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Facebook 能擊敗日本所有本土社交網站?
在傳統消費品業,日本是以本土品牌把持市場聞名的。Facebook 初進入日本時,也遭遇到了這樣的挑戰。
見——
2011 年 1 月問題:為什麼 Facebook 在日本只有不到 200 萬用戶?
2011 年 10 月問題:為什麼 Twitter 在日本很流行,而 Facebook 在日本受冷落?但根據 Alexa/Akimoto 的統計,Facebook 已經躋身日本訪問量第八的網站,將其他本土社交巨頭(Mixi、DeNA、Gree)都遠遠甩在了後面。【見:日本人經常上什麼網站?】
發生這個變化的原因是什麼?Facebook 是怎麼突破日本本土社交市場的?有哪些重要因素和關鍵事件?
謝邀。
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廣的問題。
先讓我簡化一下問題。DeNA和GREE,Ameba已經是社交遊戲的Portal,Twitter的社交功能不強(我更會把Twitter視為PR工具加蒐集情報的來源),所以重點就擺在Facebook和Mixi的比較上。
在2010年初的時候,和GREE創業團隊成員之一的學弟一起吃飯時聊過Facebook進入日本的事情。他當時的想法是Facebook很難在日本成功,原因第一是實名制,第二是使用者界面的規劃/用色都不符合日本用戶的習慣。這也是當時我身邊大多數同行業的朋友們的想法。可是一年之後,Facebook在日本就開始了急速的成長,進入2012年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認為Facebook超過Mixi已經是遲早的事了。
為什麽Facebook有這麽讓人(而且是專業人士)跌破眼鏡的表現?讓我們先看看一些數字。
下面的資料是來自這個網站:
http://media.looops.net/sekine/2012/12/27/neilsen-netview-201211/
取自日本Neilsen Netview發表的2012年11月的資料。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數字都只是PC的資料,不包含Smart Phone以及Feature Phone的Mobile上的數字。在日本,Mobile的數字要比PC高得多(按照Mixi公佈的數字,PC的Access只有Mobile的13.7%)。但在這裡我想強調的是趨勢及用戶的構成,PC和Mobile的事我們先放一邊。
訪問人數的推移。Facebook遙遙領先。不過Facebook在PC上的用戶比例本來就比Mixi高。
可是我們可以看到,在網站上的總停留時間Facebook也超過了Mixi。而且Mixi不斷下降(表示活躍的用戶越來越少)。
這是男女比例。Facebook男性居多,Mixi則是各個網站中女性比例最高的。
職業分佈。Facebook的上班族多於Mixi,而Mixi的主婦比例是最高的。這解釋了上面男女分佈比例的原因。
下面的資料來自這個網站
Redirect-ask.com/client/report/report-monthly-net-20120717.html
是一個在2012年7月進行的網路調查。
這是有在使用SNS的男性,根據各年齡層使用服務的分佈圖。在30歲之前,Mixi還可以和Facebook拼一拼,35歲之後則是Facebook完勝。
下面是女性的年齡分佈。果然Mixi在女生中間的使用者多了很多,但年齡越高,Facebook領先的幅度越大的趨勢還是沒變。
還有一些零碎的東西,就不花時間全部貼出來了……直接說結論吧。
Facebook在日本,是一個以上班族(男性比例本來就高)為主,在成年人中普及,集中在都會區的社交網站。
這和我的體驗相符合。我的Facebook朋友超過300人,(因為我年紀的關係)朋友大多是上班族,其中越是居住在都會區的朋友活躍度越高,畢業後回鄉下的朋友大多很晚才進Facebook,而且朋友不多,活躍度也低。在上班族之間,甚至跳過Email直接用Facebook Message聯絡的情況也越來越多(當然,這和我周圍的朋友大多在IT業界工作也有很大的原因)。
那,為什麽Facebook可以獲得這樣的成功呢?
第一波,應該是在日本的外國人,在國外住過的日本人,和外國人有工作關係的日本人開始的。我自己在2009年因為台灣的朋友介紹加入Facebook,立刻覺得對我這種每個月到處飛,朋友分散在各國的人來說,這個可以輕易的聯繫朋友關係的平台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寶物。不但自己馬上成為重度用戶,也不停的推薦身邊的朋友加入。最早的100萬用戶,和我一樣的傢伙肯定很多。
第二波,是電影「Social Network」在日本的上映。Social Network在日本是2011年1月上映的,我們看看2011年的數字:
從一月開始飆升,翻了一倍有餘。
這種Off Line的宣傳是對於高年齡層極為有效的推廣方式。Facebook藉著電影攻下了其他社交網站一直拿不下來的成年人市場。
第三波,是新鮮人就職市場。
許多外籍公司的上班族使用Facebook,各種媒體開始報導Facebook,也有許多(趕時髦?)的公司開設Facebook專頁之後,突然學生們覺得有一個Facebook帳號有益於給予面試官/人事部一個良好的印象。大約在2011年秋季開始,許多開始就職活動的學生們紛紛加入Facebook,而讓Facebook的用戶開始往年輕人拓展。
到此,Facebook在全年齡層的優勢已定。
最後的臨門一腳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
2011年後半開始,日本各大運營商都全力推廣智慧型手機。在Feature Phone上無所發揮的Facebook,和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有著極佳的配合度(照片分享,Check-in等)。在Mobile才是王道的日本市場,這無疑是給Facebook的普及準備好了一個上等的環境。相對起來,Mixi的功能幾乎沒有考慮Mobile上的應用(大家只是透過手機在Mixi上的網頁交流而已),開始想學時間也遲了。
而當初大家對於Facebook的疑惑,結果完全不是問題。
實名制: Facebook走的本來就不是日本傳統社交網站的路線,不重視「興趣相投,但彼此不認識」這種同好會關係的發展。Facebook在日本一開始就從上班族的社交圈展開,附著在工作關係之上,實名不但理所當然,更利於這種網路發展。
使用者界面:呃,應該說是日本用戶事實上沒那麼挑剔嗎……。反正大家習慣了就都不成問題。
---------------------------------------------------------------------
看了大家的回答和評論,有一些想補充的地方。
第一,不建議大家用「因為日本喜歡美國,所以美國的事物容易在日本成功」的觀點來看事情。
當然,由於美國文化是當世的強勢文化,深深的滲透到各國之中,大家對於美國的事物接受度比較高,但這絕對不會是一個產品成功的決定因素。用這種觀點看事情,很容易忽略了真正有價值、值得參考借鏡的重點,是很可惜的事。
更何況,有一堆美國產品在日本失敗的例子,比如說我寫過的答案
為什麼 Xbox 360 在日本不像 PlayStation 在美國那樣獲得成功?
其實,Facebook的實名制,對於進入日本市場真的是很大的一個門檻。我甚至到現在還懷疑Facebook在日本是不是真的成功:比較我的台灣朋友,日本朋友的活躍度相對低,分享內容的範圍也不如台灣朋友們來的廣。這是日本社會習慣的問題。只能說,Facebook抓住(或是說,創造)了上班族/成年人社交分享的需求,進而普及、引出大家對於分享互動的樂趣。這是之前Mixi一直沒能做好的事。
講Facebook普及的過程裡,我覺得其實最重要的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前面的三波只是鋪路,讓大家接觸到Facebook,粘住大家繼續使用的,是搭配智慧型手機的種種服務。東京留學生表示日本人玩fb好多都是什麼都不發光點贊的。平時的交流全靠line,興趣愛好則靠推特。好多人有fb但就一張照片,然後沒了。
國際交流社團的日本人還會用fb發照片,跟國際交流沒啥關係的日本人,基本就不用fb……
所以說fb打入了,但明顯根本就不成功啊
談不上遠遠甩在身後吧!
12年9月份Facebook在日本的活躍用戶數才超過Mixi~而且註冊用戶數好像還是沒有mixi多
要知道mixi對註冊要求很苛刻必須要有人邀請、還得有日本手機號才能激活,其移動流量佔mixi總流量的80%...
而facebook註冊幾乎無門檻,很多在日的非日籍人士都在使用facebook ,這樣可以兼顧國內和當地的圈子...
毫無疑問是網路效應,網路效應是「馬太效應」的上級原因之一
但是,也有另一個方面的問題:日本人完全不知道怎麼用語言和文化壁壘阻止美國互聯網公司佔領市場,他們甚至連新聞門戶都被雅虎日本佔領了。語言和文化壁壘是本土互聯網企業最重要的優勢,西語國家由於語言文化過於接近英語完全被美國公司淪陷還好理解,日本人不警惕這點導致全線陷落是自己沒有戰略眼光
不過話說回來,日本政府明面上設置互聯網壁壘的話分分鐘被美國商務部約談,等於自取其辱。日本人唯一能做的是全體國民自發不用美國互聯網公司的服務,這個美國人不能硬來為什麼不能,知道後你就懂了。
稍微比較一下對手網站:
DeNA GREE 遊戲為主-很多遊戲不添加朋友沒法玩-最終TL上滿屏都是遊戲推送消息
Mixi 興趣導致朋友圈子小-別人進來不方便還插不來嘴-那就轉投fb去好了
日本啊:網路較弱,沒有G~FW的保護
推薦閱讀:
※鯨魚和普通的魚比有什麼食用區別?
※想了解日本、韓國的歷史、民風、文化,有沒有什麼好書可以推薦?
※如何解釋日本「幽靈船」事件?
※日本豆腐為什麼稱之為日本豆腐?
※日本秋刀魚漁獲量創新低,其它魚種的捕獲量情況致市場如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