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對待社會問題的觀點是否相對比較Liberal?

改了幾次,都是提示建議修改。

我也找不到你們要求的「客觀」「來源」,就是我個人感覺就是如此,行了吧。

既然管理員覺得不行,就刪吧,隨你們便了。

你們乾脆加一個審核機制,所有提問都要經過你們的評估,這樣就好了。


竟然找的出來這麼多的理由來,列得出一二三四!!

為什麼程序員對待社會問題的觀點大都比較激進?

題目本身就架設在主觀假設的背景之上,程序員對待社會問題的觀點大都比較激進 是哪裡得出來的?

班級里大家都在討論「為什麼小明不會游泳?」
有人說因為小明學習好,沒時間學游泳。
有人說因為小明家在沙漠,幾乎沒水。
有人說小明皮膚太白。
有人說小明家裡排行老四。

第二天,大家都看見小明去游泳了,又在討論「為什麼小明會游泳?」
有人說小明學習好,游泳一學就會。
有人說小明家住沙漠更增加了對水的渴望。
有人說小明皮膚太白。
有人說因為小明排行老四。

關於本題,我更關心「為什麼大家覺得小明不會游泳?」也就是 為什麼大家覺得程序員對待社會問題的觀點大都比較激進。


程序員習慣了程序的思路,即:
1. 在演算法正確的情況下,正確的輸入一定有正確的輸出。
2. 任何複雜的系統都可以分解成簡單可控的部分單獨處理。

所以,程序員普遍認為,社會這個大系統做的這麼糙,一定是完成和維護這個大系統的程序員傻逼的原因。


我認爲更準確的說法是程序員對社會問題的觀點大都比較 liberal,雖然很多情況下這跟激進基本是一個意思。但激進一詞容易讓人想到革命。大部分程序員是沒有革命理想的。

這件事情這跟電腦的本質有關。

這兩年《全球目錄》(Whole Earth Catalog)的故事大家已經逐漸熟悉了(不熟悉請直接跳到文末)。一九七零年代美國還有本叫《Computer Lib / Dream Machines》的小冊子,翻譯過來就是《電腦解放運動 / 夢幻機器》。冊子封面是一隻舉起來的拳頭: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美國的個人電腦產業跟嬉皮文化、反文化運動密不可分。在早年的電腦先鋒眼裏,個人電腦就意味著賦權於民,意味著「普通人也可以擁有最強大的、帶有無數可能性的工具——電腦」。一九九零年代開始的網際網路革命更是如此。這樣的歷史令程序員社羣形成了藐視權威,反對權力集中,主張平等,DIY,「說大人則藐之」,追求心靈自由的傳統。

---

.買購迎歡元十三幣民人惠盛統系卓安斯艾歐愛持支面全售發書一邦托烏字數的係關之業產腦電人個與動運化文反國米代年零六九一暨史歷錄目球全於關有社敝間時告廣

位元組社 | 數字烏托邦


最優秀的程序員,比如 Linus ,是「世界的構建者」。
最優秀的開發團隊,比如 37 signals ,是「超級扁平」的結構。
最優秀的產品,比如 napster ,往往是利用技術「顛覆傳統」。
最優秀的運營,比如 google ,是「數據說話」。不需要太多先例和權威,詳細到每一個用戶喜歡 A 按鈕還是 B 按鈕,都可以直接收集數據來決策。

所以,最優秀的程序員接觸的文化,是用

  • 最簡單高效的組織,
  • 追溯到最根本的目的
  • 考慮如何重構整個解決方案,
  • 並且,用更直接的方式評價效果。

而他們不斷否定經驗,並且不斷用數據驗證的方式和習慣,是很多社會學科所缺乏的(像法律等更強調遵循先例)。

簡而言之,可以 37 signals 的一本書的名字來概括: rework 。

和 revolution 不同, rework 不僅僅意味著顛覆舊秩序。更重要的, rework 意味著程序員總是用一套可運行的解決方案代替另一套,而非簡單的反對和打倒。


程序員通常是如何對待一個bug的?
最大的困難在於找到bug的原因,術語叫定位。這對每個程序員來說都是噩夢,無數個通宵,掉頭髮,焦慮,挫折,痛苦,煎熬,絕望,悲觀,煙頭,外賣,電話,報告定位進展……
所以在這種絕望的狀態下,你會無數次的想:「如何可以不用知道問題發生的原因,就能把這個問題解決掉?」,而所有你能想到的簡單粗暴的方式都已經被考慮過了,諸如重寫代碼,插入特殊處理流程,定時重啟等等等等,問題是通常這些方式都會被否決掉。
所以你永遠不能理解當程序員成功找到一個bug原因的時候有多興奮,多大的快感,簡直就跟性高潮一樣。
什麼?解決bug?都定位了解決還不是小case?反正在我的經歷中還沒有出現過定位了但解決不了的問題。實在不行,作為已知缺陷,或者修改規格,辦法有的是。
所以程序員的工作經歷導致了程序員的思維方式就是這樣:看到社會上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如果不知道為什麼,那麼簡單粗暴的方法是不是可以解決問題?
如果知道為什麼,那麼怎麼解決還不是一目了然么?不要跟我扯這麼多沒用的,都知道為什麼了為啥不解決?


我覺得這類人肯定不是程序員的全部,也不算程序員中優秀的一部分。

個人遇到的很多程序員都急於給問題選擇一種模型,然後按照訓練的解題思路把問題解決掉。但往往一開始模型就選錯了,或者過於理想化,或者根本不對。更壞的是,他們往往不肯跳出自己設置的模型去和你討論問題,讓其意識到模型選擇錯誤非常困難。


這是你的錯覺。我認為大部分答案都只解釋了次要因素

程序員/IT從業人員在網路社區(以知乎為例)中比例遠高於在全人群中的比例

激進者的比例不會異常高於普通人群

所以在知乎等發表觀點的地方,容易看到IT從業激進者的言論,導致如題的錯覺。實際上是採樣方法錯誤


因為他們大多是未婚男青年撒


1,他們英語日語好,提供了他們和世界交流的可能性。
2,他們技術好能翻牆,提供了他們在三觀觀塑造期獲取多種觀點和更客觀信息的可能性。
3,他們接受過理工科的訓練,提供了他們更條理清晰、有邏輯地深入思考這個世界的可能性。
4,他們之間天然地有一種自由、共享的文化,而這種文化會影響他們的三觀,也會影響他們對社會問題的看法,而這些看法會被人認為是激進的。
5,基於第3點,他們會在道理和事實面前認慫,而不是像某些人一樣昧著良心死皮賴臉扭曲事實。
6,基於第2點,他們會有更加精準的判斷和更加寬容的心態,而不會覺得別人激進。


跟程序員這一職業沒關係。
只有足夠激進的人才有足夠的動力組織觀點,碼字,然後回復。
程序員只是打字比較快而且不厭打字而已。


因為知道得太多
一般人不知道360怎麼上用戶的
一般人不知道功夫網怎麼上網民的
一般人不知道歷史的老公怎麼上歷史的
一般人不知道政府是怎麼監視普通群眾的

——愛德華·斯諾登


做為程序,我認為這題本身就是對程序員不了解!你只看到了網上愛抱怨的程序員。事實上大部分程序員和普通人都一樣。只不過程序員上網很方便,你看到多一些。。


根本上是他們經常接觸互聯網,知道更多除了新聞聯播之外的消息,見識的東西不同,對待問題的態度就不一樣


很多程序員其實對政治問題漠不關心。
如果你硬拉著一個對政治問題漠不關心的人談看法,他只能勉為其難的胡扯一番了。
這個也許就是造成題主這種錯覺的原因。


1,不愁生活問題的人,才會考慮社會問題(除了個例)。一般牛的程序猿,生活完全不是問題。
2,程序員總用電腦,上網(網癮?哈)。接觸信息機會多,再加上善用搜索引擎。看得多了,想的也就多了,人也就激進一些。
3,受到圈子的影響。雖然程序員分布各地,但是只要有互聯網,他們就在一個圈子裡。觀念會相互影響並傳播。

不過有時候,無知才是快樂啊。


我是某高校計算機系的學生,身邊很多都是准程序員了,更有的同學從小學就開始寫程序。在這樣一個群體裡面,我認為激進的同學至多有20%。所以這個問題是否成立還是值得商榷的。班會、主題團日、平時聊天大家都會討論社會問題。激進與不激進兩派明顯的不同是「激進的人往往就現象發表感慨,不激進的人往往會深層分析原因,找到現象背後的無奈並能提出改進的措施」。所以我不同意之前答案將激進的原因歸結到理性思維。之所以將理性思維拿出來分析,是因為我看到很多回答將激進歸結到了某些優點上,給程序員戴了很多高帽子,也讓激進變得值得嚮往,我認為這並不恰當。


因為碼農這麼勤奮,努力,老實,卻不會約炮,沒有美女,沒有房子,沒有未來。


因為你見的人不夠多。這種先貼個標籤然後招呼大家一起貼的遊戲有意思么?


因為他們只接觸代碼,不接觸社會


你是怎麼得知程序員對待社會問題都比較激進這個結論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關於15歲少女懷孕流產事件?
一个不被世界温柔对待的人该如何乐观的起来?
為什麼現在男女比例不是 1:1 ?
我承認自己慫了,但是這種情況下是否可以動手,人的瞬間反應有多快?
如何看待臨沂官博解釋「楊永信」?

TAG:政治 | 程序員 | 社會 | 理性 | 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