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學還無法解釋(認識)中醫藥,這是中醫藥的問題還是科學的局限性?


這是因為中醫藥從業者,沒能認識到科學思維的根本在哪裡,就匆匆忙忙地把自身標榜為「科學」,或者「非科學」,這都是不對的。甚至於,清末以來,中醫藥從業者數典而忘祖,連中醫藥最初的目的也丟失了,變成了為自身利益而存在的噴火龍。

醫藥為何而存在?治病救人。那麼就需要研究「實際存在的」,而不是建設理論上的空中樓閣。什麼「中醫是哲學」,沒有對自然的研究,怎麼會是哲學?「中醫的腎不是解剖上的腎」,那麼連基本名詞描述都錯了,還不改?「中醫藥把握整體」,拜託啦,送分題都回答錯誤,還想用「大局觀」取勝?

科學和哲學密不可分,作為科學技術的醫學處理的對象必然是實實在在的。而哲學家們和科學家們的認識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我們的認識里,會存在大量錯誤,我們必須採用任何手段來發現並剔除這些錯誤。

哲學和科學,都是既嚴謹又開放的體系。嚴謹就是說明任何問題都需要從邏輯推理和實驗(實踐)等多方面進行嚴格檢驗,有任何漏洞,哪怕最小的瑕疵都說明這個體系存在或者是未解決問題,或者體系的基礎不夠完備。如果是基礎問題出現瑕疵,那就得考慮推翻基礎定律,甚至帶來體系革命。也就是說,隨時準備承認錯誤。

開放,意思是歡迎來自任何角度的批評和檢驗,只要有道理都會被接受;一切批評只要合乎科學標準,都是科學體系所歡迎的。跟提出批評者的身份等因素無關。尤其是,新的角度提出的批評,可能意味著打開新的視野,甚至掀起一場新科學革命。但無論是誰,這種批評一定是聯繫在對原有理論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中醫藥從業者在被指出錯誤以後,變成了「潑賴」,一再用各種遁詞迴避錯誤,而不是痛快地承認錯誤。比如理論基礎問題,療效證明,毒副作用檢驗,去除偽科學。那麼,不肯去除偽科學,,顯然就為偽科學提供了生長環境。

任何人在最初的探索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犯錯,這沒關係。比如各民族的古代醫學裡,甚至古代科學裡(跟科學定義有關),存在許多探索,也存在許多幼稚的錯誤。但這些錯誤幾乎是必然發生的。

歷史的錯誤,不是具體某人的問題,更不是我們後人必須背的鍋。只要用現代科學和哲學方法認識到了錯誤,就可以避免或者修正它們,不在同一個坑裡繼續摔倒。

可要是敝「坑」自珍,拿錯誤當寶貝,拿摔出來的腫塊膿包當勝利的紀念品祖先和大自然的饋贈,那……呵呵呵呵呵


現在有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過度神話了科學的作用性!我們需要科學讓我們更明白事物存在的合理性。但問題在於,受現代科學本身的局限性,還無法被科學證明的事物,難道就都是錯的?

我公司與復旦大學藥學院五位教授進行科研合作,通過現代科學納米新材料的工藝對植物類中藥材進行超微制粉,可以實現有效成分溶出度更高,更易被人體吸收,更快對人體起作用。這是科學帶來對傳統中醫藥的創新貢獻!其中一位教授是石墨烯新材料的發起人之一,是納米新材料的權威科學家,還是國家兩個軍方保密級新材料科研項目的負責人!

但是,但是,我這裡要說三個但是:我問教授,每種中藥材都有其特定作用,但每種中藥材其有效成分組成其實都是多種植物化學物質的組成,而不是單一成分,我們如何能確定出到底是哪種有效物質起了決定作用?教授給我的回答是:植物有效成分的組成是歷經數萬年在特定地理條件下形成的物質,物質成分組成極其複雜,其內部每種有效成分之間的信息傳遞和能量轉換都是巨大的課題。就拿生薑舉例,教授說,如果能搞清楚生薑裡面有效物質姜辣素的形成機制,作用機制,起核心作用的到底是哪個物質,那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了!

我說這些的目的是,現在關於中醫是否科學的爭論太多了,而太多的人都是盲目跟風!什麼是科學?科學是需要通過社會不斷進步而進步的!100年前無法想像100年後會有手機、有電腦,可為什麼100年前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很簡單嘛,因為科學水平還沒到達那個階段!

我們在與復旦大學科研合作期間,他們搜集全世界相關文獻作參考,如果科學真的在現階段就無所不能,那為何到現在都無法搞清楚每種植物的有效成分的形成機制、運行機制?

真的是受夠了網上那麼多人信口開河的滿嘴科學,好像自己佔領了宇宙制高點!現階段科技就是一種手段,而不是萬能的!凡事必須用辯證的思維來分析事物,現在中醫藥的局限性我可以說,這根本不是中醫藥自身的問題,而是我們現階段的科學水平還有局限性,還無法做到詮釋萬物的原理!

我堅信,隨著科技的進步,會通過科學的手段不斷證明中醫藥存在的合理性!(比如子午流注存在中國數千年,但今年用科學證明其運行機制因此獲諾貝爾獎)彼此之間不是衝突,而是需要相互依存和佐證,這還需要我們更加努力實幹,而不是天天打嘴仗!


單單是生薑大棗煮出來的湯的功效想要用科學(或者用科技這種名詞更正確)來證明都很費勁,更別提那麼多中藥的配比了。經方里最簡單的桂枝湯,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這五味說是藥材,卻都是食物,平時做菜都可以放的,這都不好研究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可以治療傷寒表徵的?為什麼吃了它做的湯,就可以迅速的去除一些感冒癥狀,為什麼有的感冒癥狀卻用它而治不好?西醫想不明白。因為西醫還沒有發展到能夠理解到它的機能的高度,還需要繼續發展。而懂的經方的中醫就可以知道,傷寒里是分很多的癥狀的,而桂枝湯主太陽傷寒證,主肌肉里的傷寒,桂枝的藥力能夠達到四肢,把四肢里的水分推到肌膚表面,再加上啜飲熱粥,細微發汗,這樣邪氣(也就是所謂的病毒)會通過汗液排除體外。而炙甘草,生薑,大棗的作用主要是生津液,補充排除的水分,再通過芍藥的作用,是水分回到四肢肌肉之間,這樣就起到了治病的效果。沒有一種葯的作用是殺毒的,但是卻考這些藥物的物理作用,使得病邪排除體外,使身體達到自愈,藥物也僅僅是起到了催化身體自愈能力的作用。

而西醫做想要找到的是中藥中的什麼分子起到了殺毒的作用,當然就找不到了。找的方向都不對,怎麼來證明中醫藥的作用???


我們不能站在「科學」的自以為是中來批判一切,否則科學將是災難。需要界定「科學」一詞的含義,現代人基本上覺得科學就是真理了,那麼從這個含義看,中醫肯定是比西醫更「科學」。

如果「科學」只是只一套研究的方法論,知識只能從實驗室產生,那麼中醫貌似與「科學」是不一致的。但是不能將作為方法的科學與作為真理的科學攪在一起,那樣就是詭辯"了。比如不能西醫符合作為方法論的科學,而認為其比中醫更具備「真理性」,否則是與實踐不符合的嘛。

從真理的含義出發。那麼誰用了更經濟的辦法使病人獲得更多的健康,誰就更科學。試想,一碗薑湯治療好一個冬季感冒,和去打一次吊瓶治療好一個治療壞的冬季感冒,誰更科學?

從一種方法論來說。中醫的葯經過幾千年乃至上萬年的葯食同源模式下的檢驗,也經過膽大的修鍊家在長生動力下的生命實踐,難道不是實驗。只是現在要求的可追溯的證偽程序缺乏而已。再者,中醫的核心並不在葯,而在與醫生對生命與病的理解,萬物都是葯,關鍵是治病的方案。在對生命與病的理解上,中醫站在系統論基礎上理解,西醫站在機械論上去理解,注意西醫也認為自己是系統論,這需要一場浩大的哲學辯論才可以解決搞明白的。那麼生命是複雜的有機系統,還是一個機械呢?這個不用辯論的嘛。

以生命為靶向,一個人只有一個病,就是健康現狀。以人體機械性的組織為靶向,則一個人會有很多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貧血,而且這些病有可能的葯是相互衝突的。一個中醫生望聞問切之後,病人健康狀況瞭然於胸,大約治療方案就有了,一個陽虛病人身上的高血壓與糖尿病也許其發病機理是一樣的,可以找到共同的藥物組合來治療。同理,一個陰虛病人的高血壓與一個陽虛病人的高血壓,其治療方案也許恰恰是相反的。這個西醫可能做到?


中醫藥不是為科學準備的,它是指導人們順其自然養生祛病保健康的。科學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因為科學是人為設計的,人當然有局限性,科學有局限性再正常不過了。

世界上沒有不解之謎,只是人們還沒有找到解開謎團的方法,用陰陽五行理論解釋,世間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問題能產生就有解決它的辦法,所以中醫講沒有絕症,西醫有很多絕症就是局限性決定的。

科學是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唯有生物的規律是難以發現的,也可以說沒有規律可尋。所以西醫用科學組建理論,用現代工業製造治病的藥物,效果是非常差的。科學不能用於醫療領域,因為科學只能研究不具有生命特徵的事物。


【這是目前科學的局限性】不能拿現在局限性的所謂科學來評價中醫藥,可以這麼講,我們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中醫藥是更高層次的東西,你拿出生才幾百年的"科學"怎麼去評價千年學說呢?就相當於一個小學生的算數去評價一個研究生的微積分呢?

舉個真實例子,說明中醫之高明。本人今年年初突發耳疾,聽力嚴重下降,幾乎聽不見什麼聲音了。去三甲最好醫院找教授級耳鼻喉科專家朋友看西醫,查了半天,CT、MR等,查不出毛病,最後她告訴我,你這是神經性耳聾,咱是朋友,我就不亂給你開藥了,目前西醫學界對此病因都沒弄清楚,這是個世界性難題,咋給你治?你去配助聽器得了。

我不心甘,於是就去了最後的中醫醫院,中醫院診斷為外邪侵入經絡不通的耳閉症。給開了中藥和針炙。才扎了2、3次,有天,上樓扎針前樓下大廳廣播是聽不見的,我自己開車去醫院,車的噪音是聽不見的,就是開著窗對面來大公交車也聽不見一點音響。但3、40分鐘針炙後一下樓,哎,怎麼聽到了廣播聲,一開車,噪音也有了,路上大車過的雜訊也很清晰。把我給興奮得無法言表。

後來,再堅持扎了幾次,一次比一次有提高,甚至最後超過了犯病前的聽力。

這是一個國立科研機構工作幾十年的我真實的事情,這怎麼解釋呢?所謂現代科學能解釋經絡嗎?為什麼針一紮就把西醫的世界難題解決了呢?

我只能這麼說,我們中醫藥是自成體系的,應是比現在所謂科學更高深一個層次的東東。沒有必要用雖現代但低一層次的東西去解釋中醫藥。

我們要堅信我們傳承千年的寶貝,朋友們,希望你們在西醫宣布你無望時,別忘了老祖宗留下來的中醫藥。


科學並不是無法解釋中醫藥,而是一直在解釋。最近很贊的青蒿素,就是科學對中醫藥的解釋。但如果用青蒿素來證明中醫的理論的正確卻是大錯特錯,雖然方子來自葛洪的千金方,但屠呦呦團隊驗了上百個方子才找到一個有效的,所以你還能說中醫萬能,中醫理論正確嗎?中醫絕大多數都是糟粕,純粹的安慰劑,甚至比西藥的安慰劑(澱粉片)還多了毒副作用。

而科學已經對中醫藥進行了很深遠的研究了,並獲得了大量的成果,比如紫杉醇,達菲,嗎啡,咖啡因,卡托普利,小襞鹼,利血平,可待因,阿托品,甚至常見的阿司匹林也是來源於中藥。而中醫的原有優勢項目骨科,理療,推拿等,也在科學的進步下,被擁有X光,CT,牽引機,紅外線儀等先進設備的西醫遠遠甩在後頭,並且被西醫吸收,成為了西醫中的理療科。

在中醫藥現代化方面,日本做的很好。通過廢醫驗葯,檢驗了大量的傳統古方,找到有效的方子,並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確定了有效劑量和副作用情況,讓中醫藥也像西藥那樣有了詳盡和明確的藥理分析,令中醫也能讓人明明白白的活了。

所以並不是科學無法解釋中醫,而是中醫否認科學,拒絕科學,並且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中醫藥和西醫藥同樣為:是葯三份毒!西醫的抗生素過度使用會產生耐藥性或產生超級細茵,從而造成無葯可醫!中醫藥砒霜劇毒,經配伍組合適當的份量也是一味好中藥。現代科學對中醫藥理論只留在祖宗經驗老方,祖宗傳下的中醫切,視,診,聽,問,現在中醫學到家的很少,更不要說經絡,穴位,時間,選人各異,經驗也相當少機會。中醫藥是經驗藥方,西醫藥也是經驗藥方,可以說中西醫都不是科學藥方,那就沒必要科學之爭,只要能治病救人,就是醫藥!個人觀點:急病看西醫,慢性病看真正學到家的中醫!至於現科學解釋不到的中醫藥嘛,科學們也許理解了陰陽五行之後吧……可能嗎?所以解釋不了!



第一、科學在其所謂自身領域裡都有太多不能認識的東西。

第二、什麼是科學?這又是難以解釋的,科學體現在三個方面,科學理論(建模理論模型),科學方法(去驗證探索,比如歸納法),科學證明(證實或證偽或確定沒有方法不可解決),我們看到的是現象或結果,理論的證明雖然是實證,但理論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是實在的東西,所以是相對確定而不是絕對確定(絕對正確),也就是深入進去是無,什麼都不是,也就是它的正確是相對範圍(有條件的正確),但這已經足夠,就如經典力學在低速範圍的正確,於我們現實生活很有用。

第三、中醫是科學嗎?我認為不是,西醫是科學嗎?我認為原本也不是,比如說西醫以前有放血療法,但是西方科學迅猛發展,然後延伸到各個領域,包括醫學,所以西醫越來越科學化了,西醫如果完全科學化了(就是符合科學的西醫就保留,不符合就去除)那西醫就是科學的。中醫的科學化需要中醫的人掌握科學,也可以掌握科學的人(科學家)研究中醫。兩方面重疊來發展認識中醫,重新建立起符合科學的中醫理論大廈。中醫很多東西科學沒辦法證實也沒辦法證偽,所以你不能說對或者錯,嚴格地說,不符合科學的不一定錯,應該說,被科學證偽的才是錯,但是我們一般理解不符合科學就是可以被科學證偽,所以大家就會都認為不符合科學就是錯,乃至成為常識(實際上,不符合科學的不一定錯被科學證偽的才是錯)。

所以科學不能解釋或認識中醫是因為沒有重疊(科學還沒有真正延伸到中醫領域)。科學家沒有研究中醫或暫時研究不了或不夠著力以及中醫人沒有掌握科學,你叫科學怎樣來解釋中醫?所以似乎不能說是科學的局限性(只有當科學進入了中醫領域還不得其解),也似乎不能說是中醫的問題,當然可以是中醫人的問題或者科學家的問題。但是我相信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交叉的。中醫科學化的可怕之處在於,隨著科學化,中醫被否定了,被科學否定了(不是證偽,而是不符合科學理論或者無法科學理論化,理論科學化),只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不是科學。不然近代中醫早死了,民國就否定中醫,中國後來限制中醫(沙斯又讓中醫伸展了一下),所以對待中醫就是看實際情況,可以先按其原有的理論脈絡發展,謹慎的科學化探索。從這一點上,說科學還有局限性也沒錯,但是,科學什麼時候沒有局限性?科學一直在發展,就是突破自己的局限性。


科學並不是無法解釋中醫,是中醫理論明明就違背科學常識,科學證明其說法是錯誤的,卻死不認帳。

中醫古書說,心臟是用來思考的,大腦產生鼻涕,腎臟負責生殖等等完全違背現代解剖學常識。

首先中醫腦殘再怎麼撒潑,也不敢明目張胆違背他們小學初中學的人體解剖常識,因為大量人體透視,實驗標本實實在在。只好另起爐灶狡辯。

於是他們說科學不能解釋中醫,說現代的內臟如心肝肺等是具體血肉器官,跟古代說法指的不是一個意思。古代分別指代一個組織系統。

可惜古書是配了圖的,各內臟位置標得清清楚楚,該在哪就在哪,就是實實在在的血肉器官。


推薦閱讀:

測血壓時心跳加快,血壓就會高嗎?
最近為什麼感冒發燒的孩子那麼多?
有自然的方法可以改善視力嗎?
人以前長虱子,現在怎麼沒有了?
吃雞蛋可能會傳染h7n9嗎?

TAG:科學 | 中藥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