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過腔梗的老人如何預防血栓?


每年到了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都會升高。於是有一種說法:定期打針輸液,用一些「擴管」,「活血化瘀」的藥物,比如「血栓通」,「丹參」等等,有助於預防中風,心絞痛,心梗等疾病的發生,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這種說法是沒有依據的。目前,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的指南,都沒有提到過依靠輸液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輸液最多能夠短暫改善癥狀,指望它能夠「疏通」血管,只是部分患者一種美好的想像。不僅如此,由於輸液存在許多副作用和風險,我們是不提倡普通慢性病患者大規模輸液的。尤其是許多中藥注射劑,近年來頻繁爆出各種安全和質量問題,用藥尤其應該慎重。

預防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應該這樣做:

一 、生活方式干預

  • 合理膳食:多蔬菜水果,多飲水,低熱量,低膽固醇,少飲酒,減少鹽的攝入。

  • 控制體重:肥胖患者最好要減肥,也要預防腹型肥胖。

  • 規律運動: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制定適宜的運動量。

  • 戒煙:完全戒煙,不暴露於吸煙環境。

  • 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避免生氣、激動、勞累、受涼等。

二、檢測和控制血壓

一般患者控制目標140/90 mmHg以下;高齡者可適當放寬,目標收縮壓150 mmHg以下。

三、定期檢查,控制好血脂、血糖

四、藥物預防。

如果沒有禁忌症,比如嚴重消化道潰瘍,胃出血,阿司匹林腸溶片可以作為預防血栓形成的藥物長期服用。

如果血脂高,或經醫生評估,發生心腦血管事件風險高,還可以長期服用他汀類降脂葯。


謝謝邀請。對此,專家表示,輸液通血管的做法不靠譜,輸液不當反而會損害身體健康。

近年來,「一年輸兩次液能疏通血管」的做法在坊間流行開來,每到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季節,不少老年人就到醫院去輸液,希望能「預防」心梗或腦中風。

 輸液有預防作用無科學依據

  ●普遍存在

  每到換季時就主動要求「通血管」的做法在各大醫院都是很普遍的現象,醫生也經常在門診遇到一些人主動要求輸液來預防腦血管疾病。這些人群中不少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家族病史或曾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者,對突發心梗或中風的風險比較擔憂。

  ●專家說法

  宋艷榮表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很複雜,需要根據病因長期綜合防治,光靠短期一兩種藥物並不能起到預防作用。從醫學角度來看,仍要講究對症治療,尤其是輸液藥物,更應針對病情考慮。靜脈輸液所用藥物從理論上確實可以起到調節血液的黏稠度,擴張血管,改善腦部供血的作用,但是目前尚沒有得到科學、嚴謹、大規模的臨床驗證。

 頻繁輸液或將帶來不良後果

  ●普遍存在

  在採訪中,有不少老人都覺得輸液「通血管」很管用,甚至覺得「一輸上液就得勁兒」。據了解,這些很管用的藥物大多是如「脈絡寧」、「丹參」、「血栓通」之類的活血化淤藥物。

 ●專家說法

  宋艷榮解釋說,輸液是有療程的,在輸液期間這些活血化瘀的藥物或許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若停止輸液,藥物的半衰期就過了,藥物代謝完就沒有通血管的作用了。很多老年患者常常合併有多種疾病,平時就服藥較多,如果再長期大量輸入藥液,還可能加重腎臟負擔,增添腎衰風險。而對於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不能隨便輸液,因為大量輸液極易引起心衰發作,這是非常危險的。同時,輸液的風險還包括靜脈炎、過敏反應等,尤其是過敏反應,嚴重時可出現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冬季輸液通血管不靠譜,還應到醫院系統治療。」

  冬季老年人晨練習慣要改改

  很多中老年人有晨練的習慣,早上六七點就出門了。宋艷榮稱,在冬季這個習慣要改改,「早上7點至11點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間。下午4點的溫度比較適宜鍛煉,這個時候,機體已經舒展開了,精神、體力、心肺功能也相對較好。」

  運動形式建議選擇步行、跳舞、游泳、打太極等簡單、溫和的有氧運動。


我七十三歲,得過腔梗,現血壓血脂:控制的很正常,血糖又不高,但經常有時頭暈手麻手腳無力,今年也做過CTA磁共振大生化?檢查,說是腦動脈硬化惱短暫性腦缺血,住過三次院,但效果不佳,都是沖沖血管而己,我的情況該怎麼冶療?


推薦閱讀:

寒冬如何預防動脈粥硬化?

TAG:寒冬 | 心血管病 | 健康 |