年薪了。如果想从public sector跳回到private sector,以前的public的工作经验基本没用,private sector别说尊重你了,有的连联合国是什么都搞不太清楚……而且如果要跳的话,G4 VISA作废,要重新找公司办H1B,参加抽签,从零开始。

我一直都说,国际组织比较适合女生,有老公的女生,不想在事业上太拼命,在国际组织里找个位置养养老,生个娃,还不错。而且,别想着回国。进了国际组织,就好好留在美国吧,G4 VISA好好拿着,国内再热闹,与你无关。因为中国的政治环境目前,NGO基本没有发展空间,国际组织也有,但是还是那句话,有权力的永远是国家派驻的,自己进去的基本上都是staff,跟你在别的企业工作基本没区别。而且国内的NGO薪水更低,如果在美国拿个8万美金,勉强能糊口,在国内NGO……我只能说,好好找个老公吧。

然后我想说说文科类转型去private sector。完全又是一条血路。文科类的去了美国,很容易发现,握草为什么我选了这么个坑爹专业,英文文献那么多看也看不懂,隔壁学计算机的哪怕学data的,湾区工作随便找,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我的未来在哪里……然后很多文科类的会开始疯狂给自己灌进别的东西,有的去学data,有的学金融,有的学统计,都拼命把自己包装成技术型人才,但是真正完全去学计算机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很难从零开始。

然后呢,疯狂学了一大堆data之后,又陷入了另一种困境:我STATA/PYTHON/R/SQL都会那么一点点,然而我还是找不到工作,要我去做个代码,我还是啥都不会。看看隔壁科班出身的,早就已经拿走offer去上班了。好一点的,学data学的深一点的,找了一份并不太专业的data analysis的工作,刚才所说的工具都没用上,就是对着excel弄点公式,就算是data analysis了。

然后午夜梦回的时候想想,握草如果我没出国的话,我现在在国内说不定已经在哪个机关里当个科员,积累政治资源了,或者认识了一圈学术大牛,国家公派出国,回来直接进部委。

其他文科专业,读文学的,在美国哪能写东西呢,如果不出国的话,说不定已经是个小编剧了,参与制作几部大片,而在美国还在啃看不懂的英文书。读电影的在美国总想着要融入点中国元素进去,或者弄弄中美合拍片,然而不是每个剧组都对中国元素感兴趣的,中美合拍片更多的是水分,烂片可能性更大。读市场的发现,美国人问你纽约华盛顿西雅图市场,你能说点出来,问你sacramento, irvine, columbus你就一问三不知了,然后人家就说好吧你去做华人市场,你绕来绕去还是在华人圈子里搞点推销,跟主流市场很远。

技能的可转移性真的太重要了,而文科类,是几大类里面技能转移性最低的类型。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还有一点文科类的梦想,想从政,想当作家,想拍电影,想做市场,想做新闻,想在母语和母环境里真正做点事情的话,毕业尽快回国吧。国外的经历也不是说那么不好,对于文科类最大的受益是,有了比较分析,有了对比的观感,更能够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最重要还是自己要什么。如果因为出国,把自己的梦想砍掉60%以上,本来想当作家的被迫去做华人市场,本来想做市场的被迫去做data analysis,本来想做电影的还只能靠合拍片忽悠忽悠观众,就没有意义。文科类生存会比较艰难一点,大环境下大家都会说读计算机好找工作,搞金融的好赚钱,然而并没有好专业,只有自己做的好不好,行行出状元,写东西写到24岁突然完全放弃去学data或者金融,而且不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你学不过那些早就积累很多年的人,你是在毁掉你的职业生涯。

世事纷纭,我们需要擦亮眼睛。


推薦閱讀:

应届生是选择一个公司,还是选择一个行业?
怎樣加入中通快遞?
一直從事一種工作,突然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什麼,怎麼辦?
非英語專業本科生,想從事英語同聲傳譯工作,應如何規劃?
為什麼程序員提到跳槽(包括校招)就是鍍金,加薪,而很少有人真正想做一款好產品?

TAG:生活 | 美国 | 留学 | 职业规划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