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膠質瘤,除了手術,還有哪些治療或輔助治療手段?
匿名用戶(作者):
這個問題存在已久,是我提的。
懇請各位不要把問題和答案指向任何特定的人,因為:
1、題目探討的是一個疾病,而不是患者。
2、患者數量龐大,這可能是一個有共性的問題,而一旦指向了特定的人,就對其他人失去了價值,也會造成其他患者的心理不適。拜謝!
蠻久沒有更新了,看到評論區很多知友提問沒有及時回復抱歉……
也是今天突然想到的。
年輕,得了膠質瘤,還不好手術,咋么辦?好不容易做了手術,老是擔心複發,就像懸在頭上的利劍不知道什麼時候掉下?
其實我想說,現有的技術比以前先進很多了,熒光顯微鏡,超聲刀,術中磁共振,伽馬刀等等等等,還有火了不少時間的基因檢測。但是還是無法根治腫瘤,但是不要心塞,起碼我們能控制它了,能盡量避免它過快生長及複發,然後我們獲得了什麼?時間!對病人來說最寶貴的時間!
我們有時間等到人類攻克膠質瘤的消息,有時間獲得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到臨床,實實在在使病人收益。
這不是空話。基因技術已經很前衛了,目前的檢測主要集中在腫瘤基因類型檢測,預知複發速度,了解化療敏感性,從而指導治療。未來的方向肯定是基因重建技術,美國已經有公司著手這方面很久了。有需要的患者不妨做個檢測,提前做好準備。
還有目前新的溶瘤技術,就是通過改造病毒,感染腫瘤,再通過人體免疫系統定向摧毀的過程,很懸吧?已經試驗成功了,這個是我比較期待的,有興趣的同志可以關注一下。
說了這麼多,還是一句話,存有希望,就會有奇蹟。
共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更新。
沒想到獲得那麼多贊,有點驚喜之餘,一種莫名的責任感湧來。
看評論有朋友提出了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這個我們國家有,在北京一家醫院。但是我大致搜羅了一下目前最新文獻,該項技術尚在臨床實驗研究階段,也就是尚未證明明確治療有效或者無效。
這是略超出本人專業範疇,屬於跨界學科。其實它的發明初衷就是類似「靶向治療」原理,即通過癌細胞攝入一種帶有」炸彈「的物質,即硼化合物,通過體外可引爆該物質,釋放精確射線殺傷腫瘤細胞而不傷及無辜,類似於美國的遠程導彈一樣。這是一個很美好的命題,只是實驗中往往出現好人壞人一起殺的問題。
據我所知,還有不少衍生出來技術,類似英國牛X大學之前研究超聲波引導微膠囊進入腫瘤釋放化療藥物的技術,也是停滯在無法突破精確制導這個瓶頸。
所以,這類治療方式基於非常理想化的目標,我相信以後肯定會成為腫瘤治療的關鍵技術,甚至首選。但是目前,我個人不推薦,也不排斥。
PS.有朋友私信各種諮詢病情,恕我不一一回復。知乎是開放討論的平台,我的回答只是一家之言,可能明天就有更專業的人出現,何不直接貼出獲得更多的回答呢?反正可以發匿名。
============================分割線============================
本人神經外科專業。
看到這個題目雙手不聽使喚就點進來,沒辦法,註冊知乎那麼久,能回答的也就這類問題。
============================分割線============================
對於膠質瘤的定義,請自行百度,因為網上有一大堆繞口,專業術語的回答。
簡單來講,這類腫瘤基本定義為惡性腫瘤(為何是基本定義,後面會闡述)。而且,這類腫瘤因其只能生長在神經系統中,所以,雖為惡性,故不同於其他腫瘤,它不存在全身各處播散可能,僅存在顱內其他部位轉移可能。(還是很可怕,是不是?)
那麼,如何治療呢。
1.手術。 它在未手術之前只能叫腦腫瘤,因為「膠質瘤」是病理診斷,必須將部分腫瘤送至顯微鏡下,找到特定的腫瘤細胞後才能確診。所以,凡是存在手術指證的膠質瘤,手術是首選治療。也有沒法手術的,譬如我收治的一個腦幹膠質瘤的小伙,因為腫瘤長在生命中樞,無法手術,這是題外話。
2.放化療。 包括放療+化療。放療主要是放射線照射病灶,殺死殘存腫瘤細胞,這是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打法,因為現代醫學跟它戰鬥了這麼多年,發現之所以複發概率大,是因為腫瘤細胞已經紮根到廣大正常細胞中,而目前科技無法一一揪出來,只能採取這類自殘打法。有效嗎?真的有效,但也真的傷腦子。
化療,就是吃藥了,是不是很多人一聽這個就浮現出一張蒼白的臉以及不停脫落頭髮的場景。所幸,腦袋的化療目前證明切實有效的藥物「替莫唑胺」反應尚溫和,就是嘔吐之類,沒有電影演的那麼誇張。有個小孩,已經吃這個2年,目前已無反應,正常上學中。。。所以,強悍的人還是有的。
3.中醫、針灸、推拿、偏方、巫術,blablabla。
本人接受西式教育,對未經系統研究的東西,不做評論。
好了,看來膠質瘤有那麼多的治療方式,那麼最重要的問題來了,治療效果呢?
很不幸,一旦確診為「膠質瘤」,就意味著它肯定會複發,無非是時間長短而已。主要看腫瘤的類型。從病理上分,可以分為WHO I~IV級。
病理等級越低,複發率越低,生存期越長。如果術後病理為I-II級,如果首次手術效果好,未明顯殘留,甚至有根治不複發可能,這也就是我上文所說的「基本為惡性」,不複發了,就跟惡性也沒什麼關係了。
而IV級(膠質母細胞瘤)等級最高,目前國際上的平均生存率約為11個月。術後的同步放化療只能延長病人生存期,但無法根治。雖然殘酷,但確是事實。
題外話,本人收治的小孩,IV級,目前已生存了2年,術後同步放療,一直在化療,複查未見複發。
所以,存有希望,就會有奇蹟。
祝所有病人,都有好運。疾病應當及時就醫,診斷和治療以醫生處理為準。
不過也有患者及其家屬缺乏信息渠道,或者不完全信任醫生,希望掌握更多信息,所以提供一些信息供簡單參考。
腦膠質瘤有比較明確的臨床路徑。權威的診療流程可見美國NCCN的中樞神經系統癌症臨床指南(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cel),這是國際版指南。在國內也有一個指南,是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會腫瘤學組整理的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膠質瘤診療指南(或共識)。
以上兩家機構在相關領域均有公信力,其指南是事實上的診療規範文件。
文件在網上容易搜到。
對一定級別的膠質瘤首推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之後,推薦放化療同步進行。化療有兩種選擇,首推替莫唑胺。不過替莫唑胺比較貴,沒有條件的也可以考慮用ACNU或其他藥物。
放化療的方式、劑量、替代藥物選擇等在指南中均有很詳細的說明。
腦膠質瘤的標準治療路徑就這些了,這是經過大量研究後,目前找到的對(大多數)患者最好的治療方案。
NCCN指南有提及,Bevacizumab似乎對術後防止複發有幫助,尚在臨床二期實驗,而且可能有比較大的副作用。中華醫學會的指南並未推薦。
實際治療過程中有兩點需額外注意:
第一,替莫唑胺的效果取決於MGMT基因的表達情況。如果有條件,建議患者進行相關的基因檢測,確定是否適合替莫唑胺治療,然後再用藥。如果醫院自己有基因檢測條件則最好,如果沒有的話,醫院通常會阻撓患者提取病理切片樣本去其他檢測機構檢測,這是醫院利益使然。建議患者堅持此要求,因為MGMT基因表達情況確實與該藥物療效有比較明確的關係,無論是從治療費用還是用藥效果考慮,均值得檢測。
第二,除了標準臨床路徑之外,醫院可能會提出其他的治療措施。建議患者詢問醫生採取這些額外治療措施的理由。如非確有原因,這些額外治療只徒增病痛,對患者並無好處。這方面也應注意。
以上只是簡單介紹腦膠質瘤的常規診療模式,供一些缺乏信息來源的患者及家屬簡單參考。
具體診療以醫生處理為準。
旁人應當注意,表達自己的情感,未必就是對患者及家屬的幫助。
特別是在公開場合這樣大張旗鼓、引人注目的表達,是否確是患者及家屬所求?是否對患者診療與康復有益?對患者及家屬的生活是否確有幫助?
如有意願,不妨尋找更有價值、更需要的幫助與支持的方式。
聲明下,本人不是醫學專業的,斗膽來回答一下是因為我老婆剛得了腦部膠質瘤。從確診到就醫,從手術到放化療,我一直陪著,也一直尋醫問葯查找這方面的資料,所以回答的不一定全面,但是切身體會。
下面針對腦部的膠質瘤回答一下。膠質瘤就是一種惡性腫瘤,複發率很高,關於該種腫瘤的病理,如何確診等百度上以及一般三甲醫院的神經外科都可以諮詢到。腦部的膠質瘤共分四期,很不幸,我老婆確診後就是四期,當時真是天塌下來的感覺都有。中國最好的神經外科醫院是北京天壇醫院,裡面的大夫明確表示,三到四期的膠質瘤必須手術,否則存活率基本為零,手術的目的就是延長生命。早期的膠質瘤視其生長的位置和大小來決定是否手術。
治療膠質瘤的輔助手段就是放化療,像我老婆這種情況,手術後必須放化療同時進行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建議題主帶病人到權威的神經外科醫院或者腫瘤醫院治療,因為這種腫瘤的治療手段目前已經很成熟。北京的天壇,301,協和,三博腦科醫院都不錯。
祝病人早日康復。
我這麼說吧,我是學核技術應用的,12年我去北京原子能院實習的時候,聽老師講了BNCT的建造過程,也就是硼中子俘獲治療的縮寫,他們全程建造研發了這個裝置。原理是將硼與特異性藥物結合,使得硼可以在癌變區域聚集,利用硼俘獲中子的能力較強,來使用中子治療癌症。
這個技術多用在淺部膠質瘤和肝癌黑色素癌的治療,效果比較理想,目前在日本,義大利等國家應用較廣,是個比較成熟的技術,聽老師介紹說這個方法治療膠質瘤的效果比較好,真心建議你去了解一下,或許能有幫助。
給我們介紹BNCT的這個老師是這個工程設計的負責人,東西已經建好,他是原子能院的導師吧,姓李,郵箱是yali@ciae.ac.cn
我查了下好像這個裝置就在北京房山區中國原子能院裡面,那個醫院名字叫中國核工業北京401醫院,提這個醫院主要是它擁有這個儀器,醫院的醫術水平真心不清楚,建議查查資料找個好一點的醫院,然後把BNCT當做一種治療方法,聽聽醫生的說法。目前有開發病毒療法的。具體可以上公司網站http://www.tocagen.com,或者看相關文獻
這種療法的原理是用一種逆轉錄病毒感染癌細胞,這種逆轉錄病毒攜帶一種酶的基因,可以將一種無毒或低毒的藥物轉化成有細胞毒性的藥物,從而殺死癌細胞。此外泄漏出來的少量毒素可以殺死少數未感染的細胞,從而提高癌細胞的清除率。隨著癌細胞的清除,免疫系統也會逐漸被激活,幫助清除剩下的癌細胞。
治療的過程是將病毒注射進腫瘤,然後病人每隔一個月服用藥物,這樣服用個幾次,癌細胞就基本沒有了。這種療法在小鼠的動物實驗中有了很好的結果,能完全治好不複發。在少量的臨床試驗中也取得很好的療效。
該實驗獨特之處在於使用的病毒是逆轉錄病毒。逆轉錄病毒有很多優點使之特別適於腦癌。逆轉錄病毒只能感染分裂期的細胞(艾滋病所屬的慢病毒除外),正常的腦細胞不分裂,而分裂是癌細胞最根本的特徵,這樣就保證了很強的選擇性;逆轉錄病毒是把自己整合進癌細胞的基因組,這樣被感染的細胞無論分裂多少代都攜帶病毒基因,可以獲得十分穩定的表達;而且逆轉錄病毒是很難清除的(想想艾滋病到現在都治不好),這樣腫瘤就算複發了也會被感染。通過持續的服藥,就能清除掉複發的腫瘤。
這就是該實驗用到的病毒,鼠白血病病毒(MLV,屬於Gammaretrovirus),內部被植入了某種酶的基因,即所謂的「自殺基因」
對於膠質瘤的非手術治療,在全球範圍來看,有兩種治療是最有價值的治療。一種是重離子和質子治療,一種是硼中子俘獲BNCT治療。首先膠質瘤的治療首選是手術治療,但是由於腫瘤生長的部位通常是很難完全依靠手術可以將癌細胞全部切除乾淨。手術後的複發幾乎是必然的,而且通常複發的速度極其快,我們看到的患者平均在4個月就會完全複發至手術前的水平。因此非常有必要有其他的治療手段來解決膠質瘤的局部控制的問題。
首先我們說重離子質子治療,我不在這裡說原理了,深入閱讀請參見中華重離子質子腫瘤治療網質子治療腫瘤_重離子治療腫瘤.我們簡單理解就是重離子和質子相比較傳統的X線和伽瑪刀放療,在醫學影像技術的指引下,可以把能量集中在腫瘤體上,而對照射路線上腫瘤的後端和側面形成有效的保護,從而實現保障腫瘤旁邊重要腦組織安全的前提下,達到腫瘤體上的高劑量照射,從而有效殺死腫瘤細胞。重離子和質子的治療原理都是一樣的,他們的物理學效應是接近的,他們的治療還是需要劃定一個靶區的,這個靶區是由放療醫生來劃定的。如果患者的膠質瘤發現時不是很大,可以直接採用重離子或質子進行治療,如果患者的腫瘤比較大,往往需要實施先行的手術治療,特別是兒童。在先行手術的情況下,放療醫生就需要和神經外科醫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建議手術切除的範圍。如果手術的切除所造成的殘留是各個方向,非常分散的,就對後續的重離子或質子治療的靶區規劃帶來了困難,甚至不能做出有價值的治療。通過重離子或質子治療後,膠質瘤的局部控制率可以大大的提高,並有治癒的可能,有關數據請參閱前面提到的中華重離子質子腫瘤治療網站鏈接。
但是第一個問題出來了,如何能夠使含硼的藥劑只進入癌細胞,而健康細胞沒有呢?如果做不到這個BNCT就沒有了意義。通過無數的實驗室幾十年的努力,人們終於可以製造出能夠做到癌細胞吸收率遠高於正常細胞的藥劑,這使BNCT可以在臨床上為患者服務了。但是在臨床實際應用上還是需要對每一個患者做藥物實驗的,如果患者的癌細胞內藥物聚集達不到正常細胞的三倍,通常是不給做這種治療的,有些患者癌細胞內藥物的聚集可以達到正常組織的7倍。目前這種藥劑的研究,歐洲走在世界的最前列,這方面的研究還在繼續。
第二個問題是中子源,我們需要的低能中子從哪裡來呢?以往我們的中子源都來自物理學研究基地的原子反應堆,BNCT臨床研究以來無一例外都是利用了原子反應堆的熱中子源來提供照射。但是,要把這項技術正真引入到醫院,這樣的中子源是不安全的。現在已經有公司在開發利用加速器加速質子來打靶,撞出中子。這種方法第一是安全,關電就不會再有輻射,放在醫院就是安全的。第二是中子的流強可以控制,這樣就可以實現治療中的二元控制,藥物濃度和中子流強。這樣的設施理論上並不複雜。
第三個問題是劑量評估,目前來說,最大的挑戰來自於這個領域,由於理論上BNCT的安全性導致這部分受關注度最低。但是只要是放射治療,都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有交待!
在此可以給大家一個好消息,特別是給我們的神經外科醫生這樣一個資訊,有興趣的醫生可以和我聯繫,我們可以資助醫生參與BNCT與外科的聯合治療膠質瘤研究。日本和德國通過BNCT治療膠質瘤都有五年生存率超過30%的成績。有興趣的患者我們可以安排到德國或日本接受BNCT的治療。
BNCT的局限性,首先是熱中子能量低,只能進入到身體淺表層(目前最深為6厘米),超過這一深度的腫瘤就不能治療。這一局限性是不能被改變的,中子能量提高了就對身體產生損傷了。另外一個局限性是中子源問題,前面提到的能夠放置到醫院的加速器中子源現在還在臨床研究階段,最快要在2016年拿到一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的批准(目前美國和日本都有廠商已經開發出樣機在醫院開展臨床實驗)。目前各國在臨床應用中還是使用的小型低功能原子反應堆來為患者提供中子照射,而各個國家能夠提供治療的時間每年都不多。德國和日本大約都是每年有三到四個月,可以安排給患者提供治療。由於膠質瘤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經常會有很多患者等不到治療的時間,這是非常遺憾的!深度閱讀參閱硼中子俘獲治療
這個病我的了解不深,見過幾個患者,基本都是臨終關懷了。這個病的預後不太好,如果不手術就更差。
首先說手術不僅是治療也是確診的手段,簡單來說既然MRI看見有瘤子了就開顱看一下,割一部分做個檢測看看到底是不是膠質瘤以及分級。有研究表明Resection要比Biopsy的存活好一些(當然是確診為膠質瘤的前提下……)。然後確診後根據情況再考慮是否再次作手術來延長存活。
其次如果由於某些原因無法手術(最常見的原因是年齡太大),那麼剩下的就是放療和化療了。即使手術之後為了防止複發也是一樣要放化療的。放療應該是局部的,不是全腦。化療最好的是Temozolomide,和放療一起開始並持續六個周期。另外MGMT基因也是值得一測,有條件一定要測。
原先的回答只談了人生思考,嚴重跑題,建議患者不要亂投醫,及時手術及時放療化療,時間才是拯救病人的關鍵。
唯一想提醒的就是化療的藥物,北京上海的醫院推薦使用"泰道",價格較高最大的好處是負作用小(不是沒有),三四級膠質瘤可進北京上海醫保,但其他各地還未推廣,有別的化療藥物可以替代負作用較大。很多患者化療沒能堅持做完化療,那種痛苦不是健康人能理解的,家屬實情況而定吧。
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但求問心無愧不留遺憾。
============================
膠質瘤,是命運跟我開的一個最大的玩笑,這個話題讓我忍不住留下知乎的第一個回答。
在父親確診膠質瘤之前,我從來沒有意識到生離死別離我如此之近。在父親被推出天壇醫院的手術室時,被譽為"亞洲第一刀"的主刀大夫略帶滿足地對我說:"手術非常成功!我和我的團隊都非常滿意!"我完全無法抑制內心的波瀾。
活著,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在天壇醫院的病房裡,形形色色的患者和家庭,功名利祿都顯得那麼無足輕重,唯一相同的是對生的渴望。術後父親以驚人的速度恢復,讓病區的病人和家屬們羨慕不已,之後一切貌似都回到了正軌,父親說他還能繼續工作,這個倔強的老頭!
但病情的惡化始料未及,邁進家門的一刻我看到的是遺像和花圈,沒能見到最後一面。生命像一枚高懸的瓦片,我們在落地前拚命的掙扎,包括那一聲清脆的碎裂。
母親現在經常念叨的就是:"你爸沒趕上好日子。。。"我腦海里浮現的卻是麥兜的台詞:"木有魚丸,木有粗面,木有的就是木有。"內心的充實不在於渴望有多強烈,而在於失去時是否從容。父親在手術後特別喜歡看連續劇<心術>,看完了也不和人交流,只是默默地過他原有的生活。我想他已經有了預感,但對於死亡如何看待,我很想知道他的體會。他就這樣匆匆地走了,連母親都沒能看上他最後一眼。生與死也是一種得與失的計較,只是更不留餘地。也許有一天我走到這個關口才能看得開。
天涯論壇「膠質瘤家屬2014」發表的治療帖,通過治療成功使兩次複發三級腦瘤消失,很有參考價值,推薦一看。
這是發病率最高的腦原發腫瘤。
能手術就盡量切。2級以上的膠質瘤術後要放療,再做化療。複發很常見,最後可以嘗試靶向治療。創建於 2016-07-26作者保留權利
膠質瘤,起源於腦部神經膠質細胞,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約佔所有顱內腫瘤的一半。其惡性程度用級別來表示,級別越高,惡性程度也越高。二級及以上膠質瘤手術切除後有可能複發,複發幾率與其生長方式相關。隨著級別的增高,惡性程度也逐漸提高,惡性程度最高的是四級,通常指膠質母細胞瘤,病人平均生存期不到1年,但也有生存期長達數年的患者,其與膠質瘤生長位置、治療時間與治療水平密切相關。對神經膠質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但由於腫瘤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間無明顯邊界,除早期腫瘤小且位於適當部位者外,難以做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張綜合治療,即術後配合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目的是殺死殘餘的癌細胞,延長病人生存期。
膠質瘤臨床確定有效的治療手段:
(1)最大範圍安全切除。
(2)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療。
(3)3D適形放療和調強放療。
(4)Gliadel晶片。
(5)Optune或者ETCT電場。
膠質瘤臨床常用的可能有效的治療手段:
(1)Avastin及同類藥物。
(2)伽馬刀。
其餘試驗中的治療手段:
CART/DC/T-Vec/PD-1 PDL-1等免疫療法。
神經膠質瘤的話,治癒的希望很小,以前有朋友的女兒(4歲)也是這個病,我當時給的建議是:
治病的錢不如用來帶她出去玩一下,認識一下這個美好的世界,總算沒有白來一趟,讓最後的日子美好一些。看了上面的答案,感覺要麼非常專業(比如神外的醫生),要麼非常粗略(比如家屬),我還是來個深入淺出的吧。
膠質瘤,顧名思義,也就是膠質細胞來源的腫瘤。膠質細胞有幾種,所以,出現幾種亞型。或者幾種亞型的混合型。就某一種亞型(或者混合型的某一個型),根據其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異型性、增長速度等等,可以認定其病理級別,即WHO I~IV。但是,但是,這個病最奇葩的是,往往預後和病理級別並不具備緊密的聯繫(我後文解釋)。
這種病的來源,首先是不清楚的,和大多數的腫瘤是一樣不清楚的。基本上可以確定是基因突變類的疾病。第二,由於生長在腦部,所以,患者又很少注意,人類也很少去觀察它(誰沒事兒做核磁啊)。所以,這個就不說了。
這種的診斷上,首先看臨床,臨床特徵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癲癇類癥狀;一類是神經官能狀況,比如頭痛、頭暈、復視等等。第二看影像,CT和核磁,已經可以基本上做一個判斷了,腫瘤大小、形態、生長位置等等。第三,就是病理。
治療方法,還是三板斧:手術、放化療。手術的作用有三:1,儘可能的切除腫瘤,最大化的保持功能(這個是神外醫生的難點,直說,就是「切多了,功能喪失,無法恢復;切少了,容易複發,或者複發很快);2,減輕顱內壓增高的癥狀,為後續治療贏得時間;3,獲得病理。對於手術的結果來說,可以分為全切、次全切、或者活檢。不糾結細節的說,經驗而談,如果不能切除70%的腫瘤,就等同於活檢,也就是只能達到了第三個目的。放療對於膠質細胞腫瘤來說,還是合適的,因為它不全身轉移。而化療來說,則需要特效藥了。這個我就不多說後遺症之類的了。超出本文範圍。
手術、放化療,可以看出來,都是」宏觀上「的方法;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等,是」微觀上「的方法。具體這我不知道,就評論有效性啦。
說說治療策略:治療策略之前,要先看清楚各人狀況。這個病,最shit的地方,就是預後的千差萬別。有的四級也能長期生存,有個二級生存期也很短。治療策略,應該看生長位置、腫瘤大小還有年齡(顯然此時我們一般還不知道病理)。但神外的醫生從影像應該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來。治療策略的選擇上,個人意見,首選一刀制敵。我並不是說第一招要狠,而是要根據腫瘤的特徵(大小、位置等),選擇最有效的第一步的方法。如果錯了,後面第二步的局限性非常大。第二,治療上,這個病其實醫生的認定方面也有不同的差異(也就是對腫瘤的生長速度的判斷上有差異。這不是醫生不好,實在是人類對大腦了解有限,而且也不能經常打開來看看),可以進入一個觀察期。所以,第一步治療要審慎。觀察要全面。
最後說說一些精華吧,經驗的東西:1. 膠質細胞來源腫瘤,預後千差萬別,主要說,和四個因素有關係:年齡、生長位置、腫瘤大小和手術切除程度。而放化療來說,對總體生存期,我個人不做太多討論。
2. 年齡關係甚大,45歲以下,很少有高級別的;45歲以上,很少有低級別的。
3. 此病生長的位置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位置不好處理(比如腦幹),即使病理級別低,反而麻煩;有些位置好弄(額葉、顳葉),即使病理級別高,但可以切除更多。所以,預後千差外別。
其他的,想不起來了,以後再補充吧。
個人背景:神經外科博士畢業,現為某大附院神外小小住院醫,對膠質瘤有少許理解,本回答所有內容均經過我個人的過濾消化與處理,可能不夠全面準確,歡迎交流。
第一次知乎正式回答,回答內容主要根據NCCN Guidelines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cers 2014 v1,以及其他重要論著及綜述,參考文獻就不一一列出了。
膠質瘤是顱內最為常見原發惡性腫瘤,WHO將膠質瘤分為I到IV級共4個級別,其中III級(間變性星形細胞瘤,AA)與IV級(膠質母細胞瘤,GBM)被叫做惡性膠質瘤。但並不是說I、II級膠質瘤就是「良性」膠質瘤。絕大多數膠質瘤都屬於惡性腫瘤,所謂「惡性膠質瘤」只是說明惡性程度更高。
例如,低危II級膠質瘤患者中位生存期為10.8年,高危II級患者3.9年,III級2~3年,IV級GBM15個月左右。有知友以自己為例說自己術後6年都很好,所以「看到說治不好的我就想罵人了」,因為不知道具體的病理分級、與功能區的關係以及切除範圍,沒法判斷,我只能說個體的成功不能代表整體的勝利。特別是對於GBM患者而言,沒有化療葯替莫唑胺(TMZ)前的5年生存期僅為2%,有了之後也只有不到10%。事實上,GBM在所有膠質瘤中所佔比例超過50%,下面的敘述也主要針對惡性膠質瘤。
對於所有膠質瘤來說,外科手術是所有治療的基礎。外科手術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最大安全範圍切除腫瘤;最小外科損傷;明確診斷。對於極少部分低級別膠質瘤來說,單純手術即可能治癒。手術方式主要包括全切、次全切、活檢。相比活檢,接受積極外科治療患者的預後更好。但真正做到惡性膠質瘤的全切極為困難,這主要是因為膠質瘤侵襲浸潤性極強,沒有明顯分界,同時多累及重要結構或功能區。
外科手術後放射治療自20世紀70年代起便成為惡性膠質瘤標準治療方案的一部分,對於部分低級別膠質瘤也同樣適用。分塊放療是最常用的放療方式,即使用放射線照射原發腫瘤及其周邊。全腦放療則主要用於轉移瘤。
化學治療長期以來一直未成為惡性膠質瘤標準治療方案的一部分,這主要是由於相比單純放療,放療+PCV化療(甲苄肼procarbazine+洛莫司汀CCNU+長春新鹼vincristine)未能延長患者生存期。口服烷化劑替莫唑胺(TMZ)則改變了這一切:Stupp R等人證實GBM放療同步TMZ化療+TMZ序貫治療可顯著改善GBM患者預後。目前,TMZ已廣泛用於原發及複發GBM治療,此外,AA、部分低級別膠質瘤甚至轉移瘤的治療方案中也可能包括TMZ。這裡說廣泛應用其實不太準確,因為我接觸到的大部分患者還沒(shi)機(zai)會(mai)使(bu)用(qi)TMZ,但在部分TMZ已納入醫保的地區,TMZ的使用情況據說要好得多。Wafer膜和貝伐單抗也已被美國FDA批准用於GBM治療,但前者國內基本沒有,後者基本被NEJM今年的2篇文章判了死刑(只是個人觀點),就不細說了。
此外,NCCN還推薦了交變電場治療(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 therapy)用於複發膠質瘤,但2014版中已將其從2B類推薦下調至3類推薦。最後,姑息/對症支持治療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知友提到重離子和質子治療、硼中子俘獲療法、光動力療法、熱療等新療法(似乎推薦者都沒有說明利益相關性),不太了解,所以沒法評價,只能說不屬於標準治療手段。有人發表SCI文章說氣功能抑制腫瘤生長呢(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3, Vol. 31, No. 1),反正我呵呵。說到未來最有前景的膠質瘤新療法,個人覺得非免疫治療莫屬。利益相關,而且免疫治療進入臨床任重道遠,就不贅述了。。
至於知友提到「替莫唑胺的效果取決於MGMT基因的表達情況」,似乎不是很準確,應該說「替莫唑胺的效果與MGMT甲基化相關」。
想到什麼還會繼續補充。。
朋友孩子2歲多查出視神經膠質瘤,去北京動了手術,到現在已經兩年了,目前一切狀況良好。
@采銅 我是上海某三甲醫院的一名醫生,對上海的醫療界也算熟悉。上海的華山醫院也算國內腦外科比較好的醫院了,在那裡治療的話,各個方面應該是可以的。腦部腫瘤不是本人專業,不敢妄語,祝兄台戰勝病魔,早日康復!如有任何可以幫忙的地方,請與我聯繫。
我父親三級惡性膠質瘤,前額葉位置,11年手術放療後至今無複發,15年本市部隊醫院神外誤診說複發,又放療化療,現在複查都去省西京醫院,醫生看過之前報告也說沒有複發,前幾日又去做檢查,無複發,就是偶爾的術後引起的癲癇發作,還在繼續服藥,所以。對癌症要抱有希望,癌症不是對生命判死刑
只是說說今天下午在車上看到 采銅 在他專欄說到他患病的消息,當時一瞬間眼淚汪汪,差點奪眶而出,只能把頭仰起來……心裡糾得特別特別難受。
07年底湖南冰雪災害那年,頭一回上手術台,無影燈打下來——儘管下了局部麻醉,心裡仍然有近乎絕望的恐懼,現在都記得那冰涼的手術台鐵杆子,以及我媽簽字時候那顫抖的手……
還好都過去了,過來了,多了份體驗。
祝福采銅。祝福所有人。
不論怎樣,保持好的心態,心態能夠作用到事態的發展。
加油!!!
祝題主能康復!
推薦閱讀:
※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该如何预防?
※為什麼乳腺癌近年來越發常見?
※治療肺癌的PD-1的藥物中,keytruda與opdivo相比較,誰在使用中價格會相對更便宜?
※魏則西怎麼樣了?
※腸癌的早期癥狀都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