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什麼傳位於兄弟,而不是兒子?
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於洛陽夾馬營。
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受柴榮(後周世宗)器重,任命他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柴榮死後,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
不久,趙匡胤領軍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
大軍回京後,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
當初趙匡胤打算將皇位傳給弟弟,完全是遵照其母親老太后的想法。太后曾經問過匡胤,你能得天下是何原因?
匡胤答道:「自己承受天命,歸心歸德」。
太后搖頭說道:後周「主上幼小,難聚人心,所以才有你的皇位」。
也就是老太后擔心趙匡胤百年之後,即位的太子年紀太小,有可能重蹈周主失位的覆轍,所以力勸匡胤傳位於自己的弟弟光義。於是匡胤就有立弟弟的打算。但沒有形成文件。
說實話,老太后的主意,和漢朝景帝劉啟的母親竇太后的主意如出一轍,竇太后想讓景帝死後,把皇位讓給他的弟弟劉武,真要那樣做,漢武大帝劉徹就不能橫空出世了。
其實,老太后讓趙匡胤把皇位讓給弟弟趙光義,這裡面有許多弊端,假如趙光義稱帝後,他死後,皇位是傳給趙匡胤的兒子接班,還是讓自己的兒子接班呢?
但是不久發生的一件事,坐實了弟弟趙光義接班這個事實了。事情是這樣的:
一個風雪夜,哥哥趙匡胤和弟弟趙光義在宮裡喝酒,喝到了後半夜,奴僕在窗外隱隱約約看到兩個人影在晃動,但聽到趙匡胤大聲說到:「好做,好做」,緊接著蠟燭搖動,有大斧落地的聲音。過了不久,聽到了皇帝的鼾聲。
誰知道,次日一早,趙匡胤駕崩了。這時候,皇權出現了真空。
原來老太后讓趙匡胤的弟弟接班,是考慮到趙匡胤的兒子還小,怕別人奪了權。
在趙匡胤突然離世時,他的兩個兒子都是成年人了,趙德昭26歲、趙德芳18歲,按說接替趙匡胤的皇位完全沒有問題。但皇帝之位還是被他們的叔叔趙光義奪了。
為什麼我說是奪了皇位,而不是合法繼承呢?
當趙匡胤的老婆宋皇后知道皇帝駕崩的消息後,讓太監去叫兒子快點過來,但太監卻說晉王趙光義來了。
宋皇后見趙光義,大吃一驚!對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趙光義哭著回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
從叔嫂對話中,可以看到,趙光義是有備而來的,宋皇后是聰明人,她覺察到了,太監和晉王早已勾上手了。宋皇后見大勢已去,才說出祈求的話來。
綜上所述,趙匡胤原來是想遵照母親的話,讓弟弟趙光義接班的,但也不排除哥哥反悔了,於是出現了風雪夜的「燭影斧聲」。從陰謀論來推測,那一夜弟弟殺了哥哥趙匡胤,從而也就奪了侄子趙德昭的皇位了。當然趙匡胤也就無從談起把皇位傳給兒子了。
(我是秉燭讀春秋,歡迎留言,點贊加關注)
說這件事情,我們首先得了解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國,只有了解了那個時代的混亂,我們才能知道趙匡胤傳位給自己的兄弟是不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五代十國綿延了50多年,政權更迭的很快,一個中央政權沒過幾年、十幾年就會手下將領反叛或別的地方政權給滅掉,造成了五代十國中央政權在50年內連續換了五個,其他地方政權往往也因為將領的反叛從而導致江山易主,王位拱手讓人。
趙匡胤就是因為後周皇帝柴榮死得早,留下了沒有手段能力的孤兒寡母,才致使趙匡胤能黃袍加身成功,正是因為手下武將的強大,節度使制度的餘毒,才致使五代十國一直戰亂不息,久久不能統一。
趙匡胤是個雄才大略的人,他掃平十國之後,建立了一統,非常有遠見的廢除了節度使制度,用文官壓制武將來防止武將的反叛篡位,正因為這樣的制度,使得北宋到南宋滅亡,都未曾有一個武官反叛,終結了五代十國王朝短命的詛咒。
就是這樣的雄主,見識非同一般,他去世的時候是49歲,那個時候他的兒子們年紀尚小 ,根本不足以當大任,那個年代的人壽命又短,帝王武將中很少有人活過50歲的。
趙匡胤在母親的建議下,指定了自己弟弟趙光義為接班人 ,若自己早死的話,便由弟弟繼承自己的皇位。
若是兒子繼位,年齡不夠沒有足夠的手段、實力掌控,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肯定會如五代時期的歷史一般拱手讓人。
所以趙匡胤傳位自己的弟弟這件事情我覺得是合理的,但趙匡胤無法預測自己的死亡時間,如果自己的兒子長大了,能掌控全局了,皇位還是要傳到自己兒子身上的,所以這只是一種口頭上的約定。
大家都知道斧光燭影的故事,這件事情爭議太大,所以我們假設歷史上確實有斧光燭影這件事情。
趙光義看著自己的侄子一天一天長大,懂了好多東西,怕是再過幾年侄子們就可以成長到可以管理朝廷事務的地步了,等到那個時候恐怕就沒有自己的事情了。
畢竟如果可以的話,誰都會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兄弟只是一種基本的保障,因此趙光義做出了一個狠心的決定。
他和一個道士合謀患通,害死了宋太祖趙匡胤,趁趙匡胤的妻兒無法掌控朝局與軍力時,自立登位,成為了宋朝的第二代君主。
這就是無法分辨真偽的斧光燭影事件。
總結來說,就是因吸取了前朝的教訓,趙匡胤立下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為皇帝繼承人,以做萬全之備,但是趙匡胤遲遲沒有留下將自己弟弟立為皇帝繼承人的書面旨令,他想等到了兒子長大再將位置傳給兒子,然後就被權欲熏心、擔心會有變故的趙光義殺害、奪位了。
傳給兄弟再正常不過了,兄終弟及最符合當時的環境,說趙匡義弒君篡的學者都是撲風捉影野史看多了。完顏阿骨打為什麼傳位給兄弟,而不是兒子?
金朝當時的情況和宋朝何其相似,金朝滅了遼朝,但是契丹的實力依舊不可小覷,為了維持剛剛建立的金朝,大金需要一位英明的皇帝,顯然弟弟吳乞買就是這個人,他的抱負和才學絲毫不遜於其兄阿骨打,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吳乞買才得以即位。和北宋趙家兄弟一樣,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弟弟拉攏了很大的勢力,太祖一死就沒人能壓制他了。金太宗簡直就是宋太宗的複製版,太相似了。所以建議那些對宋太宗繼位質疑的愛好者,先去調查一下金太宗,沒準金太宗也是弒君篡位的。
就算趙匡胤固執地將皇位傳給兒子趙德芳,那麼趙德芳面對這麼強勢的叔叔 估計會成為朱允文的樣板。
趙匡胤選的接班人是對的,不得不服宋太祖的魄力,宋太宗即位後,繼續進行統一事業,鼓勵墾荒,發展農業生產,擴大科舉取士規模,編纂大型類書,設考課院、審官院,加強對官員的考察與選拔,進一步限制節度使權力,確立文官政治。這些措施順應了歷史潮流,為宋朝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不過宋太宗為人所不齒的就是迫害侄子,最終他把皇位傳給兒子,相反金太宗沒有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侄子,把金朝正統給了哥哥一系。郭青螺曾說,「宋太宗以天下私之子,金太宗乃以天下還之侄,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在位期間社會安定百姓樂業,受到舉國上下的擁護,在他五十歲時突然暴亡,由他弟弟趙光義接班而不是他的兒子趙德昭,由此產生了千古迷團。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當上皇帝,他的弟弟趙光義幕後活動的功勞最大,兄終及弟順情和理。宋史上說,杜太后命傳弟太宗。相傳宋太祖和杜太后閑談,杜太后問太祖當上皇帝的原因。趙匡胤說諸位將領支持,皇袍加身。杜太后說,錯了。你能當上皇帝的原因是周后主柴宗訓年幼,眾將離心你才會有機會當皇帝。趙匡胤深以為然。杜太后接著說,為了不使這種事情重演,在你百年之後傳位於光義再傳光美(延美)最後再傳給你的兒子徳昭,這樣才能保住趙家天下。於是趙匡胤寫份昭書,放在金匱中,這就是"金匱之盟"的傳說。這個故事有利於趙光義繼位的正確性,十有八九是趙光義幕後策化的。後來"金匱之盟"里的繼承人趙光美(延美)和趙德昭非正常死亡了。趙光義把帝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宋真宗,其真實性受到普遍質疑。另一個傳說是"燭影斧聲",趙光義有殺兄奪位閑疑,似乎更接近事情原貎。
趙匡胤傳位與弟趙匡義的原因有三,第一,宋太祖趙匡胤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恐他人效仿之,不信任外人,因此,把兵權統交弟趙匡義,造成趙匡義挾兵自重,實際以架空太祖。第二,趙匡胤是孝子,而太后趙母一直偏寵小兒子匡義。趙母施壓於宋祖,宋祖無倷,只得順母之意。第三,兒子幼小,無力維持江山穩固。匡義必纂位,到時為絕後患將太祖一脈趕盡殺絕。綜合以上利害關係,趙匡胤不得以傳位與弟趙匡義。
縱觀歷史,傳弟而不傳子,村夫有如下觀點,望予斧正!
首先,趙醫胤的皇位是篡來的!陳橋兵變,皇袍加身,其弟趙光義功居第一!發動身邊文丞武將,發動兵變,基本上都是趙光義在推波助瀾,策動謀劃,篡奪了皇位!再者,趙匡胤也是雄才偉略且敦厚之人。杯酒釋兵權足見其敦厚!(未象朱元璋那樣,炮打慶功樓,謀害開國功臣)但是如若傳位於兒子,那些開國元勛,一個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子駕馭得了嗎?位傳於趙光義,則不然!因為他害怕陳橋兵變的事重演,趙家江山坐不穩!所以傳位於弟,駕馭群臣武將無憂矣!足見其偉略,深謀遠慮!
至於燭光斧影之說,另當別論……
宋太祖是壯年暴死,根本來不及傳位於子或弟。按傳統,他死後嫡長子趙德昭理應上位,然而繼位者卻是他二弟趙光義(宋太宗)。為何如此反常呢?據說有金櫃之盟,裡面藏有丞相趙普書寫的傳位趙光義的口喻。民間有燭影斧聲的傳說,質疑宋太宗繼位的合法性。金櫃之盟和燭影斧聲哪個靠譜呢?歷來有爭議,末有定論。但看看宋太宗如何對待皇嫂侄子,也許能看出端倪,刻薄寡恩!宋太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丶趙德芳,英年早逝,皇嫂軟禁,死後剝奪皇后禮儀。真不知他有何面目去見他的兄長!
趙匡胤傳弟不傳子,我覺得這與陳橋兵變有關!因為陳橋兵變,趙匡胤很可能真的不知情,兵變的主謀是趙光義!當時趙光義的地位低,兵變後只能擁立趙匡胤,而不能自立。但趙光義又不甘心自己的功德讓其兄獨佔,於是又在二人的母親主持下,形成金匱之盟。趙匡胤是個厚道人,覺得自己的得到皇位是弟弟的功勞,所以也同意傳弟不傳子!這是我對這段歷史進行多年研究,而得出的結論!
用兩方面來分享一下:其一,兄弟二人共打下來的江山,趙匡胤坐上皇位,兄弟多少有點不滿意,從歷史上來看,趙匡胤死後趙光義坐上皇位,大臣們,將軍們沒人反對,說明趙光義的手腕也不比其兄長差。其二,趙匡胤的兒子們年紀尚小,如果直接傳位,在萬事不俱備的情況下,容易造成血光之災,骨肉相殘。其三,加上其母親杜太后的意見,兄死弟及,長治久安也是有可能的。
是傳位嗎?燭光斧影是怎麼回事?如果真是禪位,那證明趙匡胤是了解趙二舍的,兒子尚幼,傳位於子,江山肯定不保,兒子性命也難保。佩服趙匡胤的深謀遠慮。
推薦閱讀:
※奇門遁甲真的那麼神奇嗎?
※後趙王石虎死後被掘墓鞭屍,後來王猛為什麼收葬石虎?
※上聯:三娘盼夫成石千古不變三娘灣,下聯怎麼對?
※聞一多破格錄取零分學生成就三位文壇巨匠,今天為什麼做不到?
※為什麼周分封天下,保八百年基業;而漢分封卻有七國亂,晉分封有八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