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窮富翁大作戰》節目?

http://www.ebusinessreview.cn/articledetail-203921.html

貧民窟來了大富翁,知識不能改變命運


問題的關鍵在於香港本身的市場太小,且中下階層的市民難以自由出入。

香港一共就1000多平方公里,600多萬人,隔離性又高(三面環海,與大陸通行不自由),加之多年來的充分發展,致使市場的每一個層面都處於飽和狀態,競爭壓力極大,在這種競爭壓力下,根本不是靠努力就能上升的,人口基數小令所謂的「細分市場」、「長尾市場」、「小眾市場」以及互聯網創業等新興行業難以賺到錢,導致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上升很困難,但離開香港成本又太高,其實香港除了富裕階層外每一個階層上升都很困難,只有處於社會上層的富裕階層有足夠的資本離開香港,進入香港之外的更大的市場——香港本地市場對於他們財富的貢獻已經趨於穩定,他們越來越富,基本是來源於香港以外的大陸及全球市場,這部分熱錢又大多被用於炒樓,令中下階層生存壓力更大。在香港這個半封閉的彈丸之地,這種惡性循環體現得尤其明顯,當然,政府政策失當也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如果是在美國、日本、印度,或是中國大陸這種大市場,這種事就不會發生,人們可以選擇從事人較少的細分行業來減輕競爭壓力,或是選擇離開到生存壓力更小的地方去生活,上升空間是很廣闊的。

實際上中國要提高中下階層的民生,整治腐敗甚至不是最關鍵的,只要放鬆對於人口流動的控制,比如取消戶籍制度,減少各級公路的收費,中下階層的民生就會上一個檔次,中國的待開發地區有著廣闊的市場,能使更多人賺到錢,但現狀是大多數人被束縛在土地上,在人口稠密地區,出現階層分化嚴重與階級隔離的現象是一定的,但即便如此,北上廣也比香港幸運一點,第一是因為地方大,又有擴張空間,以及人口眾多,第二是因為出入相對還比較容易,所以問題還沒有尖銳到香港那種程度。

實際上新加坡的問題也和香港一樣,所以2007年的時候李光耀曾試圖重新加入馬來西亞聯邦,但被馬來西亞拒絕了——試想以新加坡之富裕,竟然想主動併入馬來西亞這樣一個「窮國」,在外人看來完全是失智行為,但李光耀顯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好在新加坡的政府政策比香港要正確得多,沒有像香港政府一樣一路給金融和房地產開綠燈,才沒有出現像香港那樣嚴重的階層分化。


我昨天才知道這個節目,一口氣看了完十集,有的已經是2010年拍聶的,不知道黃傑龍的免費用餐後來怎麼樣,不知道住在那裡的老人家是不是還在那裡,不知道Erwin的電腦銀行還有沒有繼續運作。這個節目並不是說自由市場不行,鼓吹政府干預,我覺得是自由市場對這些貧困的人不關注,做生意是追逐利潤的,政府不應該一味讓自由市場主導,應該出來為這些貧窮的人做些事情,這是責無旁貸的。另外香港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老齡化,日本也是有很多七八十歲還要上班賺錢的老人。政府的機制如果不改變,那麼情況仍然會惡性循環,企業應該要承擔起社會責任,而普通人應該盡能力關愛身邊的人,精神上的關愛往往比物質重要。對我而言在看節目前我很少留意身邊的人每天開不開心,全副精力放在工作上。看完節目最大的改變是首先要關愛身邊的人,努力工作讓自己變得更強,希望將來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記得Erwin在採訪中提到他沒想過能改變整個社會的運作,但只要有一個小朋友能因此改變命運,這種影響就是無窮大的。
最後,這個節目不是要看某位有錢人做秀,議論些無聊八卦的事情。而是每個富人面對貧窮他們的思維模式,他們事後做的事情。記得李銘鍇那集,他凌晨三點去找工作,因為身上只有15元,他說沒錢沒安全感,一定要先找份工作,必須要有收入。他三番五次死纏燦打讓老闆請了他,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目的性非常強的人。另一個是田北辰,人家想到明天早上六點十五分上班不能遲到,要事先提前了解交通問題(這個我有點像他,我也是會提前熟悉周邊交通)。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國誠,沒錢在公園流浪還被食環署請人淋濕整個公園,更惡毒的撒上臭粉,讓流浪者無地容身。真的至於這樣做嗎?對待窮人能做到這麼絕嗎?
香港兩極分化嚴重,富人更加富,窮人越來越窮,怨聲載道,不是只是香港是這樣,中國也正在發生~~


只能說知識短期內不能改變命運,但從長遠來看,也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我把《窮富翁大作戰》三季都看完了,看到的是,窮人的心酸和無奈,即使富人生活在那樣的圈子,也要很久很久才能改變命運,在香港那個自由市場里,窮人真的很難翻身,有知識都難,還好在大陸,我們還有機會。


大學剛畢業那會兒,住在朋友家,我們晚上去跑步減肥。效果很好,一個月後,路邊的小吃街都被我們嘗遍了。於是我們決定放棄跑步這項運動,直接買東西回家看劇。當時《變形計》還特別火,我們幾乎每集追著看,看到那些蠻橫的小孩一點點的變好,甚至有點小感動。


同學卻說:「就是一個捧紅了有錢人家小孩,折磨了貧苦小孩的節目。」後來看八卦貼,覺得同學說得不無道理,比如某個小孩在農村抓蛇玩,旁邊「究竟是怎麼樣的頑劣才能讓他抓蛇來嚇唬同學。」額,拜託,在農村長大的小孩還會怕蛇?八卦貼里說其實城市小孩根本不敢抓蛇,而讓一個農村的小孩抓住蛇了轉到他手裡演了他所謂叛逆的一幕。

工作之後,因為工作性質需要翻牆工作,中午休息的時候會看一些香港的節目,感謝youtube精準的推送,讓我有機會看到《窮富翁大作戰》,這個綜藝節目遠比《變形計》更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窮富翁大作戰》是香港電台(RTHK)的一檔真人秀節目。製作組請來上市公司總裁、年輕專業人士、靚麗的模特,體驗約一個星期的貧窮生活。他們不得不嘗試干苦力、睡板房,甚至露宿街頭。


RTHK製作這樣的節目,並不是為了挖苦富人取樂,而是希望以一種全新的形式探討日益嚴峻的貧富差距問題。

做窮人還是做富翁,是天註定還是靠雙手?《窮富翁大作戰》邀請了四位來自富裕家庭,擁有高學歷的香港人,到四個基層家庭生活近一星期,從事低時薪工作賺取生活費。


他們不能用信用卡,不可以用自己的錢,朋友的幫助也不能接受。看看單憑他們來自上層社會的學識智慧、生活態度,能否在這貧富懸殊的香港社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以上是《窮富翁大作戰》的首期旁白。


做富翁還是做窮人是天註定的嗎?我們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前兩季的《窮富翁大作戰》邀請了十位上流社會的有錢人去底層體會窮人的生活。但是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這幾場真人秀,林林總總拼湊起來有一個名字——一個窮逼悲慘的被嫌棄的一生。


階段一:青年迷惑上升路徑成難題1

Brandon

名流周啟邦之子,在英國攻讀法律,畢業之後回香港做大律師,80後,有家有業,有妻有子。

他為了證明其實自己並不是同學口中的「二世祖」、「有錢仔」,同時為兒子做榜樣,而決定參與這個節目,去體驗低學歷低收入的80後如何掙扎向上。


在體驗窮人生活的5天里,Brandon先後去找工作、在奶茶店裡打散工、送信。


不過Brandon找不到工作,因為低學歷的工作都是以清潔、勞動性高的工作為主,時薪又低;於是他只能仰賴節目組幫他找了在一個奶茶店打工的工作。


在奶茶店打工的時候他「感覺像打仗」,雖然幾個小時的重複性勞動讓他熟悉了如何調奶茶,但他明顯覺得自己的思維停滯了,「像齒輪在轉,看不到任何方向,看不到任何前途」。他的偏頭痛開始發作了。

很多人上班掙錢是為了每天的開支,扣除開支之後,已經沒有能力做任何事,根本存不到錢,我覺得很悲哀。

去之前躊躇滿志,成竹在胸的Brandon,走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階段二:中年危機中年失業和跨代貧窮2

Eric

富二代,喜歡打高爾夫,跳探戈,品紅酒,開名車;在真人秀里,他被安排成為失去工作的流浪漢,5天里只有15元解決三餐一宿。


因為08年的金融風暴,很多內地工廠倒閉,很多做管理層的香港人失業,結果要迴流香港。」這些人通常都一無所有。而且會選擇露宿街頭的人,往往所有的資產加起來不會超過10元。


節目開始前,Eric表示:「就算真的處於這種境地,我也會在很短的時間裡想很多辦法,來改變這種不好的境遇。」


Eric確實也非常努力,想盡辦法找工作。

他第一份送外賣的工作才做了5個小時,老闆就用」另外雇了人「為借口把他辭退了。


而這種朝不保夕的生活,是很多露宿者面臨的問題。


白天送外賣,晚上撿紙皮鋪在地上露宿;睡不著就爬起來看看有沒有可以賺錢的機會。


這種生活耗盡了Eric的銳氣,他不得不承認窮人的人生其實是鉛筆人生。


3

Juju

跨國公司亞太區主席的掌上明珠,多次參加選美比賽併兼職模特的她被安排去體驗既要照顧孩子,又要賺錢養家的單親媽媽的生活。


你雖然窮,但是沒關係,你還有下一代,是嗎?讓人很失望的是,從節目里來看,窮人的下一代似乎繼承這種貧窮的機率大得多。


工作之餘,JuJu會教小朋友信誓念書。因為香港住的地方太貴,家裡實在沒有擺桌子的空間了。於是圓臉小男孩信誓在床上做功課。他不愛學習,JuJu花了一個小時,勉強教會了他三個單詞:you,we,they。


另一對主角母親Cisy和女兒Tiffany則和她們的寄宿家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Tiffany從小學習芭蕾、唱歌,每周有老師通過互聯網給她補習英文;但是她們寄宿家庭里的小女孩海萍連上藝術班都要再三權衡。


當節目組問道她們的夢想分別是什麼時,Tiffany說,我喜歡寫作,我要寫書;而海萍卻說,我要做醫生,因為醫生賺錢多。

節目組問海萍,你覺得你們家能支撐你完成這個夢想么?她笑笑說,應該不行吧。


Cisy對於兩個家庭的教育問題是這樣說的:

Tiffany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跟著父母坐飛機到各地遊玩,而海萍卻連地鐵也不會坐。


階段三:老年困局怎樣才能有尊嚴地老去?

按照上面的人生一路平安地走過來,如無意外,你的老年應該是這樣的光景:

  • 年輕的時候因為重體力的勞動擠佔了你的時間,磨滅了你的志向,你並沒有積累起太多的技能和工作經驗;

  • 中年的時候,因為你並不出色的工作能力,使得你分分鐘下崗,不得已走上了東奔西跑的臨時工之路;

  • 因為你工作又累又忙報酬又低,你很難重視子女的教育,供養他們已經讓你捉襟見肘,所以也並沒有太多能力為自己的老年生活考慮。

所以到了年邁的時候,子女雖然愛你,卻不得不忍痛放棄供養你——因為他們會比你年輕時過得還要辛苦而無望,你想愛自己,但是被現實逼得走投無路,你不得不居住板間房,忍受蚊蟲的叮咬,白天你要去街上拾荒。


運氣好點的,年輕一點的可以找到一份清潔工的工作,晚上你要去天橋上擺攤掙錢,遇到城管要沒收你貨物的時候,就算你哭得頭暈眼花跪下求他們體諒你,得到的也只是一句「保護市容,人人有責」。


你以為我在恐嚇你?

有圖有真相。


4

Johnny

出生於音樂世家,被喻為「富三代」的陳光明Johnny,自小出國留學,大學畢業後任職跨國投資銀行,他每次處理的交易已經不是簡單的一棟大廈兩棟大廈的資產,而是涉及收購一個區,兩個區。


在節目里,Johnny與清貧長者一起住在環境惡劣的籠屋,在天光墟(地名)擺攤,街頭拾荒,更要從事厭惡性的清潔工作,反思長者如何能夠有尊嚴地度過餘生。


什麼是厭惡性工作呢?

洗廁所什麼的好噁心好辛苦啊,可以不做么?

最後他說:

經歷過之後,我站著看到,原來街上有這麼多長者正在拾紙皮,我相信,他們不僅僅是希望有尊嚴那麼簡單;而是沒有機會去問有沒有尊嚴,因為他們沒有議價能力。

結 語從今天起,思考生命中的所有可能

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香港的貧富懸殊居亞洲第一。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亦表示,2012年,該地區的貧窮狀況正在惡化,貧困人口上升至126萬,為歷來最高數字。幾十年來,原本橄欖型的社會結構已慢慢發展成M型——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中間的中產者出現「塌陷」。


富人們開著名車來體驗窮人的生活,五天過後,也開著名車絕塵而去。


但是窮人們的生活卻不是真人秀,這種漫長的痛苦也不會有期限,他們唯一能做的,只是熬下去,掙扎向上,或者絕望地老去,死去。

「做窮人註定一世挨窮?做富翁一定位高權重?做窮人亦或做富翁,是靠雙手、聽命運,還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這是《窮富翁大作戰Ⅱ》里的開場白。而節目里所有的富人無一例外,給出的答案都是「一切都是命」。


說一切都是命也太悲觀了點,特別是我們正處在擁有無限可能的年紀。


在香港做窮人不如在內地做窮人?


觀點:香港給予了窮人很多福利和援助

@luo11972:香港最窮的人,可以領取綜援,看免費醫療,住公屋,免費,教育電費等可以減免。大陸最窮的呢。


@夾竹桃天蛾:我見過香港一個送水小哥車禍高位截癱,政府出錢手術,提供住房,提供電動輪椅,花錢改造住房至適合殘疾人居住,包括十多萬的天花板電動懸吊運輸系統,幫他老婆找工作,給他請了個保姆,幫他做試管嬰兒生了小孩。我不知道是不是個例,但我眼見到的就是這樣。廉租房我去過,小而整潔,沒有那麼不堪。

觀點:香港的生活成本高,導致即使有綜援也僅僅只能維持生活,不能簡單地用絕對數相比。

756149725:香港消費是很高,我同村的在那邊教書,一年幾十萬都只夠開銷。房子租好點地段,一月房租都要2萬,最後只能跑江蘇教書,一年也幾十萬,但是一年開銷就省好多。你們也理智看待,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自己不了解不要一聽別人說什麼,就那麼衝動亂噴。香港的社會福利肯定好,相對打部分大陸地區。我們大陸不同地區的城市福利也相差很大,看看西北的窮山溝,會把你眼淚都看出來。


happyyuanc:別光比數字啊,香港吃個路邊攤面都要三十塊,坐車十幾二十塊,大陸在城市吃路邊面十塊八塊,坐車兩塊三塊,不能比絕對數啊。

「每個人能力有限,但團結起來,就擁有很大力量」


經營30多家餐廳、每年營業額達10億港元(約合7.8億元人民幣)的黃傑龍,利用自己在食品行業的經驗,打算建立起一個平台,連接有同情心的餐館老闆和市民,為窮人提供免費的食物。他旗下的天水圍食肆則與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合作,每天捐出100個盒飯。

依據自己在餐飲業的經驗,我認為可以建立一個平台,餐館將食物折價賣給希望伸出援助之手的市民。節目播出後,我收到了100個人的要求,他們可以提前為這些飯菜付錢。香港富有同情心的人不少,他們只是不知道該如何提供幫助。」黃傑龍告訴《南華早報》。

補習天王伍經衡深信上大學可能是改變跨代貧窮的不二法門,但貧困的孩子因為英語水平糟糕而面對巨大的劣勢。為此,他打算在2014年1~2月推出8堂免費課程,幫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升應試技巧,擁有通向大學校門的敲門磚,目前伍經衡已經在尋找場地。《大公報》稱,如果成效顯著,他會繼續這一行動。

拍攝結束後,廖偉芬聚集起一群建築師朋友,到訪貧困者家中,試圖幫助他們將狹小的空間最大化地利用。她計劃一個月舉行一次聚會,邀請6位建築師參加,儘管小隔間的平面空間受到約束,但建築師可以通過光源和裝飾,幫他們更好地安排生活空間。「日本的膠囊旅館並不比鞋盒大太多,依然可以看起來整潔衛生」。

最後一集節目中,14名主要參與者中的7人聚集在一起吃飯,討論自己的體驗和開展進一步扶貧計劃的想法。黃傑龍表示,14個人雖然不能改變世界,但希望他們的經驗可以鼓勵公眾更多地關注窮人,幫助窮人。


生活在這個對未來充滿焦慮的年代裡,所幸的是你還年輕,還有機會思索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如何才能擁有幸福的家庭,給孩子良好的教育,優雅地度過餘生;而不僅僅是為生存而奔波,毫無希望、忙碌、麻木地煎熬著去過每一天。


謝邀。節目介紹什麼的,我就不廢話了。看到有些回答說這個節目是什麼反對自由市場和要求政府干預,也是醉了。香港是個非常右的社會,即使那些左派,也左得很有限,沒人會極端到要否定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如果要加強政府干預,那就應該請政府官員上節目,而不是請富翁了。
這個節目我覺得更多是強調企業社會責任,還有人的同理心吧。實際上,這並非自由市場或自由主義的對立。在成熟的自由社會,企業家都更願意背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節目大概想講的是,在繁華背後,那些為創造繁華付出了很多血汗的勞動者,並沒有分享到繁華的成果。而那些富翁,也應該反思,自己的成功,其實除了因為有聰明才智,有付出之外,還有更多是幸運,是社會的眷顧以及很多勞動者的成全。所以在他們賺到錢之後,應該回饋社會。
而這個節目邀請他們體驗貧困階層的生活,就是要激發每個人都潛藏的同理心。將心比心,當你有錢的時候,你看見別人受苦,也會不自在的。
所以,這個節目更多是希望喚醒企業家,乃至中產階層(中產是香港社會的主要構成)對基層的關注,通過民間力量,各種企業和NGO的聯動幫助窮人,改善基層生活。而並非要政府派糖那麼簡單。


如果說溫飽線之下是社會的最底層,那年輕時候我在負二層呆過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我等於親身參與過這種節目。不同之處只是當時不知道節目什麼時候結束。現在把這樣的節目拿到電視上秀,我很麻木,沒有感覺。電視台愛放就放吧,我是不會收看的,評價也還是聽聽其他人的好。

唯一想說的是,我自身命運的改變,一是靠運氣,二是靠自己的努力。缺一不可。謝邀。


在我看來這節目狠狠的扇了那些整天鼓吹富人思維的媒體人的臉。每個人的行為模式、思考模式都是由他的具體處境決定的,一個窮人只要擁有富人思維就能改變命運?這些返貧的富人很好的證明了「富人思維」是多麼的無力。


為什麼大陸城市的窮人似乎沒有那麼慘

中國這邊寫字樓也有打掃衛生的大媽,但是這些大媽似乎還挺快樂,如果是香港那個勞動強度,大媽早就不幹了,不用說打兩份工。

我們問問大媽,基本這些大媽家裡都有以前分的房子,有的還有拆遷房。

和香港那樣住籠屋是不可能的。

大媽下班一般比寫字樓的人早,不耽誤回家做飯,跳廣場舞。

看車的保安大叔同理。收入不高,但是房子是自己的。

生活費就是吃飯穿衣。他們攢錢攢不了多少。喝點小酒還是夠的。

而且城市戶口有低保,工作太嚴苛,勞動者可以選擇不工作,這樣就有一條底線,勞動強度太大,工資太低,你就找不到人。勞動強度大的就得加工資。這是城市土著。

香港的問題是沒有大陸一個共產然後均分的過程,沒有房子的就一直沒有房子,然後房租跟隨市場漲價,占工資的比例很高。這樣勞動者沒有一個議價的能力。

就是說香港人不能像大陸大媽大叔一樣住在自己的房子裡面吃低保不工作。

而且香港2010年才有最低工資,至今沒有8小時工作制度。對勞方的壓榨必然是到生理極限的。


底層的人最容易受到波動。田北辰找房子,已經是一個很破爛的房子,但是價格依舊很高,而且再漲,房東說是因為高檔房子在漲價,田北辰很奇怪,難道高檔房子漲也會影響籠屋,事實確實如此。連吃一頓叉燒飯,也得在不同地區找價格在二十元以下。為了維持生活,還得做兩份清潔工作,做到半夜兩點,每天睡覺五六個小時。本來是公共服務行業,惠及大眾,但是他們所受到的回報,卻是被邊緣化的。

他說了一句特別震撼的話【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清潔工底層人員生下來就有罪嗎?
衛生清潔工他們做的很專業,也很到位,好到讓大眾覺得大街上的乾淨是理所當然。都說要職業平等,那麼為什麼他們的工資可以那麼低到不合理,不是低的問題,而是完全沒有人性,就相當於是在懲罰他們這群人,請問他們犯了什麼罪?只是因為沒有讀書?


昨晚看了一集,被一句話震撼到:這個社會在極其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環顧四周,大抵如此。


比《變形記》好得多了。


這個節目,似乎有一股邪惡的力量。本來解決問題的就是自由的市場力量,現在香港電視台故意拍這樣一個節目,讓大家不再相信自由市場的力量,加強政府對於經濟的控制力與干預力量!

香港不是香港自己人的香港,是整個東南亞的香港。外來資本必然推動當地的物業價格與勞動力水平價格。 既然是自己的選擇,那就不能抱怨市場。

根本 原因還是因為政府的管制,人類不能自由的遷徙。在香港生活差的人,你可以來國內的二線城市 啊。國內有錢的,願意在香港呆的,讓他們自由的去就成了。 根本原因還是不夠自由化。

香港人如果可以自由的進入大陸,在大陸的任何一個地方生活,大陸這麼大的市場,可以做的生意太多了。何必呆在那裡!這個與自由主義無任何關係 !


至少人家敢拍。國內拍個乞丐露宿者的照片都被刪除了,呵呵。


所有的的成功都是揚長避短的,讓律師去打掃衛生,讓一群細皮嫩肉的富豪去做體力勞動,這跟讓廚子去開坦克有什麼區別?離開了舒適區,想要重新適應本來就不是這麼簡簡單單的


永遠記住這句話「 這個社會是嚴厲地懲罰一些不讀好書的人」。


機遇/命運影響人很大。我認為節目里恐怖的關鍵不是繁重的體力勞動和打發要飯的低工資,而是那種面對艱苦的無望無奈,讓人無更多品質和精神追求地過日子的狀態。儘管很清楚很多事情努力了也達不到期望的那樣 但是不努力更會死。心態放好 尊重不同群體 珍惜和感恩自己一出生就擁有的 努力讓自己的生活狀態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其實這種貧窮體驗,最後只能變成為富貴人而設的公關活動,以最便宜的代價取得知民間疾苦的政治資本。
籠屋?房也好,清茶淡飯也罷,幾餐幾宿,只要有個服刑期在心中倒數,都可以當作新鮮有趣特殊的體驗,什麼叫絕望,就是不知苦日子過到哪裡是個盡頭,黑暗最可怕也在於看不到前面有光。
什麼窮富翁大作戰,其實也像打電動遊戲般虛妄,想打動他們的同情心,請窮人現身說法就夠了,不必煞有介事指望他們就此感同身受。

—— 林夕


這類節目不是給窮人看的,起碼是中產看才有意義,為的是富裕以後為社會多一點回饋。

窮人看了只會更加泄氣,滿滿的負能量啊。


這個節目結束了也不是沒有一點意義,只有真正去體驗窮人階層的生活工作,才對他人的處境有深刻的同情和思考。很多時候生活的困局並不是需要局外人幫多少忙,多份真誠的理解,而不是漠不關心,已經是安慰了。電視台紀錄片的作用就是這樣,讓他們被看見。


所謂自由市場的弊端,不就是資本主義的弊端,不就是共產主義必將勝利的理由之一?


這個節目沒有出來之前,相信大部分人和我的感受一樣,想不到停屍間棺材板的地方居然還有這麼多人居住,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啊!這個社會正在嚴厲懲罰一些不讀書的人。

香港目前這種狀況的原因也是比較複雜的,首先一點,他們是資本主義社會,信奉自由市場經濟,既然如此,市場選擇了誰也無可厚非(如要經商)。但是我想說,他們不自由的地方。香港法律保證言論自由,香港居民較多層面的自由,但是去到立法層面,去到政府的管理階層,大多數有商人背景,難怪經常有人說香港為有錢人服務,富人有優待也無可厚非,可是當法律、社會服務、或其他社會資源被壟斷的時候,法律還在為富人服務,所以香港窮人是不可能打破這個困局的。(香港財富排行榜常被說前20的名字20年沒有改變過,除了名字的位置和順序)

第三季節目中也有一個問題,特顯出香港並非資源缺乏。是富人特別富,窮人特別窮,每天棄置的木材、紙皮,還有許多蔬菜瓜果,以及每天都大量丟棄的食物成品,如果可以好好利用也可以幫助大量有需要的人。

節目多次強調,衣食住行四大必須,居住問題尤其嚴重。居住成本往往佔據這些貧窮家庭收入的較大一部分,特別是租金每每攀升,最低工資的升幅根本跟不上這個進度。收入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則是環境。其實香港也有很多海流,山地,這些都是可以考慮放棄。如果以一個人的居住環境為例,還比不上雞狗豬居住過的環境,那麼這個地方再繁華再青山綠水長流意義何在?除了地少之外,香港的人數也多,節目中只介紹了許多國內的新來港移民,沒有介紹國外的!如果有去過香港的朋友應該會知道,印菲和其他地方的人還少嗎?說白了又是崇洋媚外。為什麼這些外國人沒有被處理?中國人不應該被優先照顧嗎?這是你的國家啊!

除了住,還有食和行兩個問題,近市區的湯房租金貴,但是能夠有時間休整,還是有許多基層優先選擇。交通費出了名的貴,也是影響基層的一大要素,最主要還是住的問題。

為此,綜援、生果金、公屋都是節目中香港政府為貧窮家庭提供的幫助。但是由於租金的問題,貧窮家庭面臨最最最基本的問題,住好點,犧牲食品的質量。還是吃好點,犧牲睡眠呢?一個連便利店飯盒都買不起吃不起的窮人,又哪來的鬥志?本身都吃不飽的人,怎會去想食物的營養?單親家庭又要賺錢養家又要教育小孩,誰又會分身?。。。一個又一個死循環

節目的最後,一群高學歷或者是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富人,集思廣益,為香港的窮人盡一點力。做一件好事不難,難就難在一輩子做好事就是這個道理。最大的感觸,怎樣令這些人活的更有尊嚴?這個問題交給香港特首吧。


90年代我讀大學的時候,我父母給我300元一個月生活費,我以前除了過完年數壓歲錢之外,從沒拿過這麼大的巨款,窮人乍富,經常是一、兩個禮拜就花完了,
剩下的日子怎麼過,父母根本不肯再給我打錢了好不好。
於是買米拿電爐在寢室熬過一個禮拜的粥,抄過五分錢一個的信封,眼睜睜殷切地盼望學校打到飯卡里的補助早點來我好吃上食堂飯。
雖然現在已經不能想像一個禮拜的白粥是怎麼吃下口的,還有抄信封抄得右手腫起拿筆都拿不穩,但在當時,我並不覺得吃苦,反而覺得新鮮,甚至有一種角色扮演的快感,因為知道自己這種生活是暫時的。
所以,我覺得這種真人秀一點意義都沒有。


看了以後覺得香港的社會畸形了。怎麼說呢,本身香港就不大,香港政府還讓土地保持稀缺性,導致了房價的上漲,一般來說房價的上漲會導致一切物價的上漲,因為人要有地方住。但是香港不缺人呀!不斷的有人移民香港,大陸的富豪也好,大陸的淘金者也好,人多就導致房價的上漲,本身土地就稀缺了,人一多就更稀缺了,一個鴿籠大的房間,你不租有的是人租,所以房租和房價基本不會有下降空間,這也導致物價也沒有下降空間。其次,人多就業壓力就大,歐美國家人口少,一份工作如果工資低,強度高的話,一般有兩種解決方法一是高工資及福利待遇,吸引別人。二就是靠自動化,用更少的人干更多的活兒。而在香港基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人多,一份工資低強度高的工作如果你不做的話,有的是人做,而且接受更低的工資,更高的強度。
香港人口如果接著過度的增加基本香港就廢了。


推薦閱讀:

在生活的城市有沒有房產是貧富的重要分界點嗎?會繼續拉大貧富差距嗎?
窮人和富人區別是什麼?
富人家女兒和窮人家女兒各方面差距那麼大,以後的老公也會有差距吧?
如何消除面對優秀友人時的自卑和嫉妒?
為什麼很多人辛勞一生,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

TAG:生活 | 調查類問題 | 命運 | 電視節目 | 貧富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