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電影配音版,往往語言表達不如字幕到位?
-
配音,要對口型,要重現表演情緒。
所以,配音一定不如字幕。不可能,也作不到。
最好的例子,狄士尼的動畫,是先配好音,再畫畫面。
任何事後的第二外國語配音,都不能重現最早原始版本的精確。
-
文字的表達到位,是因為更合乎受眾的需求,理由是文字類包括書籍,演播稿在內在看的時候有幻想的空間,更容易想自己所認為的意思,遂跟容易被自己接受。
相對比,配音員以自己的理解進行譯文配音添加了個人的理解部分。所以窄化了這樣的想想空間。
其實和我們中國的成語,外國肯定不會翻譯到位是一樣的。國外的俚語我們再對的翻譯,也表達不了原汁原味兒的內涵
個人體會:除去語言上的差異,配音版與原版的語音語氣語調都有很大不同,原版很自然,配音聽著很不自然。
我覺得這張圖可以解釋部分原因
我不知道題主希望什麼樣的答案。
所以在這裡,就字幕而言,我提供一種,我認為比較有說服力的學術解釋,Juxtaposition(並列關係)來一起探討一下字幕起作用的本質問題。
所以,先來說說字幕的格式,那就是 一個畫面,然後下面一行字。
喲西!
先來看一張圖
是的,這圖挺坑爹的。
但是有沒有覺得儘管是白紙黑字,等等,是白屏幕黑字,但是因為詞語是在表達 藍 ,但是你腦子裡面已經有一個關於藍色,這一顏色的概念?
所以,其實單單文字本身,就已經能在腦子裡面投射一定內容了。
好~我們再來一組圖~(圖片稍微借用一下吼~)
有沒有覺得上面的西瓜只是西瓜,但是有字幕的西瓜就更清甜可口了呢?
這個是在設計,甚至是藝術裡面都非常普遍的現象,其中非常簡單的一個原理,
那就是 Juxtaposition,並列概念。
簡單通俗得來說就是:當文字出現在圖片中的時候,你腦子會自動理解文字內容,然後你的腦子又會把已經理解了的內容,自動結合到你看到的畫面中去了,給予了你看到的畫面一定程度上的心裡附加值,所以當看到有字幕的西瓜圖後,會更有感覺。
而且我選擇了用藍色的邊緣,也算是顏色,文字,以及畫面的並列,利用色彩心理爭強了文字的力量。同時,這幾個並列的因素也一起加深了心理感受。
人腦是很神奇的東西~ 字幕相當於你的腦子自動開了個腦洞,會給畫面腦補了很多文字中所描述的感覺。
另外,我覺得現在字幕組多多少少都在賣萌,多多少少都有在翻譯感覺,而不是直譯,所以其實文字本身的含義結合畫面內容和劇情,觀影的時候感覺會更立體,更到位了。
以上,
只是一種解釋,僅供參考。
順便吐槽一下,外語片都配得像 CCTV6 那樣(我絕對不是在黑cctv),感覺到位才有鬼咧!
早期的配音是配音演員傾注感情和再創作的過程。上譯廠前廠長陳敘一先生在配音《簡愛》前要求配音演員先讀懂《聖經》,所以當時配音佳作迭出。如今的配音水準已不能望其項背,畢竟那是技術活,不是照本宣科就可以完成的,更不用說配音演員需要代入角色所化的精力和時間。現在不過是進棚趕活而已。與其聽那不自然的語調,還不如看字幕更舒服。
能否吹我的口哨寶貝 口哨寶貝。這裡我們走
我覺得瘋狂擁護非原聲配音並且不允許別人吐槽的人,大概聽我這麼唱也能嗨起來吧
我倒覺得這很正常,畢竟文化差異和配音、翻譯的理解表達,就像老外一樣翻譯不出唐詩宋詞的韻味!
外國人的柔情我們永遠不懂啊~
建議看看南方周末 - 中國字幕組的尷尬 這篇文章 寫的很中肯
推薦閱讀:
※電影《尋夢環遊記》中,現實生活中的人是怎麼知道埃克托才是真正的歌神的?
※成年人被兒童誣陷,該怎麼自辯?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華氏911》的導演?
※電影《你的名字》究竟有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