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一個原本不喜歡粵劇的人去欣賞粵劇,以及如何欣賞?

外婆不識字,但喜歡聽,唱粵劇。我呢?完全不喜歡,也不懂。但粵劇作為一個地方的特產留存至今,一定有他魅力,希望有人帶領我走進粵劇世界


相對於題主而言,我是喜歡粵劇的
儘管我聽過的不算多,但也能提供我的角度

我第一次接觸粵劇是在高三,聽的是《鳳閣恩仇未了情》,也就是下面這一段
弘揚南嶺粵劇[鳳閣恩仇未了情MTV]-娛樂新聞視頻
2分25秒開始,前面的太累贅了可以拖過
從「一葉輕舟去」到「」哀我何孤單「,也就是到第十分鐘
剛開始聽別看視頻,聽歌就好了,感受它在表達什麼,就跟聽流行歌一樣

然後我開始聽《帝女花》
相信作為一個廣東人,多少聽過」落花滿天蔽月光「,也就是帝女花中的香夭
任白版《帝女花》之香夭
以上是原版
《帝女花》,尤其是《香夭》這一段,被很多人唱過,通常是香港的一些慈善晚會,會邀請明星來唱。比較有名的就是張國榮汪明荃的版本,但是我實在是不太喜歡汪明荃的演繹,這裡就不貼上來了,張國榮倒是唱的很好,有興趣你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再然後我就開始聽《紫釵記》的《劍合釵圓》了
紫釵記—劍合釵圓 任白
依舊是原版
《紫釵記》比較有意思,是根據唐朝的《霍小玉傳》改的,也是很有名氣的,同樣也經常出現在香港的慈善晚會,《劍合釵圓》這一段有被梅艷芳,周慧敏等演繹過,有興趣可以去搜一下,都不錯。梅艷芳唱的是平喉(即男聲),周慧敏唱的是子喉(即女聲)

再然後我就開始聽《再世紅梅記》的《脫阱救裴》
再世紅梅記-脫阱救裴
這一段感情比較複雜,你可以找唱詞看看,這一段也比較長,但是我很喜歡這段

因為聽了以上幾個曲子(都是最精華的),覺得很好聽,感情也很豐富,所以開始聽全本,就是把《帝女花》,《紫釵記》和《再世紅梅記》由頭聽到尾,幸運的是,這三個劇有原版的錄音能在網上找到,足本唱詞也能找到,然後又把這些劇中好聽的小曲再翻出來聽

這裡提個概念,粵劇是比較長的,短的都要兩個多小時,像是《六國大封相》這種劇要做好幾天才能做完
粵劇跟話劇類似,粵劇有分」折「,也就是」場「,第一折也就是第一場,每一折都有自己的名字
而一折一般是二三十分鐘這樣,一折裡面可能會有好幾個小曲,而小曲比較短,跟流行歌一樣,一般兩分鐘到五分鐘這樣

這裡說下我覺得好聽的唱段和小曲:
《帝女花》
第二折《香劫》中小曲《撲仙令》
帝女花之香劫...任劍輝~白雪仙(合唱)_在線視頻觀看
注意啦,視頻里的人不是任劍輝和白雪仙哦,是年輕的粵劇演員啦
第四折《庵遇》
帝女花之庵遇_在線視頻觀看
第五折《相認》
帝女花之庵遇_在線視頻觀看
第六折《迎鳳》中最後一個小曲《禪院鐘聲》
帝女花之迎鳳_在線視頻觀看
從第20分鐘40秒開始,這一段很短

《紫釵記》
第一折《燈街拾翠》的《漁村夕照》
任白紫釵記燈街拾翠
從19分55秒開始
第二折《花院盟香》的《小桃紅》
02紫釵記之花院盟香
從25秒開始
第二折《花院盟香》的《紅燭淚》
02紫釵記之花院盟香
從17分55秒開始

《再世紅梅記》
第一折《觀柳還琴》中的《蕉窗夜雨》
01-任白--再世紅梅記
從13分15秒開始
第二折《折梅巧遇》中的反線《十斛珠》
3.再世紅梅記之折梅巧遇
從4分35秒開始
第二折《折梅巧遇》中的《漢宮秋月》
3.再世紅梅記之折梅巧遇
從13分40秒開始
第三折《鬧府裝瘋》的《金線吊芙蓉慢》
5.再世紅梅記之環佩魂歸
從2分10秒開始
《牡丹亭驚夢》的《幽媾》
牡丹亭驚夢之幽媾…龍劍笙梅雪詩(粵劇寶典)第三輯

《紅樓夢》的《幻覺離恨天》
【】曲 摺子『 之 幻恨天(寄:皈依佛)』段(珠+梅雪 主演)-搞笑視頻

《蝶影紅梨記》
蝶影紅梨記 亭會 視頻

《九天玄女》的天女于歸
九天玄女 天女于歸

《白兔會》
白兔會 視頻

《風流夢》
10.風流夢-呂珊 視頻
其實《風流夢》算粵曲,這裡放上來給大家感受一下。這是呂珊的版本,原唱是小明星

粵劇節奏比較慢,鑼鼓聲也比較多,剛開始聽可能會不習慣
但是唱詞都很美啊!!!
流行歌根本比不了
而我也認為聽粵劇,品的就是唱詞。
聽多了,你自然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粵劇,其實不止是粵劇,包括其他傳統戲劇,講究以情帶聲,也就是說,你光聽不看,也能感受到戲中人的情感。而現在很多粵劇演員都做不到。
相信你發現了我上面貼的視頻音頻中,有的有「任白」二字。「任白」是任劍輝和白雪仙的簡稱,她們是老一輩的粵劇演員,唱的好聽,很有感情,你聽多了就感受到了
任白組了仙鳳鳴粵劇團,仙鳳鳴的劇多是文戲,又多講愛情,作為一個女生,我真是聽得不能自拔啊...
說到仙鳳鳴,不得不提唐滌生,他是一個很厲害的寫詞人啊
下面是舞台劇《劍雪浮生》,講的就是仙鳳鳴的故事,有興趣可以一看哦!裡面也有些粵劇唱段
劍雪浮生全本_在線視頻觀看
下面是《重按霓裳歌遍徹》,裡面是好幾段經典
重按霓裳歌遍徹

其實粵劇就是像講故事一樣的,只是故事是邊講邊唱出來的而已,情節性強,感情也複雜

我聽的還算少的,給的意見也不專業。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讓一個原本不喜歡粵劇的人去欣賞粵劇

我覺得至少可以有四種方法,如下:

方法一:從文字/唱詞開始

從文字開始也許是個不錯的切入點~

粵劇的唱詞都比較優美,再配上好聽的曲牌,是可以醉人心的,絕對值得愛。從唱詞開始了解粵劇,如果你被唱詞美到,會有想到去聽這麼美的文字唱出來是什麼感覺的,聽多了自然跑不掉了,我就是這樣。

粵劇里唱詞寫得首屈一指的,一定有這幾位:唐滌生、陳冠卿、陳自強,唐滌生是天才,陳冠卿、陳自強都是大師,三位先生的作品裡簡直有太多可以學習的東西了,看他們的創作的唱詞不僅對於了解喜愛粵劇有很大幫助,就是對於寫作,對於整個文學修養的提高都大有益處。

其實,我覺得只要你看過下面幾部劇的任何一部,就會愛上粵劇了,多推薦幾部,最好邊聽邊看,視頻也可以在土豆上直接搜索。以下推薦的幾部劇,我都覺得是精品中的精品,無論是從唱詞,還是從曲牌故事等方面。

唐滌生作品:《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

陳冠卿作品:《夢斷香銷四十年》《柳毅傳書》

陳自強作品:《范蠡獻西施》

1、《帝女花》,

唱詞全本:http://www.doc88.com/p-491187577762.html,

2、《紫釵記》

唱詞全本:【精品】粵劇《紫釵記》全本唱詞

3、《再世紅梅記》

唱詞全本:http://www.docin.com/p-261787340.html

4、《夢斷香銷四十年》

唱詞全本: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01b0b30100pp33.html

如果你覺得全劇太長,就從下面的句子開始來簡單感受下吧:

①貯淚己一年,封存三百日,盡在今時放,泣訴別離情,昭仁劫後而血痕鮮,可憐夢覺剩空筵,空悼落花,不見如花影,難招紫玉魂,難隨黃鶴去,估不到維摩觀,便是你駐香庭。——唐滌生《帝女花》

②秋老吳江楓葉丹,一片降幡遮望眼。紫嶺鐘山,虎踞龍蟠,在我手中毀於一旦。回首血淚染青衫,浮生夢煙已盡散。往事只生哀冷雨復斜陽,淚眼忍看南飛雁。塞雁莫高飛去,請將我心魂帶返。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粵劇《南唐殘夢》

③記當年,為保百劫山河,那管得情心破碎,家國恨,如山重,壓下了萬種相思。最難堪,亂世別離人,強咽這一腔別離淚。滄海桑田,花開花謝,心頭永記劍膽娥眉,夕日獻西施,似利刃向胸間刺,獻出范蠡心一顆,帶血擲向虎狼堆。——粵劇《范蠡獻西施》

④妹您魂繞黃泉數十載,定怨鬼不成雙夜夜哀。諒我北定中原心未死,未能化蝶伴妹泉台。此身行作稽山土,壯心仍在北地樓台。酬妹義待來生,惟有封候事在。有詩情和將略,未許輕付塵埃,憑高酹酒此興悠哉。兩鬢雖秋,豪情未改,願明朝北定中原平四海,當向泉台告捷慰妹哀!—粵劇《夢斷香銷四十年》再進沈園

⑤鶯辭柳去無蹤影,驟惹酸風還未靖。花溪路徑,伏有風流兵,小冤家違背了閨房令。紫簫聲卻伴有那風月唱和兩三聲,花外去偷偷用情,還有題詠。共舞花間蝶,又話情根乃是前定。一諾千金債要清,禁城郎夜歸,你莫乞我饒命。——粵劇《獅吼記》

⑥我是邦家傾覆劫後身,偷生他朝無倚憑,蘭絮有因,願與邦家共淪沉。何處住我身,寄住我心。飄飄落英劫,哀哀亡國恨。未堪再睹,畫閣江山再不屬大陳。——粵劇《隋宮十載菱花夢》

方法二:從曲牌開始

粵劇的曲牌非常豐富,什麼是曲牌呢,簡單的說就是旋律咯,下面幾個曲牌都超級好聽,推薦:(曲牌是旋律,唱詞都可以換的,每部劇里都有好多曲牌的,有的粵劇視頻字幕里會標註曲牌的,聽多了遇見多了就知道了。)

【撲仙令】【絲絲淚】粵曲 - 梁耀安+倪惠英

【江河水】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Xy5zgB1ZNo/

【妝台秋思】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K4W0VPMOBE/

【雙星恨】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1NuXtrO72o/

【秋江哭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ZPeoDB0y6U/

【小桃紅】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MGkdogO9R0/

【千般恨】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N041khkO_w/

【春江花月夜】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A953AcaXn0/

還有好多好聽的曲牌呢,比如【乙反戀檀】【醉酒】【雪中燕】【湘妃淚】等。對著《帝女花》唱詞看完《帝女花》視頻就已經認識很多曲牌啦。

方法三:從老倌開始

若是你迷上了一個粵劇老倌,你就跑不掉啦~不要方法,粵劇知識與日俱增不在話下。

推薦幾部好容易掉坑的劇:

梁耀安《睿王與庄妃》《春花秋月何時了》《三看御妹》

歐凱明《斬經堂》《刑場上的婚禮》

黎駿聲《范蠡獻西施》

姚志強《黃飛虎反五關》

丁凡《洞庭良緣》

方法四:從粵曲/折子戲開始

粵曲/折子戲,這種比較短,幾分鐘十幾分鐘就看完了,時間多就多看點,零碎的時間也可以看。不太了解粵劇的觀眾也可以從這種小視頻開始看,接受得了、喜歡說明你和粵劇有緣的呀。

推介幾個超級好聽的粵曲/折子戲:

夢會太湖: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Vc41k2L_Gc/

錦江詩侶: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0hW0iWkk_k/

狄青闖三關: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MGkdogO9R0/

大斷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c5AN5rdSyk/

六月雪之大審: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o7CX7ICLs8/

斬經堂: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UbTLpeQJls/

南唐殘夢: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wBMSScpyL8/

好聽的折子戲、粵曲什麼的太多了,我要剋制,恩!不然我能推薦好幾頁出來,但是如果你已經入迷了,自然自己就會找了。


我對粵劇的了解很少很少,而且我也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把粵劇給忘了。
但最近我突然又回想起來,又重新聽了起來——粵劇世界裡極小的一部分。雖說我聽過的實在是很有限,但有時回想起來還是感覺很舒服的。
我爸媽都喜歡粵劇,小時候我就常常聽見房子里咿咿呀呀的唱聲,這麼多年下來,我對這聲音有了熟悉的感覺,因此我相比於很多同齡人來說沒有他們那種對粵劇所謂「拖沓 無趣」有任何排斥感。
我童年裡印象最深的是《夢斷香銷四十年》羅家寶版的《再進沈園》,那是一張金黃色盤面的VCD,可惜已經遺失了。寫這篇答案時我正在聽。再進沈園-羅家寶史劍光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我印象最深的粵劇演員就是馮剛毅,印象最深的是《寶玉哭晴雯》《賣油郎獨佔花魁》,《寶玉》的第八場《哭雯》是最愛,有時候我會一個人在腦海里悠悠地回憶他的唱與樂。
吳國華版《霧鎖東宮》的第六場《遺恨》也是我的喜愛。
我想起小時候,我還是個小學生,回到家了,有時候我會和爸媽坐在一起,電視機里播放著粵劇的VCD,《帝女花》《霧鎖東宮》《拉郎配》《紫釵記》等等。當時我根本不懂他們在唱什麼,我甚至還天真的以為劇中被刺中倒地而亡的角色是真的死了(這什麼思想····)。不過我很享受粵劇的旋律。
戲劇的欣賞——或者說,對一種藝術的欣賞很多時候都需要一個契機,引起你對他的興趣,進而是喜愛,強求不得。比如說,小時候爸媽曾經想讓我去學吉他,而我呢,當時很討厭吉他。而就在兩個月前,我偶然聽到了李宗盛,結果我已經打定主意在今年高三畢業後去學吉他了。
我曾經很討厭西方文學,而就在上周,我讀完了米蘭昆德拉《玩笑》,我開始嘗試了解西方文學了,甚至我還聽起了網上為數不多的摩拉維亞民歌(雖然完全不知道在唱啥,但也無所謂)、開始嚮往去書中寫的捷克的摩拉維亞觀賞一番了(此前我對「去西方旅遊」是不屑一顧的)。
因為村上春樹,因為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我開始重新嘗試了解日本文學以及日本文化。
而就在昨天晚上,我想起了韓磊的《向天再借五百年》,這首歌喚起了我幾年前對老歌、民歌的嚮往,我便重新去尋找聽過的民歌,我發現了哈輝,想起了日本雅樂,想起了古箏、二胡。
這些藝術,無一例外對於他們我所知道的說占其皮毛都不算,連門檻都沒見著,但無所謂,我喜歡(至少說,在某些契機的引發下,我變得喜歡)他們,我就有耐心去嘗試了解他們。
所以,不用強迫自己,總會有一天你會突然了解到粵劇他的魅力的


第一步,找曾經聽過的最好大致能熟悉調子的來聽,比如香夭這種普及度高的,可以先找明星版的比如阿姐和哥哥或者阿姐和秋官的來聽,再去接觸整本。能聽到熟悉的調子並且能跟著哼的會更容易入耳更容易接受。
第二步,找自己喜歡的演員的其他戲,可以篩篩劇情挑自己喜歡的故事來看(早期看劇不都是看熱鬧么),順帶可以看看評論神馬的。這個階段有一段時間基本上一些基本入門的東西就能掌握了,並且還能初步了解自己喜歡的風格。
第三步,沿著喜歡的劇往外延伸。可以是喜歡的演員的其他戲,對手的戲,或者喜歡的劇的其他版本等等,逐漸打開接觸面。基本上到了這個階段,你已經算是個泛戲迷啦~


原本不看粵劇的人有兩種,一種是他是沒看過所以不愛看,一種是他看過了還是不喜歡,後者還大有人在,就是沒有戲曲這種審美,喜歡快節奏的東西,審美無法強迫,哪怕把最鼎鼎大名的角兒扔給他,他也不喜歡,那就兩兩相望吧。做戲曲的人,有時候太貪心就表現在沒有目標群體,看到人就亂抓一把。


事實上對於有興趣而沒有看過戲的人,粵劇顯然也不是最好入門的。

戲曲入門,肯定是優先選黃梅戲和越劇,程式簡單,情節豐富,唱腔輕快好懂,也就是比較符合現代人的欣賞習慣,可以當電視劇電影看,而歷史比較悠久的劇種往往得往後排,對於初入門的人,GET到粵劇的點,顯然不容易。

如果非得初上手就拿粵劇,那就來唐滌生的任白的《帝女花》等劇目上手,至少是愛情戲,滿足年輕人胃口。


這個問題應該分兩個部分來回答:1是粵劇,2是粵曲。簡單來講,粵劇是包含了舞台藝術與曲藝的融合,包含唱念做打這樣的表演,而粵曲是從粵劇演化而來,更多的是單人或多人在固定在台上進行演唱(簡單來說就像今天的明星唱歌一樣)。


所以從這裡分兩部分:1是看粵劇,2是聽粵劇或粵曲。

先推薦幾個地方

廣州能常常看到粵劇的地方:南方戲院(北京路),江南大戲院(昌崗)

文化公園中心舞台(偶爾會有演出)

如果是純粹聽粵曲的:彩虹戲院(西華路尾)

曲藝茶座目前廣州已經式微,大同酒家昨日已經關門,唯一的應該只有榮華樓。


2004年本人拍攝的《征袍還金粉》,南方劇院。

從看方面來講,當屬經典入門的一些曲目:

講粵語的

人耳熟能詳的例如《帝女花》《紫釵記》這樣的戲曲表演,由於整部演奏下來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現在也有很多劇團常會演奏摺子戲——是本戲裡的一折,或是一出。折子戲時間不長,長度剛剛好。能滿足部分人的需求。例如經典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之香夭》《紫釵記之劍合釵圓》都是相對時間並不長的折子戲,省粵劇院,市粵劇院以及下屬的紅豆粵劇團等都會常常有這樣的演出。門票也不是很貴。現場能看到不少。

經典的幾部上面的都有人介紹過了,我來補充一些:

1.電影

電影融合粵劇確實是對粵劇傳播非常有作用的一種媒介,尤其在50-70年代,香港地區聘請粵劇表演人員拍電影是很常見的:著名的演員例如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新馬仔,林家聲,芳艷芬,羅劍郎等一眾演員。從黑白到彩色都有。

90年代電影《豪門夜宴》曾志偉,張曼玉,劉嘉玲在電影中用英語唱帝女花。

初級入門的,可以看看任白的徒弟龍劍笙梅雪仙兩部《帝女花》《三笑姻緣》電影,

《三笑姻緣》 1976年左右的版本,而在90年代周星馳著名的《唐伯虎點秋香》其中「求神,求神,誠信禮佛來求良緣」就是來自三笑姻緣的粵劇唱段。在三笑里還能找到年輕的沈殿霞,扮演的就是石榴。《帝女花》粵劇電影70年代任白的徒弟龍劍笙梅雪仙拍過,而任白二人在50年代也拍過,各有優劣,此處不表。

再為經典一點的電影例如紅線女與馬師曾的電影《關漢卿》《搜書院》。也可以看,不過60年代的電影受限當時的錄像錄音效果,個人覺得比香港70年代的還是要差很多。

馬師曾在電影《搜書院》

紅線女《關漢卿》

任劍輝,白雪仙二人還有一些電影如《江山美人》等等,這些都是糅合電影,舞台表演,戲曲等等的綜合演出。同時通過電影的形式,讓粵劇這個曲目廣為流傳。

2. 首本名曲——所謂首本名曲者,就是名家們的主打曲目,例如:

(限於篇幅,這裡只介紹幾位)這些劇目經典就在於,當你聽到這個曲

基本都是這些名宿演繹的版本最好最好!

紅線女:

《賣荔枝》全曲不到8分鐘,但是非常好聽,尤其最後「賣~荔~枝——」一下提氣,突然而止,絕對讓人意猶未盡,無人能出其右。

《昭君出塞》-「我今獨抱~琵琶望」曲目時間不長,簡單容易記,朗朗上口。


羅家寶推薦:如下演出的曲目均有CD,視頻版本

《夢斷香銷四十年》

《柳毅傳書》

《祭玉河》

後期羅家寶由於年紀原因,現在流傳的很多視頻已經是他70歲後的演出,與壯年的時候已經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還是能看到一個專業的粵劇演員的素養和功架。

新馬師曾(香港方面都稱祥哥,而坊間都稱為新馬仔)這算是我最喜歡聽的,聲音辨識度非常高,高音部分特別正!

《萬惡淫為首》——其中乞食環節,基本是每年香港慈善活動的必點曲目。
《光緒皇夜祭珍妃》
《客途秋恨》
《胡不歸》
—慰妻部分特別深刻
還有一曲《關公月下釋貂蟬》和《臨江月下吊秋喜》我也非常喜歡

不僅是唱,新馬師曾的粵劇表演也是非常厲害,他的表演融合了京劇的風格。

名家太多,先寫這些,還有來自廣東粵劇院的各位名宿,例如薛覺先,馬師曾
有空大家可以按圖索驥找找:
馬師曾是紅線女的丈夫,也是電視評論員馬鼎盛的爸爸
而白駒榮是白雪仙的爸爸
羅家寶是香港演員羅家英的堂哥

有關文覺非,我外婆以前就常常講:啊文覺非話哉:若要人似你,除非兩個都系你。
(一直不清楚這句話的出處)

有一些曲目是很多版本的,都可以選擇來聽《禪院鐘聲》《梁祝》《游龍戲鳳》《分飛燕》《鳳閣恩仇未了情》等

中新一代的演員也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小神鷹,文千歲,歐凱明,黎駿聲,梁耀安。。。女的有 麥玉卿,郭鳳女,蔣文端,倪惠英等等等..(隨便寫了幾個,實在有太多的優秀演員)

如果你以為粵劇只是古裝戲那就大錯特錯了,近年來,粵劇也在不斷革新,除去傳統折子戲外,還有很多新興的粵劇劇本。從舞台效果,形式,動作上都有不斷的革新。


例如70年代的粵劇樣板戲《山鄉風雲》2007年重新排過。還有廣州粵劇院的《刑場上的婚禮》《司徒美堂》《孫中山與宋慶齡》等等,非常與時俱進。

《孫中山與宋慶齡》-歐凱明

中國致公黨建黨90周年曲目《司徒美堂》-

黎駿聲

2007年版《山鄉風雲》-麥玉清等主演,中山紀念堂表演。圖片本人拍攝

新老一批演員演出後合影,你能看到羅家寶,羅品超,盧海鵬等還有陳小漢,鄭培英

等等名家。

2004年拍的,大學生一元錢看粵劇,走近《花月影》。黃花崗劇院,本人拍攝

那時候剛剛有數碼相機,部分使用膠片部分使用數碼拍攝的。

2014《鴛鴦劍》市粵劇院重點推的一個劇,衝擊梅花獎。

當時有機會進入內場進行拍攝,年輕演員也是特別多。

太多太多,不一一而講了。


再說回粵曲,粵曲是由粵劇再細分的一個部分,著名曲藝家包括:
黃少梅、譚佩儀、李丹紅,陳玲玉、梁玉嶸、何萍、李敏華等等。

這些是更偏向與曲藝類的,在省市的文化機構中,他們屬於廣東省曲藝家協會,包括廣東音樂的演奏家例如卜燦榮,還有相聲小品演員如黃俊英都屬於這個協會裡面。而粵劇的是屬於戲劇家協會,兩者略有不同。

李少芳與黃少梅,師徒

粵曲的小曲小調很多有興趣的可以聽聽這些,時間不長。星腔,大喉,子喉等等都各具特色。

推薦幾個吧:
李少芳《孔雀東南飛》
黃少梅《子建會洛神》、《王十朋祭江》
《夜戰馬超》——梁玉嶸,葉幼其,大喉演唱。
用廣東音樂《賽龍奪錦》的引子旋律演唱。
第一句就是:蛇矛丈八槍,橫挑馬上將。。
何萍《武松殺嫂》

有關粵曲,粵劇還有很多很多內容的,有空再補充吧。


最近廣州粵劇院在搞紀念新馬仔100周年

真應那句話:唔死都一百歲了。。

有關粵港兩地的粵劇變化及差異等,以後可以再寫。

還有這部,香港上演的。導演是著名的風水師傅-李居明。
(不好意思我未看過這部)


要是題主在廣東地區或者港澳、馬來西亞這幾個地方生活的話,推薦你看一個電視節目:廣東電視台珠江頻道的《粵韻風華》。這個節目以播放和介紹粵劇為主,而且還不斷推出小品、現代情景劇等新形式的粵劇,相當具有趣味性,相信對題主有幫助。
小時候在鄉下,能看到的電視台就只有一個珠江台,每個周末的晚上我都會和外公外婆一塊看《粵韻風華》,每次都能笑得前俯後仰,哈哈!如今離開家鄉已經很多年,還是不能忘懷這段回憶。


之前看到另一個不相關問題的一個答案大致是這樣描述她的經歷的:

「《忐忑》正紅那時候,龔琳娜老師上他們學校講演。龔老師帶著全體學生練了大半時間的聲,然後才完整唱了一遍,這時才有較多人感受和理解了這歌。」


藝術,包括唱歌、粵劇,都是需要技術的。

就好比「跳舞是每個人的天賦」,可不是說每個人都能跳好舞、掌握舞蹈的高級抽象語言——它出自生活又高於生活。
就好像,我之前聽音樂會,以為可以如電影里聽著哭泣的經歷,最低也是刷耳朵刷個千首百遍,我就能收穫一顆敏感的心。可是並沒有,雖然品味上去了,但是沒有敏感的心,半點都沒有,絲毫也沒有(生氣)。
想走進粵劇或其他任何非鄉野藝術的世界,是需要充填基礎才能跨越門檻的,或高或低,也是需要去學習的。


正當臨,該是商業化發展的好時機,人們的精神文化追求已經來到了新層次的入口。對於粵劇等非鄉野藝術,仗膽建議:
0.分受眾群體,專業的、娛樂的。
注意不要大幫轟,採取博弈調整專業水準,上不著下不接的,那樣不好。

1.在廣州和香港的初高中學校巡演。
講解帶動文化氛圍,吸引用戶種子和培養繁榮土壤。肯定會有人喜歡戲曲的,但是喜歡哪個不一定,要看是越劇、崑曲、糊塗戲等哪個先「搶到」。

2.在觀眾表演前夕和間歇,適當向台下觀眾講解點基礎知識。
可以參考郭德剛老師,講些歷史沿革,捎帶著小段。也可以參考龔老師的經驗,讓年輕的學員帶著大家練練嗓子,發現剛學到的「知識點」的高潮共鳴感,以及對於圈子的參與感(參考互聯網社區的產品和運營)。

3.定期票友演出會,形成中心。大家有了團結內核和陣線,就立起來了。

4.與五羊小學、當地政府進行合作。該小學出了粵語教材,屬於優質的團結力量;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振興。

5.【重要】看了哲學、文學、社科等的書籍,我以為:
某文化的發展,不能局限於維護固有的勢力和資源,要取經要學習要自我批判要向外交流,以及要出成果出結晶(如,研究文獻和文學著作),這樣該文化才能茁壯發展。


冒昧了。


看一部《南海十三郎》

或者是上網搜張國榮汪明荃的《帝女花香夭》
現在人都有張國榮情節,哥哥不止會讓你愛上京劇


從小被熏陶到大,現在家裡還有幾大箱的粵劇vcd。細味粵劇的歌詞真的很有意思的,我自己最喜歡《紫釵記》,因為小時候經常跟老爸一起對唱哈哈哈,最耳熟能詳的是《胡不歸》,小時候午睡外婆必須一邊聽一邊看著我睡覺。讀書的時候最喜歡用粵劇作為寫作素材,很特別的素材導致每次考完語文老師必定跑來跟我討論粵劇。

同事知道我喜歡粵劇,雖然說我很老餅,但是粵劇真的有無限的魅力,只要你願意了解她。


紅梅記裡面折梅巧遇之漢宮秋月,也非常好聽動人


看刁蠻公主戇駙馬,不喜歡聽,可以先看劇情


我很喜歡


我個人倒是建議先去看現場版的舞台劇,你會發現她們的身段都很美,服裝什麼的遠處看都很好看,先從視覺開始欣賞,只聽的話可能會很悶,而且網上視頻都很模糊,看現場版最好


看了《霸王別姬》就對京劇(僅對解放前的有好感)有好感,看完《南海十三郎》就喜歡上粵劇。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喜歡老的東西。
我是廣東人


《禪院鐘聲》,《帝女花之香夭》,先從古箏版開始聽,你會發現旋律真的很好聽。然後再聽有歌詞的,你會發現那詞古典如宋詞元曲,很美。


推薦閱讀:

如何向別人有趣地介紹古典音樂?
請問如何鑒別鄉村音樂?在歌詞上、旋律上都有怎樣的特點?
買吉他時,怎麼做才能顯得很專業?
如何評價劉天華先生?
哪些電影配樂能被稱之為經典?

TAG:音樂 | 戲劇 | 粵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