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經濟學家反對節儉?


不同意以上朋友的意見......經濟學並不認為節儉有損於經濟發展。
先說明定義。我所理解的「節儉」是一個和「浪費」相對應的概念。我姑且通過一個例子說明我所理解的「吝嗇」,「節儉」和「浪費」這三個概念。
假設現在王二肚子餓,他可以由三種選擇:不買饅頭,買一個饅頭,買兩個饅頭。又假設王二的食量恰好是一個饅頭,如果他寧願挨餓都不願意買一個饅頭,這時我定義王二為「吝嗇」;如果他不多不少買一個饅頭剛剛好吃飽,這時我定義王二為「節儉」;如果他買兩個饅頭,吃掉一個,丟掉一個,這是我定義王二為「浪費」。
當然,這是我的定義方式。你可以不同意,但管他呢,我要開始說下去了。
「吝嗇」和「浪費」都不利於經濟發展,而「節儉」則是有利於經濟良性發展的。
「吝嗇」為什麼會影響經濟發展?以上各位其實都已經論證了,需求不足會影響供給。大家都樂意把錢藏在床墊下,不願意掏錢買東西,生產自然也不積極,經濟無法有效發展。
但是,"浪費「同樣並不利於經濟發展。按照以上的說法,當王二多買一個饅頭,自然市場會有人多生產一個饅頭呀。問題就在於,這時候我們的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現在我們假設每一個人都是王二這樣的消費者,他們明明只能吃一個饅頭,但是都要買兩個饅頭。饅頭店自然要多招一倍的員工,而這些新招回來的員工的生產實際上是無效率的,因為他們製造的饅頭並不能夠真正滿足王二的食用需求。而這些員工本來可以去提供王二更需要的衣服,電腦或者其它商品和勞務。如果你要說王二買第二個饅頭並非一點作用都沒有,起碼可以滿足他的虛榮心。我認為這麼說也對,但這樣的配置仍然是低效的。所以浪費的存在實際上會造成市場配置的低效,進而不利於經濟的良性發展。
而」節儉「則是市場中最理想的消費者,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消費,生產者能夠購入合理數量的資源進行生產,不需要的資源則留作其它形式的生產。此時的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最高。所以我認為,節儉最有利於經濟良性發展。


每當我們分析一個經濟學的問題時,經驗建議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Short run or Long run solutions? 短期方案還是長期方案?
2. Conflict of goals? 是否會構成經濟目標之間的矛盾?
3. Priorities of the government? 政府是否有優先考慮?
4. Nature of economy? (large/small/open/...) 經濟體本身的性質?
5. State of economy? (recession/overheating/...) 經濟體所處大環境?

好了,以上是課本教的標準入手角度,但要時刻注意的一點是,經濟學不是脫離某個context而存在的,每個圍繞經濟學展開的問題都可以被看成是一次案例的分析。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的話,所謂的節儉其實可以理解為掙來的錢現在不花,暫且都存起來,以後再花(income not spent/deferred consumption),或者你也可以理解為減少開支(reduced expenditure)。個人沒專門看過什麼關於saving方面的文章,知識學得略微有點雜,所以以下的論證只是提供一個大的方向(好多不知道中文的專業術語是什麼,直接用了,應該能看懂吧&>&< 沒提供翻譯和翻譯不準確的地方見諒哈。)

1. 短期還是長期?
簡單來說,the material well-being of an economy是由the level of current consumption level per person決定的。所以在經濟學領域,通常都用Real GDP per capita作為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增長程度。經濟增長又分為actual growth(短期內增長)和potential growth(長期內增長),actual growth是由AD function (也就是demand for GDP = total amou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 the economy that will be purchased at all possible price levels)的變化決定的,而AD由消費(consumption)、投資(investment)、政府投入(government expenditure)和進出口差(net exports)決定的。所以把錢存起來不花的這種行為無疑在短期內是不會contribute to domestic consumption的,因為對於各種商品的需求變小了,從而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宏觀經濟問題,如失業率升高等。所以對於actual growth來講算不得一件好事。然而,從長期增長角度來講,by not using your money to purchase consumer goods and services(就是不消費商品和服務的意思), "it is possible for the resources to be invested by being used to produce fixed capital",比如說企業可以用這些錢來建工廠啊修機器啊什麼的,這些投資會提高productive capacity,讓生產更有效率或降低生產的成本(可以去看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這種大規模的生產是如何實現降低生產成本的),可以說是增強了potential growth。

不過當然了,存錢並不一定都會導致potential growth的增長,since increased saving does not always cause an increase in investment。譬如說你把錢藏到鞋裡(……)然後壓根就不把錢存到銀行去供銀行借給企業去搞投資,then there will be no way for the money to be recycled as investment,企業就木有的錢可以借,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2. 是否會造成經濟目標之間的矛盾?
之後的問題就好解釋多了。如1中所討論的,你要是不消費而是把錢存到銀行里去,對於actual growth有不利影響,GDP長得沒那麼快了,這或許不是policy makers想要看到的結果,而且還可能造成因為商品滯銷而導致的失業率上升,and through multiplier effect,東西賣不出去大家就都別想吃飯了,換言之,著名的經濟學理論,一個人的消費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經濟遭到緊縮的結果可能也不全都是壞的,如general price level可能會因為經濟緊縮的緣故而下降,也就是所謂的物價會下降。通常一個經濟目標達到的同時總是會導致其他的經濟目標無法實現,以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 政府是否有優先考慮?
這個就很有意思了。比如說,USA現在的最大問題是經濟不景氣帶來的高失業率,但create jobs這種事情可不是簡單的事。美國沒有cheap labour是最大的問題,然而在高失業率的社會背景下,優勝劣汰,許多人面臨失業的同時又不能個個都跑去華爾街和矽谷去boost GDP去,and being low-skilled,他們只能去做一些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工作,暫且維持生機再說以後。為了刺激他們去消費,首先要給他們工資才行,所以Obama前段時間搞的Jobs Bill(是叫就業法案么還是什麼的)的目的就是通過增加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搞一些infrastructural方面的project,叫大家去修路去修學校去修這修那,理論上來講是可以create jobs。同時,為了鼓勵消費,政府一般都會降低利率(interest rate),這樣存錢也沒什麼太高的利息,個人就會tend to把錢取出來然後去消費,而對於企業來說,低利率意味著lower cost of borrowing from the bank,所以又鼓勵了企業去投資。不過像新加坡的話,政府會替你考慮saving的問題,會幫你存一部分錢,但新加坡是不願意也沒辦法去control interest rate的,一來因為會影響到其大名鼎鼎的匯率政策(exchange rate policy),二來沒有capital control,所以其利率一般都是跟著一些比較大的經濟體走。

4. 經濟體本身的性質?
因為是在新加坡讀書,所以課本里少不了對新加坡這個經濟體的大段大段的描述,當然了,像中國、印度和USA也會被拿來說來說去。新加坡當然是作為了small and open economy的代表,大部分的經濟增長其實依靠的是進出口,所以domestic consumption佔AD的比重遠沒有net exports大。3裡面也討論過了,新加坡不會在利率方面有太大動作,而維持進出口正增長主要依靠新幣的緩慢增值(modest and gradual appreciation)。從社會和文化角度來看,新加坡是華人社會,正如多數中國家庭一樣,很多新加坡家庭都更傾向於把掙來的錢存起來,老一輩嘛給後代攢錢的習慣是保留下來的。這也能部分解釋為什麼08年次貸危機出現的時候中國老百姓感覺自己受影響不大的原因,錢為什麼夠用呢?因為存了好幾十年了,想用的話是不犯愁的。其中一個原因當然來自於consumption pattern。消費習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對於USA和很多西方國家來說,人們普遍有著提前消費的習慣(advanced consumption),如貸款買luxury goods/financial assets等,賺了上頓沒下頓,基本上來講current consumption level是不錯的。這麼多錢拿什麼抵押呢?最著名的就是以房子作為抵押。當房價跳水時果斷還不上銀行那麼多銀子,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所以經濟體本身的性質或者是所處社會文化的一些特點有時候也決定著消費的觀念和習慣。

5. 經濟體所處大環境?
這個很容易解釋。經濟好的時候手頭錢多,生活質量提高,大家都會想多消費,但容易導致overheating, 也就是inflationary growth,可能導致的後果是物價的上漲。這時候一些緊縮政策的出台可以幫助經濟體減輕這些問題。經濟不好的時候手頭錢少,生活水平下降,大家想多存點錢吧,省得有上頓沒下頓,對消費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下降,進一步惡化經濟增長的劣勢,這時候一些擴張政策的出台可以鼓勵人們多消費,通過促進消費來刺激經濟。


希望能給你解答,也當是我高考前給自己複習了吧~


十分抱歉,在誰決定誰的問題上,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誤導了大家,請以我現在的修訂版本為準,謝謝,此外,還有需要補充一段,我還沒想好怎麼表達。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無論節儉與否,如果不存在強制和欺詐行為,都不會對經濟造成損害。

人們的收入,不是用於當前消費,就是用來未來消費。你在當前消費多了,投入不足,未來的消費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樣,你當前消費少了,也只能是苦了你自己,而且未來的消費畢竟是有風險的。溝通當前消費和未來消費的媒介就是利率(這裡指的是市場利率,而不是銀行利率)。利率是由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決定的,它反應了人們對時間的不耐煩程度。人們對未來看好,表現的越有耐心,願意為未來更高的收入進行儲蓄的話,就會降低利率。反過來,人們對未來悲觀失望,表現的心浮氣燥,傾向及時行樂的時候,就會推高利率。

一般這麼說的經濟學家通常是在談及「宏觀經濟」的時候,他們看中的是「邊際消費率」,目的直指GDP。GDP=(私人)投資+消費+政府支出+凈出口。每年中國都要完成GDP保8的目標,理由是,只有超過8%的GDP增長,中國才能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從上面GDP的公式看,要完成這個目標的話,政府支出增長是最容易的,這也是我們這些年政府支出年增長20%~30%的原因之一。但政府支出對私人投資有擠出效應,所以,不能增長太快。而凈出口依賴私人投資和貨幣貶值,在承諾貨幣不貶值的情況下,唯有依靠私人投資了。問題是,投資的目的,終究是為了消費。如果消費不振,投資就會打水漂,最終無以為繼。在觀察到銀行存款結餘很多的時候,「經濟學家們」就呼籲人們增加消費,理由當然是損害經濟了。 —— 再說了,本來消費就是算入GDP的。


這個問題是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悖論--節儉悖論。

節儉悖論:社會上每個人試圖在經濟衰退時期增加儲蓄,總需求會下降並會因消費減少導致經濟增長放緩,而減少社會上的總儲蓄。狹義上而言,此悖論指出當個人儲蓄試圖增加,總儲蓄會下降;或廣義上來說,儲蓄增加對經濟可能有損。

首先,這個悖論是由凱恩斯在大蕭條期間提出的。所以背景非常特殊,大蕭條期間,生產設備閑置很多,市場上有大量產品積壓在倉庫中。此時如果人們踐行節儉,無疑會使經濟雪上加霜。如果人們增加消費,則會使閑置的生產設備運轉開來,積壓的商品得以銷售,有利於早日走出蕭條。


但是,經濟學中區分長期短期非常重要。一個理論與它所適用的時間範圍割裂,是沒有意義的。節儉悖論在短期有意義,但在長期顯然不太適用。
1長期看,若需求減弱,物價會下降,而物價下降會刺激需求。(短期內,價格具有粘性保持不變)
2儲蓄即是可貸出資金。儲蓄增加,可供貸款的資金增加,利率下降,刺激投資。


spending a = income b


很多反對節儉的經濟學理論同時也反對過度奢侈,主張的是充分消費,強化流動性。使得社會資源的調配更加活躍,整體經濟活力健康。但是過度節儉和過度奢侈的界限誰也無法給出具體量化。但是一些節儉的反面例子是可以看到的,對個人而言,你會發現10年前一年通過節儉省下一萬塊錢不容易了,但是這一萬元在今年的價值,還不如當年你把錢給花掉。就一個小鎮上而言,如果工人管掙錢,鎮長把所有錢都存起來,不花。也不讓工人花錢,只保留基礎消費,經濟結構會單一, 這鎮子就沒什麼活力了。


經濟學的典型問題,其實原題是個悖論,好壞要看是宏觀還是微觀,簡單來說就是微觀上節儉好,宏觀上節儉不好,反之亦然

簡單來說就是:
支出減少,存款增加:
個人抵禦風險能力增強——微觀經濟上是好事
社會經濟流動緩慢,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社會經濟委靡不振——宏觀上是壞事

支出增加,存款減少:
個人抵禦風險能力減弱——微觀經濟上是壞事
社會經濟流動加速,生產出來的東西很容就賣得掉,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宏觀上是好事

當然往深了說就糾纏不清了,凱恩斯主義的弊端被批得越來越多,遠到羅斯福近到中國最近十幾年的宏觀手段到底是好是壞也沒個定論


這裡的節儉之意是寡慾,宏觀的去理解,人寡慾了社會還有什麼動力去發展生產力?
當然,反對節儉不是讓你窮奢極欲的去浪費,而是合理的充分的滿足需求。


第一個回復有問題吧。節儉的確是會在未來用上,但是經濟並不是能夠暫停的東西。只要一節省,經濟必然會萎縮,生產力必然會下降,購買力也會跟著下降。

節儉說到底就是需求問題。需求並不是獨立於供給存在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節儉就是抑制需求,實際上就抑制了供給能力。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想有一個psp遊戲機,但是我們都想,我們現在節省一點,以後便宜點再買。問題是,沒人買,別人會生產嗎?別人不生產,你又怎麼能買到呢?這樣可能的市場不就是被消除了么?再則,原本可能從事這一行的沒有這些收入,相當於社會崗位減少了,他們的賺錢後的購買又少了。

經濟是個現時性的東西。這個問題就如同我們在沙漠里快渴死了,然後又發現一大塘水。沒水的時候真的會死人,有水的時候你多喝也喝不進去;更別說想拿一段時間有的東西去填補沒有的那段時間了。經濟正常發展就不可能一時萎縮,一時膨脹。


什麼叫節儉可否給一個明確定義?最好是量化,否則討論無意義。
其次,要知道,三駕馬車(消費、出口、投資)裡面,最根本的東西還是消費,人類從事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極目的,是為了消費。之所以投資、之所以積累,最終還是為了將來有更多的物質可用於消費。因此消費的重要性一定要強調。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這種節儉絕不可取。
所以還得看節儉的目標,如果節儉是為了節衣縮食支持國家建設,以國家為目的,那就不合理了。國家是以人為本的,國家存在的終極意義是為了人可以更好地發展。怎麼能要求人犧牲去滿足國家呢?應該是反過來才對啊。
如果節儉是以人為目的,為了個人今後可以更多地收穫,這種節儉倒是可以提倡的。


資源是有限的,這是經濟學的假設和前提,所謂專家的言論不值一駁。雷同的其它觀點是:戰爭能拉動經濟,災難有利於經濟的振興,等等。


無論是節儉還是浪費,都是一個度,適度才是最適合經濟發展的。你一頓只需要吃一個饅頭,你非要買兩個,就算是塞下去了,也可以算作是浪費,相反你一頓只准自己吃半個,就算你活下來了,那就是過份節儉,不利於自己的生長發育,不能更好的工作,不能掙更多的錢,也就買不起更貴的饅頭。不利於消費的推進啊。


先扔結論:這是早期Keynesianism(凱恩斯主義)的標準觀念立場,也是現今經濟辯論中的常見觀點之一,與Classicalism(古典主義「系列」)的自由放任觀念相對立。

——————————————————————————————————

作為經濟本科狗,實在看不過去前面贊不過五的很多回答。特別是湯,雍,周,澤這些答主可能是廣受國內經濟民科毒害,或者沒有系統接觸過經濟學知識,因此跑題的程度令人髮指——特別是湯徹底把對國內民科的厭惡情緒帶入到問題之中了。而霍,雖然答案不能算誤導,但也確實沒有客觀而非情緒化的詳細解釋。

下面的答案不需要任何經濟學的知識背景。我力求在答案中保持客觀。

——————————————————————————————————

雖然題主沒定義「節儉」是針對於什麼而言,不過也無關緊要。

首先你需要知道Circular Flow Diagram是什麼... 它是一個簡單的經濟模型,請自行搜索wiki或百度——簡單瀏覽一下這些百科裡面寫的概括,我保證你能在五分鐘以內搞懂這模型。

-&> 在你確定你明白這個模型的前提下,請繼續往下讀:

[可略過]在Keynesianism處於統治學術界的年代,這個理念最激進形式的表達(大意)是「通脹並不存在(price rigidity),經濟蕭條的原因是Circular Flow的流動速度遲滯(Y=&>I: animal spirit Md: liquidity trap),在貨幣政策的輔助下(Ms),我們只需要注入更多的支出流量(Y=&>G)來促使這個循環可以更快的運轉,由此解決任何經濟危機」。[/可略過]

「節儉」的對象可以是針對於公共或個人,不過在經濟學辯論的語境中,這種內容大多數指的是公共支出的節儉與否——換言之,政府赤字的規模(Deficit = G - T)的大小與以公共支出(G)干涉經濟行為的程度。

「節儉」(主要是Classicalism的強烈支持者):公共支出(G)對於經濟而言是無濟於事的,因此政府不應該過度干涉經濟,而應該採取更加「節儉」而保守的策略。自由放任是王道,干涉經濟是邪道——堅決反對下面那貨。
「反對節儉」(主要是Keynesianism的強烈支持者):不要吝嗇政府的公共支出(G),只有這樣才能從經濟危機中挽救國家經濟。以公共支出來干涉經濟,可以使我們經濟保持健康繁榮。「節儉」是邪道,公共支出才是王道——堅決反對上面那貨。

——後面的故事你肯定也知道了:當代絕大多數的經濟學與公共策略辯論都是這兩派觀點的支持者們在對噴。


因為經濟學家關注的是,總量
當你花光每一分錢的時候,我們的GDP就增長了
當然,你自己餓死了,經濟學家是不關心的。

經濟學本科路過


我覺得節儉是種生活態度,關鍵看在什麼方面節儉以及節儉的背景!一刀切有失偏頗!經濟學家大都是大炮,喜歡喊!真正的家真沒幾個?


推薦閱讀:

該怎樣讓老賴主動還錢?
管仲是如何用經濟手段K.O周邊國家的?
女朋友在明知道你經濟負擔不起時仍然問你借學費怎麼辦?
如何評價日式料理?
30歲男人無人脈、無經濟、無頭腦、沒成家,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TAG:經濟 | 經濟學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