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眼中 Web 3.0 是什麼?

盡可想像,包括概念,標準,實例,方向,贏利點以及未來的需求等等


簡單說下我的看法。
傳統的 Web:以內容為核心,網站負責提供各種內容 (新聞、小說、視頻等等) 吸引用戶,用戶主要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後較被動地接受信息。

「Web 2.0」:之所以加引號,因為畢竟沒有所謂的 「Web 2.0 標準」。在廣泛的共識中,Web 2.0 以用戶為核心,用戶自己共享內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比如發表微博、博客文章、podcast、上傳視頻、圖片到 Youtube、Flickr 等等),Web 服務商提供各類 Web 應用來承載用戶的內容、組織他們之間的交互。相比傳統 Web,Web 2.0 的各種服務更專註於用戶,提供更好的交互體驗,同時各種服務商提供不同的開放 API,使得一些個性化 Web 應用的實現成為可能。

「Web 3.0」:應該說 Web 3.0 這個說法究竟指什麼還沒能得到廣泛的共識,大家對其定義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其中,較多人把語義網 (Semantic Web, http://www.w3.org/2001/sw/) 看作 Web 3.0。這是 WWW 之父 Tim Berners-Lee 提出的,對當前的 Web 內容組織方式可以算是一種顛覆:目前互聯網上的信息絕大多數都是以 HTML 格式承載的,是將各個網站背後資料庫中隱藏著的結構化信息編碼為瀏覽器能夠渲染的 HTML 代碼 (在這過程中瀏覽器並不知道網頁內容的真正含義,只知道如何渲染),最終渲染為人類可讀的信息。這就有一個非常大的局限:真正在互聯網上能夠被共享的信息絕大多數都是半結構化的 HTML 內容,因為這些信息是海量的,要把它們整合利用必須通過自動化的手段,但機器又難以理解 HTML 中實際給人類閱讀的內容。所以現在各種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慧的方法被廣泛應用於互聯網內容的處理,力圖讓機器能夠還原各種數據之間的關係,更智能地加以組織利用 (這裡說的不是小說等自然語言文本,而主要是一些原本結構化的信息,在轉換為 HTML 的過程中丟失了原來的語義。例如電子商務網站上某個照相機的各項參數,機器很難準確識別一個網頁中哪些部分是用來描述這個相機的,而哪些又是廣告或是描述其他產品的)。
而語義網的概念是從另一個方向來解決這個問題:不用機器來做基於人工智慧的識別,而是在提供內容的時候,就用明確的、機器可讀、有標準語義可依的方式來將所提供內容的語義描述清楚,建立完善的機制來描述互聯網上的各種資源。在資源的標準化描述之上,建立標準的語義推理以及信任體系,為各種智能代理 (intelligent agent) 提供可靠的信息、標準化的交互模式,從而改變人們訪問 Web 的方式 (比如比 Siri 更為強大且智能得多的應用,記得有個例子是當你牙疼要看牙醫,智能代理會自動檢查你的日程安排、尋找合適的有空的牙醫、與診所的代理進行自動登記,為你安排出行)。

目前已經有幾項技術成為了語義網的推薦標準 (http://www.w3.org/standards/semanticweb/ ),其中在 Unicode、URI、XML 等基礎設施層之上已經成為標準的有:

  • RDF/RDFS,資源描述框架及基於此的一套辭彙集
  • OWL,Web 本體語言,用來在 RDF 之上提供基於本體的辭彙集
  • SPARQL,用於查詢 RDF 文檔

在這些層次之上,還有推理、信任等層還沒有確定的標準。
語義網能否最終發展成為其願景所描述的狀態,還很難說。因為從目前來看,各種開放 API 已經可以組織成甚為豐富的 Web 應用,而像語義網願景中描述的可以自己搜尋識別可用服務進行組合完成用戶需求的超級智能代理,顯得有些遙遙無期。此外,語義網的標準的推動也有很大難度,率先「擁抱」這些標準短期內並不會給互聯網公司帶來多大的好處,且語義網的未來又被很多人看衰,最終結局會不會慘淡收場也尚未可知。批評語義網的觀念太過理想化、認為其完全不可能成為現實的人大有人在。

回到 Web 3.0,語義網只是其中一種說法,也有人把語義網稱為 「Web 4.0」。其它觀點個人不太了解,也就留待其他人補充吧。


至於盈利模式,可以說目前互聯網上的主要盈利模式還是廣告。Web 不管是幾點零,之前的模式也不是說就被取代了。比如說現在我們有那麼多 Web 2.0 網站,但是提供內容服務的網站同樣可以很紅火,人們照樣上新浪看新聞、上優酷看電視劇。只要用戶能看得見的地方,都可以通過廣告來獲得利潤。此外還有電子商務,不管 Web 幾點零,通過交易總是可以獲取利潤的,只是交易的交互模式可能發生改變。另外一個途徑是提供收費服務 (比如提供雲計算服務、提供網遊等娛樂服務),這和電商類似,只是交易的內容不是實體。


歡迎探討。


push機制 讓信息主動找到人就是web3.0

1.0 是網路產生匯聚信息
2.0 是信息開始交互流動
3.0 就是信息主動找到人

這是我的理解


簡述下我的理解
Web1.0 的主要特點在於用戶通過瀏覽器獲取信息,其盈利都基於一個共通點,即巨大的點擊流量。如早期的 新浪,網易,搜狐,hao123等。

Web2.0 則更注重用戶的交互,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製造者。在2.0網站中,用戶可以不受約束的創作內容,分享各種觀點。2.0技術已經不是網站核心,而是把網站變化成為以用戶為核心的平台。

例如博客,P2P下載,社區,分享,WIKI百科這些都是標準的,以用戶為中心的web2.0網站。

Web3.0 則應該是以2.0用戶交互體驗為基礎的最大限度地為用戶服務的軟體模式。而Web3.0要解決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使計算機能理解到人們能理解的內容——「語義網」希望做到並正在做的事情。

關於Web3.0的形式:會更加徹底地站在用戶角度,包括多渠道閱讀、本地化內容;用戶間應用體驗的分享;移動互聯網和各個終端實現有效對接,不光對接內容,還有用戶體驗和分享層面。同時,垂直網站將與B2C實現對接,從而實現產品資料庫查詢、體驗、購買、分享等整個過程的一體化操作等等。

Web3.0的盈利模式會更加多樣化,按需而生的應用拉動營銷,用戶口碑也會拉動營銷。用戶的應用體驗與分享,對網站流量和產品營銷也會具有決定性作用;

其主要特徵表現為

  1. 不僅僅限於瀏覽器,會以各個終端相兼容。
  2. 網站會更加開放,對外提供自己的API將會是網站的標準配置;  
  3. 信息關聯通過語義來實現,信息的可搜索性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現在很多網站已經出具規模,例如,國內的花瓣網等等

結束~


基於演算法的App To App Peer To Peer ( Website 也是一種 app)


不論是幾點零其實都是人賦予的概念化的東西。如果對未來模式進行定義的話,我更傾向於人工智慧的應用。
1. 基於對用戶行為的理解,對網路數據的個性化篩選;
2. 基於對用戶習慣理解的個性化呈現;
3. 對硬體的依賴性不斷減少,對網路環境的依賴性逐漸增強。


1.0 時代門戶提供信息大家閱讀,並有限互動
2.0 時代用戶在各種平台創造內容,並積極互動
3.0 時代平台大一統,用戶在每個地方說的每句話都可以做為微內容被索引到,並自成體系的可以進行評論和轉發;用戶不在局限於一個平台,各個平台提供的也只是內容聚合方式的不同。簡單來說網路上只有兩個概念:用戶,和圍繞話題的內容


一個莫須有的名詞,2.0還沒完就上3.0?國內Web2.0能有幾家呢!


web1.0從應用來講,主要是網站自己發布信息內容
web1.0從技術上來講,是只讀的,是網頁的

web2.0從應用上來講,是自己產生內容【相對媒體產生內容而言】,自己關注自己想關注的內容。
web2.0從技術上來講,是有open api可以讀寫數據了,而不是只能人眼睛看信息。

google搜索應用是屬於1.5的。它不自己發布信息,它爬別人信息。我們用關鍵字搜索來看自己關注的內容。不過google的open api在技術上是2.0的。
微博在應用是屬於2.0的。

web3.0從應用上來講,是主動推送信息,推送的是自己感興趣的關聯信息。
web3.0從技術上來講,應該是融合感測器來產生信息,並和物品互動,如GPS或NFC或kinect類, 應該是自動化、互聯網、手機相結合的。對於語義網技術,不同意。


我自己的獨立理解:聚合。 不細說,腦子裡有幾個產品在成型。


相比與用戶交互的web2.0 我認為web3.0會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比如電商的O2O模式
web只是生活的一種工具,而且也是最便捷的一種方法


被朋友拉入這個話題……
想用另一種方式來解釋網路的發展歷程……
網路被稱為另一個平行世界,Web的發展歷程,也正是這個平行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聯繫的發展歷程。
web1.0,互聯網是一種新的媒介方式,這種媒介方式平行於廣播,報紙,電視等等,這個時候,網路是傳媒的一種,而傳媒本身只是現實生活的一種組成元素。信息可以時間,空間自由的傳遞給用戶。在這個時代,信息的傳播方式是「大組織---&>虛擬世界----&>用戶」的流動方式。可以知道,這和傳統媒體在傳播上沒有區別。
這個時代最大的互聯網巨頭是渠道型的,門戶網站,以及屬於1.5時代的百度
如果將現實和虛擬世界比作兩個小島,在這個時代,這兩個小島只有輪船和航班可以通行。
web2.0,互聯網令世界扁平化。以往只能由大組織傳遞和上傳的信息,在這個時代,用戶可以自由產生內容,UCG模式是這個時代的核心精神,以往單向傳遞的信息渠道,成為了雙向流通的信息平台,互聯網上信息數量大大爆發,用戶成為了互聯網真正的主人
這個時代最大的互聯網巨頭是分享型的,臉書,推特,YouTube等等正是這個時代的霸主,騰訊和阿里也正是這個時代的王者
在這個時期,兩個小島之間修起來了跨海大橋,虛擬和現實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
Web3.0,今天只能說初步開始,只能提供一些設想。
首先,這個時代的互聯網將不再是工具,而是一種生活。用戶可以「生活」在互聯網上
其次,虛擬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將不再那麼明顯。
第三,這將是人與人之間大腦的連接
第四,更智能的搜索引擎(甚至更先進的信息發布方式)將會出現
最後,互聯網全面滲透現實生活,萬物互聯
今天互聯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改造著這個世界,用戶將可以在互聯網(以及其衍生方面)完成現實生活中的絕大部分事務,在網路上娛樂,在網路上學習,在網路上工作,在網路上獲利。用戶的知識能力可以在互聯網上獲利,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將逐漸消除
說一個可能很快能看到的吧:獲得的信息將更加智能化,舉個例子來說,用戶用百度搜索相同的關鍵詞,會由於之前不同的搜索歷史,而出現不同的結果。同樣搜索「投資」,普通市民可能會看到一些高利貸公司的信息和廣告,中產階級可能會看到多元化的投資方式和信息,更高層次可能會看到經濟大勢等等的信息……
這個時代下,兩個小島之間的海峽將被填海造陸,將不再是兩個小島,而是一個整體……現在問題來了,學挖掘機技術哪家強?


流氓強盜意識!為什麼廣告招人厭恨呢!未許可!推送!#Web3.0#一句話說清見本質!【豬思問】一句話:Web1.0是盲流,Web2.0是居民,Web3.0是公民!Web3.0需要有政府為【公民】服務的意識!【公民選擇權】未經許可不得推送!【公民權利高於一切】【神聖不可侵犯】。你說:會死人的!【web3.0則在2.0的基礎上多了向用戶針對性的推送一些信息,更加智能人性化的幫助用戶獲取信息】#Web3.0#深刻!靠譜!【1撒向人間都是愛】妓女-嫖客:紅燈區,匿名,衝浪,搜索,P2N,拼N。【2養在深閨人未識】乾爹-情婦:名流,閨樓,訂製,分享、圈子、P2P,拼P;【3】只緣身在雲霧中!怨男-熟婦!N2N雲,追身,機器皮條速配!一想就來!拼2,智能和速度=快樂雲!web2.0失敗=曬閨樓見光死!


互動、社交化、移動化,互相獲得提供有價值的資訊


毫無意義的webN.0
得看人懶到什麼程度從而決定web的發展與變化
等到我們達到「懶得說」的地步會不會出現思維電波識別的東西?


更以個人為中心,實現網路應用聚合;突出媒介融合特徵;模糊虛擬與現實的界限。


在我感受中,web2.0代表著一種劃破長空的新時代精神,web1.0就像站在對立面的逝去的時代。他們的關係就像現代主義建築與古典建築一樣
而web3.0感覺像後現代主義建築,為了提出而提出,為了突破而突破


Web3.0是以 HTTP2 + HTML5 + ES6 + SPA + 微服務 + 實時 為技術基礎的本地交互能力更強,信息更生動的架構。同時Web在逐漸去中心化發展。同時Web3.0時代Web不僅僅存在於傳統瀏覽器,而且可以使用本地API。


晚上一點開Pad版知乎,乍一看還以為我點錯了呢,點了半天反應過來,也許是版本升級了~~~一個晚上瞬間就不想上了,因為發現不會用了~~~把各個目錄點開研究了半天,看到了今天的推薦~~~我知乎上3.0了~~~
因為喜歡,所以習慣~~~明天應該就會習慣了


基於強大資料庫,搜集用戶需求,分析用戶行為。智能提供解決方案。


開心白日夢已經是web3.0了,從無聊的討論,變成有建設意義的內容協作,才是未來的趨勢。


贊同語義網的觀點。
web2.0是平台為王的時代,通過平台實現與用戶的交互。而我想像中的web 3.0 應該更多是一個聚合信息從而為人服務的時代。如何將內容聚合與融合,實現虛擬網路與現實世界的連接是將要被解決的問題。


web 3.0 應該更多的與現實世界聯結,比如我可以遠程遙控家電。
web 3.0 將多屏聯結起來,每款應用都有一致的用戶體驗。
web 3.0 讓用戶更輕鬆的在海量信息面前獲取所需。
web 3.0 應用為王(html5?)
web 3.0 應用是快消品,你可能會使用很多應用,使用完可能這些就不再被你使用。
web 3.0 海量數據的產生、傳輸、埋沒。 對網路速度有更高的要求。。。

隨便扯了一些,望對你有些幫助。


從內容上來講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web1.0是網站自己發布內容
web2.0則是在1.0的基礎上多了用戶產生的內容
web3.0則在2.0的基礎上多了向用戶針對性的推送一些信息,更加智能人性化的幫助用戶獲取信息


推薦閱讀:

SNS 網站會用自己用戶的資料賺錢嗎?
杜蕾斯的營銷為什麼這麼牛逼?!
如何評價衛龍辣條跟風 iPhone7 同期發布 Hotstrip 7.0新品?
如何看待《純潔心靈 逐夢演藝圈》官博控告豆瓣一事?
如果你是《白鹿原》的宣發,你會在哪些方面著力使其熱度和關注度達到甚至超過《歡樂頌2》?

TAG:互聯網 | 前端開發 | 網路營銷 | 交互設計 | 信息技術IT | 科技 | Web20 | Web標準 | 計算機網路 | Web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